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

  • 论《水经注》对齐鲁山水的描写
    案例分析法分析郦道元描摹齐鲁山水的写作特点。对于特定地区山水景物分析其描写手法,一方面能更好地说明该地的自然景物本身,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关注到该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关键词】《水经注》;郦道元;齐鲁山水;艺术手法【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1-0037-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1.01

    今古文创 2023年41期2023-10-30

  • 《水经注》里的郦道元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著作,它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山水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不仅是郦道元奉献给世人的科学名著,也是一部颇具“郦学”风格的文学艺术珍品。《水经注》交融人文景观,让山水别有意境。如《卷九·清水》描述“清水”的发源情况、是“诸陂散泉,积以成川”,以后形成二十多丈的瀑布,“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又描述了上游“南峰北岭”的不同人文景观:“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33期2023-09-13

  • 郦道元@济南 不只为了“水”
    侬,陶醉其中,郦道元是其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提起这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范县涿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道元好学,历览奇书”,从少年时就有志于地理学研究。所著《水经注》被誉为“宇宙未有之奇书”。郦先生结缘济南既有青少年观光游历,又有从政实践经历。北魏承明元年(公元476),郦道元的父亲郦范出任青州刺史,他到任不久就将家眷接到青州治所东阳城。郦道元青少年时得以随父亲到济南游

    走向世界 2023年33期2023-09-09

  • 汪伦是个真朋友
    好是好,文采在郦道元之上,成诗却在郦道元文后啊。”李白一惊:“此话怎讲?”汪伦不紧不慢地说:“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李白顿时脸红。面对汪伦有理有据的“揭发”,李白承认是受了《水经注》的启发,并化用了郦道元的有关语句。事后,李白觉得汪伦说的是诤言,而且有学问,读书很多,也是真正能够匡正自己的挚友。所以,在离别时恋恋不舍,对真朋友汪伦发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4期2023-04-04

  • 汪伦是个真朋友
    好是好,文采在郦道元之上,成诗却在郦道元文后啊。”李白一惊:“此话怎讲?”汪伦不紧不慢地说:“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李白顿时脸红。面对汪伦有理有据的“揭发”,李白承认是受了《水经注》的启发,并化用了郦道元的有关语句。事后,李白觉得汪伦说的是诤言,而且有学问,读书很多,也是真正能够匡正自己的挚友。所以,在离别时恋恋不舍,对真朋友汪伦发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4期2023-04-04

  • 汪伦是个真朋友
    好是好,文采在郦道元之上,成诗却在郦道元文后啊。”李白一惊:“此话怎讲?”汪伦不紧不慢地说:“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李白顿时脸红。面对汪伦有理有据的“揭发”,李白承认是受了《水经注》的启发,并化用了郦道元的有关语句。事后,李白觉得汪伦说的是诤言,而且有学问,读书很多,也是真正能够匡正自己的挚友。所以,在离别时恋恋不舍,对真朋友汪伦发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思维与智慧 2023年10期2023-04-01

  • 重读《三峡》品“四美”“四情”
    性。无独有偶,郦道元的《三峡》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其美,让读者叹;其情,让读者感。一、追本溯源《三峡》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作者的“无心之作”,因为郦道元本身并不是想作文以传世,他总是跟随父亲出于朝廷的统治和管理的需要去访求水道,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为当朝统治者考察河道沟渠,搜集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朝廷提供了很多经济、文化、政治、人文的

    课外语文 2022年17期2022-12-28

  • 了不起的郦道元
    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做事非常严谨。在写《水经注》的时候,他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尤其对于那些古书中所记载的有分歧的地方,自己都要亲临现场进行考证,修改后再加上自己的标注和定论。如众古书中对汝河源的记载有所不同,郦道元在自己担任鲁阳郡太守时,就曾“令寻其源流”,亲自带人跋山涉水,深入腹地考察,终于在大盂山蒙柏谷找到了汝河的源头。还有在调研泗水源的时候,郦道元也借着到山东出差的机会,翻山越岭,寻其源流,最终证明了《水经》和《汉书·地理志》中对泗水源的记载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31期2022-05-30

