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塞

  • 超低渗油藏氮气泡沫驱合理交替周期研究
    方式,交替周期及段塞组合方式对氮气泡沫驱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交替周期过于频繁,由于超低渗油藏渗透率低,往往造成井筒附近多相流严重,注入压力增加,引起注入困难;如果交替周期过长,长时间注泡沫液或者注气,在毛管力的作用下,单一注入某种流体都将沿着大孔隙运移并最终造成窜流,这种水窜或气窜现象也会造成开发效果变差[1-3]。1 实验设备空气-泡沫岩心驱替实验用到的主要设备及参数包括:100DX型双缸控制泵;GCS10空气压缩机;TY-4型岩心夹持器,承压50MP

    石化技术 2023年7期2023-08-04

  • 碳酸盐岩酸液注入段塞组合方式及其协同效应
    ,对不同类型酸液段塞组合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采用伊拉克S油田储层模拟岩心,通过岩心流动仪和CT扫描仪对单一缓速酸体系及其两两段塞组合时形成的酸蚀蚓孔形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索最佳的段塞组合方式及其协同效应,对酸液体系的选择及酸化工艺参数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1 实验设计1.1 实验试剂交联酸、乳化酸和螯合酸,工业品,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酸液体系配方见表1;甲醇,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供销公司;石油醚,分析纯,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表1 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3年1期2023-02-13

  • 抗高温可固化凝胶段塞油气阻隔技术
    公司关键字 凝胶段塞 固化 抗高温 窄安全密度窗口 油气阻隔0 引言土库曼斯坦部分区域储层的断层、裂缝发育,钻进过程中易引发恶性井漏、井喷,漏溢转换快、关井压力高,井控风险高[1-2]。尤其是在调配压井堵漏浆、起下管柱等作业过程中,井控风险尤为突出。在上述作业前,若能在复杂井筒主动建立隔断油气上移通道的封隔段塞,将地层流体有效地控制在井底,就能确保井筒作业安全,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钻井液漏失量,降低油气层伤害。目前,油气阻隔井筒压力控制技术以机械阀封隔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4期2023-01-09

  • 隔层胶结差窜槽岩心模型建立及封堵规律研究
    验。从窜槽位置、段塞组合方式出发,以窜槽模型突破压力、堵剂分布规律及岩心封堵率等为评价手段[9-14],研究堵剂在隔层胶结差窜槽岩心中的封窜规律。1 实验1.1 主要材料与仪器试剂。主剂:经过辐照后的丙烯酰胺与膨润土的接枝共聚高分子衍生物混合物,工业纯;固化剂:过硫酸铵,分析纯;增强剂:N-N甲叉基双丙烯酰胺,分析纯;聚丙烯酰胺,分子质量为25×106,工业纯;金属离子交联剂:工业纯;功能助剂:YL-1,有机化合物,分析纯;人造岩心。实验用水。模拟地层水,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2年6期2022-12-27

  • 五点法井网CO2-N2驱前置CO2段塞尺寸优化
    CO2/N2组合段塞改善驱油效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方式能有效发挥CO2和N2驱油的优势。孙杨[2]、陈涛平[3-4]的研究均指出,利用N2作为前置CO2段塞的顶替介质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但CO2段塞需一定的长度,以免N2突破CO2段塞气窜。赵斌[5]利用细管数模和岩芯实验研究了CO2-N2驱中前置CO2段塞的合理尺寸,但实际油田中注采井都是以井网的形式存在,与室内细管模型或岩芯实验有较大区别。正如赵凤兰等[6]所指的那样,CO2在实际油层的驱油过程中,将历经混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10期2022-12-22

  • 段塞流对弯管瞬态冲击的三维CFD数值模拟研究
    ,形成静态的液体段塞。一旦系统重新启动,管道上游的瞬时高压蒸汽会将这些段塞瞬间加速,像枪膛内的子弹一样快速射出[1]。当高速运动的段塞撞击到弯管、三通或阀门等管端结构时,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对管路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对管道关键部分(如弯管处)的高速运动段塞的冲击研究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在水平管道或者垂直立管中的稳态段塞流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和方法[2-3],而对于弯管中单个段塞流的研究尚未完全展开,尤其是段塞流在弯管

