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量

  • 基于解析法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惯量支撑储能配置
    与电网相连,通常惯量较低[1],这使得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呈现低惯量的特征。较低的惯量水平使得系统的动态频率支撑能力被大幅削弱[2],当系统发生功率波动或机组停运等扰动时,初始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frequency,RoCoF)和最大频率偏差显著增大,严重时会触发低频减载(under frequency load shedding,UFLS)等保护机制,甚至引发大面积停电等重大事故[3],对电力系统的经济和安全运行造

    电测与仪表 2023年11期2023-11-18

  • 基于频率安全约束-惯量削弱分摊的风电场惯量补偿控制方法
    这将严重削弱电网惯量和降低系统惯量支撑能力[3-5]。目前,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引起的电网惯量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采取虚拟惯性控制,使风机具有与同步发电机相似的虚拟惯量[6-7]。通过辅助服务补偿系统惯量需要增加设备,能量管理和转化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相比之下采用风电场虚拟惯性控制增加惯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8]。然而,如何协调风电场之间的虚拟惯量分配并进行惯量补偿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将虚拟惯量进行协调分配,风机公平承担惯量补偿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01

  • 计及调速/励磁系统的同步发电机等效惯量辨识
    ,降低了系统原有惯量,因此有必要准确估计SG惯量,以维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现有SG 惯量估计研究可按照SG 模型是否考虑励磁和调速系统进行区分。不考虑励磁、调速系统的情况下,针对SG二阶模型,文献[4]提出了一种差值计算法进行系统分区惯量评估,但一次调频动作时误差较大。文献[5]基于发电机负载电压阶跃实验辨识转动惯量,但未考虑噪声的影响。考虑电磁暂态的情况下,文献[6-7]通过动态模式分解重构发电机功率与转速,进而得到惯量,但未考虑励磁、调速对惯量的影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01

  • 面向火星表面巡视探测的热惯量反演模型及试验验证
    一[3-4]。热惯量是引起物质表层温度变化的内在因素,是物质热物理特性的一种综合量度,反映了物质与周围环境能量交换的能力,也代表了物质对抗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热惯量较高的物质昼夜温差较小。热惯量与颗粒大小和内聚力有关,以松散沙地为主的表面具有低热惯量,而以岩石或硬壳为主的硬地面具有较高的热惯量[5]。热惯量研究最早集中在卫星遥感领域,在地质和水文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rice[6]开创了地球遥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热惯量绘图,开发了一种将热惯性与表面

    宇航学报 2023年8期2023-09-22

  • 电力电子并网装备等效惯量评估研究进展
    于电力系统而言,惯量表示该系统面对功率扰动时维持频率稳定的能力。传统电力系统中,惯量主要来自同步发电机的旋转部件,当电力系统面对功率缺额或剩余时,同步机组的转子通过调节自身转速的方式相应地释放或吸收功率,以维持系统尽量在当前频率不变[4]。随着高比例的新能源发电设备替代了传统同步机组并网,电力系统的惯量受到严重削弱。一方面,光伏发电设备不具有旋转元件,无法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惯量,只能以各种虚拟惯量控制策略为系统提供虚拟惯量;另一方面,风机虽具有旋转元件,但其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3年9期2023-09-11

  •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风电场虚拟惯量优化分配方法
    渐增加,电网等效惯量被不断削弱,系统稳定性也面临极大挑战[1-4]。对此,风电虚拟惯量控制策略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5-6],通过在发电控制中引入系统频率微分环节,为电网提供惯量支撑[7-9]。然而,如何有效利用风电虚拟惯量为电网提供足够的惯量支撑,对于确保系统频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0-11]。本文将改进粒子群算法应用于虚拟惯量优化分配,协调各风电场虚拟惯量支撑能力,这对于维持系统频率稳定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关于电力系统中虚拟惯量协调分配的问题,国内

    智慧电力 2023年8期2023-08-25

  • 光伏并网发电机组惯量阻尼控制方法研究
    内部缺陷,即机组惯量阻尼极易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出现作用规律不稳定等问题。为了提高光伏并网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相关人员投入到机组惯量阻尼控制方法的研究之中。例如,申志鹏[2]等人提出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双边惯量和阻尼模拟控制方案,通过两端互联交流电网推导发电系统双边惯量和阻尼系数,并将推导值作为建模依据,参考BIDE控制方案建立基于光伏并网发电机组的三相接地线路控制模型,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机组惯量阻尼控制,该方法存在控制性能较差的问题。岳家辉[3]等人提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4期2023-04-26

