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温

  • 玉米浅圆仓粮面均温管系统的控温应用效果分析
    仓房结构等因素,粮温会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粮堆外围的温度明显高于内部温度,即“冷心热皮”现象。其中,“冷心”能保障安全储粮,而“热皮”温度高,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和害虫繁殖[2]。为解决粮堆“冷心热皮”现象、提高粮食的耐储性,陈月银等[3]通过调控控温空调模式,实现了对粮堆仓温、表层粮温以及平均粮温的控制;贾林等[4]通过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解决了粮堆“冷心热皮”的困扰;高彬彬等[5]采用五面控温风网系统,有效解决了低温储粮问题;郑秉照等[6]利用PVC

    现代食品 2023年18期2023-11-29

  • 储粮数量对压盖技术应用效果影响的研究
    界温度对粮堆表层粮温的影响,起到保持低温和抑制虫霉滋生的效果[4]。粮面压盖技术是利用稻壳、麻袋片、PEF 板、棉被、蛭石等材料对储粮表面进行压盖,起到隔热密闭的作用,有利于保持粮食的低温状态,减少熏蒸药剂的使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储藏效果[5-6]。有研究表明使用PEF 高分子保温板可以在夏季降低表层粮温5.5 ℃[7],使用压盖毯结合塑料膜可以降低表层粮温2~3 ℃,覆铝箔EPE 珍珠棉在储粮中也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8]。仓房的大小不一,在冬季蓄冷时储蓄

    粮食加工 2023年5期2023-10-23

  • 冬季内环流均温技术在浅圆仓中的应用研究*
    效控制仓温及表层粮温,维持仓温及表层粮温在23℃~25℃,达到准低温储粮标准。但采用内环流技术安全度夏后,随着外界气温逐渐下降至0℃以下,粮堆表层粮温受仓温及外温影响,变化剧烈,导致仓温和表层粮温快速下降,会逐渐出现“冷皮热心”现象,因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易发生氧化变质、吸湿生霉、结块、发热等储粮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5],天津仓储公司开展了冬季内环流控温技术的研究,通过环流风机将粮堆内部的湿热空气送至仓内空间,以均衡仓温、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1期2023-07-07

  • 华南地区环保风机在进口大豆保水降耗中的应用*
    通风降低粮堆基础粮温。华南地区属于第七储粮生态区,冬季低温时间短,且平均气温偏高,可利用通风降温机会少。目前华南地区粮库冬季普遍采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降温,频繁通风降温会导致粮食水分减量较大[1]。为此,冬季利用储粮环保风机通风降温,进而探究进口大豆粮食温度、水分、单位能耗等指标变化情况,从而为华南地区高大平房仓进口大豆保管提供参考。1 试验内容1.1 试验仓房选取FS12仓为试验仓,FS14仓为对照仓。两座仓房均为高大平房仓,长60 m,宽30 m,仓墙高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2期2023-07-07

  • 粮食温度对谷物水分测定仪结果的影响*
    分析2.1 玉米粮温对谷物水分测定仪结果的影响玉米粮温对水分含量测定的影响见图1。如图1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使用国标法所测定的结果在20℃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符合现有研究的关于温度升高谷物水分含量减少的结论。使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所测定的结果与国标法的测定结果差值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且所测结果均高于国标法,并于玉米粮温为30℃时达到最大差值1.11%。达到最大差值后,玉米粮温继续升高,两种方法所测的结果差值会逐渐减小。因此,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谷物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1期2023-07-07

  • 浅圆仓内环流控温效果试验*
    接近,仓内各部位粮温在-3℃~12℃。表2 储粮情况对照表1.3 内环流系统浅圆仓外壁安装了2台小型离心风机,处于仓房的对称位置。功率3 kW,环流管网系统最小管径300 mm,最大管径480 mm,环流管道为填充橡塑棉的双层保温管道,保温棉3 cm厚,仓内中间设置温湿度传感器1个,内环流系统以仓温作为启停依据。1.4 粮情测温系统仓内整仓测温电缆共12层,分布如图1,其中1~14号为外圈电缆,离墙约3 m,15~23号为内圈电缆,离墙约9 m。每根电缆上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2期2023-07-07

  • 不同控温储粮技术对晚籼稻脂肪酸值的影响*
    分析3.1 平均粮温变化分析由图2可以发现,4个试验仓房2021年5月~8月平均粮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8月达到最高,其中8号仓平均粮温上升最高为11.1℃,升幅74.0%;57号仓上升最低,为4.1℃,升幅42.7%;27号仓上升了5.2℃,升幅50.0%;34号仓上升了6.4℃,升幅55.2%。可以看出,在高温季节,仅采用粮面稻壳压盖的8号仓平均粮温上升最多,幅度最大。图2 试验仓房5月~8月平均粮温变化图同等空调控温条件下,稻壳压盖的57号仓平均粮温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2期2023-07-07

