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系

  • DS 区块低渗储层油藏工程设计
    理开发方案,通过层系划分、开发方式选择和井网井距设计等,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预测了压裂条件和不压裂条件下的开发指标,并通过计算不同油价下的净现值,优选了研究区的油藏工程方案。1 油田概况研究区地质储量为1.616 4×108t,为大型中孔低渗轻质油藏。储层岩性以泥质细砂岩为主,油层埋藏较深,在1 700~2 220 m;主力层S2 共发育3 个砂层组(S2-1、S2-2 和S2-3),砂层厚度在111.00~213.40 m;发育四条弱封闭小断距断层,平均

    石油化工应用 2023年8期2023-09-26

  • 井组级多参数层系快速智能化动态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效果的矛盾,其中层系划分重组是解决纵向非均质性矛盾的首要方式,通过近似层组合降低层间非均质性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为此需要开展井组级多参数层系快速智能化动态评价方法研究。目前通过智能化方法进行层系快速划分主要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枚举法以及平均隶属度方法。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上:陈明强等[1]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油气田开发层系进行划分,他们认为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层系划分使层系的差异性更加恰当且划分的结果更加准确。张顺康等[2]基于熵权算法进行了划分层系

    石油化工应用 2022年9期2022-11-06

  • 特高含水后期层系井网及注采优化方法与应用 ——以S油田T块为例
    。调整前采用一套层系开发,从单采井情况看,1砂层组单井液量是2、3砂层组的2倍左右,含水97.2%,采出程度35%,2、3砂层组主力层含水平均93.5%,采出程度为29%,非主力层采出程度仅为22%。2)平面井网完善性差。注聚开发阶段未对层系井网实施调整,由于套损、套坏、改层等原因,后续水驱开发阶段井网适应性逐渐变差。3)注采不平衡矛盾突出。单井最大日产液量与最小日产液量相差8倍左右。1 优化方法研究1.1 纵向近阻组合优化方法传统层系细分重组以静态指标为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3期2022-07-27

  • 含夹层气顶底水油藏开发技术对策
    地提出了采用“划层系、分区域”的开发策略和先底部采油后边部采油的开发方式,夹层以上的区域按气顶边底水油藏开发,夹层以下的区域按底水油藏开发,此种开发技术政策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1 油藏特征及开发关键Z油藏为典型的薄层气顶底水油藏,其主要地质油藏特征参数如下:含油面积为11.89 km2;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21.1%~26.2%,平均渗透率为1457 mD,整体为中高孔~高渗储层;储层较薄,气顶(CO2)厚9.1 m,油层厚6.4 m,水层厚3.6

    石油科学通报 2022年2期2022-07-01

  • 涩北气田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及应用
    集中在Ⅰ、Ⅱ、Ⅲ层系,Ⅰ、Ⅱ、Ⅲ层系漏失92次,漏失钻井液3 307.72 m3,占涩北一号气田总漏失95%。Ⅰ、Ⅱ、Ⅲ层系由于长期开发,产层亏空,地层压力系数低至0.6~0.8,且局部存在高低压交互层,钻井液密度选择难度大。2)浅层井漏主要发生在200 m以内,浅层井漏进行水泥浆快速有效封堵,单井漏失量、单次漏失量最少。3)〇层系2口井发生漏失,单井漏失量、单次漏失量都较少,主要是因为〇层系为非主力产层,压力亏空情况相对较轻。1.3 涩北二号漏失现状20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2年5期2022-05-27

  • 陆相源内石油聚集地质理论认识及勘探开发实践 ——评《石油地质基础》
    程中,对陆相源岩层系内的石油资源进行开发是最重要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探区陆相源内石油地质研究及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对于进一步开发陆相源内石油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各项理论技术支持。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在现如今的能源体系结构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我国陆相湖盆页岩分布层系多,范围广,拥有的石油资源潜力比较大,针对其进行深度开发,能够切实保障我国石油安全。近几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有色冶金 2022年2期2022-05-26

  • 渤海湾盆地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
    盆地不同地区主力层系的油气成藏时期及期次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油气成藏期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源于古近系的油气主要存在两期成藏,即古近纪末期(早期)和新近纪中期—第四纪(晚期),以晚期成藏为主;从盆地边缘凹陷向渤中凹陷,主成藏期逐渐变晚,由早期成藏为主演变为晚期成藏为主,成藏期具有早期成藏—两期成藏早期为主—两期成藏晚期为主—晚期成藏的演变特征;纵向上,从下部至中部再至浅部含油气层系,油气主成藏期总体具有早期—两期—晚期的变化特征。新生代凹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年6期2021-12-16

