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服

  • 高压氧预适应对高原脱习服的保护作用研究
    空勤人员如何快速习服高原环境确保训练任务安全高效完成,同时在驻训任务结束后返回平原如何快速度过脱习服阶段,快速回到平原的工作状态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高压氧治疗对高原习服与脱习服的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本门旨在总结高压氧预适应对高原脱习服的保护作用研究。1 高原脱习服高原脱习服也称高原脱适应,是指高原世居者或已习服高原环境的移居者下到平原后,出现一系列功能和代谢甚至结构改变[1]。高原脱习服是机体脱离高原低氧环境进入常氧环境后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由于机体长期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6期2023-08-03

  • 东莨菪碱与前庭习服训练防治晕动病的效果观察
    ]。行为治疗包括习服治疗和短期行为纠正,前庭习服训练需要锻炼的时间长,但不良事件少[6]。针对药物治疗和前庭习服治疗MS 的临床效果,目前仍然无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既往前庭习服训练的方法及设备复杂,耗时长,多用于军用领域,对于民用方面的习服训练研究较少[7]。SRM-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疗系统是目前临床最先进的BPPV 诊疗及前庭功能检测系统,既往已有研究证实,通过斜转试验(off-vertical axis rotation,OVAR)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3期2023-03-09

  • 习服分子机制、特异性标志物及遗传差异研究进展
    ,分为热适应及热习服。热适应是指世居或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劳动的人群,其热耐受能力比初入热环境者强的环境生理学现象。热适应具有可遗传的特点,即使脱离湿热环境一段时间,这种对热的适应能力仍然存在。热习服是后天获得的,是在热刺激的反复长期作用下逐步建立的,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形态改变的适应性反应[1]。热习服与热适应最显著的差异是已习服的机体离开热环境后会发生脱习服[2]。然而,目前人体热适应的遗传基础及热习服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用于跟踪热习服进程或甄别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2022-12-20

  • 高原脱习服研究现状
    等都面临着高原脱习服问题。这些无疑成了国家经济建设、教育科研事业、旅游业、社会保障、边境安全的巨大阻力。1 高原脱习服的定义高原脱习服(Deacclimatization to high altitude,DAHA)是指平原人进入高原地区为了习服高原的低氧、低压环境,人体在机能和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改变,当返回平原的常氧环境时,又要逐渐消退高原低氧环境所获得的习服改变,重新适应平原环境的调节过程[1-2]。是机体脱离了高原的低氧、低压环境进入平原常氧环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2022-11-28

  • 噪声习服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们称这种现象为“习服”。噪声习服即在给动物高强度噪声暴露之前,先给予低水平、无破坏性的声音刺激,从而减少随后高强度噪声引发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阈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 or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3-6]。关于噪声习服对听力的保护作用机理,虽然目前尚不明确,但有大量动物研究探索噪声习服在预防噪声性耳聋、预防老年性聋以及抑制药毒性方面的保护作用。这就引发人们思考,如何通过探寻噪声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11-24

  • 习服训练对初进高原驻训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质量影响的研究*
    示,没有经过高原习服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高原地域进行心肺复苏术,施救过程中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心肺复苏质量会明显下降。同时国内相关研究[3]显示,初进高原会使医护人员疲劳程度增加,从而降低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质量。本研究对初进高原的医护人员针对性地开展了高原习服训练,通过对比高原习服训练前后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操作质量指标的变化,评估高原习服训练的效果,以期为下一步开展针对性的高原战创伤救护培训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取目的抽样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8-19

  • 热带环境下军事训练与热习服的研究进展
    热射病多发;而热习服训练是有效防治中暑及热射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热带环境下军事训练与热习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对热带地区驻训官兵热习服能力进行干预提供参考。1 热带环境下训练对健康的影响1.1 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军事训练,对健康人体的心率、血压、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体温变化是最明显的生理反应指标,而且容易观测、反应直观,是监测热环境体能训练最常用的生理指标。静息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极限环境为相对湿度8