  • 偏高水分玉米储存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检测,做好水分、粮温变化情况的记录,及时掌握各层、各点的降水情况以及粮温变化情况。压入式通风改为吸出式通风,既均衡了各层、各点水分,又把粮堆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内。通风期间水分变化见表3。表3 压入式通风与吸出式通风方式下玉米水分变化情况对比 (单位:%)根据我库的通风经验,将水分16%左右的玉米通风降到14.5%左右,约需通风320 h;水分15%左右的玉米通风降到14.5%左右,约需通风120 h。在安全水分内的玉米,根据气温升幅情况,用泡沫板、塑料薄膜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2期2023-07-07

  • 平房仓稻谷储藏膜下内环流通风试验报告
    ,6—8 月最高粮温为24 ℃,上层平均粮温为22 ℃。陈明伟等[2]在山东淄博地区平房仓应用内环流技术开展小麦控温储藏试验,将粮温控制在25 ℃以下,夏季通风单位能耗0.211 kW·h·t-1。吴镇等[3]在天津地区平房仓应用内环流技术开展小麦控温储藏试验,高温季节试验仓粮温明显低于对照仓。祁智慧[4]等在吉林延吉地区平房仓应用内环流技术辅以棉被压盖技术,开展了粳稻控温储藏试验,有效控制粮仓内和粮堆温湿度,延缓稻谷品质下降,减少储藏期间水分损耗。吴广[

    现代食品 2023年4期2023-05-19

  • 利用虹吸解决粮堆内局部发热的尝试
    平衡水分、 降低粮温,进行了机械通风。11月 6 日, 气温 10.7 ℃,P5 号仓内平均粮温 13.3 ℃,P5 号仓电子测温显示点 11-5-1、11-5-2、11-4-2、10-4-2 四点(以下称 A、B、C、D)粮温分别为 23.1℃、23.6 ℃、20.1 ℃、20.5℃,平行点粮温 13.1 ℃。1 粮情分析及处理方案经定点取样,水分为14.8%,手动测温A、B、C、D 四点温度分别为 22.1 ℃、22.0 ℃、21.9 ℃、22.2 ℃

    粮食加工 2023年1期2023-02-21

  • 新型降温方式在大米中的应用试验
    区,新入库大米的粮温易受气温的影响,难以满足安全储粮的要求。为此,快速、安全、有效地降低新入库大米的粮温,确保储存安全,减少微生物、害虫对大米的损害,能够有效的延缓大米品质劣变,延长储存时间,对粮食安全储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3]。在实垛储存成品包装大米时发现,仅采用空调控温对实垛内部降温效果不显著,降到理想温度所需时间较长,能源利用率低,保管成本也随之增加。特此开展了新型降温方式的探究,研究布置PVC管道并辅以离心风机通风降温的大米堆垛的降温效果。1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2年6期2022-12-17

  • 基于最高粮温的储粮模式判定和储粮仓房等级划分研究
    13[5]将平均粮温与局部最高粮温两个温控指标作为判定标准,分别对“低温储藏”和“准低温储藏”进行了定义。储粮实践中,经常以平均粮温(即整仓平均粮温)来初步判定储粮模式,但由于储粮堆不同部位的粮温具有梯度变化的特点,加之储粮中所发生的异常粮情(粮温异常)通常是先在粮堆局部产生,因此采取这种全仓粮温平均值的方法并不能真实反映出粮堆的实际储粮状况,且用来判定储粮模式的意义不大。鉴于此,本研究选择采取不同保温措施的房式仓和筒式仓,进行温度场常规测试与加密测试点测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6期2022-11-25

  • 平房仓稻谷储藏温度检测试验探究
    粮温是粮食安全储藏的重要指标,粮食温度过高会导致粮食发热、结露、生霉、生虫及品质劣变等诸多储粮问题。因此,需要研究粮温升高的影响因素及粮温变化规律,以控制粮温升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小麦、玉米储藏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THORPE[1]利用CFD软件,模拟建立了粮堆湿热传递模型。HAMMAMIA等[2]开展了筒仓内物料的传热数学模型研究。尹君等[3]通过实测粮温数据,研究浅圆仓小麦温湿度场分布。白忠权[4]、潘钰等[5]开展了小麦

    现代食品 2022年18期2022-10-12

  • 高大平房仓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应用分析
    低温储藏是指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15 ℃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0 ℃的储藏方式;准低温储藏是指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 ℃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5 ℃的储藏方式[1-2]。低温储藏能有效地降低粮食由于呼吸作用及其他生命活动引起的损失和品质变化,推迟粮食的品质劣变,延缓陈化[3]。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 ~14 ℃,年平均降水量550 ~650 mm。从储粮生态区划分看,山东省淄博市属于第四区,即中温干

    现代食品 2022年15期2022-09-08

  • 关于横向通风工艺技术集成的新探索
    ,为了抑制该区域粮温升高,利用内循环系统使粮堆内空气循环流动而达到仓内粮食“均温”,粮堆中心大量的“冷心”低温空气送到粮堆的“热皮”,从而达到抑制表层及四周粮温上升过快的目的,实现准低温储粮,图3 为纵向通风内循环原理示意图。图3 纵向通风内循环原理示意图2.3 纵向通风控温应用效果从纵向通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距四周墙面800~1 000 mm 的位置,控温效果并不显著,分析原因主要是采用地上风道垂直通风时, 因空气途径比大,四周墙面附近风量微小或存在通