  • 加拿大X区块致密气藏层系优化
    扰分析和纵向开发层系优化研究。此研究可为加拿大X项目的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中国同类型气藏的开发提供借鉴。1 地质概况加拿大X区块致密砂岩气藏位于西加盆地西部边缘,主要目的层为三叠系Upper Montney组,属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浅水陆棚)致密粉砂岩沉积,具有前积特征,自下而上被细分为AA以及A~F共7个小层(图1),地层厚度为150~200 m,储层有效厚度为120~180 m[18]。图1 西加盆地Upper Montney组地层剖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31期2021-11-23

  • 孤岛油田层系井网互换油井致效机制及见效模式
    变流线调整、细分层系层系重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1-4]。在特高含水期,利用多层系油藏现有井网进行变流线调整,实现低油价下老油田效益开发,是特高含水期油藏延长经济寿命期的关键[5]。胜利油区孤岛油田西区北Ng3-4 区块1976 年开始实施反九点井网两层系合采,1990 年后整体加密为正对行列井网,经过40 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6]。为此,该区块开展层系井网互换试验,通过转变层系的井网,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互换后取得一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1年5期2021-10-09

  • 基于砂体叠合与层间参数差异的层系评价方法研究
    开发首先需要进行层系划分,并在层系划分基础上形成注采井网。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受储层非均质、油水黏度差、井网井距等因素影响,开发层系内小层间的矛盾逐步加剧,层系的细分与重组逐渐成为油田开发调整过程中解决层间矛盾、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1-2]。而目前在该方面的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层系评价参数选取不够全面,评价参数体系完善性弱;(2)层系评价结果没有形成一套可以量化的、可比性强的层系评价等级;(3)层系评价结果缺乏以时间轴的纵向量化评价可

    海洋石油 2021年2期2021-07-02

  • 多层水驱油藏层系划分优化及驱油效果预测方法
    -3]。油田开发层系细分与组合是多层油藏改善层间动用程度差异的主要技术方法。而影响层系优化组合的因素较多,只有对关键的储层参数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才能科学合理地划分开发层系。为了科学地划分开发层系,笔者运用k-means聚类方法[4],将多层分均质储层进行合理的细分;以Buckley-Leverett水驱油理论为基础,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驱油前缘推进方程,建立了水驱突破前、后的采出程度的计算方法,对细分方案进行评价优选。本方法为多层非均质油藏细分层系

    化工管理 2021年11期2021-06-15

  • 多薄层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2驱层系组合优化
    易产生层间矛盾。层系组合是多层油藏改善层间动用程度差异的主要技术[1-8],涉及到层系组合的政策界限及组合方法研究[9-11]。崔传智等采用枚举法列举出可能方案,筛选出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均高的重组方案[1];王鹏提出以采油指数级差作为层系重组的综合表征指标[2];沈安琪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各因素与层系组合开发效果的关联度,并采用聚类方法进行层系组合[4];段国强利用复相关分析对开发层系组合影响较大的指标,并建立了层系重组的政策界限[10]。综合分析可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1年3期2021-06-02

  • 川西北前陆扩展砂箱物理模拟及其深层晚期扩展变形特征
    川西北段深层海相层系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当前川西北段油气勘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多相态的油气显示特征与构造分带性、多期构造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复杂构造与圈闭落实等。因此,本文基于构造物理模型模拟手段,以川西北段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为研究目标,模拟川西前陆盆地山前带隐伏带构造形成演化过程,为川西北山前带双鱼石地区古生界层系含油气构造模型解释及其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提供模型参考。1 川西北段区域地质特征晚三叠世松潘—甘孜褶皱带SE向逆冲推覆与川西前陆盆地形成了龙

