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

  • 李 兰 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刊编委会副主任李兰娟走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ICU病房,问诊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当李兰娟脱下防护服后,脸上的压痕清晰可见。从2016年开始,李兰娟兼任《科技创新与品牌》编委会副主任,已经陪着我们的刊物走过了2500多个日日夜夜,成为我们为读者解读科学、为学界呈现专业的坚强后盾和国士智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73岁的李兰娟临危受命、率兵出征,在除夕夜赶路,奔往疫情一线。“李兰娟”这个名字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已逾七旬的女院士虽看上去斯斯文文,却有着令人佩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2年8期2022-02-19

  • 李兰娟:“这个险我是一定要冒的”
    是看上去柔弱的李兰娟最早提出的2020年3月25日,停摆已久的武汉终于进入14天重启倒计时,将于4月8日“解封”。大多数外地驰援的医务工作者陆续返回家乡,但李兰娟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紧张地忙碌着。这原本并不是一座浙江人熟悉的城市,这原本也不会是一位73岁院士的日常,但跨过了生死门的武汉会记住李兰娟的名字。她已经习惯把“武汉”说成“我们”2020年3月25日,湖北省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显示,全省现有重症患者1050例、危重症患者318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1年2期2021-04-26

  • 李兰娟 三次逆行奔赴武汉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家语录:"国家有需要,我随时出发。""病人康复出院时说声谢谢,是最美好的时候。"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接过两项沉甸甸的荣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9月17日,李兰娟在接受采访时说:“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属于在这场抗疫大战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每一个人。”时间再一次回到那些惊心

    科学大观园 2021年4期2021-03-18

  • 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的科技创新和其专利成果分析
    生摘要:本文对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在人工肝相关装置、感染微生态学和传染病检测等领域取得的主要专利成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专利申请的申请趋势、审查结论及法律状态、主要申请人、主分类号和海外布局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其专利申请中涉及的重点技术进行了分析。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该团队的专利技术的发展及现状,以期对我国相应产业研究、发展、成果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李兰娟;专利;人工肝;感染微生态学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

    河南科技 2020年6期2020-10-21

  • 李兰娟 从赤脚医生到巾帼院士
    钟南山,我们对李兰娟是陌生的。甚至在1月23日,政府欣然采纳她的建议对武汉进行封城时,还在纳闷,这老太太到底是什么来头。从建议封城,到分离病毒毒株,从亲赴武汉,到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不过短短半个月,群众的风向就变了,特别是双黄连事件后。甚至有人直言,“我以后只信钟南山和李兰娟了”。这位73岁老太太,战功赫赫,却深藏功与名;和谒可亲,却堪称巾幅不让须眉的国之脊梁;做过高官,却始终心系苍生。治病救人,是她最大的快乐1947年,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绍兴的户贫寒人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6期2020-09-10

  • 李兰娟与郑树森:院士夫妻的医者仁心
    迎接凯旋归来的李兰娟李兰娟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郑树森是医术精湛的肝移植权威专家,这对院士夫妻以济世救人的医者仁心,向世人奉献着大爱。相识相爱,院士原是赤脚医生1947年9月13日,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从小就热爱读书并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赤脚医生”,每天守护着400多户村民的健康。基层的磨练,不但让她具有了坚强意志,也练就了她一手精湛的医疗技术。1970年,23岁的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深造,认识了同样是赤脚医生被推

    百姓生活 2020年8期2020-08-24

  • 李兰娟:未来中国医患关系将极大改善
    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出席了浙江杭州举行的“致敬浙江省级援湖北、援意大利女医务人员座谈会”。李兰娟介绍,在她结束隔离休养回到杭州后,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除了日常挂号问诊之外,其还针对国内形势参与相关防疫工作研讨,就国际疫情形势为海外侨胞、留学生进行防控知识普及,关于新冠病毒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她当前工作的一部分。对于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李兰娟认为,目前大部分国家控制疫情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只要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没有控制,中国都有疫情再次输入的风险,

