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

  • 唐宋燕乐实践中宫调数目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64000)唐宋燕乐宫调理论即“燕乐二十八调”,也称“俗乐二十八调”,是中国古代乐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产生并应用于隋唐宫廷歌舞及民间音乐实践,而且对宋元之后的戏曲、说唱、器乐等各类音乐体裁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丘琼荪所言:“今日之乐,不论昆、弋、皮、黄,管弦杂曲,其乐调无一不是隋唐燕乐调之遗。”[1](P251)唐宋燕乐宫调体制一脉相承,但由于不同朝代的文献记载及社会文化差异,燕乐调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调名称谓体系、调式音阶体制

    齐鲁艺苑 2023年4期2023-09-03

  • 唐代西域音乐和乐器对中原音乐的影响
    世大唐辉煌的宫廷燕乐,集中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深入研究这一鼎盛时期的音乐发展经验,对于保护和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音乐文化具有较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关键词:音乐;乐器;唐代;燕乐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广阔、民族和睦,为社会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作为封建帝国都城的长安,当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心。音乐艺术得到迅猛发展,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华夏正声的雅乐逐渐走向衰落,宫廷燕乐

    百花 2023年2期2023-05-30

  • 燕乐二十八调的发展及其音乐史学意义
    □王玉坤燕乐二十八调理论成熟于隋唐,但其音乐理论本质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三分损益法所生成的十二律用乐体系。隋唐以后,燕乐二十八调的音乐体系对两宋及以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燕乐二十八调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重要内容,源自先秦,经汉魏发展,至隋唐成熟。其调式的多样性不但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音乐融合,且内在的宫调理论进化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其所包含的音乐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燕乐二十八调及其发展的解读来阐述其音乐史学意义。一、

    艺术家 2023年2期2023-05-07

  • 唐代宫廷宴乐之风的盛行及流传
    ”词义辨析关于“燕乐”一词的内涵,学界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燕乐的定义是:被统治阶级在宴会中应用的一切音乐都叫做燕乐或宴乐。而王昆吾则认为,隋唐燕乐是指“雅乐以外的全部艺术性音乐的总称。”[1]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在《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中对“燕乐”一名进行了考辩,并指出用于祭祀与燕射的燕乐具有雅乐性质,作为娱乐的燕乐,本质是俗乐性质,但他反对将俗乐统称为燕乐的观点。秦序也对已有的几种定义做过深入辨析,他认为将燕乐定义为运用于宫廷宴会

    轻音乐 2022年11期2022-12-25

  • 明清官修史书乐志中的宫廷燕乐探析
    音乐主要有雅乐和燕乐之分。雅乐主要是指宫廷祭祀、朝贺等礼仪场合中所使用的音乐。燕乐,也称“宴乐”,指统治阶级在宫廷宴饮仪式中所用的音乐,它和祭祀、朝贺音乐相比更具有欣赏性和娱乐性,艺术水准较高。宫廷燕乐发展到明清已经不再像唐代那样繁荣,但仍具有时代的特色和自身的风格,因此,仍然值得后人去不断探究。清代宫廷燕乐既具有明代宫廷燕乐的继承性,又具有满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明史·乐志》和《清史稿·乐志》中详细论述了明清宫廷燕乐的发展和特点,其史料丰富而宝贵,值得我

    文化学刊 2022年2期2022-12-07

  • 宋词的文学创作与燕乐的关系研究
    李 壮一、宋词与燕乐的源流关系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其出现于隋唐而兴盛于两宋。与诗相近,两者皆与中国古代音乐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联系,依照当下学界所研究的结论倾向性来看,基本皆认同诗、词两种文学体裁皆出于隋唐燕乐,如任半塘在《唐声诗》之中即秉持燕乐是声诗、词的基本音乐体系,其写道:“声诗与词曲,既同隶燕乐,本应视作一体。”此观点在《教坊记》、《乐府杂录》之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词逐渐与音乐疏远,因此,宋词与燕乐之间的关系应自起源之处先行分

    黄河之声 2022年1期2022-11-22

  • 洛阳田山十卐①乐源流考略
    宴会的俗乐又称“燕乐”。⑥通过词典我们可以得知俗乐包括民间俗乐和宫廷俗乐两个部分,而后者即是燕乐。据有关学者调研认为洛阳田山十卐乐使用乐器与乐谱与唐代接近,乐曲为套曲形式,分为四大套,乐曲中运用犯调、散板、煞尾等手法,有着唐代大曲的痕迹,认为应当对其持十卐乐为唐代宫廷燕乐一说。⑦有些学者认为十卐乐演奏形式有坐立乐和行走乐两种,让人不禁想起唐代宫廷燕乐,怀疑这和唐代宫廷燕乐的坐立部伎有关。⑧笔者就此问题特意请教老艺人,但说法不一,有的老艺人的回答是乐曲是为统

