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菌

  • 嗜果刀孢菌寄主范围的测定及PCR 快速检测
    病的病原为嗜果刀孢菌(Wilsonomyces carpophilus),属于子囊 菌 门 (Ascomycota ) , 座 囊 菌 纲(Dothideomycetes ) , 格 孢 菌 亚 纲(Pleosporomycetidae ), 格 孢 腔 菌 目(Pleosporales),科(Dothidotthiaceae),嗜果刀孢菌属(Wilsonomyces)[2-3],该属仅包含嗜果刀孢菌一个种。由该菌引起的穿孔病是危害核果类果树的一类重要病害

    林业科学研究 2023年6期2024-01-20

  • 蔬菜根结线虫生防菌淡紫紫孢菌研究进展
    难题。1 淡紫紫孢菌防控蔬菜根结线虫作用机制近年来环保、高效、对非靶标生物低毒的杀线微生物被广泛研究[16-17]。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2011 年前又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Jennifer 等[18]通过扩增其ITS、18S rDNA和TEF 3 个序列,将其划分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蛇形虫草科(Ophiocor

    中国瓜菜 2023年3期2024-01-03

  • 甘肃省武威市荷兰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的鉴定
    腐病病原有尖孢镰孢菌Fusrium oxysporum[5]、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与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6],其中以燕麦镰孢菌引起的根腐病最为严重[7]。国内报道的病原菌有几十种,包括茄病镰孢菌F.solani[8]、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9]、木贼镰孢菌F.equiseti、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腐霉Pythium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6-22

  • 甘肃省定西市芹菜根腐病发生及病原优势种类分析*
    主要病原之一的镰孢菌(Fusariumspp.)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可侵染瓜果、蔬菜[6]、中药[7]、粮食作物[8]和牧草[9]等多种植物,引起根腐、茎基腐和花穗腐等多种病害。镰孢菌有多种专化型,不同专化型引起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多型性和易变性,是真菌界最难准确鉴定的病原菌之一[10]。甘肃省定西市作为中国高原夏菜主产地之一,芹菜根腐病一般田块发病率为10%~30%,严重地块高达90%以上,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重度田块甚至绝收[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2年6期2022-12-16

  •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多的主要有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厚垣普奇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等[2,3]。淡紫紫孢菌P. lilacinum(异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一种重要的食线虫真菌,分布广泛,寄主范围广,可寄生植物线虫的卵、雌虫和胞囊[4,5],对根结线虫、胞囊线虫Heteroderaspp.等多种植物寄生线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6-8],其代谢产物还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年4期2022-09-16

  • 251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及多种镰孢菌的抗性评价
    mspp.)、镰孢菌(Fusariumsp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等。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等大豆主产区,危害最大的主要是大豆疫霉和镰孢菌,镰孢菌的主要种类有茄腐镰孢菌(Fusariumsolani)、黄色镰孢菌(F.culmorum)、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木贼镰孢菌(F.equseti)、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等[3-6]。有报道指出,我国黄淮海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4-01

  •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原菌主要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茄腐镰孢菌(F.solani)[1]。病原菌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破坏维管束组织,影响正常的营养和水分等物质运输。该病害发生严重时造成减产20%以上。现阶段花生上镰孢菌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存在易产生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寻求绿色环保且高效广谱的防治措施,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与研究日趋受到重视,利用其防治花生根腐病可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花生质量安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2期2022-03-12

  • 黄酒中降生物胺糖多孢菌的筛选及评价
    线菌门的披发糖多孢菌中存在生物胺氧化酶,有学者发现从放线菌门的红球菌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生物胺氧化酶对腐胺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15]。同时,研究发现放线菌是黄酒酿造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之一,其中放线菌门的糖多孢菌属参与了黄酒发酵过程中的葡萄糖利用、氮利用、氨基酸合成、脂肪酸合成和甘油三酯水解等大量物质代谢过程,对黄酒发酵具有重要影响[16]。因此,从黄酒酿造过程中筛选具有降解生物胺功能的糖多孢菌,在控制黄酒的生物胺含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1 材料与方法1.1 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1

  • 烟草赤星病病原长柄链格孢菌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0082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是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也是引起烟草赤星病的主要病原菌[1]。多个国家曾报道过烟草赤星病的爆发,在我国各烟区也均有赤星病的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2-4]。目前赤星病主要通过捕捉田间赤星病原孢子来预警,该方法需要相应的设备,准确性较低,检测用时较长,赤星病一旦发生则很难控制。因此,建立一种经济、准确和快速的烟草赤星病检测方法,在疾病发生早期检测烟草幼苗或叶片中的链格孢菌,对赤

