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

  • 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董仲舒君子“中和”治身观念的天道逻辑与运作机制
    与治理方法。而“中和”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先秦时期常被作为个体修身的法则被强调,在治身方面往往有所忽视。《尚书·虞书·大禹谟》曰“允执厥中”(2)孔颖达:《重刊宋本尚书注疏附校勘记》,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第1册),台北:艺文印书馆,2013年版,第55页。,“中”是做人做事所坚守的不偏不倚之正道。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3)刘宝楠:《论语正义》(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9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邢昺:《重刊宋本论

    管子学刊 2023年3期2023-12-24

  • 儒家 “中和” 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并衍生出 “中和” “平和”“淡和” 三种概念。 但从主导性上说, 儒家的 “中和”则具有根本性的意义[1]。 儒家认为 “中和” 是艺术作品、个人修养以及治国平天下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主张通过“礼乐教化” 培养人 “中和” 人格, 并期望从人格之“中和” 达到人与人、 社会之和谐, 在今天具有可供开掘的思想价值。一、 儒家 “中和” 与 “礼乐教化”何谓 “中”, 据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中曰: “中内也, 从口、 —下上通。”[2]《说文解字段注

    轻音乐 2023年9期2023-11-18

  • 《书谱》“中和”思想探析
    阳 张洁摘要:“中和”思想最早由儒家提出,重视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关系。其后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当中,指书法与自然融合,表现出一种不激不厉、适度、适中的状态。“中和”思想的内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由此出现了对“中和”思想的多种理解,有无过无不及的狭义化理解,也有对“中”与“和”分化的宽泛化理解。在书法方面,孙过庭在继承古人书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书法审美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其在著作《书谱》中,从创作过程、创作客体、创作主体等方面分别论述了书法与自然融合所形成的一种和谐

    艺术科技 2023年9期2023-06-25

  • 论书法中“清腴”与“丰腴”之美
    美趣味和理想。“中和”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核心。无论是“清腴”还是“丰腴”,用笔表达的审美内涵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都要符合“中和之美”,这种典型书风在历代书家中得以沿袭。中和之美不仅是书法艺术创作中重要的审美标准,还是书法艺术批评的重要尺度。关键词:“清腴”;“丰腴”;中和;审美内涵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3作书需中锋用笔,笔毫平铺于纸上,故善用笔者,虽瘦亦圆,谓之“清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2023-06-22

  • 极端中和表型HIV包膜蛋白gp120的高温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功能位点免受宿主中和抗体的攻击,gp120利用其序列变异和结构柔性逃避宿主免疫识别[2],进而促使病毒表现出不同的中和表型[3]. 根据多种抗体滴定的实验数据,可将HIV划分为中和抵抗与中和敏感两种极端中和表型[4]. 其中,中和抵抗表型毒株主要分离自HIV长期携带者的血浆,而中和敏感表型毒株则主要来自实验室的传代培养[5].2015年,研究人员使用氢氘交换耦合质谱的技术观测了多种中和抗体与gp120的相互作用[6]. 实验结果指出,清除病毒效力较高的中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2年1期2022-12-07

  • 万物通心
    本原则之一在于“中和”,其实施途径在审美及文艺表现层面有天地生文律、阴阳交替律、刚柔相济律、以善润真律、化悲为喜律、褒贬皆有律和乐以忘忧律等。[关键词]万物通心;中国文化传统;心性智慧;天地人心一体;中和[作者简介]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美学、影视批评等。在探讨中国现代文艺中的心性现实主义美学范式时,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即心性智慧传统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托笔者此前在《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

    文化软实力 2022年2期2022-07-05

  • 基于“中和”思想探析“虚邪瘀”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防治中的策略
    理论,以中医学“中和”思想为指导,探析类风湿关节炎临床防治的新策略。“中和”思想在“虚邪瘀”理论中的体现可归纳为调气血、协脏腑,重视正虚候;因人而宜、顺应自然,防治邪实候;调筋骨、通经络,标本兼顾干预痰瘀候。【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虚邪瘀”理论;“中和”思想;娄多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累及关节部位的相关病变,以骨、软骨破坏为主,但亦常累及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等[1-2]。娄多峰教授是全国首批老中医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7期2022-05-30