  • 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惯量相关问题研究
    能主动响应来提供惯量支撑,使得新能源高占比的电力系统成为弱惯量电力系统。近年,由于惯量支撑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切负荷停电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新型电力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和惯量支撑能力的增强将会是未来电网研究的热点方向。就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的惯量问题,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以下2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a.基于惯量时空分布特性的研究。大量新能源机组并入电网,不仅降低了电力系统本身的惯量,而且还使得原本系统的惯量特性发生一定改变。从时间方面来说,新能源机组输出功率受

    东北电力技术 2023年2期2023-03-18

  • 考虑频率响应分散性及系统分区的含风电系统等效惯量估计
    的含风电系统等效惯量估计李东东,董 楠,姚 寅,徐 波(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随着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机组渗透率的快速提高,系统惯量水平下降将威胁系统频率稳定性,惯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将更加凸显,频率响应的分散性将不能被忽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频率响应分散性及系统分区的含风电电力系统等效惯量估计方法。首先,为降低频率响应分散性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基于谱聚类算法对电力系统进行分区,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定义频率相似度指标确定区域频率的最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3年3期2023-02-22

  •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惯量评估方法
    012)1 引言惯量是衡量电力系统抵抗功率不平衡、抑制频率波动能力的重要指标[1],对其准确评估有助于掌握电力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随着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2],具有差异化惯量响应特性的新能源电源不断装机投运,使得电力系统惯量呈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特征,难以准确量化评估。同时,新能源传输功率与电网频率解耦,致使低惯量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恶化[3,4]。为此,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惯量连续评估研究,实现系统惯量连续监测,对频率失稳风险预警以及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23年1期2023-02-22

  • VSG惯量及阻尼的协同自适应控制研究
    时,将导致系统的惯量和阻尼不足,在系统受扰时,其抑制干扰的能力变弱,严重时甚至导致系统频率崩溃[2-3]。虚拟同步发电机VSG(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4]控制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和阻尼特性,使逆变器设备也能为系统提供惯量和阻尼支持,可有效改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虚拟惯量和阻尼是VSG的核心控制参数,其灵活可调,适当调整参数可有效提升VSG的控制性能。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比例的增加,VSG技术得到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23年1期2023-02-13

  • 基于扰动观测器补偿的双惯量系统和三惯量系统的谐振抑制
    下,实际系统由双惯量系统(2-inertia system)来描述。由此,目前大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双惯量系统的谐振抑制,并提出了诸多有效的方法,例如PID控制[6-7]、自适应控制[8-9]、鲁棒控制[10,26]、滑模控制[11-14]等。文献[15]针对带有双编码器的柔性连接执行机构,构造了一种扰动观测器,实现了由于柔性连接使得系统呈现弱阻尼挠性所引发的谐振的抑制。文献[16]针对双惯量系统提出了PID-P的控制结构,并利用系数图法(coeffici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10

  • 智能网联汽车台架试验平动惯量模拟系统开发
    测试时采用纯机械惯量模拟,提高了瞬态工况台架测试精度;邢记龙[8]开发了测试汽车制动器的惯量模拟台架,利用电动机施加驱动力,通过机电混合方式实现惯量匹配。在ICV台架试验时,为等效模拟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的平移质量,需开展平动惯量模拟研究。本文中开发应用于ICV台架试验时的平动惯量模拟系统,基于动态矩阵预测控制(dynamic matrix predictive control,DMC)算法实现电惯量模拟控制策略开发,通过机械惯量与电惯量耦合的方式提高车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2年6期2023-01-06

  • 考虑厂用旋转负荷贡献的发电厂惯量修正估计
    负荷贡献的发电厂惯量修正估计李世春1,2,黄森焰1,2,3,李惠子1,2,罗 颖1,2,田冰杰1,2(1.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3.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怀化供电分公司,湖南 怀化 418000)在传统的电网惯量和频率稳定评估中,忽略了发电厂内部异步电动机负荷的惯量贡献,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产生偏差。基于此,研究了常态下、考虑旋转负荷贡献的发电厂惯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2年18期2022-09-28