    烟草科技 2022年2期2022-03-04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新暗色柱节孢菌遗传转化
    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13],该病菌主要损害火龙果树的茎和果实,导致果实和茎条先出现白色病斑,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为棕色,最后表现为茎腐病、果实开裂[14-15]、内部褐腐病和黑腐病[11,14],此病害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更具侵袭性[16],对火龙果的产量、质量产生有害影响,进而影响其商业价值[17]。目前,已经分离和鉴定了火龙果溃疡病的致病菌,但关于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仍为空白,而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4期2022-01-11

  • 翠冠梨果实采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ansum、链格孢菌Alternariasp.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等。目前,江西地区翠冠梨果实采后病害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室首次报道了由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6]和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fructicola(另文发表)引起的翠冠梨果实腐烂病。为继续明确引起采后翠冠梨果实腐烂致病菌,本文对江西省翠冠梨采后病害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不同药剂对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为翠冠梨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6期2021-12-09

  • 4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影响
    023)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流行性重要病害之一[1-3],发生条件为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持续性的高温高湿天气。另外,由于灌溉和秸秆还田等耕作方式变化的影响,黄淮冬小麦种植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较往年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豫南和豫东地区。由于病害流行和危害程度不同,该病可造成5%~50%的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小麦赤霉病不仅会造成小麦减产,而且影响小麦的品质。由禾谷镰孢菌侵染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毒素可导致人和家畜不同程度中毒,

    现代农药 2021年5期2021-11-02

  • 山东省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致病菌的致病性测定
    。在美国,禾谷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和玉蜀黍色二孢菌是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2-4],腐霉菌主要危害苗期和散粉前的玉米植株[5,6]。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玉米青枯病致病菌以禾谷镰孢菌为主,西欧则以玉米穗粒干腐菌和串珠镰孢菌为主[4,7-9]。徐作珽等[10]报道山东省玉米青枯病系瓜果腐霉与禾谷镰孢菌复合侵染所致,两种病菌复合侵染能加重病害的发生。经过多年研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其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以禾谷镰孢菌、串珠镰孢菌为代表的多种镰孢菌引起的[11,12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9期2021-10-15

  • 成都平原豇豆根腐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菌种类较多,如镰孢菌(Fusariumspp.)、腐霉菌(Phythiumsp.)、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phaseolin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等[2-4],其中,镰孢菌是主要致病菌,在各种植区均有发生,已发现的豇豆根腐病镰孢菌包括茄腐镰孢菌(F.solani)、尖镰孢菌(F.oxysporum)、腐皮镰孢菌(F.solani)等11种镰孢菌[5-8].受镰孢菌侵染后,植株根茎部和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9期2021-09-26

  • PEG介导的假禾谷镰孢菌GFP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查表明,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小麦茎基腐的主要致病菌。在意大利[5]、伊朗[6],其主要致病菌为黄色镰孢菌(F.culmorum)。近几年,我国也对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进行了相关报道。张向向等[7]发现黄淮地区病原菌主要由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组成,且以亚洲镰孢菌种群为主。周海峰等[8]也对来自黄淮麦区多个省份的小麦茎基腐病株进行鉴定,发现禾谷镰孢菌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8-30

  • 山黧豆根腐病病原菌亚洲镰孢菌的分离鉴定
    eslie等的镰孢菌实验手册[15]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1.5 EF-1a序列分析在PDA培养基上将菌株Shan-27,Shan-28和Shan-29进行培养,直接刮去菌丝后用滤纸吸干水分备用。选用EF-1α引物[16]进行PCR扩增。参考Geiser等[17]的方法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的序列与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的相关镰孢菌EF-1α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利用Megalign 7.1软件以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Shan-27,Sha

    草地学报 2021年6期2021-07-05

  • 吡虫啉对链格孢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的病原性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为研究对象,检测了吡虫啉对其菌丝生长和形态以及产孢子的作用,揭示了吡虫啉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繁殖的影响,探讨其用于植物抗病的可能性。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来源及培养所用链格孢菌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马宗旺博士的馈赠。链格孢菌培养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L-1, 葡萄糖20 g·L-1, 琼脂15 g·L-1),置于28℃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1.2 吡虫啉的使用吡虫啉粉剂购于Dr Ehre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06-18