    石油实验地质 2020年6期2020-12-02

  • 复杂油田层系细分重组研究与实践
    987.12)、层系初步细分持续高产阶段(1988.1-1993.5)、注采调整、零散挖潜产量递减阶段(1993.6-2011.12)、层系细分重组、一体化治理阶段(2012.1-目前)等四个开发阶段,2016年12月平均单井日油3.2 t,综合含水93.9%,采出程度47.3%。油田经过初期的强采强注和后期的零散挖潜,开发后期油田开发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不清,局部静态井网失控,失控储量达到419×104t。通过对油田的储层进行细分评价后层系细分重组、井网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5-05

  • 中中新世以来南海南部前隆的迁移: 来自北康盆地的证据
    EMU之上的披覆层系(draping strata)和水平层系(horizontal strata或ponded sediments)成因特征,试图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和EMU之上的地层构型,解析南海扩张期后阶段前隆是否延续了与扩张期一样继续向北西方向迁移的问题,探索与岩石圈挠曲可能机制,最后聚焦于圈闭的形成、演化与预测,以推进油气勘探进程。1 地质背景南海南部边缘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位于板块的最南部,中生代向南面对特提斯洋,后者与太平洋连通[22]。从晚白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年1期2019-12-17

  •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开发次序研究
    油层三次采油首套层系逐步进入后续水驱阶段。截至2018年年底,处于后续水驱阶段二类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年产液量和年产油量分别占三次采油总量的60%、40%和22%,产量平稳接替面临巨大挑战,急需新储量投入。在目前低油价条件下,无法实现全新三次采油井网,需要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层系井网返层开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目前,潜力层系接替主要依靠对油层的定性认识,并设计多套方案,综合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人为选择。而接替层系投产时间的确定主要根据完成产量任务的安排,在区块含

    特种油气藏 2019年5期2019-11-07

  • 改善二次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实践与认识
    高采收率的目标。层系潜力区部署的3口油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0.5t-22t,含水20%-70%;单元二次注聚见效高峰期增油倍比达3.04,含水降低7.5个百分点,阶段提高采收率4.96个百分点。【关键词】二次聚合物驱;特征;剩余油;浓度;段塞;完善井;动态调配;采收率引言聚合物驱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庆、胜利、河南等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之一[1,2]。由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工艺的限制,使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只有10%左右,聚驱后仍有约50%原油残留在地下[3

    理论与创新 2019年6期2019-09-10

  •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研究与应用
    封堵,出现了一套层系多套井网的格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层系井网矛盾越来越突出[1-2]。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纵向上射孔跨度大,层数多,层间干扰严重。②平面上三类油层井距大,注采关系复杂,平面矛盾突出[3-15]。由于各类油层的含水率已基本一致,约为94%,按照原来以细分开发对象为主的井网加密方式再进行调整已不具备物质基础。为了解决特高含水期更为复杂的层间及平面矛盾,必须对特高含水期层间及平面矛盾产生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明确缓解层间及平面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年4期2019-07-18

  • 大面积连续分布是页岩层系油气的标志特征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研全球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结合中国特殊地质条件及页岩层系油气勘探实践,率先引进并发展了“连续型油气聚集”内涵[14-15];围绕页岩层系油气规模效益利用核心问题,基于对国内外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持续解剖评价,系统对比了页岩层系油气明显不同于常规油气的10 项特征,包括源储共生、孔渗较低、纳米级孔隙广泛、油气连续分布、没有明显圈闭界线、浮力和水动力作用弱、相态分异差、没有统一油气水边界或压力系统、油气饱和度变化大等[6,9,15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年4期2019-07-18

  • 北一二排西层系井网调整与效果分析
    后,应用重新划分层系、调整注水方式、改善注采关系等技术措施,使油田开发后期阶段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王群[1]通过对静63-35断块结合地层静态研究成果及动态生产数据进行优选、数值模拟、油水分布规律分析及储量计算,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其最终的目的;刘梦轩等[2⁃3]根据目标区块的储层特征、剩余油潜力、油层发育及井网部署特点,并结合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对该区块层系优化层系组合及对井网进行优化调整;兰丽凤[4]对目标区块进行了推导五点法井网技术极限井距,并给出了求解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年2期2019-04-29

  • 华北油田辨“症”施治促重点油藏增产
    剩余油分布,评价层系井网适应性,“一块一策”优化制定调整技术对策。一方面,针对开发进程较浅,层系井网适应性较好的油藏,完善注采井网,分层治理,调整平面和纵向注采结构;另一方面,对开发进程较深,剩余油分散,层系井网适应性差的油藏,重组层系井网,主水淹层抽稀换向驱油,低水淹层强化开采。同时,针对套损严重、水淹严重,近乎瘫痪的晋45断块,进行二次开发,新建产能与老井恢复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油藏现状,实现效果和效益最大化。目前,实施治理工作量181井次,日产油上升

