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酮

  •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研究则较少,但三唑酮作为一种可用来防治谷物、瓜茄类和叶类蔬菜等作物上锈病和白粉病的手性三唑类广谱杀菌剂,其在水体中的污染备受人们关注[10]。按照我国农药毒性的分级标准,虽然三唑酮属于低毒杀菌剂,但其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70 mg/L(20 ℃),数据来自PPDB数据库],稳定性强,并且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和吸附性,容易在环境中持久累积,对地表、地下水体造成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威胁人类饮水健康[11],目前在我国多处水域均有检出,最高检出浓度为12 μg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年14期2023-07-27

  • 15%三唑酮喷施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主要病害之一,三唑酮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具有极好的控病增产作用,但随着其长期施用,在天水地区小麦生产上已出现抗药菌株,导致防效偏低。为了给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和三唑酮的合理高效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以感病品种冬小麦新冬43号为指示品种,开展了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不同喷施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药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及指示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穗粒重有极显著的影响。与不喷药对照相比较,15%三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5期2023-06-05

  •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岳星雨,施艳红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赵素霞,史森磊,胡 芃,王 莹,林凤翔,岳星雨,施艳红*(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 230036)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1株三唑酮高效降解菌SM3为研究对象,对其降解特性、酶学性质及应用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30 ℃、pH 7.0、接菌量5%、盐浓度10 g·L-1及葡萄糖含量1%为高效降解菌株SM3最适培养条件;通过对降解酶定位发现,降解三唑酮关键酶为胞内酶,且酶促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5-30

  • 三唑酮及其代谢产物三唑醇在橡胶树植株中的迁移富集行为
    防控的新趋势。三唑酮 (triadimefon) 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因其杀菌谱广,且具有良好的内吸性,自上市以来广泛用于防治水果、蔬菜、小麦等农作物上的白粉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4-5]。三唑酮对橡胶树白粉菌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使用热雾机喷撒三唑酮,以防止橡胶树白粉病爆发[6]。三唑酮在我国已登记使用多年,研究人员根据其在作物上的迁移富集行为并结合实际防治需求,开发出了如种子处理剂、水分散粒剂、烟雾剂、热雾剂等多种剂型[7-8]

    农药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4-18

  • 泽泻白斑病防治药剂筛选及药材安全风险评价
    验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2%春雷霉素水剂(日本北兴),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试验地点:在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海滨农场基地实施,该基地采用水稻-泽泻轮作,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紫泥土,肥力中等。仪器与试剂:Agilent 1260 Ⅱ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色谱柱:Symmetry C18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年3期2022-07-09

  • 三唑酮对大型溞代际影响的转录组学分析
    010021三唑酮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占全球三唑类杀菌剂消费量[1]的30%以上。三唑酮在水环境中的普遍存在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不利影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极低[2],大量残留的三唑酮进入水环境,其使用区域的临近水体检测出了较高浓度的三唑酮[1,3]。在中国的九龙江、太湖和白洋淀等地均有三唑酮的检出,最高检出浓度为12 μg·L-1[3-6]。三唑酮具有稳定性强,流动性和吸附性好等特点,可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并发生生物转化[7-9],对水

    生态毒理学报 2022年1期2022-06-06

  • 不同药剂防治沙棘锈病试验研究
    通过研究20%三唑酮乳油和田梦金乳油2种药剂不同浓度梯度对沙棘锈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有效控制沙棘锈病的危害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21年,在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种苗基地开展防治试验。供试品种为黑茶沙棘1号,主要病害为沙棘锈病。1.2 供试药剂20%三唑酮(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剂型为乳油;田梦金[斯托克顿(以色列)有限公司],植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9%萜烯醇,剂型为乳油。1.3 试验设计选取21块沙棘样地,设置不同

    山西林业科技 2022年1期2022-05-30

  • 三唑酮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百日草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们关注的焦点。三唑酮(triadimefon)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抑上促下”的作用,也可作为杀菌剂,常用于治疗禾本科作物的白粉病及锈病。现有研究表明,三唑酮提高SOD、CAT活性,抑制POD活性与MDA含量的提高,从而抑制水稻叶片的衰老[3]。在逆境下喷施三唑酮,能使植物叶片中SOD活性显著提高,同时还能降低蒸腾,维持植株逆境下的代谢平衡[4-6],增强了植物抵御干旱的能力。目前关于三唑酮对百日草生长和抗旱性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百日草为试材,

