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 吴川重建“张炎将军纪念展厅”
    位于吴川市塘缀镇张炎纪念中学内经修缮升级后的“张炎将军纪念展厅”正式揭牌启用。该纪念展厅将张炎将军的生平事迹分为十二个部分,勾勒出张炎将军壮烈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和爱国的一生。张炎将军是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国民党原十九路军的爱国将领,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为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吴川市张炎纪念中学于1986年建立了张炎将军纪念馆。在张炎将军诞辰120周年时,湛江市和吴川市大力提倡以张炎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并要求重建张炎

    源流 2023年9期2023-10-30

  • “立象以尽意”:张炎《解连环·孤雁》中的“孤雁”意象探析
    直记》中讲道:“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①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第2301-2303页。张炎因《解连环·孤雁》而得名“张孤雁”,主要在于他在词中着意烘托渲染“孤雁”内心世界的变化,巧妙地通过“孤雁”营造清空的“孤境”,悄然之中将身世浮沉之愁、国破家亡之恨、高洁凛然之气曲折委婉地表达,实则也是剖析了自我情感世界。本文拟围绕“孤雁”意象进行探析,将张炎词中“立象以尽

    名家名作 2023年13期2023-09-17

  • 从遗民文学角度看张炎词创作
    【摘要】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重要词人,也是宋代词史上的“殿军”。作为一名伟大的词人,张炎转益多师、标举清空,词作典雅华丽、注重音律,其词学创作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宋元易代之际的遗民文人,张炎特殊的个人经历与独有的创作特色使得张炎在众多的遗民词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遗民词进行了开拓,借咏物、节序、友情、艳情等传统题材表现了自己的遗民之思,为遗民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关键词】 张炎;遗民文学;艳情词;开创性【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2年23期2022-06-22

  • 张炎宋词殿军的词史地位
    214122)张炎(1248~1321?),号玉田,晚号乐笑翁,是由宋入元的遗民词人,有词集《山中白云词》、词论《词源》行世。关于张炎词风,时人邓牧、陆辅之的评价是:“美成、白石,逮今脍炙人口,知者谓丽莫若周,赋情或近俚;骚莫若姜,放意或近率。今玉田张君无二家所短,而兼所长。”[1]“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长,去四家之所短,此翁之要诀。”[2](P301~302)张炎最早的单行别集是词集与词论合刊本《山中白云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31

  • 张炎词中的江南书写与故国之思
    方宇菲摘要: 张炎生长于江南,其词中有大量关于江南生活内容的书写,或描绘江南的秀美风光、或描写杭州故园,或刻画才貌双全的江南佳丽,这些内容往往与追忆南宋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流露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抒写亡国的悲愤与哀怨,秀丽的江南风物染上惆怅哀伤。张炎词的江南书写浸透着浓郁的黍离之悲和人生伤感,进一步发展了江南文化中的柔雅流美的特质。关键词:张炎;词;江南;故国之思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

    荆楚学刊 2021年4期2021-10-18

  •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读张炎《台城路》
    作都是七言绝句,张炎则以词作《台城路》书写这类题材,文体不同,风味自殊。台城路庚寅秋九月,之北,遇汪菊坡,一见若惊,相对如梦。回忆旧游,已十八年矣。因赋此词。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水国春空,山城岁晚,无语相看一笑。荷衣换了。任京洛尘沙,冷凝风帽。见说吟情,近来不到谢池草。 欢游曾步翠窈。乱红迷紫曲,芳意今少。舞扇招香,歌桡唤玉,犹忆钱塘苏小。无端暗恼。又几度留连,燕昏莺晓。回首妆楼,甚时重去好。词前小序用以交代词作背景,与词形成互补关系,张炎此序也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6期2021-07-06

