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

  • 诉苦·牲畜情结·劳动互助:马烽土改叙事独异性分析※
    的龃龉与磨合成为马烽关注和思考的对象,而这恰恰被很多聚焦政治翻身的土改叙事小说所忽略。马烽创作于1948—1949年的《金宝娘》《解疙瘩》《村仇》借助斗争地主诉苦、牲畜情结和劳动互助等土改话语元素,将土改工作中流行的翻身解放、变工生产等话语具象化、文本化,在直面农村土改革命深层的同时,也形成了作家土改叙事的基本逻辑和叙事价值。1947年春,马烽离开《人民时代》编委一职,前往崞县(今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参加土改工作。他先在大牛堡村担任下乡工作组领导,后调入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2年9期2022-12-06

  • 无愧于时代的人民作家——马烽
    战争洪流冲击下,马烽告别父老乡亲,参加了抗日部队,做了一名普通战士,转战晋西南、晋西北,在真枪实弹、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摸爬滚打。由于他读过高小,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公案”章回小说,战斗间隙,迷上了文学这块伊甸园,尝试着笔耕的味道。其时,马烽对文学仅仅是一种爱好,并没有想到当作家、当职业作家。从1942年他的第一篇作品《第一次侦察》发表迄今,已经整整80个年头了。他以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学作品,在文坛上赢得了一席地位。他不但成为作家,而且是享誉国内外的

    山西文学 2022年5期2022-05-19

  • 我和马烽先生的交往
    丁言昭我和马烽先生挺有缘分的,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篇作文里写到了他的一本小说《韩梅梅》,讲的是一个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养猪的事。作文题目叫《我的理想》,我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个养猪的姑娘。因为猪肉可以给大家吃,吃了猪肉身体也会健康的。我要向韩梅梅学习那种不怕人家讽刺,不灰心的精神。我要把猪养得很大、很好。”我怎么会想到韩梅梅的呢?一次,爸爸丁景唐带回家一堆书,我看到有本书的封面,画的是一个姑娘在喂猪,一群小猪围着她,非常可爱。正好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

    山西文学 2022年12期2022-02-23

  • 坦陈缺点,赢得芳心
    创作之路。当时,马烽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和小说创作上,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亲友都为他的终身大事着急上火。当时,有热心大姐给马烽介绍了在河北省话剧团工作的段杏绵,说对方知书达理,文静乖巧,希望他把握住机会,和女孩子能牵手成功。初次见面,两人都比较拘束,特别是段杏绵,不管马烽问她什么,她都是一言不发。当时,一向善于言辞的马烽心里也不免焦急起来,他忽然觉得,谈恋爱比起写《吕梁英雄传》《一架弹花机》来要难得多。由于段杏绵一直不开口说话,实在想不出别的话题,马烽

    做人与处世 2021年20期2021-12-14

  • 从村庄,到海洋
    位留给了他的老乡马烽。上世纪40年代,马烽和西戎合作的《吕梁英雄传》影响了几代人,而他编剧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贾樟柯接触的第一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马烽对贾樟柯亦恩亦师,恩在于马烽的到来,对盐碱滩上的贾家庄天翻地覆的改变,师就不用说了,他不仅对贾樟柯的文学和电影人生潜移默化,更是山西作家群的一座灯塔。按照原计划,第二届吕梁文学季还将增设马烽文学奖。故事从作家马烽带领贾家庄民众治水治碱说起,最后用余华一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收篇,从村庄到海洋,从碱水

    新民周刊 2021年37期2021-10-13

  • 马烽对联乐晚年
    /夏明亮著名作家马烽晚年患有哮喘、肺气肿、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平和的心态,从其撰写的对联中可见一斑。1994年春节,正逢本命年的马烽撰写了这样一副春联:过了七个狗年,老当益壮,不可能;奋斗半个世纪,继续革命,没问题。这一年是狗年,马烽已经72岁,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虽然从生理上讲老当益壮不可能,但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的精力依然不减当年。1995年,马烽卸任回到山西老家。这一年,他在一副对联中这样写道:调进京,调出京,服从分配;未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27期2021-09-23

  • 马烽对联乐晚年
    夏明亮著名作家马烽晚年患有哮喘、肺气肿、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平和的心态,从其撰写的对联中可见一斑。1994年春节,正逢本命年的马烽撰写了这样一副春联:过了七个狗年,老当益壮,不可能;奋斗半个世纪,继续革命,没问题。这一年是狗年,马烽已经72岁,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虽然从生理上讲老当益壮不可能,但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的精力依然不减当年。1995年,马烽卸任回到山西老家。这一年,他在一副對联中这样写道:调进京,调出京,服从分配;未开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9期2021-09-22