    粮食加工 2022年4期2022-09-06

  • 不同功率风机降温通风对储粮降温效果和能耗的探索
    种的储藏要求,使粮温平均保持在5 ℃或0 ℃左右,这样为第2 年粮食安全度夏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对比通风试验, 分析总结不同功率的风机对降温效果和单位储粮能耗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仓房选用襄垣直属库9 号仓与22 号仓为试验仓房。9 号仓为1996 年建设,墙体为砖混结构,房顶为拱板结构,隔热采用彩钢岩棉板隔热。22 号仓1999 年建设,墙体为空斗密肋,屋顶为钢板采用砖石隔热层隔热。两仓房窗户以及通风洞口关闭灵活,符合

    粮食加工 2022年4期2022-09-06

  • 浅谈华南地区环保风机技术在进口大豆 保水降耗中的应用
    通风降低粮堆基础粮温。华南地区属于第七储粮生态区,冬季低温时间短,且平均气温偏高,可利用通风降温机会少。目前华南地区粮库冬季普遍采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降温,频繁通风降温会导致粮食水分损失较大[1]。因此,本文对比了采用储粮环保风机通风降温(冬季)以及轴流风机降温方式下的进口大豆粮食的温度、水分、单位能耗等指标变化情况,为华南地区高大平房仓进口大豆保管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仓房选取FS12仓为试验仓,FS14仓为对照仓。两座仓房均为高大平仓,长6

    现代食品 2022年14期2022-08-09

  • 不同装粮高度和跨度的高大平房仓粮温分布规律研究*
    数量两种方式增加粮温检测点。水平方向:仓房四角各增设5个测温点,南墙中央增设5个检测点,每个仓共计增设25个检测点,各点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图2 仓房增加测温点平面布置图垂直方向:在粮堆垂直方向设置11个检测点,底层为S1,各测温点布置如图3所示。图3 8 m仓增加测温点竖向布置图1.4 检测周期检测周期自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每周检测2次,检测时间为上午9:00,不同部位的粮情检测数据及时记录。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时间仓内各层粮温变化分

    粮食加工 2022年3期2022-06-30

  • 内环流控温储粮应用及运行效果分析*
    个阶段将粮堆平均粮温降到-5℃~0℃,最高粮温降到10℃以下。2.2 春季隔热保冷秋冬季通风蓄冷后,春季气温回升前,及时用泡沫板、薄膜对仓房门窗、孔洞等进行密闭隔热,做好仓房保温隔热工作。为有效减少储粮水分散失,内环流仓入仓装粮前均使用聚乙烯薄膜贴墙悬挂于仓墙四周,同时在仓房底部一并铺设薄膜,进行四面或五面密封,入仓完成后粮面采用具有良好透气性能的纤维薄毯进行压盖处理。及时检查仓房气密性,查漏补漏,使仓压由500Pa降至250Pa的压力半衰期≥40s。2.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2年2期2022-06-01

  • 粮食储藏过程中通风降温工艺优化研究*
    通风前7号仓最高粮温23.2℃,平均粮温15.4℃;15号仓最高粮温23.1℃,平均粮温16℃。1.2 试验通风设备(见表1)表1 通风设备类型及参数1.3 风网布置两栋仓房均使用开孔率25%~35%的地上笼,布置为一机四道的通风系统,空气途径比为1∶1.44。仓房两侧各设有4个通风口。1.4 检测设备采用LCK131-BEST无线粮情测控系统,每仓铺设测温点5层,每层84个测温点,精度0.1℃。1.5 通风前粮温情况(见表2~表3)表2 通风前平均粮温(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2年2期2022-06-01

  • 超高大平房仓轴流风机与斜流风机通风降温效果对比*
    .2m。1.5 粮温检测JHOPI-II型数字粮情测控系统,检测点布点原则符合LS1203-2002《粮情测控系统布点要求》。1.6 水分检测粮堆水分检测点设5个,分布于四角和中心,分上中下三层。水分检测采用105℃恒温法测定。2 试验方法2.1 通风时机的选择2.1.1温度条件 开始通风条件:T2-T1≥8℃;通风期间:T2-T1≥4℃;结束通风条件:T2-T1≤4℃。其中,T2为粮温,T1为外温。2.1.2湿度条件 因试验仓储粮水分低于安全水分,选择大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2年2期2022-06-01

  • 极寒地区应用内环流控温技术的探索研究*
    度,从而实现均衡粮温和(准)低温储粮,并且可以达到抑制害虫生长,延缓储粮品质变化的目的。中央储备粮大杨树直属库有限公司地处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运用春季密闭、夏季内环流控温、秋冬季降温通风的组合储粮技术。本地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夏季气温高,持续时间短,最高温度可达38.2℃;冬天气温低,最低可达-42.6℃,由于季节交替时气温温差过大,粮温间接受外温影响形成“冷心热皮”现象,极易发生粮情变化。我库于2019年开始投入使用内环流控温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2年1期2022-03-29