  • 种蛋熏蒸消毒自动化装备与效果验证
    结束后,甲醛得到中和,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消毒后通过微生物检测,揭示了该装备消毒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孵化场生产工艺需求。[关键词]消毒;中和;自动化;甲醛浓度检测;微生物检测[中图分类号]X831;TP36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22)02–00–03Verification of Egg Disinfection Effect of Automatic Fumigation EquipmentHuang

    今日自动化 2022年2期2022-05-21

  • 论沈从文作品中的儒家文化意蕴
    文试从其作品中的中和美学思想、兼济入世的家国情怀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三个方面来探寻其作品中的儒家文化意蕴。关键词:沈从文 儒家文化 中和 天人合一 重义轻利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基,儒家文化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我国的文化创作中。在现当代小说中,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光芒。沈从文作为20世纪颇负盛名的乡土作家,以其笔下的美好“湘西”世界与“优美、健康、自然、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的牧歌情调构筑起独有的艺术世界,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书法诗词两相和
    种境界、韵味的“中和”之美,也是一种主观心灵世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表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书法与诗词的“传志”,有助于学生“树德”;书法与诗词的“结合”,能因其“实用”而服务和教化大众。【关键词】书法;诗词;中和;传志;致用【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9-0010-03【作者简介】1.韩晨瑄,江苏省淮安市广州路小学(江苏淮安,223232)综合服务处副主任,一级教师;2.严丽,江苏省淮安市广州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4期2022-05-05

  • 孙思邈的医易思想研究
    、医者都需做到“中和”;总结出“养性大要”,体现了《周易》“简易”的思想;在“三才合一”整体观指导下,孙思邈认为要顺应四时进行用药、养生,体现了《周易》“变易”的思想;孙思邈把“气”视为万物本原,体现了《周易》“不易”的思想。此外,在认识、治疗疾病方面,孙思邈也深受《周易》象数思维的影响。孙思邈的医易思想虽未成体系,但却是援易入医的一次大胆尝试,为后世医家发展医易学提供了新的范式。 〔关键词〕 孙思邈;医易;中和;养性大要;三才合一;气一元论;象数思维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4-28

  • 中和”观
    键词:书法艺术;中和;形式美引言一件书法艺术作品,除了文字内容,还有更为重要的点画、结构、章法等形式方面的元素。“形式美”作为书法艺术美的本体,发挥着基础和决定性作用。书法形式美感程度的高低与形式中所包含元素的多样性、矛盾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书法史长河,古代所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以及传世书论中所阐述的“中和”思想以及书家的“中和”观如同主心骨一般对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不仅是在古代,直至今天,“中和”观对我们临习和创作过程仍然有很强的指导

    书画世界 2022年2期2022-03-30

  • 儒家“中和”思想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体现
    深刻浸润,儒家“中和”思想高度统一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理想中。以儒家的“中和”思想为起点,对部分作品从章法布局、笔墨、意境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和”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进而探讨“中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思想观念、审美态度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中庸”;“中和”思想;传统山水画一、儒家的“中和”思想儒家和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最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经过较长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沉淀,逐渐形成以“中庸”为轴心的理论体系。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1期2022-03-05

  • 从“无知”的角度论《诗学》中希腊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
    知  发现   中和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042-05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疏泄(katharsis)。”“卡塔西斯”作为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数百年来一直未有定论,大致有从以下几种角度的解释:伦理学角度、医学角度、宗教角度、审美角度。①总的来看,不管什么角度,最终形成的看似比较合理的解释主要是:情感“疏泄说”、情感“陶冶说”。前者从医