  • 数控机床二质量伺服系统惯量匹配研究
    究表明:负载电机惯量匹配对数控机床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如系统超调、上升时间、调节时间)以及机床精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折算到电机轴的负载惯量与电机的惯量之比不宜过大,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系统会出现振荡甚至失控。相关学者作了大量研究,英国ARMSTRONG[1]和美国MOSCROP等[2]针对伺服系统在负载电机惯性失配情况下的控制进行了学术交流;LI和LIU[3]对负载惯性变化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在速度自适应控制方面进行了研究;SH

    机床与液压 2022年2期2022-09-22

  • 基于类噪声信号的等值负荷惯量两阶段辨识方法
    的主导参数,负荷惯量的估计结果将对系统电压稳定[2]、频率稳定[3]和低频振荡[4]的分析结论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考虑到实际负荷的复杂性、时变性和分布性[5],实现负荷惯量的在线、准确估计又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当前负荷建模工作主要沿用统计综合和总体测辨两大类技术路线。由于统计综合法时效性较低且花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对等值负荷惯量的估计往往采用总体测辨法的思路,即基于对实际量测数据的拟合、通过优化等方法辨识得到预选定模型结构下的各模型参数。然而,由于负荷惯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2年9期2022-09-14

  • 基于相对增益矩阵的惯量响应空间耦合特征分析
    例非同步电源的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调控面临着巨大压力。惯量响应是系统遭受扰动后频率动态响应重要的初始阶段,低惯量系统在惯量响应阶段的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frequency,RoCoF)通常较高,导致频率在一次调频动作前下降速度过快,容易触发低频减载装置动作[3-5]。因此,国内外学者提出通过配置快速频率响应(fast frequency response,FFR)资源来改善在惯量响应阶段的系统频率特性[6-7]。然而,当前针对惯

    电力建设 2022年9期2022-08-30

  • 基于有效惯量分布的电力系统惯量不足概率评估
    了原有系统的机械惯量,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惯量不足风险加大,频率特性恶化,安全事故多发。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起大停电事件,以澳大利亚“9·28”、英国“8·9”、美国德州“2·15”为代表的大停电事件暴露了低惯量电力系统的惯量安全问题[3⁃5],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动态、定量评估系统惯量水平成为系统惯量分析问题的首要任务,也是掌握系统抗扰动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科学的惯量评估方法对于防范频率安全风险和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力系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2年8期2022-08-09

  • 基于多新息辨识的电力系统节点惯量估计方法
    率解耦,致使系统惯量大幅度降低,恶化了系统的频率稳定性[2]。为此,有必要对系统惯量水平进行评估,以便运行人员及时感知和调控系统惯量储备情况,避免惯量水平过低而削弱系统稳定性[3]。与此同时,自然风光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使得原本相对均衡的惯量资源分布格局被打破。新能源集中接入区域低惯量特征显著,与同步电源富集区域的高惯量态势形成强烈对比[4-5]。大容量直流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异步互联区域电网之间功率快速支援,促使惯量空间分布差异愈加明显。惯量空间分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2年8期2022-08-09

  •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惯量需求分析
    替代,降低了系统惯量[3],将会引发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出现问题。中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于2030年实现光伏装机和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 200 GW的目标[4]。因此,对于换流器高占比电力系统急需发展新的频率控制技术,以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后系统惯量不足的问题。传统电力系统中,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往往依赖于同步发电机的调节能力,当系统突然遭受大的功率波动时,其储存的转子动能可减缓系统频率跌落的速度[5]。相较于同步发电机,新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22年7期2022-08-01

  • “双高”电力系统惯量提升与评估方法
    例接入会使得系统惯量更低,严重威胁系统的稳定运行[1]。国内外学者提出对新能源变流器采用虚拟同步(VSG)控制策略,旨在增强这类“双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现有研究中主要有电流源型虚拟同步控制与电压源型虚拟同步控制两种虚拟同步控制策略。比利时鲁汶大学以及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先后提出了基于频率测量电流源型虚拟同步控制方法[2]:在变流器传统定功率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与频率偏差相关的功率参考值,实现调频与惯量支撑功能。该方法控制简单,无需对控制结构进行大规模改造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12期2022-07-27

  • 虚拟惯量控制响应延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发电机组一样提供惯量、一次调频等频率支撑,会显著恶化功率扰动下系统的频率响应。针对该问题,一种非常直接的思路通过控制使得新能源也具有类似同步机组的惯量和一次调频响应。因此,虚拟惯量控制近年来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极大关注[1-17],被认为是改善系统频率响应的一种有效措施。虚拟惯量控制有两种实现方案:一种是虚拟同步机方案[3],对传统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系统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响应特性;另一种是基于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智慧电力 2022年6期2022-07-04