    黄河之声 2022年5期2022-11-22

  • 明清宫廷燕乐制度的比较*
    西周至清代,宫廷燕乐一般指古代的帝王宴饮宾客时所用之乐。明清宫廷燕乐是指明清宫廷宴飨仪式中的典礼性音乐,也就是明清的帝王为节日、庆功、贺喜而在宫中举行宴会时表演的礼乐。它是和宫廷雅乐相对而言的音乐,相对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和娱乐性。明清时期的“宴乐”和“燕乐”经常通用。一、明代宫廷燕乐制度的发展(一)时代背景明代统治者在思想上竭力宣扬程、朱理学。在音乐上,为了适应市民音乐的发展,民间的戏曲、说唱、民歌等不断飞速发展,宫廷音乐仍然保持着自身的个性继续向前发展着。

    艺术品鉴 2022年14期2022-11-04

  • 《高丽史·乐志》所载宋赐“新乐”及词曲考辨
    乐器中,竟全部为燕乐乐器,只有“埙”“篪”“匏笙”三件乐器有所谓“雅乐”的痕迹。而即使是这三件有雅乐痕迹的乐器,其实在政和三年(1113)八月后也成了大晟新燕乐的一部分,这与《东京梦华录》所载徽宗政和、宣和间(1113-1125)燕乐乐器基本相同(详后)。事实上,“燕乐”与“雅乐”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施用范围方面都有很大区别。“燕乐”是宫廷所用俗乐的总称,主要用于宴会娱乐等场合;“雅乐”是用于各种礼仪场合(包括郊庙祭祀、宫廷礼仪及军事大典等)的仪式音乐。前者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8-01

  • 论蔡元定《燕乐
    南宋蔡元定所著《燕乐》有诸多异称,《燕乐》《燕乐原辨》《燕乐本原辨证》是较恰当的称名。《燕乐》虽然久已散佚,但其部分信息留存于《宋史》《攻媿集》《朱子全书》等著作。该书成书下限是宋光宗绍熙癸巳年(1193),为一本独立的著作,包含图说、律本、正律、俗名四节,主要观点是燕乐源自雅乐。蔡元定《燕乐》的撰述目的并非探讨唐宋燕乐二十八调的音乐形态,而是为构建雅乐理论体系而作,故可将其视为北宋以来雅乐理论探讨的延续。部分留存于《宋史·乐志》中的蔡元定《燕乐》一直是研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28

  • 疑古匡正 去伪存真 ——评李玫《“燕乐二十八调”文献通考》
    吕琼慧燕乐二十八调在我国传统乐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既是研究热点,也是难点,而且自20世纪以来音乐学者之间的争辩也未间断。从研究现状看,燕乐二十八调仍存在着各种疑团。李玫研究员的《“燕乐二十八调”文献通考》(下文简称为《通考》),经过十五年的潜心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1月出版。作者在十几年前便开始关注燕乐二十八调,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最终著成了《通考》。全书六十八万字,共十章,前五章研究唐宋时期有关燕乐二十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1-18

  • 宋词的文学创作与燕乐的关系研究
    李 壮一、宋词与燕乐的源流关系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其出现于隋唐而兴盛于两宋。与诗相近,两者皆与中国古代音乐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联系,依照当下学界所研究的结论倾向性来看,基本皆认同诗、词两种文学体裁皆出于隋唐燕乐,如任半塘在《唐声诗》之中即秉持燕乐是声诗、词的基本音乐体系,其写道:“声诗与词曲,既同隶燕乐,本应视作一体。”此观点在《教坊记》、《乐府杂录》之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词逐渐与音乐疏远,因此,宋词与燕乐之间的关系应自起源之处先行分

    黄河之声 2021年21期2021-11-29

  • 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 ——晋南地区的艺术家及作品研究
    和外来音乐精华的燕乐歌舞。唐朝的宫廷燕乐更是表现出了万国来仪的气度。一、隋唐燕乐歌舞概说(一)丝绸之路的音乐交流与隋唐燕乐的繁荣丝绸之路自汉武帝开通成功之后,很快成为一条贯通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文化通道,伴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沿线各国具有异域风情的民族乐舞、乐器等也随着艺人演出一起传入中原。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十分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且以强盛大国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了一众西域文化的涌入。当时的长安城繁华兴盛,是享誉海内外的世界文化名城,各国使节、商人往来频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2021-11-12

  • 论周代“房中之乐”的两种形态及钟磬问题—兼论其与乡乐、燕乐的关系
    接受。二、周代“燕乐”与郑注的两个矛盾上文初步判断了房中之乐“名”与“实”的情况,但相关研究尚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未能解决。本文试图对其中两个小问题提出一些更合理的解释:第一是房中之乐有无钟磬的问题;第二是房中之乐与乡乐、燕乐的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又是互相关联的,其缘起则要从郑玄注说起。《周礼·春官·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磬。凡祭祀,奏缦乐。”郑玄注:杜子春读缦为怠慢之慢。玄谓缦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也。《学记》曰:“不学操缦

