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

  • 冉华明
    生的点点时光一《羌笛何须怨杨柳》作者一墨冉轻轻柔柔的风,吹醒了江南的荷塘你从雪山走来手捧莲花轻盈,舒缓一步一步背着白月光胜过神农撒下漫天的雪花紧握羌笛的玉门汉子生怕走调一个音符,就会丢掉整个世界!可是,这塞北的杨柳曲儿啊,弱不经风虽有千丝万缕,也带不起江南的炊烟更带不起莲子的乡愁!《倒春寒“鄂北的雪”》作者一墨冉都春天了,你还敢来!椿枝都萌动了,你还敢来!这八万亩林场,五千尺高地你说来就来!这般飘飘洒洒,浩浩荡荡竞犹无人之地!不是说好了吗花儿谢完,你就来。

    当代作家 2023年4期2023-06-07

  • 和《出塞》
    中戍楼上明月高悬羌笛如咽,梅花般纷纷飘落落满关塞落满长夜这历史稀薄的星空何以慰藉我心?夜色仍如千余年前空明又幽暗我承受的荒寒,可是你在戍楼上的馈赠:不是诗——是危石般确凿又高耸的悲恸?哪里来的一朵云,凝滞在两棵高耸的杨树间,像一艘气化的天使的 巨船停泊在两片海之间:一片吸足了骨骸的洁白在暗夜里闪耀,另一片沉浸在夜风的梦中,沙沙响人啊,那种淡紫色的蜜糖如一位温和的宗师,令我如同荒原上的落单者在野花的高处游荡我离开时,游荡還在继续——游荡以至永夜。那么,那是一

    北京文学 2023年2期2023-02-15

  • 更吹羌笛关山月
    铃、羊皮鼓,就是羌笛。据说在远古时期,羌人为了守护寨子,会在寨子的四周设定观测台,而在观测台上瞭望者遇到危险的动物或者外族的侵略时,会用手中的竖笛(古时候的羌笛)发出尖锐的声音作为警报。可见,古时候的羌笛还不能奏出悦耳的音乐,也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羌笛可不得了,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载:“羌笛三孔。”唐人王之涣曾在《凉州词》吟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大意是,纵目望去,黄河渐

    火花 2022年6期2022-06-16

  • 浅析胡乐在盛唐边塞诗中的艺术作用
    风俗音乐乐器,如羌笛、号角、琵琶。这些游牧地区产生的文化意象进入中原诗人的视野,成为唐代诗人创作边塞诗的基本元素和审美基础。二、盛唐边塞诗中的羌笛等胡乐意象据检索,唐诗中提及“琴”的有1401条,包含“鼓”的有1057条,提到“瑟”共402条,直接包含“笛”字的共454条,涉及“箫”共408条,“琵琶”96条,“琴瑟”29条。诗歌类型大多为边塞诗。纵观整个盛唐边塞诗中的胡乐运用,出现最多的乐器主要是笛、琵琶、胡笳、號角、鼙鼓、觱篥等乐器。由此可见,笛是羌汉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0期2021-11-13

  • 拜访一只羌笛
    了很多关于羌寨和羌笛的话题,也问了很多问题,包括对朋友宽和的父母。当然,他们之间的交谈,用的也是我小时候熟悉的羌语,因为身边还有这个专程而来,并且有着强烈探索精神的摄影家朋友,我的族胞朋友还得用汉语再翻译一下,直到他和我都明白。晚上,和着袅袅不息的柴烟,摄影家朋友在咂酒的友谊中,渐入佳境,几乎忘掉爬山之累之苦,直至深夜。在求知的渴望中,近距离观赏、拍摄到了传说了千年的羌笛。但是,要识得那神秘的笛音,还得等到天亮,去到山野才能够听到。第二天一早,带着深深的疑