    振动与冲击 2022年23期2022-12-14

  • 稠油边水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应用研究
    汽波及体积。2.段塞组合优化2.1 前置段塞优化原设计段塞组合:氮气+主剂保护+1/3高浓度凝胶+2/3最优浓度凝胶+主剂保护+氮气。其中各段塞作用:氮气泡沫段塞将边水推至油层深部,主剂保护段塞降低地层水对凝胶体系的稀释作用,1/3高浓度凝胶段塞降低地层水对凝胶体系的稀释作用,2/3最优浓度凝胶段塞为凝胶主体抑水段塞,主剂保护段塞降低顶替水段塞对凝胶体系稀释的影响。氮气段塞将凝胶体系推至油藏深部,避免凝胶体系与蒸汽直接接触高温水化。根据个段塞的应用目的,可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4期2022-11-16

  • 南海A气田严重段塞流控制研究实践
    ,出现了周期性的段塞流,严重影响了气田的正常运行。为减少段塞流对气田生产的影响,特开展段塞流控制研究。针对下倾管—垂直立管系统相关的严重段塞流控制,前人有诸多分析和研究,包括气举法、泡沫法、节流法、扰动法等。本文通过分析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产生的数学准则和实际运行参数变化情况,定义了严重段塞流临界天然气流量,通过比较段塞流常用控制方法,选择流量控制法从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天然气流量开展实践验证。通过流量控制法有效控制了水下气田严重段塞流的产生,为后续严重段塞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5期2022-11-01

  • 低渗—特低渗透油层气体段塞组合驱比较研究
    出了注CO2前置段塞+N2顶替提高采收率的方法[1-2],以达到节约CO2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文献[3]对比研究了CO2驱与N2驱的机理,文献[4]对比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不同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但这些对比研究中尚未涉及气体段塞组合驱的比较分析。因此,为了改善低渗、特低渗透油层气驱效果,在“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跟踪专家组的建议下,在分别对低渗、特低渗油藏二氧化碳—氮气驱及富气—氮气驱进行研究的基础上[2,5],拟对二氧化碳—氮气与富气—氮气两种气体段塞组合驱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7期2022-07-15

  • 低渗透油层改善CO2驱的实验研究
    N2与前置CO2段塞间存在扩散和弥散作用,为了不影响前置CO2段塞与原油之间的混相,前置CO2段塞需要一定的长度。水气交替注入是抑制气窜问题、改善气驱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乔红军等[13]利用低渗透储层岩心,对N2-H2O和H2O-N2两种交替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和相对流度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汪益宁等[14]用16块总长度为92.7cm 的地层实际岩心,在水驱替原油结束后进行不同气水比下的CO2-H2O交替驱油实验;张丽娟等[1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22年5期2022-07-12

  • 复合交联堵剂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物凝胶注入顺序、段塞浓度、段塞尺寸、注入时机等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实验分析,通过填砂模型评价了驱油效率和提高采收率效果。1 实验准备1.1 实验条件实验温度:油藏温度 50 ℃;配液体系:地层水离子组成见表1。1.2 实验器材1)黏度计:布氏黏度计;2)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CS1013型;3)精密天平:Sartorius,最大量程为 200 g,最小精确度10~4 g;4)调速搅拌器:S7401-II型电动搅拌器;5)磨口烧瓶、烧杯、滴管、玻璃棒、移液管、量

    云南化工 2022年2期2022-03-18

  • 二氧化碳水合物-石蜡段塞的结构、组分及特性
    油中水合物浆形成段塞的趋势显著增加[14]。根据压降剖面和流量剖面分析,段塞形成过程分为 3种不同的模式:逐渐形成、过渡形成和快速形成。其中,低流体温度和低初始流速是快速形成段塞(压降急剧增加)的有利条件。Straume等[15]证实由于水合物颗粒的研磨作用,水合物颗粒分散能够降低石蜡在管壁上的沉积厚度。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防止或缓解水合物段塞的形成[16-20],以及开发能够预测管道内潜在堵塞风险的模型[17,19-23],缺乏段塞形成后采取措施的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年6期2022-01-08

  • 泌238断块凝胶与聚合物多轮次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体系与聚合物多级段塞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及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差异化调整等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针对长期注水开发后地下形成大孔道,平面窜流严重的油藏,开展了凝胶体系与聚合物多级段塞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及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差异化调整研究,旨在分析化学驱段塞组合方式及差异化调整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1 地质开发简况1.1 地质特征下二门油田泌238 区块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沉积类型为扇三角洲相沉积。岩性以含砾细砂岩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1年6期2022-01-07

