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

  • 蜜蜂白垩病的防治方法
    白垩病又称石灰质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感染蜜蜂幼虫,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但仅危害西方蜜蜂。该病虽对蜂群摧毁性不大,但因幼虫患病致使蜂群群势骤减,严重影响养蜂业的发展。一、白垩病病原引起蜜蜂白垩病的病原是蜜蜂球囊菌。蜜蜂球囊菌的菌丝是两性异体的,雌性菌丝呈白色,雄性菌丝呈黄褐色。温度30℃、相对湿度80%以上是该真菌的最佳繁殖条件。蜜蜂球囊菌孢子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15年。二、白垩病的症状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在封盖后的头

    农村百事通 2023年11期2023-11-22

  • 牙釉质白垩斑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10041牙釉质白垩斑属于早期牙釉质龋,是由于牙釉质去矿化,牙釉质表层下形成孔隙结构导致病变牙釉质的折射度发生改变,呈现为外观不透明的白垩色点或斑[1]。牙釉质白垩斑在临床上很常见。乳牙和年轻恒牙龋病患病率高,容易去矿化形成牙釉质白垩斑,并发展形成龋洞。Tušek 等[2]发现,早期儿童龋病中最常见的特征为牙釉质白垩斑。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认知程度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与成人的正畸治疗也在增加。正畸治疗过程中有2%~96%的患者出现牙釉质白垩斑[3]。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8期2022-11-25

  • 藏在粉笔中的亿万年地质史
    的是天然粉笔——白垩。这种天然的白垩粉笔一直到20世纪,才逐渐被现代粉笔所取代。用白垩做白色颜料的历史非常久远。我国考古学家从距今约7000年的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使用白垩的图案。从唐朝开始,我国大部分白色颜料都是由白垩制备的。著名的敦煌壁画大部分都是用白垩打底色的。那么,白垩是如何形成的呢?白垩可以说是海洋、海洋生物和时间共同创造的奇迹。白垩主要是由单细胞的海洋浮游生物的遗骸堆叠累积而成,主要分布在欧洲白垩纪形成的地层之中。白垩纪大约开始于1.3

    知识窗 2022年11期2022-05-30

  •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三井子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
    要发育上侏罗统、白垩系和古近系[9-10],其中白垩系分布广,发育全[11]。自下而上发育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上白垩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12-13]。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的主要烃源岩层[14],同时也是油页岩发育的主要地层[15],其中青山口组油页岩发育于青一段,嫩江组油页岩发育于嫩一段和嫩二段[16]。东南隆起区为松辽盆地主要油页岩发育区,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为登娄库背斜、青山口背斜、

    吉林地质 2021年4期2022-01-19

  •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凹陷古进系及白垩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
    割性强,沉积了自白垩系以来近上万米的陆相碎屑岩,为苏丹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群中第二大盆地[1-4]。北部凹陷是已经证实的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5-10]。长期以来,Melut盆地北部凹陷勘探主要集中于古近系的Samma组和Yabus组,对深部的白垩系认识不够。随着勘探程度进一步提高,勘探方向逐渐由浅层向深层、从构造油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因此,需要加强对目前主力勘探层系之外地层的认识和勘探潜力评估。该文通过开展盆地北部凹陷层序地层

    特种油气藏 2021年4期2021-10-26

  • 中非Doseo盆地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机制
    裂系开始发育于早白垩世,停止发育于始新世末期。Benue-Bornu和Doseo-Khartoum转换断裂系对中非裂谷系盆地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见图2)。根据断裂走向,将中非、西非裂谷系的断裂划分为NE—SW和NW—SE向,断裂控制的中非、西非陆内裂谷系盆地包括Benue、East Niger、Bongor、South Chad(Doba-Doseo-Salamate)、Muglad、Melut、Khartoum和Anza。受中非转换带控制的Doseo盆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9-13

  • 粉笔里的化
    崖上剥落下松散的白垩(石灰岩)。这些白垩被当地的手工匠人捡回家去,制作成当地特色纪念品——白垩象棋子,深受观光客喜爱。白垩质软,同时质地细腻,不像石膏那么易碎,因此很适合雕刻和打磨。在19世纪和20世纪,当地的白垩主要被用于制作粉笔。在当时,英国的教师和股票经纪人对出自苏赛克斯海岸的粉笔赞不绝口,因为这种粉笔在书写时比石膏粉笔掉粉更少,手感也更好。即便你用过白垩粉笔,你也可能不知道这些粉笔其实是浮游生物的外骨骼化石。白垩是一种非晶质石灰岩(碳酸钙),属于生