    音乐研究 2020年1期2020-12-07

  • 唐代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①
    300193)燕乐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独特内容,唐代燕乐不仅代表了此时音乐的最高成就,还对诗歌及后来的词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很多史料中它都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品类予以记述,这为我们了解唐代燕乐发展乃至燕乐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如果想准确说出唐代燕乐的具体内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个看似独立的音乐系统实则与当时很多音乐掺杂不清,比如从很多文献的记载来看,它和多部伎音乐之间就有所关联,且存有一种矛盾关系,这就不但为我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年3期2020-12-06

  • 看唐代燕乐遗存的创作启示 ——以《满庭芳》为例
    119)一、唐代燕乐概要从隋初到唐贞观时期乐舞制经历了从七部伎到十部伎的演变和发展。其中《燕乐伎》《清商乐伎》是纯粹的中原乐舞。《西凉伎》是结合中原与外来乐舞文化的产物。剩下七部《高昌伎》《龟兹伎》《疏勒伎》《康国伎》《安国伎》《扶南伎》《高丽伎》均属于异域乐舞。燕乐又称宴乐,代指在宫廷宴会所用的音乐。狭义的燕乐专指唐十部乐的第一部。广义的燕乐,指汉族俗乐与外来音乐的总称。若按宫廷表演的具体作用而言燕乐又是和雅乐相对的概念,雅乐主要在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典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2020-12-06

  • 《“燕乐二十八调”文献通考》学习札记
    高韵洁燕乐二十八调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发展历程与呈现形式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但是,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学者总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在研究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所以未达成确切一致的结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李玫研究员经过了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以自己扎实全面的学术功底为基础,具体翔实的材料为佐证,灵活综合地运用了史学、文献学、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燕乐二十八调问题进行了清晰严谨的梳理与分析,站在前人肩膀上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索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3期2020-09-10

  • 《“燕乐二十八调”文献通考》学习札记
    高韵洁燕乐二十八调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发展历程与呈现形式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但是,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学者总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在研究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所以未达成确切一致的结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李玫研究员经过了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以自己扎实全面的学术功底为基础,具体翔实的材料为佐证,灵活综合地运用了史学、文献学、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燕乐二十八调问题进行了清晰严谨的梳理与分析,站在前人肩膀上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索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期2020-09-10

  • 《“燕乐二十八调”文献通考》学习札记
    高韵洁燕乐二十八调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发展历程与呈现形式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但是,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学者总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在研究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所以未达成确切一致的结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李玫研究员经过了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以自己扎实全面的学术功底为基础,具体翔实的材料为佐证,灵活综合地运用了史学、文献学、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燕乐二十八调问题进行了清晰严谨的梳理与分析,站在前人肩膀上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索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3期2020-09-10

  • 论教坊对宋代音乐文学的影响
    教坊是当时负责燕乐演出的最高行政机构,人才聚集,音乐设施、设备精良,在音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宋代教坊对音乐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简单概述宋代教坊的情况,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宋代音乐机构教坊对宋代音乐文学的影响。关键词:均宋代音乐机构;教坊;燕乐;音乐文学;宋词中图分类号: J609.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20)02 - 0080 - 05DOI:10.15929/j

    音乐探索 2020年2期2020-07-09

  • 唐人对燕乐的执着
    也值得关注,唐代燕乐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帝王和臣子也高度重视燕乐的价值,由于他们喜爱音乐,并精通音乐,燕乐的发展几乎没有遭受过大的打击。本文主要介绍燕乐的类型以及唐代人对于音乐的态度。关键词:唐代;燕乐;类型;态度一、燕乐的概述燕乐,又叫“宴乐”,燕乐最初产生于商朝时期,指后妃在宫中所演奏的“房中乐”。汉代时也有“房中乐”,但属于雅乐。发展到隋唐时期,燕乐俗乐逐渐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隋唐燕乐发展形势很多,由最初的隋文帝时期的七部乐到炀帝九部乐,又发展成十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2期2020-05-26

  • 唐人对燕乐的执着
    也值得关注,唐代燕乐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帝王和臣子也高度重视燕乐的价值,由于他们喜爱音乐,并精通音乐,燕乐的发展几乎没有遭受过大的打击。本文主要介绍燕乐的类型以及唐代人对于音乐的态度。关键词:唐代;燕乐;类型;态度一、燕乐的概述燕乐,又叫“宴乐”,燕乐最初产生于商朝时期,指后妃在宫中所演奏的“房中乐”。汉代时也有“房中乐”,但属于雅乐。发展到隋唐时期,燕乐俗乐逐渐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隋唐燕乐发展形势很多,由最初的隋文帝时期的七部乐到炀帝九部乐,又发展成十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2期2020-05-26