  • 参与电网频率调节的并网换流器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
    整流器处采用虚拟惯量控制,利用直流侧负荷来为系统提供惯量,达到调节系统频率的作用。相较于VSM,使用负荷参与电网频率调节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献[9]给出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储能系统惯性表征及计算方法。文献[10]基于直流电容电压下垂控制提出2种改进虚拟惯量的策略,并对比3种控制策略的优劣性;但如何合理设计虚拟惯量控制参数并未给出。文献[11]提出一种考虑直流侧电容存储能量的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在频率变化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电容所存储的能量来增强电网的惯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22年6期2022-06-29

  • 计及虚拟惯量控制的DFIG等效惯量在线评估与响应特性分析
    ,王增平计及虚拟惯量控制的DFIG等效惯量在线评估与响应特性分析王彤,邢其鹏,李鸿恩,王增平(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虚拟惯量控制的引入提高了双馈风机的频率调节能力,然而其惯量表现形式依赖于不同控制方式,导致其惯量响应特性不尽相同,亟需实现对其惯量水平及变化特征的准确感知。对基于转子动能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等效惯性定量表征及响应特性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基于利用转子动能的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建立了双馈风机在转子转速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2年11期2022-06-13

  • 旋翼刹车综合试验台惯量设计技术
    00rpm)、低惯量(100kgm2)的试验条件,而机轮刹车装置所需试验条件为低速度(200km/h)、大惯量(306kgm2)。为增加试验台的利用率以及试验效率,本文通过惯量设计技术,成功实现用一个试验台完成上述两种不同类型刹车装置的动态性能测试。2 组成及原理旋翼刹车综合试验台主要由机械主体台架、机械惯性轮组合系统、电机拖动系统、液压加载系统、液压刹车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等组成(旋翼刹车综合试验台系统图如图1所示)。本文重点介绍试验台惯量设计技术,惯量设计

    工程与试验 2022年1期2022-05-31

  • 基于惯量响应支撑功率的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功率估算
    系统逐渐呈现出弱惯量的特征。同时,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能力逐渐下降,进一步影响到系统的频率稳定。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响应是频率响应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诸如风力、太阳能等发电方式采用了电力电子器件并网,造成了发电侧与电网侧的解耦,使得电力系统中的惯量响应能力降低[4-5]。为了最大化利用资源,新能源机组并不提供有功备用,长期处于最大功率追踪的控制方式,系统的一次调频能力随之降低[6]。由于惯量、一次调频能力的下降,系统频率特性恶化,反过来制约新

    电测与仪表 2022年4期2022-04-12

  • 考虑轴系扭振抑制的双馈风电机组惯量控制策略
    制提出了新需求。惯量控制方案能够提高风电机组惯性支撑能力,改善系统频率响应,在实际运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2]。目前,频率微分辅助(Frequency Derivative Supplementary,FDS)惯量控制方法、频率比例微分辅助(Frequency Proportional-Derivative Supplementary,FPDS)惯量控制方法、最大功率跟踪调整(Maximum Power Point Regulation,MPPR

    可再生能源 2022年1期2022-01-23

  • 考虑电网结构和参数的电力系统惯量分布特性
    0 引言电力系统惯量是衡量系统频率稳定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量接入,系统等效惯性时间常数不断下降,扰动事件下频率变化程度增加[1]。近年来,中国“9·19”锦苏直流事故及英国电网“8·9”事故等引发了学者对系统惯量问题的关注[2-3]。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增加,系统中惯量分布不均的现象更加突出,扰动发生后频率响应时空分布特性也日益明显[4]。因此,研究电力系统惯量分布特性对系统的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专家对电力系统惯量分布开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1年23期2021-12-12

  • 基于协同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
    ]。若内部存在的惯量过少,将加快系统频率跌落的速度。为了加强电网对风电的接纳能力,需对风电机组的控制模块或者控制方法做出改进,使其提供一定的惯量支撑。在电力系统出现功率缺额情况下,频率最初的跌落速度以及频率跌落的最低值、维持的时间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能力等一些关键因素和电力系统整体的惯性响应能力密不可分[2]。DFIG的机电解耦特性易造成系统整体等效惯量的降低和电网频率特性恶化等问题,这类问题能够通过虚拟惯量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改善[3]。目前,对于提升存在风

