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读辨正
    陈思婷摘 要:《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读,“敛”仍指小敛。关键词:《礼记·檀弓》;郑玄;小敛《檀弓》是《礼记》中的重要一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众多丧葬礼仪。这些生动细致的描述,不仅是孔门学术生态的反映,更是当时礼仪制度陵替变化的一面镜子。这些繁杂的礼仪制度,不借助

    文史杂志 2024年1期2024-01-04

  • 走近《礼记
    《曲礼上》《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译文】《曲礼》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若有所思的样子,说话要内心平静,语调稳定,句句在理。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译文】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毋有。

    文化产业 2023年33期2023-12-26

  • 王船山疑经改经的诠释方法
    疑思潮影响,在《礼记章句》中大量采用疑经改经的方法来实现对《礼记》文本的诠释,于单篇中大量考订经文,疑辞改经,纠正衍漏,厘定错简来畅通文义,实现对礼学义理的阐释与发挥。【关键词】《礼记》;校勘;存疑;错简【中图分类号】B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9-006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9.020基金项目:本文为“新疆理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2023-08-19

  • 中国古籍中的教育智慧解析
    周易》《尚书》《礼记》《困学纪闻》《十三经提纲》都是包罗万象的瑰宝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理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四个角度进行梳理归纳,探究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国古籍;周易;尚书;礼记;困学纪闻;十三经提纲;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5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6-0041-03收稿日期:2023-03-14通讯作者:孟凡珍(1975-),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07-21

  • 礼记》中“礼”文化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呈现与建构
    心之一。本文对《礼记》中“礼”的精神内涵和本质进行提炼,概括“礼”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呈现,并从文化社会学视角论述了礼乐制度对社会和个人的建构作用,阐释礼乐文化、社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此探析“礼”对于构建社会规范,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效应。【关键词】礼;文化;日常生活;呈现;建构【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1-0062-03【DOI】10.20

    今古文创 2023年21期2023-06-15

  • 礼记》中的志道之学及时代价值
    剑英内容摘要:《礼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观。通过梳理《礼记》以“离经辨志”、“继人之志”、“有志于学”为核心的志道之学以及敬、善、乐的学习方法,从而思考中华传统礼乐文明下的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内容,探寻这些思想对新时代学习观的启发意义。关键词:志道之学 《礼记》 学习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

    文学教育 2023年2期2023-05-30

  • 礼记》中男女有别的家庭模式
    其数,本文通过《礼记》中男女在降生、抚养、冠笄之礼到婚嫁等重大生命历程中性别规范的分别对比,进而阐述先秦儒家对男女有别的家庭模式的建构过程以及由此所形成重敬轻爱的家庭氛围,并探析男女有别的家庭模式对现世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类仪式和礼节正是借由主体的成长脉络逐步融汇进男女有别的性别实践,男女有别的社会化过程包含着内化与外化的双重辩证。【关键词】 男女有别;《礼记》;礼仪规范;重敬轻爱【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今古文创 2023年2期2023-05-30

  • 论《礼记》因性成教的政治哲学特质
    130118)《礼记》作为对“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汉书·艺文志》)的编纂集合,其主要的人性观点围绕孔子所开创的人性思想的理路先河而加以阐发,并以此作为因性成教、以教为政思想的理论基础。《礼记》中关于人性的论述,主要散见于《大学》《中庸》《乐记》诸篇。从政治哲学的视域看,《礼记》中对人性的具体观点或有分歧,但在理论进路上是对孔子人性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强调教化在人的德性实现中的价值与意义,以教化沟通先在形上人性规定与现实人性呈现之间实然与应然的关系。《礼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3-22

  • 大小戴《礼记》关于礼的起源论述
    孔、孟、荀以及《礼记》等专题时被顺带提及,还没有人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统摄性的问题,并借此仔细研读、深入分析先秦文献,梳理先秦思想家们在探讨礼的起源问题时所形成的不同观点与论证方式。本文的核心旨趣,是对 “礼之起源” 这个论题,跳出 “历史溯源” 的研究路径,做一个思想史与观念史的研究。具体而言,则是以大小戴《礼记》为基础,分析儒家传礼学者们对 “礼之起源” 这个问题的看法。①本文所引《礼记》原文出自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2-09