    石油知识 2019年4期2019-02-13

  •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
    对高含水期油藏的层系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在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过程中的使用过程,并实际验证应用效果。研究表明:使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后,各层之间的矛盾明显减少,且各层系都具有一定的原油储量和厚度,各油井都具有一定的产能,每个层系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开发系统。关  键  词: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概述;应用步骤;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中图分类号:TE 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1-0460(20

    当代化工 2019年11期2019-02-04

  •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712)1 概述层系优化组合就是将油层性质相近、适合同一种驱替液(注入剂)参数的开采对象组合到一起,采用同一套井网开采,以减少层间干扰,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从典型区块二类油层纵向调整厚度可以看出,可调厚度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三次采油的开发要求。精细地质研究表明,二类油层纵向上分布井段长、小层多、单层厚度薄、平面及纵向非均质严重,如果作为一套层系进行调整则不利于原有地面注聚设备的利用,同时长井段、多油层合采所带来的干扰问题势必会影响采油速度以及最终开发效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9期2018-09-11

  • 陆相湖盆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与页岩油勘探突破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一亚段为例
    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主要是 Bakken、Eagle Ford、Barnett、Marcellus、Spraberry、Wolfcamp和 Niobrara等古生界海相地层,商业性开发对象主要为页岩层系中的碳酸盐岩、砂岩,其次为混合沉积岩和页岩。北美海相页岩层系具有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热成熟度适中、储集层致密、脆性矿物含量高、埋藏浅等特点[9-14]。中国页岩气勘探以南方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海相地层为主,致密油、页岩油则以北方各盆地的二叠系以及中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年3期2018-07-13

  • 双河油田IV5~11层系三元复合驱前置段塞深度调剖效果分析
    河油田Ⅳ5~11层系位于泌阳凹陷西南斜坡双河鼻状构造带上,油藏类型主要为由东南向西北上倾尖灭且受鼻状构造控制的岩性油藏。油藏温度81℃,含油面积4.75 km2,地质储量445.7×104t;储层平均孔隙度18.9%,渗透率为0.824μm2,非均质严重,变异系数0.77。层系平均孔喉半径6.77 μ m,孔隙分选系数5.72,储层属于扇三角洲沉积,岩性粗、分选差,中孔中喉型,主要流动孔喉半径为10~25 μm,微观非均质性严重。双河油田Ⅳ5~11层系自1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年3期2018-06-22

  • 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类型与油气分布规律
    组合,即盐下裂谷层系、盐岩过渡层系和盐上被动大陆边缘层系。裂谷层系以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过渡层系主要发育局限海沉积环境,以一套区域性盐岩层为标志;被动大陆边缘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浅海、深海—半深海沉积体系,以三角洲砂岩、滨岸砂岩、海相泥页岩、海相碳酸盐岩和深水浊积岩沉积为主(图2)。图1 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分布图2 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构造演化Fig.2 Tectonic evolution of salt basins, South Atla

    石油实验地质 2018年3期2018-06-20

  • 海上高含水期油田细分层系技术界限研究
    低等特点。原有的层系组合方式已不能适应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因此,开展高含水期层系组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层系划分一般通过沉积特点和渗透率等静态因素进行细分,这在低含水期起到有效作用,但在高含水期,除物性差异外,纵向各层的含水、压力等动态因素的差异越来越大,使层系划分受到的干扰进一步加剧,原有细分方法适应性降低,有必要进行高含水期细分层系方法研究[1-5]。1 干扰系数变化规律及定量表征1.1 层间干扰变化规律截至目前,SZ油田共10口井

    特种油气藏 2018年2期2018-06-15

  •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三元复合驱层系优化组合方法研究
    渐变差。然而开发层系划分的过细,虽然可以改善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但是经济效益却会变差,尤其是受目前低油价的影响,甚至有的区块经济上会变为无效。因此,亟需进一步优化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开发层系,保证既能保障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又能提高三元复合驱的经济效益[1~9]。1 层系组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层系组合的基本原则就是将性质相近、互相毗邻、能满足开发要求的油层组合在一起。考虑到砂岩组内部油层不可分割性的特点,将砂岩组作为层系优化组合的基本单元,选取的层系优化组合方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9期2018-05-02