  • 好食脉孢菌与红酵母协同发酵醋糟的营养价值研究
    中磷含量。好食脉孢菌(Neurospora sitophila)是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可用于食品加工的安全菌种,对培养基营养要求简单,繁殖能力强[4-5]。邓永平等[5]研究发现,好食脉孢菌发酵过程可产生木聚糖酶。刘慈等[4]研究表明,醋糟经好食脉孢菌发酵产生了80.9 mg/kg 类胡萝卜素,CP 与真蛋白(TP)含量均显著升高,但升高的蛋白质为好食脉孢菌菌体及孢子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较低。张林等[1]研究表明,红酵母(Rhodot

    中国畜牧杂志 2021年5期2021-05-17

  • 一种新的党参根腐病害镰孢菌鉴定*
    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s)。刘春叶等[5]发现,洛党参根腐病在田间4 月中下旬发生,8月份达到高峰。余中莲等[6]报道,尖孢镰孢菌(F.oxysporiums)引起川党参根腐病。近年来,一种新的党参根腐病在我省党参种植区普遍发生,当地农户误称为“黄心病”,由于发病初期,叶片从绿色逐渐变为灰绿色和黄色,内部维管束由白色变为黄色、黄褐色、褐色至深褐色而得名。据前期调查发现,一般田间发病率为15%~30%,严重的达50%以上

    甘肃科技 2021年1期2021-04-22

  • 三种花生根腐病菌间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比较分析
    土传病害之一。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又可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是使农作物致病的重要病原菌[1-2]。在花生的整个生育期均可以进行侵染,播种后出苗前会导致芽和种子腐烂等现象;苗期感染会导致花生苗出现根腐、枯萎等情况;成株期通过破坏花生的维管束组织,影响花生进行正常的水分和营养等物质运输,从而导致根腐、茎腐、茎基腐等严重病害[3-4]。镰孢菌在感染花生后可在植株内寄生很长时间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到发育后期,开始侵染花生荚果,

    花生学报 2021年4期2021-03-08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少孢节丛孢菌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1]。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oligospora)是捕食线虫性真菌中极具应用潜力的代表菌,是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生防真菌之一[2]。目前,对少孢节丛孢菌的分子背景研究较为清楚,其全基因组的测序成功[3]为在分子水平研究少孢节丛孢菌以及菌株改造奠定了基础。遗传转化是进行新基因功能研究和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丝状真菌转化方法有CaCl2-PEG介导转化法、电击转化法、限制酶介导整合法、醋酸锂转化法、基因枪法等,但这些转化方法或涉及原生质体的制备

    动物医学进展 2021年2期2021-02-07

  • 主动自发气调对枝孢菌的抑制效果
    255049)枝孢菌(Cladosporium link)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菌,可侵染植物叶片和根茎,造成果蔬及粮食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1-2]。同时,枝孢菌也是苹果、生菜、猕猴桃、草莓等果蔬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4]。此外,枝孢霉还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5]。针对真菌病害控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如通过复配精油、臭氧、气调、化学杀菌剂、拮抗菌、植物提取液、温湿度调节等手段来抑制真菌的活性和繁殖能力,降低真菌病害的发生

    中国食品学报 2021年1期2021-02-05

  • 梨黑斑链格孢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毒素含量分析
    格孢属是以细链格孢菌(A.tenuissima)为模式种建立起来的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1]。截止目前,全世界已经发表的链格孢菌属真菌约736个种,且有新种在不断发表。绝大数的链格孢菌具有病原和腐生的特质,普遍存在于环境中,主要寄生于瓜果、蔬菜、粮食及饲料作物等,是引起农产品腐烂变质的主要病原真菌。链格孢菌能够引起多种植物病害,如苹果链格孢菌引起苹果的轮斑病、番茄链格孢菌引起番茄的茎枯病、菊池链格孢菌引起梨的黑斑病、芸薹链格孢引起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10-29

  • 绵马贯众素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铃薯干腐病是由镰孢菌属(Fusariumspp.)引起的一种世界性范围的真菌病害,也是窖贮期间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在窖藏过程中,由干腐病造成的损失率一般为10%~35%,严重时高达60%[1-4],给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5]。由于马铃薯没有抗镰刀菌干腐病品种,因此只能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控,但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药剂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导致镰孢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降低。闵凡祥等[6]和李凤兰等[7]都曾报道,从有典型马铃薯干腐病症状的薯块中