  • 一片凄凉载愁去
    王俊义张炎,贵族之后,南宋末年宋词四大家之一。在宋朝写诗词的人,很多是贵族,还有很多是贵族的子嗣。他们的家族,在汴梁就是贵族之家。跟着南迁到了杭州,这些贵族之家不失汴梁之规模,渐渐,随着江南地区物产的富饶而更加的浮华了。张炎的家族,在北宋就是望族,到了南宋,张炎的六世祖张俊,把张家贵族的地位推到了极致。南宋的皇帝高宗、孝宗、宁宗时代,虽然风也萧萧,雨也飘飘,却有汴梁南下之臣子的护卫,前期的偏安,真的是一片安宁。为了褒奖这些护卫之臣子,三个皇帝追封了七个南宋

    躬耕 2021年6期2021-07-01

  • 张炎词的后世接受与经典化进程
    州215123)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祖籍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宋末的卓著词人,有《山中白云词》行于世,其词清畅雅正、凄苍蕴藉,从姜夔一脉,是南宋雅词之代表。他也是宋季重要词论家,其《词源》对后世词创、词论的发展影响深远,以清空、骚雅等为论词标准的“雅词论”或“雅正”说,与其词创互相发明。纵观宋至清,历代词人对张炎词的接受起伏不断,元明两代接受者寥寥,至清达到了高峰。张炎词接受情况反映着张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6-07

  • 古琴与张炎词的“清雅”
    的创作产生影响。张炎承袭自浙派琴人杨缵,其一生皆与古琴有不解之缘。他“清空”“骚雅”的词风,深受古琴曲调风格、典故内涵的影响。研究古琴在张炎清雅词风构建中的作用,有利于探究宋代乐器与词学创作的关系。关键词:张炎 古琴 南宋雅词 音律宋代是古琴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自北宋太宗始,各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偏爱古琴,其宫廷中还设有琴待诏。”南宋时,在临安及其周边还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古琴流派——浙派。古琴在文人间盛行:斫琴、赏琴、弹琴、听琴等成为宋代文人风雅生活的重要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4期2021-05-04

  • 张炎咏花词中的情感探析
    要:咏花词创作是张炎言词之咏物不易的理论认识的实践。其咏花词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摹物赋形,体物细腻”的特点,即以人赋花、用典用物写所咏之花,使花形神兼备;二是“比兴寄托,情感丰富”的特点,即融寄其家国情怀和隐逸思想。张炎在咏花词中多注重写花之象与借花喻情,这是张炎受其自身山水情怀触动的结果,而家国之念、品物尚雅之趣与花之季节性所引发的词人之时间意识与情感波动,是张炎在咏物词创作中多关照花这一物像的根本原因。关键词:张炎 咏花词 家国之念 山水

    文学教育 2020年12期2020-12-28

  • 张炎词中飞鸟意象的原因与情感内涵
    八年(1248)张炎出生于一个贵族之家,祖父张濡是南宋赫赫有名的将军,父亲张枢善于音律。张炎的前半生富贵无忧,过着贵介公子的生活。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二月,南宋国门被元军所破。元军入城后当即车裂了张炎的祖父张濡,其父张枢不知所终,家财也被元军收入官府,张炎从承平贵公子沦落为国破家亡的宋朝遗民。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在张炎词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张炎在词中频繁使用鸟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情感,诸如黍离之悲、隐逸之情、身世之感等等。一、张炎词中鸟意象的使用概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2-20

  • 张炎词月意象研究
    的投射。南宋词人张炎,现存词三百多首,其中数十处写到月亮,并且词句都异常典雅空灵,极具美感。其词作一直以清空骚雅著称,深入挖掘其对月这个意象的描写,能从中窥见以及深入了解其词作及其词作的此种特点。一、张炎不同类型词作中的月意象(一)咏物写景词中的月意象张炎的《山中白云词》中有数十首涉及月,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描绘月这个意象来歌咏其他的事物,以此来表达内心情思。月亮在这类词中只起到了一个渲染的作用,其目的在于用月来突出其他事物,使整首词的意境更加开阔。其中最