    草地 2020年3期2020-07-04

  • 丝绸之路上的羌笛考索(中)
    而是说,是京房对羌笛的改进,把原先它是只能吹奏四声音阶的直吹三孔笛,京房增加了一个后出孔,才成了能吹全五音的四孔羌笛。现代的羌笛是一种六声阶(每管六孔)的双管双簧苇笛,长约15~20公分,长筷形的粗如小指的两管并列,筒空大小一致、长度一致,以细线捆紧,竹簧口哨(以刀削的薄片为簧片)插于管头,竖吹。演奏时多独奏,用特殊的“鼓腮换气法”,一边吐气发音一边吸气,使乐音连续不断,音色浑厚,清脆而宛转。其形状与印度与土库曼斯坦的双管苇笛比较接近,都是比较小的那种双管

    乐器 2020年6期2020-06-18

  • 丝绸之路上的羌笛考索(上)
    文/周菁葆关于羌笛,已经有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古代文献的缺乏,仅仅依靠文献来研究羌笛的历史演变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真正搞清楚羌笛的历史渊源。①一、汉代文献记载的羌笛羌笛在羌语中称为“其篥”“士布里”或是“帮”,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竖吹乐器。当代的羌笛由两根长约15~20厘米组成,直径1厘米左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管身竹制或骨制,由发音簧哨和方筒形管体组成。两管长短、孔距和音高相同。管上设四个,五个或六

    乐器 2020年5期2020-06-17

  • 羌笛为武汉吹响
    口从岷江河畔走来羌笛,跋涉山水翻越峰峦叠嶂,托着一颗心,走进湖北人的心田羌笛,脱去怨天尤人荡尽悲天悯人那高亢激越的西部之音已成為国之乐章,家之宝典羌笛,修炼千年日晒雨淋,尽染岁月风霜踏遍千难万险已成为一粒灵丹妙药它与黄鹤齐飞,它同鹦鹉共恬还有晴川历历的汉阳和芳草萋萋的空明悠远羌笛,是造福的净瓶不管冠状恶疾,手到擒来无论追命索魂,妙手回春武汉,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就该班师凯旋羌笛,是一曲从病弱走向健康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捷音天籁,是锻造时代健儿消灾

    草地 2020年2期2020-04-16

  • 唐代西域诗中西域乐器意象浅析 ——以“琵琶”“羌笛”“胡笳”为例
    乐器琵琶、筚篥、羌笛、胡笳、箜篌等是诗人普遍使用的意象,关于唐诗与西域乐舞文化的关系,海滨在《唐诗与西域文化》中给出了明确说明 :“唐诗除了客观记录和反映西域器乐文化景观的流行盛况外,还多角度展示了作为文化现象存在的西域器乐的象征意义。”[1]一、唐诗中的西域乐器——“琵琶”“羌笛”“胡笳”自北魏以来,西域乐舞文化便传入中原,唐王朝强盛的国力更是带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开放包容的心态,使得西域文化自上而下被更多群体所接受。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琵琶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2019-12-28

  • 羌族传统乐器 ——羌笛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历史和文化,羌笛就是这样伴随着羌族人民生活了数千年,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唯一的娱乐器具,也是羌族人民文明发展历程的标志,是文化和音乐的结合物。羌笛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深受羌族人欢迎,既是羌族人民相互交流,传达爱情思想的主要工具,也是羌族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据查,两千年前,中国西北高原的羌族人发明了羌笛,最早的羌族长笛表面有四个孔,经西汉后变为五孔,成为唐代流行音乐;关于羌笛的记载主要出现在明,元,唐,宋等时期的诗歌中,对羌笛的历史发展作了详细而清晰

    黄河之声 2019年16期2019-12-16

  • 范畴及理念:非遗视阈下羌笛的保护工作审思
    潘倩摘要:当前,羌笛的非遗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不仅当下针对“羌笛”的定义及其保护范畴仍旧存在着诸多争议,而且对其所采取保护方式、理念等仍然显得有些片面、极端。如若不能很好解决这些基本的理念问题,那么可能会对羌笛的非遗保护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这样不仅会使保护者很难厘清对羌笛的“传承”及“革新”之间的关系,也会导致保护工作陷入混淆之中。关键词:羌笛;非遗保护;乐器改革一、引论几乎所有的非遗保护工作首要解决的便是理念问题,因为这既是其保护工作的思维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2019-10-12