    电力建设 2021年12期2021-12-09

  • 惯量松弛因子在格子Boltzmann 方法中的应用
    域有着重要应用.惯量松弛因子一般运用在解决N-S 方程中,在SIMPLE 算法中加入惯量松弛因子能加快程序收敛速度,提高稳定性,并且有一定的适应非均匀网格的能力[6,7].对于较为复杂的流动,传统格子Boltzmann 方法往往需要足够多的网格点来计算流场,以便更好的捕捉流场信息,但同时也会增加计算量,使得计算效率降低.为了解决传统格子Boltzmann 方法效率低的问题,笔者首次讨论了将惯量松弛因子与格子Boltzmann 方法结合,以顶盖驱动方腔流为校

    工程数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5-07

  • 基于混合Copula函数的风电场可用惯量评估方法
    个电力系统的可用惯量持续减少,频率响应能力不断降低。日益减少的火电机组逐渐难以独立承担不断增加的调频压力,电网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风电机组具备参与系统频率调整的能力[1]。这种能力包含惯量响应[2-3]、一次调频[4]以及二次调频等多种时间尺度的频率响应方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风电机组参与惯量响应的研究多集中于优化风机调频控制策略方面。文献[5]提出一种风机虚拟惯量控制方案,通过虚拟惯量控制,风电机组可以吸收或释放转动机构上的动能来响应电网的频率波动。然而,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1年3期2021-03-29

  • 特约主编寄语
    步电源为主导的低惯量电力系统演变。低惯性场景下,电力系统惯量支撑力度弱、出力不确定性强、调节能力差,安全稳定将面临更大压力。分析和掌握电力系统惯量特性,准确感知和有效调控惯量水平,对提升低惯量电力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低惯性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相关研究进展,《电力建设》组织了“低惯性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专题,经过严格的评审、筛选,本专题共收录论文4篇,主要涉及到电力系统惯量时空特性、惯量估计方法、低惯量系统潮流计算及控制策略等研究成果。具体包含:电

    电力建设 2021年2期2021-03-10

  • 新型全机能数控车床进给系统伺服电机的惯量扭矩匹配计算
    动部件轻量化(小惯量)、绿色化(低耗能)方向设计,进给伺服电机是动力源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选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进给系统伺服电机的惯量扭矩匹配计算仍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①没有完整的、系统性的文献可供参考;②依赖于供应商的伺服电机选型软件(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无法优化。本文根据新型全机能数控车床的设计实例及现有量销产品的反复验证,提出了通用型选型方法,本方法具有借鉴意义。1 新型全机能数控车床X轴移动部件参数新型“阶梯平”全机能数控车床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大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21年2期2021-03-01

  •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惯量及调频建模研究
    挑战,研究新能源惯量控制建模方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分析同步发电机的自然惯量响应规律。基于电流源型和电压源型两种主流虚拟惯量控制方案,分别建立风力发电和光伏单元的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最后总结两种控制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为新能源场站惯性及调频技术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思路。图1 系统频率的动态响应特性1 新能源并网频率稳定特性规律大规模风力发电和光伏单元并网导致系统整体惯性下降,当电网受到扰动或故障时,系统频率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跌落过程。图1所示为不同新能

    电子世界 2021年1期2021-02-07

  • 改进bang-bang控制的微网VSG自适应虚拟惯量控制策略
    了风电机组中各种惯量控制方法的效果,证明VSG策略能提高系统在弱电网工况下的稳定性. 文献[12]结合同步发电机的功角曲线,使虚拟惯量的大小根据VSG频率的变化率自适应线性变化. 文献[13]提出一种基于bang-bang控制的VSG控制算法,虚拟惯量随着频率的变化而改变为设定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提高系统频率的稳定性,但是没有给出虚拟惯量最值的整定方法. 文献[14-15]都以储能容量为约束整定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中虚拟惯量的取值范围,从而为VSG在工程中的应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21

  • 基于双馈风力发电场虚拟惯量控制策略优化
    升高,系统总有效惯量减小,系统安全运行问题越发突出[1-2]。世界主流的风电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关的风电惯量及调频能力规范[3-5]。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控制方案来解决风机无法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问题,风电参与系统调频,考虑技术的实际应用难易,当前主流方式的基于频率的附加控制[6-7]。主要有虚拟惯量控制、功率备用、附加储能、综合控制方式。文献[8-9]在原MPPT运行基础上增加了虚拟惯性和下垂控制,提高风电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但可能引起频率二次跌落现象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15