    艺术评鉴 2022年3期2022-03-02

  • 中医专家教你如何以“中和”养生
    面介绍了如何以“中和”养生。他强调,失和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一个人要想健康地活到高寿年龄,一定要以“中和”养其身。 天人和 即道法自然、顺应四时。万物的生化各有自然之道,养生应该从生化自然规律把握人体正气自我恢复的时间,来进行适当的调养。比如,春天的病较容易侵犯肺部,到夏天就一步步恢复了,这就是恢复的时间。在中医看来,治病的过程要结合天地气候的变化,这叫“调于四时”。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形神和 即身心要和谐。在中医中,心不但主血脉,

    新传奇 2022年6期2022-02-22

  • 绍兴府学清代碑石书法研究
    唐初书家;典雅;中和绍兴府学是绍兴市文保单位(现为稽山中学),古木苍翠,亭台蔚然,风物殊美。据《绍兴县志》第五册《第四类·建置》记载:“绍兴府学宫,旧为吴监簿宅,宋天圣中度支成悦,始为学,未完。嘉祐中守刁景纯、沈文通、章伯镇,相继卜筑成之。”约略记载了府学历史沿革和各年代官方及乡绅重修府学宫的梗概。在现存的碑林中有三块清代碑石,均是重修儒学的纪念性文字,其书法风格对唐初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欧阳询《虞恭公碑》、虞世南《夫子庙堂碑》都有很好的继承和阐发。府学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期2022-02-07

  • 论晚明方以智诗学思想的双维转向
    之素养,主要依据中和与变雅之双维对诗学思想进行调整。沿着中和一维,方以智的调整思路经历了“真情实感,不敢自欺”与“中和内涵之调整”两个阶段,完成了情感规范的重要理论内涵的调整,由温柔敦厚转变为温柔敦厚而不愚;沿着变雅一维,其调整思路经历了“纳入学习范围”与“上升为乱世典范”两个阶段,完成了创作典范的调整,由雍容之大雅转变为哀愤之变雅。关键词:方以智 诗学思想 中和 变雅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博学多识,兼通哲学、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從“天地之中”到“天地之性” ——圍繞“民受天地之中以生”的學術爭辯
    鍵詞]天地之中 中和 生生 性 氣在日常用語中,“天地之中”通常是一個地理概念,意味着天下之中央。但從哲學上說,自春秋時期劉康公提出“民受天地之中以生”的話題,並與《中庸》等文獻發生關聯後,“中”就既是一個獨立的概念,又往往複合爲“中和”“中和之氣”等,由此牽連出多方面的理論思考。不論在漢唐經學還是宋明理學,“民受天地之中以生”的話題常常被提及,並在“中”論、生生論、性(理)氣論等論辯中獲得它更爲充分的意義。朱熹分隔理氣、性氣關係去解說“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南国学术 2021年2期2021-12-28

  • 茶文化的“中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析
    用。儒家思想以“中和”思想为核心理念,由于我国茶文化在发展进程中受到了来自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冲击,这使得茶文化与诸多元素实现了融合,这其中也包括儒家的“中和”思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民族,茶文化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而,无论是哪一条发展路线都不可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亦是如此。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包容性的文化,茶文化的“中和”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茶文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2021-12-11

  • 浅论古典舞身韵的“圆”理与“和”意
    化  和思想  中和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67-03古典舞建设和新中国成立接近同步,身韵学科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古典舞与戏曲武术分家,古典舞找到自身内在神韵和舞蹈本体语言,在“形、神、劲、律”的动作特征与审美规范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华深至其本质和骨髓之中,抓住了民族的美学特征和内在灵魂。身韵古典舞中“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势态,是从动作层面的戏曲武术中提炼,建立过程离不开时代审美和

    艺术评鉴 2021年16期2021-09-18

  • 儒释道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家;道家;佛家;中和;相互渗透【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85-02本文的思路是论述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精神分别对书法艺术影响的历史渊源,对审美风格以及美学价值的影响。找到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把握书法艺术。“历史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面对当今多元文化的交锋、交流、交融,要立足于传统,不断去挖掘。书法会随着时空演