  • 重读《三峡》 品“四美”“四情”
    性。无独有偶,郦道元的《三峡》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其美,让读者叹;其情,让读者感。一、追本溯源《三峡》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作者的“无心之作”,因为郦道元本身并不是想作文以传世,他总是跟随父亲出于朝廷的统治和管理的需要去访求水道,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为当朝统治者考察河道沟渠,搜集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朝廷提供了很多经济、文化、政治、人文的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1期2022-05-30

  • 郦道元生平籍贯考
    但在史籍中对于郦道元的生平有所讹误,对此进行考证,得出郦道元家乡为涿县,关于酷吏的记载也有失偏颇。【关键词】 郦道元;籍贯;酷吏【中图分类号】K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8-0061-02一、问题由来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关于《水经》的作者,一般学者认为是三国时期的桑钦所撰写,记录了大大小小共137条河流。北魏时郦道元年少时就遍历山川,立下了为水经作注的宏愿。郦

    今古文创 2021年28期2021-09-10

  • 我听到了那千古绝唱
    要见一个人——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其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初见他时,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分,清晨。殿前牡丹艳丽,远处宫墙内,有佳人笑。而他只是在叹息。忽过一会儿,他似发现身后有人,转身。我看见他的眸子里不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雅致,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忧伤悲凉。我不解,便走上前,思索着该如何询问。“先生不必如此忧伤。”我轻道。“怎可不忧?现北魏将灭,内有贪官污吏,外有敌国野心不绝,官吏势大必有谋反之心,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8期2021-08-13

  • 了不起的郦道元
    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做事非常严谨。在写《水经注》的时候,他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尤其对于那些古书中所记载的有分歧的地方,自己都要亲临现场进行考证,修改后再加上自己的标注和定论。如众古书中对汝河源的记载有所不同,郦道元在自己担任鲁阳郡太守时,就曾“令寻其源流”,亲自带人跋山涉水,深入腹地考察,终于在大盂山蒙柏谷找到了汝河的源头。还有在调研泗水源的时候,郦道元也借着到山东出差的机会,翻山越岭,寻其源流,最终证明了《水经》和《汉书·地理志》中对泗水源的记载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31期2021-01-14

  • 郦道元和《三峡》
    郦道元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又是一位以威猛为政而著名的官吏。他在多年的仕途经历中,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撰写了《水经注》一书,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地理学文化遗产。《水经注》是为《水经》一书撰写的注文。《水经》原是中国古代一部有价值的地理书,其具体作者还有争议。《水经》原书内容很简略,又多谬误。郦道元为此博采汉魏以来文献所载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再加上自己游历的所见所闻,最后著写成约30万字的《水经注》,比原著扩大了20倍。《水经》原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2期2020-08-31

  • 眼中有山水,胸中才能有丘壑
    期的地理学大师郦道元。苏轼很喜欢读他的《水经注》,而且不止一次地读过。郦道元其实并非文艺青年,他主要是在政府部门做行政工作,工作之余“码码字”。然而,这位地理学专家在文学上实在是再低调都无法隐藏。明末著名文学大家,《陶庵梦忆》的作者张岱这样评论他:“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宗元,近时则袁中郎。”写了《永州八记》这样优美的山水文章的大师柳宗元,居然屈居于郦道元之下。这算不算委屈?这个真不好下定论,但至少说明郦先生在文学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水经注》顾名

    润·文摘 2020年7期2020-07-23

  • 明代人与郦道元对北阳河“五龙口”定位之辨析
    多。但其记述与郦道元对五龙口认定的位置是相悖的,对后世影响大而且广,造成了后人认识的混乱。因此,关于明代人对“五龙口”的认知与郦道元对五龙口的定位以及相关问题,很有进一步予以研究和辨析的必要。一、明代人认知的五龙口明代人对于“五龙口”的认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也是主要的)地方志乘;二是部分文人诗文。先看明代地方志乘对“五龙口”的记述。明嘉靖《青州府志》在六处交叉记述到“五龙口”。第一处:《府志》卷一“青州府治图”标注于石子涧(即瀑水涧)之侧。第二处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12-28