  • 羌笛、口弦、羊皮鼓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使用与销售
    和传承。关键词:羌笛;口弦;羊皮鼓;中小学音乐课堂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羌族没有独立的羌族书写体系,所以羌族文化(信仰、服饰、饮食、建筑等)的传承主要通过老一辈口头传授,靠记忆传承给后代。羌族乐器文化(羌笛、口弦、羊皮鼓、唢呐等)就是这样伴随着羌族人民生活了数千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乐器主要是用于平时的活动,已成为他们歌舞、诉说情感、表达爱意、祭祀时不可缺少的东西,羌族乐器是羌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2019-09-28

  • 羌笛声声
    着凄凉的音调。是羌笛,是羌笛啊!我惊讶极了,这曲调,是《折杨柳》的小曲。在这平静的夜晚,竟有会吹羌笛的人。他是因何缘故,才会吹起这忧伤的曲子。曲子随着春风在夜幕中越来越清晰了。我大喝一口酒,对着那明月,眼眶竟湿润起来。我想起家中人,想起大哥。不知他们是否安好,是否会在月的那一头想起远方的我,洒脱之人。这洛城中的人们,不仅我与他,更有其他与我俩一样离开家乡、四处漂泊的人。这曲调真好听,究竟激发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我再也无法入眠了。柳条,春风,笛声,这一样样在

    青少年日记 2019年2期2019-09-02

  • 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新的传播途径。羌笛音乐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优秀文化,被纳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之内,是羌族极具特色和历史的文化瑰宝。本文主要就是从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帮助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播研究。关键词:网络和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131-02一、引言羌笛是羌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融合了羌族人千百年来对生活的希冀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更蕴含了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7-12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中国篆刻 2018年1期2018-01-23

  • 羌管悠悠
    。这是幽幽怨怨的羌笛声声。听见这一声声羌笛,我眼睛里的湖水早已决堤。我还未见过哪种独奏乐器能把人最坚强的情感唤醒,而直抵人最柔软的部分。2007年初冬,我来到理县古尔沟,那里的黑夜像一块幕布哗哗地降落,四维的山,把我围在温泉的井底。从天而降的幕布把才见的油画遮蔽了起来。我看见的油画是画家找到灵感,把所有的才思和情感精心布局成了古尔沟。深红色、淡红色、浅红色、黄色、深蓝色,各种色彩,统一在深深浅浅的红色中,既不杂乱,还完全协调,是既具象又抽象的现代主义画派的

    草地 2017年5期2017-12-20

  • 《凉州词》赏析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3.孤城:指孤零零戍边的城堡。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门关外啊!赏析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7年8期2017-08-04

  • 中国“羌都” 风情茂县
    古羌城里醉春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朝诗人王之涣这句诗简直就是羌笛的广告。随着脍炙人口的诗句被广为传诵,羌笛也广为人知。只是,作者当时可能还不知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茂县也有羌笛。茂县:全力打造羌文化旅游目的地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山川秀丽,有地貌奇特的叠溪海子,有山水相连的九鼎山;那里人文资源丰富,有古羌碉楼,有营盘山文化遗址;那里自然景观雄奇,有松坪沟4A级风景区,有宝顶沟自然保护区。

    中国西部 2017年5期2017-07-05

  • “古羌音”和“庙会祭祀”与西北花儿述论
    键词:西北花儿;羌笛;咪咪;庙会祭祀“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甘、宁、新、青四省区的一种山野民歌,有“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流派[1]。赵宗福在《花儿通论》中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任职河州的山西人高洪《古鄯行吟》“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是有关花儿的最早记载,认为花儿至迟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西北花儿在经历了几百年的传唱后,在乐曲旋律、乐器和歌唱的形态中,依稀可见古代音乐和文化的承袭。一、西北花儿中的“古羌”音乐元素据文献记载,羌人很早就居住在我国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12-17