  • 试论《礼记》中的情—礼关系
    辨不甚着力。而《礼记》所载之记说,则在孔子所提挈的纲领之下,对情礼二者及其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现象探析和更详密的义理发挥,这主要体现于两点:其一,对人情的体察趋于细致,在情之来源、样态等方面皆有阐发;其二,立足于人情的疏导与裁成,论说礼制的起源、本质、功用等,揭示出礼制与礼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下文即以《礼记》为主、并适当参酌《五行》等郭店楚简儒书相关篇章,稍为详述儒家的情礼论题及此中内蕴的哲学精神。一、何谓人情《礼记·礼运》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

    理论界 2022年6期2022-11-26

  • SOUNDS OF THE VILLAGE
    Rites(《礼记》).“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play on,”wrote Shakespeare inTwelfth Night.These quotations about music are known around the world,but perhaps few people take them to heart more than China’s rural musicians.To Huang Rui

    汉语世界 2022年5期2022-10-15

  • Sounds of the Village
    Rites(《礼记》). “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wrote Shakespeare inTwelfth Night. These quotations about music are known around the world, but perhaps few people take them to heart more than Chinas rural musicians.To Huang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2年5期2022-05-30

  • 正心从道:论《乐记》中“德音”之“和”
    词:德音;和;《礼记·乐记》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3“德音”一词最常见于先秦的典籍之中,《诗经》中涉及“德音”的篇目共有11篇。探究其含义,“德音”与儒家审美教化相关。《乐记》是儒家乐教的经典,《乐记》中明确提出了“德音之为乐”的观点,将“德音”与“天地同和”之“乐”互文,以宇宙之道的“和”为人间“德音”的终极追求。本文从《乐记》文本出发,探讨“德音”之于“和”的修养路径,论述由人心所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2022-05-30

  • 符号学视域下“六礼”中的大雁和媒人
    礼法。关键词:《礼记》 “六礼” 符号学 大雁 媒人陈顾远先生在《中国婚姻史》中论及婚姻的起源时说道,“迨人类知识发展以后,男女结合渐有轨范,乃构成婚姻之上种种之制度。”[1]婚姻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婚姻是所有文明的起源,婚姻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了婚礼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礼记·昏义》中对古代婚礼礼仪的意义有这样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2]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婚姻的意义十

    文学教育 2022年11期2022-05-30

  • 语文教材中《〈礼记〉二则》注释商榷
    下册所选课文《<礼记>二则》里,6条课文注释值得商榷。其中两条注释失当,没有统一注释的格式与条例;另外4条的注释内容在语义、语法的细节方面处置欠妥,或可修改。 关键词:统编版 语文教材 《<礼记>二则》 “注释”属于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看,注释不仅要说明字词的读音与意义,而且须要介绍作者、交待背景、阐述标题,甚至鉴赏写作特色,申说文章主旨。关于“注释”的探讨与研究,历来深受传统训诂学的影响,一方面,注重系统性,追求“发凡起例”,以期“

    文学教育 2022年5期2022-05-26

  • 礼记》中梦文化的研究概述
    内容摘要:研究《礼记》梦有利于对占梦起源和风俗研究理解,促进对占梦手段的探究。《礼记》全书共记载了13处梦,对于研究先秦时期中国的梦文化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从文化、心理等角度,对这些梦进行梳理。按照所梦对象预示结果,将梦分为生死梦。并指出这些梦的起因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反思。通过对梦现象背后的春秋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与卜筮文化的分析,以及中西方在释梦方面的异同比较,可以发现早期人类共有的文化心理状况。 关键词:《礼记》 梦 占梦手段 风俗 《礼记》历来被大

    文学教育 2022年2期2022-03-01

  •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家经典体系中,《礼记》虽然成书较晚,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充分体现、揭示了儒家的思想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礼记》是一部非常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它全面、集中、系统地论述、阐释了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天道人伦观念、心性教养的途径和原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礼记》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学术价值。《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礼记》本来不在儒家经典之列。在孔子整理并传承下来的儒家“六经”(《诗》《书》《礼》《乐》