  • 气象站、粮仓和粮堆的温湿度相关性分析
    需小于 75%、粮温需低于 20 ℃,粮食水分需在安全水分下等[2]。刘慧[3]研究发现在温度为 25 ℃,相对湿度为 85%的环境下稻谷储藏第10周,即进入轻微霉变状态;在温度20 ℃及以下的储藏条件中,霉菌数量增长缓慢,稻谷处于安全状态。正常情况下,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仓温滞后于气温,粮温滞后于仓温[4]。粮温与环境气温的年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粮温变化滞后于气温1~2个月左右,采用粮温滞后气温一个月进行拟合,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5]。目前粮食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2期2022-03-25

  • 立筒仓谷冷通风及机械通风综合应用
    1.3 供试粮食粮温情况T15仓2019年7月19日平均粮温17.1 ℃,最高粮温48.5 ℃,最低粮温2.1 ℃。储粮与外界温差过大,出现发热现象,发热部位处于粮堆底部及表层。表层中心1~4号测温电缆发热点最高粮温48.5 ℃,最低粮温33.6 ℃;底部外圈13号、14号测温电缆发热点最高粮温39.9 ℃,最低粮温37.1 ℃。T16仓2019年7月9日平均粮温29.0 ℃,最高粮温45.8 ℃,最低粮温18.0 ℃。出仓停滞,粮食受外界气温影响发热,发

    现代食品 2021年24期2022-01-21

  • 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应用研究
    效控制了夏季表层粮温,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等,达到了准低温储藏。本试验中选用5 P分体式单冷空调在高大平房仓试验,重点研究了仓温均匀性、对表层粮温的影响范围以及粮堆表层品质控制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仓房基本情况选用1998年建设的条件相同的10号、13号和40号高大平房仓为试验仓,仓房长30 m、宽21 m、檐高8 m、装粮高度6 m,仓容量2765 t,墙体为砖混结构、中间内置保温层,仓内侧壁粘贴2.5 cm厚PEF板,仓顶为拱板结构,门窗是内部

    粮食储藏 2021年4期2021-12-15

  • 浅圆仓东西面靠墙粮温变化研究*
    极开展浅圆仓储粮粮温变化研究,通过近5年的实践,寻找粮情变化规律,为确保浅圆仓储粮安全,及时消除储粮安全隐患,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浅圆仓储粮技术。1 试验材料1.1 试验仓房我库浅圆仓于2016年底交付使用,墙体为300 mm厚钢筋混凝土滑模筒壁,50 mm厚聚氨酯现场发泡隔热泡沫,40 mm厚网面固定、砂浆保护及外涂料,仓顶为钢筋混凝土尖顶结构、防水层、隔热层、保护层,仓内地坪为混凝土上铺APP防水层以及砂浆保护层。浅圆仓内径25.0 m,装粮线高度28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4期2021-12-09

  • 浅圆仓不同通风方式降温效果和耗能对比*
    态。2.3 平衡粮温通风浅圆仓单仓容量大、粮食入库时间长短不一、粮源复杂,粮食湿度、温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粮食入仓结束后必须实施平衡粮温通风,这时要选择大功率离心风机在短时间内大风量通风,平衡各区温度和水分。如果入仓过程中粮温较高或者间隔时间较长,可不等装仓结束平整粮面后,即可通风,以免2次入仓接触面因与仓温和下一批次温差较大产生结露。平衡粮温时,如果外温偏高,可待温度降低后,进行第二次降温通风;如果外温偏低,也可待外温升高后,将粮温(主要是中上层粮温)调整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4期2021-12-09

  • “内环流+空调制冷+保温隔热改造”控温储粮试验*
    来控制仓温和表层粮温,从而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内环流系统的应用,在控温、控湿、保水、保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用内环流系统过程中经常出现冷心不足,不能实现全年低温或准低温储粮,同时还容易引发下层虫害等储粮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仓房气密性不好,与外界热交换频繁;二是储粮总体积较小,冬季蓄冷后靠自身温度不能满足全年内环流使用需要;三是仓顶、大门、通风管道等部位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为进一步提高仓储科技能力和水平,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本试验以中央储备粮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4期2021-12-09

  • 浅析高大平房仓自然冷源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
    控制了仓温及上层粮温,达到低温、准低温储粮的效果。粮堆在冬季能够通过通风管道降低储粮温度并储存冷源,然而进入高温季节以后,与仓顶和仓墙接近的部分粮食会在环境温度作用下急速升温。由于粮食导热困难,因此极易在粮堆内外层形成显著温差,出现外热内冷现象。内环流系统能够在仓温超过24℃时抽出粮堆内层低温空气并通过保温管道将其传输至仓房空间,从而实现对仓温和粮堆上层粮温的有效控制。根据区域气候和仓型围护结构的特点,内环流技术又可以分为整仓环流控温、膜下环流控温和局部环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0期2021-12-02

  • 平房仓储藏小麦压盖与非压盖温度对比试验
    分内储藏的粮食,粮温、仓温与粮粒本身的生命活动及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霉菌数量[1]、粮食的呼吸强度、各种成分的劣变及营养成分的损失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低温储藏可以有效保持粮食的新鲜度、营养成分及生命力[2]。中央储备粮邓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属于第四储粮生态区与第五储粮生态区交界地区[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粮温控制是储粮安全的关键时间节点。采用覆铝箔EPE珍珠棉压盖,可以减少仓内空间和粮堆的湿热交换,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以有效减缓表层粮温上升速

