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家

  • 王扶林:把古典名著写进中国电视史
    昌、曹禺等一批红学家和剧作家加入。“现在有些电视剧只靠表面上花里胡哨博眼球,弄几个明星来撑场面,这是站不住脚的。能不能吸引观众,还是要靠作品的质量。我们在动笔写剧本之前,光研究原著就用了一年时间。”那时的他,人前表现得干劲十足、信心满满;晚上回到家,盯着房顶,整夜失眠。“《红楼梦》的改编,事关文化遗产传承,千万不能搞砸了。”他信服铁人王进喜的处世哲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认准了就拼命向前。”没有明星,全部起用新演员,《红楼

    读报参考 2023年11期2023-04-13

  • 《甄道元〈红楼梦〉笔记》
    同时期70多位红学家的评点,并附有230多幅铜版高清彩色插图,页面翻口附有数千枚富于针对性的评点图章,是极具特色的红学新著。作者力图凸显学术性与思想性,汇校异文数以千计,辨析疑似混入文本之批语,以重新审视正文;同时刻意汇辑观点相左之评点,辨析“原笔原意”与“终笔终意”,以体味雪芹之苦心。该书通部8册,16开本,394万字,由世界图书出版社于2021年10月出版。作为同期成果,作者另有《红楼梦与子虚乌有记》《批语混入与脂批分析》及《红楼梦底稿探索》等3部专著

    红楼梦学刊 2022年4期2022-11-04

  • 你读的《红楼梦》和曹雪芹写的差距有多大
    本”为底本,由红学家俞平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注释。其中,身为满清皇族后裔的启功对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掌故十分熟悉。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2300 多条修改,挖掘原貌由于“脂本”和曹雪芹本人生活更为贴近,因此,一直有红学家建议,希望专业人士能够整理出一个以早期“脂本”为基础的普及版《红楼梦》。1973 年前后,毛泽东提出了重新整理《红楼梦》的问题。1975 年,《红楼梦》校注组成立,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周汝昌等老红学家在修订中担

    新传奇 2022年39期2022-10-19

  • 《红楼梦印谱》
    红楼梦印谱》,红学家冯其庸称为“首创”。王少石,安徽宿县人。家贫,耕牧以自给。喜爱金石书画,倾慕昌石(吴昌硕)、白石,因自名少石。他在《〈红楼梦印谱〉纪实》中记录了刻谱经历:1979年6月,经书法家许庐和同是书法家又是红学家的冯其庸建议,开始创作《红楼梦印谱》。1980年6月,印《红楼百印集》,收印一百二十方。这一印集与王少石其他有关红楼梦的印作,曾由冯其庸携至美国、苏联、日本的大学展出并发表。1986年5月,《红楼梦印谱》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印一百八

    寻根 2022年4期2022-08-04

  • 晴雯在企业里能干啥
    化部长行不行?红学家说,肯定不行。在当下社会,企业经营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复杂,舆情控制很重要。晴雯的性格,說话随意,当新闻发言人不合适,做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会偏离方向,应对公众舆论会信口开河,所以不适合做企业文化部长。红学家说,做公关部长合适,原因就在于,看脸的现代社会,公关部长就是企业的品牌,这会给企业增分不少;情感的粘连,也是推销的一个必要手段,因美而近客户,大多数客户难以经受住这样的诱惑,所以让晴雯做公关部长十分合适;遇到难对付的合同谈判,需要这样的一

    中国商界 2022年5期2022-06-06

  • 《红楼梦》是什么?
    魇。有感于近代红学家读《红楼梦》“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张爱玲沉醉于《红楼梦》中,写下了洋洋洒洒近二十万字的《红楼梦魇》,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红楼梦》它有太多的迷津、太多的迷雾,但惝恍迷离的红楼世界中又有太多的美丽、太多的风光,怎能不让人心甘情愿地被那一道道魔咒所“诅咒”、所牵绊?作者曹雪芹是谁?他的人生际遇如何?——扑朔迷离,至今也无定论。《红楼梦》是自传,是艺术的虚构,还是为他人立传?——红学界的笔仗仍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1年11期2021-12-08