    中华瑰宝 2021年12期2021-12-09

  • 《论语》孔学关系考论
    辑;战国诸子;《礼记》;《大戴礼记》;世俗政治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5-0107-08据《左传》、战国诸子、《礼记》、《大戴礼记》残卷等传世文献,孔子本有大量语录。①将这些语录与《论语》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对比即可发现,这些语录有四大特点:其一,除了极个别情况外,全都没有被编入《论语》,说明《论语》只是孔子师徒语录的一个选编本,其编选目的、选材标准和依据,战国至今尚无学者认真关注。其二,主要

    中州学刊 2021年5期2021-08-06

  • 射礼探析
    ;孔子;六艺;《礼记·射义》;军礼;乡射礼1 射礼的基本概念射礼是古礼,是先王、先圣、先哲教化于民,选择贤人、诸侯的重要手段。古代诸侯举行射礼首先要举行燕礼,上卿、大夫、士进行射礼,首先要举行乡饮酒礼。诸侯之所以先举行燕礼,是要明晰君臣之名分,卿大夫之所以先举行乡饮酒礼,是要明晰长幼秩序。所以射箭的人,步伐、动作一定要合乎礼法,从内心看,应平静如水,从表面看,身体直立犹如松柏,于此才能观其德,查其性。《礼记·内则》曰:“子生,男子设弧(弓)于门左。”《周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8期2021-07-16

  • 以《礼记》中成语为例析易错成语类型
    事。本文以出自《礼记》的成语为对象,通过统计、核查与分析,将易错成语分为字音、字形、字词义三个易错类型。据此,针对多音字、同音字提出对特殊用法加以记忆;针对形似字、异体字提出注意推测偏旁、部首;针对主要含义、感情色彩、适用对象提出积累转义,结合义项的联系,分析语义场等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学习者成语的学习有所裨益。关键词:易错成语 类型 《礼记》凡学问者,必由易变难、由浅入深,而我们对于成语的学习,亦是如此。从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手舞足蹈”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2021-02-04

  • 论《礼记·乡饮酒义》中的方位图式及其思想史意义
    礼的起源,以及《礼记·乡饮酒义》中体现出来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实,《礼记·乡饮酒义》对举行乡饮酒礼时宾主座次的解释更具思想史的意义。《乡饮酒义》提出了两种方位图式,前者以八方为基础,并暗合了《易传》的八卦方位;后一种图式将主宾介僎和四方以及圣、仁、义、藏四德相配,其中包含思孟一系比较重视的“圣”德,以及不为后世儒家特别强调的“藏”德。《乡饮酒义》提出圣和藏作为与仁义并列的德目,说明战国时期儒家有关道德规范和德目体系还是很丰富的,同时也可以更充分地说明此篇所具

    江汉论坛 2021年12期2021-01-22

  • 宗法制在妻妾中的反映
    王静摘要:《礼记·内则》提及到的古代妻妾制度以及大小宗之间的不同礼仪规定,实际上侧面阐释了妻妾制中反映的宗法制。中国古代并非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近似“一夫多妻制”的现象,甚至清代也存在着与一夫多妻制有关的“兼祧制度”,并且默认了它的合理与合法性。宗法制体现着当时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质是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入阐释,以及对封建等级的一种维护。关键词:《礼记》;宗法制;妻妾制;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宗法制基本形成于商代末年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2021-01-17

  • 礼记》集注类版本新证
    图书馆藏李上林《礼记摘注》作为《礼记》在明代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集注本在国内未见其刻本,为人所忽视,然其版本的存在对于研究《礼记》有参考意义,且李氏摘注主要参考陈澔的《礼记集说》,对于研究《礼记集说》也具有参考价值,《礼记摘注》对其摘录正是对其在明代普及的印证,是该刻本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以文献学价值。当中摘选的注文较之陈氏之本更为简洁易读,便于理解,作为礼经的摘注本,其现实的价值依然脱离不了科举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李氏对当时学风的把握以及延惠后学或为身后立言的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2020-12-17

  • “大同”“小康”词义的历史语境考察及比较
    词:大同;小康;礼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他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得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小康社会这一概念再次收到人们的关注。所谓全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3期2020-10-29

