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牙

  • 切牙美学定位在正畸临床诊断与设计中的应用
    的侧貌改善转变。切牙美学定位成为正畸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正畸切牙美学定位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一、切牙美学定位的作用早在上世纪中叶,切牙与侧貌的关系就开始被学者们注意到。Riedel 认为牙齿、骨骼的结构与软组织侧貌密切相关,指出唇移位与切牙移动具有相关性[1]。Hunter 在研究安氏Ⅱ类1 分类患者时发现,正畸治疗后切牙的位置和鼻唇角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相关性,认为切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2期2023-08-03

  • 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上切牙压低实现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需要特别注意上切牙垂直向的控制。以往的研究常使用治疗前后的二维头侧位片或三维牙列模型对牙移动量进行评估,但前者难以确定解剖标志点且无法反映牙齿的三维移动情况,后者可能由于口内情况的改变无法提供稳定的重叠条件[11]。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作为一种三维影像学技术,不受拍摄角度或口内情况变化影响,可通过稳定的骨性解剖标志实现治疗前后的重叠,能更准确地测量牙齿的三维移动情况。本研究拟基于CBCT 数据三维重建及重叠,在成人拔除前磨牙隐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10期2023-08-03

  •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进行统计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干预提供建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21年5月我院正畸科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1 542例,其中男806例,女736例;年龄7~42岁,平均(22.41±6.48)岁。纳入标准:牙齿正常萌出或牙弓对侧同名牙萌出达到咬合关系,口腔检查未见该牙萌出;影像学检查显示牙根发育完成,冠方有组织覆盖;均行正畸矫治;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第三磨牙及乳牙列埋伏阻生;颌骨发育

    广州医药 2023年1期2023-02-15

  • 上颌埋伏弯曲中切牙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00)上颌埋伏中切牙被定义为超过正常萌出年龄或者对侧牙已经萌出超过6 个月,患侧却无法萌出的牙齿[1]。Tan 等[2]研究发现恒切牙埋伏阻生的患病率为0.2%,其中最常见的是上颌中切牙,占所有上颌埋伏切牙的71%。上颌埋伏中切牙的病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局部因素包括:多生牙、牙瘤、乳牙外伤、含牙囊肿、恒牙胚异位等,全身因素包括: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唇腭裂及颅锁骨发育不全等[2-4]。研究表明牙根弯曲是上颌埋伏中切牙最常见的病因[2]。上颌埋伏中

    医药前沿 2022年25期2022-11-23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内收并压低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植入部位包括两中切牙之间、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两侧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加力方式、角度也存在不同[9]。以上因素的变化对上前牙移动生物力学机制产生何种影响,目前罕有文献报道。1969 年Friedenberg 首次将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的概念引进医学领域,1973 年Thresher 和Farah 一同将有限元法引入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范畴[12-13]。有限元法是一种理论力学分析法[13],有限元模型分析通过重建颌骨以及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10-18

  • 微种植钉在上颌唇侧易位阻生尖牙导萌中的应用
    尖牙容易埋伏在中切牙、侧切牙和前磨牙,其发生率为0.135%~0.510%[2-4]。患者就诊年龄较大时,后牙前移,容纳尖牙的间隙变窄,因此减少后牙前移量是导萌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微种植体支抗体积小,植入位置灵活,患者舒适度高,保证了绝对支抗效果,适合埋伏牙的正畸牵引[5-7]。本研究选择上颌唇侧阻生尖牙与侧切牙发生易位的病例15例,行外科开窗术粘接正畸附件并植入微种植钉,通过闭合式正畸牵引导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至2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5期2022-10-13

  • 上颌前牙区牙齿美学研究进展
    前牙牙齿美学包括切牙前后向位置、倾斜度、前牙比例、中线、牙齿颜色、明暗度和对称性等诸多方面。本文就以上内容对上颌前牙区牙齿美学作一综述。1 上颌中切牙前后向位置、倾斜度控制好上颌中切牙前后向位置与倾斜度,可以增加微笑美观。CAO等[2]选取一名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面部协调的中国汉族年轻女性进行研究,在其侧面微笑像上,前后移动上颌中切牙位置,发现上颌中切牙临床冠中心点过GALL线或者在GALL线前方1~2 mm的审美评分最高。ALBWARDI等[3]用计算机处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4期2022-09-23