    大自然探索 2021年5期2021-08-20

  • 渗透树脂对正畸后前牙白垩斑的治疗效果
    一些问题,如釉质白垩斑、牙根吸收和牙龈退缩等。由于佩戴正畸矫治器后清洁牙面的难度增加,菌斑堆积在牙面造成牙釉质脱矿形成白垩斑。若不及时治疗,釉质白垩斑进一步发展成釉质龋,会造成不可逆的牙体损害,需引起重视。涂氟保护漆与渗透树脂技术是临床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常用的氟保护漆与渗透树脂对正畸后前牙釉质白垩斑的疗效,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口

    当代医学 2021年17期2021-06-23

  • 渗透性树脂治疗正畸后前牙唇面白垩斑的效果
    467100)白垩斑属牙釉质表面病损,是正畸治疗常见并发症,正畸后发病率可达49.6%,其发病机制为牙釉质脱矿,内部出现众多微孔样结构,表现为白垩色,多见于前牙区,若未及时干预,可进展为釉质龋[1]。白垩斑严重影响牙齿美观,临床治疗以牙齿漂白、再矿化为主,主要原理为在脱矿牙表层黏附氟化物,但时间较长所黏附物质在牙表面后堆积,会重新显露白垩斑,效果有限。渗透性树脂是治疗釉质脱矿的新型树脂,渗透性高,可进入釉质微孔进行封闭,美观度较高。本研究选取2018年8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6期2021-04-08

  • 微研磨和渗透树脂联合应用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临床疗效评价
    因釉质脱矿而形成白垩斑。研究表明,正畸治疗后患者牙面白垩斑的发病率可高达45%~80%,甚至在正畸治疗完成数年后,白垩斑仍会持续影响牙齿的美观[1-3]。因此,临床上如何微创甚至无创治疗牙面白垩斑,使牙面恢复美观,一直是口腔医生研究的热点。渗透树脂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材料,弥补了创伤性治疗的不足,但临床应用中发现单纯使用渗透树脂仍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采用微研磨与渗透树脂联合的方法治疗正畸后白垩斑,探讨其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2021-03-28

  •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成因类型与来源
    的钻井过程中,在白垩系获得较好的油气显示,气测组分齐全,部分井的岩心见到油斑显示。其中,SHBP2H井和SHB5-1X井钻至白垩系舒善河组(K1s)时,槽面出现占25%的针尖状气泡,SHB5-1X井在白垩系中途测试过程中获得少量原油,测井解释结论为油水同层。目前,顺北地区针对白垩系地层研究甚少,SHB5-1X井测试获得少量原油,表明该层系可能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顺北白垩系原油与深部奥陶系原油的关系、原油成因类型、勘探潜力等需要深入研究。针对以上关键问

    石油实验地质 2020年2期2020-04-27

  • 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特征与影响因素
    东的中小盆地群。白垩系的下白垩统生、储、盖层发育[1],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勘探目标层段。在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储层中,已发现了工业油气流和低产油气流。本文试图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试结果,探讨各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的物性特征、横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下白垩统油气勘探提供科学的依据。1 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特征通过搜集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和北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的大量储层物性数据[1-9],按照中国石油行业现行孔隙度和渗透率划分标准[10],对下白垩统储层进行

    中国锰业 2020年1期2020-03-26

  • 白垩病的预防与治疗
    楼西二单元东一室白垩病,又叫“石灰子病”,是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我刚养蜂对白垩病不了解,卖蜂的师傅说白垩病没事,自己会好,还多给2脾蜂,殊不知是引狼入室,几年都治不好,蜂群发展缓慢。一、发病原因白垩病是由蜜蜂囊球菌引起,是危害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被病菌污染的饲料与病蜂采集带病菌的花粉都会传播疾病。带病菌的蜂螨、蜂具是主要传播媒介。白垩病多发生在春末夏初,特别在阴雨潮湿环境更容易发生。二、白垩病症状患白垩病幼虫在封盖后死亡,4日龄幼虫最易被感染。幼虫感染