    西北植物学报 2022年2期2022-04-06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地表水的抗蚜威三唑酮杀螟硫磷和溴氰菊酯
    果树等[1]。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而且还具有植物生长调节的活性[2],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的农药品种。杀螟硫磷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毒性中等,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也可防治半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多用于稻谷、玉米等作物害虫防治[3]。溴氰菊酯属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有触杀、胃毒作用,触杀作用迅速,击倒力强。由于其价格低廉、除虫效果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大豆、水产养殖等的害虫防治和卫生除虫[4]。据调查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4期2022-01-07

  •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赵淑章一行到栾川县开展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服务
    病的主要农药有三唑酮和烯唑醇等,667 m2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g,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主要有多·酮(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剂)和甲基硫菌灵,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10%扬花)第1次喷药,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需在第1次喷药5~7 d后进行第2次用药,667 m2用60%多·酮可湿性粉剂70 g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 g兑水均匀喷雾防治。另外,多菌灵和三唑酮混用可以防治包括赤霉、白粉、锈

    乡村科技 2021年14期2021-12-03

  • 三唑酮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的酶联免疫方法的建立
    063701)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等作用,可用于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根腐病,水稻的稻瘟病、稻叶尖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等多种病害[1]。其还是一种甾醇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与一些农药混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2]。但大量使用该农药,会导致部分产地农作物中三唑酮检出率偏高,残留在农产品中的三唑酮会对人体产生危害[3,4],也会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出口贸易[5]。因此,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在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0期2021-06-01

  • 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药物有腈菌唑、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叶菌唑等[1]。本试验选取三唑酮及福美双两种药剂,比较其单独使用及搭配使用效果,以期得出安全高效的防治比例,为农业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小麦品种:烟农999(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慢条锈病);菌种:CYR33和CYR34的混合菌(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试验用具:锄头、喷雾器、农用地膜、小麦脱皮机(曲阜全鸿商贸有限公司);试验药剂:三唑酮(20%乳油,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福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2021-04-04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同时检测原烟中三唑醇和三唑酮残留
    杀菌剂三唑醇和三唑酮残留同时快速检测的方法。采用酸性条件下的聚酰胺作为净化剂,以除去烟草中色素、酚类、有机酸类等的干扰影响,以纳米金溶胶作为SERS基底,通过三唑醇或三唑酮在金溶胶表面的吸附放大拉曼信号,实现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原烟中三唑醇、三唑酮残留量的检测灵敏度为1 mg/kg,检测时间为8~12 min。本研究建立的SER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快速、准确,适用于烟草中三唑醇和三唑酮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烟草; 农药残

    分析化学 2020年12期2020-12-25

  •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310029三唑酮(triadimefon)是一种甾醇合成抑制剂,因其广谱性的杀菌作用,可用于防治水稻锈病[1]。在我国,三唑酮在农田中被广泛使用。施用方式的原因导致三唑酮利用率不高,最终在环境中存在残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年发布的《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唑酮原药生产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总排放口的排放标准为5 000 μg·L-1。如果按照国家标准的临界值浓度排放含有三唑酮的工业废水,三唑酮有可能在环境中表现出短期高浓度暴露[

    生态毒理学报 2020年4期2020-11-13

  • 乳铁蛋白对三唑酮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150000)三唑酮是一种广谱抗真菌农药,化学名称为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l-基)-α-丁酮,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病害防治[1-3]。但是该农药可能在农作物[4]、土壤[5]和水体[6]中残留,给生物安全与人类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7]。三唑酮可以通过职业性接触、日常接触和食物经呼吸系统、皮肤和消化道到达人体内。研究发现,三唑酮具有神经毒性[8]、胚胎发育毒性[9]和内分泌毒性[10],并具有致癌和致畸[11

    食品科学 2020年13期2020-07-23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火龙果中三唑酮·异菌脲和醚菌酯残留
    时测定火龙果中三唑酮、异菌脲和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弗罗里夕柱净化,气相色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0.5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三唑酮、异菌脲和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在89.2%~104.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7%~8.8%(n=6);检出限分别为0.001、0.002、0.006 m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捷,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和重现性好的特点,可满足火龙果中三唑酮、异菌脲和醚菌酯残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2020-06-08