  • 基于CBCT对下颌切牙根管构型的研究
    本材 陈明雄下颌切牙多为单根单管,但也存在一定的解剖变异即单根双管的可能[1]。近年来,为提高根管治疗的精准度和成功率,CBCT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诊治和研究中[2], 它可以在颊舌向、水平位和轴位上清晰地显示出根管数目、根管走形[3]。本研究运用CBCT观察海口地区人群下颌切牙的根管形态;观察各年龄区间双根管率的变化;测量釉牙骨质界处唇舌径,研究其与单、双根管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CBCT数据库中自20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8-19

  • 两种矫治设计在下颌近中唇侧阻生异位尖牙治疗中对邻近切牙牙根吸收的对比研究
    ,并且加大了邻近切牙牙根吸收的风险,因而矫治难度较大而选择拔除阻生尖牙。然而尖牙位于牙弓的转角处,对保持咬合的正常功能和美观有着重要意义,应尽早诊断和保守治疗。近些年来口腔锥形束CT(CBCT)被广泛应用于正畸临床,三维方向显示阻生异位牙位置和毗邻关系,从而明显提高了阻生异位尖牙的诊治成功率。上颌尖牙是第二常见发生阻生的牙齿,仅位于第三磨牙之后[2],患病率1%~3%,下颌尖牙阻生比较少见,患病率为0.35%[3],下颌阻生异位尖牙治疗在国内外仅限于病例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8-19

  • 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效果对比
    CT评估患者上颌切牙的牙根长度,具体包括左上侧中切牙、左上颌侧切牙、右上侧中切牙和右上颌侧切牙,每位患者均需在一周内拍摄2次,取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别在患者矫治1个月和矫治12个月后评估患者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根尖吸收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2 结 果2.1上颌切牙牙根长度 矫治前,两组左上侧中切牙、左上颌侧切牙、右上侧中切牙和右上颌侧切牙的牙根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矫治后牙根长度均短于本组矫治前的水平(P表1 两组上颌切牙牙根长度

    贵州医药 2022年7期2022-08-08

  •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位置多变,与邻近切牙的关系复杂,易引起邻牙牙根吸收[1-2]。通过解除阻生尖牙对邻牙的压迫,可以有效阻断邻牙根吸收的进程[3]。Brusveen等[4]认为阻生尖牙远离邻近切牙牙根后,可能不再是邻近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对于青少年而言,外科开窗结合正畸牵引是尖牙阻生的首选治疗方法[5]。但阻生尖牙所处的位置,直接决定了正畸牵引治疗的方案设计、难度及治疗时间等,不同位置的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对邻近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可能不同。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分析不同位置

    口腔医学 2022年6期2022-07-29

  • 基于3D打印的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矫治力研究
    相关, 建议上中切牙舌向平移时, 单步位移量不要超过0.5 mm.而Rossini[8]等研究矫正器治疗(CAT)在控制正畸牙齿移动方面的疗效, 得出的结论是, 位移量至少是1.5 mm 时, 上颌磨牙移动趋势显示出最高的可预测性(88%).杨晓丽[9]对上颌中切牙的转矩力作用下的切牙应力分布和位移趋势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加载方式内收上颌中切牙时其移动方式不同, 在矫治器切牙唇侧颈部和颚侧切缘区域增加合适的压力点, 可以实现牙齿的转矩移动.本文在确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5-12

  • 双牙弓前突患者拔牙内收后根管治疗对切牙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
    收后,根管治疗对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上下颌双牙弓前突成年患者11例,患者上、下颌切中至少有一颗切牙已行根管治疗。均采取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配合种植支抗或者口外支抗最大程度内收上、下颌前牙的治疗方式。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CBCT,分别测量根管治疗切牙以及对侧同名切牙的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颗切牙接受过根管治疗,其中包括上颌7颗中切牙,4颗侧切牙。平均治疗时间为25.36个月。治疗前,已行根管治疗牙齿牙根平均长度(22.88±1.4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2期2022-03-23