  • 一种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
    藏油井中注入前置段塞、主体段塞、封口段塞,其中,所述前置段塞是通过将缓膨颗粒加入水中制成的;所述主体段塞是通过将油溶树脂颗粒加入水中制成的;所述封口段塞是通过将氯化铵、G级水泥、缓凝剂加入水中制成的。本发明的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的堵水方法,适用地层条件范围很宽,可以实现对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的有效封堵、抑制油井水侵,提高油井生产效果,改善区块整体生产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能源化工 2021年3期2021-12-31

  • 冀东浅层高孔高渗油藏多段塞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
    仅依靠CO2气体段塞,难以实现特高孔特高渗油藏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持续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藏采收率。高尚堡某断块某小层是南堡陆地浅层油藏典型单元,属于特高孔特高渗型储层,平均孔隙度30.4%,平均渗透率2 862×10-3µm2,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构造油气藏,地层能量充足。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受边底水能量充足、储层高孔高渗、非均质性强,以及后期采液强度大等综合作用,优势渗流通道发育。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水、调驱、CO2吞吐等常规措施无效,目前该断块综合含水高,水

    复杂油气藏 2021年3期2021-12-17

  • 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实验研究
    完善,在组合调驱段塞组合方式、各段塞用量等方面仍缺乏研究。本文利用多功能组合调驱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开展室内驱油实验,对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段塞组合方式和各段塞用量进行研究,为海上油田调剖调驱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1 实验1.1 实验材料实验用水为模拟地层水,矿化度8 060 mg/L,Ca2+、Mg2+含量468 mg/L,油为原油与煤油稀释配制的模拟油,65℃条件下黏度为89 mPa·s。聚合物凝胶体系为0.25%线性聚合物(分子量1 400×104以

    复杂油气藏 2021年2期2021-09-21

  • 基于乳状液渗流机理的三元复合体系设计方法及应用
    复合体系生成乳化段塞的时机和距离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基于长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系统,分析乳状液运移规律,并进行乳状液段塞驱实验,分析三元复合体系形成的乳状液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应用于指导段塞设计及参数调整。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脱气脱水原油;模拟油(原油与航空煤油混配,45 ℃下模拟油黏度为10 mPa·s);模拟污水,矿化度为5 608.3 mg/L;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8 217.5 mg/L,离子成分见表1。表1 实验用水离

    特种油气藏 2021年2期2021-06-21

  • 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
    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可以有效改善低渗储层的吸液比例,提高波及效率,使低渗层的原油得到更大程度的动用,在降低聚合物用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聚合物驱的整体效果[9-16]。因此,本文以陆上P油田M区块非均质储层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在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评价了交替注入方案对低渗层吸液比例、低渗层分流率以及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展了矿场试验,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的效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23

  • 段塞流捕集器翻身方案的设计
    555)0 引言段塞流捕集器是一种多相流管道的终端设备,主要用于捕集多相流管道流出的液塞,进行气液分离,为流程中的来液量波动提供缓冲容积,消除段塞流的严重危害,并为下游处理设备提供稳定的气体和液体流量。段塞流捕集器是一种石油开发中常用的关键设备,在处理流程中液量较大时,常常需要较大规模的段塞流捕集器。由于公路运输车辆对于运输设备尺寸的限制,设备不能超高、超宽、超重。因此部分段塞流捕集器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侧躺建造,侧躺运输的方式。在运输到达现场后需要进行翻身,

    化工管理 2021年1期2021-01-20

  • 基于聚合物驱的多级非均相调驱研究
    终确定非均相调驱段塞级数、尺寸大小。1 多级非均相段塞聚合物驱物模研究1.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1 材料与设备高温高压微观驱替实验系统[6-7]由变焦体视显微镜、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微观模型、高压仓、高精度驱替泵、压力传感器系统、驱替控制系统、加热保温系统等组成(图1),采用蔡司变焦体视显微镜物镜0.3×,1.0×,1.5×;荧光激发模块;原装日本摄像头,帧率25帧/s;ISCO泵流速范围0.000 01 ~22 mL/min;尼康D800数码单反相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年6期2021-01-08

  • 低渗和特低渗油层CO2-N2复合驱研究
    利的因素,需要对段塞进行调整;文献[14]对CO2-原油体系混相状态的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文献[15]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CO2在油水中的溶解于扩散性能和注CO2后原油性质的变化规律;文献[16]指出CO2中的杂质气体对原油最小混相压力有较大影响;文献[17]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改善CO2驱油效果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前置轻烃段塞,可以增大混相程度,延缓气体突破的时间,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文献[18]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非混相、近混相和混相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27期2020-11-09