  • 《红楼梦》是什么?
    魇。有感于近代红学家读《红楼梦》“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张爱玲沉醉于《红楼梦》中,写下了洋洋洒洒近二十万字的《红楼梦魇》,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红楼梦》它有太多的迷津、太多的迷雾,但惝恍迷离的红楼世界中又有太多的美丽、太多的风光,怎能不让人心甘情愿地被那一道道魔咒所“诅咒”、所牵绊?作者曹雪芹是谁?他的人生际遇如何?——扑朔迷离,至今也无定论。《红楼梦》是自传,是艺术的虚构,还是为他人立传?——红学界的笔仗仍

    作文新天地 2021年31期2021-11-23

  •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后四十回
    终纳闷:为什么红学家如此不待见的程高本后四十回,却能带给读者如此深沉的感动?反观学界,虽然漫天飘舞着对续本的批驳,却鲜少有红学家愿意坐下来,逐回、逐段分析后四十回究竟哪里优、哪里劣,跟前八十回对比,差在什么地方,而曹雪芹原来又是怎么构思的。身兼红迷、红学家、小说家三重身份,流连红楼七十余载的马瑞芳老师决心以八旬高龄再出山,重新回归文本,细细研读后四十回,为读者和学者带去别开生面的新看法。这便是这档《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由来。跟随马瑞芳老师,以冷

    新晨 2021年9期2021-11-11

  • 当代小说与学问修养
    聚讼,导致一位红学家活活气死。其实,他根据敦诚《四松堂集》遗存的曹雪芹的两句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所做的附骥之作,真的很一般,空泛,大而无当,陈词滥调;与曹公的诗才相比,何以道里计!不知怎么还有那么多红学家会信以为真。这些学者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拷问的。还有不少所谓“国学”大师,对传统文化“精华”“糟粕”一并收纳,意似眷眷,难舍难分。总括起来,我们在任何领域,都喜欢制造偶像,崇拜偶像。偶像崇拜的对立面,正是自我麻痹、自我意识的丧失。此与现代精神

    阅读时代 2021年6期2021-09-10

  • 继续先贤传统发扬红学精神 ——在首届“冯其庸红学论著学术提名”活动发布仪式上的发言
    ,感动于老一辈红学家将红学融入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生命。难忘2010 年10 月,冯先生米寿之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期间我得以向冯先生请教他在1981 年前后,写给《北方论丛》责编的一组信件问题(之后发表于《北方论丛》2017 年第2 期)。 冯先生看到30年前亲笔所写的9 封书信,很高兴,逐一确认了几个不好断定的草书字迹,还嘱咐给他留个复印件。 这些书信,关涉到他的一篇论文《关于当前〈红楼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信件记录了文章

    红楼梦学刊 2021年1期2021-04-17

  • 沉痛哀悼郭豫适先生
    月1 日,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郭豫适先生仙逝,享年87 岁。郭豫适先生1933 年生于广东潮阳,1957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华东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及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副主编、国务院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担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郭豫适先生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中

    红楼梦学刊 2020年6期2021-01-18

  • 沉痛哀悼张锦池先生
    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张锦池先生,因病于2020 年9 月27 日去世,享年83 岁。张锦池先生1937 年2 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县。 196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同年分配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文学遗产》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 张锦池先生是中国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 2020年6期2021-01-18

  • 我想回到清朝
    加,我终于知道红学家们的解读是否正确,谁更接近真相,谁简直是沽名钓誉。我终于知道黛玉是怎样魂归仙境,宝钗该如何面对宝玉的意难平;湘云配得怎样的才貌仙郎,凤姐如何落得家亡人散;“三春”都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安排,巧姐又是怎么得遇贵人、渡过难关……我想回到清朝,只为亲见那梦中的金陵,去见证大观园中的奇女子的悲欢与才情,以及她们起伏跌宕的命运。回到清朝,只为圆我的“红楼梦”……(指导教师:黎 军)(本文获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辽宁赛区二等奖)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0年8期2020-09-10