  • 琵琶与古乐
    乐密不可分。唐代燕乐的兴盛,使我国音乐进入鼎盛时期,迎来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少不了的就是琵琶。唐后期,由于音乐的发展,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发展迅速,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雅俗共赏的乐器。在西北地区,到处可以听见琵琶演奏的声响。唐代诗人岑参有“凉州七里十万户,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在江浙地带,更是出现了琵琶多于饭甑的局面。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表现力的丰富、演奏技巧的多样又促进唐代燕乐的发展,成为九、十部燕乐中主乐器,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2020-01-14

  • 唐代燕乐在宋元时期的发展变化 ——以陕西地区出土文物图像为中心
    历了混乱的时期后燕乐仍以“随风潜入夜”之势,化身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广阔的山村乡镇,成为神庙祭拜、春祈秋报的民间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寄托闾间庶民的精神理想。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云:“唐羯鼓曲,今惟邠州父老能之,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在鄜延时尚闻其声。”[2]36羯鼓是唐代宫廷燕乐的主要乐器,唐玄宗以善击羯鼓而闻名;羯鼓也一时被誉为八音之领袖,唐羯鼓曲更为一时之盛。宋代邠州父老尚能演奏羯鼓,可知羯鼓从唐至宋的流传广博。此外,每逢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20-01-06

  • “词起源于燕乐”说修正
    都认为“词起源于燕乐”,但因对燕乐缺乏必要了解,对唐、宋燕乐内涵的不同,对雅乐、清乐、燕乐之间的关系以及词与民间乐曲的关系诸问题不能准确把握,故而对词的起源问题表述并不准确。本文根据唐宋文献中有关“燕乐”的记载,逐一厘清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词起源于燕乐”说进行修正,以期对未来词史以及燕乐研究有所助益。一 关于“隋唐燕乐”与“唐宋燕乐”文学史谈到燕乐时往往使用“唐代燕乐”“隋唐燕乐”“唐宋燕乐”等概念。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云:“《宋史·乐志》曾载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3期2019-11-13

  • 宋代燕乐二十八调“角调说”辨析
    谷 杰燕乐二十八调,是隋唐宫廷燕乐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宫调系统,是中国古代宫调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对唐宋以来的曲子、词调、歌舞、说唱、戏曲等诸种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富研究价值。自南宋朝蔡元定《燕乐》和明代唐顺之《稗编》的相关研究以后,随着清代乾嘉朴学的兴起,一向被称为“孤学”的燕乐理论,竟成了众人注目的“显学”,一时间,毛奇龄《竟山乐录》、钱塘《律吕古义》、吴颖芳《吹豳录》、凌廷堪《燕乐考原》、陈澧《声律通考》、方成培《香研居词塵》等著作相继问世,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9-19

  • 柳永词的“俗”
    关键词:柳永词 燕乐 俚俗“念去去千里烟波,……晓风残月。”女儿问我如何单喜欢这句,还加之以自创曲调?不答。后来带她去长江沿岸游玩,她才略懂其意。此词形象鲜明,意境凄迷,可以入画;气魄宏大、潇洒豪放,可以怡情,阴柔和阳刚之美并备,确实是柳永词中极品。词大抵是随着隋唐时代的燕乐而出现,其最早是为了这种音乐形式来进行写作的。当时的主要参与者是一些民间知识分子与艺人,燕乐当时是集西域文化与汉族文化之大成的一种文化产物,具备着强大的生命力,而词的出现本来是为这种新

    颂雅风·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9-10

  • 词与燕乐关系新论
    志熙 提要:词出燕乐是近现代以来词学研究者的基本认识,近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探讨自周至汉魏晋历代燕乐的基本内涵,指出隋唐燕乐即隋唐时期的宴飨之乐,其主体来自域外的乐曲与新声乐律。词乐之根本在于燕乐系统的五音二十八调,而唐宋相承的坐部伎、教坊乐则为词乐的基本归属。词与声诗同属燕乐背景的产物,词体独立的关键在于新声妙曲的流行及文人依曲拍填词方法的成立。关键词:燕乐;隋唐燕乐;五音二十八调;词;声诗如任半塘《唐声诗》即秉燕乐为声诗之基本音

    文史哲 2019年2期2019-09-10

  • 先秦齐地宫廷音乐艺术管窥
    地宫廷音乐礼乐、燕乐、韶乐的艺术特点、价值趋向及社会功能进行的阐释,为了解宫廷音乐艺术恢弘灵变、和美温婉、高超技艺、尽善尽美提供赏析素材。【关键词】礼乐;燕乐;韶乐;宫廷音乐;管窥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45-03宫廷音乐也称官方雅乐,分为礼乐和燕乐。周代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作为六代之乐的《韶乐》,延续了夏商周三朝,同样作为官方雅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