  • 红河油田长9 油藏调剖工艺优化与实践
    调剖体系、优化多段塞大剂量设计等,解决红河长9 油藏注水开发中水窜严重、基质原油动用困难的问题,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1 前期调剖效果1.1 试验井组概况红河油田长9 油藏前期共开展5 井组调剖试验,均为平注平采井组,储层厚度11 m~17.1 m,渗透率0.28×10-3μm2~2.1×10-3μm2,调剖累计注水2 153 t~24 976 t,井组累计亏空体积25 476 m3~58 731 m3。区块内水窜通道以非贯通性裂缝为主,调剖井组均为一注两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8期2020-09-19

  • 基于行波法的段塞流瞬态捕捉模型建立与验证
    汉430060)段塞流是油气混输管线中的常见流型,当管线处于启动、停输、清管、输量变化甚至正常生产时,都有可能产生[1]。其流动的间歇性将引起管道中持液率和压力的急剧波动,并使得下游管道及设备承受间歇性应力冲击[2-4]。同时,管道末端产生的大段塞会引起下游处理设备中液位剧烈波动。为保证管线和下游处理设备的安全生产,必须掌握段塞流的特征规律。为此,自20 世纪40 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对段塞流开展了相关研究[5-7]。Dukler 等[8]最早建立了气泡和段

    化工进展 2020年8期2020-08-17

  • 抗盐聚合物段塞优选及试验区见效分析
    规2500),单段塞LH2500较常规2500可多提高采收率2.5%以上。相关研究表明[8‐15],对于高分子聚合物,采用组合段塞时,其聚驱阶段采收率提高情况优于单一段塞。本文拟对LH2500采取组合段塞设计,根据采收率变化情况优选段塞组合,对LH2500段塞注入与常规2500注采差异对比分析,明确试验区注采见效特征。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及条件实验用水:A块葡Ⅰ3油层现场实际注入深处理污水:使用前分别经0.2 μm微孔过滤,除去杂质。其阴离子质量浓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1

  • 东方终端收球工艺设计及风险应对
    艺图2 乐东上岸段塞流捕集器当东方海管清管球进入收球筒后,来自东方海管的3.4MPA 组分50%的天然气直接进入东方段塞流,分离出的天然气通过压力调节阀PV1调压到3.25MPA后稳定外输,分理出的凝析油进凝析油处理系统,而当乐东海管清管球进入收球筒后,来自乐东海管的3.4MPA 组分73%的天然气首先要经过上岸调节阀PV2调压到3.35MPA后进入乐东段塞流,天然气经分离后向下游输送,分离出的凝析油进凝析油处理系统;鉴于东方和乐东天然气组分不同,各自用户

    化工管理 2020年6期2020-03-20

  • N 开发区注聚合物段塞优选研究
    注入时机、聚合物段塞和相对分子质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认为聚合物质量分数越高,采收率越大;胡锦强等[7]研究了高浓(2 500 μg/g)溶液与常浓(1 000 μg/g)溶液的2 500 万相对分子质量抗盐聚合物对三管并联岩心驱替效果,认为高浓聚合物溶液在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注入流体波及体积、调整吸水剖面以及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能力均高于常浓聚合物溶液;吴文祥等[8]研究了低、高浓聚合物转换注入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强调了高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年6期2020-01-01

  • 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构造及其优化设计
    41000)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相比于容器式的优势在于其处理量大。目前我国珠海高栏终端超大型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处理量达到7000 m3,这也导致了其耗资巨大,其耗资主要体现在占地面积以及设备的建造费用和维护费用,因此深入研究其构造及工作机理来提高经济性是很有必要的。1 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构造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又因其平行管段像手指一样而得名指状(指式)段塞流捕集器,它的主要结构是入口、分配器、降液段、分离段、气体出口和储液段。图1便是指状段塞流捕集器的构造。由于设计

    云南化工 2019年10期2019-12-03

  • 混输海底管道进站调压阀安装位置的影响分析
    时往往产生严重的段塞,正常操作和清管过程液体流量差别很大,在终端常设置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作为进站一级分离器,以有效地进行气液分离,并在清管作业时发挥临时储存器的缓冲作用,为下游处理装置提供稳定的气液流量[7-8]。进站调压阀通常位于段塞流捕集器的上游或下游,安装位置将影响终端内段塞流捕集器设计压力的确定及清管作业过程中终端对下游用户的连续供气性质,合理的安装位置既能保证系统下游设备不超压,又能维持向下游用户正常供气。此外,终端内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容积大,占地面