    武警医学 2022年4期2022-04-26

  • 高温环境与热习服实施策略探析
    的热应激研究和热习服训练实践研究如雨后春笋,并日趋多元和深化,在指导高温环境中训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图1 湿黑球温度(WBGT)对马拉松比赛完成时间和运动表现的影响3、热应激的基本生理表现热应激是指机体对热环境全身性、综合性生理反应,是高温环境中运动表现下降和过早疲劳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指出,热应激似乎涉及心血管、肌肉、中枢神经等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然而,就高温作用下的基本生理表现而言,热应激的生理表现应包括核心温度和皮肤温度升高、皮肤血液流动增加、汗液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4期2022-03-07

  • 基层热室建立及热室中主动被动热习服训练效果评估
    张向阳,刘 珺热习服训练(heat acclimation,HA)已经成为部队预防中暑主要手段。自然环境热习服训练效果好,可减轻热应激损害,能起到预防中暑/热射病作用,且已经被广泛接受。自然环境下热习服最佳训练环境为气温35 ℃~40 ℃,相对湿度20%~60%,训练周期10~14 d,达不到此标准时热习服训练效果较差,有建议增加衣服的方法提高微环境温度[1]。但是由于气候复杂性及实际操作安全性差等原因自然环境热习服训练实施有一定难度,有时很难达到满意热习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3期2021-09-16

  • 阶梯习服联合氟桂利嗪方案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方案[4]。阶梯习服方案是利用SRM-IV BPPV 诊疗系统根据神经可塑性及代偿能力设计编排的一系列运动模式,通过该运动模式加快前庭代偿,在缓解眩晕症状的同时帮助大脑重建良好的平衡状态。我院眩晕门诊除对VM 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生活管理外,加用阶梯习服治疗,明显缓解了患者症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 取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 我 院 就 诊 的31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 例)和对照组(

    医药前沿 2021年20期2021-09-08

  • 四个年龄组健康习服汉族男性中青年与世居藏族男性中青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多症。为研究健康习服的汉族男性中青年和世居藏族男性各年龄组的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正常均值与差异,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健康体检的1073例健康习服汉族中男性青年和世居藏族中男性青年的血常规(主要是RBC、HGB、HCT)结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汉族习服男性665例,世居藏族男性408例,按年龄段分为20岁年龄段(17-22岁)习服汉族青年男性551例,世居

    西南军医 2021年3期2021-06-23

  • 高强度间歇运动联合热习服训练对军校学员耐热能力的影响
    刘晓英,李 曼热习服是指在热的反复作用下,机体产生一系列有利于适应热环境和提高耐热能力的变化。进行热习服训练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中暑的最有效方法,但如何能高质量完成热习服训练目前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标准。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interval training,HIIT),是由快速、重复的高强度运动和间歇期采用休息或低强度运动组成的一种新型的运动形式[1]。研究发现,HIIT能增强人体骨骼肌氧化能力[2],提高心肺功能,由于训练强度大,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6期2021-03-15

  • 模拟条件下热习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评估
    响,可通过开展热习服训练,提高人体热耐受能力。以往认为自然环境条件达标时热习服训练效果最好,但很多情况下,自然环境往往不适合热习服训练,甚至无法完成热习服训练,因此,近年模拟热环境中的热习服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1 热习服训练的影响与机制1.1 高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实现。核心温度升高时,调节中枢通过增加皮肤血流以对流、传导方式散热,还通过出汗散热降低机体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内脏器官、不活动的肌肉和大脑中血液循环减少[2

    武警医学 2021年7期2021-03-06

  • 习服疗法与掩蔽疗法对慢性耳鸣疗效的Meta分析
    蔽疗法(TM)、习服疗法(TRT)、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膳食补充、经颅磁刺激法等,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被证实对所有慢性耳鸣患者均有效,所以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是耳鼻喉科医生研究的热点问题。掩蔽疗法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而近年来耳鸣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习服疗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本研究通过对纳入的习服疗法与掩蔽疗法治疗慢性耳鸣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习服疗法和掩蔽疗法对慢性耳鸣的疗效,为耳鸣的临床治疗提供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年1期2021-01-15