  • 马烽与大翔凤胡同3号
    北代表团的代表,马烽从山西来到北平,参加全国文代会的筹备工作,大会结束以后便留在新成立的全国文协工作。1950年5月,北京市文联成立后,兼任北京大众创作研究会创办的《说说唱唱》月刊编委。1953年夏天,马烽已居京四年,娶妻生子,他用积攒下的3000元稿费购置了位于后海南沿的大翔凤胡同3号的小院。关于大翔凤胡同的由来,大致有二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道光年间为恭亲王奕大女儿居住地,因大女儿小名“大凤”,故胡同得名大翔凤胡同。另一种说法是,因大翔凤胡同紧邻着过去

    北京纪事 2021年7期2021-08-23

  • 马烽谈《吕梁英雄传》的创作
    报》,刊登了作家马烽的自述《我学习写作的经过》,其中用相当大的篇幅谈到了《吕梁英雄传》的创作。马烽说:“1945年开始,我与西戎同志共同写了一本《吕梁英雄传》,这本书是以群众所熟悉的章回小说体写成的,约二十五万字,内容主要是写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寇斗争的故事。当初我并没有计划要写成一本书,而是在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开过以后,我们大众报(全称为《晋绥大众报》)要介绍这些杰出民兵英雄们的战斗事迹,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介绍出来,最后编委

    藏书报 2021年30期2021-05-30

  • 一首永不逝去的“青春之歌”
    眷属。影片的编剧马烽,在山西农村土生土长,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的重要成员。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本在中國作家协会工作,为使自己的文学作品更接地气,更能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生活,主动要求回到山西,挂职汾阳县委副书记,并深入贾家庄村体验生活进行创作。1958年,当他看到贾家庄青年“百把镢头闹革命,治水改碱拔穷根”,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之际,创作的激情被这群年轻人点燃了。于是就以他们为原型,创作小说,表现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劳动和

    环球人物 2021年9期2021-05-19

  • 马烽潇洒度晚年
    夏明亮著名作家马烽晚年患有哮喘、肺气肿、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平和的心态,从其撰写的对联中可见一斑。1994年春节,正逢本命年的马烽撰写了这样一副春联:过了七个狗年,老当益壮,不可能;奋斗半个世纪,继续革命,没问题。这一年是狗年,马烽已经72岁,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虽然从生理上讲老当益壮不可能,但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的精力依然不减当年。1995年,马烽卸任回到山西老家。这一年,他在一副对联中这样写道:调进京,调出京,服从分配;未开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3期2021-03-30

  • 文化添光彩,贾家庄村蹚出新路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烽、西戎、乔羽、孙谦等文艺工作者都曾来到贾家庄村采风,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为这座村子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更用深刻且持久的文化力量影响着这里的发展与变迁。近年来,贾家庄村立足于自身文化资源,蹚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造林绿化千家村”“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村镇”“全国全民健身户外营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如今,贾家庄村不仅建起了贾家庄益智图书苑

    小康 2021年6期2021-03-04

  • 银幕上的文学交响曲
    ,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段惠芳一起,重新注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展现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电影对四位作家的成长历程展现方式不尽相同:女儿和村民们追忆马烽先生,回望来时筚路蓝缕,关照当下国泰民安;贾平凹以个人生活出发,讲述的是个人史,也是一部地方史;余华幽默豁达地回顾火热的20世纪80年代,回顾个人在社会时代洪流中如何逐浪前行;梁鸿则聚焦家庭内部情感,讲述中国式亲情大爱……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一支文学交响曲,通过18个章节的动人旋律,展现出每一个

    东方电影 2021年4期2021-03-02

  • 我在鲁院是『球星』
    党组书记、副主席马烽。天哪,他就是马烽,我诧异极了。马老是我从小崇拜的偶像,我是“啃着”他的大部头小说《吕梁英雄传》长大的。那段时间马老在招待所居住,没几天就要去山西了。我与马老谈得非常投机,两人还在篮球场旁边合了影。1992 年7 月底,历时半年的进修结业,除少部分同学准备进一步深造外,其他同学陆续返回家乡。我离京的前一天上午,研讨班陈小平等几位师兄专门从外面买来酒菜,就在他们的寝室为我饯行。那天下午,球场上看打球的人特别多,不知谁在一楼大厅的大黑板上,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0年12期2021-01-26

  • 试论马烽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山药蛋派领军人物马烽之手的电影就有三部:《吕梁英雄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扑不灭的火焰》,其中尤其以前两部最为著名,代表了中国乡土文学电影的最高成就。一、吕梁英雄天下传——战争背景下的农民英雄谱《吕梁英雄传》马烽(1922—2004),山西省孝义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获省“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吕梁英雄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村仇》《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和《我的第一个上级》等。他与作家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是抗战时期山西独特风情和