  • 立式活套辅助辊控制原理
    助辊,这些辊子的惯量损失与带钢的惯量损失在加减速过程中对活套张力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在活套内设置驱动辊来限制活套的张力损失[5-8]。本文将对立式活套辅助辊的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辅助辊速度与加速度计算、辅助辊惯量补偿两个方面的内容。1 辅助辊的速度与加速度计算立式活套建张运行时,如果活套入口侧和出口侧的速度不同,那么辅助辊将会以不同的速度旋转[9-10]。旋转的速度根据辅助辊在活套中的位置确定,每个辅助辊在活套中都有一个位置编号。活套内的第一个辅助

    山西冶金 2020年5期2020-11-13

  • 惯量系统振动抑制算法研究
    特殊领域需采用大惯量比结构,此结构易引起低频振动,同时传动系统中的小体积大速比装置(减速机)会造成系统刚度不足,引发机械振动。具有柔性关节的伺服系统由于机械共振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机械振动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甚至稳定性。因此,针对双惯量谐振系统的控制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1-2]。近年来,针对双惯量谐振系统的振动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抑制算法,具体包括:反馈PI控制[3]、自抗扰控制[4]、预测控制[5]以及滑模控制[6]等。国内不少学者通过转动惯量辨识算法辨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26

  • 基于灰色预测的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自适应控制
    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自适应控制的研究。1 基于灰色预测的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考虑到自适应控制率是实现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自适应控制的关键因素[2]。因此,在基于灰色预测的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自适应的控制方法设计中,首先建立基于灰色预测的自适应控制率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的自适应控制。1.1 建立基于灰色预测的自适应控制率函数自适应指的是根据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来决定是否开关垂直同步,基于灰色预测的自适应控制率更加精确[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12期2020-01-14

  • 机械转动惯量电模拟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
    行动态试验,转动惯量是保证动态试验客观性和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为避免机械飞轮模拟惯量的固有缺陷,这类试验台架广泛通过实时控制用于拖动或加载的测功电机取代机械飞轮模拟转动惯量,电模拟性能的优劣关键在于控制方法。各类动态试验对转动惯量模拟的需求促进了该方向研究工作的进步,在控制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提出的方法主要有角加速度控制法、扭矩控制法、转速控制法[11]。角加速度控制法从机械飞轮转动惯量总是阻碍转速变化的物理规律出发,尽管原理清晰、结构简单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9年12期2019-12-24

  • 履带车辆试验台架负载模拟技术标定方法研究*
    系统所模拟的车体惯量和地面负载与真实情况一致的条件下,负载模拟研究试验才有意义[2]。目前,为克服传统惯性质量飞轮模拟区间窄且无法做到无级模拟的问题[3],大多研究者采用机械惯量电模拟(下文简称电惯量)的方法,利用电机负载代替机械惯量。电机系统及相应附件作为惯量模拟设备时,由于受到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润滑油清洁度)、装配误差、结构损伤和机械热变形等的影响,设备的附加阻力总是不断变化。由于电机控制的滞后性,这种变化引起的误差很难被消除[4-5]。因此无论采

    汽车工程 2019年4期2019-05-07

  • 基于MRAI的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及改进研究
    械系统的系统转动惯量[1]。虽然可以通过机械部件的转动惯量折算来得到近似值,但是,当机械系统比较复杂时,转动惯量折算也容易出错,而且不一定准确。因此,转动惯量的辨识是实现控制参数自整定的首要问题。惯量辨识精度将影响使用整定控制参数时伺服系统响应是否能达到期望效果。根据辨识原理不同,转动惯量辨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加减速法[2-3];(2)最小二乘法[4-5];(3)模型参考自适应法等[6-9]。其中,加减速法的原理最为简单,实现方便;最小二乘法和模型

    机电工程 2018年9期2018-10-09

  • 双馈风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计算及转差率反馈惯量控制策略
    MPPT)策略,惯量近似为0。考虑到DFIG功率控制速度比常规机组更快,转子动能释放对调频有一定的贡献[2],设计有效的惯量控制方案以激活机组惯性响应能力,对于减轻常规机组调频压力、提高电网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随着风电机组惯量控制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含惯量控制的风电机组并入电网后的动态频率特性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电网有功功率缺额条件下频率初始跌落速度、频率跌落最低点及发生时间等重要指标均与惯性时间常数H密切相关[3-4]。未采用惯量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年17期2018-09-18