    戏剧之家 2018年18期2018-09-26

  • 隋唐燕乐的域外传承流变研究
    高度。隋唐时期的燕乐融合了各民族的音乐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燕乐形式多种多样,日本遣隋使、遣唐使进入中国交流,并将隋唐时期的宫廷乐舞带回本土进行了传承。本文主要以日本第五大乐书《新撰乐道类聚大全》中的曲目为出发点,叙述隋唐时期燕乐向日本的输出、燕乐在中国和日本的异同以及隋唐时期燕乐在域外的传承与流变。关键词:传承;流变;燕乐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在隋唐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遣隋使、遣唐使的来往,为两国之间的交流作出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2018-07-23

  • 词乐研究的第一部力作——论刘尧民《词与音乐》及其音乐文学研究法
    念构建的方法,对燕乐与词的关系以及二者结合的形式、原因等都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刘尧民;《词与音乐》;音乐文学;研究方法一作为第一部专门研究词与音乐关系的力作,刘尧民《词与音乐》的研究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开创意义。刘尧民(1898~1968年),字治雍,笔名伯厚、林不肯,云南会泽人。其父刘盛堂是会泽有名的教育家和实业家。刘尧民11岁入父亲创办的“爱国小学堂”读书,13岁入昆明中学,仅读一年即返乡自学,22岁被聘为昆明几所中学的教员,1937

    天中学刊 2018年5期2018-01-28

  • 浅谈宫廷燕乐之《霓裳羽衣曲》所带来的音乐融合
    00)浅谈宫廷燕乐之《霓裳羽衣曲》所带来的音乐融合程远奇(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中国的音乐制度由来已久,唐代的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史上灿烂的一页,也是汉代以来丝绸之路文化展开的高度积淀。唐代时期通过国内外各民族音乐的广泛交流融合,各族人民通过共同努力,创造了一种光彩绚烂的音乐形式即宫廷燕乐。《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宫廷音乐众多“法曲”中最为辉煌的代表作品,是中国音乐史文化的里程碑;同样也是唐代歌舞作品中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舞蹈史上一颗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2017-11-25

  • 论唐宋词与“燕乐”的关系
    定式深受着“隋唐燕乐”的影响 。“唐宋词”作为 声乐艺术的一部分, 其声辞配合的方式尤为重要。词乐的衰亡与新兴乐种的繁盛, 是唐宋词退出主流声乐艺术舞台的根本原因。关键词:曲子词;声辞配合;隋唐燕乐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85-01一、引言唐宋时“曲子”这一音乐艺术形式,“唐宋词”占据重要地位。词人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对“曲子词”有不同的称谓。多年来, 文学研究者从案头文学的角度, 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8-03

  • 词不被古代文人雅士重视的原因探析
    种兴盛于唐宋,以燕乐杂曲小唱为主要音乐载体、杂流体为主流形式、平仄规律为基本格律、婉约抒情为基本风格的歌词形式。[1]”根据作者对词体的定义,笔者对词不被古代文人雅士重视的原因展开探讨。词自从产生之日起,一直都不太受文人雅士所推崇。即使是文人自己所填的词,也不被自我认可。北宋欧阳修在编著自己的诗文集时,把自己所作的词,从文稿中删除。北宋的文人士大夫一方面心底喜好,乐于创作和欣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道貌岸然的样子,如北宋的钱惟演即说自己只在厕所中翻阅小词。魏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2017-06-17

  • 唐代燕乐中的乐器研究
    摘 要:唐代燕乐受当时对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影响,在乐器使用上已不再恪守古制,大胆打破壁垒,形成了新的现象。从唐代燕乐多部伎与燕乐大曲的具体乐器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燕乐在使用中原地区传统乐器的同时大量的在音乐中融合了西域乐器,造进而造就了唐代燕乐中乐器的胡汉杂陈现象;另一方面唐代燕乐中出现了大量新的乐器,唐代的统治者为力对乐器的归类进行了新的尝试,产生了新的八音与其他乐器分类方式;唐代燕乐的繁荣发展也促进了唐代乐器演奏技艺的提升。关键词:燕乐乐器;胡汉杂陈一、燕

    大东方 2017年5期2017-05-30

  • 唐代燕乐的音乐特色
    的稳定发展为唐代燕乐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与艺术氛围。【关键词】燕乐 音乐特色【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39-01“燕乐”一词,始见于《周礼.春宫,宗伯第三》:1、“磐师掌教击磐,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磐。凡祭祀,奏缦乐。”2、钟师,“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如笙师,“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3、“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7期2017-05-09

  • 此“燕”非彼“宴” ——“燕乐”、“宴乐”表演考源
    彼“宴” ——“燕乐”、“宴乐”表演考源成 军(中原文化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451450)燕乐发展是一个动态流变的过程。史前时期,远古先民生殖崇拜之祭仪表演的音乐就是燕乐。他们用美食、美物(玉帛)以及美妙的音乐飨食天地神灵的行为即飨燕,音乐属性当为祭祀神灵的雅乐。祭仪结束,人们食其美食并进行欢歌“燕”舞甚至交欢的表演即属于安闲合欢的宴享之乐。早期的燕乐具有娱神之“燕”和娱人之“宴”的双重属性。燕乐以“燕”冠名,乃与生殖崇拜之对象——“燕子”休戚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25