  • 《红楼梦》是很好玩的
    学术论文。两位红学家你来我往,观点碰撞,思想交融,时有火花迸发。刘心武与周汝昌完全是君子之交,他只到周家拜访过他一次,另在一些公众场合见过三四次。他们的主要交流方式是通信,以及在文章里呼应、切磋,刘心武的一些红学观点也引自周汝昌先生,其 “研红” 之路离不开周先生的殷切勉励与悉心指点。周先生彼时视力不佳,写下的字每个有蚕豆甚至核桃那么大,往往互相重叠,常常落款为 “盲友”。写到酣处,还会口占一绝赠刘心武。老一辈学者的治学精神令人既感且佩。这虽是一部 “红学

    全国新书目 2019年10期2019-12-09

  • 我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作曲
    满意。我却担心红学家们的评价,因为对于《红楼梦》,音乐的解读跟红学家的解读完全是两个层面的。而且,他们太有学问、对《红楼梦》的研究都太透彻了。有一次,我有一个字一下子写不出来,就给一位红学家打电话请教。他告诉我是哪个字,出现在第几回的注解。他们对《红楼梦》熟得连注解都清清楚楚。所以,我作完曲,处于一种堵着耳朵、闭着眼睛等待着的状态,准备迎接各种批评。没想到红学家们看完样片都说音乐很好。这么高的评价,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尤其是红学家们都说,《晴雯歌》写得活脱

    华声文萃 2019年6期2019-09-10

  • 李希凡:从“小人物”到红学大家
    时52分,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在家中去世,享年91岁。不管今天人们对李希凡的具体红学观点有什么样的看法,也不管今天对1954年那场争论或者批判胡适运动的态度,不能抹杀的事实是:李希凡和蓝翎的文章开创了一个红学新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毛泽东点名的“小人物”李希凡的“名气”,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点名肯定的“两个小人物”之一。李希凡1927年出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13岁时当学徒,后入山东大学读大学,后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1954年,27岁的李希凡和23

    华声文萃 2019年2期2019-09-10

  • “端木蕻良”笔名背后的故事
    者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邓遂夫。端木蕻良曾经和邓遂夫有过交往,甚至两个人曾经有过作传之约。为此我想,虽然邓先生没有能完成这部《端木蕻良传》,但肯定为此做过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向他请教说不定会更可信一些。鄧先生回信中说:“所问端木蕻良笔名事,据我所知:他根本就没有养父,在亲属中也并无姓端木者。是在1936年经郑振铎推荐给《文学》杂志发表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时,想取一个不与别人犯重的笔名——复姓‘端木’、名‘红梁’(他的家乡至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5期2019-09-10

  • 刘心武的心灵保健操
    /杨 慧作家、红学家刘心武,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几十年来写有大量小说、散文和随笔,后来潜心研究《红楼梦》,卓有建树,他上央视讲《红楼梦》,并写有《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刘心武在古稀之年依然精力充沛从事创作,缘于他从不间断的心灵保健。刘心武的心灵保健不玄妙,却很实用。刘心武写的是文学,悟的是心学。他有六套心理保健操: 列表化解操、自寻小乐趣操、回忆美景操、无损害宣泄操、自嘲操、走向混沌操。这些心理保健操,其主旨是做足“去烦恼的减法”与“增快乐的加法”。

    长寿 2019年8期2019-07-13

  • 听“大运河文化季”第四季人物篇收获大
    专家蔡蕃先生、红学家任晓辉、首师大张建业教授、北京电视台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这里是北京》总制片人李欣、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等做客直播间,讲解细致,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听到,让人受益匪浅。印象深刻的是周四“鄉土文学作家、大运河之子刘绍棠的故事”这期,选题策划人小强、主持人赵亮,邀请刘绍棠先生的夫人曾彩美、儿子刘松萝来到直播间,用“神童、稿费、爱情、磨难、重生、思念”六个关键词回顾刘绍棠的精彩人生,还播放了刘先生的弟弟、妹妹、女儿、三个侄子的采访录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10期2019-04-22