    今古文创 2021年24期2021-09-10

  • 浅谈儒家 “ 中和美善 ” 的乐舞观
    【摘要】 “中和”是中国古代乐舞的审美标准,“美善”赋予了中国古代乐舞伦理特征。“中和美善”既是中国古代乐舞的精髓,也是古代乐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儒家主张用富有伦理内涵的“中和之乐”引导百姓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人格素养。探讨“和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对指导当代的艺术实践仍有深刻的启示价值。【关键词】 乐舞;中和;社会和谐;人格素养【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2021-09-10

  • 超越与回归:梁元帝萧绎文学观探赜
    教,形成具有儒家中和美学观的文学思想。这种中和美是他崇尚儒家人文精神与其文学底蕴的体现。关键词:萧绎;文學观;儒家诗教;中和一、文随时变:萧绎对时代文风的承继与超越萧氏虽起于军伍之家,但其建立的萧梁一朝浓厚的学风、炽热的文学氛围和活跃的创作环境是许多朝代所无法比拟的。齐梁时期“正是文学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而略功用的方向继续发展的时期”,这是罗宗强先生对齐梁文学发展做出的整体性评述,然而在梁代主张新变的文坛上还有一股复古的思潮,两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古今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2021-09-10

  •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灭活疫苗后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以期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动物福利的同时,为兽用疫苗效力检验工作中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的应用提供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实验材料 SVA灭活疫苗(悬浮培养,批号为2019001)、用于做中和试验的SVA病毒液CH/ZZ/2016株、PK-15细胞(猪肾细胞),由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保存。体重300~500 g的豚鼠和1.5~2.0 kg的家兔各50 只,购自呼和浩特某养殖场;60 日龄以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7期2021-08-13

  • 中和”乃中国书法之核心评价标准
    建关键词:书法;中和美;核心评价标准中国书法是一门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艺术,也是最具有典型性的艺术门类。著名旅法华人哲学家熊秉明曾经这样描述:“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之灵魂特有的园地。”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核心内容为“中和”,书法艺术以“中和”美作为书家创作的理想追求,可溯源于此。《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包含有“中和”思想。《周易》“临”卦《彖》曰:“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节”卦《彖》曰:“中正以通,天

    书画世界 2021年5期2021-06-28

  • 浅析胡问遂书法的“中和”之美
    锋”用笔,崇尚“中和”之美,其书法出入晋唐,含蓄端严。胡问遂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推广和研究,在书法实践、书法理论、书法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对后世书法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一、何谓“中和”?《辞源》对“中”的解释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谓“中和”为中正平和、儒家中庸之道,是辩证统一、和而不同。《中庸》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内在与外在、静与动定义了中、和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3-30

  • 壮医养生“中和”思想探析❋
    核心医学理论与“中和”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壮医学以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为最高追求目标,强调“天地人三气同步”“三道两路通畅”“阴阳为本”“气血均衡”等理念,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利用药物以偏纠偏,或者通过养生手段,使人体内外达到中正平和的健康状态,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执两用中”,无不体现着“中和”观。在壮医养生方面,起居、饮食、情志、运动、房事等均体现出以“中和”为宗旨,履“中和”之道,以“度”字贯穿始终,从而达到跻登寿域、尽享天年的目的。1 “中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2021-03-28

  • 吕大临对朱子“中和”说的影响 ——以“赤子之心”为线索
    121000)“中和”问题源于《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一问题在北宋时引起了道学家对已发未发以及与心之关系的讨论,故有时又被称为“已发未发”的问题。吕大临与程颐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讨论。此后,理学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断。直到南宋时,朱熹综合了程颐与吕大临的思想,提出了“中和新说”,确定了其“一生学问宗旨”。本文将从程颐与吕大临的讨论开始,介绍他们思想的转变过程以及转变的过程对朱子产生的影响。1 吕大临从“中”为本到“赤子之心”为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6期2021-01-13