  • 习服对瑜伽初习者特定动作气体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
    境的适应能力。热习服是指机体长期经历热环境应激的机体再次进入到热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3]。热习服能较好的提高对热环境的耐受程度,从而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功能需求。高温瑜伽在大众健身运动类项目中占有一席之位,高温与瑜伽的结合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瑜伽运动训练的综合效果及练习者身体形态上[4],但对于特定性质的瑜伽动作的功效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表现在机体气体代谢各指标的变化的相关研究仍然缺乏。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普通专业女生12名(运动生理学研究样本量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8-22

  • 耳鸣患者可试试习服疗法
    耳鸣。简便安全的习服疗法治好耳鸣有两种含义,一是让耳鸣消失,另一种是让患者适应耳鸣。适应耳鸣是指耳鸣声仍存在,但人们已经对其适应和习惯了,不影响人的情绪、睡眠、工作、学习等。不少患者因为耳鸣出现焦虑,这时心理治疗应和治耳鸣同步进行。习服疗法就是让患者忽略耳鸣,舒缓焦虑,适应耳鸣。习服疗法也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并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放松训练、进行心理调整、掩蔽噪声和转移注意力等。耳鸣习服疗法要求耳鸣患者坚持训练1~2年才能达到完全适应或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4期2020-06-09

  • 耳鸣掩蔽疗法与耳鸣习服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对比
    鸣掩蔽疗法和耳鸣习服疗法均为临床上治疗主观性耳鸣的常用疗法。本文对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接诊的86例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比较用耳鸣掩蔽疗法与耳鸣习服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诊的86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将其均分为掩蔽组(n=43)和习服组(n=43)。掩蔽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19例;其年龄为28~5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2020-05-14

  • 噪声习服对豚鼠急性声损伤的听力保护作用及机理
    18036)噪声习服(Sound conditoning,SC)是由 Canlon发现并提出[1]。即在给动物高强度噪声暴露之前,给予中等水平的长期的声音刺激,可减少随后高强度噪声所致暂时性阈移及永久性阈移。急性声损伤易引起噪声性耳聋,噪声习服对急性声损伤存在着听力保护作用,但目前具体的机制不明。本文研究噪声习服对急性声损伤是否存在听力保护作用,计数突触数目的变化,耳蜗内氧自由基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与抗氧化酶(Superox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8-13

  • 三七和银杏叶片对高原脱习服大鼠心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
    氧环境原有的相对习服平衡状态受到冲击和破坏,又发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反应,即脱习服反应,重塑内环境稳态。50%~80%的高原移居者和世居者返回平原后会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嗜睡、乏力、胸闷、记忆力下降退等临床症状,部分人可持续数年,严重者甚至不得不重返高原,且居住海拔与发病率及症状呈正相关,此种临床表现称为高原脱习服症[1]。高原脱习服症可影响机体的心脏功能,也可影响机体整体的健康水平,迄今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三七、银杏叶片、红景天在清除自由基等抗氧化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5-22

  • 高原习服与既往高原暴露对急性高原病预防的作用
    在平原且未经高原习服而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者[1]。AMS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胃肠不适、疲劳以及失眠。AMS的研究已愈百年,但其发病机理迄今仍不明朗。根据不同高原进驻方式、不同海拔高度以及个人易感性,AMS发病率从40%到90%不等[2],并且少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致命性的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因此,预防AMS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高原习服能有效预防AMS的发生[1],其通过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进而降低AMS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同时,既往高原暴

    西南军医 2019年3期2019-05-20

  • 不同习服方法对军人急进高原急性高原反应的干预效果比较
    死亡[2]。阶梯习服或阶梯习服结合适当运动锻炼是加快高原习服、减少AMS有效措施,但由于阶梯习服需要官兵在不同海拔地区驻留一定时间,难以达到部队需短时间内在高原执行紧急任务的需求[3]。研究表明,高原环境影响人体主要因素是缺氧,而近年来常压缺氧预适应措施能在平原地区创造条件让官兵模拟高原环境,进而可能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考察这两种不同习服方式对官兵急进高原AMS干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既往长期生活在海拔1000 m以下地区的青年官兵10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4期2018-05-03