    名作欣赏 2020年23期2020-07-14

  • 张炎词对唐诗的化用
    230039)张炎是南宋时期的词人,有《山中白云词》《词源》等著作,在词的写作实践以及词学批评方面用力颇多。在诗歌上,据赵昱《山中白云词题辞》中的记载“玉田生诗已失传,不如词三百首之完好无恙也”[1]855。可知张炎诗歌已经亡佚,无从得知其面貌。而纵观《山中白云词》,可以发现现存的三百余首词作中大量语句都是化用唐诗而来。孙虹、谭学纯的《山中白云词笺证》收张炎词305 首,本文据《山中白云词笺证》进行分析以及统计之后发现张炎词对唐诗的化用有200 多处。如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27

  • 张炎词月意象研究
    个意象广泛分布于张炎的各类型词作之中,其词作中的月意象具有色彩明丽、富于动感、画面感强、象与情合的特点。张炎描绘月意象的方式非常独特,其描写源于前人又有所发展,并且经常在尾句写月,余韵悠长。月意象的出现则使其词作更加清空骚雅且促使情感更加深沉蕴藉。关键词:张炎词 月 意象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重要的书写对象,也是他们情感的寄托与内心思想的投射。南宋词人张炎,现存词三百多首,其中数十处写到月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8期2020-01-08

  • 漂泊身世,冰雪志节
    为宋末词坛名家,张炎(1248—1320?)以咏物词闻名,早年即以《南浦·春水》词驰名词坛,而获“张春水”之称;后更以《解连环·孤雁》词著称于世,至有“张孤雁”之誊。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解连环·孤雁》词在描绘上的细致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6期2019-12-10

  • 张炎《词源》的词学价值及词学史意义
    逻辑严密,在书中张炎表现出较为成熟的理论建构意识,建构了自己以“雅正”为标准,以“清空”为最高审美理想的词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词学价值取向,对后世词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严守诗词之别词本于燕乐,从源起就与音乐密切相关,乐体对于词章有着极为重要的规范作用。文人介入词曲创作,推动词体发展的同时,也给词体带来了词乐脱节、逐渐案头化的问题。首先,按谱填词给词乐结合带来困难。《宋史·乐志》:“国子丞王普言:自历代至于本朝,雅乐皆先制乐章而后成谱。崇宁以后,乃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3-15

  • 定调之功:论张炎的当世接受
    近作家本来面目。张炎(1248—1321?),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为宋末著名词人,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和理论专论《词源》传世。张炎论词崇尚“清空”“骚雅”,注重声律意度,创作与理论桴鼓相应,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张炎一生交游广泛,据孙虹先生《张玉田年谱》考证可知,与张炎交游者多达九十余人。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试图呈现宋元之际张炎交游者对其家世生平、雅士人格以及词与词学思想的认知,并探讨这一初始接受阶段的意义。一、张炎其人的当世接受当世者为张炎所做的序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9年6期2019-02-21

  • “七宝楼台”与“围城”
    被稍后于他的词人张炎给了个差评:“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个差评给吴文英的影响极大,如影随形,如蛆附骨,简直甩不掉,不管懂不懂词,几乎都会笑话吴文英的词经不起一句句看。胡适也持这种观点。在其所编《词选》一书中,就曾经说:“《梦窗四稿》中的词,几乎无一首不是靠古典与套语堆砌起来的。”清末词人朱彊村却不做张炎的粉丝,他认为张炎的差评简直太气人了:“七宝楼台,谁要他拆碎下来看!”哪座七宝楼台经得起一拆呢?张炎你是不是在故意找碴儿?一阕词是一