  • 礼记曲礼的社会学研究
    主体性。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我们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与时间性这些基本要素,礼制结构内含复杂的人伦结构与天人关系,以及丰富的时间体验。礼所体现的情感与意义是社会生活之神圣感的源泉,礼仪就是将人和社会带入这种境界的手段与过程。这种尝试性的解读意在将传统礼仪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关键词:社会人类学《礼记·曲礼》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一直以来执著于研究社会的结构,无论是功能的结构,抑或是行动的结构。毫无疑问,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结构性的社会事实

    中原商报·科教研究 2020年20期2020-09-10

  • 儒家道德智慧之我见
    “四书之首”的《礼记·大学》,阐释了深刻丰富的道德理论知识,构建了严谨缜密的道德教育体系。《大学》中所揭示的道德修养学说不仅影响着传统社会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法制度的建立,也给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带来启迪。关键词:《礼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明明德《大学》作为道德修养的纲领性文件,全文的主要特点是条目清晰,以三纲八目贯穿。“三纲领”是道德养成为之实现的目标,“八条目”为道德修养提供清晰的举措,两者作为《大学》的主要脉络牵引着全文。通过“三纲

    青年生活 2020年29期2020-08-14

  •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Music (《礼记·乐记》), a prominent work in classical Chinese art theories. Record of Music represents the first of its kind to expound on how external objects arouse the sentiments of mankind to produce classic aesthetic works that fall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2期2020-08-10

  • 浅析《礼记》中儒家思想对于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杨华宇摘 要:《礼记》继承了自西周以来的礼治主义,对礼治的合理性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释,对汉代以及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的整合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礼记》中社会和谐思想显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但它某些理性思想原则,可以为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传统的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中的《大学》。关键词:礼记; 儒家思想  ; 和谐社会;当代价值一、

    科学与财富 2020年7期2020-05-19

  • 回顾与接续,互动与对话
    : 《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有关《王制》 作者的学术史研究,梳理了民国时期以及与其相关的礼学史资料,注重揭示学术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互动现象,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新的学术对话与学术研究。关键词:《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王制》作者 学术史 互动对话礼学史的专题研究,应将学术史研究与礼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而在学术史梳理的过程中,对礼学基本也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礼学基本问题的讨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现象,既受当时学术风尚影响,更是对前代学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从《儒行》到《儒效》:先秦儒学的发展与转折
    [摘 要]《礼记·儒行》篇和《荀子·儒效》篇都是战国时期儒学对自身的定位和理解的反映,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可以看出战国儒学发展的脉络以及转向。《儒行》篇应当属于子张后学的作品。荀子严厉地批评了俗儒、贱儒、小儒,同时提出了大儒理想。相对于《儒行》篇而言,《儒效》篇对儒者的定位与理解已经比《儒行》篇有了极大的提升与飞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扭转了儒学发展的路径,即更加重视儒学中的政治品性。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汉代儒学的发展。[关键词]儒学;《儒行》;荀子;《儒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2-16

  •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韩冰洁摘 要:《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等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求同尚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将《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等思想与其他典籍中的相关思想进行比较,才能在中国思想史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只有采取具体批判与抽象继承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合理地对这些思想进行现代阐释。关键词:大同 乐和 中和传世本《礼记》正式成书于西汉时期,因郭店楚简中有不少残篇与传世本基本一致,现在普遍认为其为世代累积成书,由于其成书经历了百家争鸣的全过程,所以此书也表现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2019-11-18

  •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思想内涵及当代价值
    键词】饮食礼仪;礼记;思想;价值中图分类号:S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238-01我国素来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据古文献记载可知,我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在周代时就初具雏形。《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也就是说,人类最初始的礼仪,是从饮食礼仪开始的,或说是从祭祀礼仪开始的。因此,饮食礼仪在祭祀方面,有着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2019-11-16