  • 急性低氧暴露与低氧运动习服的血液学评价指标*
    合训练可加快高原习服的进程,显著降低急进高原时AM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3]。通过多次试验,本试验室先后利用模拟低氧环境建立AMS模型,对世居平原北方汉族男性施以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观察AMS低氧习服效果,测试低氧暴露及3周低氧训练阶段的血液学指标(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血管紧张素II(anglotensinogen II, AngII)[3]、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03-13

  • 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t-Daroff习服训练可治疗各种半规管结石。而采用药物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S-BPPV能否提高治疗有效率,国内外对此项研究的报道较少。笔者通过药物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S-BPPV,评估联合治疗的疗效。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由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并行变位试验包括Dix-Hallpike和Roll试验[8],询问患者有无眩晕感,并观察是否诱发出眼震,至少观察1min。(2)S-BPPV患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6期2018-03-04

  • 青藏高原梯级习服功能的地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青藏高原梯级习服功能的地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张 文1,2,刘 昕1,2,李国荣1,2,赵文涛1,2,夏楚林1,21.青海大学 地质工程系,青海 西宁 810016;2.青海大学 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青藏高原具有世界公认的独特地学价值和高寒条件,高海拔带来的低氧及其引发的高原疾病威胁高原地学实践教学和科学考察活动。基于青海大学野外地学基地,综合国内外高原医学工作者对高原医学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青海大学青海湖地

    中国地质教育 2017年3期2017-11-01

  • 耳鸣习服疗法
    )·综 述·耳鸣习服疗法苏丹1张璞1王彦茹1曲雁1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石家庄 050051)耳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不仅伴随耳部的不适症状,还有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耳鸣的发病机制不明,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耳鸣习服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治疗方法中最为国际认可的手段,本文就耳鸣习服疗法的治疗、神经机制及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耳鸣;耳鸣习服疗法;神经机制;发展Financial funds:This wo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9-18

  • 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50例临床观察
    ·经验交流·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50例临床观察刘 静,雍 慧,侯 丽,马瑞霞,高建中目的对比耳鸣习服再训练疗法治疗患者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第一主诉为耳鸣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组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2组患者分别给予品种、疗程和剂量无差异的药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耳鸣习服再训练疗法,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2个月时总适应7例(14%),4个月时总适应11例(22%)。治疗2个月、4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8期2017-09-15

  • 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脱习服症状改善作用的研究
    疗养对高原官兵脱习服症状改善作用的研究目的 研究不同康复疗养措施对高原官兵脱习服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31名高原官兵分为常规疗养组和常规疗养+高压氧疗组,分别于疗养1 d、15 d及30 d时记录高原脱习服症状并对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疗养15 d常规疗养+高压氧疗组的高原脱习服症状评分与常规疗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15 d、30 d后两组海拔4 000 m、5 000 m官兵、守防6个月、12个月官兵较入院脱习服症状明显减轻(P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5期2017-07-31

  •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06)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修双(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辽宁 抚顺 113206)目的分析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其中65例患者的掩蔽试验结果为阳性,15例患者的掩蔽试验结果为阴性;将65例掩蔽试验结果为阳性患者中的35例作为对照组,其他45例患者则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耳鸣掩蔽治疗和习服治疗。结果在临床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2017-01-15

  •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模拟湿热环境习服心血管反应的变化
    动员模拟湿热环境习服心血管反应的变化许弟群1,2,王人卫2,李国强2,吴卫兵2,任 杰2热习服;运动;热应激;心血管反应;模拟湿热环境在激烈的竞技体育运动中,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以获得最佳竞技能力的方法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日趋重要。近年来,热习服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辅助手段日益引起一些专家的关注[12,13,21,23],研究认为,热习服可增加血容量、提高心肌效能[9,19]、增加心室顺应性[18],以及提高最大心输出量[21],从而有助于提高机体在各种环境下的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6期2017-01-04