  •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用浓度15%的三唑酮湿性粉剂作为拌种药剂,三唑酮用量为1.5~2.0克/公斤,三唑酮加水稀释后与小麦种子搅拌均匀,完成拌种;也可选择浓度为11%的三唑酮·福美双悬浮种衣剂作为拌种药剂,用量、方法与三唑酮湿性粉剂相同。当小麦拔节期阶段出现小麦锈病时,可使用三唑酮混百菌清对水稀释,田间喷雾,间隔1周,连续喷洒2次即可。1.2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鞘、茎秆及麦穗部位,出现黄色白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在病斑处还会产生一层白粉状霉菌层,随着

    新农业 2020年5期2020-06-01

  • 如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三唑酮的残留量
    理技术对土壤中三唑酮杀虫剂进行提取、净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土壤中常用杀虫剂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为国家相关部门土壤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一、实验部分(一)仪器和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AB Sciex 4500),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MilliQ实验室超纯水仪;QL-901 涡旋振荡器;超高速冷却台式离心机(赛默飞); L-148氮吹仪(LAIHENG)。正己烷、丙酮、

    中国质量监管 2019年9期2019-12-14

  • 黄瓜、番茄中三唑酮农药残留的超声波清洗条件优化
    日定植。农药: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农药标准品:三唑酮,浓度为100mg/L,购自中国农业部标准物质中心。农残级乙腈;色谱级正己烷;色谱级丙酮;NaCl:分析纯,140℃烘烤 4 h。固相萃取柱:弗罗里矽柱(Florisil),容积 6mL,填充物1 000mg(美国安捷伦技术有限公司)。(二)实验设备超声波处理机:SB-800DTS型超声波清洗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C-7890B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

    甘肃农业 2019年7期2019-07-17

  • 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高原夏菜芹菜中的安全间隔期研究
    菊酯、辛硫磷、三唑酮等农药进行定量喷施试验,旨在掌握这几种常用农药在定西市蔬菜生产中的残留动态,找到这几种农药在芹菜中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指导芹菜产业安全生产。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供试芹菜品种为“文图拉”,试验地点为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供试农药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8%敌敌畏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二)田间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重复3次,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m2。处理1为不是农

    甘肃农业 2019年7期2019-07-17

  •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初探
    伟由于长期使用三唑酮防治小麦病害,白粉病、锈病等病原菌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耐)药性,导致防效降低,用药量增大,对环境和小麦的污染加重。为了明确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和适宜剂量,筛选取代三唑酮的高效对路农药,服务于无公害小麦生产。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12.5%禾果利可湿粉、25%奥宁可湿粉、40%福星乳油、25%科惠乳油、20%三唑酮乳油。2.试验处理试验设每亩用20%三唑酮50ml、12.5%禾果利30克、25%奥宁20克、30克、40%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2期2019-04-29

  • 德昌县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上农民大多选用三唑酮单剂或三唑酮混配剂,由于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物理性状差,而部分三唑酮混剂中的三唑酮含量又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防治效果,特别是在条锈病重发生时,往往因药剂问题而贻误了战机,在药剂选择上,应尽量避免使用三唑酮粉剂及其复配剂,大力推广科惠、三唑酮乳油等优质高效农药,确保防效。2.2.4 适时用药。狠抓关键时期用药防治。一是开春前(12月上、中旬到次年元月上、中旬)。早查早治,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打点保面的策略,一旦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病株或中心病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期2019-01-06

  • 气相色谱仪测定蔬菜中三唑酮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仪测定蔬菜中的三唑酮含量,评定其不确定度。影响蔬菜中三坐酮含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包括Cs的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温度变动引起标准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贮备液配制的标准不确定度、称量和定容的不确定度、标准贮备液配制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根据测量原理,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分析计算,求出合成不确定度uc(X)和扩展不确定度U(X)。结果表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蔬菜中三唑酮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试样的重复性试验和由三唑酮标准溶液5个浓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2018-10-12

  •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重发时的防治效果
    。随着高效药剂三唑酮的开发推广,特别是小麦白粉病抗性品种大面积种植,病害流行迅速得到遏制,此后20多年,该病仅在本地少数感病品种上较重发生,防治赤霉病时另加三唑酮一般均能有效控制。近几年来,该病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2014、2015年连续大面积重发,2016、2017年部分田块暴发,农民使用药剂多次防治也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损失较重。2015年,笔者在小麦纹枯病试验田中发现部分药剂处理区白粉病发生极轻,而空白对照区呈暴发态势,控病效果差异极显著,认为选对药剂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2018-08-27