    中外文摘 2018年24期2018-11-21

  • 论混一背景下的元词复雅思潮*
    再次兴起于词坛,张炎《词源》便是这一思潮的标志性理论形态。在《词源》的影响和南宋遗民群体的推动下,这新一轮的复雅思潮逐渐成为元代词学思想主流,其余波直至元末明初而未歇。张炎大约逝世于延祐七年(1230)左右。《词源》乃其后期之作,流播于世当在延祐初年,虽无法确证《词源》的写作年代,但作于入元后则无疑。这使我们在关注以《词源》代表的复雅主张的同时,不能不探究其背后的现实动因。在《词源》下卷的篇首,张炎感慨:“今老矣,嗟古音之寥寥,虑雅词之落落,僭述管见,类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11-16

  • 试析张炎《词源》所论之“清空”
    张天阳摘要:张炎在其词学著作《词源》下卷中,对其以前的宋代词学理论作了系统化的总结,并提出了“清空”这一特殊的词学范畴,其理论对后世的词学发展和词体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词源》下卷所论之“清空”的具体内涵与意蕴,是理解张炎的词学理论的核心所在。关键词:张炎;《词源》;“清空”一、“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清空”是张炎词论中最为重要的词学审美范畴。在《词源》中,张炎专门列出《清空》一章,在其中集中探讨了他的“清空”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2018-08-28

  • “七宝楼台”与“围城”
    被稍后于他的词人张炎给了个差评: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个差评给吴文英的影响极大,如影随形,如蛆附骨,简直甩不掉,不管懂不懂词,几乎都会笑话吴文英的词经不起一句句看。胡适也持这种观点。在其所编《词选》一书中,就曾经说:梦窗四稿中的词,几乎无一首不是靠古典与套语堆砌起来的。张炎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不成片段”这话真不错。清末词人朱彊村却不做张炎的粉丝,他看到张炎的差评,简直太气:“七宝楼台,谁要他拆碎下来看!”哪座七宝楼台经得起拆呢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6期2018-01-0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位研究的重视,对张炎词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张炎词学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二是对张炎《词源》论词标准的探讨,三是对“清空”范畴的阐释,四是对上卷音律论的研究。研究呈现系统化,多角度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深入。关键词:张炎;词学思想;词源;论词标准;清空;音律张炎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及词学理论家,撰有《山中白云词》八卷、《词源》二卷。《词源》是张炎的词学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词学思想及词学审美标准。《词源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7期2016-10-13

  • 张炎山阴词补笺
    锡214122)张炎山阴词补笺孙虹陈蓉(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张炎初次北行南归后曾久客山阴,时在宋帝昺祥兴二年(1279,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之间。由于祖父张濡宋元易代时遭受磔刑,因而张炎久客山阴带有避难与避乱的双重性质。张炎此阶段共有12首山阴词,文章对其中未被确考的6首进行了笺证。推定或新考这些词作的创作时空,有利于发掘张炎客居山阴词共同的政治内涵。关键词:张炎;初次北行;久客山阴;政治内涵陈蓉(199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6年3期2016-06-22

  • 江山风雨尽,旧梦又一春
    夕九月读宋词必读张炎,因为他是宋词最后一个音节,最后一个符号,亦是整个朝代所有的诗情画意与风流不羁所剩的最后一丝呐喊。一个朝代灭亡后,还剩下些什么?时间斑驳了古迹,早已无从考证。留下的我们却知道,还有张炎的声音,我们从他的词里看尽浮生百态、苍茫凌乱,以及那人一世的风雅。—沐九九三月柳絮因风起,缠缠绵绵如漫天大雪倾城而下。藏在临安城里的思念也如春日盛景般,年复一年,生生不息。都道那池西湖水承载了临安的旧日风光,可谁知如今的临安只剩草木深深,累世的风流里还住着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2期2016-03-29