  • 浅析《礼记·昏义》中的婚姻观
    张敬荣摘 要:《礼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典中的“经书”之一,其中包含的婚姻观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来传统婚姻观的基础,第四十四篇《昏义》尤其重要。《昏义》成书约在战国中晚期到秦汉之际,内容上不仅传达出古人对婚姻的重视程度,还点明了贯穿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婚姻原则——非自主性与男尊女卑的趋向。《昏义》展现出的婚礼仪式是庞大而繁杂的,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严明社会秩序的追求与规范。《昏义》中蕴含的某些积极方面的因素(如孝文化等),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关键词:《

    大东方 2019年8期2019-10-21

  • 知识与德性:《礼记》与《理想国》关于美德教育的比较研究
    文通过对比解读《礼记》(以《学记》《大学》两篇为主)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于美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问题,证明二者都支持,美德的养成是知识教育的目标,并且都赋予了教育内容以形而上的地位。“礼”具有“法于天,效于地”,源自“太一”的权威性,而理念是柏拉图世界观中最高的、真实的、永恒的存在。儒家因为教育的知识内容本身即是关于人事、礼制的学问,所以对德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柏拉图则论证每种德性具有其相对应的理念,从而将德性归于知识教育的范畴,同时通过认识理念的

    孔学堂 2019年1期2019-10-18

  • 礼记·祭义》中的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本文通过对《礼记·祭义》中所体现的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孝道思想的阐述,肯定了其当代价值:倡行孝道可以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孝道思想可以维系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孝道思想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形成人人“尚齿”“慈幼”的良好局面。【关键词】 《礼记·祭义》;孝道思想;当代价值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的孝文化初步形成和建立,到汉代的孝道统治,宋元明清的“孝道迁徙”,孝文化逐渐走向极端。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09-27

  • 儒家“大同”、“小康”思想探源及其当代启示
    ”是先秦儒者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组十分重要的社会学说,代表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通过文献阅读,追溯两者语词源头及思想流变,结合近现代的阐发及运用,揭示其丰富的意蕴内涵,以期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关键词:大同;小康;礼记;探源;启示作者简介:陈彤(1994-),女,江苏淮安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训诂学、《尚书》学。[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试析《大唐开元礼》所继承的《礼记》思想
    古礼的形式继承《礼记》的思想,反映了‘爱礼存羊’的撰写原则关键词:礼记;开元礼;射礼;爱礼存羊开元年间决定修撰礼典的时候,改撰《礼记》的建议被率先提出。虽然这一提议由于执行上的困难而没有被采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礼记》仍然是重要的参酌对象,王谔先生就鲜明的指出:“《礼记》是重要的参考书乃是不争的事实”[1],一方面这是礼制的因袭所造成的必然,而另一方面,某种显见的有意为之也使《开元礼》与《礼记》在内容上产生近乎必然的联系,吴丽娱先生的《改撰礼记:大唐开元礼

    大东方 2019年4期2019-09-10

  • “礼异乐同”的内在结构与一致性探析
    意义。关键词:《礼记》;礼“异”乐“同”;内在一致性;礼乐教化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选择的“救世之道”仍是试图恢复周代礼乐制度与上古圣王之治,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试图通过个体内在的修身立德和建构起一整套倫理道德体系以谋求天下大治,结束混乱的时代现状。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里,有如“仁”、“诚”、“中庸”等极为重要的理论概念,但在维系社会稳定秩序的过程中,起核心纽带作用的,仍是自三代时期便传承下来的礼乐制度。班固的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期2019-09-10

  • 佛道回流,还是经学势然?
    :《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在《中庸》由“篇”升格為“书”的过程中,佛道人士早在宋代儒家之先已对《中庸》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据此,学界引申出一种《中庸》“回流说”,即《中庸》是从佛道回流至儒家的。但“回流说”没有或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儒家经典众多,佛道何以单单抽取《礼记》之《中庸》加以关注与提倡呢?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回答,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前述“回流说”忽略了《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是指随着

    文史哲 2019年3期2019-09-10

  • 礼记·王制》写作年代研究
    摘  要:从《礼记》的流传情况来看,其各篇作者并非一人,写作年代前后有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成书年代大约在西汉时期,由戴圣编选而成。根据《礼记》各篇内容,从时间上划分可大致分为: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的文献、战国中期的文献、战国中晚期和晚期的文献。从对《礼记·王制》的文献考辨,对其所记载的礼制内容的分析,对其与《周礼》《荀子》《孟子》等文献的比较中均可论证,《礼记·王制》是一篇写于战国中晚期的泛论先秦礼制之作。关键词:《礼记》;《王制》;写作年代作者简介:柳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2019-06-06