  • 军校劳力性热射病的防治
    劳力性热射病;热习服;训练;卫勤保障劳力性热射病(EHS)是重症中暑的一种,指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运动造成的一种重症疾病。进入夏季,军校学员往往面临着野外驻训、毕业体能考核、综合演练等多项大型任务的挑战。紧张的训练节奏、高涨的训练热情和不断攀升的气温,使大家成为EHS的潜在易感人群;另一方面,EHS的初发症状同轻症中暑类似,容易引起参训人员(甚至包括患者本人)的忽视。而EHS发生后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10%~50%[1],会严重损害官兵士气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6期2016-12-17

  • 湿热应激和习服对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
    何宽其湿热应激和习服对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赖鹏华△,单晓梅,卢大为,李鹏程,何宽其(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福建厦门361102)目的:通过观察高温高湿环境暴露下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相关蛋白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探讨应激和习服在湿热环境中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方法:45只BABL/c小鼠随机分成5组(n=9):对照组、湿热1组、湿热2组、湿热3组、湿热4组。对照组普通环境饲养,7 d后处死。其余各组置入气候箱接受湿度(95±5)%,温度(33± 0.5)℃的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6年3期2016-09-15

  • 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60例临床研究
    陈雪松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60例临床研究陈雪松目的研究分析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长期严重主观耳鸣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习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各个时段的总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P耳鸣习服疗法;耳鸣;治疗效果耳鸣在人群中具有较高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3期2016-09-07

  • 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
    梁祖贤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梁祖贤目的分析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鸣习服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适应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结论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疗效更明显,值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3期2016-03-07

  • 高原特勤疗养人员脱习服效果评价研究
    原特勤疗养人员脱习服效果评价研究刘蕾 徐莉 岳增文 王翰 仝武军 刘益玲目的 研究高原特勤疗养人员疗养后的脱习服效果。方法 将刚下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赴临潼疗养的38名高原官兵,给予特勤疗养,于入院1 d、15 d、30 d后进行主观问卷调查进行脱习服效果评估。结果 疗养15 d脱习服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养30 d与疗养1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5项主观症状评分(嗜睡、失眠、多梦、胸闷和心慌)差异有高度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4期2015-09-03

  • 国内外低氧习服预适应研究进展
    原环境具有强大的习服适应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机体在短时间缺氧后,对继发缺氧性损伤具有很强的抵御和保护效应。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预缺氧的方式加快建立机体习服机制。低氧预适应能够有效促进高原习服的行程,是一种通过自身保护机制来提高缺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具体措施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低氧刺激(短暂、非致死性),使机体获得的对继发低氧性损伤的耐受性。由于高原地区进行实地训练难度较大,实现起来颇费人力,财力,特别是阶梯式上升训练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大

    科技视界 2015年2期2015-08-15

  • 湿热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热习服建立的研究进展*
    大而加强。3 热习服3.1 热习服建立标准 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是指对热环境不适者反复暴露于高温环境,通过调整机体相关生理代偿能力,使生理性热紧张状态获得暂时改善,热耐受能力提高的现象[2]。热习服可有效改善高热地区军人体能,减少中暑和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目前采用的热习服方法有静态热习服法、体力锻炼热习服法和着装体力锻炼热习服法[44,45]。体力锻炼是目前经常采用的热习服训练及研究方法,其训练负荷的安排、干热或湿热的气候条件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9期2015-08-15

  • 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习服疗法和掩蔽疗法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习服疗法组,有患者72例,另一组掩蔽疗法组,有48例患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HI)评分及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情况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H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至12个月后,习服疗法组评分明显低于掩蔽疗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1期2015-06-09

  • 习服对中长跑运动员湿热环境下运动体液调节激素及Hsp70 的影响
    的报道。同时,热习服作为提高机体高温高湿环境运动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国内目前还是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8,9],不能更好地用于指导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热习服的实践应用。 本研究以中长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观察热习服运动员和未热习服运动员一次热负荷运动前后体液调节激素和热休克蛋白(Hsp70)的变化,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机体体液调节激素的作用机理, 为提高运动员高温高湿的训练效果和热习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实践指导。1对象与方法1.1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4-15