  • 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研究*
    的相关内容,从红学家和翻译家的角度出发,揭开霍克思《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一、《笔记》简介《笔记》全书共416页,①此处仅对《笔记》做简要的描述,对《笔记》更详细的论述,请参阅鲍德旺:《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述介》,《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版)2010年,第240—244页;张婷:《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价值研究》,《中国翻译》2013年第4期,第28—32页。装帧古朴典雅,封面上有精美的图画,与霍译本《红楼梦》的封面一脉相承,衬底则是精美的书法,然后

    国际汉学 2019年1期2019-04-13

  • 遇见“飞鸟”
    楼梦》,令众多红学家为之倾注毕生心力。或许不被理解,或许不被期许,但他们始终以尘土般的胸襟,呵护自己倾尽一生追求的美。“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生活总是喜忧参半地上演,而困难是永恒的。解决困难的过程就像推动西西弗斯的石头,反反复复,永无止境。但正因困难永恒,当我们在这永恒的困境中探索应对的姿态时,人生的意义会随之变得更加明确。如果你曾经因为失败而怀疑世界,请记住“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世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10期2018-11-14

  • 洪哲燮的诗
    喘止咳留待后辈红学家和诗人考证酬唱雪花芬芳……雪花芬芳……大地喃喃,暮色四合山岳,穿戴上白色斗篷大氅风萧萧兮,雪倾湖中,举湖为觞阵前将士几多豪壮!掰开一朵雪花我小心翼翼,轻轻掰开一朵飘自天庭的雪花看看她的花蕊和花瓣手,还没触及她的芬芳雪花便隐身消融了只把一粒晶莹水珠存下透过水珠的晶莹,我看到雪花是粒冰晶,靠近火焰袅袅娜娜的蒸气是她花最长最显眼的一瓣未经触摸驻留梅苞的一朵散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蝴蝶蜜蜂此时还躲在蛹中从不敢唐突撒野它只能暗恋紫云英槐花在暖人春季里,

    诗歌月刊 2018年4期2018-09-18

  • 《红楼梦》读后感
    了,遂结束。大红学家周汝昌,认为这两句诗不是普通的两句好诗,而是预示着林黛玉的结局。虽然高鹗续红楼梦中,黛玉在宝、钗新婚之夜吐血而亡也非常具悲剧性,而且被大多数中国人接受,但在曹雪芹的构思中,林黛玉应该是在一年后的中秋月圆之夜投湖身亡的。到底这个结局是否真是曹雪芹的本意,这是一个仍未有答案的历史之谜。回到《红楼梦》,一部写私人题材的书可以把人物写得这样活,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无怪红学家们会对考证《红楼梦》如此痴迷。拿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来说。假设凤姐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2018-02-24

  • 深切悼念李希凡先生
    代文艺理论家、红学家李希凡先生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1岁。李希凡先生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绍兴,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学刊》名誉主编。历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当选全国第二、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是享誉国内外的文艺理论家、红学家。1954年,李希凡先生与蓝翎先生共同撰写和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

    红楼梦学刊 2018年6期2018-02-14

  • 怎么会不懂呢
    李兴濂红学家吴世昌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问:“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就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实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哥哥问:“四川的山为什么光秃秃?自己想想看。”“没有

    润·文摘 2017年8期2017-09-08

  • 城市的品味
    的这座宅院,是红学家们公认的惟一一所曹雪芹故居。它不仅具有红学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处典型的清代北京四合院建筑,对于北京的城市民居研究,也有重要的价值。可是有些决策者们认为没有保留的价值,因为它没有被列为哪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红学家们四方请命,希望能保留下来。据说,决策者的答复是,院子要拆,可以保留院中的一口古井作为纪念。这是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既然不认为它有文物价值,保留一口井还有什么意义?在北京,有一条叫做北总布的胡同,其中有一处院落24号院,七十多