    石油工程建设 2019年5期2019-11-02

  • 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末期段塞优化提效室内物理实验*
    V 的聚合物保护段塞至2019年12月。目前目标油田已经进入SP二元复合驱的开发末期,开发矛盾逐渐凸显,SP 二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产液量大幅下降的井有11口,下降幅度达50%。注SP二元复合体系后视吸水指数平均下降幅度为7%,部分油井的聚合物产出浓度大于400 mg/L,存在聚合物窜流现象,因而急需开展技术攻关,提升化学驱开发效果。目前陆上油田关于SP二元段塞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水驱后进行的SP二元段塞优化[1-6],或者在聚合物驱、后续水驱后

    油田化学 2019年2期2019-08-01

  • 东方终端段塞流捕集器改造方案优化研究
    清管作业时的清管段塞量将增加至原设计值的4倍[2-4]。因此,需对终端已建捕集器进行校核改造,以保证清管作业时下游处理设施及用户的安全运行。1 段塞流捕集器作用段塞流捕集器是气液混输管道的一种常用分离设备,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有效气液分离并捕集因平台、海底高差大引起气体夹带的水力段塞;当混输管路内长段塞到达平台或处理厂时,可发挥临时储存器的缓冲作用,为下游处理装置提供稳定的气液流量[5-6]。2 段塞流捕集器分类与选型在油气田集输工艺中,段塞流捕集器可分为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1期2019-03-20

  • 非均相驱最优段塞组合方式室内实验研究
    相体系过程中不同段塞组合方式将影响油田最终采收率。为了符合海上油田开采降本高效的特性,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了9组不同段塞组合方式,优化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浓度、聚合物浓度和段塞大小。优化后的最优段塞组合方式为PPG浓度1 000 mg/L+聚合物浓度1 800 mg/L+段塞尺寸0.4 PV,可最终提高采收率至70.63%,可为油田现场施工方案提供设计思路。关  键  词:化学驱油;堵水;段塞组合中图分类号:TE357.4       文献标识码: A  

    当代化工 2019年12期2019-01-14

  • 高温流体段塞油气封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的关键。高温流体段塞技术为新兴油气封隔技术,是指将化学流体注入井筒,在温度激发下实现由液态流体转变为高黏弹半固体状胶体段塞,利用此段塞的高弹及能承受一定压差的特性密封井筒油气,阻隔油气上窜,确保段塞上部井段实现不带压、安全作业,同时有效保护储层[4-6]。1 高温流体段塞配方高温流体段塞配方由磺酸盐共聚物、双级交联剂等组成,在聚合物充分溶胀时加入热稳定剂、缓释酸,在即将泵入井筒时加入双级交联剂。这样能保证低温(0~40℃)下胶液黏度适中(1 000~3 0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年4期2018-09-08

  • 低渗透油藏ASG复合泡沫体系注入参数优化
    水交替注入过程中段塞大小、注入速度与气液质量比三个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1 ASG泡沫适用性评价1.1 实验条件模型:物理模型以吉林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地质性质为背景,采用自制的三维均质岩心,使用140~200目石英砂填充,并用环氧树脂胶结,压力计压制而成,模型几何尺寸为60 cm×60 cm×4.5 cm。模型气测渗透率为50×10-3μm2。实验用油:扶余采油厂中心处理站,黏度50 mPa·s。实验用水:模拟地层水为人工配置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50 000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年4期2018-07-16

  • 注入方式对稠油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明:前置高浓度小段塞后续低浓度大段塞的驱油效果好于前置高浓度大段塞后续低浓度小段塞的驱油效果,并且二元主段塞注入前注入少量凝胶段塞可以调高采收率。稠油;化学驱;注入方式;段塞;采收率使用常规注水方法容易导致注入水突进、指进现象严重,注水波及体积小,注水利用率低等问题[1-3],同时结合油藏地质条件及开发条件,进行注入介质及注入方式优选工作,为该区块实施化学驱驱油技术提供指导性依据和技术储备。化学驱驱油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接替手段[4-6],不仅投入成本小,工艺

    化学工程师 2017年4期2017-10-21

  • 喇嘛甸油田P油层沥青颗粒调剖剂浓度与段塞组合优化室内实验研究
    颗粒调剖剂浓度与段塞组合优化室内实验研究白玉杰1,曹广胜1,张 宇1,黄建召2,孙 健2(1. 东北石油大学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163318;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163318)喇嘛甸油田P油层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注入水低效,循环严重,研究低成本沥青颗粒调剖技术,并开展了现场试验。任成锋、高波等人对沥青颗粒进行了调质改性,并评价了改性后沥青颗粒的悬浮性和封堵性;莫晗开发研制了新型活塞式沥清颗粒注入