  • 燕乐考原》中的燕乐调音阶理论
    610021)《燕乐考原》中的燕乐调音阶理论吕 畅(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清代朴学家凌廷堪所著《燕乐考原》被认为是燕乐学的开山之作,影响甚广。过去乐律学界对于《燕乐考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燕乐二十八调的宫调结构方面,对书中所论的燕乐音阶问题较少关注。本文以《燕乐考原》中对燕乐音阶的阐释作为研究对象,为学术界仍在争议的燕乐音阶结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燕乐二十八调;燕乐音阶;《燕乐考原》;变;闰清代朴学家凌廷堪所著《燕乐考原》一书,被认为是燕乐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2016-11-11

  • 宋元宫调筋节考
    ,如清代凌廷堪《燕乐考原》等有关论述,尽管如此,对宋元时期宫调的研究仍有一些若明若暗的地方。本文试以北宋“燕乐二十八调”、“教坊十七调”、南宋“七宫十二调”、元代“六宫十一调”的考证为切入点,考辨宋元燕乐宫调研究中的一些筋节,以期有助于厘清宋元时期燕乐宫调的衍化发展。或有疏误,俟识者审音。一、 北宋“燕乐二十八调”音位考宋代燕乐二十八调上承唐代,虽经五代时期战乱,宋人多方搜括前代乐工,多次议乐,探索律之高下,北宋时的燕乐二十八调基本保持了唐代面貌。沈括《补

    曲学 2016年0期2016-05-15

  • 大晟府对宋朝音乐文化的影响分析
    并进一步从雅乐和燕乐两个部分分析了大晟府对宋朝音乐文化的影响。关键词:大晟府;雅乐;燕乐;宋朝音乐;影响1 大晟府的概况在公元1102年,崇宁年间,宋徽宗试图对旧乐实行改制,历经四年,成功将旧乐翻新成功,美其名曰“大晟”,大晟府由此诞生。在大晟府内,有诸多礼乐管理之职位,如大乐司、协律郎等,同时还有制撰官,总的来说,制度相当完备。大晟乐府在今后的发展中可谓是盛极一时。1125年,金兵入侵,大晟府也由此遭到了废除。大晟府存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与浩瀚的宋朝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2016-05-14

  • 隋唐时期琵琶艺术发展概况
    法得到发展,唐代燕乐半字谱承担了琵琶曲流传的载体。一、琵琶乐人隋唐琵琶演奏家层出不穷,《乐府杂录》中记载的琵琶第一手康昆仑与他的老师段善本之间的故事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关于唐代琵琶乐人的事迹。贞元中有康昆仑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及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斗声乐。即街东有康昆仑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遂请昆仑登彩楼,弹一曲新翻《雨调録要》。其街西亦建一楼,东市大诮(qiào)之。及昆仑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4期2016-04-19

  • 21世纪近十余年词体研究述评
    期被广泛认同的“燕乐说”“民间起源说”也遭到了质疑。单纯的词调源流考证论文寥若晨星,多数的词调研究则进一步向宏观视角迈进,并与词体研究的其他分支问题相互交叉结合。词体的格律体式研究渐趋繁荣,论文数量大增。文体学;词体研究;研究述评;21世纪;词学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文体学方兴未艾。各种文体的研究不断细化和深入,词体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学术大背景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种论文不断涌现。由于受现代学科划分的影响,这些研究总体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发展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28

  • 安史之乱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化;全唐五代词;燕乐词的起源问题从词学研究一开始便备受关注,“但是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说清楚词的起源问题,首要的是要界定什么叫词。也就是说,首先要弄清词这种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怎样划清词与古近体诗,特别是杂言的乐府诗等韵文的界线”[1]。传统说法中这个界线一般以词的参差句式为区分标准,但唐圭璋先生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说:“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词’,必然是起源于劳动人民,而决不可能起源于梁武帝、隋炀帝或其他封建文人。其次,‘长短句’固然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2-23

  • 唐朝燕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文/赵元唐朝燕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文/赵元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这片宽广茂盛的土地上,培育出了绚烂的音乐之花。唐朝是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王朝,统治者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关注,促使民族音乐在唐朝繁荣发展。特别是燕乐的发展,作为集合多种演绎形式的音乐,它集中体现了唐朝时代音乐文化上的建树。燕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时刻影响着现代民族音乐的格调和式样,燕乐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中国,而且还对全世界音乐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一定性的作用。唐朝燕乐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2016-02-04