    中国蜂业 2020年9期2020-01-12

  • 渗透性树脂与氟漆治疗牙齿正畸后白垩斑的效果比较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垩斑,严重影响了牙齿的整体美观。氟漆是治疗牙齿白垩斑最常规的方法,但治疗过程繁复,疗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患者的质疑。而使用渗透性树脂治疗白垩斑,能够直接在牙齿内部形成填充保护层,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本院使用通透性树脂治疗牙齿正畸后形成的白垩斑,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牙齿正畸后出现白垩斑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38例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2019-09-07

  • 贵州赤水地区晚白垩世古流向特征及构造意义
    0)引言四川盆地白垩系地层分布相对较局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龙门山前缘和南部的宜宾、赤水地区,上白垩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和南部(图1)。新生代的沉积则更加局限,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龙泉山以西地区。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白垩系与新生界的沉积呈整合关系[1,2]。新近系与古近系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为喜山运动的产物,发育“大邑砾岩”,砾石中有前寒武系结晶岩,显示龙门山强烈上升及深层次基底杂岩出露[2-4]。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整个四川盆地可能在晚白垩世接受了较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年2期2019-06-17

  • 西部白垩系人工冻结砂岩强度特性研究
    时,遇到深厚富水白垩系岩层,施工困难工期长,现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决井筒开挖地层不稳定的问题。然而目前人们对于温度对白垩系地层力学性质的影响没有形成系统的人事[1,2],造成矿井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煤矿开发产生了一些较大事故[3,4]。本文主要考虑不同粒径的饱和白垩系砂岩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特性,进而为在西部白垩系地区选用冻结法施工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 试验设计2.1 试验方案本次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内对现场取得的中粒、粗粒饱和白

    绿色科技 2019年8期2019-05-23

  • 蜜蜂白垩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125100)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在患病蜂群中,蜂球囊菌可快速蔓延,导致大幼虫和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虫尸失水干燥,慢慢变成石灰状硬块,颜色由灰色逐渐变成黑色或白色,故该病又称石灰子病。白垩病对蜂群危害较大,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一个蜂场的全部蜂群灭亡。转地养蜂,由于蜜蜂过度劳累,其抗逆性下降,蜜蜂患白垩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蜂群极易患病。2014年吉林省养蜂所在本省范围内对5个地区蜜蜂疾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蜂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2期2019-03-07

  • 如何防治蜜蜂白垩
    ,我发现蜂群得了白垩病,而且比较严重,许多蜂箱前都有一堆石灰质样的蜂子。每年虽然也有发生,但都不是很重,但随着蜂群的发展,紧脾以后,慢慢的就好了,所以我也没当回事,但今年比较严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应该如何防治?读者:刘仁和刘师傅您好:白垩病是西蜂的主要病害,近几年由于气候不稳定,白垩病发生机率明显增高。特别是今年早春天气较暖,较同年气温提前一个月左右,许多蜂场繁殖提前,而后期气温又急剧下降,这种骤冷骤热的天气,加之蜂群内部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蜂群今年白

    中国蜂业 2019年8期2019-01-08

  • 渗透性树脂治疗固定矫治后白垩斑的效果观察
    文针对不同程度的白垩斑患牙应用渗透性树脂,比较其治疗前后的效果,为广大口腔医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行固定矫治患者28例,正畸治疗后,由于牙面脱水,此时牙釉质的颜色尚不稳定,不能用于判定最终颜色,一般1周后可恢复稳定状态。在本研究中,选择牙面颜色稳定后肉眼可见白垩斑患牙为研究对象。根据牙面粗糙程度分为A组(表面无粗糙者)62颗和B组(表面稍粗糙者)73颗,共计135颗。方法:治疗前清洁患牙及邻牙,上橡皮障。在牙面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1期2018-11-20