  • 激楚之音,骚雅之境 ——张炎题画词析论
    ,骚雅之境 ——张炎题画词析论兰石洪(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张炎以吞吐悲恻的亡国哀思和激越坚毅的文化情怀拓展了题画词承载的思想意蕴,以清空骚雅的艺术意境提升了题画词的艺术水准,以词画通融的美学思想丰富了题画词的创作理论。张炎在中国题画词发展史上有着奠定和创新题画词书写范式的重要意义,堪称宋元明时期最重要的题画词人。张炎;题画词;激楚之音;骚雅之境;词画通融题画词作为题画文学的重要门类,滥觞于五代,形成于北宋,勃兴于南宋金元。南宋后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2016-03-18

  • 夜色下的行动
    斌墓园深夜悲泣声张炎决定盗墓。墓主已确定好,当夜,他穿着黑衣来到墓园。墓园一片白冷月光。他来到那座刚刚堆垒的坟墓动起手来,接近墓坑时,听到一阵飘渺的歌声:“怕寂寞,也怕你离开我……”他的心“咚”一跳,忙趴到冰冷地上。那凄凉的歌声戛然而止,四野月光白亮亮的,根本没有人影。张炎虽心里害怕,却不想放弃,因棺木已经露出,那些东西已触手可及。他爬起来,准备去掀开棺木,歌声又响起来:“怕寂寞,也怕你离开我,你如果爱我,请对我说……”声音从棺材里发出,他傻住了,难道……

    新青年 2016年3期2016-03-09

  • 药商的账本
    了,只记得当时是张炎介绍他来买我的货。”张炎是程至诚的朋友,程小峰也认识。程小峰问:“那后来他付钱了吗?”“没付。”程至诚摇摇头说,“完了!他肯定是来找麻烦的!”程小峰不解地问:“他没付你钱,怎么还要来找麻烦?”程至诚叹了口气,说起了往事。当时,那个人买的是国产酸枣仁,货款一共是一万八千多,说好交货后一个月付款。过了半个月,那个人拉着张炎来找他,说遇到麻烦了,那边药监局说酸枣仁是假货,不但货要没收,还要罚款,甚至可能要坐牢。那个人也不知道货是真是假,所以就

    故事会 2015年24期2015-12-23

  • 暮雨潇湘,只影为谁去
    帘半卷。——宋・张炎《解连环・孤雁》“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不知这是谁对张炎的评价,觉得优美而准确。喜欢张炎已经很久了,并不仅仅因为这首传世的《解连环・孤雁》,还有这孤雁飞过心梢的孤单翅膀。张炎是世家子弟,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游走多年。上半阕里,张炎是率真而优雅的少年,生命是一只前朝的瓷瓶,骄傲却带着时光的滋味。后元兵攻破临安,张炎家破人亡,从此一别过往,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怀抱轻狂而恃才傲物的性格使他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12期2015-10-25

  • 浅析张炎词的“清空”
    为词人和词学家的张炎,其在词的创作和词学理论的创作上都颇有建树。在评价词的标准上,他创立了清空,骚雅,用来品评词作。在词的形式方面,他注重词音律的协和流美,清越雅正。张炎词作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在词的内容方面,他提倡词作风格的清丽高远,意趣的淡雅空灵,以及遣词造句的精粹与融化不涩。作为词人的张炎,他在词作创作时,又一直贯彻和实践词学理论,创作了大量绝妙好词。本文根据张炎的词学理论中的“清空”探讨张炎的词。关键词: 张炎 清空 词学理论关于清空,张

    考试周刊 2015年41期2015-09-10

  • 三位归侨将领的抗战人生
    加抗战,沈尔七、张炎、李林就是其中的三位。沈尔七原名沈庆炬,19 14年出生在闽南,17岁到马尼拉谋生,当过店员,印刷工人,他参加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青年工人俱乐部的活动,接受进步思想,后被推举为俱乐部的执行委员,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34年,沈尔七因在华侨工人运动中表现积极,被选为华侨总工会的组织部长,负责建立基层组织、领导工人罢工等工作。1936年初,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由宋庆龄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决定在菲律宾建立分会,由高剑峰、沈尔七等人负责筹备,沈尔七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9期2015-09-10