  • 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中”“和”及“中和”的含义极其丰富,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本体论、生成演化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观和伦理思想之中,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等各种社会关系,体现着人们对宇宙、社会、人生、自然的总体认识、价值理想和行为准则。中国传统“中和”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中和”伦理思想内涵丰富,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个人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渗透性和普适性。中国传统“中和”伦理思想既是一种核心

    河南社会科学 2021年7期2021-01-11

  • 理学视域下的“中和”新解*
    他对《中庸》之“中和”思想的疏解,就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程颐将“中”分为“在中”“中之道”和“中者状性之体段”三个层次:“在中”指心体寂然不动时呈现的浑然无方向的状态;“中之道”凸显的是“已发之中”,即“和”的无过不及之意;“中者状性之体段”是指至善之性本自中道、无偏塞昏蔽的性状。程颐基于心性论说明了“中”之三义的思想次第:心体未发时能够涵摄性体以构成其“浑然在中”的内在根据;心贯通于未发已发,因而可以由“发而中节”之和探寻性体的中道状态。在工夫论上,他

    人文杂志 2020年12期2020-12-23

  • 茶文化与“中和”哲学研究
    其中蕴含了不少“中和”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茶文化。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茶叶已经脱离了其本身的自然物质属性,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而迸发出以“茶”为载体,“中和”为核心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基于此,将“中和”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以茶为和、以茶为韵、以茶悟道从中发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对人的行为进而产生影响。一、茶文化与“中和”思想的历史(一)茶叶悠久的历史茶叶早在6000年以前就被中华民族的先民所人工种植,随着秦始皇统一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2020-12-22

  • 污水、废水酸碱盐中和器的研制
    陈红蕾摘要:中和反应是利用酸碱中和剂进行化学反应使样品显中性。然而,酸碱中和剂的加入导致多离子污染,增加盐离子浓度,对检测分析造成很大干扰。本项目研制的中和器,可以不添加试剂材料,不更换零部件,通过电流控制,应用在线再生,实现中和—除盐的目的,将酸碱盐水中和转化成为中性水。关键词:中和;电渗析;在线再生;离子交换膜中图分类号:X703.30   引言近年来,由于工业现代化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造成的问题是每天产生批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0期2020-12-04

  • 探析中国古代声乐的审美观与教育功能
    期的“德乐”、“中和”及“美善合一”、“尽善尽美”的发展阶段。这一过程体现了声乐肩负着“教化”和“引导”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特殊使命。这种声乐审美观也就自然而然的带有浓厚的政治、文化色彩。关键词:古代声乐;德乐;中和;尽善尽美;美善合一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45-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34声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它从远古发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2020-11-23

  • 舒伯特《三首即兴曲》D.946中“死亡意识”之谫议
    ”;消极;积极;中和于弗朗茨·舒伯特而言,1828年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年份。在这生命最后一年中,他的健康急速恶化,身体、心理均备受折磨,但尽管如此,这一年却仍是他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其年间,他创作了《C大调弦乐五重奏》、《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A大调钢琴奏鸣曲》D.959、《b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三首即兴曲》D.946等多部重要的作品。其中,《三首即兴曲》D.946虽不如他的艺术歌曲、交响曲、奏鸣曲等代表作出名且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既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2

  • 儒家文化与灯具设计之美
    美”“温厚敦良的中和之美”“天人合一”,这些观点背后的丰富思想,对于现代灯具设计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儒家思想;灯具设计;美与善;中和;天人合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文化为华夏文明的核心部分,渗透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儒家讲究亲亲尊尊、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对于个人与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且儒家思想与时俱进,这也是在秦汉时期百家学说逐渐没落而儒家却能成为主流思想的一大原因。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文化底蕴是优秀设计作品的灵魂。随着灯具市场的发展,其作用已从功