    中国马铃薯 2020年4期2020-09-10

  • 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212013)镰孢菌属(FusariumLink ex Fr.)真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无论热带、寒带、沙漠、高山和冰川极地均有分布,与人类关系密切。镰孢菌属真菌是农作物病害重要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维管束系统和根部,引起萎蔫病和根腐病等,是生产上最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之一[1]。本文综述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镰孢菌分类、分布和危害、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大豆根腐病优势病原菌、国内外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种分布、镰孢菌对大豆根部致病性及大豆根腐病防治措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5-14

  • 玉米种子内部拟轮枝镰孢菌抗性的QTL定位
    -3]。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是玉米重要的种传病原真菌之一,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人畜安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消毒和包衣控制,然而种内潜伏的拟轮枝镰孢菌很难通过化学防控的方法解决[4]。因此,研究玉米种子内部对拟轮枝镰孢菌的抗性机制,挖掘、利用抗病基因资源并选育相应的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针对玉米种子的抗性,一些遗传研究工作相继被报道。张继敏[5]对玉米接种黄曲霉,通过对重组自交系(Recombina

    河南农业科学 2020年3期2020-04-15

  • 浙贝母黑斑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检测
    半知菌亚门的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iss.) Keissler)侵染所致,病菌菌丝随病残组织遗落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再次侵染贝母[3]。伊贝母黑斑病的致病菌为链格孢属真菌,但具体的种类未鉴定。而链格孢属真菌种类繁多,近缘种的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相似,难以依靠上述特征加以区分[8]。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真菌鉴定方法,真菌分类学家Woudenberg提出了以链格孢属真菌新的分子标准作为种水平的界定标准[9]。但至今未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4-01

  • 重庆地区链格孢菌致敏特点分析*
    00010)链格孢菌是一种在空气和土壤中均有大量分布的气传真菌,是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的优势环境过敏原[1],它可引发多种过敏性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链格孢菌也是重庆地区空气中最多、最重要的气传真菌[3]。国内关于链格孢菌的研究较少,重庆仅在1999、2000年进行了研究[3]。本文分析了2014-2017年链格孢菌在重庆地区人群中致敏特点、季节的变化,并首次发现其致敏率在性别、年龄、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等级中的分布特点,以期对临床上过敏性疾病

    重庆医学 2019年21期2019-11-25

  • 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鉴定
    142株假禾谷镰孢菌()、35株禾谷镰孢菌()、6株轮枝镰孢菌()和7株层出镰孢菌(),假禾谷镰孢菌占鉴定菌株的74.7%,是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不同种镰孢菌均对小麦植株具有致病力,但假禾谷镰孢菌致病力最强。小麦茎基腐病; 病原菌; 假禾谷镰孢菌; 致病性小麦茎基腐病(Wheat Crown Rot)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真菌病害,该病害最早报道于澳大利亚[1],之后在亚洲[2-6]、非洲[7]、北美洲[8,9]、南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07

  • 山东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系统发育分析
    菌类群主要包括镰孢菌(Fusariumspp.)、青霉菌(Penicilliumspp.)、木霉菌(Trichoderma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spp.)和曲霉菌(Aspergillusspp.)等,其中镰孢菌为主要致病菌[5-6]。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报道的优势病原差异较大,Görtz等[7]通过分离2006,2007年所采集德国玉米穗腐病样品,发现不同年度间同一地区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存在差异,2006年分离到13种镰孢菌

    华北农学报 2019年5期2019-11-05

  • 通过两种糖多孢菌属菌株原生质体融合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研究
    土壤放线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经有氧发酵后产生的胞内次级代谢产物[1],是一种新型的极具前景的绿色广谱生物杀虫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spinosyn A和spinosyn D,其中A组分约占85%~90%,D组分约占10%~15%,因此被命名为spinosad,中文名为多杀菌素[2-3]。与一般杀虫剂相比,多杀菌素具有见效快,无副作用,选择性强,半衰期短,易降解,产生抗性的可能性低,兼有化学农药的速效性和生物农药的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年10期2019-11-01

  • 植物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
    6622)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植物灰霉病病原菌,能够侵染植物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导致500 多种植物病变,其中农作物超过200 种,包括番茄、草莓、葡萄等重要经济作物(陈凤平 等,2010;Elad et al.,2016)。灰葡萄孢菌是一种适宜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病原菌。在农业生产中,温室内温度通常保持在15~20 ℃,具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极易引起灰霉病大范围的发生(严玉行和和中岳,201