  • 说祭礼之“尸”
    过爬梳《仪礼》《礼记》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记载,发现祭祖与祭神皆应立尸,又对祭祖立尸诸仪节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方面,包括尸之姿势、充尸之人、尸之所服、奉尸之容色和奉尸礼之要节等,从而对先秦尸礼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关键词: 祭礼    尸    礼记    仪礼《礼记·曲礼下》曰:“在床曰‘尸,在棺曰‘柩”[1](209),此处“尸”指人死后的形体,与现代意义一致。但是,这种意义出现较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先秦时期,“尸”更为常见的意义是在祭礼中充当祖先以饗祭

    文教资料 2019年36期2019-04-21

  •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的典章制度选集《礼记》。《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选自《礼记》中的《儒行》,意思是说儒者听到好的事情就告诉朋友,见到好的事情也让朋友知道。

    慈善 2019年1期2019-03-06

  • 论《礼记》中的孝道养老伦理思想
    潘剑锋摘 要:《礼记》包含了以孝道为内核的尊老、敬老、养老伦理思想,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孝道养老伦理思想进行了宏观阐释,家庭层面对孝道养老伦理思想进行了微观论述。其明确提出了“能养”“弗辱”“尊亲”孝道养老的三个层次,并将孝道养老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以延伸和扩展,上升而为国家“致事养老”“学中养老”“天子视学养老”“恤老思想”以及社会层面的“天下子女皆孝子”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养老行为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尊老、敬老、养老的思想体系。《礼记》中的孝道养老伦

    学理论·下 2018年4期2018-10-23

  • 浅谈礼乐与文学的交相辉映
    摘要:《礼记·乐计》中强调了“乐”与“礼”的重要性,两者相互显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对《礼记·乐计》做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礼记·乐计》中存在大量有关“礼乐”有关的信息,包括“礼乐之文”、“礼乐之德”等,这种思想文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使我国古代文学中具有浓重的抒情创作意图。所以,需要通过进一步了解《礼记·乐计》中的礼乐与文学的特征,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关键词:《礼记·乐计》;文学;乐情;礼乐前言:礼乐与文学之间的融合早已经开始,古代文学

    赢未来 2018年9期2018-09-25

  • 从《礼记》中看春秋的贵族精神
    神盛行的时期。《礼记》作为一部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的著作,贵族精神在《礼记》中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礼乐文化、重视教育、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等方面。虽然这种贵族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逐渐湮没,但仍被一批批有识之士继承发扬,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键词:《礼记》;春秋;贵族精神春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也是一个矛盾的社会。一方面,它在激烈地变革,战争不断;另一方面,神权主导地位的动摇,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升,使人们对人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仁义、诚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2018-09-03

  • 以“礼”服人:《礼记》中的人际交往思想研究
    要:本文以小戴《礼记》四十九篇为研究对象,在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礼记》中“礼”的起源;第二部分将《礼记》中的人际交往思想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找二者思想的契合点;再次,阐述《礼记》中人际交往思想的基本原则;最后进行总结反思。关键词:《礼记》;交往;原则作者简介:赵树金,辽宁大学新闻学硕士。[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1一、“礼”源于交往:礼尚与往来1.“礼”起源于原始交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2018-06-22

  • 五服之外的丧服制度
    仪礼》    《礼记》    纟惠衰    五服在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丧礼制度一直非常重要。它与古代宗法制度互为表里,对维护社会等级与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仪礼》有《丧服》一篇,专讲古代丧服制度。《礼记》则有《杂记》《丧服小记》《大传》《丧大记》《问丧》《服问》、《三年问》《丧服四制》等篇讨论丧礼的礼义。丧服制度的核心內容为“五服”,在五服之外,另有一种纟惠衰,《仪礼·丧服》记载:“诸侯之大夫为天子。”然而关于纟惠衰具体的制度却还不够明晰。通过梳理早期典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2018-03-27