  • 一种基于模拟惯量偏差的电惯量控制算法
    本。因此,在机械惯量的基础上,增加电惯量模拟功能来替代机械惯量盘就成为了车辆制动试验台的发展趋势[1]。电惯量模拟就是在制动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机的输出,产生与机械惯量等效的制动效果[2-4]。目前的电惯量模拟控制方法主要可分为转速控制法、能量补偿法、转矩控制法。转速控制法是通过控制电机转速与相应的机械惯量条件下的转速一致来模拟目标惯量。这种方法模型简单,转速变化受转矩的波动影响较小,但由于动态响应差,存在很大的滞后性而鲜有使用。能量补偿法是在制动过程中,根据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0

  • 低阶可约惯量任意符号模式矩阵的刻画
    51)低阶可约惯量任意符号模式矩阵的刻画郝志远,高玉斌(中北大学 理学院,太原 030051)一个n阶实矩阵B的惯量是一个非负三元整数组i(B)=(r,s,t),其中r、s、t分别表示矩阵B的实部为正、负、零的特征值个数(特征值的重数也计算在内)。设A是一个n阶符号模式矩阵,A的惯量i(A)是指由全体与A有相同符号模式的实矩阵的惯量构成的集合。若对于任意满足条件r+s+t=n的非负三元整数组(s,r,t),都有(s,r,t)∈i(A),则称A是惯量任意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年5期2017-06-29

  • 重型数控机床伺服驱动中的惯量匹配分析*
    机床伺服驱动中的惯量匹配分析*张彦方,周 林,桑伟进,彭芳瑜,闫 蓉(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4)在重型数控机床产业,伺服惯量匹配对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搭建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通用的全闭环仿真模型,以GMC1600H/2五坐标横梁移动龙门加工中心Y、Z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时域和频域下惯量比对单轴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Y、Z轴联动时不同惯量比对直线轨迹和圆形轨迹轮廓误差的影响,给出了直线加工和圆弧加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7年5期2017-05-25

  • 汽车变速箱试验台惯量飞轮制动机构的设计
    汽车变速箱试验台惯量飞轮制动机构的设计尹 健,刘松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 110016)针对具有大惯量飞轮的变速箱综合性能试验中制动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从惯量飞轮制动系统的结构设计、制动器类型选取到惯量飞轮制动系统核心参数(制动力、制动时间、制动盘直径等)确定的一整套方法。并且将理论计算及实际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试验数据的验证,为汽车变速箱试验台惯量飞轮制动机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法。变速箱;试验台;惯量飞轮;制动;气动制动器0 引言汽车

    制造业自动化 2016年2期2016-11-29

  • 汽车试验台惯量模拟方法的研究
    01)0 引言电惯量模拟技术作为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已经在制动器模拟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如此,它还能实现整体台架性能试验、传动链试验,极大地发展了惯量模拟的使用范围。国内外学者对惯量模拟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对电惯量模拟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恒力矩电惯量模拟和变力矩电惯量模拟。电惯量模拟技术主要研究的是汽车在恒定制动力矩下的制动情况[1-2],在恒定制动力矩下,汽车制动时速度的变化值(即制动减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电惯量系统对制动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5年3期2015-12-31

  • 三阶不可约零-非零模式中的几乎惯量任意模式
    零不可约模式)的惯量任意性与惯量临界集(或精细惯量任意性与精细惯量临界集)的研究成果很多.文献[1]根据惯量临界集的定义,给出并验证了n=2,3,4时不可约零-非零模式的极小惯量临界集以及n=2,3时不可约符号模式的极小惯量临界集.文献[2]阐述了精细惯量的定义并得出:n≤3时不可约零-非零模式的惯量任意性、精细惯量任意性与谱任意性是等价的,当n=4时不可约零-非零模式的精细惯量任意性与谱任意性是等价的,而对于更高阶的不可约零-非零模式,上述结论则不一定成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02