    现代食品 2021年20期2021-11-16

  • 异常粮情下的大豆安全储存保管经验探讨
    部分车载大豆最高粮温达到38 ℃。为提高储粮稳定性,降低储粮安全隐患,入库期间对该批大豆采取以下措施。(1)采取“一筛一吹”处理杂质,利用溜筛处理粉质杂质,风机吹出轻型杂质,控制入库杂质在2%左右。经过整理,共产生90余吨杂质,该杂质单独存放。(2)利用房式仓入仓机的移动性,安排专人摆动入仓机机头,控制落点[2],降低杂质聚集,增加储粮稳定性。(3)由于大豆在入库前已经发生异常粮情,入库期间部分仓粮温达到32 ℃,粮情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储存的稳定性。

    现代食品 2021年20期2021-11-16

  • 房式仓(吊)膜下内环流实现玉米准低温储粮
    季储粮时,仓温、粮温受外温影响较大,而粮面上层空间太大,内环流开启时,大部分冷源会通过仓内空间散失而浪费掉。如果在粮面上方一定位置处安装一层轻薄的牛津布,隔断粮面上层空间,从粮堆内抽出的冷气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循环,就会大大减少冷源散失,确保内环流使用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有效控制粮温,本文采用距离粮面上方50cm处增加气密膜的方式,减少内环流使用时冷气的散失,节约冷源,确保内环流控温效果,从而实现玉米仓的准低温储粮,有效减缓了玉米储存品质劣变速度,在很大程度

    中国食品 2021年21期2021-11-07

  • 内环流均温储粮技术在稻谷仓夏季保管中的应用
    宜低温储藏,平均粮温在20℃以下时稻谷储存的品质变化较小,平均粮温一旦超过25℃,品质劣变就比较明显。山东省处于中温干燥第四储粮区,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对稻谷的安全保管极为不利。因此如何在储藏期间保持良好的粮食品质,延缓粮食的陈化速度,是摆在广大粮食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稻谷保管中,在夏季空调控温的基础上,仍要尽可能延缓粮温的上升,将熏蒸杀虫时间延迟至8月底或9月初,但由于粮温受仓外温度的影响,随着夏季高温的持续,粮堆表层和靠近仓壁的粮温出现快速升高,

    粮食加工 2021年5期2021-11-01

  • 内环流技术在进口大豆储存中的应用
    中上层及粮堆外围粮温,既解决了粮堆 “冷心热皮”的困扰,又充分利用了粮堆内的冷源,从而达到储粮安全度夏,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的目的。从储粮生态划分看,山东属于第四区中温干燥储粮区,适合应用秋冬季通风降温、春季密闭、夏季控温的储粮技术路线。大豆在度夏期间,仓房表层及四周易受外界气温影响而温度升高,容易发生发热、结露、霉变等现象。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出现,为高大平房仓实现准低温储粮和大豆安全保管提供了新选择。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仓房分别选取3号仓作为试验

    粮食加工 2021年5期2021-11-01

  • 高大平房仓低温改造后储藏稻谷温控效果试验
    3 粮情测控系统粮温测控采用数字式粮情测控系统。每仓42根测温电缆,每根测温电缆上有4个测温点,共168个检测点,检测精度±0.2℃。布点符合LS/T1203规范要求,如图1所示。图1 0P1、0P21仓测温电缆平面布置图1.2.4 其它材料压盖物:隔热毯长、宽、厚为19.95 m×1.8 m×0.005 m,浙江产;0.14 mm聚氯乙烯薄膜。通风降温管:长6 m φ75 mmPVC管,管壁开许多φ3.5 mm通气孔,每14.5 cm开孔一层,每层的管道

    粮食加工 2021年4期2021-10-25

  • 新小麦入库后均衡粮温通风对水分、温度的影响
    温高,粮食进仓后粮温相对较高;收购粮食范围广,粮源多样,水分高低不均,不利于储存。根据现有仓房条件及青岛地区气候条件,可在秋冬季通过机械通风降温蓄冷措施[1-2],使粮温达到15 ℃左右,基本可以保证第2年粮情稳定[3],为达到这一目的,需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先均衡粮温、降温,同时要考虑均温过程产生的水分损耗以及通风操作中的耗能与成本,因此开展了以下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仓房及试验小麦中央储备粮青岛直属库有限公司1号仓,白小麦,产地为山东,收获年度20

    现代食品 2021年15期2021-10-14

  • 内环流控温与空调控温应用效果对比
    为干预,因此控制粮温的最好办法是控制仓温,有效控制仓温就可以有效控制粮温,且保温隔热设施越完善,控温效果越好。粮食仓房良好的隔热性能是保证仓内外温差的基础,是限制和减少由仓房围护结构而传入热量的关键,尤其是在夏季,隔热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粮温的波动情况及冷却降温设备的操作运行时间,即隔热结构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温储粮效果及低温储粮的经济性[4]。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仓房两仓房为同一批次建造的高大平房仓,其中内环流控温仓房为1号仓,空调控温

