歌行

  • 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对古乐府、新乐府、歌行表现功能的研究
    古乐府、新乐府、歌行三者关系概说在以往对乐府与歌行关系的各种论述中,以二者难以进行明确区分的论说较多。胡应麟[1]《诗薮·古体下·七言》认为“七言古诗,概曰歌行……”;而乐府和歌行的区别在于“自唐人以七言长短为歌行,余皆别类乐府矣”;明确提出“行者歌中之一体,创自汉人明矣”。胡应麟对“歌行”的论述是将其拆分开来进行的,即“歌”为曲调之总称始于上古,以“行”为“歌”中一体则创自汉人;他将七言古诗和长短句杂言古诗称为“歌行”,而将其他形式的歌辞作品均归为“乐府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21

  • 魏晋南北朝仿乐府《燕歌行》创作及其艺术追求
    且逐渐形成了创作歌行体诗趋势。因为古题《燕歌行》基调悲凉慷慨,与古代士人壮志难酬的情怀多有吻合,加之较早的《燕歌行》仿作主要描摹思妇情感这种古代文人热衷的主题,是以历代文人仿作《燕歌行》者颇多,从魏晋到中唐几乎代有其人,遂形成了一个仿作《燕歌行》的作品系列。本文拟从该系列中截取魏晋南北朝文人仿作《燕歌行》这一段落,予以分析研究,描述其概貌、分析其意蕴,揭示其中体现的作者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以便为文学艺术发展,为诗与歌结合过程中的音律词采和艺术追求等研究提供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8-01

  • 《燕歌行》背后的高适及其他
    黄立一《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前人评价甚高,赵熙甚至目为“常侍第一大篇”(《唐百家诗选》)。据诗前小序,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作者之前曾于开元十五年(727)和二十年(732)两度北上蓟门,深入幽燕,对东北边塞军事十分熟悉,写作此诗时又恰是在唐军大败于奚、契丹之后,故虽是和“客”作,却有深刻的时势内涵和个人亲身体验。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悲壮淋漓。除了艺术成就,此诗在文学史上还有着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燕歌行》全诗如下:汉家烟尘在东北,汉

    博览群书 2023年5期2023-05-23

  • 李賀詩中轉韻現象及其體式意義*
    韻;李賀;韻式;歌行;中唐樂府韻律形態是詩歌體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詩人的用韻習慣往往影響着具體作品。 李賀詩歌有獨特的用韻風格,但前人論及李賀用韻時,多集中於字法,對所用各韻間關聯及用韻與詩境關係着墨不多(1)如史淑琴《李賀詩歌用韻研究》系統整理李賀詩韻譜、韻讀,歸納出入韻字音表,得出“李賀詩歌用韻較寬”的結論;但全文僅就韻論韻,未聯繫詩歌内容,也未對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加以説明。另一方面,對用韻不加以文體上的區分,忽略文體功能對詩作風格的影響,也缺乏各體間的溝

    古籍研究 2022年1期2022-09-27

  • 论钱谦益歌行体创作艺术风格
    ,当代专论钱谦益歌行体创作的论文尚未见到。而实际上,钱谦益的七律与歌行①对于歌行的界定,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基本赞同薛天纬的“大歌行观”。见《歌行诗体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艺术成就很高,历来为诗评家所重,王士禛在《分甘余话》卷二中说:“明末及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时与苏近;大樽源于东川,参以大复;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或过之。”[1]53“虞山”即指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派,王士禛指出其歌行与杜诗的渊源以及对苏诗的融合特点。在清初歌行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歌行
    析】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本诗即写一个女子在秋夜怀念滞留在远方的丈夫,开头两句描绘深秋萧索悲凉的景色,从视觉、听觉、感觉各方面造成一种寂寞凄清的气氛,接着将燕儿、天鹅南归的现象与丈夫远游不归相对照,鲜明地表现了少妇思夫浓烈深切的感情。继而设想他为何滞留他方,再转为写自己整日相思的苦闷,娓娓叙来而又几经掩抑往复,以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抒发无法

    领导月读 2021年4期2021-12-28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体特征教学探究*
    有关注到该诗歌是歌行体,没有与其他诗歌区分出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划分在歌行体类诗歌中分析的主要是辛晓娟的《杜甫歌行艺术探究》和薛天纬的《唐代歌行论》,但主要作为文体研究的佐证材料,而不是针对这首诗的文体特征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立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文体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一、遵循文体特征,整体把握文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在该篇目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注重歌行体文体特征,那么该诗歌的文体特征具体是什么?从这首诗歌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6