  • 小麦腥黑穗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公司);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洛阳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2 试验作物及品种冬小麦 ,洛麦6号。2.3 防控对象小麦腥黑穗病2.4 环境条件試验田位于孟津县横水镇西沟村,面积为745㎡,为2015年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田,病粒率为11.4%。鉴于该病的危害性和蔓延性会对今后我县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对该地块小麦进行了焚烧处理。该地块土壤类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2018-08-09

  •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
    的]明确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控制作用及随施用剂量增加而提高的实际效果。[方法]以常规药剂40%多·酮(35%+5%)可濕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花生花针期喷施不同剂量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研究其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大面积控肥减药的现实要求,兼顾中后期花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需要,提出大面积生产上采用1.5 kg/hm2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替代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或与其交替使用。[结论]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8期2018-05-14

  • 江阴市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田间试验初报
    麦白粉病菌株对三唑酮抗性水平和抗性频率已处于较高水平[1-3],而近2年江阴市生产上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药剂仍以三唑酮为主,且从实际防效和田间试验来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已不尽理想,进行适宜防治药剂筛选已非常必要。为此,笔者于2017年4~5月进行了不同药剂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明确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适宜防治药剂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替代老品种药剂积累经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7年4~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2018-03-20

  • 三唑酮生产工艺的改进
    610041)三唑酮系德国拜尔公司开发的一种三唑类内吸性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小麦白粉病等。三唑酮的生产主要经历了一步法和二步法两个阶段。目前国内主要采取二步法生产工艺。该工艺主要是以一氯片呐酮与对氯苯酚缩合,再经二氯硫酰氯化;最后与1H-1,2,4-三氮唑缩合合成三唑酮,合成所得三唑酮经冷冻结晶分离得含量95%三唑酮和有机焦油,而有机焦油中仍含大量三唑酮,需分离提取。在本次生产工艺改造中主要针对片酚的氯化和三唑酮焦油中提取三唑酮这两方面展开。在原生产工艺中

    四川化工 2018年6期2018-03-04

  • 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
    试验的方式,对三唑酮及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降解、残留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农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醚甲环唑在草莓果实、茎叶、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9、8.21、13.38 d;三唑酮在草莓果实、茎叶、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38、5.31、15.64 d。建议草莓中苯醚甲环唑的最大残留量(maximum residue limit,简称MRL)为0.5 mg/k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三唑酮乳油分别按照100、60 g a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5期2018-02-06

  • 40%氟硅唑+25%三唑酮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了探讨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7年8—9月在休宁县商山镇开展了氟硅唑加三唑酮4种不同药剂配比对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尤其以(90mL+750g)/hm2处理的防效较好,破口期施药后14d防效为52.10%,齐穗期施药后14d、21d的防效分别为59.31%和63.16%。关键词:氟硅唑;三唑酮;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2期2018-01-17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烟叶中三唑酮残留量
    快速检测烟叶中三唑酮残留量楼小华1,高川川1,朱文静1,巴金莎1,扶胜2,杨梅2,易重任21贵州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龙滩坝路贵阳 550025;2贵州勤邦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路1号贵阳 550009[目的]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烟叶中三唑酮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并将其与抗三唑酮抗体标记制备得金标抗体。三唑酮-OVA偶联物和残留量羊抗鼠IgG抗体分别结

    中国烟草学报 2017年1期2017-11-16

  • Opera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药效试验
    照药剂:25%三唑酮浮剂(本地农药市场购得)1.2 供试对象小麦品种:郑麦90231.3 试验地试验田选择在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汪家洲村进行,小麦白粉病为该地区小麦上的常发性病害。试验区地势平坦,各小区田块常规栽培管理,供试对象播种日期为2015年10月21日,试验前后没有施用其他杀菌剂。1.4 实验设计及安排采取大区法,不设重复,总计4个处理,总面积 2001m2。空白对照田和农户常规用药田各333.5m2,每个Opera处理田667m2,每大区喷药液量3

    湖北植保 2017年4期2017-08-31

  • 锌肥与三唑酮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100)锌肥与三唑酮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刘 珂,赵吉红,王少霞,李 萌,陈艳龙,田霄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于2013—2014年小麦生长季,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CK、喷Zn、喷三唑酮、喷Zn+三唑酮4个处理,以揭示锌与三唑酮配合喷施对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施方式对小麦籽粒千粒重及产量均无明显影响;喷三唑酮、喷Zn+三唑酮及喷Zn使籽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年4期2017-08-16