  • 眼中有山水,胸中才能有丘壑
    期的地理学大师郦道元。这个从苏轼的诗句中就可找到证据——“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苏轼很喜欢读《水经注》,而且不止一次地读过。《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其实并非文艺青年,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是在政府部门做行政工作,只不过工作之余“码码字”罢了。然而,这位地理学专家在文学上实在是霸气侧漏,其实力哪怕再低调都无法阻挡,不仅苏轼这样的一流文艺青年膜拜他,他在山水景物的写作方面,还盖了山水诗文大家柳宗元的帽。瞧瞧明末著名文学大家,《陶庵梦忆》的作者张岱是怎么评论

    意林绘阅读 2019年11期2019-12-19

  • 李大钊阅读量惊人
    没有中过状元。郦道元  身背酷吏之名的地理学家提起郦道元,人们多半只会记住他著有《水经注》,其他不甚了解。《水经》成书于三国时期,作者不详,所以,郦道元花了大力气为此书作注,使其成为既是科学地理专著,又是开山水游记先河的一部伟大著作。郦道元身上有个标签不为人所知,便是“酷吏”。他何以被冠以这样的称号?对郦道元的记述主要是在《魏书》中,区区300字,被放在《酷吏传》中。身背酷吏之名其实同郦道元所处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他所仕朝廷是北魏政权,郦道元要想立足,必然

    当代工人 2019年17期2019-11-11

  • 《三峡》三美 美不胜收
    刘燕燕摘要: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经典散文,仅有不足两百字,却将三峡之美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巧妙地调整了季节,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和凄美悲凉,让意脉更加流畅。关键词:郦道元;《三峡》;意脉郦道元所著《水经注》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从而使这本书既是科学著作,又成为了写景散文集。这种审美情致在《三峡》之中尤为突出。当时南北朝划江而治,北朝为官的郦道元不曾亲历三峡,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不如说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只有寥寥1500余字,却将三峡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2019-09-10

  • 衡 山
    郦道元《三峡》拓展阅读——湘水又北迳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盖,一名石囷,一名芙蓉。芙蓉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为南岳也。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芙蓉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往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

    初中生世界 2019年42期2019-01-11

  • 寄情山水古今同,谁遣波涛入画中
    我们就一起走进郦道元的《水经注》,来了解这部书的相关知识。郦道元(约公元470—公元527),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出身官宦世家,做过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公元527年,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10期2018-11-24

  •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郦道元在《三峡》开头这样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是,到过三峡的人都知道,三峡的两岸并不是七百里都是同样高度的悬崖绝壁,高低起伏是山之所以为山的特点,不可能是“略无阙处”。中午才能见到太阳,午夜才能见到月亮,也只是部分航程如此。“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不是写实的。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其一)》有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许多文献上也有记载,当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32期2018-11-12

  •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郦道元在《三峡》开头这样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是,到过三峡的人都知道,三峡的两岸并不是七百里都是同样高度的悬崖绝壁,高低起伏是山之所以为山的特点,不可能是“略无阙处”。中午才能见到太阳,午夜才能见到月亮,也只是部分航程如此。“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不是写实的。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其一)》有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许多文献上也有记载,当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8年32期2018-10-12

  • 郦道元:在纸上一统江山
    郦府。御史中尉郦道元站在阶前,轻轻叹息了一下。这几天,他面临着一个难题:孝明帝年少,执政的胡太后任命自己为关右大使,去长安监视叛乱的萧宝夤(yin)。萧宝夤本是南齐皇族,在梁代齐时投奔到北魏,如今站稳了脚,又不安分了。而郦道元在京城干得好好的,长安山高路远,萧宝夤又不是省油的灯,这差事委实有点儿烫手。诏书看不出问题。御史由皇帝直辖,中尉就是专门监察武将。按条例,监视萧宝夤正是郦道元的职责所在。奉诏也不是问题。生于乱世,文官大多也有武官的气度。两年前,文官郦