  • 凸面型成年女性正畸治疗后切牙与唇位置变化的CBCT研究
    分重要的作用,上切牙的位置和角度对唇部形态美观影响很大,唇部突度和形态直接影响着面部的平衡和美观[4]。目前关于凸面型正畸患者减数矫治后,上下切牙内收量与上下唇相应位置改变的CBCT三维影像重叠研究尚缺乏临床数据,而这也将直接影响着正畸医生矫治方案的制定。本研究基于CBCT的三维影像重叠技术,测量凸面型成年女性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分析切牙内收量与相应上下唇内收的变化关系,为正畸医生制定正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口腔医学 2022年1期2022-03-17

  • 上前牙轴向夹角和牙槽骨垂直距离的螺旋CT测量与种植应用分析
    研究表明:上颌中切牙约在0.5%~16%的恒牙列受外伤脱落中是最为常见[6]。上前牙外伤和无法修复的牙根龋坏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上前牙缺失极大影响患者工作生活,患者有着极为迫切的修复要求,首选即刻种植修复缺失牙列为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推崇。随着CT检查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来锥形束CT(CBCT)和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和软件的开发,在种植学领域中三维精确图像CT得到飞速发展,种植前获得相关解剖因素详细数据的获得为种植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7-9]。上

    河北医药 2022年2期2022-03-16

  • 1 888 颗下颌中切牙双根管发生率的锥形束CT 分析
    影像来观察下颌中切牙双根管的形态与发生率,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0 年5 月—11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的CBCT 影像资料,纳入标准:①至少1颗下颌中切牙存在;②没有经过根管治疗或桩冠修复;③获取的CBCT 图像清晰;④年龄10 ~79 岁,根尖发育完全,牙根完整。最终获取951 例患者1 888 颗下颌中切牙的CBCT 影像,其中男性387 例(769 颗牙),女性564 例(1 119 颗牙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2021-12-16

  •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1)岁。按照上中切牙长轴与腭平面(U1-PP,PP)所形成的交角划分为唇倾组40 例(U1-PP>120°),直立组40 例(110°<U1-PP<120°),舌倾组40例(U1-PP<110°),各组内男女分别为20例。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20~25岁骨性Ⅱ类均角患者(ANB>5°,22°<MP-FH<32°);(2)无颌面部外伤史、手术史及正畸治疗史;(3)上前牙区无多生牙及上前牙缺失;(4)上颌中切牙完整,牙根形态正常,无根管治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8期2021-09-12

  •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宁,朱宪春上颌中切牙的空间位置决定了正畸患者的侧貌美观及前牙咬合功能[1],因此在制定矫治计划时,上颌中切牙的唇倾度、轴倾度及矢状向上前后位置等就变得尤为重要[2-4]。在正畸临床诊疗中,双颌前突或者上颌前突的患者要求改善侧貌,解决唇突度。针对这一问题,正畸临床医生通常会选择拔牙矫治,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或者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其拔牙间隙全部用于前牙内收[5]。传统支抗正畸手段可以使上颌中切牙内收5.78 mm[6],而种植支抗可以使上颌中切牙的最大内收量增

    口腔医学 2021年7期2021-08-11

  •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区无多生牙,上中切牙无明显拥挤扭转、无根管治疗及修复史、无创伤史和牙根吸收;④无牙周病,无牙齿缺失;⑤无颌面部外伤史,无唇腭裂,无颌面部手术史;⑥未接受过正畸治疗;⑦无明显面部偏斜,上牙列中线与面中线偏移不超过2 mm。1.2 方法1.2.1 图像获取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本院放射科由同一名技师使用同一台CBCT(New Tom,CT⁃5G)进行拍摄。患者处于清醒、仰卧位、平静呼吸,牙尖交错位咬合,无发音或吞咽动作。1.2.2 测量项目获取的数据导入Dolphi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6

  • 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病因和正畸治疗的现状
    200092上颌切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其见于儿童替牙期。若不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将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包括功能、美观度和患者心理等方面。在临床中,常采用封闭式导萌术或开放式导萌术,并配合牵引;但是,常遇到牙根弯曲以致难以牵引,发生牙根吸收和牙槽骨吸收等情况。本文对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埋伏切牙的病因和不良影响上颌切牙埋伏的病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物理性萌出障碍和病理性萌出障碍。物理性萌出障碍包括邻牙错位、局部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4期2020-12-23