  • 《长歌行》热播传递家国精神的励志传奇
    装传奇励志剧《长歌行》已于近日登陆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该剧以初唐的一段历史 为背景, 讲述了励志少女李长歌追寻内心道义, 从一心欲复家仇到以守护家国天下为己 任, 助一代明君促进民族融合, 实现太平盛世的故事, 通过一群初唐青年的成长, 描摹了 一幅青年励志群像图。该剧自拍摄起便受到诸多观众期待, 播出后收视口碑更是双丰收。该剧由华策影视杭州剧集中心、琰玉影视、企鹅影视、琰然影视联合出品, 多年来,华策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专注故事传递时代精神, 为影视

    北京青年周刊 2021年15期2021-05-13

  • “行”字剧大热,剧名跟风“行不行”
    有一串。这厢《长歌行》正热播,《骊歌行》突然官宣4月15日开播,这还不够,排队的还有《皓衣行》《青簪行》《月歌行》《雪中悍刀行》……从《甄嬛传》《羋月传》《如懿传》的“传”字,到《陈情令》《山河令》《玉昭令》的“令”字,目前的潮流刮到了“行”字。这不禁让人担忧,这些“行”字剧,不知道最终能“行”的有几部。(摘自《中国日报》4.15)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5期2021-05-08

  • 元代歌行观念及其音乐性问题探赜①
    学术背景下,元代歌行诗体的研究渐开堂庑,陆续有新的成果出现。这在一些有关歌行研究的重要学人,如葛晓音、钱志熙、赵敏俐、王辉斌等那里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统观既有的研究成果,发现此前诸公更多是在关注乐府概念考辨的过程中渐次逼近歌行诗体的研究,这种研究取向也就间接导致了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元代歌行研究起步较晚,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意识到这一点,笔者曾以此另撰文《元代歌行论略》《元诗“四大家”歌行的主题内容与文化意蕴》《元诗“四大家”歌行比较研究》,尝试对元代歌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年1期2020-12-07

  • 唐代诗歌中“女性与盛衰”主题与都城文化
    性;都城;盛衰;歌行作者简介:辛晓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A237)DOI编码:10.19667/j .cnki.cn23-1070/c.2020.04.014诗歌“女性与盛衰”主题,特指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宫室苑囿或豪门大宅为空间背景,通过女性个体命运的沉浮反映国家盛衰的一类作品。其体制多为长篇歌行或七绝联章;语言则镂金错彩,辞藻华美;感情

    求是学刊 2020年4期2020-09-06

  • 歌行体古诗的教学思考
    其是针对较长篇幅歌行体古诗的教学,如果不能认真进入对诗歌本身的解读,不能真正去读懂诗歌,那么接下来对诗歌思想及手法等的所谓鉴赏,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对这类诗歌的鉴赏,更需要我们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进行。那么如何读懂,又不失诗歌学习的美感和乐趣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激趣,鼓励质疑,尽力释疑,再做进一步鉴赏。尝试激趣初读设计,感受诗歌 学习之初,先由学生以自主设计的形式进行诗歌诵读,可配乐可清读。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一生配乐朗读,情致深婉,引领着学生进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7期2020-08-13

  • 明清歌行体式的叙事逻辑与诗史演进
    0〕一 明清之际歌行创作兴盛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生、社会矛盾急剧激化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活跃、文学创作兴盛的时期。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歌行创作的高峰之一,诗人在继承前人歌行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一时期涌现了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娄江派,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派,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形成了明清之际歌行的三大流派。王士禛在《分甘余话》卷二中说:“明末及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时与苏近;大樽源于东川,参以大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5-06

  • 南朝歌行诗的承继与变通
    210036)歌行诗,其名及表达主旨于先秦两汉时均已萌发。“歌”最古,上可追至《弹歌》《击壤歌》等劳作之歌,主要承载诗歌的传情达意之功能。其初意以热情而有节奏的歌呼声传递出人们协同劳作之意,后又延有歌功颂德、抒发个人情感的《卿云歌》《南风歌》等作品;“行”次之,源于汉魏,主要指诗歌句式结构和音韵节奏等外在的呈现形态,其多以流畅跌宕的节奏长言叙述,如《相逢行》《秋胡行》《陇西行》等;歌行兼之,前人一般认为歌行源自曹丕《燕歌行》,以后到宋齐时有《白纻歌》《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2020-01-19