    百家讲坛 2018年3期2018-08-27

  • 《水经注》:中国古代一部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而他的代表作就是《水经注》。《水經》是一部怎样的书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对水的利用和治理,古书中对河流也多有描述和记载。像《尚书·禹贡》和《山海经》中,就出现了有关水道分布的记录。《汉书·地理志》中则用极简的文字,将西汉时期三百余条水道的情况做了勾勒。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虽说是一部按汉字部首进行编排的字典,但在“水部”中则留下了一百余条单名水道的简略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河流的利用和改造有了很大进步,对河流的认识

    月读 2018年7期2018-07-07

  • 郦道元:访渎搜渠注水经
    百余年的北魏,郦道元“访渎搜渠”,捧出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巨著——《水经注》。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出身官宦家庭,大半生服官于北魏王朝。郦氏自述家世:“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迺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这表明,郦氏的家乡坐落在拒马河的支流郦亭沟之畔,一个叫郦亭的地方——“郦亭在涿州南二十里,为郦道元故居”(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六十四),并非《北史·郦道元传》所讹误

    中国三峡 2018年5期2018-06-19

  • 《水经注》,自然之趣
    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说起郦道元,当时的人对他的印象是:这个人很严厉,治理地方“执法清刻”,常有人觉得受不了。他在东荆州做官时,就有人上报说:“郦大人太苛刻严峻了,还是请前任刺史回来吧。”北魏孝昌三年(527),南齐皇族、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寅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发动叛乱,朝廷命郦道元前去监督。郦道元和手下在阴盘驿亭被贼寇围困,因没水喝,又掘井求水不成,无力抵抗,最终被害。据说郦道元被害时毫无惧色,怒声斥敌。郦道元死后,萧宝寅将其葬在长安城东。郦道元死了,

    初中生 2018年16期2018-06-01

  • 郦道元:在纸上一统江山
    郦府。御史中尉郦道元站在阶前,轻轻叹息了一下。这几天,他面临着一个难题:孝明帝年少,执政的胡太后任命自己为关右大使,去长安监视叛乱的萧宝夤(yín)。萧宝夤本是南齐皇族,在梁代齐时投奔到北魏,如今站稳了脚,又不安分了。而郦道元在京城干得好好的,长安山高路远,萧宝夤又不是省油的灯,这差事委实有点儿烫手。诏书看不出问题。御史由皇帝直辖,中尉就是专门监察武将。按条例,监视萧宝夤正是郦道元的职责所在。奉诏也不是问题。生于乱世,文官大多也有武官的气度。两年前,文官郦

    百家讲坛(红版) 2018年2期2018-05-09

  • 文言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种辞格:并提
    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诸葛亮《出师表》)(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若不能掌握“并提”这种修辞格就很难准确地理解文意了。例(1)中的“亭午”“夜分”是两个不能同时并存的时间,“曦”“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是讲不通的,这里是用了“并提”修辞格,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

    学语文 2018年5期2018-02-23

  • 《水经注·夷水》订注
    然与人文资料,郦道元在书中以《水经》底本作为基础而旁征博引,苦心研修将原在《水经》中的四条记载和表述之夷水内容补充完善而为后世学人研究该流域更迭提供了重要讯息与方法依据。然而郦道元在成书中囿于自身所处之时代或地域限制而使该书中的相关措词仍然存在不少缺憾或不足,因而进一步探究清江流域相关地名变迁历程不仅是重要而且是必要的,对今人探索和认识清江流域变化大有裨益。关键词:郦道元;水经注;夷水中图分类号:I206.2;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谈及清