    美与时代·上 2020年7期2020-10-12

  • 姜夔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美学思想;尚雅;中和中圖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6-000-02姜夔作为南宋骚雅派的创始代表,在诗词歌赋上始终充满了清空骚雅的非凡气魄。《宋史·乐志》中有专门记载姜夔的传记,可见其音乐领域的造诣颇深。他的文学艺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儒家的“雅正中和”和宋代的理学,在南宋病态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雅化的趋势,影响着世人的处事态度与审美观念,甚至给后世留下了逾越时代的形象成为后人心目中的“晋宋雅士”。一、《大乐议》创作的社会

    艺术大观 2020年6期2020-10-09

  • 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双排键改编中的运用
    键词:中庸之道;中和;电子管风琴;改编;演奏中庸之道出自于儒家文化中的《中庸》。是儒家的一个唯心观念。它所指的是一种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折中和谐的处世的态度。同时中庸之道也是一个教你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的方法,它是现代人的为人处世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因而,现代人对于此思想的理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不偏,庸不易。”它是指在人生中不偏离自己的轨道,不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将平凡的事坚持下去,就会不平凡,方能成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

    黄河之声 2020年12期2020-09-23

  • 从《书法雅言》看“技进乎道”的发挥
    反拨中系统的阐述中和理论。项穆认为书法是“弘道兴业”的载体,继而从儒学的角度出发,借助伦理的力量,调动主体的本性,阐发书学即心学,以书入道和以书入道需要的条件,在技与道的先后以及根本性问题上论述人书关系。关键词:中和; 技进乎道;项穆一、时代书法弊病下对儒道的呼吁艺术品与复制品、人与书法之间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文化背景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进行探索,对其进行根源性探究。在这样一个机械复制时代,“技进乎道”似乎成了一个陌生的词汇,书法的单纯描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1期2020-09-10

  • 分离与缠结对立与和谐
    林 [摘 要]中和作为我国传统的普遍艺术和谐观,不但体现出变化与统一的艺术辩证法,而且蕴藏着对立统一相互作用、转化的意味。后现代主义设计呈现出自然与人工、静止与运动、无机与有机等矛盾对立的中和之美。[关键词]对立;和谐;中和;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图分类号] J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038-03中和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重要概念之一。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中和的表现一般被称为中和之美。及至当代,随着

    大学教育 2020年9期2020-08-31

  • 关中乡约的“中和”审美表现
    ”的历史呈现,“中和”之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关键词:关中乡约 “中和” 审美乡约有别于政府法制,它是在民间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由德高望重者带头对于乡里村民进行的道德训诫。在历史的发展中,乡约与官府法律在相得益彰,成为约束民众的有机补充,发挥了民间的行为规范作用。乡约由此与官府法律一起成为关中地区乡民为人处事的两条准绳。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乡民对于乡约的身体力行逐渐内化,乡约从他律走向了乡民的自律,乡约渐渐超越了行为约束的基本功能,其中的审美价值得到关注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2020-08-27

  • 钢厂含铬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必须经过还原、中和等技术处理后才可以进行排放。关键词:钢厂;含铬废水;中和;还原本文以不锈钢冷轧厂为例,对含铬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设计分析。一、工艺流程概述来自生产车间的含铬废水进入2个含铬废水调节池,在池内均质均量、池内设曝气装置。废水经由提升泵送至一级还原反应池。一级还原反应池中加酸和还原剂NaHSO3,维持PH值2-3,使得Cr6-还原成Cr3-;为保证还原反应彻底,废水继续进入二级还原反应池,向二级还原反应池中继续加酸和还原剂NaHS03,维持PH值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4

  • 中国管弦乐“中和”审美的嬗变
    管弦乐根植于传统中和之美,借鉴西方的和谐技法,既雅俗共赏又不脱离实际,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姿态推动着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进程。关键词:审美;中和;管弦乐;嬗变一、中国古代民族管弦乐“中和”审美的历史依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自商周时期便承担着封建宗法和礼制教化的双重功效,周公制礼做乐后,礼乐的崇高地位,使古人对音乐的审美要求极尽舂容雅正,《尚书·舜典》中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2020-08-13