    现代食品 2021年18期2021-10-12

  • 进口大豆筛下物包装后压盖粮面保管试验
    120 t/h;粮温测控系统,河南产,软件型号TCLKNEF8.0;混流风机,河南产,型号CZTY-400,功率4 kW;空调:珠海产,101仓、501仓、801仓型号FGR7.5/A2-N3,制冷量7.7 kW,103仓型号FG14/A2-N4,制冷量14 kW。1.4 试验方法1.4.1 入库管理1.4.1.1 入库过筛除杂 试验仓进口大豆卸船时平均杂质远超过2.5%,同时储存周期较长且需度夏,为确保储存安全,入库时采取过筛除杂处理,将杂质控制在2.0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3期2021-08-16

  • 谷物冷却机结合臭氧处理粮堆局部发热的试验效果
    轻微的下降,但是粮温却有明显的下降,最高粮温下降14℃,最低粮温下降了5℃左右,平均粮温也下降了11℃左右,两区域下降的幅度差别不大。冷却处理后,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检查发现A、B两区域的玉米水分都有微小的上升,粮温方面变化较大,A区域最高粮温上升了4℃,而B区域最高粮温上升了9℃,相差5℃;A区域最低粮温上升4℃,B区域最低粮温上升8℃,相差4℃;A区域平均粮温上升4℃,B区域平均粮温上升8℃,相差4℃。采用臭氧结合冷气冷却的A区域粮温比单一采用冷气冷却的B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3期2021-08-16

  • 全仓低温储粮的可行性研究
    过程实现全仓平均粮温≤15℃,仓周和上层平均粮温≤20℃,全仓最高粮温点≤22℃。当仓内温度高于22℃,开启粮堆空间部位空调,控制上层粮温,温度设置18℃。当表层四周平均粮温高于20℃,开启环流风机,每2 h测定一次粮温变化,直至四周粮温均匀,四周平均粮温低于18℃,无高于22℃点,关闭环流风机。当室外自然冷源温度低于空调设定温度时,采取自然冷源降温,当日平均气温低于粮堆平均温度时,试验结束。4.2 温度监测用粮情测控系统监测粮温,非试验期间,每周两次监测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3期2021-08-13

  • 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控温气调试验*
    季海上运输,导致粮温升高,容易出现发热霉变等情况。提前备仓便于进口大豆及时入仓,进行谷冷通风降温。备仓工作主要包括仓房及设施设备的检查、清理、维护;空仓消杀;对挡粮门、工艺孔洞、工艺构件过墙交接缝进行封堵。1.4.2 进口大豆入库 进口大豆杂质较高,且由于浅圆仓斗提输送设备会导致粮食破碎率增加。因此,入仓时采用阀控式防分级装置[4]进行布料,减少了杂质、破碎粒的聚集,提高粮堆的孔隙度,有利于整个粮堆的均匀通风[5]。入库后及时进行粮面平整和降温。1.4.3

    粮食储藏 2021年3期2021-08-13

  • 智能化仓房膜下内环流控温控湿免熏蒸储粮技术研究
    问题,该库从降低粮温、虫害预防、内环流控温等关键点进行技术攻关。1 试验情况1.1 试验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1月。1.2 试验场所为了保障实验效果,保证对比数据的准确性,选择同年建设、规格相同的高大平房仓,4号仓为实验仓,5号仓为对比仓,规格为65.7 m×23.4 m,装粮高6 m,仓内粮食收获年度、品种、水分、杂质等基本相同,初始仓温、粮温相近。1.3 试验装备与材料智能化多功能粮情系统、害虫监测系统、气体浓度监测系统,中科软公司。风网:

    现代面粉工业 2021年3期2021-06-16

  • 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不同通风方式效益分析*
    03号仓通风期间粮温变化情况103号仓通风期间粮温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103号仓通风降温过程可分成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夜间的底层通风,底层平均粮温降低2.2℃;表层平均粮温降低0.7℃;全仓平均粮温降低0.3℃。第二阶段为夜间的仓顶吸出式通风,底层平均粮温降低1.6℃;表层平均粮温降低3.4℃;全仓平均粮温降低0.7℃。第三阶段为密闭保温,该阶段粮温均变化不大。第四阶段为夜间4台18.5 kW的离心风机进行底层全面压入式通风,底层平均粮温降低2.6℃;表层

    粮食储藏 2021年6期2021-03-29

  • 浅圆仓不同控温方式效果及能耗研究*
    夏期间仓温和表层粮温,新沙港公司从2017年起分步对全部浅圆仓安装了“量身定制”的控温储粮专用空调。从应用情况看,控温效果明显,但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我们通过创新性探索分段开启空调控温,适当调高控温温度,既实现了绿色、安全储粮的要求,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空调控温能耗。1 试验材料1.1 试验仓房试验仓房为新沙港公司南库区浅圆仓,仓房直径25 m,檐高16.0 m,装粮线高15.6 m,设计仓容6500 t。仓顶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拱形顶盖,外层喷