    新传奇 2020年17期2020-08-04

  • 李兰娟郑树森院士伉俪是对“医学狂人”
    蕊 编辑:珊瑚李兰娟院士如今成了“网红”,但很多人还不知道,73岁的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曾在非典、甲流、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事件防控中,有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而她“背后的男人”郑树森,同样是一位院士,这对被称作“医学狂人”的恩爱夫妻,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一对“医学狂人”与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不同,李兰娟出身贫寒,她194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县夏履桥村,和鲁迅先生是同乡。高中毕业后,由于高考被取消,李兰娟回老家当了赤脚医生。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疗

    好日子 2020年7期2020-07-28

  • 和病毒赛跑的“老太太”
    ,从支援武汉的李兰娟院士团队传来好消息,李兰娟院士带去的救治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2月11日,李院士穿着白色防护服走进ICU病房,看望了病人,听取了医生对7名危重病人情况的汇报,患者经人工肝治疗,较之前均有所改善。李兰娟院士分析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决定给其中两位继续做人工肝治疗。记者问她:“为什么一定要亲自进ICU病房呢?”“这是一名医生的责任。”李兰娟院士回答,病人的变化还是很复杂的,牵挂病人的她要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共同观察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共同坚守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0年24期2020-07-17

  • “武汉有需要,我随时带队前往”
    益严峻的疫情,李兰娟院士向国家提出来,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她说,“武汉有需要,我随时带队前往”,“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2月1日,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请您带队,支援武汉,即刻出发。当天中午,树兰(杭州)医院举行了出征仪式。李兰娟院士说:“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更为紧迫!浙江在抗击H7N9时,创建了一套‘四抗二平衡的经验,这次我们将把这个经验用到武汉的危重病人抢救中去,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病患!”当晚9点,李兰娟院士率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0年24期2020-07-17

  • 有一种幸福向苦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数度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从疫情爆发初期到疫情清零,整整58天的时间,始终坚守在疫情漩涡中心,与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她用瘦弱的身体、顽强的意志,和众多的医务工作者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成为口口相传的時代英雄。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相传大禹治水路过会稽时,曾遗履于该地而得名。李兰娟从小在苦难中长大。她的父亲患眼疾,母亲卖山货。家境贫寒的李兰娟,读书很用功,她立志要当一名医

    幸福·婚姻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李兰娟:心有兰花济苍生
    二水第一次知道李兰娟,是在一则官方报道上。报道上说,十七年几经风雨,国难当头时,仍白发相见。说的就是李兰娟与钟南山。她被称作这17年里,唯一可以和钟南山齐名的人间“圣手”。17年前,非典肆虐,是他们临危受命,率兵出征;如今2020年了,武汉疫情危在旦夕,再度出征领衔,还是他们。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的从医之路走得很不平凡:她以治病救

    晚晴 2020年2期2020-07-04

  • 李兰娟院士脸上的压痕与心中的牵挂
    护目镜和口罩在李兰娟院士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医者仁心,大爱有‘痕’,看着心疼!”这道印痕深深打动了网友,让人直呼心疼。73岁的李兰娟,自2月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达武汉,就开启了十几天如一日的作息模式:赴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她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连续几天都是凌晨2点睡觉。其实,李兰娟1月份曾赴武汉研判疫情,回来后多次请缨带队去武汉。当她收到出发的通知时,匆忙收拾了一些行李当天就启程。此时她心里急切牵挂的,就是正经受病毒威胁的

    思维与智慧 2020年8期2020-07-03

  • 李兰娟:冲在抗“疫”最前线的科研“女神”
    人物名片李兰娟,194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2月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举国沸腾。这无疑为连日来的抗疫战争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兰娟这位73岁的科研老将,再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0年4期2020-06-21