  • 人类习服高原早期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44900)人类习服高原早期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廖文婷1,刘宝1,陈建1,崔建华2,高伊星1,刘福玉1,徐刚1,孙滨达1,张二龙1,袁志兵1,张钢1△,高钰琪1△ (1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重庆400038;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医院,新疆喀什844900)目的:从代谢调节角度探讨高原环境对人体血浆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集60名健康成年男性在平原和进入高原(海拔5 300 m)第4天的血浆样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6

  • 噪声习服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为耳蜗韧化或噪声习服,即由于非创伤性条件化噪声的锻炼,耳蜗对噪声的损害产生了缓冲和抵抗作用。在豚鼠、沙鼠、栗鼠、小鼠以及人类等多个物种中均发现了这一现象[1]。习服现象产生的条件包括暴露方式、暴露的声强度、暴露声音的频谱以及暴露持续的时间,在不同的动物种属之间这些条件存在着差异。研究报道的实验动物习服性暴露强度大多在较窄的范围内(85~100 dB),目的使动物的听觉系统经受习服锻炼而不致听力损伤,强度越大,所保护的频率范围越宽。也有研究报道,习服暴露方式

    海军医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4-01

  • 湿热环境对官兵身体的影响研究
    等级与比较2 热习服和晕动病习服生理学基础及其干预措施习服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训练、作业或生活一段时间后,降低机体对特殊环境的敏感性和提高其耐受性的状态。当人体脱离了特定环境的刺激,习服能力会逐渐减弱和消退,称为脱习服。因而习服具有产生、巩固、减弱及消退等特点。身体适应是需经长期或甚至若干世代的适应性作用,其适应性的建立不限于生理功能方面,且在器官结构方面也有其特点,并具有遗传性。热习服 (heat acclimatization)是指机体对环境热刺激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1期2014-03-08

  • 湿热环境习服训练的人体汗盐成分变化
    练安全的保证。热习服指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及耐受过程,热习服后,机体运动后的核心温度、心率将会降低,而出汗率将升高[2,3]。邱仞之等的研究发现,热习服后,汗液中钾、纳、钙、镁、铜、铁等电解质都有不同程度降低[4,5],但其未对汗盐浓度在整个热习服训练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丢失情况做相关描述。为掌握人体在湿热环境训练中的汗盐成分变化规律,并为进一步训练研究做准备,我们进行了湿热环境下的相关实验。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者的选择选取某高校60名18~24岁体能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1期2014-03-08

  • 进藏列车女乘务员高原习服-脱习服过程对月经的影响
    列车女乘务员高原习服-脱习服过程对月经的影响冯 平,张雪峰,王胜玉,周其全目的 调查进藏列车女乘务员高原习服-脱习服过程中,月经失调情况与高原习服、高原脱习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上海、成都籍进藏列车女乘务员58人,通过问卷调查自2007年出乘以来的月经异常率,并与高原习服-脱习服水平及症状做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月经异常检出率为72.41%,其中月经异常5项表现的检出率依次为:经量减少41.38%、月经紊乱27.59%、经期提前为20.69%、经期推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5期2014-03-04

  • 急进高原及习服后左心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观察
    也有研究发现一旦习服,在安静状态和一定水平的运动时心输出量回到平原水平[6];由于心率升高,所以每搏输出量减少[3],也有报道习服后心率逐渐回到平原水平[7]。因此,要找到左心功能变化的规律并形成统一的认识需要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本研究连续观察了121名健康青年男性官兵急性暴露于高原环境及到达更高海拔地区习服后的左心功能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成都驻军某部进藏青年男性官兵作为受试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45岁;②平原人群居住地海拔低于10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年5期2014-03-02