    名作欣赏 2020年26期2020-07-12

  • 人民作家马烽的人生愿景与文学追求
    家协会党组书记的马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马烽,出生于山西孝义农村。在他的一生中,有两次携家带口迁出北京到山西农村安家落户的经历。第一次是1956年,当时他在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中央文学讲习所任辅导老师,夫人段杏绵是《中国少年报》 记者,全家都在北京生活,但他心里却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并在不断地自我诘问:“文学是人民的赋予,是生活的恩赐,如若长期脱离生活和人民,又何以能够写出深刻反映生活并使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呢?”筹思再三,他终于下定决心,要

    党史文汇 2020年6期2020-06-21

  • 为文人写传
    家代表,陈为人被马烽等老一辈作家推举为第五届山西省人代会代表。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陈为人走上了行政管理之路,搁笔为“官”,先后担任过太原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有二十年时间,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文化“官员”陈为人,逐渐忘了小说家陈为人。2001年,刚51岁的陈为人突然提前离职退休,似乎是要提早“安享晚年”了。2005年,一部60余万字的传记文学《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出版,惊艳文坛,作者是陈为人。一时间,在海外,在北京,在山西,文坛上

    都市 2020年2期2020-04-07

  • 试论马烽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贵遗产。关键词:马烽 乡土文学 《吕梁英雄传》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电影传奇》是崔永元制片并主持的献给中国电影一百周年的系列纪录片。在这部专辑中,源于山西乡土文学作家、山药蛋派领军人物马烽之手的电影就有三部:《吕梁英雄传》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和《扑不灭的火焰》,其中尤其以前两部最为著名,代表了中国乡土文学电影的最高成就。一、吕梁英雄天下传——战争背景下的农民英雄谱《吕梁英雄传》马烽(1922—2004),山西省孝義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获省“人民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9期2020-01-21

  • 文学档案征集之“山药蛋派”作家手稿*
    ”的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人称“西李马胡孙”。我们此次的征集计划以征集马烽先生的手稿为主,同时也与另外几位作家家属建立联系,探查有无开展征集工作的可能性。与笔者一同前往的还有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编目部计蕾主任,我们拟定了具体的征集计划,确定首先拜访的对象为马烽先生家属。马烽先生,1922年生于山西省孝义市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后因家境贫困,同母亲寄住舅父家。1937年秋,日寇侵入山西,年幼的马烽不忍中华民族陷入沦亡的绝境,在爱国心的驱

    山西档案 2019年1期2019-12-16

  • 著名作家妙语复『狂言』
    蛋派” 代表作家马烽突然收到一张山西某师范学校学生寄来的贺年片。除夕贺年,本该为祝颂,可这张贺卡却满纸狂言恶语:“请原谅我的冒昧,你没有什么了不起!十几年之后,你将被我挤得没有饭吃!新年愉快!”马烽看后却没有一点怨愤之情,他平静坦然地给这位同学写了封回信——某某同学:你的贺年片收到了。上边有四句话:一、“请原谅我的冒昧。”这是一句套话。二、“你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说得对。我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个普通作家,全国至少有三千人(当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数

    文史博览 2019年2期2019-12-14

  • 马烽写作的“三条原则”
    1987年春天,马烽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答中外记者问时曾明确表示:作家不管写什么,怎么写,只要有利于文艺的发展,能给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精神食粮,都应该允许。用他的形象的说法是:就像街上的小吃,只要有营养,符合卫生标准,卖什么都行。他从不把自己的创作主张强加于别人,但他自己选择的路子却绝不改变。总结马烽六十年文学创作生涯,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则”,即:让农民读者喜欢,认定深入生活的路子,以真诚的责任感写作。作为一个作家,真诚和一以贯之是最可贵的品格,而真正能

    火花 2019年12期2019-11-13

  • 往事如烟
    ,在胡同里面碰到马烽,他把我叫住说:“子硕,茹志鹃给我来信了,她在信里面夸奖了你,说你的《评工会上》写得好。”说话的时候,马烽脸上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比夸奖他本人还高兴。茹志鹃是上海市的著名作家,她写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我读过不止一次。我很崇拜她,能够得到她的夸奖,心里面特别高兴。后来《评工会上》被选入《建国以来短篇小说选》,和马烽茹志鹃王汶石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收在一本书里面,马烽又把我叫过来说:“趁着年轻,多写点儿这样的作品。”那种舐犊之情,让我特