  • 玉米粉中吡虫啉、三唑酮、乙草胺与异丙甲草胺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
    米粉中吡虫啉、三唑酮、乙草胺与异丙甲草胺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李菊颖,郭欣妍,何 健,吴文铸*,孔德洋,单正军,陈全博(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2)建立了玉米粉中吡虫啉、三唑酮、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4种常用农药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以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

    分析测试学报 2017年6期2017-06-29

  • 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进行了15%三唑酮可濕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和25%丙环唑(科惠)乳油混用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减少用量后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小麦条锈病发生期间(由于春旱不利于条锈病快速扩散蔓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和25%丙环唑(科惠)乳油混用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后分别减少30%和50%的用量,药后9、27 d对条锈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在96%、95%和95%、94%以上。若发病较轻,各种药剂使用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均可减少用量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2期2017-03-24

  • 水杨酸、三唑酮对水淹胁迫下杜仲光合特性的影响
    00)水杨酸、三唑酮对水淹胁迫下杜仲光合特性的影响何 斐1,哀建国1*,朱向涛2(1. 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 暨阳学院,浙江 诸暨 311800)以2年生杜仲(Eucommia ulmoides)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作A(正常生长)、B(水淹+喷清水)、C(水淹+喷水杨酸)、D(水淹+喷三唑酮)4种处理,研究水淹胁迫对杜仲苗的影响以及水杨酸、三唑酮对水淹杜仲苗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使杜仲出现叶斑、叶片脱

    浙江林业科技 2016年1期2017-01-03

  •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40%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用“激健”225g/hm2与多菌灵·三唑酮常规用量50%混用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效。关键词:“激健”;多菌灵·三唑酮;减量;小麦赤霉病中图分类号 S4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56-021 试验目的通过“激健”与40%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增效试验,筛选效果明显的减量增效用量,进一步减少杀菌剂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增加防治效果,同时观察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0期2016-12-26

  •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小麦白粉病;杀菌剂;田间防效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影响功能叶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危害小穗,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目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3期2016-11-12

  • 不同药剂拌种对大麦发芽及根部性状的影响
    高剂量和25%三唑酮拌种可提高驻大麦4号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增加其根长和芽长。拌种;大麦;发芽;根大麦是中国主要酿酒原料和牲畜饲料。在大麦大田生产中,黑穗病、条纹病和纹枯病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大麦黑穗病在我国大麦种植区都有发生,大麦条纹病主要以长江流域的江苏、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受害较重,重病地区的植株死亡率可达30%~40%以上[1]。目前,虽然可通过选育抗病品种防御各种病害,但在生产中,多采用种子拌种的方法,预防麦类病害发生。如小麦用新美洲星拌种,在

    中国种业 2016年9期2016-10-14

  • 三唑酮对青鳉鱼和大型溞不同测试终点的毒性效应评价
    怡兵,杨 琦三唑酮对青鳉鱼和大型溞不同测试终点的毒性效应评价刘 娜1,金小伟2*,王业耀1,2,张铃松3,吕怡兵2,杨 琦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12;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以青鳉鱼和大型溞为代表性水生生物,研究三唑酮对其不同测试终点的慢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以生存、生长、繁殖为测试终点,青鳉鱼的NOEC分别为76,60,

    中国环境科学 2016年7期2016-10-13

  • 省农业厅关于公布禁止、限制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名录的通告
    048 甲柳·三唑酮  杀菌剂  乳油  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拌种PD20084180  甲柳·福美双  杀虫剂 0.2%  悬浮种衣剂 茎基腐病、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蛴螬  种子包衣PD20080848 甲柳·三唑酮  杀虫剂/杀菌剂 10%  乳油  地下害虫  拌种PD20093854  甲柳·三唑酮  杀虫剂/杀菌剂 10%  粉剂  地下害虫(兼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  拌种PD20094207 甲柳·三唑酮  杀菌剂 10%  乳

    湖北植保 2016年5期2016-10-12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果蔬中三唑酮的方法研究
    谱法测定果蔬中三唑酮的方法研究武婷,张洪,赵小珍 (山西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 MS/MS)测定果蔬中三唑酮的方法。样品以乙腈匀浆提取,并采用氨基固相萃取柱(Sep- Pak Vac)进行样品的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柱WATERS ACQUITY C18(50×2.1 mm,1.7 μm)型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三唑酮在1.0~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