  • 不同负载模式下上颌全牙列远移的生物力学效应 ——三维有限元分析
    ,牵引钩位置在侧切牙及尖牙之间,尖牙及第一前磨牙之间2 个位置,高度在7 mm,0 mm,-7 mm,模拟该12 种负载模式下,各个牙齿的位移大小特别是对美学影响较大的前牙区,希望为临床中合理设计矫治方案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建模材料选取浙江省杭州地区健康成年志愿者1 名,男性,24 周岁。个别正常,牙列完整、无龋齿、牙弓左右基本对称,双侧磨牙中性关系。牙齿大小正常,牙齿排列基本整齐,牙周组织健康。1.2 上牙列-直丝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使用64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12-04

  • 基于数字化排牙的改良可视化治疗目标
    Ricketts切牙定位法先定位下切牙[6-10],再进行数字化排牙[11-12],将排牙数据录入Dolphin imaging 11.95 Premium软件,进行VTO软组织预测,探讨创建可视化正畸治疗目标位的预测方法。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1对象 参考文献[13],采用成人患者进行预测。选取15例面型需较大改善、诊断为安氏Ⅰ类或Ⅱ类、CO-CR位基本一致的成人患者。1.1.2仪器 三维模型扫描仪(E2,丹麦3 Shape公司);3 Shap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0-15

  • 垂直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牙根发育的研究
    洋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是前牙区常见的的阻生牙,其发生率仅低于上颌尖牙[1]。上颌中切牙的缺失不仅会丧失功能、影响美观,而且导致错牙合畸形,所以对于上颌埋伏阻生的中切牙应尽可能保留[2]。外科开窗结合正畸牵引是治疗埋伏阻生牙的有效方法[3-4]。除了保留患牙,牵引治疗后埋伏牙的牙根发育情况也是判断治疗效果及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埋伏牙牵引治疗对牙根发育的研究较少,多停留在倒置和水平位的埋伏牙[5-6],牵引过程中由于这两种埋伏位置的牙齿需进行大范围的移动及

    口腔医学 2020年4期2020-05-28

  • 38例切牙管囊肿的X线三维影像学分析
    张祖燕 高 岩切牙管囊肿也称鼻腭管囊肿,1914 年由Meyer首次描述,是最常见的非牙源性发育性囊肿,占所有颌骨囊肿的1.7~11.9%[1~4]。一般认为切牙管囊肿起源于胚胎性鼻腭管上皮残余的增殖[2,5,6]。男性患者多见,发病年龄多为40~60 岁,戴假牙或发生感染的切牙管囊肿患者可自觉疼痛或瘙痒[2,7,8]。典型的切牙管囊肿位于两上颌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腭中线部位,通常呈心形、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减低,边界清楚并有密质骨边缘[7,9]。临床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4-28

  • 矢状骨面型与切牙管关系的CBCT研究
    种植手术的患者,切牙管和鼻底易损伤。对接受正畸的患者,根据Proffit的“牙齿差异性移动”理论,前牙最大内收约7 mm[4]。牙根在移动过程中易与切牙管接触,根尖1/3处更易发生[5]。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前牙区切牙管和毗邻的解剖结构应该给予关注。切牙管走行于上颌中切牙牙根之间,起至腭侧切牙乳头下方的切牙孔,止于鼻底,鼻腭神经血管束走行其中。依照上、下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矢状面将骨面型分为Ⅰ、Ⅱ、Ⅲ类。本研究旨运用CBCT测量切牙管的相关参数,分析切牙管相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期2020-02-06

  • 鼻底区域种植相关的切牙管三维重建的影像学探讨
    100107)切牙管(又称鼻腭管)是上颌前牙区一个重要的骨性管状结构,起始于上颌中切牙后方的腭中缝,其形态变异性较大[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种植牙技术已成为修复前牙缺失的主要方法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牙齿的美观程度与咀嚼能力[2]。临床治疗中,为了提高切牙管邻近区域种植修复效果,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应于实施种植前先对切牙管周边的骨质与解剖结构有所了解[3]。因此,本文针对鼻底区域种植相关的切牙管三维重建影像学开展分析,具体报道如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4期2019-12-08