    都市 2019年3期2019-09-10

  • 贾平凹认为谈文学是肯定离不开家乡的
    文学季开始,追忆马烽,讲述贾平凹、莫言、余华等作家所经历的时代,个人经验、文学表达、新中国记忆彼此交织,展开一个作家与一座村庄、一群作家与70年中国往事的讲述。谈到这次拍摄贾平凹,他表现得很愉悦,他说:“这次主要拍摄贾平凹文学经历的讲述。”谈到这次纪录片找到贾平凹,他马上说:“因为贾老师的文学成就。我是贾老师的书迷,有阅读开始就读贾老师,他的长篇小说我都读过,还有他的散文。我很喜欢《古炉》《废都》《带灯》。”

    文学教育 2019年8期2019-08-27

  • 城市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孝义市马烽公园中标方案为例
    奕璇1 项目概况马烽公园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中心城区北部,大众路和振兴街交叉口西南角,占地面积约19.95hm2。基地毗邻老城,具有中心优势。孝义市生态系统颇具特色,城南沿胜溪湖—孝河两岸公园绿地形成城市生态绿脉,城北绿地公园偏少,分布不均衡,缺乏城市级和片区级公园。孝义地域文化突出,但城市文化设施种类较少,规模较小,难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求。马烽公园的建成有利于城市文化旅游线路的形成,其在空间格局上完善了城市总体绿地系统,成为北部区域重要的城市绿心。2 设计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5期2019-07-01

  • 马烽妙语复“狂言”
    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突然收到一张山西某师范学校学生寄来的贺年片。除夕贺年,本该为祝颂,可这张贺卡却满纸狂言恶语:“请原谅我的冒昧,你没有什么了不起!十几年之后,你将被我擠得没有饭吃!新年愉快!”马烽看后却没有一点怨愤之情,他平静坦然地给这位同学写了封回信——某某同学:你的贺年片收到了。上边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请原谅我的冒昧。”这是一句套话。第二句为“你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说得对。我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个普通作家,全国至少有三千人(当时中国作家协会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9年5期2019-05-23

  • 著名作家妙语复“狂言”
    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突然收到一张山西某师范学校学生寄来的贺年片。除夕贺年,本该为祝颂,可这张贺卡却满纸狂言恶语:“请原谅我的冒昧,你没有什么了不起!十几年之后,你将被我挤得没有饭吃!新年愉快!”马烽看后却没有一点怨愤之情,他平静坦然地给这位同学写了封回信——某某同学:你的贺年片收到了。上边有四句话:一、“请原谅我的冒昧。”这是一句套话。二、“你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说得对。我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个普通作家,全国至少有三千人(当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数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2期2019-03-12

  • 马烽解放区小说语言风格论
    716000)马烽被誉为“人民作家”,也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目前,学界对马烽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题材内容与艺术特色,就马烽小说语言的研究成果较少,有鉴于此,本文从语言角度切入,讨论马烽解放区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其贡献。1942年9月16日,《解放日报》发表了马烽的小说处女作《第一次侦察》,从此,马烽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解放区时期,马烽创作了《张初元的故事》《吕梁英雄传》《追队》《毛主席的相片》《一个雷雨的夜里》《谁可恶》《贾善人》《祈雨风波》《金宝娘》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24

  • 山西的文脉
    无颜以对。我曾跟马烽、西戎诸前辈,认真地说过这个话题。我说,我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他们也说,山药蛋这个说辞,是五六十年代,文学界那些自以为洋派的人,说了奚落山西作家的,可说是个鄙称,相当于民间的起外号。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有山西的评论家,在报上发表文章,说这是怎样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此后省内报刊上,多有附和之声,等于是集体认领了这个鄙称。于是鄙称不再是鄙称,而是美誉了。我曾在一次会上说,多亏人家说我们是山药蛋,还能以丑为美,胡搅蛮缠,要是人家说是

    火花 2018年2期2018-11-21

  • 我们应当记住作家孙谦
    不能不把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作为重要人物评价。他们以鲜明的创作主张、大量的优秀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坛上赢得了地位,并被研究者称之为“山药蛋派”。这几位作家如今都已经辞世,但他们一直恪守现实主义原则,始终坚持人民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不忘记做农民群众代言人的情怀,以及他们的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像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马烽和西戎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马烽的小说和电影《饲养员赵大叔》《我们村里的年

    黄河 2018年6期2018-11-14

  • 山西的文脉
    无颜以对。我曾跟马烽、西戎诸前辈,认真地说过这个话题。我说,我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他们也说,山药蛋这个说辞,是五六十年代,文学界那些自以为洋派的人,说了奚落山西作家的,可说是个鄙称,相当于民间的起外号。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有山西的评论家,在报上发表文章,说这是怎样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此后省内报刊上,多有附和之声,等于是集体认领了这个鄙称。于是鄙称不再是鄙称,而是美誉了。我曾在一次会上说,多亏人家说我们是山药蛋,还能以丑为美,胡搅蛮缠,要是人家说是