    西部学刊 2017年5期2017-06-06

  • 《水经注》,引史上无数大家“献膝盖”
    期的地理学大师郦道元。这个从苏轼自己的诗句中就可以找到证据,“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这句诗清楚地交代了一个事实:苏轼喜欢读《水经注》(诗中将《水经注》简称为《水经》),而且不止读过一次,肯定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说“大江东去”等文学名句跟这部讲述河流的地理著作有关,是不为过的。苏轼的文学导师之一郦道元,就是《水经注》的作者,他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似乎也没把文学和情怀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生从事的除了行政工作,就是埋头写地理著作《水经注》等。然而,让人

    读者·校园版 2017年10期2017-04-27

  • 话说《水经注》
    代名著。其作者郦道元(字善长,469?~527)是范阳涿县(今属河北省)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高门。他的父亲郦范为青州刺史,迁尚书右丞。道元早年是在青州度过的,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出仕以后曾一度被免职闲居过十年,他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水经注》四十卷。《水经》的作者旧说是汉朝人桑钦,实际上大约是三国时魏人;书中记录了一百三十七条河流的基本情况;郦道元认为它太过简略,于是用作注的方式“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这种创造性的注释内容非

    书屋 2017年1期2017-02-17

  • 话说《水经注》
    代名著。其作者郦道元(字善长,469?~527)是范阳涿县(今属河北省)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高门。他的父亲郦范为青州刺史,迁尚书右丞。道元早年是在青州度过的,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出仕以后曾一度被免职闲居过十年,他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水经注》四十卷。《水经》的作者旧说是汉朝人桑钦,实际上大约是三国时魏人;书中记录了一百三十七条河流的基本情况;郦道元认为它太过简略,于是用作注的方式“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这种创造性的注释内容非

    书屋 2017年1期2017-02-17

  • 《水经注》编辑体例与特点
    本文以北魏时期郦道元的作品《水经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它的编辑体例、编辑风格、编辑方式、编辑特点进行论述。《水经注》 编辑体例 研究在中国漫长的编辑史中,郦道元的《水经注》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该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河流水域并对人文科学等有着广泛涉及的地理文学名著,是郦道元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逐一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再创作的综合性著作。如此,《水经注》才有了在中国编辑史上特殊的地位。一、《水经注》编辑体例研究《水经注》使用的是创编合一的编辑

    名作欣赏 2017年5期2017-01-28

  • 《水经注》专名考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为《水经》所作之注。《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文章从大量历史古籍出发,对《水经注》的专名形成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水经》;《水经注》;专名《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对桑钦的《水经》所作的注释。但是《水经注》这一专名并不是成书之时就有的专名

    人间 2016年31期2016-11-28

  • 《水经注》写景艺术之一瞥
    顾农郦道元《水经注》原是一本地理书,文字以说明为主,按说他只要说得准确清楚就算是完成了使命,但他还讲究说得有味道,写景之妙,古今共赏,甚至认为无以复加。明末文人张岱指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则袁中郎。”(《跋〈寓山注〉二则》,《琅嬛文集》卷五)清初大学者刘献廷说:“郦道元博极群书,识周天壤,其注《水经》也,于四渎百川之原委支派,出入分合,莫不定其方向,纪其道里。数千年之往迹故渎,如观掌纹而数家宝;更有余力,铺写景物,片语只字,妙绝古今

    古典文学知识 2016年5期2016-11-24

  •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摘要: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几个都城的人文景观进行了观照,其中着重描写了北魏都城洛阳的人文景观。通过对洛阳古典园林、宗教文化和水利人文景观描写,反映了出洛阳城蕴含的富丽堂皇的帝王气象与和谐严谨的法度的人文精神。关键词:水经注;郦道元;洛阳;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57-02近几十年来,关于《水经注》研究在版本与校注、历史地理研究和汉语与文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人间 2016年28期2016-11-10

  • 郦道元《水经注》的科学精神
    文/孔见郦道元《水经注》的科学精神文/孔见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因而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历来都十分重视。《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大致成书于东汉时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以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形成《水经注》这部水系地理巨著。与前者相比,更为丰富,更具科学性,因而成就更大。一是《水经注》更加详尽、全面。据《唐六典·注》称《水经》记载河流137条,一水一文,所记水道繁简不等;《水经注》则所记述的大小河流达到