    杂文选刊 2017年9期2017-09-05

  • 自信换来幸福泉
    击水岂三千!”红学家邓遂夫先生的这首诗,道出了暮年自信的豪情,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是获取晚年幸福的源泉。老年人自信,首先要有乐观的精神。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老年人抱怨:“我老了,不中用了,干什么都不行喽!”“就这样了,对付着活吧”等等。人,千万不要自己打败自己。太多的人生滋味还待我们细细品味,将“老”字整天挂在嘴边,不是睿智老人的聪明之举。老年人自信,其次要有向上的劲头。寂寞和烦恼,往往是生命衰老的加速剂。面

    长寿 2017年8期2017-07-15

  • “《红楼梦》是文艺版的《资治通鉴》”
    陈娟++李静涛红学家胡文彬的客厅,四壁都是书柜,与墙面同高宽,里外三层。在一面书柜的右下角,有整整齐齐几排书,书脊上印着各种文字,是世界各地不同译本的《红楼梦》,英文版、法文版,甚至还有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与那些书相比,茶几上的几本厚册子显得有些陈旧:一本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画册,里面是当年电视剧人物剧照;一本老相册,每一张里都有胡文彬的身影,那是30多年前跟随剧组东奔西走的旧影;还有一本厚厚的剪报集,一页一页按照时间顺序叠放,内容涵

    环球人物 2017年11期2017-06-10

  • 文人逸闻
    李兴濂红学家吴世昌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问:“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就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實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哥哥问:“四川的山为什么光秃秃?自己想想看。”“没有

    读者 2017年10期2017-04-26

  • 在“周汝昌与现代红学”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先生称为第二代红学家之典范,自然也将周先生划入“民国学人”行列。*《红学学案》书评,涉及红学“五代人”旧说,发表时责编出于好心,将本属于第三代之某位专家与周先生一起归入第二代行列,特此更正。尽管周先生之“九五”人生岁月,经历过三个“大时代”之社会变革,我以为他的精神品格,仍具有典型的“民国气质”。周先生之所以能够在红学领域取得令人无法绕行的巨大学术成就,很大程度上与他所诞生的特殊时代有关。周汝昌先生诞生于五四运动的前一年,那是一个古今中西历史交接的特殊年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11

  • 自信换来幸福泉
    击水岂三千!”红学家邓遂夫先生的这首诗,道出了暮年自信的豪情,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是获取晚年幸福的源泉。老年人自信,首先要有乐观的精神。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老年人抱怨:“我老了,不中用了,干什么都不行喽!”“就这样了,对付着活吧”等等。人,千万不要自己打败自己。太多的人生滋味还待我们细细品味,将“老”字整天挂在嘴边,不是睿智老人的聪明之举。老年人自信,其次要有向上的劲头。寂寞和烦恼,往往是生命衰老的加速剂。面

    益寿宝典 2017年31期2017-03-07

  • 红楼一梦,无关大小
    来……成为一位红学家即是我的文学梦。自小我与《红楼梦》便有剪不断的牵绊奇缘,我相信,凭着后天的不断研读进益,终有一天会实现我的梦想。红楼一梦,亦是我的文学之梦。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梦想无关大小,能否实现只在于你投入多少。《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朱迪说:坚持梦想,就算所有人都不支持你,这条路会很曲折,你也会一度认为是不是自己选择错了,但只要坚持,就算最后没有成功,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摘自《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2016年第10期 图/千图网)