    山西文学 2018年3期2018-11-13

  • 马烽在长治县二三事
    李保文马烽是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短篇小说《三年早知道》和《我的第一个上级》等。笔者通过口述访谈和查阅档案,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那是在1978年11月,山西省委从省直机关抽调千余名干部,组成第四批“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分赴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屯留、襄垣、晋城四县开展工作。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的马烽来到了长治县。与群众打成一片第四批“农村党的基本

    百年潮 2018年5期2018-06-07

  • 毛泽东三次为《新华日报》
    )马 烽 相 亲马烽相亲的对象是在河北省话剧团工作的段杏绵,二人在介绍人家里见了面。马烽觉得很满意,但是段杏绵进门与马烽打了一个照面后,就扭身坐着再也不回头了。马烽摸不准女方对自己印象如何,便约她一起来到北海公园,走进五龙亭茶社,找个地方坐下。马烽打“主动仗”,忙着要来一壶茶、四碟干果,但是,请段杏绵饮茶,她不饮;请她吃干果,她也不吃。马烽心下嘀咕:这是怎么了,像跟谁怄气似的,还是谈恋爱吗?可他不知道除了这些办法,还该如何引导段杏绵开口,觉得束手无策。此时

    百年潮 2018年5期2018-06-07

  • 读《山西的文脉》之鄙见
    节中说:“我曾跟马烽、西戎诸前辈,认真地说过这个话题。我说,我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他们也说,山药蛋这个说辞,是五六十年代,文学界那些自以为洋派的人,说了奚落山西作家的,可说是个鄙称,相当于民间的起外号。”在数个版本的《当代文学史》中,几乎都是这样介绍山药蛋派: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他们的作

    山西文学 2018年5期2018-05-14

  • 山西的文脉
    无颜以对。我曾跟马烽、西戎诸前辈,认真地说过这个话题。我说,我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他们也说,山药蛋派这个说辞,是五六十年代,文学界那些自以为洋派的人,说了奚落山西作家的,可说是个鄙称,相当于民间的起外号。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起,有山西的评论家,在报上发表文章,说这是怎样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此后省内报刊上,多有附和之声,等于是集体认领了这个鄙称。于是鄙称不再是鄙称,而是美誉了。我曾在一次会上说,多亏人家说我们是“山药蛋”,还能以丑为美,胡搅蛮缠,要是人

    文学自由谈 2018年1期2018-03-07

  • 丁玲未曾住过一天的“故居”
    丁玲、陈明从作家马烽手里买来的,但丁玲从未在这里居住过。马烽在《京华七载》中对买房经过有详细的描述。1949年春,马烽从山西来到北平,参加全国文代会的筹备工作,大会结束以后便留在新成立的全国文协工作。解放初期,号召作家自己租房买房,解决居住问题。那时房价便宜,作家有时用一两本书的稿费,就能买一处房子,周立波、赵树理、杨朔、孔厥和袁静等都买了房子,田间也在后海北沿买了一处四合院。1953年夏天,马烽已居京四年,娶妻生子,也动了心,那时他已出版了《金宝娘》《村

    世纪 2018年1期2018-02-11

  • 聚焦历史、现实,凝望传统文化
    赵树理、周宗奇和马烽。其中,除了唐达成之外,另外三位都是清一色的山西作家。山西作家之所以会成为陈为人集中关注审视的对象,原因当然在于陈为人自己长期供职于山西省作家協会,生活写作于山西文坛,对于这些传主的人生与写作非常熟悉的缘故。这里需要多说两句的是唐达成。读过陈为人那部《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的朋友,都会知道,唐达成虽然不是山西作家,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错误地打成“右派”之后,就被下放发配到了山西太原,成了太钢的一名普通工人。当时年轻的陈为人也不仅正在这家

    长城 2018年1期2018-01-31

  • 还原历史时空中的作家个性和命运
    “金光大道”上。马烽在某次创作谈中,关于一个作家能不能只要是现实中曾发生过的真实事,就可以不加选择地写时,说过这样一番话:“有的题材要自觉地不去写,因为写出来没有好处,没有用。除了使人们看到社会上一片黑暗之外,没有其他作用。有些题材不能写,如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问题就不能写。也有些题材当时不能写,现在能写。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党的地下工作,当时不能写,一写就暴露给敌人,但现在能写。所以不是什么题材都可以写的,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赵树理在一篇《若

    雨花·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8-01-17

  • “我的好日子,我正在奋斗着” ——歌舞剧《山里娃》观后
    之迅忽”的诗篇。马烽是孝义人,孙谦是文水人。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在延安“鲁艺”学习后,都来到兴县晋西北文联工作,然后从这里走向吕梁各地。马烽、西戎在这里创作了传世之作《吕梁英雄传》。胡正曾随吕梁剧社去了延安。李束为1994年3月4日去世后,家属和单位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一部分骨灰洒在兴县、临县的土地上,一部分埋在离石的凤山上。马烽2014年1月31日去世后,汾阳贾家庄建起了马烽纪念馆。“文革”期间,山西话剧团迁到了吕梁,山西大学中文系在吕梁办起了