    中华魂 2016年4期2016-10-20

  • 小议《三峡》的出处与作者
    ,并随之解释“郦道元”的有关情况,由此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是郦道元撰写了《水经注疏》。事实如何?《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水经》是一部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具体作者和年代已经不可考,从内容看,应是到魏晋时期才最后完成,其中讲到大小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讲叙极为简略,读来如同流水账。北魏郦道元广泛收集前人有关著述,融合自己从年少以来游离各地山川之见闻,在《水经》基础上大量修订扩充,完成《水经注》四十卷,资料超过《水经》二十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2期2016-05-30

  • 中学语文课文《三峡》的作者不是郦道元
    峡》的作者不是郦道元◎李朝阳《三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散文,出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被多家出版社选为中学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作者皆署名为郦道元。其实,这是一个沿用已久的错误,《三峡》这篇课文的作者不是郦道元,而是另有其人。郦道元(?——527)字善长,北魏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都是鲜卑族人建立的北魏政权所信任并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郦道元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北魏的一代雄主拓跋宏励精图治、肆力改革,在鲜卑族中推行汉化政策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2016-03-25

  • 郦道元 ——光耀千秋《水经注》
    郦道元 ——光耀千秋《水经注》郦道元(约466—527年),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范阳源鹿(今河北源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本人也一生做官,历任长史、太守、刺史、尹与御史中尉等职,守过边关,打过仗,后被叛将杀害。他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和水利家,撰写了一部系统反映全国河道水系的历史地理综合性巨著——《水经注》,被称为“宇宙未有之奇书”,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郦道元在阅读地理古籍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前人研究的丰硕成果,但同时也深深感到其中存在很

    河北水利 2016年3期2016-03-12

  • “酷吏”郦道元
    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在《魏书》里被列入《酷吏列传》,其原因在于他担任专管纪检监察之御史中尉时干了一件胆识非凡之事,捅了一个大娄子:“道元素有严猛之称。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遂为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司州牧相当于后来首都大市的市长,这位元悦大人又是皇室成员,拥有汝南王的爵位;

    读书 2016年3期2016-03-09

  • 郦道元《水经注》中汉语语音现象再探讨
    50001)郦道元《水经注》中汉语语音现象再探讨王 东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蕴含丰富的古汉语语音现象,前人虽已有所发掘,但还有些现象值得继续探讨。如声的演化过程中,当时的唇音合口三等字仍无[i]介音,轻唇音尚未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全浊声母清化,有喻四归定现象;对邪母~禅母、生母~清母、心母~澄母等舌音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的齿头音与照二、照三、端系关系密切。在韵的演化上,指出当时出现了鼻音韵尾由—ŋ合为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6

  • 论《水经注》的生态思想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散文巨著,这部作品不仅记载了祖国的壮美山川,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生态思想。笔者认为郦道元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三点:山水景致能助益人与自然的亲近、人能够合理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人类利用自然应当遵守生态规律。而这种生态思想既来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生态哲学,亦是北朝生态恶化的反映。一、《水经注》的生态思想郦道元的生态思想首先表现在他认为人与自然可以有亲近之情,在《水经注》中他以极高的热情描山绘水,寻山访川的历程中,见证了秀美的风光:“瀑布乘岩,悬

    语文学刊 2015年15期2015-08-15

  • 文人反腐遭报复
    著名的地理作家郦道元被叛将萧宝夤派人残忍地杀害了。说起郦道元大家都知道他是北魏作家,他的名著《水经注》,是极具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其实郦道元还是一位反腐斗士,因为出身于官宦家庭,他先后在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为官,历任冀州镇东府长史,东荆州刺史等职,后官至御史中尉,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同时他文武双全,南征北战,为北魏朝廷立下汗马功劳。重要的是他生性耿直、刚正不阿,尤其是善于反腐敢于反腐。他怎么就死于贪官的反扑呢?这事还要从头说起——当时的司州牧、汝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3期2015-04-29