  • 牙损伤致伤方式分析1例
    头面部,致左下中切牙、侧切牙脱位,予以拔除治疗。曾某则称因白某咬其右手无名指,挣脱所致牙损伤。因无目击证人,办案单位委托对白某牙损伤致伤方式进行法医学鉴定。1.2 病史摘要主诉:左下前牙外伤半天。检查:左下中切牙、侧切牙唇向脱位,松动Ⅲ度,牙龈处撕裂,无活动性出血。损伤当天口腔曲面全景片(图1)示左下中切牙、侧切牙脱位。行左下中切牙、侧切牙拔除+后期修复治疗。图1 损伤当天口腔曲面全景片1.3 法医学检验白某步行入室,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左侧眶部红肿明显,

    法医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7-12

  • 下颌切牙根管形态300例锥形束CT影像学研究
    的差异较大。下颌切牙是口腔中体积最小的牙齿,多为单根单管,但其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尤其是唇舌侧双根管的存在,这在根管治疗中经常被临床医师忽略,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近年来,CBCT以其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通过其强大的软件处理功能迅速形成清晰的三维图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诊断及牙齿形态结构研究中[3]。本研究采用CBCT技术对300例患者的下颌切牙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分析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形态结构特征,以期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对象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6-10

  •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面积锥形束CT研究
    性Ⅱ类患者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牙槽骨面积的大小。方法:选择骨性Ⅱ类患者45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型15例、均角型15例、高角型15例。应用Dolphin Imaging11.5三维软件分别测量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不同水平牙槽骨的横断面面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低角组患者上颌切牙在根颈1/3处骨面积最小(P[关键词]垂直骨面型;骨性Ⅱ类;切牙;骨面积;CBCT[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1期2019-03-01

  • 连续弓丝结合片段弓技术缩短中重度切牙拥挤拔牙病例的矫治疗程
    失等问题[1]。切牙段中到重度拥挤的拔牙病例,使用连续弓丝技术,切牙先唇倾后内收,这种往复移动延长了矫治过程。片段弓矫治技术将牙弓分成前后3段,分别设计高效的矫治力系统,能够避免上述情况下的前牙往复移动[2]。然而片段弓技术临床操作较复杂,需小心加力控制牙齿移动,患者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感,而且操作无法交由助手完成[3]。所以在很多临床情况下,适合将连续弓丝技术和片段弓技术的优点相结合,为此,我们比较了连续弓丝结合片段弓技术与单纯连续弓丝技术的矫治疗程,现报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4期2018-10-09

  •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子艺 刘冉冉上颌切牙在三维空间的最终位置,是正畸医生进行诊断及制定矫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其不仅在获得令人满意的咬合和面部美观方面,在辅助发音和咀嚼等生理功能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1]。正畸力通过矫治器作用后牙齿发生移动的,其移动量和范围与支抗设计有关,也受邻近的解剖学结构限制,包括牙槽骨、舌、唇等[2,3]。Ackerman 等[2]详细描述过牙齿移动的范围,包括单纯正畸治疗,通过功能矫治器对生长发育做的掩饰性治疗,以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这3种治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3期2018-07-03

  • 青少年下颌切牙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有一定比例,下颌切牙通常为单根单根管,尤其是年轻切牙通常为粗大的单根管,根管变异情况更容易被临床医生忽略,从而导致术中遗漏根管继而导致治疗失败。根尖片等常规X线片由于影像重叠等缺点不能准确反映下颌切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近年来,CBCT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成为研究根管解剖形态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2]。国内外学者对根管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以磨牙或前磨牙居多,而对于年轻下颌切牙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次研究利用CBCT研究青少年下颌切牙根管系统的变异情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3期2018-07-03

  • 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的非常规拔牙矫治体会
    黄婧伴下颌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如下颌先天缺失一颗切牙或两颗切牙。其中,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由于Bolton比例严重不调,给正畸临床的矫治设计和实施都提出了挑战。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非常规的拔牙模式即拔除上颌双侧侧切牙的方式矫治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的错牙合畸形,旨在探讨该方法在临床的可行性,适应证及其优缺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以2011~2013年本院就诊的10名伴有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6