    粮食储藏 2021年6期2021-03-29

  • 平房仓通风口隔热改造试验*
    ℃左右。粮堆底层粮温的控制则使用海绵对通风口进行隔热封堵的方式处理,基本有效控制了空气对流导致的升温情况。但由于夏季高温时段通风口表层温度达55℃左右,而仓房底部通风口为铁制外露式设计并一直延伸至仓内,热量通过金属传导导致底层通风道附近粮温回升较快,造成粮堆内部冷心与底层粮食局部温差过大,容易发生粮堆下层结露现象,给储存粮食带来安全隐患。为此,曲靖公司于2020年开展平房仓通风口隔热改造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试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1年6期2021-03-15

  • 五面控温低温储粮实仓应用*
    导的热量是引起储粮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容易引起上层四周粮温的升高。高温季节控制好上层和四周粮温的升高是实现准低温储粮的关键[1~3]。低温储粮技术,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空调控制仓温、谷冷机制冷整仓降温,不仅设备投入大、降温能耗高,造成企业负担重,而且又不能解决仓房四周局部粮食温度高的问题,导致无法高质量实现低温储粮4~6]。五面控温低温储粮技术创新设计粮堆风网系统,在原有横向风网的基础上,增设仓房山墙横向通风支风道,使仓房维护结构四周构成一个可联通、

    粮食储藏 2021年5期2021-02-24

  • 地下生态粮仓中粮食温度场的试验与数值仿真
    粮食储存过程中,粮温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子,仓内粮堆发热、局部发霉、微生物及害虫的繁衍均与温度息息相关。对粮温的高要求下,地下生态粮仓具有低温储粮、抑制虫害的优势,可长期储存并保持粮食品质[1,2]。因此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系统地分析地下生态粮仓的温度场,可为地下粮仓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经过国内外学者长期的研究,数值仿真方法可系统地分析储粮环境。Carrera-rodrigue等[3]利用多相介质的热量、质量和动量传递方程,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得出储粮过程中的瞬

    现代食品科技 2021年1期2021-01-19

  • 华南地区大米冷凝控温储藏的效益分析
    期间仓温、外温、粮温和开门作业时长等与单位能耗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华南地区大米冷凝控温储藏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凝控温过程中,耗电量与外界温度和开门作业时长密切相关,企业需根据外界温度及时调整冷凝设定温度,同时减少进出仓作业时长,从而实现准低温储存,提高企業控温储粮经济性。关键词:大米储藏;冷凝控温;粮温;仓温;外温;作业时长;经济性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10319低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年3期2021-01-16

  • 华南地区准低温储藏大米覆膜试验
    采用覆膜,其平均粮温和最高粮温下降趋势基本相同,且与入粮时的基础粮温有紧密联系。采用准低温储藏覆膜方法,实验大米的脂肪酸值上升幅度小,品尝评分值基本无变化,实验大米的水分下降幅度是未采用该方法大米的50%。在准低温储藏覆膜的条件下,大米堆温度维持在16 ℃左右,害虫不易生长繁殖,实验大米堆和对照大米堆均可较长时间维持无虫状态。该方法适用于华南地区大米储藏,可延缓大米品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词:控温;覆膜;粮温;脂肪酸;水分;害虫中图分类号:S379.3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年5期2021-01-16

  • 利用虹吸解决粮堆内局部发热的尝试
    为平衡水分、降低粮温,进行了机械通风。11 月6 日,气温10.7℃,P5号库仓内平均粮温13.3℃,P5号库电子测温显示点11-5-1、11-5-2、11-4-2、10-4-2 四点(以下称A、B、C、D)粮温分别为23.1℃、23.6℃、20.1℃、20.5℃,平行点粮温13.1℃。2 粮情分析及处理方案经定点取样,水分为14.8%,手动测温A、B、C、D 四点温度分别为22.1℃、22.0℃、21.9℃、22.2℃。经分析是杂质堆积或风道堵塞,造成通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年6期2020-12-30

  • 冬季内环流风机对稻谷通风蓄冷试验浅析
    11月入库,平均粮温15.9℃,平均水分为13.5%,粮食等级为一等。对照仓112号仓储存2018年晚粳稻,数量3 319 t,2018年11月入库,平均粮温为15.4℃,平均水分为13.6%,粮食等级为一等。1.2方法在试验仓117号仓将靠近内环流风机一面的窗户全部关闭,使用不透气通风软管将将内环流出风口接到仓房窗户外面,使环流风机的出风口排出仓外,并不影响仓内温度,同时将对面窗户全部开启,实行不间断通风。112号仓使用功率为7.5 kW的离心风机进行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6期2020-12-29

  • 三种方法对玉米局部发热处理效果研究
    方法7月初,局部粮温异常升高时选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不同仓内同时进行降温作业,处理方法包括:自动翻粮机处理、局部单管通风处理、人工挖沟翻粮处理,并以空调控温仓作为对照,具体如下:自动翻粮机:由沈丘直属库与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型号yl1000,可翻粮深度2 m,应用于10号仓。局部单管通风:通风单管为1~4 m,利用负压风机抽风,风机为河南粮好仓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LHDGTF-2型,应用于49号仓。人工挖沟翻粮:在发热点进行人工挖沟,深度约为1