  • 《三峡》教学设计
    交融的特点,但郦道元《三峡》的文体与其他几篇不同,是非文学文本,虽然节选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但是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并不明显。因此,宜从本文的文体特点入手,全面考虑本文地理文献的知识性和“山水记”的文艺性交融的双重特征,寻求解读本文的视角。《三峡》只是“模山范水”,如果我们紧扣文本,整体把握景物特征,就会发现《三峡》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集“四美(雄壮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于一身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俊朗的奇男子:盛夏的奔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2014-08-22

  •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美。然而,作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到过三峡。郦道元生活于北魏。当时南北朝对峙,北魏最强大的时候也是“遗之度外,吴蜀而已”,也就是说,北魏根本没有占领包括三峡在内的长江流域。郦道元一生都在北朝做官,也没出使过南朝,他是不可能到过三峡的。没到过三峡,郦道元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昵?毋庸置疑,是别人写的。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资料,达437种之多,有的说明了出处,有的没有说明出处。现在看到的《三峡》一节,即是引自南朝侍郎盛弘之的《荆州记》。《荆州记》

    百家讲坛 2014年15期2014-02-11

  •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美。然而,作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到过三峡。郦道元生活于北魏。当时南北朝对峙,北魏最强大的时候也是“遗之度外,吴蜀而已”,也就是说,北魏根本没有占领包括三峡在内的长江流域。郦道元一生都在北朝做官,也没出使过南朝,他是不可能到过三峡的。没到过三峡,郦道元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毋庸置疑,是别人写的。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资料,达437种之多,有的说明了出处,有的没有说明出处。现在看到的《三峡》一节,即是引自南朝侍郎盛弘之的《荆州记》。《荆州记》

    百家讲坛 2014年16期2014-02-11

  • 从日人评价郦道元看《水经注》的主要成就
    1)从日人评价郦道元看《水经注》的主要成就陈昌远(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最近读陈桥驿先生《水经注研究四集》(杭州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探索“郦道元思想”的初步想法》一文,其中1987年陈桥驿先生收到日本地理学的元老,年逾八旬的广岛大学名誉教授米仓二郎先生于当年7月28日写给陈先生的一封信,有一段话是对郦道元的评价:“我以为郦道元是中世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这是欧洲历史上的所谓黑暗时代,当时的欧洲,就连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也没有。从全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11-24

  • 郦道元的挽歌
    编辑/于翔汉郦道元,字善长(约470—527),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横向比较,在全球范围内看,郦道元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纵向观照,即便通览中国历史,也鲜有人能够望其项背,遑论与之比肩?我们来讲他的故事。他怎样由一个资深的公务员,变成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怎样由一个戎马倥偬的将军,变成恶名昭彰的“酷吏”?怎样由一个凡人,变成一门学问?郦道元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没能亲赴南朝统治之下的三峡。不

    中国三峡 2010年3期2010-09-11

  • 郦道元注《水经》的启示
    710062)郦道元注《水经》的启示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笔谈:《水经注》专题研究(二)编者按:公元6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是祖国历史上不朽之名著。《水经注》不仅记叙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古代河流,而且兼及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因此这是一部经世致用的著作。在河流与水环境状况早已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挖掘《水经注》中的环境价值和时代价值,理清祖国境内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环境变迁的原因、特点、历程和演变规律,并从中汲取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8-15

  • 从语言文化角度谈郦道元“酷吏”说
    语言文化角度谈郦道元“酷吏”说陈虎(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郦道元在《魏书》中被列入酷吏一列,后人多认为是由于郦氏实行暴政和魏收人品等原因造成。从“酷吏”一词的语言文化角度看,应该是“严正冷酷”之吏,而不是“残暴”之吏,郦氏并非后人认为的暴吏,魏收亦没有丑化郦道元人物形象。郦道元;酷吏;语言;文化王畅先生的《郦道元“酷吏”辨》,从历史学的角度对郦道元“酷吏”这一问题作了全面客观辨析,魏收“编修《魏书》臧否人物,善自由之”,“嫉贤妒能”,以及郦道元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7期2010-08-15