    农产品加工 2016年8期2016-06-22

  • 三唑酮和三唑醇在4种动物基质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鸡蛋和牛奶中三唑酮和三唑醇残留的分析方法,其中使用乙腈提取,GC/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结果显示: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精确度和准确度满足SANCO/12571/2013要求,灵敏度满足CAC要求,而且操作步骤简单,耗时短,对大批量样品来说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关键词 三唑酮;三唑醇;分析方法;动物源中图分类号 O657.63 文献标识码 A三唑酮(Triadimefon)别称“粉锈宁”,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3年推出,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强的广谱三唑

    热带作物学报 2016年12期2016-05-30

  • 基于液相色谱
    张莉 刘迪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但随着农药的滥用,各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内外对三唑酮残留限量有较严格的规定,目前我国现有农药检测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同时准确度不高,检测过程时间长,既繁琐,又不安全。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检测中,利用安全、高效的检测方法,可以及时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保障食品安全,可以防止有害食品进入市场,有效降低食品的安全风险,目前

    食品界 2016年8期2016-05-14

  • 临沭县小麦主要病害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源基数: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3%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戊唑醇拌种剂拌种。小麦苗期,白粉病发病前期和发病初期用50%硫磺悬浮剂或40%硫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孕穗末期至抽穗期,白粉病发生较重时,用32%烯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20%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及时喷药防治。小麦扬花期,白粉病发生较普遍时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咪鲜胺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

    湖北植保 2016年4期2016-03-08

  • 水杨酸、三唑酮对水淹胁迫下杜仲生理特性的影响
    )水杨酸、三唑酮对水淹胁迫下杜仲生理特性的影响何 斐1,哀建国1*,朱向涛2(1.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2.暨阳学院,浙江绍兴 311800 )摘要[目的]为深入研究杜仲的抗涝性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苗圃的2a生杜仲苗为材料,设A(水淹+喷清水)、B(水淹+喷水杨酸)、C(水淹+喷三唑酮)3个处理。[结果]就涝害动态指数而言,水淹喷水杨酸和三唑酮的植株耐水淹能力较水淹喷清水的植株强。就综合相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期2016-03-04

  • 三唑酮及其代谢物在烟叶中的降解规律
    000植物保护三唑酮及其代谢物在烟叶中的降解规律李义强1,杨立强1,2,刘万峰3,徐光军1,孙建宏2,曹守涛2,高云2,徐金丽1,郑晓11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国家烟草专卖局病虫害监控与综防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1;2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3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71000为制定烟叶中三唑酮及代谢产物的农药残留限量,研究了合理使用条件下,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在烟叶中残留降解规律和残留水平。采用气相

    中国烟草学报 2015年5期2015-11-24

  • 气相色谱法测定橄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谱法测定橄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胡彧娴,蔡恩兴(漳州市农业检验监测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橄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明,测量过程中三唑酮残留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校准过程、重复性测量和回收率;当橄榄三唑酮含量为0.072 21 mg·kg-1时,扩展不确定度U = 0.005 576 mg·kg-1(k = 2)。气相色谱;橄榄;三唑酮;不确定度三唑酮又名百理通、粉锈宁、粉锈灵、百菌酮,属于三唑类杀菌剂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年3期2015-10-06

  • 新疆大豆根腐尖孢镰刀菌与茄病镰刀菌室内药剂筛选
    剂有星洁、国光三唑酮,其中星洁的抑菌效果最好。经浓度试验得出,星洁在6.92mg/mL浓度下对茄病镰刀菌1#和3#抑菌效果最优,在12.45mg/mL浓度下对尖孢镰刀菌8#和12#抑菌效果最优。新疆;大豆根腐;茄病镰刀菌8#和12#尖孢镰刀菌;药剂筛选大豆根腐病(soybeanrootrot)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国内外大豆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在大豆整个生长期都可造成危害,病菌主要侵染大豆根部,造成根腐、根茎腐,严重时根系和根茎部全部腐烂,最终导致病株死亡,病