    中国蔬菜 2019年9期2019-09-09

  • 湖北省蔬菜根际土壤中的镰孢菌分布特征
    430070)镰孢菌(Fusariumspp.)是一类重要的真菌,具有种类多、易变异、种内生理分化明显等特点,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难鉴定的真菌类群之一。镰孢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以兼性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有些镰孢菌可侵染多种植物引起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据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对101种重要经济作物病害的报道,至少有一种镰孢菌病害的作物达到81种以上;对巴拿马香蕉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灾害的香蕉萎蔫病由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2期2019-03-15

  • 甘肃省武威市苜蓿镰孢根腐病菌的鉴定
    病的主要病原为镰孢菌和丝核菌(Rhizoctoniasp.)[15],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优势病原为镰孢属真菌[10],甘肃省定西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为半裸镰孢菌(F.semitectum)、锐顶镰孢菌(F.acuminatum) 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16]。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苜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2017年年底保有面积1.78×104hm2,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物之一,但局部种植年限较长的田块根腐病发生较重,且武威市苜蓿镰孢

    草业科学 2018年12期2018-12-27

  • 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道[4-6],镰孢菌是引起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孢菌F.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胶孢镰孢菌F.subglutinans、F.temperatum等,不仅可危害玉米产量和品质,而且其产生的毒素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7-10]。受气候条件、耕作栽培方式(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及玉米品种更替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玉米茎腐病的优势致病菌存在差异[11]。近年来,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5期2018-11-09

  • 玉米根际土壤中镰孢菌的构成与定量分析
    玉米根际土壤中镰孢菌的构成与定量分析葛波1,2,王宝宝1,郭成3,孙素丽1,陈国康2,王晓鸣1,朱振东1,段灿星1(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北京 100081;2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 400715;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目的】了解我国玉米根际土壤镰孢菌(spp.)的种群结构及相对含量,为相关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方法】从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集的47

    中国农业科学 2018年19期2018-10-16

  • 燕麦镰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原菌主要有燕麦镰孢菌(Fusariumavenace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锐顶镰孢菌(Fusariumacuminatum)、柔毛镰孢菌(Fusariumflocciferum)和Fusariumlangsethiae等,其中燕麦镰孢菌为优势病原菌[1]。青稞茎基腐病田间症状表现多样,其症状常因环境条件、发病阶段、寄主与品种及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变化。当田间症状不典型或诊断者经验不足时,仅依据田间病害症状有时不易准确判

    草地学报 2018年4期2018-09-19

  • 鸡场沼液对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瓜果腐霉、茄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沼液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1-14]。虽然大多数文献报道沼液对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但由于沼液的成分受发酵原料及发酵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沼液的成分和特性差异较大,从而导致沼液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结论缺乏统一性[15-17]。本研究选择5种农作物病原真菌[新月弯孢霉菌(Curvularialu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6期2018-09-07

  • 鲁西南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菌主要是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3],在中国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包括镰孢菌(Fusariumspp.)、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iana)、交链孢菌(Alternariaspp.)、雪霉叶枯菌(Microdochiumnivale)和黑附球菌(Epicoccumnigrum)等,但主要且致病力最强的致病菌是镰孢菌,交链孢菌次之[4-5]。近年来,由于实施秸秆还田,土壤中的菌源不断积累,且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3期2018-05-04

  • 除虫菊茎腐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腐病主要由禾生镰孢菌直接侵染引起,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厚垣镰孢菌亦可从伤口侵入致病。除虫菊是一种古老的天然杀虫菊科植物。它含有高效杀虫而对人畜无害的活性成分,如其中除虫菊素广泛用于生产杀虫剂和蚊香。随着规模化种植面积扩大和连年种植,病害日益突出,如除虫菊茎腐病危害严重,部分田块几近绝产,已成为除虫菊产业发展的瓶颈。初期,植株茎基部褐色至黑色腐烂,后期,部分侧枝甚至整株茎、叶、花全部黑褐色腐烂枯死。由于种植范围不广,除虫菊病害还未得到广泛关注,许多病原尚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3期2018-01-27