  • 河南胡襄煤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
    900m;含煤的层系为石炭-二叠系,主要采煤层系为二2和二1层系;煤层的主要煤类为焦煤瘦、煤炭和贫煤。本文根据现有资料进行细致研究,探讨区内煤层的赋存特征及控矿因素,有利于胡襄煤田的开发,对下一步的矿井的部署也可提供参考。1 胡襄煤田地质概况胡襄煤田位于华北拗陷次级构造单元通许隆起的东段,东部毗邻永城断陷褶皱带,南部毗邻周口凹陷,北部是开封凹陷。整个区域主要是断裂构造,整体走向为东西方向,煤田的南部褶皱构造比较发育。区域内地层总体为由北向南方向的单斜构造,

    河南科技 2017年21期2018-01-08

  • 基于枚举法的断块油藏层系重组优化设计
    枚举法的断块油藏层系重组优化设计崔传智1,李荣涛1,黄迎松2,刘志宏2,邴绍献2,金超林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15)高含水期多油层断块油藏,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动用程度差异明显,层系重组是减小层间干扰、提高中低渗储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文中采用枚举法,穷举出可能方案,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两方面,筛选出采收率和经济效益都较高的重组方案。技术方面以累计产

    断块油气田 2017年5期2017-09-26

  • 遵义发现千亿m3高产大气田
    1井获得四个地质层系页岩气、油气重大突破性成果.对其中一个层系进行气量测试,每日稳产超10万m3,属高产天然气井.首次发现高产海相致密天然气藏,属我国油气新类型.含气地层累计厚68 m,经测试获得每日超过10万m3稳定天然气产量.在我国首次发现石牛栏组、宝塔组两个油气新层系,石牛栏组获得每日超过10万m3稳定天然气产量,宝塔组钻遇13 m厚高压气层,放喷火焰高达20 m.此外还发现另一厚达147 m的含油气地层栖霞组,是四川盆地外首次在该地层获得重要油气发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6年3期2017-01-12

  •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类及其油气分布规律
    部湖相/海相裂谷层系油气系统为主,上部较薄的坳陷层系仅作为区域盖层,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裂谷层系构造类圈闭之中;“无盐断坳型”盆地下部裂谷层系与上部坳陷层系均较发育,裂谷层系发育构造型成藏组合,坳陷层系斜坡扇体油气富集程度高;“含盐断坳型”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盐下裂谷层系潟湖相碳酸盐岩和盐上坳陷层系深水斜坡扇;“无盐坳陷型”盆地因具有“窄陆架、陡陆坡型”盆地结构,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坳陷层系海底扇群中;“含盐坳陷型”盆地仅坳陷层系油气系统活跃,发育斜坡扇、盐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年5期2016-11-15

  • 姬塬油田耿60区完善注采层系技术研究
    耿60区完善注采层系技术研究高彦博1,2,王亚玲1,高银山1,2,朱丽萍1,秦月1,熊涛1,樊宽阳1(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2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昌平102249)姬塬油田耿60区随着开发历史长,局部注采层系不完善,油井见效程度低,递减大,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以完善注采层系为主,同时针对双排井网试验区、单方向受效区实施老井转注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最终达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完善;注采层系1 调整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

    石油化工应用 2016年9期2016-10-18

  • 复杂断块油藏合理开发层系优化实践
    断块油藏合理开发层系优化实践赵颖*1,田俊杰2,刘义2,胡顺扬1(1.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2.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州062450)复杂断块油藏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注采关系更加复杂、层间及平面矛盾日益突出、井况问题不断加剧。在剩余油潜力研究基础上,对Z油田开发层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2套注采井网,从而达到了层系清晰、井距合理、井网独立的目的。预计层系重组后,油田可提高采收率6.1个百分点。复杂断块;非均质性;开发层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8期2016-09-18