  • 竖式羌笛的音色属性
    00048)竖式羌笛的音色属性张赫彤 王景尧(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本文研究竖式羌笛的历史由来、物理特征、音色属性、发声本质,将其音色属性以频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从频谱入手研究出羌笛的特性。进行乐器音色采样。并探究通过频谱分析来建立独特的音色库的可行性。羌笛;频谱;民族;乐器;音色一、羌笛的渊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①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诗,体现出边塞的离愁,凄清的意境。确实,“羌笛”在古诗词中向来别有一番情怀,非常适合吹奏和表达边塞意境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2016-08-01

  • 羌笛音准频谱测量分析与国际音准差异对比研究
    古至今传承下来,羌笛是羌族一个最具特色的乐器,为了使羌笛应用更广泛,所以我们通过羌笛的音高和国际标准音进行对比研究。【关键词】:羌笛;频率;标准音;钢琴一、羌笛(一)、羌笛介绍羌笛是我国羌族独有的乐器,主要盘踞在西南地区四川阿坝州茂县等地。羌笛也是羌族最主要的乐器之一,在过去羌笛主要用于祭奠去世的羌人,根据时代的发展羌笛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乐器,已经融入在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茂县羌城中经常有羌笛艺人在各种舞台表演,也有艺人在花园、大街等地演奏羌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2016-05-30

  • 羌笛对竹笛的影响
    623000论羌笛对竹笛的影响戚怀亮*阿坝师范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四川汶川623000羌族的羌笛与汉族的竹笛,都是历史悠久而且至今非常普及的中国传统乐器。虽然它们都是“笛”,却是在构造上有很大区别。虽然它们有区别,而在历史上又确实是相互发生了重要影响的两种乐器。羌笛与竹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是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佳话,也是同属于中华民族的羌族和汉族这两个民族共同发展的佳话。羌笛和竹笛;构造区别;共同发展;乐器佳话羌笛早就为诗人墨客所注目,尤其是在唐诗中,不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2016-02-05

  • 羌笛声声总关情 ——千年羌笛的守望与传承
    柏辉 设计/赵清羌笛声声总关情 ——千年羌笛的守望与传承文/王鑫 摄影/杨柏辉 设计/赵清羌风再起·沧桑的笛音羌笛作为羌族文化的标志,在亘古至今的岁月里承载着激活生命、传承信仰的力量。在没有文字的羌族中,羌笛的意义早已不仅限于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而升华为羌族文化血液中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渠道。羌笛不仅为人们带来直抵灵魂的史诗乐章,也成为羌族同胞凝聚灵魂的心灵宝藏。音乐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位置,羌族民间音乐古朴苍茫,格调高古,宛如来自远古先民

    中国西部 2015年5期2015-05-04

  • 四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悠悠羌笛
    化遗产系列之悠悠羌笛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唐、宋、元、明各代文人的诗歌中常见到关于羌笛的记载。羌笛两管数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全长13-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8期2015-02-08

  • 标点救命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因一时疏忽漏写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在讥笑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说:“老佛爷息怒,我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词。”接着,便当众断句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好作罢,还赏了许多白银给书法家。(华夏红选自《家教世界·创新阅读》)endprint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11期2014-11-11

  • 释迦可轩
    音金戈铁马掩盖着羌笛幽咽长城就在这幽咽里一步步长长左手攥着硝烟滚滚右手舞着鼓乐升平一天砂如雪一天月似钩二没有什么是刻进风里留下疤痕的绿苔只在墙角偷偷拔高一毫米绿色 尚布不满一块青砖一个朝代已大呼小叫着一略而过然后被整齐划一地分割 排列在每一块青砖下三有哭声在传递我听不到羌笛呜咽每一块砖都在想着家乡沉睡的墙砖被并列排挤在固定的方格里编年陈列纵成齑粉也注定要横卧八百里燕川四崇山峻岭静卧千年横的光线 与竖的历史 交错长城,肢解了自己还原长安 还有楼兰的破砖碎瓦断