  • 不同高原地区返回同一平原地区的159名青年人群的高原脱习服症状评分*
    回平原后的高原脱习服对健康的威胁。本研究对居住在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暴露于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高原环境下的不同人员,包括不同年龄、时间及工作强度等人员返回平原后高原脱习服症状评分及其相关性,分析比较居住在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人员高原脱习服表现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高原脱习服症深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对居住在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高原环境、不同成年男性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高原脱习服人群脑电图的变化*
    4900)高原脱习服(脱适应)是指平原人移居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机体在机能和结构上发生一系列改变以习服高原环境;当他们再返回平原时,又逐渐消除对高原低氧环境所获得的习服改变,而重新适应平原环境的代偿调节过程,是机体脱离高原低氧环境进入常氧环境后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研究表明高原低氧环境对外训官兵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有影响,高原脱习服也会导致心血管和大脑记忆功能的改变[1.2],但是高原脱习服人群脑电图改变的相关研究尚未见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4年5期2014-01-22

  • 湿热环境习服和抗晕动病训练对晕动病的预防作用*
    非药物预防主要有习服性训练、针灸、心理暗示等方法,其中最有效的被认为是习服性训练[7]。湿热环境下的晕动病习服性训练包含两种习服,一是对湿热环境本身的习服,二是对晕动病的习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湿热环境的习服对晕动病预防是否有效?本课题即对此作出了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某校261名18~23岁男性健康大学生志愿者,测试其3 000 m耐力跑成绩合格后,选取其中60名作为受试者(22.0±2.1岁,BMI 21.1±3.4 kg/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2

  • 掩蔽治疗与习服治疗对慢性耳鸣的疗效观察
    模型提出了耳鸣的习服治疗,该法的疗效较为肯定。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们通过观察掩蔽治疗与习服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于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差异,为耳鸣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0月门诊接诊的122例(161耳)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男55例(73耳)、女67例(88耳),年龄21~72岁、平均47.8岁。耳鸣发病时间1~23,平均病程3年11个月。右侧耳鸣43例,左侧耳鸣40例,双

    山东医药 2013年26期2013-09-05

  • 前庭习服对运动病大鼠前庭核和海马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
    被人们重视。前庭习服是防治运动病的一项重要的干预手段[2-3],它是指在运动环境中进行适应性锻炼,继而对某一特定运动刺激的耐受力提高的行为学表现。阐明机体对前庭刺激的适应机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且还助于人类探寻更有效的防治运动病的新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前庭习服的机制尚不清楚。早在1994年Wood等[2]曾指出习服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反复出现的同一种刺激方式慢慢形成的积极有效的反应,其过程与条件反射相似,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条件性唤醒

    交通医学 2013年1期2013-06-19

  • 噪声习服对风洞噪声致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
    牛聪敏 刘钢噪声习服对风洞噪声致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余萌1吴玮1韩浩伦2王方园2屈昌北2王刚2王鸿南2李保卫2孟令照2王普杰2虞学军3吴大蔚3牛聪敏3刘钢3目的探讨噪声习服对风洞噪声致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噪声习服后暴露组(A组)和直接暴露组(B组)各50只。A组动物先连续七天暴露于习服噪声后再连续七天暴露于模拟强风洞噪声,B组直接暴露于模拟强风洞噪声7天。分别于实验前、习服噪声暴露后、模拟强风洞噪声暴露后检测各组豚鼠A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年4期2013-06-05

  • 艇员特殊环境下的习服训练研究
    艇员特殊环境下的习服训练,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 艇内特殊环境分析1.1 高温高湿影响潜艇潜入水中,其舱室便与外界自然环境完全隔绝。潜艇舱室内的空气只能依赖于空气调节系统进行对流和搅拌,机械与设备运行和艇员的活动将使舱室内经常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状态。艇内设备运转、各种包扎不是很严实的管道都会发出热量,空气调节系统的运行也只限于舱室内空气循环,致使舱室内温度难以完全降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舱底积水和部分机械设备以及厨房、厕所、淋浴室、艇员自身等都会有水分蒸发,从