    新疆农垦科技 2015年5期2015-09-12

  • 12%腈菌唑·三唑酮乳油气相色谱分析
    12%腈菌唑·三唑酮乳油气相色谱分析陈平 , 赵怡丽 , 陈蕾(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 郑州450052)摘要:建立一种同时分析腈菌唑和三唑酮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试样用丙酮溶解,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使用HP-5毛细管柱和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对试样中的腈菌唑和三唑酮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腈菌唑和三唑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5,标准偏差为0.015和0.083,变异系数分别为0.63%和0.72%,

    河南化工 2015年6期2015-03-15

  •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310021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蒋金花,吴声敢,陈江滨,吴长兴,蔡磊明,赵学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1为探明三唑酮对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为测试生物,检测了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差异。研究发现,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胚胎为低毒,其96 h-LC50

    生态毒理学报 2015年5期2015-03-14

  • 化学抗菌剂对哈茨木霉防治鱼腥草白绢病的协同作用
    [6,14].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已证明对鱼腥草白绢病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1,8].虽然三唑酮对包括哈茨木霉在内的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也有其能增强哈茨木霉防治辣椒白绢病的报道[13],但应用到鱼腥草中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为了能充分发挥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各自优势,寻找防治鱼腥草白绢病的安全有效方法,本研究探讨了三唑酮对哈茨木霉防治鱼腥草白绢病的协同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鱼腥草与哈茨木霉供试鱼腥草(Houttuynia cor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2014-12-03

  • 小麦药剂拌种四注意
    且须充分拨匀。三唑酮、烯唑醇用量过大对小麦出苗和生长有影响,要严格控制用量。注意拌种方法 小麦用三唑酮或立克秀拌种,应先将种子用清水喷至湿润,然后将药剂均匀地混拌在种子上,随后立即播种或阴干后播种。随拌随播,不可久置 杀虫剂拌种后,一般堆闷2~3小时,最多5~6小时,待药剂被麦种吸收后随即播种。用杀菌剂拌种后,应随即播种或阴干后立即播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要严格按照拌种技术规程进行拌种,防止人畜中毒。拌药麦种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和小孩不能接触的地方,不可暴晒和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年9期2014-10-31

  • 冬小麦秋苗期病虫害如何防控?
    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75 g/667 m2,兑水 40~50 kg,顺麦垄喷洒幼苗,以减轻来年发病。当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建议选用烯唑醇、三唑酮等药剂喷雾防治,尤其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要把病害控制在发病初期。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达到20头以上时,应选用50%抗蚜威或10%吡虫啉喷雾防治。对每平方米有土蝗、蟋蟀5头,灰飞虱10头以上的麦田,应立即用药除治。当麦田因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到3%时,立即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

    种子科技 2013年10期2013-01-22

  • 9种杀菌剂对刺槐心材腐朽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邦公司;15%三唑酮WP,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45%石硫合剂结晶粉,宜宾川安高科农药有限公司;70%代森锰锌WP,利民化工有限公司。1.2 方法1.2.1 药剂的初步筛选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无菌条件下,把9种药剂分别配成不同的药剂浓度PDA培养基。将菌饼接于含药剂培养基中央,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加入清水培养基作为对照,每处理5次重复。培养3 d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量菌落直径。连续4 d测量菌落直径,然后根据5次重复的结果,算出各处理菌丝生长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5期2012-01-22

  • 两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制剂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评价
    广泛应用,其中三唑酮(triadimefon)作为三唑类最早商品化的药剂,也是防治过程中选用的主要药剂[3];吡虫啉(imidacloprid)对小麦蚜虫亦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对天敌安全,而且用药量少[5]。长期以来,由于三唑酮大量、单一的使用,致使病菌很快对其产生了抗性[6]。1982年在欧洲首次报道了小麦白粉病菌出现抗三唑酮的菌株,此时三唑类杀菌剂在欧洲仅仅使用了4年[7]。我国1982年开始推广三唑酮,到1999年山东、河北、四川等小麦主产区小

    植物保护 2010年2期2010-06-12

  • 三种药剂防治南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倍液)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69%,94.43%,92.74%和80.85%,73.08%,68.91%。其中,2次施药后福星的防治效果都显著高于三唑酮的,而福星和成标、成标与三唑酮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这3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南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其中福星可作为南瓜白粉病防治的首选药剂。南瓜白粉病 防治效果 药效试验白粉病在瓜类蔬菜上普遍发生,温室及露地栽培均可发生,也是为害南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

    长江蔬菜 2009年23期200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