    当代医学 2018年15期2018-06-06

  • 关于使用牙位新标示法的说明
    7、8分别表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乳牙列:1、2、3、4、5分别表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切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本刊即日起采用上述牙位新标示法,请作者按此要求书写所涉牙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03-19

  • 关于使用牙位新标示法的说明
    7、8分别表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乳牙列:1、2、3、4、5分别表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切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本刊即日起采用上述牙位新标示法,请作者按此要求书写所涉牙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03-18

  • 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病因之一。上颌侧切牙是恒牙先天缺失中比较常见的牙位,在石家庄地区正畸患者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发生率为2.0%,约占所有恒牙(除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的11.4%,单侧缺失与双侧同时缺失概率相似[1]。上颌侧切牙的缺失会引起中切牙和尖牙的漂移和扭转,出现前牙区间隙、上中线偏移、覆盖过小、对刃甚至反牙合等[2]。当前可查到的文献显示对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没有清晰一致的意见[3]。本文回顾性分析19例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正畸治疗,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最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1期2018-03-01

  • 正畸治疗因皮圈导致上颌中切牙损伤的病例1例及矫治体会
    用皮圈关闭上颌中切牙间隙而引起中切牙伸长的患者[1~3],其主要原因是用皮圈单独套入上中切牙以关闭正中间隙,而皮圈滑入牙根尖处,致使牙槽骨吸收、牙齿伸长、脱位甚至脱落,给患者美观、功能、心理等各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结合病例对皮圈导致上颌中切牙伸长后的矫治进行讨论。一、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8年前因上颌中切牙间隙于某诊所行正畸治疗,自述使用皮圈关闭上中切牙间隙,后发现皮圈消失、上中切牙伸长、牙齿松动,在当地医院口腔科局麻下取出皮圈,后未行任何治疗;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1期2018-01-27

  • 上前牙区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右侧上颌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切牙的平均角化龈宽度最宽,中切牙次之,尖牙最窄;中切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最厚,侧切牙次之,尖牙最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侧切牙及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0~32岁的患者,上前牙区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上前牙区;牙龈生物型;角化龈宽度;牙龈厚度;相关性分析早在1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11期2017-12-22

  •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多用途弓压低下切牙的临床疗效比较
    与多用途弓压低下切牙的临床疗效比较田 园1,田 淳2(1.太原恒伦口腔国际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多用途弓对下切牙进行压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垂直向的位置变化,从而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多用途弓对下切牙压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深覆牙合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切牙, B组应用多用途弓压低下切牙。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下前牙垂直向位置的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10-20

  •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年轻上颌切牙牙髓血流的探索
    流仪检测年轻上颌切牙牙髓血流的探索马宁虎 肖刚 张媛媛 张林 贺舒阳 戴姗姗 李扬程 郭青玉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西安 710004目的 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年轻上颌切牙的牙髓组织血流量(PBF),分析年龄对PBF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7~13岁儿童(儿童组)、18~25岁青年人(阳性对照组)的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的PBF,以已行根管治疗的上颌中切牙的PBF为阴性对照组。对各组PBF以及不同性别、牙位间的PBF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上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0-19

  • 锥形束CT在上颌阻生前牙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上颌切牙阻生与上颌尖牙阻生是否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95例上颌阻生尖牙或阻生切牙患者为实验组,29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上颌阻生牙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患者均接受锥形束CT(CBCT)扫描。在单盲条件下对所有的CBCT数据进行测量,获得定性数据[阻生牙和(或)多生牙存在与否]和定量数据(颌骨和牙弓宽度)。分析比较上颌切牙和尖牙同时阻生组(IBIC)、仅上颌尖牙阻生组(OBIC)与仅上颌切牙阻生组(Ⅱ)和对照组(CC)各个指标的差异。结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6期2017-01-20

  • 上颌切牙内收后其移动方向与牙根吸收间的相关性分析
    150000上颌切牙内收后其移动方向与牙根吸收间的相关性分析葛伶伶肖聪赵同平何琳李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目的探究上颌切牙内收后牙根吸收情况及上颌切牙移动方向与牙根吸收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1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的12~22岁正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安氏Ⅱ1类,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及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上颌切牙的牙根长度、中切牙唇倾度、切缘点位移及根尖点不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12期2016-07-22