  • 不同寄主来源轮枝孢菌的交互致病性1
    不同寄主来源轮枝孢菌的交互致病性1张园园1,张贵1,张键1,张光2,周洪友1,赵君1*(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乌拉特前旗014400)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来源的轮枝孢菌是否存在交互致病性,对来源于向日葵、棉花、茄子、生菜和马铃薯5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10株轮枝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生理小种、交配型和致病力分化进行研究,并利用大丽轮枝孢菌不同生理小种和交配型的特异引物对供试大丽轮枝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9-12

  • 玉米茎腐、鞘腐、穗腐病中不同镰孢菌间关系研究
    、穗腐病中不同镰孢菌间关系研究袁 丁1,2,何鹏飞1,3,吴毅歆3,4,郭力维1,袁 远1,何月秋3,4*(1.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1;2.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3.微生物菌种筛选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17;4.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目的】为了明确不同镰孢菌对玉米茎腐病、鞘腐病和穗腐病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土壤接菌、穿

    西南农业学报 2017年6期2017-08-08

  • 香鳞毛蕨提取液对镰孢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鳞毛蕨提取液对镰孢菌抑菌活性的研究王文重1,2,陈玲玲2,卜志刚2,高 睿2,闵凡祥1,高云飞1,杨 帅1,魏 琪1,董学志1,常 缨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东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采用香鳞毛蕨提取液对4种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F.avenaceum、F.sambucinum、F.solami var. coeruleum(Sacc.)Booth)进

    中国马铃薯 2017年1期2017-03-02

  • 杏鲍菇发酵液对3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
    鲍菇发酵液对尖镰孢菌、链格孢菌、禾谷镰孢菌3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使3种病菌菌丝均表现出溶菌现象;发酵液原液对3种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及孢子萌发影响最大,其抑菌率依次为尖镰孢菌(92.78%)>链格孢菌(89.76%)>禾谷镰孢菌(87.45%);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依次为禾谷镰孢菌(79.45%)>链格孢菌(72.25%)>尖镰孢菌(52.32%)。由此可见,杏鲍菇发酵液中的确存在对植物病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进而为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杏鲍菇发

    浙江农业学报 2016年3期2016-10-31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黄 珊, 张 娜, 胡 珊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识别能力。方法 收集200例经临床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及肺孢菌阳性证实的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患者及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胸部CT扫描。分析其胸部CT影像特征。结果 186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的磨玻璃影及网格影,其中9例肺内同时见多发肺气囊。14例表现不典型,影像诊断错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年5期2016-10-22

  • 白黄链霉菌TD-1菌株挥发性有机物对灰霉孢菌的抑制作用
    发性有机物对灰霉孢菌的抑制作用李贞景,张春慧,路来风,武淑芬,陈勉华,韩昕男,王昌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为探讨白黄链霉菌TD-1菌株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双皿对扣法测定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菌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VOCs对灰霉孢菌菌丝体的影响,利用GC/ MS技术对VOC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用5 d后,6.0 g TD-1菌株麦麸培养物产生的VOCs对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6年3期2016-06-14

  • 八门湾红树林土壤小单孢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
    湾红树林土壤小单孢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陈雨晴1,2, 黄惠琴2, 刘 敏2, 鲍时翔2*(1.海南大学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1101)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海南八门湾红树林潮间带、木果榄和海莲红树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和筛选小单孢菌科放线菌,对其分离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探索了八门湾红树林小单孢菌科放线菌的多样

    微生物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12-26

  • 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孢菌复合种SCAR类型测定
    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孢菌复合种SCAR类型测定董怀玉1,王大为2*,王丽娟1,刘可杰1,姜钰1,徐秀德1,左驰3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沈阳110161;3.抚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抚顺113008)利用禾谷镰孢菌特异性引物Fg16F/R,对分离自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籽粒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clade)的45株菌株作SCAR类型测定,并通过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2015-06-22

  • 氨基丁酸处理增强枣对采后链格孢菌引起腐烂的抗性
    处理对枣采后链格孢菌引起的腐烂的抗性 的 影 响 。 枣 (Zizyphus jujuba Mill.cv.Dongzao)贮藏期易发生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腐烂,给种植户及商家带来损失。为了评价氨基丁酸(BABA)对枣感染链格孢菌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枣果浸到BABA溶液中,然后接种病原菌。结果表明,0.5、1.0和2.0 g/L的BABA显著降低了接种过链格孢菌的枣腐烂病的发生率和病变面积,同时BABA不影响离体病菌的孢子发生和菌丝生长。另外,BABA降低了0℃