  • 南路起义与张炎将军
    队,说:“我们同张炎商议一起去打塘蓬,解决铁胆和黄镇这个障碍,张炎已同意了。现在有个任务要你们去负责,即你带独立大队同张炎的部队一起行动,负责同张炎的联络工作。”他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表示服从组织决定。我回来即找罗明,传达周楠同志的意见,叫他将在化南组织起来的三个中队合编为一个大队,带去找黄景文。我带的独立大队,也由三个中队组成,一中队长陈炯东、指导员赖鸿维,二中队长庞育智,指导员李鸿(李超),三中队长李应江,还有一个政工队,队长是李郁,总共三、四百人。我带

    源流 2015年4期2015-07-18

  • 夜半墓园
    金银首饰,盗墓贼张炎目睹了一切,决定盗墓。当夜,他悄悄来到墓园,对着坟墓挖将起来,可刚挖几镐,月光下竟传来飘渺的歌声:“怕寂寞,也怕你离开我……”他的心“咚”一跳,忙趴在地上,那凄凉的歌声也戛然而止。张炎压低声音喊:“谁?出来!”四野一片宁静。根本没人,难道是幻听?自我安慰一番,爬起来,准备掀开棺木。歌声却再次响起,十分哀伤:“怕寂寞,也怕你离开我,你如果爱我,请对我说……”张炎这回听清了,歌声是从棺材里传来的。难道人没死?或者有鬼魂?可埋下去的是男尸,这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5年6期2015-07-06

  • 论词学概念“雅正”中的诗教传统
    京210097)张炎在《词源》中提出“雅正”的词学概念,通过“词婉于诗”,词为“志之所之”,“词以意为主”进一步阐发了“雅正”的含义。而“雅正”的深层意蕴则与中国文化中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雅正”中的情志观,温柔蕴藉的词体形式以及“和顺积中,英华发外”的审美效果。从而反映出精整凝练、含蓄醇厚的雅文化特色。《词源》雅正诗教“雅正”作为词学概念,最早见于南宋张炎《词源》,用来反对词表现“淫艳猥亵不可闻之语”和“一时率然之情致”(鲖阳居士《复雅

    文教资料 2015年35期2015-03-23

  • 张炎词题序
    张炎词题序罗贤文(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637009)摘要:张炎是“宋末四大家”之一,《全宋词》收录张炎存词共302首,吴则虞辑校的《山中白云词》收录301首。《山中白云词》中有题序的词为257首,占其总量的85%。张炎词题序不仅信息量丰富,为研究其生平和交游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且具有一定的文学审美价值。张炎词题序以回归纪实性、偏重社交功能、感伤悲凉基调为特色。关键词:张炎;题序;价值 ;特色作者简介:罗贤文,在读硕士,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期2015-03-18

  • 姜夔张炎词比较研究——以“清空”为核心
    )对于“清空”,张炎《词源》有言云:“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1]这就是张炎有名的“清空质实说”。清空,我们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在内心又能确实感觉到这样一种状态,说它玄妙,它又确实有迹可循,说它存在,却又让人捉摸不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对清空的理解。“清空”本以比喻方式出现,所以笔者认为不适宜对其下一个明确定义,不如从姜张的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为同时代词人画像:张炎论词词的形象书写
    同时代词人画像:张炎论词词的形象书写陈雪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论词词当有两种,一类是就词论词,如一些论词绝句,有意为之;另外一种是因人论词,心中有情,下笔言之,自有特色。张炎与本时代词人多有交往、为词集题词和悼念词人的作品,从对词人风格评价的角度说,可以算作论词词。以名字嵌入词中形成风格之叙写,从中可见论词之高见,张炎的开创之功不可忽视。张炎的《洞仙歌》、《声声慢》、《一萼红》等或读词集或思词人之作蕴含了自己对词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2-13