  • 李兰娟 冲在抗疫最前线
    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面容慈祥,面对镜头甚至有点难为情的李兰娟说:“我打算长期在武汉,与那里的医护人员并肩战斗!”这是她庄严的承诺。紧张的医疗诊治和科研任务之下,李兰娟每天只睡3小时,和本地专家一起坚守在“武汉抗疫之战”最前线,像定海神针一般给大家带来信心!1月18日,李兰娟等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来到武汉,顾不上一路舟车劳顿,听取了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的汇报,并到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中华儿女 2020年5期2020-06-19

  • 李兰娟:建议武汉“封城”
    李兰娟, 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紹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2020年4月8日零时起,关闭离汉通道76天的武汉市“解封”。此时此刻,我们想起了建议“封城”的李兰娟院士。1月18日,李兰娟临危受命,与钟南山等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前往武汉,对疫情作出预判,提出对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对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1月20日,李克强总理主

    雷锋 2020年5期2020-06-12

  • 李兰娟:冲在抗“疫”最前线的科研“女神”
    2月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举国沸腾。这无疑为连日来的抗疫战争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兰娟这位73岁的科研老将,再一次冲在最前线,也让“科学家”三个字再次成为普通人心里的“神”。武汉疫情暴发后,李兰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继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后,她再战防疫最前线。她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甚至每天就睡3小时……率先提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4期2020-06-03

  • 李兰娟:冲在防治传染病一线的斗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因为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生计。李兰娟知道自己上学要靠助学金,很不容易,所以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优秀。高中毕业回村后,李兰娟深知乡亲们看病难,就当起了赤脚医生。当时村里400多户人家都认识她,说她“进门狗不叫”,就是说她和乡亲们特别熟,熟到连乡亲们家的狗都认识她了。那时候,她通过自学及到省中医院学习针灸技术,把人体经络背得滚瓜烂熟。1970年,23岁的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

    妇女生活 2020年4期2020-05-19

  • 防疫冲锋者
    时,年逾古稀的李兰娟主动请缨,带队奔赴武汉,只为打赢这场“硬仗”。为了国人安康,李兰娟本就甘愿用一生韶华去维系,甘心用一生的牺牲去捍卫,更何况此时此刻。2020年2月11日,李兰娟已经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ICU,不舍昼夜地分析着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在她的防护服上,写着“武汉加油”四个醒目的大字。人生在于专与勤李兰娟出生寒门,父亲因患有眼疾无法工作,因此全家人的生活都要靠母亲卖山货赚得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就在李兰娟刚念了两年初中时,母亲为难地

    科学24小时 2020年4期2020-05-14

  • 李兰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疫情暴发后,“李兰娟”这个名字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已逾七旬的女院士虽看上去斯斯文文,却有着令人佩服的果敢与坚毅。连轴转的“老太太”2020年2月5日,一條微博热搜——“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振奋了整个中国!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疫情肆虐的日子里,73岁的她每一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控制疫情。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李兰娟

    37°女人 2020年5期2020-05-11

  • 李兰娟:国家大事,义不容辞
    的女战士,她是李兰娟。她心忧民瘼而展现的科学精神,标注了专业深度;她的不辞辛苦、忘我投入,则抵达了精神高度。而贯穿其中的人格魅力,又折射出科学家应具有的家国情怀。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她创建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使重型肝炎的治愈率从11.9%提升到78.9%。其领衔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4期2020-05-06

  • 李兰娟院士脸上的压痕与心中的牵挂
    护目镜和口罩在李兰娟院士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医者仁心,大爱有‘痕,看着心疼!”这道印痕深深打动了网友,让人直呼心疼。73岁的李兰娟,自2月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达武汉,就开启了十几天如一日的作息模式:赴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她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连续几天都是凌晨2点睡觉。其实,李兰娟1月份曾赴武汉研判疫情,回来后多次请缨带队去武汉。当她收到出发的通知时,匆忙收拾了一些行李当天就启程。此时她心里急切牵挂的,就是正经受病毒威胁的患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4-26