  • 《水经注》与祖国江河的生态危机
    理志》等等,而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无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著。《水经注》记载了6世纪以前祖国境内河流水道1252条,其所注《水经》不仅限于大小河系源流脉络,而且每条河的发源、流程、归宿以及河流的含沙量、水位、流速、河床宽狭等相关水文资料都有详细的记载。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郦道元还把每一条河流所经行的环境状况也作了详尽的描述。这无疑为我们后世认识、了解、研究当时的地理环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所以《水经注》不仅是我国地理学史上无出其右的河流水文地理名著,而且对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4-07

  • 杂取百家 集合群说 ——《水经注》注释体例探析
    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将文献典籍、民间传闻与实地考察互相印证,尤其是运用文字学知识,把地理名称的文字辨析(包括音、义、字形)与地理考证结合起来,形成《水经注》一书独特的注疏方法。《水经注》;注疏方法;杂取百家;实地考察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北朝以来的经史典籍、野史碑录、地记故书、神话异闻、民间歌谣谚语等,模山范水、溯流穷

    东方论坛 2010年3期2010-04-05

  • 名家千虑 亦有一失
    生这样写道:“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言下之意是:士大夫因为缺乏求实精神,所以只能“臆断其有无”,而不能求得石钟山得名的真正缘由;渔工水师虽然能够实地观察,耳闻目睹,但由于他们不能作文,所以石钟山得名的真正缘由亦不为更多人所知。而郦道元当年泛舟于鄱阳湖中,亲自考察了石钟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大概与东坡夜泊绝壁之下的见闻相同,只是记载得不够详细,以致让后人生疑。但是,考之以史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5期2009-09-16

  • 我看苏轼笑李渤
    如钟。这是北魏郦道元和北宋苏轼的说法。三是山体形状如钟。这是明清时有些人的说法。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还没有定论。细想一下,苏轼固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就要“笑李渤”,试想,如果没有李渤“访其遗踪”,作者也不会知道“山上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敢问作者不是看到关于石钟山的记载才去追访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吗?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清晰,郦道元和李渤也正是这个过程中的行动者,实践者。没有他们留下的经验总结,作者也就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6年3期2006-03-24

  •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艺术比较谈
    《三峡》一文是郦道元为《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我们不妨把这篇短小精悍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和郦道元的《三峡》相比较,可以看出两种观赏景物的态度,不同的写作方法,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游记描写山水景物,跟山水画相通。中国的山水分为南北两宗:北宗推李思训的着色山水,南宗推王维的水墨山水,构成了两种观赏态度,两种画法,两种风格。北宗画讲究着色,注重山水景物的色彩,观察要求全面细致。南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2006-03-03

  • 大同的火山
    了旧说。该书《郦道元和<水经注>》一节写道:“郦道元描写了当时平城西南的火山活动情景,指出‘山上有火井,南北六十七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以草之,则烟腾火发。现在这个地区的火山已经熄灭,可是我们读到郦道元这段描写,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郦道元这段关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火山的描写见于他的《水经注·水》。但是,根据郦道元的具体记述和清代杨守敬等编绘的《水经注图》,这里所说的“火山”是在大同以西三十公里处,而真正的大同火山群却在大同以

    读书 1985年2期1985-07-15

  • 郦道元、酷吏及其他
    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根据《魏书》的记载,竟是一个“酷吏”。据说根据如下:一,在北魏宣武帝景明中年,郦道元在作冀州镇东府长史的时候,为政严酷,州县的官吏们都很怕他,老百姓当中犯有奸盗罪行的人,也都因为怕他的严刑酷狱而逃到外地去了;二,后来郦道元到了鲁阳郡作代理太守,那里的山民原来很蛮野,经常聚伙为寇,郦道元到这里以后,设立塾学,提倡读书,教育人们遵纪守法,有违法者,严加惩处,于是山民们都惧怕他的威名,再不敢去作强盗;三,北魏宣武帝末延昌中年,郦道元在作东荆

    读书 1982年6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