  • 三位归侨将领的抗战人生
    加抗战,沈尔七、张炎、李林就是其中三位。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海外华侨不分派别、职业,男女老幼同仇敌忾,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参加抗战,沈尔七、张炎、李林就是其中的三位。三次回国参战的沈尔七沈尔七原名沈庆炬,1914年出生在闽南,17岁到马尼拉谋生,当过店员,印刷工人,他参加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青年工人俱乐部的活动,接受进步思想,后被推举为俱乐部的执行委员,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34年,沈尔七因在华侨工人运动中表现积极,被选为华侨总工会的组织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9期2015-01-07

  • 常州词派对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发挥
    渊源看,是对宋末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进一步的发挥。关键词:常州词派 张炎 “清空”之境 寄托张炎在《词源》中提出“清空骚雅”之说,认为词在内容上应雅而正,以比兴寄托之法寄寓感慨,追求空灵蕴藉之意境。嘉庆以后崛起的常州词派倡比兴寄托,追求词的“深美闳约”。对于常州派之理论渊源,近人蔡嵩云说:“迄清中叶,常州派兴,又尊清真而薄姜、张,以深美闳约为旨,其流风至今未替。”(《乐府指迷笺释》引言)认为常州派薄姜、张,其实,常州派的论词主寄托,追求词的“深美闳约

    文学教育 2014年2期2014-05-26

  • 张炎词常用典故与作者特定心境探析
    436000]张炎词常用典故与作者特定心境探析⊙陈中林[鄂州大学, 湖北 鄂州 436000]张炎在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时,喜欢选用前人一些暗淡而具冷色调的典故化入己词,表达一种悲愁苦闷、凄凉哀婉的独特心境。结合张炎的身世与遭遇,我们可以看出,故国覆亡的“黍离之悲”与无家可归的身世之感,使得他总习惯于关注那些展现今昔对比的诗作与故事,悲怆而凄然的人生体验在其词作的典故使用上表露得一览无余。张炎词 使事用典 心境变动张炎是宋元之际成就比较高的遗民词人,现有词集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2014-03-12

  • 浅谈张炎《词源》对《诗经》“诗教”说的继承
    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①真可谓是人才济济,蔚为大观。与该词派名家辈出的创作成果相应的是其对于词学理论的孜孜追求和悉心研讨。其中,被称为“宋元之际词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最高理论形态的”②就是有着“宋末四大家”之称的张炎的词学专著——《词源》。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凤翔(今属陕西)人,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另有《词源》一书,该书颇为详细地阐述了张炎的词学理论与词学主张。《

    名作欣赏 2013年6期2013-08-15

  • 张炎《词源》辛弃疾评语疏证*——兼论张炎“尚雅”的词学审美理想
    100081)张炎《词源》涉及辛弃疾的评语一共有两处:一是在《赋情》中称赞辛弃疾的《祝英台近》与陆淞的《瑞鹤仙》词“皆景中带情,而有骚雅”;二是在《杂论》中批评“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1]。这两种评价一褒扬一贬抑,所依据的标准,都是一个“雅”字。沈义父《乐府指迷》也说:“词之作难于诗,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句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2]由此可见,“雅”是当时词学的一种审美风尚。因此,我们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张炎词体正变观新探
    王卫星张炎作为盛极一时的清雅派领袖,其词学在学界备受关注,而被公认为核心理念的“清空”,及与之相对的“质实”、“软媚”等理念,更是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颇有成效,但未关注到“清空”在张炎词体正变观中,兼合于纵向雅正诗源与横向婉雅正体的特殊地位,故对各理念的内涵及关系存在误解。主要表现在:1.混淆了“质实”与“软媚”的内涵,从而将张炎批评过的“质实”代表吴文英词与“软媚”代表周邦彦词误解为同类。有将吴文英词归入软媚类的,如夏承焘认为:“吴文英的词比周词色泽更浓