    中国果业信息 2015年5期2015-01-23

  • 荧光假单孢菌的研究和应用
    020)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是菌根促生细菌的主要类群,具有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植物类型菌根际微生物群落有很大差异。Cristiana等研究证明被灰白松露(Tuber borchii)侵染的欧洲栎(Quercus robur)菌根上多为荧光假单孢菌和皱纹假单孢菌(P.corrugata),此类细菌具有促进菌根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能力[1-3]。本项目是对从俄罗斯引进的菌根促生细菌与生物防

    黑龙江科学 2013年7期2013-09-03

  • 不同施肥措施大豆田土壤镰孢菌种群动态定量研究初报
    100049)镰孢菌属真菌(Fusarium spp. )是土壤真菌的主要类群。其可以侵染寄主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和器官,从而引起植物萎蔫和根、茎、叶和果实腐烂等症状[1],因此该属真菌是农业生产中作物萎蔫病和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由其引发的病害可降低农作物产品品质,甚至导致大量减产,是农业生产上最难防治的土传病害[1-2]。近年来,为降低镰孢菌病害带来的损失,广泛提倡结合化学药剂拌种[3-4]、应用轮作以及保护性耕作等农艺措施[5-6],施用生防菌[7]等方法

    土壤与作物 2012年1期2012-12-23

  • 不等弯孢菌HS-FG-257中一个新的苯甲酸类化合物
    庞艳伟,王继栋,向文胜,刘乾峰,王相晶*1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心,黑龙江150030;2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318000IntroductionFungi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rich source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interesting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 high level of biodiversity.It is we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年10期2012-12-22

  •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的刺糖多孢菌培养条件优化
    依赖进口。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是多杀菌素的生产菌。为加快多杀菌素的开发利用,科技人员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第一是刺糖多孢菌菌株选育,主要侧重于多杀菌素的高产性、稳定性等方面[8];第二是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及发酵技术研究,优化与研究刺糖多孢菌培养条件,是提高发酵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大量发酵研究工作[9-11],但刺糖多孢菌为好氧生物,培养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条件参数可重复性差,需进一步优化处理。实验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12-03

  • 杂草和水稻梨孢菌亲缘关系研究
    . 杂草和水稻梨孢菌亲缘关系研究[J]. 杂草科学,2012,30(4):26-29.杂草和水稻梨孢菌亲缘关系研究毛雪琴, 邱海萍, 张 震, 姜 华, 柴荣耀, 王教瑜, 王艳丽, 孙国昌, 杜新法(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利用12个引物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对来自18种寄主的49个梨孢菌株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从DNA电泳谱带中可以直

    杂草学报 2012年4期2012-11-06

  • 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菌有多种,其中镰孢菌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菌,该菌不仅可以直接侵染玉米对玉米造成危害,其分泌的毒素还可以引起人畜中毒,严重影响玉米的安全性。近年来,有关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研究很多。据文献报道,不同地理区域的玉米种植区,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种群结构不同[1],其中欧洲、非洲等地的研究表明,该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异名串珠镰刀菌F.moniforme)、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和胶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25

  • UV-B辐射增强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
    查结果表明,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为灯盏花叶斑病的致病菌[7]。目前,国内外对于链格孢菌的研究报道较多,多偏重于分类和系统发育研 究[8-9],有的已深 入 到 分子水平[10-11],而对于链格孢菌的UV光生物学研究较少。本文首次将环境因子UV-B辐射与灯盏花叶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相联系,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该菌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初步探讨链格孢菌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机制,为灯盏花绿色无

    植物保护 2010年4期2010-06-12

  • 木霉菌T38D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拮抗机制
    an)、 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1.2 木霉菌T38D与大豆根腐病菌的对峙培养对峙培养:将培养2 d,直径为5 mm的木霉菌饼和大豆根腐病菌菌饼接种在直径为90 mm的PDA平板培养基上,使2个菌饼直线距离为60 mm,每个处理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4期2010-06-08

  • 庆大霉素产生菌的基因工程育种
    620)研究小单孢菌产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理,利用基因克隆方法从棘孢小单孢菌()中克隆出产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gntB),并将其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699转化原菌株,采用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启动子带动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表达,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组菌产抗率较原菌株提高3.5%。棘孢小单孢菌;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产素率;pIJ699;表达CLC Q78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重要的抗感染药物,而小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