  •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层系调整开发效果评价
    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层系调整开发效果评价朱孔学(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113)萨北开发区北二西东块二类油层井层系组合方式为萨Ⅱ组。与相邻区块开采层系不统一,导致衔接区域注采关系不完善,并且二类油层萨Ⅲ组未组合进行三次采油开发,区块整体缺少一套上返层系,接替潜力小。为便于油田开发整体调整,最大限度挖掘剩余潜力,依据油层发育特点,根据层系组合原则开展二类油层层系优化,按照先下后上的次序,分萨Ⅱ10-16+萨Ⅲ和萨Ⅱ1-9两段进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4期2016-09-02

  • 浅析分层系提高低渗区块注采比的应用效果
    亏空大等原因,各层系注采比相差较大:S331层系注采比1.18,S334层系注采比0.03,S34+5层系注采比0.22,S41层系注采比2.38,S42层系注采比0.5,导致注采比过低的层系日产水平低,供液差,地层压降大,开发效果变差。3 分层系提高注采比的实践应用确定各层系合理注采比需求滨660块2010年层系调整方案注采比设计1.56,当前区块注采比0.97,远运低于特低渗区块实际需求注采比,根据注采比与当前地层压力研究,结合低渗透油层在驱动压力梯度

    化工管理 2015年12期2015-12-21

  •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研究
    用一套井网,一套层系开发,各小层动用不均衡、层间干扰严重,储量损失大,限制了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动用,制约了油田的发展[2]。针对以上问题,采用了动静态综合分析方法,对油藏层间差异、动静态特征进行了评价,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参考国内分层界限及本区经济界限进行了层系组合及优选,为樊学油区合理划分层系提供了依据,为相似油田层系划分组合提供了借鉴参考。1 油藏基本地质特征樊学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的定边油田,构造基本形态为一东高西低的单斜,地层倾角为0.

    非常规油气 2015年1期2015-12-13

  • 致密油与页岩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无稳定自然产能2项基本特征,且“规模区”需具备稳定构造背景、规模优质烃源岩、规模储集空间、源储共生分布等4项形成条件。揭示了页岩层系液态烃源储耦合、致密化减孔聚集机理,划分6项24种不同类型页岩层系液态烃,指出中国陆相页岩具有地热梯度较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年5期2015-12-07

  • 杏北开发区层系井网演变研究
    1)杏北开发区层系井网演变研究夏连晶, 樊海琳, 王卫学(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511)杏北开发区杏六东区块于2007年进行三次加密调整,至今非主力层已水驱40余年。针对区块内油层层数多、纵向非均质严重、各层动用程度相差大的问题,开展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水驱油室内实验,结合区块地质特征进行了层系井网演变研究,将每个层系渗透率级差控制在6以内,把区块分为三个层系,并针对不同层系设计了相应的井网部署方案,以此达到提高油层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年4期2015-11-24

  • 薄互层油藏细分层政策界限研究
    方法,开展了细分层系开发政策界限研究。针对瓦庄油田薄互层油藏特点建立了合理的薄互层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可为同类油藏稳产提供技术指导。瓦庄油田 薄互层油藏 细分层 政策界限瓦庄油田瓦7断块为受断层控制的断鼻、断块构造,主要含油层系阜宁组阜一段(E1f1),油藏类型均为多油水系统的层状构造油藏。储层以薄互层居多,层间渗透率差异较大,各小层动用程度不均,纵向矛盾突出。该类薄互层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层系的细分技术,因此有必要开展细分层系开发政策界限

    复杂油气藏 2015年1期2015-10-31

  • 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技术经济界限
    11)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技术经济界限吴家文1,左松林1,赵秀娟1,费建平2,刘洪涛3,王起超4(1.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3;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414;4.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黑龙江大庆163511)为了确定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动态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年5期2015-10-15

  • 油砂山薄互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层系细分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层系细分研究魏金兰,张 煜,姜明忠, 宋祖勇,邹海燕(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 736202)油砂山油田属于长井段薄互层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油层数量多、纵向跨度大、砂泥岩薄互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油砂山油田目前开发中存在的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注水效果差等问题,以油田探明地质储量为物质基础,依据细分层系可行性研究,确定了油藏分断块、分层系的细分开发方案,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开发调整效果。油砂山油田;开发层系细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年4期2015-07-02