  • 杜甫歌行体诗的体类特征
    代诗歌体式中,“歌行”是一个既明确又含混的概念,在使用时,“歌行”一词连用,在汉代文学作品中是诗歌名称的一部分,如“怨歌行”“长歌行”“艳歌行”,而不具备诗体学的意义。“歌行”出现在《宋书·乐志》中,所指为乐府中的歌辞,是乐府诗中名称里含有“歌”“行”字眼的诗作,包括《燕歌行》《艳歌行》《长歌行》《饮马长城窟行》等为代表的“歌辞性诗题”,但没有具体的诗体内涵指向,也不能算诗体的名称。“歌行”的名称,在唐代并没有诗体学意义上的理论界定,唐人创作发达,文学理论

    南都学坛 2019年5期2019-12-16

  • 论《红楼梦》中“歌行体”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要:《红楼梦》中歌行体诗作近二十首,代表作如《葬花吟》《桃花行》《姽婳词》,及《芙蓉女儿诔》中骚体部分。在红楼诗词诸多体裁中,数量不算最多,成就却最高。曹雪芹选择特定诗歌体式完成人物塑造的做法,在歌行一体上也体现得最为典型充分。本文拟从诗体学的角度,分析歌行篇制结构、艺术传统、抒情手法对《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独特作用,并试图以管窥豹,探究特定诗歌体式对小说人物塑造的不同影响。《红楼梦》中共有诗词八十余首,体式包括绝句、律体、乐府、歌行、词、曲、酒令等,可谓“

    红楼梦学刊 2019年1期2019-11-12

  • 杜甫歌行体诗的艺术境界
    自作七言,亦谓之歌行”[1]所点示之因素为歌行标识,遵从《文苑英华》和宋敏求、严羽、姜夔、冯班等人的歌行概念审视杜诗,大体对杜甫的歌行体诗有如下认知:杜甫的歌行体诗不是他的诗歌体式里写得最好的一类,但在唐代诗人里,他的歌行也是仅次于李白而已,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有《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丝行》《饮中八仙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等传唱佳品。杜甫的歌行体诗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一是“以气概

    南都学坛 2019年3期2019-05-22

  • 何景明《明月篇》序中的诗学观
    何景明创作的七言歌行体诗数量不在少数,其中以《明月篇》最为著名,王士禛在《论诗绝句》中评《明月篇》:“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闲。”王士禛认为《明月篇》有三个特点,一是继承了《国风》传统,二是《明月篇》虽拟古却自有作者的妙悟,三是说明《明月篇》乃是模仿的初唐四杰。又提到《明月篇》模仿的四杰,只是“当时体”,作诗不必以四杰为规矩准绳。王士禛是根据《明月篇》的序而有感而发,何景明在序中提出了两点创作原则:一是“风人之义”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3-05

  • 唐代歌行体诗歌研究述评
    。在众多诗体中,歌行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诗体。歌行体诗歌虽然早在唐朝之前就已经产生,但却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歌行体诗歌真正的繁荣与昌盛,正是在唐朝。关于歌行体的概念,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据此就可以说明此研究的复杂性与困难度,也说明了值得继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学界关于歌行体的研究成果,不管是论文,还是著作,也都不是甚多,而且往往集中于某一时期的某些作家作品进行研究,而从整体上对唐代歌行体诗歌进行考察研究的,目前笔者只发现了薛天纬的一本《唐代歌行论》,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2019-01-21

  • 元代歌行论略
    221116)歌行源自乐府,于唐宋时期走向兴盛。元代歌行远承唐宋近启明清,数量庞大,别具特色,是歌行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然学界对元代歌行缺乏整体性的认识与探究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一些关于元诗的研究著作如张晶的《辽金元诗歌史论》,傅璇琮、蒋寅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金元卷》都是在分析诗人的诗歌特色时顺便举出几首歌行作为例证,仍停留在赏名篇、摘佳句的阶段;王辉斌的《唐后乐府诗史》、王锡九的《金元的七言古诗》则将歌行放置在乐府与七古的范围内讨论,其实是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2期2018-05-30

  • 初唐四杰的七言歌行
    婧初唐四杰的七言歌行作者:张婧初唐四杰是宫体诗的改造者,尽管他们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改革措施,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六朝绮丽浮艳的风气。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歌行体上的大量创作实践,促成了对诗歌题材的拓展,即由宫廷走向市井和塞漠;促成了抒情模式的转变,即由单一的思妇——征夫抒情模式转为更为深沉地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促成了讽喻精神的回归。总之,他们为初唐诗坛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同时,也为歌行体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初唐四杰;歌行体;七言歌

    创作 2017年3期2017-11-14

  • 《长歌行》赏析
    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予人間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7年8期2017-08-04