  • 渗透树脂治疗前牙唇面白垩斑的美容效果探析
    广州511400白垩斑是由于患者牙齿清洁不及时导致口腔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并分泌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通过脱矿等过程在牙齿表面形成的白点或白斑,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最终可发展为龋齿,不仅严重影响牙齿美观,还会导致口腔敏感、炎症等诸多并发症[1-2]。临床上治疗白垩斑方法较多,但都不够完善,如氟化物修复技术治疗次数多,周期长;微研磨技术可造成牙体组织缺失,因而仅限于病变较浅者;树脂填充法则是一种侵入性方法,因而不适用于小儿或青少年患者[3]。树脂渗透技术是近年来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2018-08-02

  • 渗透树脂和多乐氟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临床比较
    生脱矿现象,呈现白垩色。临床许多研究发现,正畸后前牙釉质白垩斑发病率在20%以上[1-3]。为避免正畸治疗后白垩斑的产生。正畸医生会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含氟药品预防等[4-5]。但正畸医生的预防性治疗同患者的依从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部分正畸患者在结束正畸治疗后依然有不同程度的牙釉质脱矿现象。影响牙齿的美观,同时可能继发导致龋病,对患者牙体釉质、本质产生不可逆的损害。本研究是以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正畸治疗结束后牙面脱矿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多乐氟和渗透树脂治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8期2018-05-21

  • 意蜂白垩病的一种治疗土方
    266100)白垩病又名“石灰子病”或“石灰质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性真菌病,多发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更易发生。目前,该病主要在意蜂等西方蜜蜂上多发,危害较为严重。1 白垩病情况目前该病较难彻底治愈,虽然有些药物对白垩病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因传染性强,真菌不易根治,现没有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近期在青岛周边多地进行调研发现,蜂农清明前后从南方购入蜂群时易携带此病,加之被白垩病污染过的蜂箱、巢脾消毒灭菌不严格,常导致春夏交替时发病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5期2018-03-18

  • 《本草纲目》选读
    李时珍白垩释名亦名白善土、白土粉、画粉。白垩,到处都有,入药须用白色者。先研捣极细,然后放到盐汤里,浮在水面上的,用来作药,沉下去的不要。这种方法,叫做“水飞法”。白垩二两,用盐一分。把水飞过的细粉,收拾起来,晒干备用。未经这样处理的白垩,能令人结肠。气味苦、湿、无毒。主治流鼻血。白垩二钱,井华水调服。二付断根。水泄。煅白垩、炮干姜各一两,楮叶二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反胃。白垩煅红,放在一升米醋中浸过,再煅再渍,直到醋干为

    中老年健康 2017年6期2017-07-05

  • 春光油田晚白垩世地层研究进展
    32)春光油田晚白垩世地层研究进展刘珊禄,涂 黎,柯 思,王延鹏,程志伟,南科为(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利用近两年春光油田采集的大量古生物资料,首次发现并识别了春光油田的上白垩统,研究认为春光油田晚白垩世地层整体以一套间歇性半氧化半还原的水上沉积为主,其岩性以灰色细砂岩夹红色和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中,以东南部沉积较全,往北依次减薄,往西依次尖灭。结合准噶尔盆地的古气候及裂变径迹等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晚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年3期2017-06-19

  • 山东省蜜蜂白垩病防控技术建议规程
    安)山东省蜜蜂白垩病防控技术建议规程马兰婷①王颖②赵光栋③胥保华①郭兴启③*(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②山东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 山东泰安 ③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泰安)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又称石灰子病,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蜂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蜜蜂疾病之一。自2016年以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11期2017-04-04

  • 试论永康群与天台群地层时代关系
    。塘上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关键词:塘上组;晚白垩世早期;层位;地层时代1.前言:塘上组自创立以来,关于它的时代归属和层位问题,研究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分歧,目前有3种不同的认识:1)早白垩世晚期(蓝善先等,1988;李坤英等,1989,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俞云文、徐步台,1999;丁保良等,1999蔡正全、俞云文,2001;罗以达、俞云文,2004);2)晚白垩世(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89,穆治国、蔡正全,1992;《中国地层典》编委会,2000;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8期2017-01-19

  • 白垩病不治自愈的思考
    37号303室)白垩病不治自愈的思考郭兆华(江苏无锡市曹张新村37号303室)2016年10月6日,我的一箱蜂出现了白垩病。没有用任何药物治疗,只是加强管理,经去年秋繁和今年春繁两个重要繁殖期,没再出现,不治自愈,值得思考。一、发病前蜂群情况该群是12框蜂脾相称的单王继箱群,上下各6框。由于蜂王衰老,产卵力下降,9月8日去老王组成一个双王交尾群。巢箱用闸板一分为二。小区放3脾,隔王板下用窗纱阻断上下通蜂,箱后开小巢门;大区巢箱放3脾与继箱中6框通蜂,9月9