  • 李兰娟夫妇的神仙爱情
    他说:“我要给李兰娟院士一个惊喜!”这位老人,就是李兰娟院士的先生,郑树森院士!从校园恋情到相濡以沫,他们相伴45年从未吵架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乡下,家境贫寒的她自幼成绩优异,到初中时,家里已经承担不起她上学需要的费用了,她无奈之下向老师提出了辍学。但老师当然不会让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辍学,便向学校申请了奖学金,李兰娟才得以继续读下去。上高中后,李兰娟就自学了针灸方面的知识。高中毕业后,她回到家乡,一边代课,一边开始为乡亲们针灸治病。为了把买药材的钱省下来,

    北广人物 2020年15期2020-04-24

  • 李兰娟,等你战疫凯旋
    茉莉李兰娟(右二)隔着电视屏幕,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深情地看着妻子李兰娟。此刻,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兰娟,正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感染最密集的武汉,与众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和时间赛跑,和疫情斗争。年夜饭很香甜2020年1月24日,万家团圆的除夕夜,郑树森亲手为李兰娟准备年夜饭。虽然,他拿菜刀切菜的手艺远不如拿手术刀做手术熟练,但他精细地切着,力争把每一根土豆条切得粗细均匀。想到妻子一进家门就能吃到热乎乎的年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4期2020-04-22

  • 院士李兰娟:73岁上前线
    肺炎疫情,把“李兰娟”这个名字推到众人面前。她在公益讲座上亲切地教大家“人体微观生态平衡”的健康理念,告诉人们“保持乐观”的长寿秘诀……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殚精竭虑、昼夜不分地与病毒赛跑,而这背后,是同为院士的先生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赤脚医生”踏入医学殿堂李兰娟是目前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可是学生时代的她却是一名地道的农家妹。李兰娟从小生活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浙江绍兴,她特别喜爱读书,成绩优异。因父亲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全家只能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2期2020-04-20

  • 李兰娟:幸福就是看着一个个患者恢复健康
    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的从医之路走得很不平凡:她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非典还是禽流感流行时期,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她潜心于国际前沿课题,从人工肝到微生态平衡,再到H7N9型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研究,开拓了一片又一片未知领域;她热心公益,无偿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自掏腰包设立人才基金……提出武汉“封城”2020年1月18日,李兰娟同钟南山等人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前往武汉。在武汉,李兰娟做出了对疫情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4期2020-04-20

  • 儿子眼里的李兰娟院士
    圈。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抗疫之战打响以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员备受社会关注。被网友称呼为“李奶奶”的李兰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疑问,我们专访了李兰娟院士的儿子郑杰先生,希望从他的视角里,阅读到一些关于李院士的别样片段。从视野里消失了整整6天的母亲“日历上,她自2020年1月17日后,就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整整6天……深夜送她回去的路上,她又冷又困,从18日开始到28日,她没有一天不是2点之后睡的。”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4期2020-04-19

  • 勇敢逆行者 李兰娟:用生命践行诺言
    阿航本文主人公李兰娟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让李兰娟这个名字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传染病领域的领军人物,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非典”、禽流感还是目前的新冠肺炎,她始终坚守在抢救病人的一线。在患者眼中,她是白衣天使;在同事眼中,她是女中豪杰;在学生眼中,她是学习榜样;在丈夫眼中,她是优秀妻子。她有着怎样的多彩人生呢?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为回馈乡亲学习针灸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农村,家境贫寒,父亲因患眼疾无法劳作,全

    伴侣 2020年3期2020-04-15

  • 李兰娟:最大的快乐是把人救回来
    一线的院士——李兰娟李兰娟是浙江绍兴人。在她幼年间,因为家境贫寒,她曾有一段时间只能辍学在家,但是李兰娟坚持一边干活养家,一边自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仍然展现出了惊人的努力与天赋,中考后她被省重点中学破格录取。毕业后的李兰娟被乡里安排做代课老师,在当老师的期间,她看见周围的老人腰酸背痛,于是执拗地放弃代课老师的职业选择去当赤脚医生。她开始奔走在乡里,四处采集草药,为乡亲治疗一些小毛病。全村400多户人家,只要哪家有人生病,李兰娟都会上门诊治。也就是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11期2020-04-13