    当代化工 2017年4期2017-06-01

  • 基于响应面设计方法的海上油田注聚段塞优化研究
    法的海上油田注聚段塞优化研究罗宪波 李金宜(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天津 300452)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海上油田先导试验井组注聚段塞组合方式进行优化,提出适合该区域的最优注聚段塞方案。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此正交试验设计最优方案进行再优化。建立响应面回归方程,以综合指标为响应目标函数,求得方程最优解,得到再优化后的注聚段塞组合新方案。正交设计; 响应面优化; 聚合物驱; 段塞优化聚合物驱作为油田开发稳产或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2017-01-07

  • 庄2断块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注入速度、注入段塞、注入方式等参数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方案,并对驱油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注聚方案为采用二级段塞的注入方式(0.075 PV×2 000 mg/L +0.26PV×1 500 mg/L),注入速度为0.07 PV/a,预计提高采收率5.95%。关 键 词: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方案优化中图分类号:TE 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6)08-1831-04Abstract:

    当代化工 2016年8期2016-07-10

  •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探析
    裂;支撑剂浓度;段塞;复杂裂缝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043页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直井压裂只能在开采前期获得较多产能,但产量会随开采进程而不断递减。因此,如何对页岩气进行充分开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此过程中,对水平井完井方式以及分段压裂技术设计的优化做出探讨,有利于页岩气经济价值的充分实现。1 水平井压裂方式选择在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中,为满足压裂改造要求,施工方式必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8期2016-04-14

  •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室内物模驱油实验可行性研究
    油效果对比,模拟段塞组合优化研究,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物模驱油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室内物模驱油实验可行。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本文模型用Petrel软件建模,用Eclipse软件进行水驱历史拟合,将拟合后的模型数据导出,完成ChemEOR数据流前期准备,通过室内实验数据和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化学驱方案编写ChemEOR软件聚合物卡片和动态控制卡片,而对室内物模驱油实验的模拟是通过编写SL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3期2015-12-19

  •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替注入驱油采用小段塞多轮次的段塞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大段塞少轮次的段塞;最佳组合的段塞为凝胶(0.02 PV)+聚合物(0.03 PV),共计注入11轮次,注入总量为0.55 PV;经过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左右,说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潜力。聚合物驱 凝胶 聚合物 交替注入 参数优化大庆油田自1996年开始应用聚合物驱以来,聚驱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大庆油田采油的主导技术[1-2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年3期2015-12-04

  • 非均质储层中聚合物流度控制对驱油效果影响
    分析了注入聚合物段塞大小,注入顺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入聚合物溶液PV数相同的条件下,高、中、低质量浓度段塞比例2∶3∶4时,低渗透层驱油效果最好。改变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段塞大小对高渗透层驱油效果影响不大,对低渗透层驱油效果影响明显。分析认为,合理的流度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层采收率。非均质; 流度控制; 聚合物驱; 驱油效果; 低渗透聚合物驱是向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增加水相黏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来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的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年3期2015-11-24

  • 段塞式堵水封窜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置水泥、复合水泥段塞、超低密度水泥重力法封堵等,但实际应用效果较差[2]。因此,针对塔河油田高温高矿化度强漏失超深井封堵难题,在施工工艺上采用段塞式深部堵水封窜技术思路,先用高温凝胶做为前置段塞,对地层深部水窜通道和裂缝进行预充填及深部封堵,再利用高温堵漏剂做为封堵段塞,在油水界面形成隔板,深部封堵水窜通道,再用纳米堵水封窜剂做为封口段塞,阻止底水通过井筒窜流,延长堵水有效期[3]。1 前置段塞堵剂配方的优化前置段塞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层严重漏失亏空层段、深部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5年4期2015-08-20

  •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水气交替驱时,水段塞为主要驱油段塞;非均质模型中,气驱后水气交替驱时,气体段塞是主要驱油段塞[10]。而周期注气综合了连续注气、水气交替和注气吞吐的优点,能够增大CO2的波及系数,缓解层间矛盾[8]。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超前注气、周期注气、注轻烃段塞、水平井注气4种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注CO2驱油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的采收率[11]。对于不同注气方式,例如水气交替,其驱油效率、注入特征、注入效果,目前已经开展了不少室内研究[12-15],并进行了矿场实

    断块油气田 2015年4期2015-05-14

  •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边水油藏聚合物驱段塞优化
    边水油藏聚合物驱段塞优化陈朝辉1,尹彦君1,王宏申1,陈来勇2,朱宝坤1(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针对渤海A油田水驱含水率上升过快的问题,开展了先导试验井组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聚合物段塞大小和浓度进行设计,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累计增油量和净现值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函数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函数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得到累计增油量的大小与概率(累计增油量为