  • “整体文本阅读法”在大学语文课程节选篇章中的重要价值
    读法”。文章以《礼记·大学》(节选)篇章为例,论述“整体文本阅读法”在大学语文节选篇章中的重要价值,主要有准确解读原本语意、补充深化具体内容和彰显突出特色地位。关键词:“整体文本阅读法”;大学语文;《礼记·大学》“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虽然各类高校安排的学时数不尽相同,但在教材体例编撰方面有一点是趋同的,即选录了不少节选篇章,这方面如何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语文课程不同于中学语文的“大学”特性,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方面自觉引入“整体文本阅读法”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11期2018-03-01

  • 释“踊”之节及其在丧礼中的意义
    显。《仪礼》与《礼记》中对丧礼的不同环节列出了详细的规定与指导,如丧服、丧期、哭位等等,“踊”也是丧葬礼仪中重要的一环。笔者将总结“踊”在丧礼中出现的场合并结合“踊”在这些场合中所代表的含义,来讨论“节制悲伤”和“制成礼节”这两种不同的解释以及其中的意义。关键词:丧礼;踊;《仪礼》;《礼记》“踊”最初只代表一个“跳跃”的动作,而从后期《仪礼》中记载的关于丧礼的内容和环节里可以看出,“踊”在原有的“跳跃”之意以外,明显带有了悲伤的色彩,如“踊无筭”,并出现了

    北方文学 2018年2期2018-01-27

  • 浅谈《礼记》中的儒家婚姻观
    +袁伟摘 要:《礼记》所蕴含的儒家婚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婚姻的理论框架和核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从婚姻的意义、婚姻的礼仪、婚姻的理念等方面对《礼记》婚姻观进行阐释,可以为我们新时代的婚姻建设提供新思路。关键词:《礼记》;婚姻;儒家《礼记》对先秦儒家婚姻作了具体而详细的介绍,包括婚姻的意义、婚姻礼仪以及当时人们对婚姻的理解与认识等。《礼记》所体现的儒家婚姻观,奠定了中国传统婚姻的理论框架和核心价值。历代以来,虽然不同时代的婚姻观有所差别,但儒家

    山东青年 2017年8期2018-01-09

  • 原本《玉篇》残卷引《礼记》管窥
    《玉篇》残卷引《礼记》中语句及郑玄注为中心,通过其于传世文献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中《礼记正义》部分进行对校。并参考其他文献,就写本与传世文本的差异,俗讹字等现象进行粗浅研究,从而对原本《玉篇》引《礼记》部分的面貌有大致的了解。关键词:原本 《玉篇》 《礼记》 郑注 校录一、概述(一)原本《玉篇》整体面貌《玉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作者为顾野王。顾野王,吴郡吴人,字希冯,在梁曾任太学博士,入陈后任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及光禄卿。顾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2-06

  • 《小戴礼记》称名“礼记”考
    4000)《小戴礼记》称名“礼记”考陶广学(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礼记”一词,原为《仪礼》之名,后为《仪礼》与大、小戴《礼记》等文献之共名,最终则成为《小戴礼记》之专名。“礼记”指称对象的演变,不仅体现出《小戴礼记》及其修撰者与《仪礼》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体现了《小戴礼记》学术地位不断提高的历程。《礼记》;《仪礼》;《大戴礼记》;戴圣;郑玄《礼记》一书,其成书由来诸说纷纭;“礼记”一词,两汉魏晋时其内涵亦混淆不清。有学者考证,其所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4-10

  • 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礼记》研究述评
    215104)《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礼学文献的汇编,也是中国礼文化的基础,现存《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通常所说的《礼记》都是指《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凡49篇。《礼记》作为孔门弟子和儒家后学研习《礼经》之“记”的汇编,内容博杂,影响深远。东汉郑玄为之作注,使其成为“三礼”之一而独立成书。唐代孔颖达又为郑注作疏,著成《礼记正义》,自此《礼记》被归为经书之列。此后,《礼记》研究著述日富,代不乏人,如宋卫湜《礼记集说》、元陈澔《礼记

    社科纵横 2013年7期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