  • 古稀率队
    城一周。73岁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再次带领团队紧急驰援武汉。李兰娟出生在绍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6年,她以非常优异成绩读完了高中,无奈那一年高考被取消。后来,村里开展合作医疗,李兰娟被村民们推举为赤脚医生。她说: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我热爱卫生事业。直到1970年,23歲的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深造。后又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担任主治医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型爆发性的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高达70%。李兰

    新天地 2020年3期2020-04-08

  • 李兰娟:国士出征不念归期
    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兰娟。“对医学的挚爱,让我无怨无悔地选择当‘赤脚医生”李兰娟对医学的热爱非常纯粹。想学针灸,是希望做点好事,为村里乡亲治疗腰腿疼痛。1967年,凭着优良成绩顺利高中毕业的李兰娟,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高考制度就取消了。为了响应号召,她积极报名去黑龙江,但没被批准,乡里便安排她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但在回乡前,李兰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自己联系了浙江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灸。虽然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医学,但短短几个月时间,她将整本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实

    杭州 2020年4期2020-04-07

  • 李兰娟,等你战疫凯旋
    文/茉莉李兰娟(右二)隔着电视屏幕,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深情地看着妻子李兰娟。此刻,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兰娟,正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感染最密集的武汉,与众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和时间赛跑,和疫情斗争。年夜饭很香甜2020年1月24日,万家团圆的除夕夜,郑树森亲手为李兰娟准备年夜饭。虽然,他拿菜刀切菜的手艺远不如拿手术刀做手术熟练,但他精细地切着,力争把每一根土豆条切得粗细均匀。想到妻子一进家门就能吃到热乎乎

    莫愁 2020年11期2020-04-02

  • 致敬李兰娟:现实版的“穆桂英”
    陈先义李兰娟简历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生于浙江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是一位从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医学专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来保

    雷锋 2020年3期2020-03-31

  • 李兰娟:国士出征 不念归期
    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兰娟。“对医学的挚爱,让我无怨无悔地选择当‘赤脚医生”李兰娟对医学的热爱非常纯粹。想学针灸,是希望做点好事,为村里乡亲治疗腰腿疼痛。1967年,凭着优良成绩顺利高中毕业的李兰娟,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高考制度就取消了。为了响应号召,她积极报名去黑龙江,但没被批准,乡里便安排她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但在回乡前,李兰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自己联系了浙江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灸。虽然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医学,但短短几個月时间,她将整本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实

    杭州 2020年3期2020-03-30

  • 李兰娟院士“红区”查房
    武汉疫区以来,李兰娟院士每天上午8时30分准时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准备查房。自2月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开启固定作息模式:赴东院与其他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红区”,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2月20日,73岁的李院士要进入“红区”重症监护室(ICU),探视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工作人员按铃打开更衣室大门后,李兰娟第一个走了进去,之后,她全身被白色

    新长征 2020年3期2020-03-27

  • 有一种勇敢叫李兰娟
    童波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并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这些天,在新冠肺炎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

    科学大观园 2020年5期2020-03-26

  • 院士李兰娟:我的角色永远是医生
    次在新闻中看到李兰娟的身影——这天,她走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ICU,探视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问诊结束后脱下防护装备,她的面部呈现出深深的压痕。2月2日凌晨,73岁的李兰娟带领团队抵达武汉,此后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这也是她继2003年与非典、2013年與H7N9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出征,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妈,等你回来。”2月1日,李兰娟的儿子郑杰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样一条信息。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2期2020-03-23

  • “院士夫妻”李兰娟与郑树森
    ,曾建议封城的李兰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2月4日,她带领的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举国沸腾,这无疑为连日来的抗疫战争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很多人还不知道,73岁的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曾在非典、甲流、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事件防控中,有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而她“背后的男人”郑树森,同样是一位院士,这对被称作“医学狂人”的恩爱夫妻,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夫妻俩都是“医学狂人”与出身医学世家的