  • Study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ulti-inertia servo system of CNC machine tool based on Simulink
    nk的数控机床多惯量伺服进给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沙丰永,高军*,李学伟,罗超,骆飞山东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255049针对双惯量伺服进给系统对其中间环节分析不足、参数整定算法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惯量伺服进给系统模块化建模的方法。将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转化为多惯量系统,分为电机、丝杠、工作台3个单元,单元间的连接件(联轴器和丝杠螺母)均等效为柔性连接件。基于PID的三闭环控制系统,运用Matlab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模型、机械传动系

    机床与液压 2015年4期2015-10-29

  • 多刚体卫星转动惯量在轨辨识
    多刚体卫星转动惯量在轨辨识许 莹,吕 旺,李云端,张大伟(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 200240)惯量辨识需要精确的动力学特性,针对动力学特性不可忽略太阳电池阵转动这一状况,提出一种惯量辨识方法,用于卫星本体惯量和太阳电池阵惯量的联合辨识.在建立多刚体姿态动力学基础上,针对辨识变量的耦合特性,推导带约束的优化辨识模型,再利用约束最小二乘算法求解.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多刚体姿态动力学;转动惯量辨识;约束最小二乘0 引 言卫星高精度姿态控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5年6期2015-06-07

  • 基于MODIS数据的干旱区土壤水分反演
    分的典型方法有热惯量法、植被缺水指数法、植被距平指数法和主被动微波法等[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相对稀少,利用植被指数方法监测土壤水分并不适用;被动微波遥感的主要缺点是空间分辨率低,无法进行有效监测和精细分析;主动微波遥感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其监测时间往往不固定,无法形成长时间序列连续监测,实用性受到限制。额济纳盆地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是严重的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区,大部分是荒漠,植被稀少。而在干旱区,土壤含水量是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自然资源遥感 2014年1期2014-09-26

  • 飞机刹车动力试验台机电混合惯量模拟技术研究
    力试验台机电混合惯量模拟技术研究刘劲松1,焦 坤1,何学工1,张 琦2● (1.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2.空军驻兴平地区军代表室,陕西兴平 713100)飞机刹车动力试验台对于飞机刹车系统的研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试验台惯量模拟技术的优劣,提出了新的机电混合惯量模拟技术。应用该技术建造该类设备或改造已有设备,可提高动力试验精度,降低设备的造价,同时大幅减少设备的能耗及试验成本,具有节能降耗的示范意义。飞机;刹车系统;动力

    机电设备 2013年4期2013-10-17

  • 基于感应电动机的洗衣机称重算法研究
    机测量筒中衣物的惯量[2],由于重量与惯量基本上是成比例的,根据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可以把惯量转换成重量。采用传感器检测衣物的重量有成本高、传感器安装不便的缺点,而利用驱动电机测量衣物惯量的方法不需要专门的传感器,不存在安装问题,因此现在的变频洗衣机中的变频电机基本上都具有称重功能。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滚筒洗衣机自动称重方法,该专利方法的惯量测试核心包括两点:(1)利用加速功率估计负载惯量;(2)利用匀速功率消除摩擦等因素对负载惯量测量精度的影响,其详

    微特电机 2012年5期2012-07-23

  • 汽车机械惯量电模拟技术分析
    02)汽车的机械惯量主要是指在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惯性能量,这种动能包含汽车平行移动和机械转动所储蓄的能量[1]。汽车机械惯量的量化是汽车结构设计和生产的参数基础,因而对汽车机械惯量的研究十分必要。在上述研究中,传统的飞轮技术被电模拟技术所代替。电模拟技术是指利用机械模拟和电子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拟,以此获得试验性数据,并利用上述数据来指导生产和设计。为此,笔者对汽车机械惯量电模拟技术分析进行阐述。1 传统机械惯量模拟方法传统机械惯量模拟系统主要采用飞轮方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5期2011-04-13

  • 一类非幂零极小惯量任意符号模式矩阵
    斌一类非幂零极小惯量任意符号模式矩阵梅银珍,高玉斌(中北大学数学系,山西太原030051)如果一个惯量任意符号模式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非零元被零取代后所得到的符号模式不是惯量任意的,则这个惯量任意符号模式称为极小惯量任意符号模式(MIAP).文献[1]中In-Jac Kim等给出一类不可约的惯量任意符号模式ψ2k+1(k≥2),并证明了当k=2,3时是(MIAP).文章将证明k≥4时ψ2k+1也是(MIAP).符号模式;惯量任意;极小惯量任意0 引言符号模式矩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