    爱你 2017年6期2017-02-23

  • 刘心武:自创“心灵养生操”
    吴为作家、红学家刘心武,古稀之年依然精力充沛,在文学中辛勤耕耘,这要归功于他的六套“心灵养生操”。列表化解操:心乱时,在一张纸上先写一行大字“我为什么心乱”。然后列出3栏,分别写出“最烦心的事”“次之的事”“小事”,列好后,从“小事”开始逐项化解,凡大体可以化解的,都用红笔划去;剩下的,自然要认真应对了,虽一时化解不了,但心绪经过一番梳理,自然也坦然多了。自寻小乐趣操:每当提不起精神来做正事时,就先找些有趣的小事来做,例如用湿棉花球给所养的盆栽植物洗涤叶片

    婚育与健康 2016年5期2016-08-07

  • 斋名趣谈
    院有两棵棔树;红学家俞平伯20世纪40年代迁入北平时,因院内有一株古槐,遂以“古槐書屋”为斋名。从诗文佳句中选取斋名。为了表明志向、抒发情怀,文人学者喜欢从古代诗文名篇中选取词语作为斋名,如梁启超在天津的斋名“饮冰室”来源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清代学者钱大昕的斋名为“十驾斋”,文字学家商承祚的斋名为“锲斋”,均源于荀子《劝学》名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昭示勤奋不息、献身学术的志向。抒发兴趣爱好或体

    爱你·心灵读本 2016年9期2016-07-06

  • 红楼养生法
    李霆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以95岁高龄仙逝。周汝昌的长寿与他一生钟爱的《红楼梦》有关。一辈子没离开玉器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贾宝玉“含玉而生”的影响,周汝昌一生喜欢玉器,收藏了不少玉制品。周汝昌的床上常年有一块玉石枕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管春夏秋冬,他就喜欢枕着它睡觉,冬天最多在枕头上蒙一块枕巾。周汝昌常说,这样做让他的大脑异常清醒。全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武国忠表示,玉器对人的养生作用虽然没有定论,但是,质地坚硬的枕头的确能起到穴位按摩的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6年2期2016-05-30

  • 陈诏:为人作嫁的红学家
    诏:为人作嫁的红学家文/韦泱编辑编辑,为人作嫁,给别人编稿,乃职业使然,人们却很少知道和关注他们,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王蒙先生曾说:作家要学者化。我钦佩学者型作家。对于学者型的编辑,我同样心生仰慕,引为楷模。年逾八八高龄的陈诏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编辑家、红学家。编辑生涯贯一生一九二八年初春,陈诏出生于浙江宁波,祖父是光绪举人,因岁数已大,不宜远行,空有一个“教谕”的头衔,在家乡开了一家私塾,终身以教书为业。到了父亲这一代,由于中国废除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3期2016-03-31

  • 刘心武“秦学”争议始末
    做文章的所谓“红学家群殴刘心武”热闹事儿,从2005年末到2007年初夏,从没停止过。红学从不缺少争论,争论往往是双向性的,你商榷,我回应,有来有往。这次“红学家群殴刘心武”,既是一边倒,又是单向性。所谓一边倒,是红学界除周汝昌先生外,对刘心武的态度基本一致,有理有据的给予批评;所谓单向性,是刘心武仅有“表态式回应”,如“不要以专家身份压人”、“决不放弃上央视的权力”等,无实质性回应,对红学家的具体批评概不回应。为什么刘心武所谓“秦学”引起如此广泛反对?“

    博览群书 2013年9期2013-08-06

  • 围绕《金瓶梅》的故事
    我从一位著名的红学家手里借了《金瓶梅词话》,也就是俗称的“足本”或“全本”。本打算认真拜读一番,可是那时正好有一位朋友介绍我认识了“长公主”和她的“驸马公”,他们硬是从我手里把《金瓶梅词话》转借走了,原说两三天即还,没想到过了两三个月,还不见有归还的意思。红学家却催讨甚急,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跑进“宫”里把书要了回来,并当即按约好的时间和地点交还给了红学家朋友。“全本”或“足本”的《金瓶梅》只在我手里过了一下,如云似烟,瞬即消逝,除了几幅插图以外几乎没有