    中国蜂业 2017年7期2017-01-15

  • 谈谈蜜蜂真菌病
    蜂的真菌病主要是白垩病及真菌爬蜂病。一、白垩病1.发病症状白垩病的病原体是蜜蜂球囊菌。刚发生时只有少数白色块状物出现在巢房中,然后逐渐增多。1周后许多房孔被掀开,黑白菌丝硬块增多,最后蔓延至全群。患病蜂群由于幼虫受损,成年蜂下降,幼蜂后继无望,群势下降严重,无采集力。巢门口有大量黑白硬尸块被蜜蜂拖出。我国养蜂多以家庭式饲养,饲养数量多在100~200群,劳作较重,很难逐群查找发病蜂群,往往对初发病群失去检查而错过时机。白垩病和其它蜂病不同,其黑白蜂尸往往会

    中国蜂业 2017年11期2017-01-15

  • 渗透性树脂与氟漆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疗效比较
    与氟漆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疗效比较●厉倩目的:探讨采用渗透性树脂与氟漆治疗正畸后白垩斑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院128例正畸白垩斑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为64例。B组采用氟漆进行治疗,A组则采用渗透性树脂进行干预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渗透性树脂治疗正畸后白垩斑,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损伤,具

    保健文汇 2016年7期2016-05-24

  • A new type of dinosaur eggs from Early Cretaceous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7-115甘肃早白垩世恐龙蛋化石新类型谢俊芳1张蜀康2*金幸生1李大庆3周伶琦3(1 浙江自然博物馆 杭州 310014) (2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 通讯作者) (3 甘肃地质博物馆 兰州 730030)甘肃省早白垩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恐龙骨骼以及恐龙足迹化石,但是至今未有蛋化石的报道。根据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组的蛋壳化石,建立一恐龙蛋新蛋属、蛋种,并将其归于一新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16年1期2016-03-29

  • 怎样防治白垩
    150)怎样防治白垩病王金亭袁英哲寇华增 (河南邓州市养蜂协会,474150)白垩病,又称“石灰子病”,是蜂群中一种真菌性传染疾病。白垩病对蜜蜂春繁非常不利,蜂群难以复壮,并且持续时间长。笔者曾是白垩病的受害者,在治病过程中虚心请教过养蜂能手,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至今蜂群再未发生过白垩病危害。一、传播途径蜜蜂白垩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不抗病蜂群与患病群蜜蜂在外界采花过程中相互接触传染疾病,也有购买带病菌花粉被感染上白垩病的,平时在蜂场乱用病脾扩巢是白垩病的

    中国蜂业 2016年1期2016-01-30

  • 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伊拉克南部油田中白垩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认为Mishrif组原油主要来自上侏罗统-下白垩统Sulaiy组和下白垩统Yamama组烃源岩,但对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却鲜有报道。虽然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发现了多套成藏组合,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油气成因一直是困扰勘探开发的重大问题。笔者通过对现有井取样,应用GC(气相色谱)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分析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母质有机质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23期2015-12-04

  • 白垩病良方
    430314)治白垩病良方刘厚生 刘光耀(湖北黄陂栏湖山花养蜂专业合作社,430314)白垩病是蜜蜂真菌病,主要发生在春末秋初。患有白垩病的蜂群难以养成强群,患病严重的流蜜期也取不到蜜,多年来白垩病一直困扰着许多养蜂人。我们曾用过多种药物治疗白垩病,效果也是很理想。2013年蜂场有几群患白垩病,我们用大蒜压碎,放几片在患病群的框梁上,20多天后检查蜂群发现,幼虫发育良好,封盖子整齐成片,白垩病症状消失了。我们又将几片压碎的大蒜放在蜂群的框梁上,以巩固疗效。