    文艺评论 2013年8期2013-08-15

  • 新世纪以来张炎《词源》研究述评
    300191)张炎是宋元之交的重要词人,其词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所著《词源》一书则是其词学思想的主要体现,在中国词学史上有着极高地位。后人对《词源》的研究几乎从未断绝。20世纪之前,《词源》研究着力于考证其版本内容及其与《乐府指迷》关系,阐述其词学理论的承继与开拓,肯定它在词史上的地位。进入20世纪,《词源》研究被纳入现代学术研究视界,呈现出繁盛局面,取得了瞩目成绩,主要体现在概论词旨、考辨“雅正”、释解“清空”、考量价值及影响等方面。新世纪以来

    武陵学刊 2013年3期2013-03-19

  • 试论朱彝尊对张炎雅正、清空说的不同接受
    543002]张炎的《词源》是一部系统的词学理论。上卷论词乐,下卷谈词学理论。从词的艺术风格而言,他提出来了著名的清空说,从词的内涵而言,他又提出了雅正(或称骚雅)之说。同时还总结了诗歌创作的一些经验,从句法、字法、用典等方面研究了词的写作方法。朱彝尊不仅作词向张炎靠近,词论更是受其影响,有学者认为:“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词人,不仅在歌词创作上刻意模拟张炎,在词学理论上也全面接受了张炎的观点。”私意以为朱彝尊只真正接受张炎的雅正说,而刻意回避清空说。

    名作欣赏 2012年2期2012-08-15

  • 论《山中白云词》对前代隐逸词的发展
    464000)张炎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从张词对前代隐逸词的发展入手,对张炎词作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探讨张词对宋词的总结与开拓,以求对张词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张炎;隐逸词;艺术发展隐逸是一种深含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源远流长。唐五代词中就开始有少数的隐逸情趣词作,其中张志和《渔歌子》词可为代表。到了北宋初期,苏轼因为仕途失意,为了摆脱仕途忧患而选择山林隐逸之趣,其隐逸词表现了对闲适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至北宋后期,文人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8期2012-04-07

  • 张炎词对前代词体艺术的发展
    464000)论张炎词对前代词体艺术的发展梁 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张炎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他转益多师,继姜夔之后,标举清空,为词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对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玉田在宋际遗民词人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特色,从而成为“江东独秀”的遗民词人。他广采前人之所长,集其大成,对各种艺术技巧都加以总结,成为宋词三百年发展的殿军。本文试图从张词对前代词体艺术的发展入手,探讨张词对宋词的总结与开拓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8期2011-08-15

  • 尽忠报国 威震中外
    人并不鲜见,但像张炎这样受到人们崇敬和高度评价的却不多。他是国民党的一名将领,一生积极抗日,并且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为此,他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并惨遭杀害。张炎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激励着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少小立志报国1902年9月22日,张炎出生在越南海防市一座破旧的民宅里,当时的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在这里,越南人民和中国华侨饱受法国殖民者的凌辱和欺压。童年的张炎经常看到法国军警押着身带枷锁的中国人行走在大街上。有一次他问父亲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他,中

    军事文摘 2009年2期2009-03-27

  • 张炎的水仙“情结”
    喜爱,宋末元初的张炎即是其中一位。张炎(1248—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为循王张俊六世孙。其家族乃历代官宦,祖上均能诗工词,如曾祖张是南宋中期著名文人,有诗集词集传世,其父张枢也有《寄闲集》,其中有九首留存于《绝妙好词》。生活在这样一个富奢豪华、重诗词修养的家庭中,张炎必然“好为词章”。再从南宋的文艺背景看,文人都有着书画、音乐、诗词的普遍性艺术追求,很多文人同时又都是书法家、画家、收藏家、琴师、鉴赏家。周密既长于乐章,又兼工诗文、擅长书

    名作欣赏·上旬刊 2006年6期200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