    鹿鸣 2014年7期2014-08-21

  • 三羌拍案惊奇
    一趟快意江湖吧?羌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也许是无意间记录了一个古老民族历史久远的文化符号,使声调绵长的“羌笛”成为偏远边塞戍国守边将士们思国怀乡的精神寄托。羌笛有2000多年的历史,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这一神奇的民族乐器。羌笛在唐时,是西北边塞地区常见的一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唐人边塞诗中。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旅游 2014年4期2014-04-11

  • 行走藏羌文化走廊
    绝的艺术珍品。”羌笛无怨 春风依旧岷江河畔,白云横穿峡谷。晨起的羊群,像一朵矮矮的白云穿梭在岷江沿岸的卵石与山坡上。山间小路两旁的露水,浸湿了理县羌族汉子杨平挽起的裤腿。只见他一个箭步跨上一个大石包,迎着山谷中风来的方向,取出腰间的羌笛,用手指捏住笛身,两排管,六个孔,七阶音,两腮鼓起,绵延婉转的笛声悠悠响起……关于羌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上天派了一男一女来到人间。男女间有河相隔,无法见面。于是男子吹着羌笛,女子吹着口弦,以托相思。对羌笛的记载,最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9期2013-09-01

  • 三龙乡,羌笛在响
    是茂县惟一会全套羌笛制作手艺的人。50多岁的王国亨一直在从事羌族文化的传播,他是一位喜欢摄影的羌族人,在几年前我见过他的摄影作品,他为全国各地的不少摄影师当过羌族地区的摄影向导,为不少记者提供过采访素材。关于羌笛他是权威。阳光斜斜地映照着文化站斑驳的牌子,王国亨拿出了他的宝贝——成品与半成品的羌笛。在少数民族众多即将失传的乐器中,羌笛有着极高的声誉——东方管乐之父。我们拿起羌笛细细端祥,油竹被王国亨用巧手做成了方形,用胶粘在一起,成为双对六孔六声阶的羌笛

    旅游 2009年5期2009-08-01

  • 胡笳羌笛总关情
    合的产物。胡琴、羌笛、胡笳、琵琶、角等具有异族特色的乐器也随之传入。唐代的乐人对其他民族音乐兼收并蓄,对音乐的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盛唐时期的音乐极其发达。文学和音乐原本紧密关联的,尤其是诗歌。唐朝是诗歌极其繁荣的时代,大量的优秀诗作被人们争相传唱。同时许多诗人精通音律,能诗能乐,进一步促进了音乐和诗歌的共同发展。随着音乐的高度发达,唐代音乐诗也随之繁荣起来。《听颖师弹琴》(韩愈)、《琵琶行》(白居易)、《听董大弹胡笳》(李颀)、《李凭箜篌引》(李贺)等一批

    山花 2009年6期2009-04-01

  • 凉州词
    片孤城万仞山②。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一742年),字季陵,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人,盛唐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导 读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我国古代西北的边塞雄伟壮观而又荒凉萧瑟的景象。黄河在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一座孤城耸立于高山峻岭之间。羌笛吹着悲伤的《折杨柳》曲,好像是在怨恨这荒凉严寒的边地春光来得迟,其实又何必呢?因为春风是不到玉门关来的,借以抒发驻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诗的构思十分精巧,用杨柳、春风写出语意双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06年5期2006-05-16

  • 巧用标点救了命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一时疏忽,竟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以为书法家欺她没学识,便把那位书法家问成死罪,喝令把他推出斩首。书法家情急智生,忙解释道:“太后息怒!我这是用王之涣诗意填写的词啊!”当场断句标点,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太后听了以后,无言以对,只好赐酒压惊。这位书法家的命因而得救了。(摘自《语文》杂志)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5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