    戏友 2017年3期2018-01-02

  • 透视中国文坛宗派关系的一扇窗口
    赵树理、周宗奇和马烽。其中,除了唐达成之外,另外三位都是清一色的山西作家。山西作家之所以会成为陈为人集中关注审视的对象,原因当然在于陈为人自己长期供职于山西省作家协会,生活写作于山西文坛,对于这些传主的人生与写作事迹非常熟悉的缘故。既如此,这些作家出现在陈为人的笔下,成为作家的传记书写对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里,需要多说两句的是唐达成。只要是读过陈为人《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①的朋友,就都会知道,唐达成虽然不是山西作家,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错误地

    雨花·下半月 2017年9期2017-12-26

  • 透视中国文坛宗派关系的一扇窗口 ——试论陈为人传记文学作品《马烽无刺》
    人传记文学作品《马烽无刺》■ 王春林迄今为止,我所认真阅读过的陈为人作家传记作品一共有四部。这四部作家传记的传主分别是唐达成、赵树理、周宗奇和马烽。其中,除了唐达成之外,另外三位都是清一色的山西作家。山西作家之所以会成为陈为人集中关注审视的对象,原因当然在于陈为人自己长期供职于山西省作家协会,生活写作于山西文坛,对于这些传主的人生与写作事迹非常熟悉的缘故。既如此,这些作家出现在陈为人的笔下,成为作家的传记书写对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里,需要多说两句的

    雨花 2017年18期2017-12-05

  • 独辟蹊径的酝酿 出人意料的构思
    爱农民的山西作家马烽,描写农村的社会变革、表现农民与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及其变化,成为他的创作追求。以《我的第一个上级》为切入点,通过老田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艺术构思过程的匠心独运、民间特色语言的细心选用、几点值得商榷的诚心意见等的阐述,探讨作家在艺术上的造诣以及客观上的一些不足,达到重新审视马烽小说创作、挖掘其价值的目的。关键词:当代小说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级》艺术特色审美探析出生于山西的农民作家马烽,长期的斗争实践所培养的世界观和情感倾向,决定了他的艺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05

  • 光荣岁月
    光荣岁月丛书——马烽与吕梁英雄传》。节假日闲暇之余,拿来翻阅,渐渐被其吸引了。让我如寒冬入幽壑,雾迷山径,而其中意趣,引人入胜,让人无限遐想。阅后,我第一时间给梦妮发微信:“书已读完。谢谢。很多细节感人至深,只有阅尽沧桑,才懂。好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无疑是成就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开创的“山药蛋”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法绕过的存在。以“西李马胡孙(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为重要代表人物从延安归来后,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最高。尽管这

    黄河 2017年2期2017-07-19

  • 论“山药蛋派”的历史流变
    派”由赵树理以及马烽等“晋绥五作家”,韩文洲、李逸民、田东照,张石山、张平等三代作家构成,分析了三代作家的创作特点,剖析了赵树理与马烽等人创作上的差异性。第三;将“山药蛋派”的发展分为孕育期、奠基期、高潮期、下滑期、回光返照期五个时期,对每一时期的特点作了分析,勾勒出了各个时期之间内在的演化逻辑,而这一切又是将其置入当时中国文坛的大背景下作出且指明了其与中国文坛的肌理关系。山药蛋派;代际构成 ;历史流变一、对“山药蛋派”的命名2011年1月17日,“山药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11

  • 马烽小说的“民间”本色
    多,已故山西作家马烽也是其中一位。他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乡土写实作家,其小说体现得也正是浓厚的“民间”乡土本色。关键词:马烽 民间 乡土 吕梁马烽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一系列经典而优秀的长短篇小说,这些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大都以描写农村的现实生活为主,真实记录了农村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各种生活和精神风貌,其中的时代性与乡土味又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吕梁地方色彩。一、马烽小说的时代乡土味能够成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离不开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2017-03-10

  • 《吕梁英雄传》:书写吕梁山上的抗战传奇
    绥大众报》记者的马烽、西戎决定将这些事迹浓缩整合成一个故事,提笔写就《吕梁英雄传》,一段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的经典传奇就此流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冲进长城,顺着平绥铁路、同蒲铁路打进了绥远、山西。是年冬,贺龙领导的120师开到晋西北,接连收复失地,建立了晋绥解放区。解放区人民在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纷纷加入八路军、游击队,在家的就参加了民兵。民兵们平时在家生产,抽空练兵习武;一到战时便拿起步枪、火枪、地雷、手榴弹和敌人战斗,保护群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6年11期2017-01-05