    军事体育学报 2013年2期2013-03-06

  • 习服对高温力竭运动大鼠体液调节激素及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合成的影响
    述变化更明显。热习服是提高机体在高温环境下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热习服后,机体排汗能力增强,汗液中的电解质浓度更低,身体核心温度升高更慢,但关于体液调节激素变化的报道较少。洪长青等[3]指出单纯运动应激与单纯热应激不能获得运动热应激的适应,只有运动应激与热应激的联合刺激才可以获得有效的运动热应激适应。所以本实验以运动热应激作为热习服的手段,经过热习服后再进行高温力竭运动,探讨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以及对下丘脑AVP合成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2012-08-20

  •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湿热环境习服汗流失与汗离子的变化
    ]。一般认为,热习服可降低机体汗钠离子浓度[5,22],增强汗腺功能、增加出汗率,但其确切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6,23]。众所周知,汗液含有多种矿质离子,大量体液和矿质离子的迅速丢失可能是耐力运动员疲劳及热痉挛等热疾患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3,30]。热习服是涉及机体多器官系统的多层次的生理过程,受环境[10,28]、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14]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低温季节,通过模拟湿热环境,探讨热习服过程机体汗液及相关离子的流失量的人体研究鲜见报道。本研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6期2012-07-27

  •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汗液中尿素、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
    高湿环境下机体的习服规律,分析热习服训练过程中汗液成分变化与时间的联系,可揭示湿热环境下运动的身体适应规律,对了解机体适应不良环境的影响,保持正常生活和作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某大学30 名男性志愿者,平均(21.3 ±1.1)岁,平均体重(64.0 ±7.6)kg,身体健康,无习服训练经验,无重大疾病史。所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 训练方法 训练周期为7 d,训练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进入实验室依次完成静坐10

    武警医学 2012年1期2012-07-13

  • 噪声习服对听觉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降。至此,噪声习服(sound conditioning)的概念基本成型。1 噪声习服的概念及其保护效应1.1概念 噪声习服的定义为实验对象反复暴露于一定强度的噪声后,其听觉系统所发生的相应的适应性反应[5]。而这种反应能够保护听觉系统,减轻随后强噪声暴露对其的损伤。1.2噪声习服保护作用的时效性 实验发现,如果在习服噪声暴露后立即将动物再暴露于强噪声中,听觉系统并未表现出保护作用,而只有在习服噪声暴露后5~7天才表现出对强噪声损伤的保护作用,故认为习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年2期2012-02-14

  • 习服高原与脱习服*
    市人民医院)低氧习服属于生理适应范畴,与通过遗传而固定下来的生物学上的“适应”有所不同。本文讨论重点是人体进入低氧、低气压高海拔环境后机体产生保护性应激反应的习服过程。本文提出的高海拔是高原医学上惯用的海拔3 000 m以上,因为这一高度人体才出现系列缺氧症状和低氧血症[1-4]。我们以此为标准设置习服高原和脱高原习服的讨论。1 临床资料习服高原资料来源:从1975~2004年间在汇总拉萨地区7所医院急性高原肺水肿患病统计中积累的1 200例资料完整的病例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2年1期2012-01-24

  •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尿素、血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
    血清;热应激;热习服众所周知,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对机体健康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近年来,关于湿热环境下运动对机体水盐代谢平衡的影响,主要通过汗液和细胞外液成分及丢失量进行研究;对于血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补液成分与补液量对机体血浆电解质浓度的影响[1-2]以及血浆容积与电解质关系[3]等方面。人体长时间在热环境下着防护装备(实际上相当于处在高热高湿环境之下)进行作业,可导致中暑等意外事件发生。有文献表明,高热高湿环境下进行运动

    体育学刊 2012年5期2012-01-02

  • 民航乘务专业抗眩晕能力训练实践模式研究
    业;抗眩晕能力;习服理论;实践模式1 前言20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发展和提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教育类型,无论从在校学生数和招生人数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称得上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世纪初,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国高职院校均大力推行课程体系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立校之本,强校之源,兴校之基。同样,基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