  • 中论
    中”的讨论多以“中和”论述音乐,作为众多思想的交叉概念,“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不同视角下仍需要完善。关键词:中和;中庸;境界一、“中”之缘起中国古代思想对“中”情有独钟,是中国古代思想历史中贯穿的一条红线。在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中”最初思想形成源自古人对世界生命观察中提出。早在《周易》中就表达“中”的思想体系:“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强调阴阳须协调,在变化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过阴或过阳会造成对立的反噬。“易之道,可一言而尽也,中焉止矣。”清人惠栋曰: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2020-07-13

  • 书法中的“阴阳”观念探析
    观;中锋;侧锋;中和;书法艺术一、“阴阳观”的基本内涵早期的“阴阳”只是简单的对自然现象的表述。随着哲学、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阴阳”观念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其内涵逐渐抽象化。“阴”与“阳”发展成为两种具有对立属性的哲学范畴,“阴阳”观念发展成为具有表征意义的哲学概念。据《易传》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即“阴”和“阳”为生成自然万物的两个基本元素,“阴阳”二者的变化推动宇宙的运行和发展。“阴阳”观念具有普遍性和比附性,“阴阳”所涵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2期2020-06-03

  • 浅谈孙过庭《书谱》的美学思想
    曾毅内容提要:“中和”与“澄怀观道”是中国哲学史上两个最为重要的审美观念,孙过庭将两者熔于一炉,以书论文,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书谱》这样一篇巨作。笔者通过对魏晋至初唐这段时期的书法发展历史的梳理,以探寻孙过庭《书谱》中灿烂的美学思想。关键词:孙过庭;书法;中和;澄怀观道孙过庭,字虔礼,其人名声不显,生平未见于《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单独立传,也不见于传略或其他记载中,故其名、字、籍贯、生卒信息都难考。其名、字,一说名过庭、字虔礼。窦臮《述书赋》注云:“孙

    书画世界 2020年3期2020-05-29

  • 中和”思想增内涵,明德修业育英才
    月异”为核心的“中和”文化体系,用文化涵养身心、立德树人,为莘莘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推学校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坚守百年历史传统夯实文化构建道路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传承南开系列学校历史和文化,为“中和”文化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基础。正如南开学校老校长张伯苓先生听闻日军炸毁南开后所说的:“南开的精神是摧毁不了的!”如今,“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在新的校园中熠熠生辉,熏陶着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南开人。学校认真解读南开文化,传扬南开精神,围绕“公能”教

    天津教育·上 2020年2期2020-05-15

  • 冯友兰中和民主论的价值观探析
    《新世训》(《致中和》)、《中国哲学简史》(中和)、《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与《中国哲学中之民主思想》等著述中注重以“中和”诠释“民主”。中和民主论构成了冯友兰民主思想的特色。关键词:冯友兰;民主;中和;儒家冯友兰的民主思想更侧重于“中和”这一价值维度。宗璞先生引用了冯友兰《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的内容,分析了民主的四个条件,并重提了“和”的重要性。耿成鵬、张枫林主要是抓住“内圣外王”作为冯友兰建构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要点。高秀昌点明了冯友兰对“中和”与“民主”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2020-05-09

  • 中和”思想增内涵,明德修业育英才 ——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学校文化解析
    月异”为核心的“中和”文化体系,用文化涵养身心、立德树人,为莘莘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推学校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坚守百年历史传统 夯实文化构建道路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传承南开系列学校历史和文化,为“中和”文化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基础。正如南开学校老校长张伯苓先生听闻日军炸毁南开后所说的:“南开的精神是摧毁不了的!”如今,“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在新的校园中熠熠生辉,熏陶着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南开人。学校认真解读南开文化,传扬南开精神,围绕“公能”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2020-05-07