  • H区块渗透率级差界限及水平井部署参数研究
    差,合理组合开发层系[4-7]。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测试结果,研究开发层系内储层渗透率级差对层间油层动用状况的差异,确定一个开发层系内储层组合的渗透率级差上限。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典型数值模型确定层系组合的渗透率级差上限;通过建立不同层系细分组合模型,优化层系细分组合的各种参数界限。模型选取了一块矩形区块,该区块共有油层22层,采用30 m×30 m网格步长。设计了以下七种方案(区块模型最大渗透率级差为5.16,为了更好地表示渗透率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年3期2015-07-02

  • 层系重组和井网重构提高开发效果可行性研究
    问题是:1.注采层系不清晰,部分井网层系欠完善2.部分井区注采井数比不合理;3.部分井区水井过密;4.部分井区处于天然能量开采状态;5.部分井区没有井控制。2 层系重组方案研究由于该区块长井段合采合注,致使层间矛盾日益突出,动用程度降低,分层系开发是减缓层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根据ZK1区块开发层系的现状和长井段合注合采前后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的变化等方面,认为该油藏有必要进行层系重组,原因如下:a)通过非主力层独立开发层系可行性评价,发现该区块动用程度差的单

    化工管理 2015年24期2015-06-07

  • 一东辛断块油藏层系重组政策界限研究
    )一东辛断块油藏层系重组政策界限研究时凤霞, 孙 肖(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油气工程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针对东辛油田断块油藏含水率高、层间干扰严重、采收率低等问题,根据东辛营87-1断块油藏特征建立模型,分析渗透率级差、原油黏度、小层厚度等非均质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确定层系重组的政策界限。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油层的层系重组优化方案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指导该类油藏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渗透率级差;黏度;小层厚度;层系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2-21

  • 特高含水期油田不稳定注水机理及适应性研究
    437块Ⅱ1-2层系含油面积1.33 km2,原油地质储量304.5×104t,油藏平均孔隙度20.9%,平均渗透率682×10-3μm2。1977年投入开发,截至2012年8月,该油田采出程度达48.98%,综合含水达96.82%,开发矛盾越来越突出,稳产难度大,“控水挖潜”成为该油田的首要任务。1 研究模型的建立根据437块Ⅱ1-2层系地质研究成果和地质建模数据,结合该油藏的相渗数据、小层数据、井位资料、井斜资料、射孔资料、生产动态资料等进行437块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9-21

  • 杏一区薄差油层层系重组及开发效果研究
    高差油层合采2套层系;1993年采用井间加井、排间加排的布井方式对萨葡高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进行二次加密调整,二次加密调整井自身构成不规则反九点法面积井网;2004年进行三次加密调整,萨、葡、高薄差油层采用一套层系,自身形成250m×250m五点法面积井网[1]。1.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1)井网间含水差异小,高含水井比例高,结构调整余地小。除二次加密井网外,区块各套井网含水均在92%以上,井网间含水差异小。2)区块油水井数比高,供液能力低。区块一次加密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3期2014-09-15

  • 涩北一号气田出水特征分析及排水采气技术研究
    迅速,这说明部分层系边水突破严重,出水形势较严峻。1.2 出水的危害1.2.1 降低产能 气层出水造成储层的二次污染,降低了两相流的渗透率,增加了流动阻力,降低了气井的无阻流量。统计了涩北一号气田7 口进行过2 次产能测试井的无阻流量。分析结果显示,出水导致涩北气田的气井产能下降幅度达到了48.6 %(见表1)。1.2.2 降低产量 从地层内天然气流动性和井筒的附加压力损失角度分析,地层出水将导致产量递减加剧。分析涩北一号气田的单井产量递减率与出水量的关系

    石油化工应用 2014年1期2014-08-10

  • 北三东水驱均衡地层压力的调整方法研究
    级表1.3 各套层系之间的压力差异大从各套层系压力统计(见表2)上可以看出,2次加密井和3次加密井压力偏低,总压差均小于-0.50MPa;基础井网和1次加密井压力处于合理范围内,总压差分别为-0.45MPa和0.08MPa。基础井网主要开采萨尔图层系,1次加密井网开采葡二高层系,2次加密井开采萨尔图薄差油层,3次加密井网主要开采萨葡高剩余油层及薄差层。从分层系地层压力监测数据上看,萨尔图层系的监测井中,异常低压井即总压差小于-1MPa的井占到监测井数的38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6期2014-06-27