    特种油气藏 2015年4期2015-02-17

  • 钻井液段塞技术在渤海油气田的应用
    0452)钻井液段塞可分为稠塞、稀塞、重塞三类,下面将结合工程情况介绍几种常用段塞在渤海湾的应用情况。一、稠塞一般来说稠塞就是高粘高切的钻井液。在渤海湾其应用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钻长起钻前封闭局部裸眼段对裸眼存在易垮塌岩性的井,起钻前在井底垫入150-200m稠塞,调整该稠塞粘度较井浆高30-50秒,可以防止钻屑和井壁塌块下沉堆积并有效避免井底沉砂过多影响测井作业,同时保证套管下到预定深度。在稠塞中提高润滑剂、防塌抑制剂和封堵材料的加量,又可以

    化工管理 2014年23期2014-08-15

  • 大港油田聚/表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的优选
    /表二元复合体系段塞注入参数进行优选和评价,以改善区块三次采油效果[3]。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和仪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量:2500万);石油磺酸盐LG(表面活性剂);现场地层水(矿化度:6 750 mg/L);实验原油(采用港西三区脱气原油与煤油配制而成,53 ℃时黏度为17 mPa·s);石英砂(规格:20目)。主要仪器:BROOKFIELD DV-II+Pro布氏黏度计;SITE100旋转滴界面张力仪;高温高压岩心动态损害评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年4期2014-03-26

  • 裂缝性油藏水力压裂多裂缝控制技术
    键是:粒径优选、段塞级数设置、段塞支撑剂的浓度以及段塞注入时机等。为了控制裂缝性油藏水力压裂无效裂缝,施工的基本程序同时考虑进行调整:将原来压裂施工中的前置液量降低,在裂缝开启时挤入段塞进行封堵,随着时间延长,原来的多裂缝长度延伸、宽度增加受到抑制,确保主裂缝的长度和宽度。2.多条裂缝控制工艺根据以上裂缝控制机理,实现多裂缝控制的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段塞粒径优选支撑剂粒径太小,无法实现有效堵塞天然裂缝;支撑剂粒径过大,可能出现过早脱砂,造成砂堵

    化工管理 2014年15期2014-02-26

  • 苏里格气田压裂施工方案优化
    裂、前置液支撑剂段塞技术、高砂浓度顶替、适当提高砂比等一套有效的压裂工艺技术措施,保证了压裂的成功,成果对气井压裂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关键词】气田;优化;分层;段塞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228-01一、概 述苏里格气田受低渗透、井深、层薄、砂比低、返排率低的影响,加砂难度比较大,返排率偏低,增产效果不稳定;且层间、井间渗透率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储层压力系数低,压裂改造难度大,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平面分布稳定性差,埋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9期2013-11-22

  • 段塞流捕集器选型及设计思路
    业无疑让集输管道段塞量大幅度增加,因此,为了解决管道段塞流对处理厂装置的影响,集输管道末端往往考虑设置段塞流捕集器处理管道凝析液和清管造成的段塞流[1]。1 段塞流捕集器常见型式国内外油气田集输工艺中,常见的段塞流捕集器一般可分为容器式和多管式(指式)段塞流捕集器,这两种型式的捕集器在结构形式上区别较大,但在实际使用中各有优点[2]。1.1 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通常型式有:卧式和立式。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中卧式更为常见,由单罐或多罐、缓冲板、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4期2013-10-23

  •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动态驱油实验研究
    三元复合体系中主段塞的化学剂浓度进行驱油实验;③水驱至含水98%以上,改变前置段塞、后续保护段塞的注入体积,进行不同段塞组合时的岩心驱油实验。2 实验结果及分析2.1 不同含水时机注复合体系对三类油层驱油效果的影响选用相对分子质量为700×104抗盐聚合物配制浓度为1 000 mg/L、活性剂浓度为0.3%、碱浓度为1.0%的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60,分别在水驱至含水率为85%、90%、95%、98%的岩心上进行驱油实验(图1)。图1

    特种油气藏 2013年2期2013-05-16

  • 利用非均质模型优化组合段塞方式室内试验研究
    质模型,采用不同段塞组合方式,进行驱油效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储层非均质性及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1 实验设计1.1 实验条件实验温度为地层温度,实验用水为地层水,实验用油为地层模拟油。1.2 实验内容选择非均质长岩芯模型先分别进行抽空,饱和水,然后进行水驱油试验,试验后采用不同段塞组合方式进行水驱油试验。由于水驱油过程中,压力不断变化,因此不同段塞组合对驱油效率影响很大,同时其驱油效率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岩芯驱替模型