    中关村 2020年3期2020-03-23

  • 李兰娟:与病毒赛跑
    约记者 杨春富李兰娟是我国医学感染科的首位中国工程院女院士,也是此领域目前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努力钻研10多年,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显著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李兰娟带领团队承担过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效果显著。在抗击“非典”(SARS)病毒期间,因防御及时、攻关迅速、诊治合理,受到央视专题点赞报道。她研究的“四抗二平衡”的治疗方法,及时救治感染H7N9的濒危病人,并

    时代邮刊 2020年5期2020-03-21

  • 李兰娟:与病毒赛跑
    杨春富李兰娟是我国医学感染科的首位中国工程院女院士,也是此领域目前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努力钻研10多年,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显著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李兰娟带领团队承担过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效果显著。在抗击“非典”(SARS)病毒期间,因防御及时、攻关迅速、诊治合理,受到央视专题点赞报道。她研究的“四抗二平衡”的治疗方法,及时救治感染H7N9的濒危病人,并快速研发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3期2020-03-19

  • 妈,等你回来
    张泽茜李兰娟院士“妈,等你回来。”2020年2月1日,郑杰发了一条朋友圈消息。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抗疫之战打响以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一批医学专家备受关注。从视野里消失了整整6天的母亲“她自1月18日起,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整整6天。24日深夜接她回来的路上,她又冷又困,从18日开始到28日,她没有一天不是深夜2点之后睡的。”郑杰在个人公众号中写道。尽管文字中流露出不舍,郑杰谈及母亲此次出征却显得十分淡定。“我们虽

    读者 2020年6期2020-03-18

  • 抗疫斗士李兰娟
    ……她的名字叫李兰娟。疫情面前,对症“下方”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因为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生计。李兰娟从小品学兼优,靠助学金坚持读完高中。回村后她当起了赤脚医生,村里400多户人家都认识她。1970年,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从事传染病临床诊疗和科研……“在一定要当个好医生”的信念支撑下,经过一路奋斗,2005年,李兰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科研联盟的主席,并当

    莫愁 2020年7期2020-03-17

  • 抗疫斗士李兰娟
    ……她的名字叫李兰娟。疫情面前,对症“下方”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因为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生计。李兰娟从小品学兼优,靠助学金坚持读完高中。回村后她当起了赤脚医生,村里400多户人家都认识她。1970年,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从事传染病临床诊疗和科研……“在一定要当个好医生”的信念支撑下,经过一路奋斗,2005年,李兰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科研联盟的主席,并当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3期2020-03-17

  • 从赤脚医生到院士: 率先提出“封城”,73岁李兰娟再出征
    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的从医之路走得很不平凡:她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非典还是禽流感,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她潜心国际前沿课题,从人工肝到微生态平衡、再到H7N9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研究,开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未知领域;她热心公益,无偿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自掏腰包设立人才基金……1提出武汉“封城”武汉疫情爆发后,李兰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继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后,她再战防疫最前线。1月18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2期2020-03-17

  • 李兰娟:73岁再出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苏丹 摄)对李兰娟来说,无论做教授还是做院士,从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挽救病人生命就已成为她一生的职责。最近,钟南山赴武汉考察疫情的照片刷了屏。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身旁有一位女专家的身影,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作为目前国内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李兰娟的从医之路走得很不平凡:她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抗击非典还是禽

    人民周刊 2020年2期2020-03-16

  • 李兰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疫情暴发后,“李兰娟”这个名字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已逾七旬的女院士虽看上去斯斯文文,却有着令人佩服的果敢与坚毅。连轴转的“老太太”2020年2月5日,一条微博热搜—“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振奋了整个中国!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疫情肆虐的日子里,73岁的她每一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控制疫情。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李兰娟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3期2020-03-09