  • 油田开发中层系合理性的评价方法——以胜利油田某稠油油藏为例
    )1 问题的提出层系合理性是指层系内的各小层能否都能发挥自己的生产能力。层系合理表现在油藏各小层的吸水剖面和注水剖面都比较均匀,储量动用相对均衡,层间干扰少,开发效果好。反之,层系不合理则表现在小层间干扰严重,驱替不均衡,物性好的层动用程度好,为主力出油层;物性差的层动用程度差,甚至难动用,整体开采效果差。国内油田的开发,初始多为一套层系、大段合采合注的开采方式生产,随着开发的进行,层间干扰越来越严重,细分层系成为解决油藏矛盾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适时客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年3期2014-04-27

  • 二次开发层系的井网优化调整
    发研究院二次开发层系的井网优化调整赵玉双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喇萨杏油田层系井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纵向上射孔层位跨度大,层数多,层间矛盾突出;二是平面上层系间开采对象交叉、注采井距大、多向水驱控制程度低。以萨北开发区北二东为例,于2008年开展井网优化调整技术研究与试验,充分利用现有井网资源,尽量不打井或少打井,通过层系井网优化重组及综合利用,提高三类油层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有效控制水驱产量递减;同时与三次采油井网统筹考虑。二次开发;大庆油田;层系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11期2014-03-09

  • 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藏的层系调整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
    二元复合驱油藏的层系调整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陆雪皎1,王友启2,魏翠华3,潘广明4,郭兰磊3,元福卿3(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4.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胜利油区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储量丰富,现有的层系井网已不能满足后续开发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通过细分层系达到提高采收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年2期2014-03-08

  • 大庆油田A区块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技术
    )大庆油田A区块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技术王卫学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 大庆 163511)针对大庆油田A区块特高含水期各套层系井网开发井段长、层间干扰严重、注采关系复杂、注采井距大、薄差储层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低等主要开发矛盾开展了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方法研究。通过纵向上对开发层系进行细分重组,减小层间干扰,平面上适当进行原井网的补充加密,缩小注采井距。优化调整后,层系清晰、井距合理、井网独立,数值模拟预计区块最终可提高三类油层采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0期2013-10-27

  • 下二门油田改善二次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实践与认识
    二门油田 H2Ⅱ层系在一次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1.0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于2006年8月开展了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为改善试验聚驱效果,根据二次聚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提出了部分井提高注聚浓度、追加段塞、部署完善井及动态调配,来进一步扩大聚驱波及体积、提高增油幅度的设想[5]。1 试验区概况下二门油田H2Ⅱ层系为近物源三角洲前缘沉积,油层埋深928~1050 m,岩屑长石砂岩,储层胶结疏松、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岩心分析平均孔隙度23.7%,渗透率2.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年4期2013-10-25

  • 喇萨哈油田层系井网重组方式研究
    12)喇萨哈油田层系井网重组方式研究王贺军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喇萨杏油田在层系井网重组过程中,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和层系井网优化技术,确定了分类油层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形成“层系细分、井网独立、井距优化、匹配调整”的层系井网重组方式。2008年以来在多个区块开展不同形式的层系井网重组试验,实施后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水驱采收率得到提高,为特高含水期砂岩油田的层系井网重组提供了借鉴。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0期2012-11-10

  • 分层集输与处理技术在学一联合站设计中的应用
    710018)多层系开发的油田,由于采出水水型不配伍,合层集输容易导致管道、设备结垢,针对长庆油田学一联合站多层系开发地面建设的需要,首次采用分层集输、分层处理的双流程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地面集输问题。文章还介绍了学一联合站采用的三相分离脱水、自控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地面建设的投资。油田多层系开发;联合站;分层集输;分层处理;工艺0 引言为了充分开采地下资源,提高原油采收率,长庆油田樊学区块原油开采主要采用多层系复合开发方式。但从多层系

    石油工程建设 2012年3期2012-11-02

  •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及其分布规律
    岩,奠定了碎屑岩层系良好的资源基础。碎屑岩层系发育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油气成藏体系。内源成藏体系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领域,在四大盆地间具有下气上油、北早南晚和向南天然气增多的分布规律。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沉积斜坡和山前冲断带是此类成藏体系的有利勘探区带。外源成藏体系的分布与内源成藏具有明显的互补特征,从而拓展了碎屑岩油气勘探的层系和地区。外源油气成藏体系在四大盆地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海相层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年4期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