  • 承唐启宋的五代燕乐——以冯晖墓乐舞图像为例
    承唐启宋的五代燕乐 ——以冯晖墓乐舞图像为例贾嫚(陕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陕西 西安710119)摘要:以胡乐为主的唐代燕乐,自中晚唐后,逐渐发展成为以汉乐为主导的新的中国化燕乐,即定型于宋代的燕乐。这一转变过程,在陕西出土的五代冯晖墓乐舞图像中有着清晰反映,它既是“承唐启宋”的活标本,也是社会变革的真实反映,更是乐舞艺术宛转分流时的瞬间再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关键词:五代;冯晖;燕乐燕乐,即燕飨之乐,是隋唐时期宫廷内用于宴饮娱乐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6-01-19

  • 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与白石歌曲旁谱宫调关系考论*
    详证杨荫浏 《唐燕乐二十八调表》[5]261-262依据为五代王溥 《唐会要》、唐代段安节 《乐府杂录》和北宋欧阳修等撰稿的 《新唐书·礼乐志》。按其所列读来,无论雅俗律位还是二十八调次第关系,均无法与上述三种文献转相印证。刘永济 《燕乐四均二十八调表》[6]25,误信凌廷堪 《燕乐考原》二十八调在琵琶及“四均七调”之说,不知有七宫则势必为七均的乐理。洛地 《〈唐二十八调拟解〉提要》一文,对段安节 《乐府杂录》所记述的唐代教坊俗乐二十八调进行了历史性还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22

  •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王梦蝶1程 韬2(1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广东 惠州 516000)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空前绝后,日本遣唐使在唐朝学习政治音乐文化,并将其带回日本。其中,日本雅乐就是通过这个渠道由唐朝传入日本而加以演变的。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雅乐与唐朝燕乐,将日本雅乐对唐朝时期燕乐的吸收及变化作分析。隋唐燕乐 日本雅乐 日本化引言隋唐时期,日本通过遣唐使将我国的政治、音乐、文化引入到日本,

    文教资料 2015年4期2015-06-01

  • 浅析隋唐“燕乐”与南北朝少数民族音乐关系
    同样也对隋唐时期燕乐产生影响。关键词:宫廷音乐;燕乐;魏晋南北朝1 音乐理论的辅助影响在悠久的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宫调理论的出现以及兴起,无疑对音乐理论起到了充实的作用。我国的宫调理论创始者是苏抵婆,该理论通过各国的不断交流,逐渐扩散到了日本、朝鲜等亚洲以及东南亚国家,对这些地区音乐表现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不断繁荣,出现了“五旦七调”。总而言之,苏抵婆所创作的音乐理论,不仅有助于各国音乐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对隋唐时期的音乐产提供了理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2015-05-30

  • 浅谈唐宋词与燕乐之关系
    不解之缘(尤其是燕乐),直到与音乐的脱离,它也失去了本该所拥有的灿烂与辉煌,只把他们留给历史去评判。千百年后,唐宋词再次与当代音乐所结合,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关键词:唐宋词  燕乐  民间音乐  当代音乐一、唐宋词中的燕乐及其关系众所周知,唐宋词的兴盛成熟归功于燕乐艺术,燕乐音乐体式也促进了唐宋词的发展。唐宋词与燕乐关系之深厚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阐释清楚的,其中也夹杂着很多争论。对于唐宋词与燕乐之关系以及二者究竟该如何去磨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5-30

  • 魏晋南北朝音乐的发展对于隋唐音乐的影响表现
    时也为后世的隋唐燕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南北朝至隋唐期间共经历了500年,而在这500年间苏抵婆的五弦琵琶却经久不衰,哪怕在隋唐时期也得到许多少数民族的推崇。由此来看,苏抵婆的西域乐舞不仅促进了我国古代中原音乐和西域音乐的融合,同时也是对我国古代中原音乐的一次变革,意义深重。苏氏乐调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形成和发展为后来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苏抵婆的音乐理论为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打

    戏剧之家 2015年5期2015-04-22

  • 音乐视角下的唐宋词流变论
    。隋唐至宋时期,燕乐是对这一时期的文学产生较大影响的新型音乐体系。它是以西域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中原音乐、南方音乐所创造出的一种与雅乐相区别相对立的音乐体系。它突破了传统音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审美规范,以“繁声淫奏”来快人耳目,宜于唐人抒发心绪,顺应了当时的时代追求,因而在唐开元、天宝年间,燕乐达到了极盛。词就是在燕乐这一音乐环境中产生的诗歌,几乎燕乐所有的特点,都能在词里反映出来。至于词的音韵平仄,句式长短,无不受燕乐的影响。安史之乱以后,燕乐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01

  • 明清宫廷燕乐的差异探析
    001)明清宫廷燕乐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纵贯几千年、自成体系的乐种,它们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而汉族统治者执政的明代与满族统治者执政的清代,其宫廷燕乐在历史的传承中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分析和研究明清宫廷燕乐的不同,探寻它们存在不同的原因,是值得我们考察和研究的。一、明清时期宫廷燕乐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明王朝,从明太祖洪武(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1644年),共历16帝,17朝,先后长达270余年。它是汉族地主阶级建立的最后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2014-07-13