  • 锥形束CT在观察幼儿期上颌乳、恒中切牙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应用
    儿期上颌乳、恒中切牙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应用董宏伟1,2, 石四箴1,2(1. 石四箴口腔医疗中心,上海 200032; 2. 同济大学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目的 观察幼儿期儿童上颌乳、恒中切牙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方法 拍摄46个1~6岁幼儿干颅标本上颌前牙区的锥形束CT影像,观察上颌乳、恒中切牙在矢状面上的生长发育变化,并对上颌乳、恒中切牙的牙冠宽度,牙体长度以及恒中切牙的切端硬组织厚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获得了1~6岁组上颌乳、恒中切牙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1期2016-07-07

  • 正畸联合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移位的疗效分析
    对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移位 的疗效分析伍贞蓉,李 桃,顾春明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江苏 泰兴 225400目的分析正畸联合治疗成人牙周病患切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8例成人牙周病导致切牙移位患者(均采用正畸联合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切牙覆牙合、切牙覆盖、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以及出血指数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治疗后切牙覆牙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4期2016-05-25

  • 上颌近中向埋伏阻生尖牙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
    阻生尖牙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郝静,邓润智,李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目的 探讨上颌近中向埋伏阻生尖牙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阻生伴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青少年患者27例,获取锥形束CT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进行三维成像后,分析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阻生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结果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伴同侧

    海南医学 2016年11期2016-03-06

  • 上颌切牙前倾对上齿槽座角(SNA角)影响的头影测量研究
    50001)上颌切牙前倾对上齿槽座角(SNA角)影响的头影测量研究石安田1,张瀚文2,刘鹏1,周胜君1,李静1,周凡蓉1(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404000;2.银川市口腔医院宁夏 银川750001)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后上颌切牙前倾是否会引起上齿槽座角(SNA角)的变化。方法:实验组由25例(男12例,女13例)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组成;对照组由25例(男12例,女13例)上颌轻度拥挤患者组成,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上颌切牙仅需少量移动或不需移动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1期2015-09-23

  • 儿童上颌正中多生牙在乳牙期恒切牙萌出前拔除对中切牙萌出的影响
    位,常见上颌恒中切牙之间,呈锥形,多生牙的数目有一个或数个,可单独或成对发生,多生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造成牙例拥挤或产生间隙[1]。国外报道发生率1.04% ~2.00%[2],国外1% ~3%[3]。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是青少年常见的错畸形。国内外文献提及此类畸形有时与正中多生牙的存在有关,但对两者的关系如何,对摘除多生牙的时机及摘除多生牙后此种间隙的自行调整关闭情况等均缺少论证或报道[4]。为此,笔者收集90例4~6岁上颌乳门牙间或腭侧存在多生牙临床病例

    吉林医学 2014年1期2014-09-10

  •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2)·齿科美容·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戴静桃1,2,李平1,2,李安2,王臻1,唐尤超1(1.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惠州口腔医院·惠州市口腔医院广东惠州516000;2.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32)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3年来我院种植科拟行上中切牙即刻种植患者180例,男女比例为1:1,通过CBCT

    中国美容医学 2014年22期2014-02-14

  • 混合牙列期上颌前部多生牙伴恒切牙严重扭转的早期治疗
    颌前部多生牙伴恒切牙严重扭转的早期治疗史昊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口腔科,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目的 分析混合牙列期儿童上颌前部多生牙伴恒切牙严重扭转的早期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和效果以及矫治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锡盟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上颌前部多生牙伴恒切牙严重扭转的替牙期儿童12例,平均年龄7岁8个月。所有病例的多生牙予以拔除后转诊正畸治疗。采用“2×4”矫治技术或加上颌前部分裂簧扩弓辅助治疗。结果 经过6~8个月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期2014-01-25

  • 应用锥形束CT诊断上颌埋伏尖牙造成的切牙根吸收
    的危害是造成邻近切牙的牙根吸收。文献报道,在9~15岁的青少年中,48%的切牙牙根吸收是由于埋伏阻生尖牙造成[1]。埋伏阻生尖牙在常规的曲面平展片、根尖片、上咬合片等二维X线片中经常会出现尖牙牙冠与切牙牙根影像重叠,使正畸医生难以准确判断和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近年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出现使口腔正畸学迎来一个全新的三维分析时代,对诊断埋伏尖牙的空间位置和造成切牙的根吸收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2013-12-03