  • 历史担当与文化对抗 ——从《吕梁英雄传》到《清明无战事》
    张石山应前辈作家马烽之托,担纲了其小说《吕梁英雄传》的剧本写作,剧本集两代作家思想、才智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其共同的思考深度和生活厚度。2015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作家张石山在反思战争、反思中西文化、反思目前影视创作成败的基础上创作了电影剧本《清明无战事》,不仅体现了作家在抗战题材写作上的深层掘进,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立足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知识分子立场。历史担当 文化对抗 《吕梁英雄传》 《清明无战事》历史的担当今年是2015年,中华民族

    名作欣赏 2015年22期2015-07-20

  • 汾阳县东大王村的三位革命者
    记、六届人大代表马烽(2004年1月病逝,享年82岁);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恩之。他们三人年龄相仿,又是本家或亲戚(马烽老家本是孝义县居义村人,后因父亲去世家庭破产,只好随母回到东大王王氏姥姥家投亲靠友生活,最后是从这里走出去参加了革命)。先是一起在村小学读书,相处甚密。初小毕业后为上高小各自投亲靠友。马烽上了孝义城内高小;王恩之上了汾阳城内高小;王树瑞上了孝义司马村高小。高小毕业后正赶上1937年日寇侵入华北,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投军入伍抗日。这时牺盟会在

    党史文汇 2014年9期2014-09-17

  • 农村题材小说与马烽的“诗史”追求
    重要作家作品有:马烽《韩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束为《好人田木瓜》《老长工》,孙谦《伤疤的故事》《南山的灯》,胡正《七月古庙会》《两个巧媳妇》等。这一流派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逼真,表现手法写实。在第一代作家的扶持和影响下,又有了“山药蛋派”的第二代作家。同属华北的河北一带,还产生了“荷花淀派”。这一流派的“领袖”自然是创作了名篇《荷花淀》的孙犁。孙犁在解放区是以短篇小说闻名的,但建国后作品锐减乃至辍笔。这一流派的代表

    黄河 2014年1期2014-04-18

  • 丁玲与马烽同题材创作管窥——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为例
    在霞村的时候》和马烽《金宝娘》,两部短篇小说都是叙述解放区女性被迫失贞后遭遇舆论唾弃的悲剧。在文本比对阅读的时候,有些研究者从作家的性别角度出发,得出女性书写是生命体验的“小意义”、男性书写是国家民族立场“大意义”的论断,[1]并且认为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不受重视,甚而在50年代遭遇批判,是由于文本游离于国家叙事的“大意义”。[2]《我在霞村的时候》自1941年发表以来,就因作家的命运迁变而备受争议,直至80年代,才在“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中又受到追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0期2014-04-09

  • 合作化小说“个人”故事的讲述及其问题 ——以马烽和《韩梅梅》为例
    及其问题 ——以马烽和《韩梅梅》为例王再兴(怀化学院 中文系,湖南 怀化 418008)“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农村小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症结。由于前合作化时代并无“集体”,两者的关系除了在利益层面的起源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知识层面上的缘起。这预示着后来社会主义农村小说对于集体和个人话题的某种叙述范式。新中国教育部1953-1954年的教育整顿,造成了在个人认知的层面“集体”和“个人”的相遇,并引发了两者之间关系的难题。由此,“个人”的故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09

  • 我所熟悉的作家马烽
    王克贤马烽是我的远房表叔,他的第二故乡就是我的家乡汾阳县东大王村。他7岁随母亲迁到这里生活了近10年时间。后来又是从这里走出去参加了革命队伍,直到后来成长为一位享誉国内外的大作家。马叔叔对这个第二故乡很有感情,成名后仍十分眷顾这里,并多次在他的作品中提到或专门介绍到它。他的老家本来是在孝义县居义村,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人多认为他就是汾阳人。他也很乐意接受人们对他的这个误读,愿意将错就错做一个地道的汾阳人。这从他后来无论是选择深入生活的创作基地(汾阳贾

    党史文汇 2014年2期2014-03-18

  • 杏绵永远是我心中的老师
    的事。“文革”中马烽一家都被下放到平顺农村去,基本就断了联系。后来,《火花》改成《汾水》,听说杏绵她们又回了《汾水》编辑部工作。1979年我又怀着心情忐忑的写了两个作品寄给了《汾水》,一篇是报告文学《一个青年矿工的脚步》,一篇是短篇小说《在48号汽车上》,分别发在这年《汾水》的3月号和10月号。那时候,责编都不写名字,所以我也闹不清是哪位编辑负责发稿的。可喜的是过了一段时间,杏绵忽然来到了大同煤矿,到这时我才有机会和她见了面。杏绵完全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她中