    科技视界 2013年14期2013-04-12

  • 管流地层化学调堵体系的研制与试验
    的计算方法和堵剂段塞定位推进的最佳组合方式。结合枣1270-12井组特点,对已形成的枣1270-12井、枣1274-5井管流地层,应用"U型管"两端压力平衡原理,提出油、水井施工工艺方案,并且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管流地层;化学调堵;地下聚合强胶体系;段塞组合;枣园油田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部分区块及井组在地下已形成连通性好的管流地层[1-3]。调剖现场施工反映出地下注水大孔道的存在情况已经很严重,如枣1270-6、枣1270-15井使用粉煤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6期2012-11-09

  • 河南油田稠油热采氮气段塞热处理矿场试验
    油田稠油热采氮气段塞热处理矿场试验吉素华,王元冬,周文健,杨 颖,李 芳,曹孝存(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 473400)河南油田稠油热采蒸汽吞吐从1987年开始经历了24年,为提高开发效果,2011年进行了氮气段塞热处理矿场试验,周期油汽比、日产油得到相应的提高,统计了氮气段塞的阶段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不同粘度稠油油藏氮气段塞热处理效果的因素,明确了目前氮气段塞热处理工艺的选井条件及适用范围,为下步措施工作提供依据。河南油田;稠油开发;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4期2012-11-09

  • 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的段塞组合优化及矿场应用
    了3个聚合物凝胶段塞,即强凝胶段塞、中强凝胶段塞和弱凝胶段塞段塞强度及作用见表1(为了便于叙述,定义溶质质量与溶剂体积之比为溶解质量浓度)。经过室内筛选,最终确定聚合物和交联剂的加量,见表1。表1 不同调剖剂的强度及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HJ-1溶解质量浓度为2g/L的聚合物凝胶的黏度高,为强凝胶,封堵性最高,可以先注入,用来改善油层的吸水剖面,用来封堵大裂缝和大孔道出水通道,达到近井调驱的目的,使注入水发生液流转向,解决深部地层水窜流问题;溶解质量浓度为1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年12期2012-08-20

  • 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聚合物注入体积、段塞组合、残余阻力系数及注入不可动凝胶的对比等,从理论上预测了注入参数的影响因素,设计了注采合理参数。1 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数学模型可动凝胶型聚合物驱油机理数学模型包括: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组分产生和损耗、化学组分的吸附和滞留、一二价离子的质量交换、凝胶的降解、流动性能,以及化学组分对水相粘度和渗透率下降系数等。1.1 交联反应生成可动凝胶模型[5]聚合物和交联剂不断损耗,逐渐生成凝胶。在成胶时间达到之前,溶液的流动类似于未交联的聚合物。在成胶

    中国矿业 2012年11期2012-01-09

  • 大庆油田南一区葡Ⅰ组油层三元复合驱前置段塞注入参数优选
    层三元复合驱前置段塞注入参数优选李丽丽1,梁云龙2,刘远亮3,宋考平4,高 丽5(1.中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中油大庆输油气分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58;3.中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 松原 138000;4.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5.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在室内配方和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南一区西西块的地质开发特征,确定三元复

    特种油气藏 2011年1期2011-01-03

  • 气液混输管道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原理及实践
    气液混输管道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原理及实践袁 英1,高强生1,魏 纳2(1.中石油南充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南充 637000;2.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段塞流是气液混输管道中一种常见的流型流态,对下游设备的压力波动影响极大。从段塞流的动力特性出发,分析了段塞流的物理特性和国外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结构特点和分离原理,建立了一套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数学模型,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给出设

    石油矿场机械 2010年10期2010-10-18

  • 埕东油田西区强化泡沫驱试验研究
    对强化泡沫驱注入段塞大小、注入泡沫剂浓度、聚合物浓度、注入方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1 先导性试验区概况1.1 油藏地质特征先导性试验区位于埕东油田西区的中西部,内部构造简单,地层发育平缓,地层倾角不到1°。试验区含油面积0.9km2,平均有效厚度6.5m,地质储量119×104t,主要开发层系为馆陶组上段3砂组,储层物性和含油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强,地下大孔道普遍发育,平均空气渗透率2.3μ m2,孔隙度37%,原始含油饱和度62%,渗透率变异系数0.7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4期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