  • 管平潮:好看是《血歌行》最大的特质
    平潮:好看是《血歌行》最大的特质管平潮,知名畅销作家,中国作协、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硕博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其处女作《仙剑问情》网络原名《仙路烟尘》,在起点中文网一经连载便受千万粉丝追捧,被奉为中国仙侠小说开山之作之一。代表作:《仙剑奇侠传》《仙剑问情》《九州牧云录》《大话西游》。在最新作品《血歌行1:学府风雷》即将火热上市之际,《山海经》的小编特意采访了管老师,请他谈一谈《血歌行》与他以往的作品究竟有哪些不同之

    山海经 2017年5期2017-04-08

  • 歌行
    ◎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阳春布③德泽④,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⑤华⑥叶衰。百川⑦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①葵:古人时常食用的一种蔬菜。②晞:天亮。③布:布施,给予。④德泽:恩德,惠泽。⑤焜黄:焜,光明。指花朵褪色凋零。⑥华:通假字,通“花”。⑦川:河流。【翻译】园子里青青的葵菜上,布满了露珠,它们在等待着晨光的照耀。在这温暖的阳春时节,大自然惠施恩泽,将生命力给予了万物,让万物生机勃勃。我喜欢这样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17年6期2017-02-17

  • 元、白歌行观再认识 ——以《唐代歌行论》为中心
    ]雏凤清声元、白歌行观再认识 ——以《唐代歌行论》为中心⊙宋振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北京 100872]薛天纬教授《唐代歌行论》作为歌行研究的力作,认为元稹对歌行的理解是“新题乐府”,而白居易所理解的歌行是“新题乐府”和“歌辞性诗题”的“非乐府歌行”。笔者在薛教授结论的基础上对于元、白歌行观给予新的认识。元稹 白居易 唐代歌行 歌行观唐代歌行的诗体研究目前以薛天纬教授的《唐代歌行论》为最全面清晰的力作,上篇讲述歌行体诗歌的肇始与早期发展,中篇讲述“歌行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2017-01-19

  • 浅议李白七言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恋懿 陈琳瑜“歌行体”这种新的诗歌体式,在唐以前,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进入唐代,“歌行体”作为一种独立的诗歌样式,开始大量登上诗坛,并成为初唐诗歌创作的新走势。而七言歌行,到了李白手中,纵横奇变,开创了“歌行体”的崭新局面。李白七言体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李白的七言歌行体诗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无所依傍,笔法任性情而变幻莫测,营造出摇曳多姿的神奇世界。李白凭借其超凡的才情、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使语言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2016-10-21

  • 略论《诗薮》之诗体流变观——以七言体为例
    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七言体;胡应麟;《诗薮》;诗体流变观《诗薮》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该书“本着格调说的观点对历代诗歌的流变与发展及其艺术成就作了详尽的评述”[1]24,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关于诗歌流变的观点,《诗薮》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夫诗,心声也。无古今一也。顾体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4期2016-03-28

  • 浅议李白七言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聂恋懿 陈琳瑜“歌行体”这种新的诗歌体式,在唐以前,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进入唐代,“歌行体”作为一种独立的诗歌样式,开始大量登上诗坛,并成为初唐诗歌创作的新走势。而七言歌行,到了李白手中,纵横奇变,开创了“歌行体”的崭新局面。李白七言体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李白的七言歌行体诗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无所依傍,笔法任性情而变幻莫测,营造出摇曳多姿的神奇世界。李白凭借其超凡的才情、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使语言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4期2016-03-15

  •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
    ○孟宪华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孟宪华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对于诗人在诗歌中所讽刺的对象,后人却有不同的理解。有“讽刺张守珪”说、“讽刺安禄山”说、“讽刺张说”说、“任人不当、边策失误”说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把讽刺对象理解为一种泛指,是一种艺术概括,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本诗的复杂性和典型性。高适 《燕歌行》 讽刺对象 艺术概括高适作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元人辛文房评价其“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

    现代语文 2016年28期2016-03-02

  • 论李白各体山水诗的艺术渊源及其对传统的发展
    五绝、七绝、七言歌行等体裁来表现山水主题,并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体裁入手考察其山水诗,可以说李白是盛唐诗人中在山水诗创作方面用力最勤、开掘最广、变创最多的诗人。李白各体山水诗都有其独特的渊源与风格特点,在承与变、承与创之间有不同的表现。而总的特点有二:一是充分地表现个性,二是从各自的体裁特点出发,共同体现对音乐性的追求。二者构成李白山水诗不同于盛唐诸家的独特个性,而且对后世山水诗艺术影响深远。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艺术渊源;七绝;五古;歌行作者简介:

    求是学刊 2015年5期2015-09-11

  • 论鲍照对唐代歌行体诗歌的影响
    就鲍照诗歌对唐朝歌行的影响进行阐析。一、鲍照七言歌行在唐代的价值体现论及南朝人对唐诗的影响,自然注意到鲍照、谢灵运、谢眺和庾信等四位诗人。鲍照、庾信的影响主要在七言乐府和七律,谢灵运和谢眺主要影响在五律和律诗的偶对上。在鲍照奠定七言体诗的基础上,其后至隋唐以前七言诗是否就开始出现兴盛壮大的局面呢?结果则不尽然。根据逯钦立先生选编的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进行粗略统计,鲍照之后到隋代以前,文人创作的七言诗约为100首,按朝代分大致为:宋3首,齐3首,梁79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乐府古辞《公莫巾舞歌行》的解读
    载录的《公莫巾舞歌行》,是长期以来未能真正圆满解读的奇文,几成“千古疑案”。笔者重新考索,认为此文乃女主人公乳母表演巾舞时歌唱的一首歌行体诗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为婴儿哺乳到母子分别的真挚深情。而并非歌舞剧或其雏型。之所以难以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有少数通假字,而并非是因为文中声、意混杂所致。关键词:戏曲艺术;艺术作品;歌舞剧;公莫巾舞;歌行;通假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沈约《宋书》中,录有《公莫巾舞歌行》①一文,只有308个字。但是,长期以来,语义

    艺术百家 2014年5期2015-01-07

  • 浅析汉代“乐府歌行”的萌芽期与形成期
    非格律诗。然而,歌行诗体却很少被人关注。虽然歌行类这种作品在唐以前就已经出现,并且唐代歌行的创作已经达于极盛,但迄今为止对其内涵尚不是很明确,人们尚未形成共识,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概念。本文将立足于对歌行创作实践考察,并尽可能地吸收历代关于歌行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力图推动歌行的诗体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最终使歌行的诗体学更加清晰起来。1 先秦——歌行体的萌芽时期探究歌行体的演变与发张,我们必须探究歌行体这一文体的起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清这一思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8-15

  • 歌行与乐府的关系 ——以《文苑英华》为研究重点
    441053)论歌行与乐府的关系 ——以《文苑英华》为研究重点王辉斌(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歌行与乐府的关系既密切而又复杂。《文苑英华》中20卷歌行主要为新题乐府,20卷乐府主要为旧题乐府。这一事实表明,《文苑英华》中歌行与乐府,是同一家庭中的两位重要成员。清人冯班“歌行者,乐府之名也”的认识,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文苑英华;歌行;乐府;比较研究歌行与乐府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说其复杂,是因为歌行属于诗体学的范畴,而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8期2012-08-15

  • 兴象有常 熔裁别异 ——高适《燕歌行》的艺术魅力新谈
    异 ——高适《燕歌行》的艺术魅力新谈⊙全彩宜[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重庆 400074]高适的《燕歌行》被誉为边塞诗歌的“第一大篇”,比较它与同名诗歌的异同,并通读高适在写作《燕歌行》之前创作的其他边塞诗歌,不仅会发现这首《燕歌行》是怎样继承并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表达强烈的现实内涵的,而且会体味到作者提炼思想情感,熔裁意象素材的创作历程。在欣赏诗歌魅力的同时,也深切地领悟到创作的一点儿奥妙。燕歌行 创作模式 熔裁意象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

    名作欣赏 2011年12期2011-08-15

  • 瞻仰杨开慧故居
    新程树界碑。说说歌行体◎ 王迎春“歌”、“行”最初分别是中国古代乐府诗中两种常见的体裁。如《陇西行》《孤儿行》《短歌行》《燕歌行》《子夜歌》《读曲歌》《琅琊王歌》等。久而久之,人们逐渐把它们当作“乐府”的代称。“歌行”在体式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它有五言体,如李白的《长干行》;也有七言体,如高适的《燕歌行》。但它采用得最多的却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在七言中杂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这是歌行体最有代表性的体式。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该诗主体部分为七言,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0期2009-06-29

  • 葵不是向日葵
    年读物中,把《长歌行》一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晞”中的“葵”字,注释为“向日葵”;在串讲文义时也写为:“在园子里生长着青青的向日葵,上面充满了朝露,正待阳光来把它晒干。”选注者显然认为古诗中的“葵”就是现今的油料作物向日葵,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十六世纪才由西班牙人引种到欧洲,传入我国的时间最早不能早于十六世纪。而这首《长歌行》则是汉代的诗歌,那时我国是没有向日葵的。古诗歌中的“葵”,是我国古代一种很普通的蔬菜。《诗经·七月》篇中就有七月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0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