    文学自由谈 2012年5期2012-03-20

  • 2012中国黄茶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长邬梦兆,著名红学家、87版《红楼梦》编剧周岭等嘉宾到场参与论坛活动。论坛在君山银针茶艺队带来的“云染香妃梦”表演开场。随后,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准向大家介绍黄茶之优以及君山银针之忧,表示在未来要借鉴其他茶业同行经验,作为黄茶中的“老大”,君山银针以其悠久的历史、先进的制茶工艺,引领我国黄茶产业不断发展。黄茶比起其他种类的茶优势在哪里呢?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曹潘荣,以及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刘仲华,带来学术上权威的解读。著名红学家

    茶博览 2012年12期2012-01-04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得与失
    流;二是借助了红学家的支持和红学研究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是红学高度发展的时期,红学家们意气风发,思想开放,将《红楼梦》搬上银屏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和愿望。以此为基础和后盾,王扶林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执导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王扶林以对时代和历史负责的态度,与广大红学家密切合作,终于取得成功。1987年版《红楼梦》问世后,受到好评,并且20年连演不衰,这部电视剧作品被红学家和广大观众誉为经典之作。《红楼梦》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主,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脂砚斋是什么人
    写的东西,很多红学家对此进行了探佚,这些内容不同于 120回《红楼梦》。在对《红楼梦》本文看得有些厌倦时,看看这些探佚还觉得蛮有趣。在笔者略为进到红学中去,特别看了《北方论丛》编辑部编著的《〈红楼梦〉著作权争论集》后,笔者对脂砚斋起了怀疑,产生了厌烦。对曹雪芹到底是原作者,还是在已有的《石头记》原稿上进行批阅、增删的问题上,两方面不同的意见都搬出“脂砚斋的批语”,来作为自己的理论靠山。脂砚斋成为红学的祖师爷,谁要是对脂砚斋怀疑,谁就是反“红学”。虽然也有人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1-09

  • 明义其人及与曹雪芹的关系
    的生年,大多数红学家都采纳吴恩裕的考证观点,认为明义生于乾隆五年(1770年)左右。吴恩裕的主要理由是,根据《绿烟琐窗集》诗选中《送毛海客归幕》一词有“二十年来饮侣吟朋”之句,认为明义作为一个有“二十年饮吕吟朋”的人,则写作此词时至少有三十五六岁了。再结合明义1777年才得到“邻善园”的事实,断定1777年明义三十六七岁,则生于1770 年即乾隆五年左右[1]。笔者认为吴恩裕的推断或有不确之处,明义的生年应当比吴恩裕所推断的稍晚,应在乾隆十年左右。据天津发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3-22

  • 别人的老公是借来的书
    》的人都能成为红学家,而她。显然缺乏深^研究的热情了。她记得年少的时候,在朋友家看到一本张爱玲的小说合集,那是她梦寐以求的书。她迫不及待借回家去看,看了还觉得不够,想留下来慢慢看,于是千方百计拖延还书的日期,最后以丢掉了的借口霸占了那本书。可是,再好的书也总有看腻的一天,而精彩的书并不只有这一本。当厌倦了以后。她看到那本书总会有一种负罪感。因为这本书代表着她人格中的不光彩。最后,她找个借口把书还了回去,心中才松了口气。(摘自《皖江晚报》)

    小品文选刊 2009年13期2009-09-09

  • 白马翰如
    的是这个方法。红学家们左说右说横说竖说,无非在说袋是真的!袋是真的?当他们认为袋是真的时,袋里的东西都是假的了。●各有各的音,各有各的知音。甲与乙斗,丙支持甲,丁支持乙。后来甲乙议和,第一条款:诛丙、丁。●S:“你的青春太长了,不好。”M:“有说乎?”S:“心灵是主体,青春是客体,如将主体客体说作主人客人,那么,去了,再来的客人是可喜的,赖着不走的客人是可厌的。”M:“美丽的比喻!”S:“不,心灵这位主人是好客的,它要相继接待很多客人,如果青春这位客人赖着