    山西文学 2013年5期2013-11-16

  • 悲痛与美丽——悼念段杏绵老师
    表;作为著名作家马烽先生的夫人,这种笑又别具不借其光的民间谦和之美。而她的为人又一如她的笑。马烽先生过世之后这几年,家里总不免有些事得她出面,凡要我帮忙时,电话里一开口就是:我上去吧。我是晚辈,又住四楼,哪能让老人家爬高?可她真不是客气,你不挡驾准上来。一辈子就是这么个实在人……现在她突然消失了,让人一下缓不过劲儿来。我是个信命的人。又一想,段老师与马烽先生恩爱了一辈子,一定是再也不想忍受夫妇分别之苦,就急着会面去了。这么一想,心里还好受些。生死相随,不就

    山西文学 2013年4期2013-11-16

  • 赵树理马烽同异论
    记。其中,赵树理马烽两部山西作家代表人物传记,苦心经营,更是让我读来获益最多,警醒最烈。率先阅读赵马两传的专家,大多惊叹记述的“真实”。真实这个极其普通的评价,在中国走过了极其曲折的道路。1950年代我们套用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顾一切强行改造大众屈从官方意见,蛮横得很。1960年代我们曾经大张旗鼓批判过“写真实”这个口号。“文革”结束以后,痛定思痛,“说真话”一个时期成为作家的严肃操守。我们走过的岁月表明,真实没有那么复杂。所谓真实

    文学自由谈 2012年1期2012-03-20

  • 生命的碎片——马烽谈话录
    陈为人马烽与浩然马烽说:“浩然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来的青年作家。我最早是读过他的短篇小说《喜鹊登枝》,之后又读过他的长篇小说《艳阳天》。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国作协开会时见过几面。后来他调到《红旗》杂志当文艺编辑,曾找我约过稿。我和他没有什么深交,印象中是个本分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所有作家都被打翻在地,只有浩然不断有新作问世。那时人们私下议论:‘中国只有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这一个作家指的就是浩然。特别是报上曾登了江青委托他向西沙驻军赠书的消息后

    读书文摘 2009年3期2009-08-11

  • 我的经历
    《新媳妇》。我和马烽是在北京认识的。我在群众剧社的社长是郭维,全国解放以后,他去了北影厂当导演(著名影片《董存瑞》便是他拍的),他到中国文协(1953年改为中国作协)创作组去看胡丹沸,胡丹沸碰巧和马烽在一个创作组工作,他们就认识了,并且向马烽介绍了我,也向我介绍了马烽。胡丹沸说马烽是一个很不错的青年。在认识马烽之前,我已经读过他与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这是我当时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我们素未谋面,但是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美好的形象。经人介绍之后,因为我在保

    山西文学 2009年12期2009-04-19

  •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之前,只有马烽的《无准备的行动》和《有准备的发言》两篇小说是同一期发出来的。这是对新作者的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从钟道新一开始投寄来的小说,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风格独特,很有潜力的作者。编辑部发现一个新作者,是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钟道新早年的文友,也可说是钟道新在工厂时的顶头上司冀文明讲过这样一个细节:钟道新最初写的小说叫《打赤脚者》,先后寄到北京、上海等全国性的大刊物,结果都被退了回来。这对钟道新是极大的挫伤和打击。钟道新几乎准备罢笔改行。是《山

    人物 2009年1期2009-02-12

  • 专家眼中的赵树理
    的“晋绥五作家”马烽、孙谦、西戎、胡正、李束为最初的小说创作,如《吕梁英雄传》等一道,共同在实际创作上,标志着“山药蛋派”的形成。经过多年研究后,曲润海认为,赵树理之所以会成为山药蛋派作家的核心,原因是多方面的。曲润海认为:“赵树理年龄比其他作家都大,其他作家成名都要比赵树理晚,所以都尊重赵树理。”“赵树理是读过外国文学的,刚开始赵树理也写长句子,一个句子当中的修饰词汇很多,但这些农民很不习惯。”曲润海说,“后来赵树理放弃了这种写法,开始在作品创作中使用短

    记者观察 2009年23期2009-01-29

  • 马烽,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台的广播中,惊悉马烽老在1月31日逝世,不胜悲痛。我因来南昌看望病中的老母,不能回太原送别马老而深感歉疚。当即发去唁函,对马老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马老是我崇敬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老作家,又是我尊敬的一位老领导。我调入省文联已整整40年,马老对我关怀甚多,这里略举一二。1998年5月24日中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6周年之际,马老托司机小吴把一个大信封送到我家。小吴说,马老特别叮嘱他“信不能放在传达室,一定要交到董其中手里”。打开信封一

    山西文学 2006年1期200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