  • 正畸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效果分析
    畸治疗前后的上中切牙的牙根部位形状与长度,比较病患在经过正畸治疗前后的上中切牙牙根的吸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并分析采用正畸方法治疗前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状况特点,总结并分析其治疗前后伤重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经过正畸科资深牙医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保证患者的病历资料有经过专业医师进行正畸治疗前后的全部口腔的清晰曲面断层可查,其中男性患者共有73例,女性患者有47例,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0期2013-08-15

  • 短根牙急性挫伤后发生牙根内吸收1例
    被筷子硌到左上侧切牙,疼痛3 d左右;近3个月发现该牙牙色逐渐变暗变红。否认其他外伤史。检查:安氏Ⅰ类错牙合,上颌侧切牙轻微腭向,与对颌侧切牙、尖牙反牙合,两侧侧切牙牙位对称,左上侧切牙牙冠发红透光,其他牙齿外观正常。X线片示:22根冠内吸收;12,11,21均为短根牙,12根尖形态尖锐,为短锐根(图1)。诊断:22急性挫伤后牙根内吸收。转诊外科拔除。本病例无吸收前初始X线片,只能从目前根尖片判断,两侧中切牙均为短根,完全对称相当,依此类推22牙根可能也类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年12期2012-09-20

  • 下颌多个前牙双根管病例报告
    京100191)切牙及尖牙双根管已分别有研究和病例报道[1-3],本病例特点为下颌切牙及尖牙均为双根管。患者女,56岁,汉族。于2010-05来我院门诊就诊。主诉:下颌前牙咬合痛1周,2年前曾在外院治疗过。现病史:治疗后一直咬硬物不适,偶有冷热痛。近1周不敢咬合,口服抗生素无效。既往史:前牙否认外伤史,全口多个牙进行过复杂治疗及牙冠修复。口腔检查:下颌前牙区重度磨耗且伴有龋损及切端缺损。41、42、31均可见充填体,41唇侧牙龈压痛。41、31叩痛,不松动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年10期2012-09-20

  • 下颌恒切牙融合伴畸形舌侧尖1例
    诊1例左下颌恒中切牙融合伴畸形舌侧尖的患儿,报告如下。患儿男,7岁,因下颌乳切牙滞留伴恒牙畸形就诊。口腔检查:左下颌一个过大乳切牙,Ⅲ度松动;41、31、32萌出,31、32牙冠融合,舌侧面融合处有一畸形舌侧尖(图1)。家长述患儿下颌先天缺1个乳切牙,无牙齿外伤史,无全身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父母双方恒牙列完整,否认母亲怀孕期间X线照射史,否认异常药物接触史。诊断:71滞留,31、32融合牙,72先天缺失。治疗:局麻下拔除71; 口腔卫生宣教; 待31、3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年11期2012-02-05

  • 锥形束CT在上颌阻生尖牙诊断中的应用
    据阻生尖牙和邻近切牙的接触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阻生尖牙与邻近切牙有接触者(有接触组)和阻生尖牙与邻近切牙无接触者(无接触组)。1.2 方法 患者初诊时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发现有上颌阻生尖牙后,采用DCTPRO-45型锥形束CT机(VATECH Co Ltd,韩国)对患者颅部进行扫描,管电压90 kV,管电流10 mA,扫描时间24 s。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层厚1.0 mm,

    天津医药 2010年5期2010-07-21

  • 非对称性拔除上切牙矫治8例分析
    重的牙。拔除上颌切牙属于非常规拔牙,但对于特殊病例可以拔除上颌切牙,争取保留 28颗牙齿的牙列[1]。如根尖病变严重不能保留的,牙根短小的,切牙牙根发育异常的,尖牙阻生引起切牙根吸收等情况可以拔除上切牙。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7年 1月至 2010年 1月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医院口腔科各类错合需要矫正且需要拔牙的病例 8例。包括上颌切牙根尖病变严重,牙根短小,切牙牙根发育异常,尖牙阻生引起切牙根吸收等情况,其中男 2例,女 6例;年龄

    河北医药 2010年14期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