  • 李兰娟:我的角色永远是医生
    席卷神州大地,李兰娟院士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她和钟南山院士一起成为公众的定心丸。这位一口绍兴普通话的老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爱戴,她被亲切地称为“李奶奶”。年轻的网友们则注意到她的胸针、她的丝巾、她的唇彩,她梳理整齐的短发。有人说:“我喜欢听她说‘发现’两个字。”说这话的人也许并不知道,李兰娟已经不是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发现”救民于水火了。但与钟南山院士相比,人们好像并不那么了解她。不容荆棘不成兰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夏履桥村。父亲因眼疾

    传记文学 2020年2期2020-03-06

  • 李兰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越是艰难越向前,她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地践行着“医者仁心,不畏逆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一场全民抗击病毒的战“疫”拉开帷幕。研究肺炎疫苗、亲赴武汉、建议封城、怒斥谣言……在这场疫情暴发后,“李兰娟”这个名字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已逾七旬的女院士虽看上去斯斯文文,却有着令人佩服的果敢与坚毅。连轴转的“老太太”2020年2月5日,一条微博热搜—“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振奋了整个中国!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3期2020-03-06

  • 李兰娟:冲在抗疫最前线的科研“女神”
    2月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举国沸腾。这无疑为连日来的抗疫战争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月4日是李兰娟抵达武汉的第3天,她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不分晝夜地忘我工作,甚至每天就睡3小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兰娟这位73岁的科研老将,再一次冲在最前线,也让“科学家”三个字再次成为普通人心里的“神”。创新不息,一次次从空白到领跑很多人知道李兰娟这个名字,源于2003年的“非典”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5期2020-02-16

  • 率先提出"封城"的73岁李兰娟再赴武汉:此去长期奋斗,没考虑什么时候回家!
    常熟悉的73岁李兰娟院士再次主动请缨,乘坐晚9时的火车,率领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今天,也就是2月2日晚间,武汉火神山医院将交付投用,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李兰娟院士表示:“这次去打算长期奋斗,自己也没有考虑什么时候回来。”率先提出武汉“封城”武汉疫情爆发后,李兰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继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后,她再战防疫最前线。1月18日,李兰娟同钟南山等人受国务院、国家卫

    世纪人物 2020年2期2020-02-12

  • 院士夫妻演绎传奇爱情 新婚初夜在车站广场度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上台领取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证书。而在台下,她的丈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面带笑容为妻子鼓掌,这对夫妻事业上携手并进,生活中风雨同舟,堪称典范。这对志趣相投的有情人结了婚李兰娟194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夏履镇夏履桥村,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因患眼疾无法劳作,全家生活靠母亲卖山货维持。李兰娟自幼喜欢读书,13岁那年,她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初中毕业后,李兰娟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杭州第一中学。开学前,妈妈拿出了家里仅有的5元

    北广人物 2018年18期2018-07-25

  • 院士夫妻演绎传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上台领取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证书。而在台下,她的丈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面带笑容为妻子鼓掌,这对夫妻事业上携手并进,生活中风雨同舟,堪称典范。新婚初夜在车站广场度过李兰娟194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夏履镇夏履桥村,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因患眼疾无法劳作,全家生活靠母亲卖山货维持。李兰娟自幼喜欢读书,13岁那年,她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初中毕业后,李兰娟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杭州第一中学。开学前,妈妈拿出了家里仅有的5元钱

    新天地 2018年4期2018-04-19

  • 李兰娟:以知识回报社会
    从小家境贫寒,李兰娟依靠政府助学金,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如果没有家人、老师的支持,没有助学金的资助,我不可能接受教育,更不可能圆我的学医梦!”大学毕业时,李兰娟说:“我要以知识回报社会!”30多年后,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伴随着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传染病防控难题,人们记住了她: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际微生态联盟主席,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

    博览群书 2015年7期2015-09-02

  • 捧得大奖 李兰娟
    捧得大奖 李兰娟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李兰娟院士颁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李兰娟、郑树森两位院士亲切握手并表示问候。这个项目经过100多位科研人员14年的研究,在李兰娟、郑树森两位院士的带领下,创建了李氏人工肝系统和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的新方法,破解了重症肝病高病死率这一国际

    浙江共产党员 2014年2期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