  • 唐代宫廷燕乐中乐器的使用及流变研究
    展,也使唐代宫廷燕乐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什么是燕乐燕乐,又称为宴乐,这个名字最初出现在《周礼·春秋》,系指周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燕乐一般采自民间俗乐,和庙堂所用的祭祀的雅乐是有区别的。唐代的燕乐是在汉族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一部分外来音乐而形成的。后来宋朝的沈括则把含有少数民族和外来音乐成分的汉族民间音乐“清乐”统称为燕乐。那么,燕乐为什么会唐代发展起来呢?从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来看,我国一直是处在封建的社会形态之中,音乐表现出的大都是以郊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6-27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交流的影响与意义
    一、雅乐的衰败和燕乐的兴起雅乐,就是优雅的音乐,属于宫廷中的音乐。燕乐,即宴饮之乐,属于娱乐场合的音乐,但是也需要注重一定的礼仪。因此,雅乐和燕乐可谓是相对的。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推倡发展雅乐。但是由于统治者本身也喜欢享乐,因此,他们在日常娱乐中还是觉得燕乐适合,因此燕乐反而是他们喜欢的音乐,同时发展燕乐也可以显示王朝的强大。由于当朝统治者更倾向于燕乐,而忽视了雅乐,这样使得燕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雅乐逐渐没落。由于隋唐音乐在之前魏晋南北朝时

    外语与翻译 2014年2期2014-03-20

  • 大晟府词人“依月用律”考辨
    唐以来,从未施诸燕乐。徽宗虽以律吕易诸乐名,然大晟诸人,仍未以月律入燕乐。……是知《钦定词谱》以月律分类,实属不伦。”(《唐宋词论丛·承教录》附录罗蔗园语)[1]233“大晟府的‘依月用律’,是当时人和后代人所津津乐道的,被看作是它的一大创造和贡献,但今人夏先生经过研究指出:宋词因为不能用四十八调中的三十五中管调,故不可能‘依月用律’,‘依月用律’之说,本出大晟诸人附会古乐……不足信也”[2]38,则把“宋词不用中管调”及不能“依月用律”之说进一步推向绝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2-12

  • 论据无可置疑,词体起源宫廷——读木斋新作《曲词发生史》
    廷”,“词非源于燕乐胡乐,而是新兴声乐曲子的产物”,而这一新兴声乐则是由魏晋宫廷清乐发展而成的法曲,“宫廷”“女性”则是曲子的禀赋本貌。木斋;词体起源发生;宫廷;民间木斋先生《曲词发生史》书成,嘱为之文,允予一席之地略摅浅见。前拙著《燕乐新说》刊行后,多次接到木斋先生探讨词乐与词体起源的电话,多获教正,知其于此学当有突破。故颇欲其高论卓识公诸同好。后读其《古诗十九首与建安文学研究》一书,深深叹服其高屋建瓴之架构,摆落旧说、颠覆积习的胆识,亦为木斋先生完成汉

    天中学刊 2011年6期2011-08-15

  • 力辟旧说,为词体起源问题开辟全新境界——木斋《曲词发生史》读后
    不是以胡乐为主的燕乐,而是经过法曲变革之后所形成的清乐(吴声西曲)为主体,以声乐曲为本质属性,以内宴、家宴演唱为主要形式的音乐品类。认为敦煌曲子词既非早于李白之作,也非主要是民间之作。木斋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以超人的才识,力辟旧说,为词的起源、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很值得词学界深思、探讨。木斋;《曲词发生史》;力辟旧说;词体起源;全新境界词的起源是词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词学研究的热门问题,从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起到现当代许多词学家都有论说。我早年

    天中学刊 2011年6期2011-08-15

  •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历史演变
    府;雅乐;清乐;燕乐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8-070-03何谓“诗”?《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咏言”。《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其意都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何谓“音乐”?《礼记·乐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说:一是从自然哲学角度解说:“乐者,天地之和也。”认为音乐是天地自然和谐统一。二是从伦理学角度解说:“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者,所以象德也。”

    文学界·人文 2010年8期2010-12-13

  • 从唐、宋所载的燕乐调名看二十八调宫调结构规律的传承
    杰从唐、宋所载的燕乐调名看二十八调宫调结构规律的传承□谷 杰燕乐,是隋唐时期宫廷歌舞大曲发展到顶峰时期长期应用于宫廷宴享的一个乐种(广义的燕乐包括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二部伎在内),其源头来自汉代房中乐,北魏、北周、隋、唐几代帝王及宫廷音乐家,在宫廷音乐中融合多民族音乐形成了燕乐用乐相关的仪式及其体制。燕乐具有民间俗乐的特点,它对宋以来的歌舞、说唱、戏曲、词调以及器乐等诸种音乐体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燕乐的宫调体制即通常所说的“燕乐二十八调”(又称“俗乐二十八

    戏剧之家 2010年8期20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