  • 《荷塘月色》中“月”的意象分析及延伸
    形式;月;意象;中和;延伸一、 符号形式分析恩斯特·卡西尔是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把他的哲学叫做“符号形式的哲学”,如果把卡西尔的哲学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阐释,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能够发明、运用各种符号,因此创造出一个“符号的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这是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运用卡西尔的符号理论来理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我们一同来品味一下朱自清笔下创造的“月”这一意象。文本分析经常提到“意象”这一词语,就是包含“意”与“象

    考试周刊 2020年9期2020-03-30

  • 高一阶段化学教学运用中庸智慧的几点思考
    2)教学方法的“中和”;(3)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中和”。关键词: 中庸思想;中和;过犹不及;化学教学中庸智慧对化学教学的启示“过犹不及”是孔子中庸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根据《论语·先进》中的记载:“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不难看出孔子认为“过”与“不及”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偏离了“中”没做到恰到好处。 那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关注课堂的教学容量是否合乎“中”;教学过程

    考试周刊 2020年13期2020-03-27

  • 论民族声乐表演的“中和”之道
    21)儒家美学“中和”观讲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文质彬彬,这些不仅影响着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影响着民族声乐表演。明代歌唱家沈宠绥的著作《度曲须知》记录清代昆腔艺人黄旛绰一生表演经验的《明心鉴》(后被胥原居士增考编订为《梨园原》),将声乐的表演部分归为“曲品”,升华到艺术品德的塑造层面。民族声乐表演应提倡“中和”之道,除有美妙的声音,还应符合传统声乐审美,遵循表演原则、表演方法,进行艺术的二度创作。一、传统声乐形式内容统一的“中和”之美民族声乐根植于中国传统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2-22

  • 中和”诠释在程颐处的转折
    110031)“中和”是《中庸》文本当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其与“心”“性”“道”等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中和”的诠释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对于《中庸》的整体理解。汉唐之际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与宋儒有着明显的分歧,在对于“中和”问题理解的转变上,程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了后续学者如朱熹的思想。一、“中和”与“中庸”: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中庸》原本作为《礼记》中的一个文本,唐末宋初时期在李翱、程颐等人的发掘之下逐渐升格,及至南宋时,被朱熹纳入儒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6

  • 浅析《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思想
    ”、“乐和”与“中和”等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求同尚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将《礼记》的“大同”、“乐和”与“中和”等思想与其他典籍中的相关思想进行比较,才能在中国思想史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只有采取具体批判与抽象继承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合理地对这些思想进行现代阐释。关键词:大同 乐和 中和传世本《礼记》正式成书于西汉时期,因郭店楚简中有不少残篇与传世本基本一致,现在普遍认为其为世代累积成书,由于其成书经历了百家争鸣的全过程,所以此书也表现出以儒家的“礼”为核心并杂糅各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2019-11-18

  •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血清学效力检验与靶动物免疫攻毒保护相关性研究
    以明确该灭活疫苗中和抗体效价与靶动物攻毒保护相关性为目的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JL株+HN-1株),3批实验室产品,批号为201601、201602、201603,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制备。1.1.2 检验用强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JL株,批号为TGEV-Q-201601,病毒含量107.50TCID50/0.2 mL;猪流行性腹泻病HN-1株,批号:PEDV-Q-20160

    饲料博览 2018年3期2018-04-16

  • 科学家摸清HIV-1中和抗体产生途径
    出现的是未突变的中和抗体,为带有一个35残基的CDR H3,能够中和在初始感染后15周时对个体造成二次感染的病毒。在感染59周时,抗体的中和宽度和效力增加,具有中等程度的亲和力,且适应了病毒的广泛多样化。至此,HIV-1 V1V2介导的中和抗体能够在具有长CDR H3的B细胞内快速增殖,并限制随后的体细胞超突变。这一成果或有利于未来疫苗的研发。(引自《中国医学论坛报》)科学家摸清HIV-1中和抗体产生途径可中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抗体通常以HI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6期20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