    粮食加工 2020年1期2020-10-29

  • 膜下内环流控温技术在新粳稻安全储藏中的应用
    流通风,实现上层粮温可控和全仓粮温的相对均衡,确保整仓粮食达到准低温储藏条件,避免储粮夏秋季生虫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1]。多年来我库结合不同仓房条件、粮食水分、风网系统等具体实际灵活应用膜下内环流控温技术,为改善储藏条件,降低成本、促进粮食保质保鲜,延缓品质劣变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提升了科技储粮管理水平,促进了储粮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实现了低温(准低温)绿色储粮[2]。1 材料与方法1.1 仓房及储粮情况1.1.1 仓房情况选择无锡新安国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0年2期2020-04-27

  • 储粮在不同温区下通风降温能耗试验
    ,储粮基本情况和粮温详见表1和表2。在试验仓内部,设置了三组一机三道地上笼风道,在主风道方面,其直径与高度分别为0.4m、0.45m。表二、试验前气温与粮温情况(二)设备仪器在粮温检测上,主要使用了电脑数字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每个试验仓测温电缆分别为40根,为5排8列,上下均有4层设点,其测温点数量共有160个。在试验中使用了3.0kw的混流风机,风压556-1089Pa,风量:6480m3/h-9897m3/h。(三)试验方法在通风试验检测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2019-10-21

  • 平房仓屋面隔热改造效果研究
    ”施工在降低夏季粮温、提高熏蒸杀虫、屋面防水上起到很好的效果,提升了粮食储藏品质。[关键词]屋面;隔热;粮温;“一布六涂”中图分类号:TU111.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12粮食储藏过程中品质保管质量与仓房的条件密切相关,好的仓房不仅有很好的气密性、防水性,还能起到隔热的效果。仓房低温不仅能够控制储粮害虫、微生物的活动,还能够起到抑制粮食呼吸,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的作用。为此,低温储藏为近年来粮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12期2019-09-10

  • 基于粮温时空相关性的储粮数量监管方法研究
    情监控系统采集的粮温数据,通过分析实仓粮温数据时空序列的相关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粮温时空相关性的粮仓储量监管方法。根据实仓测温传感器分布,提出测温面、线、点的粮温自相关与互相关分析方法;对3个不同区域的实仓测温平面、测温线、测温点的粮温进行自相关与互相关分析,设定异常判定的相关系数阈值;进行储粮监管试验验证。1 材料与方法1.1 粮情数据根据文献[16],低温储藏为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0℃的储藏方式;准低温储藏为平均粮温常年保

    农业机械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5

  • 应用内环流和稻壳压盖控温以及空调控温和稻壳压盖控温技术储存稻谷试验效果对比
    高,仓内稻谷表层粮温能够达到34 ℃,安全度夏有一定难度。中央储备粮新乡直属库有限公司延津分公司石婆固库区以往实践经验表明,单采用稻壳压盖技术,无法将粮温控制在较低水平。内环流控温技术能够将粮堆空气从通风口吸出,通过仓外保温管道压入仓房空间,降低仓温和上层粮温。空调应用能直接降低仓温和上层粮温。2018年,中央储备粮新乡直属库有限公司延津分公司石婆固库区采用稻壳压盖和内环流控温以及空调控温相结合的技术,开展稻谷控温试验,度夏后各项数据和稻谷的存储情况表明,

    现代食品 2018年18期2018-11-27

  • 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不同风机组负压通风试验
    式下的通风效果和粮温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负压通风能够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其中大功率风机降温效果明显,使用小功率风机的单位能耗低于大功率风机;大功率风机在负压通风后期的降温效率会有显著下降;下行式负压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自上而下粮温逐层降低;大功率风机有利于粮堆内部的粮温均衡,延长通风时间也可以均衡粮温。【关键词】大直径浅圆仓;负压;通风;单位能耗;粮温浅圆仓作为一种新兴仓型,由于其单仓仓容大、机械化程度高、气密保温性能较好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全国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5期2018-09-10

  • 相变储能材料在立筒仓稻谷控温储藏中的应用研究
    立筒仓仓温和表面粮温的测定,结果表明:使用相变储能材料的31号粮仓仓温和粮温最低,且随着外温的变化表层粮温几乎不变,该粮仓能有效控制粮仓温度和表层粮温,实现准低温储粮。相变材料;准低温;稻谷储藏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物质,各国都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对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更是给予了很大投入。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对食品卫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储粮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的粮食储藏技术更多提倡采用低温、储粮害虫非化学防治等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强调环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1期2017-02-10

  • 偏高水分稻谷低温储存试验及效果分析
    械通风,及时降低粮温。首先,严格按照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1202)来做;其次,计算好通风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为宜。要达到有效地冻杀害虫,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原则,关键是通风季节、条件和时机的选择。(4)注重粮情检测。定期检测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坚持人工检查与微机检测相结合,定期检验粮质,认真对照分析,解决储粮中不安全因素,确保储粮安全。(5)做好全面检测。入仓完成后要全面检查,核对入仓数量质量情况,填写好各种记录,及时立账、建卡,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201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