    杂文选刊 2008年1期2008-05-14

  • 痴情红楼六十载
    年交往的另一位红学家梁归智来撰写自己的一生。梁归智在阅读了大量周汝昌的著作和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资料的同时,又对周汝昌的亲朋好友进行了采访,历时近三年最终完成了这部传记。周汝昌先生在电视上给我们留下的形象总是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论红学,一片痴迷。而在周先生的身后,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以周汝昌的学术经历为主线,记录了周汝昌八十余载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生涯,其中,对周先生的性情品质、生活经历和人生得失等都有较多的叙述。作为考证派的集大成者

    全国新书目 2006年14期2006-08-18

  • 2005中国文化:各取所需,按焦虑分配
    2005年底,红学家对作家刘心武的围殴亦源于此。最初,刘心武的《红楼梦》研究并没有让红学家普遍不满。通过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的宣讲,刘心武令人捧腹的“秦学”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一些正统的红学家开始通过媒体公开批评刘的研究。10月底,《新京报》发表对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的访谈。在这篇访谈中,胡文彬再次对刘的研究提出批评。一场更为激烈的争论由此拉开。也正是这篇访谈,暴露了以中国红学会为首的正统红学家猛烈批判刘心武的原因。胡认为刘心武的研究是“猜谜”,更重要的是,

    上海采风月刊 2006年1期2006-01-22

  • 狱神庙闻录
    红楼梦》小说的红学家们,倒曾围绕它爆引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国内外红学家都未能接受双方的不同看法,其认真的程度和历时之久,可堪称狱神庙史上的重大事件。也许,今日之红学界大概已经忽略了这种争议。现将《石头记》抄本中有关狱神庙的脂批摘录如下:茜雪至《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而迷失。——脂京本第二十回《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佚无稿。——脂京本第二十六回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

    读书 1998年7期1998-07-15

  • “大是大非”
    318页)许多红学家提出了对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情节的推测,更有不少另起炉灶,重作续书者。但是谁也没有那点自信和勇气舍程、高续作而自代之。再说读者也不会接受只有八十回的《红楼梦》残本。大概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俞平伯先生临终幡然悔悟自己当初腰斩《红楼梦》“有罪”,而能够随曹雪芹原著传世的只有程、高的续作。贬斥也罢,否定也罢,另作推测也罢,若无程、高的后四十回在,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句玩笑话,这些红学家应该感谢程伟元和高鹗给了他们存在的可能。

    读书 1992年11期1992-07-15

  • 不要尽说好话 等
    之忧。从未以“红学家”自许的金克木先生,《高鹗的八股文》一文却发“红学家”之所未发。又因金先生未沉溺于“红海”,始能“平心论高鹗”。柳苏先生轻描淡写,却活画了“亦舒”与“金庸”。可能因重点在“画”“金庸”≈“查良镛”,因此,对“自由+法制=安定+繁荣”的查氏见地,略而未论。惨遭十年浩劫,有些前辈学人、作家得以幸存,又坚持笔耕不辍。唯岁月无情,近一两年来许多老人先后谢世。他们中间许多位与“三联”、《读书》有深深的书缘。但《读书》在缅怀这些可尊敬的老人方面,似

    读书 1988年5期1988-07-15

  • 梦多湖畔论《梦》记
    来自世界各地的红学家,来到这么一个湖光绮丽、风景如画的地方来论“梦”,确是盛事。我在开幕式上致词时曾说:“我们三个人,环绕了半个地球到这里来参加这个盛会,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就连曹雪芹的太虚幻境里也不可能存在,可是现在却是事实。”参加这次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的,有中、美、日、英、加拿大、新加坡等国,还有我们的台湾省和香港地区。到会的代表共有八十多人。从代表们的单位来说,美国有三十多个大学都派了专家或《红楼梦》的研究者来,加上美国以外的这些代表们的单位

    读书 1980年9期198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