    中国蜂业 2015年5期2015-01-24

  • 意蜂白垩病的防治方法
    湘蜂意蜂白垩病的防治方法湘蜂最近,湖南由于受较长时间低温、潮湿、多雨天气的影响,湘北常德、临澧、安乡、澧县和津市一带的蜂群普遍不同程度地感染白垩病。随着恶劣气候的持续,该病还有蔓延趋势。为此,部分蜂友纷纷登门或电话向我咨询,并提出对目前普遍发生的白垩病怎样进行防治?为了帮助广大蜂友防治白垩病,夺取今年春繁高产,笔者将自己多年来防治白垩病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介绍给读者。白垩病又名“石灰子病”和“石灰质病”,是我国当前养蜂生产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顽固的流行性传染病。

    中国蜂业 2015年6期2015-01-24

  • 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新近系碳酸盐岩白垩状结构化成因机理探讨*
    都 610059白垩作为一种白色疏松的土状石灰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矿物成分是生物泥晶方解石,可含少量长石、石英等碎屑(黄宗理和张良粥,2006)。白垩分真白垩和成岩作用改造之后形成的白垩状结构化灰岩两类。真白垩是深海钙质软泥的岩化作用发展而来,它是富含生物方解石软泥(而不是富含文石软泥)的原生堆积物,在成岩过程中不会出现文石转变为方解石的过程,因此岩石得以保存它的原生孔隙与硬度。钙质软泥中的颗粒主要是藻类(颗石藻)的骨骼,颗石球。球形的颗石球直

    岩石学报 2014年3期2014-05-30

  • 白垩病的综合防治
    是总结了一套防治白垩病的方法。一、春季消毒预防春繁季节只要能开箱检查,就可以进行蜂箱消毒预防。消毒包括:蜂箱内外、带蜂的脾以及准备使用的蜂具、饲料、旧花粉脾、旧蜜脾。保障蜂箱内病菌降到最低水平,确保发病期不会迅速爆发。具体措施是:1.用升华硫熏蒸或百菌杀(苯扎溴铵溶液)喷雾。场地也最好消毒处理,奖饲的花粉必须先消毒处理;2.第一次奖饲时加白垩净等药物预防(按最大配水量配制)。二、饲喂的蜂花粉要新鲜、干燥、无污染不管什么时候,坚决不能喂被白垩病菌污染的花粉,

    中国蜂业 2014年2期2014-01-25

  • Termit盆地构造变形的力学机制
    。该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大西洋张裂的构造背景下(Genik,1993;Guiraud et al.,1987)。盆地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且两期裂陷作用形成的断裂走向不同(Genik,1993;Guiraud et al.,1987)。Termit盆地目前整体勘探水平较低,且对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缺少动力学分析。动力学研究主要是探索构造形变与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用来研究构造的形成机制(Bertoluzza and Perot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年3期2013-06-25

  • 再谈白垩病防治
    蜂群先后两次患上白垩病。第一次是1992年,当时有两三群蜂病情严重,我采取脱蜂喷洁尔灭的方法,隔日1次,喷几次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6月中旬,一个自称河南洛阳的放蜂人带了十几箱蜂,在离我家不到1里路的公路边放蜂,实际是卖蜂产品,一待便是4个月,他的蜂群患白垩病,结果我的蜂也染上了。起初是2群,逐渐发展至五六群,我想有治白垩病的经验,喷了几遍新洁尔灭一点效果也没有,加大剂量结果幼虫、子脾中毒死亡。这下我慌了,先后用制霉素、白酒等喷治,还从蜂药厂购得专

    中国蜂业 2013年12期2013-01-24

  • 富养蜂与白垩病防治
    就目前来讲,蜜蜂白垩病是养蜂人较为头痛的病害之一。白垩病每年在不同蜂场出现轻重不一的复发,如果不及时治疗给养蜂生产造成损失。白垩病的防治方法有多种,引种换王;补钙、补维生素;蜂箱底部撒小苏打、冰硼散等;喷洒药物、饲喂药物等。而治疗效果时好时差,真正彻底治愈的不多。养蜂人明显感觉原本比较容易防治的白垩病现如今却成了顽疾。1998年,笔者饲养的40群蜂全部患上白垩病,并且病情较重,采取引种换王、箱底撒小苏打、喷新洁尔灭、撒冰硼散等方法治愈了白垩病。2001年,

    中国蜂业 2013年6期2013-01-24

  • 我对白垩病的观察
    的蜂群第一次染上白垩病,当时我用了各种药物没能把病情控制住,最后没办法只能忍痛烧毁。2006年我的蜂群又发现白垩病,经过几次治疗,放在一边没管它,等喂越冬饲料时竟然病情好转。2007年春,蜂群出窖后,患白垩病的蜂群没有病症,第一批幼蜂出完,其中一箱蜂加到第六张脾时,蜂群不长也不降,20天后在边二脾上见到患白垩病幼虫。为什么蜂群大多在边二脾上发病?后来蜂群群势开始上升,加继箱,蜂群达到12足框。这箱蜂没有采到蜜,6脾越冬。2010年我购买进20群蜂,第一批子

    中国蜂业 2013年3期2013-01-23

  • 也谈白垩病的发生与防治
    62515)也谈白垩病的发生与防治李玉福(山东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姜家村,262515)白垩病是一种传染性真菌病,致蜜蜂幼虫死亡,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蜜蜂患白垩病难以治愈并且极易复发,不能单靠药物治疗,要采取综合措施。白垩病易诊断,幼虫发病后呈现黄色或白色,逐渐变为白色或黑色的石灰质硬块,在箱底或巢门外经常可见工蜂拖出石灰块状尸体。蜂群患此病后难以起群,严重影响蜜浆生产。白垩病传染性很强,严重时危害全场。白垩病的治疗有许多方法,撒硫磺、撒碱面、撒苏打粉,用白垩

    中国蜂业 2013年7期2013-01-23

  • 藏南定日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和盆地演化:对印度和亚洲初始碰撞时间的暗示
    藏南定日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和盆地演化:对印度和亚洲初始碰撞时间的暗示*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uxm@nju.edu.cn.This is an extended abstract of Hu et al., 2012.The timing of the initial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Asia remains a matter of considerable debate

    地球学报 2012年1期2012-09-20

  • 蜜蜂白垩病防治
    重要,在这里我对白垩病防治感受颇深。白垩病又叫“石灰病”,是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白垩病潜伏期长,比较顽固,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复发。长期阴雨,箱内潮湿为白垩病复发提供自然条件。箱内饲料缺乏,哺育蜂工作不积极,幼蜂体质差,个头小,抗病力弱,蜂群互盗是病菌传播重要途径。因此,除有抗病力体质的蜂王外,饲养强群,箱内饲料充足才能使白垩病不发生或少发生。白垩病的防治要在还没有发病前,一是常用75%的酒精抖蜂后喷脾,蜂胶液更佳;二是4%的高锰酸钾溶液喷脾,3天1次,抖蜂喷脾

    中国蜂业 2012年8期2012-08-15

  • 白垩病的识别及防治
    ,158130)白垩病的发生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当蜂巢内温度降至30℃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适合蜂球囊菌生长。群势弱小的蜂群在维持不了幼虫孵化的正常巢温时,蜜蜂一结团,巢脾边缘的幼虫因护脾蜂量不足,巢温降低而诱发白垩病。多雨季节,由于蜂群繁殖过快,子脾面积大,当阴雨天气持续较长时蜂群也会发生白垩病。一、识别患病的幼虫体表覆盖着一层白色的霉菌,整个幼虫体长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干、变硬,干枯或石灰样疏松物质,无味,很容易从巢房中清除。二、防治

    中国蜂业 2012年9期2012-08-15

  • 防治白垩病的经验换王
    一批子出房时发现白垩病复发,每天喷药喂药无效,箱底被拖出的幼虫死尸一天比一天增多,真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发现有一个未患病的强群失王了,我从弱群调来1只产卵王介绍进去,没过几天就产满了好几张脾,可没过多久发现这群蜂感染了白垩病。意外招来的病害使我雪上加霜,更让我头疼。本来这群蜂无病,就是换了蜂王。想到这里,我明白了,原来蜂王可能来自患病蜂群,是它把病带来的,于是我决定换王。通过换王的方法控制住了整个蜂场的白垩病,现将换王方法介绍如下:一、第一批换王法要舍得先

    中国蜂业 2012年9期2012-08-15

  • 东尼日尔盆地Tenere坳陷上白垩统海相烃源岩评价及勘探潜力
    enere坳陷上白垩统海相烃源岩评价及勘探潜力刘 邦,潘校华,万仑坤,毛凤军,刘计国,程顶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东尼日尔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Tenere坳陷位于盆地西北部,包括西部凹陷、东Ⅰ凹陷和东Ⅱ凹陷。对Saha-1井上白垩统岩屑样品的分析揭示,干酪根显微组分以不发荧光或弱荧光的无定形体为主,岩石抽提物中C29甾烷优势明显,说明该井上白垩统泥岩有机质输入以陆源植物为主。岩石热解分析表明上白垩统Yogou组泥岩大多数为中等

    海相油气地质 2012年1期2012-01-09

  • 西藏多巴—班戈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成因与找矿前景
    -4]。其中与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岩体有关的矿床主要为金矿和铁矿,而与晚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铜矿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那么,研究区中东部的大面积分布的晚白垩世花岗岩的成矿潜力如何呢?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探讨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和蚀变类型等,判别找矿远景,指导科学找矿。1 区域地质背景1.1 地质特征莫宣学等将冈底斯带自北向南大致分为北、中、南3个亚带。昂龙冈日-班戈(扎西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7-06

  • 白垩病的克星——碱面
    00 曹殿启蜜蜂白垩病,又名“白灰质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1991年4月在我国宁波首次发现。蜂群患白垩病后,染病幼虫被成年蜂拖出,尸体像黑白色的大米粒状,花子现象严重,往往是见虫不见蜂。此病传染快,不易治愈,与蜂脾关系及天气有关。蜂脾相称,气候干燥,病情好转,反之则病情严重。2010年3月,临近的蜂友把患有白垩病蜂群的蜜盖蜡露天喂蜂,使我的二十几群蜂全部传染上了白垩病,到洋槐花开时,每群只有5~6框蜂,全年失去生产能力,损失严重。我曾一度想放

    中国蜂业 2011年3期2011-02-11

  • 我是这样防治白垩病的
    华基我是这样防治白垩病的山东兖州市兴隆庄镇十一中学,272000 李华基2000年我和王蜂友在同一场地采荆条,他的5箱蜂均有不同程度感染白垩病。7月中旬,我撤离荆条场地回家,正逢夏秋多雨水季节,40多天没见到太阳,9月中旬我发现6号箱轻微感病,当即采取断子换王、药物喷脾治疗。新王交尾产卵后还换掉部分病蜂脾,并用新洁尔灭给蜂体、蜂箱、蜂脾消毒。21天后新蜂出房没几天,又有白垩病蜂尸被清出,我的蜂场有3箱蜂出现白垩僵尸。我有些担心,害怕白垩病在全场蔓延,于是我

    中国蜂业 2011年5期2011-02-11

  • 北方地区白垩病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
    关振英近年来,白垩病在黑龙江地区卷土重来,病情严重的蜂场早春第一代封盖子就出现此病。夏、秋阴雨连绵病情更加严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蜂群抗病力不强白垩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干燥状态下病菌潜伏期可达15年之久,凡是患过白垩病的蜂场,无论是蜂箱、蜂具以及场地都会有病菌存在。一旦条件适宜,病情就会复发。然而,在同一地区、同一蜂场、相同管理条件下,有的蜂群发生白垩病,有的蜂群却不被感染,这与蜂群抗病力有关,决定因素在蜂王,必须选择良种。二、群势较弱在黑龙江

    中国蜂业 2011年6期2011-02-10

  • 白垩病的防治经验
    上世纪90年代,白垩病在我地区暴发,我便开始着手白垩病防治试验。将蜂群分为对照组、真菌药物组、中药组、消毒药物组,每组10群。通过3年试验找出能有效控制白垩病发生的药物。非常严重的病群也就能治愈。对白垩病严重的蜂群(几乎封盖子全是白垩病),我采取换箱、换脾、换王,再用复合消毒剂严格消毒,保持蜂多于脾,加强饲喂,26群发病蜂群全部治愈,未见一群复发。2007年我蜂场到东北采椴树蜜,与白垩病严重的蜂群同场,被感染上白垩病。2009年我场有十几群蜂白垩病严重。2

    中国蜂业 2010年10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