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基

  • 斯特拉文斯基晚期风格转变及其影响
    宇恒/文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被视为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始终致力于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其音乐风格经历过多次的转变,由初期的民族主义风格,转换到新古典主义风格,后又到十二音序列音乐风格,音乐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从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艺术风格,在晚期采用与早期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音乐创作,体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旨在从斯特拉文斯基晚期经历、美学思想、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5期2023-10-23

  • 在艺术中,唯一的过错就是平庸
    段召旭斯特拉文斯基和好朋友毕加索一样,一生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好奇之心,且不断地进行自我突破。他们都用精彩的作品告诉世人:在艺术中,唯一的过错就是平庸。画家毕加索与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同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先驱。但你知道吗?他俩还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1917年,在一次聚会上,他们通过共同的朋友——芭蕾舞团的经营者佳吉列夫相识。第一次见面,他们就彼此欣赏,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当时,斯特拉文斯基被毕加索谈话时的冷静,以及西班牙人强调每一个音节的说话方式所吸引。毕加

    美育 2023年5期2023-07-18

  • 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中国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开始独立生活,他以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为中心的朋友圈也就此展开。据其自传所述,这个圈子里所囊括的人包括画家、青年科学家、学者和“有着最先进观点的非专业人士”——斯特拉文斯基第一部歌剧《夜莺》脚本的共同作者斯蒂凡·米图索夫(Stepan Mitusov)和艺术评论家、赞助人谢尔盖·佳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等。1907年,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谐谑幻想曲》的同时,也在写作歌剧《夜莺》的第一幕

    音乐爱好者 2023年4期2023-05-02

  • 音乐界的毕加索
    刘雪枫斯特拉文斯基(右)与佳吉列夫合作紧密。西方音乐史进入20世纪之后,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便处在近乎核心的位置。他在193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编年史》,简直就是一部20世纪初音乐史的浓缩版。他1882年生于俄罗斯,1902年父亲去世,随后他成为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私人弟子,直到1908年后者去世。用斯特拉文斯基的话说,在这6年的时间里,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待他如父亲待儿子一样地细心体贴。也正是在1908年,斯特拉文斯基首次与著名的剧院经理佳吉列夫合作,

    环球人物 2022年24期2022-12-21

  • 天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贝文力斯特拉文斯基出生在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鲍姆。父亲是马林斯基大剧院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母亲是钢琴家,家中经常高朋满座。早年,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是这个家庭的常客。幼年时,斯特拉文斯基就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才能,例如,能够区分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音程。他9 岁开始正式学钢琴。中学毕业之后,在父母的坚持下,斯特拉文斯基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来,他有机会跟随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无疑是当时俄罗斯最好的

    中外文摘 2022年21期2022-12-21

  • 塔拉斯金眼中的斯特拉文斯基
    们展示了斯特拉文斯基如何将他老师的音乐语言绘入了自己的画卷。斯特拉文斯基在二十世纪初的创作分为“民间故事”与“奇异仙境”两大类。塔拉斯金认为,这种双重或分叉的风格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专长,并直言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1877年创作的一百首俄罗斯民歌中深入挖掘了人类角色的音乐和超自然角色的音乐。”《火鸟》作为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名作,其中《回旋曲》的“霍洛沃多”主题和《终曲》主题均运用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歌一百首》中的俄罗斯民歌旋律。透过塔拉斯金

    音乐爱好者 2022年7期2022-10-12

  • 新旧交融 ——斯特拉文斯基《意大利组曲》之创作
    典主义与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开端于20世纪20年代,作曲家们往往用17和18世纪的音乐风格来创作音乐,但是多数作曲家都将巴赫作为参照对象,故称之为新巴洛克更为贴切”[1]。“情感的克制、客观、平衡和清晰是18世纪音乐的主要美学特征。而新古典主义很好的继承了这些特点。根据布莱恩·西姆斯的说法,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冷静、克制和严格规范的音乐思维逻辑和简单明了的音乐风格,提倡音乐的形式,强调客观的表达”[2]。尽管20世纪的其他作曲家例如欣德米特、普罗科

    轻音乐 2022年9期2022-09-20

  • 斯特拉文斯基关于“传统”的美学阐释及其实践意义
    ◎苏 哲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诗学六讲》①〔俄〕斯特拉文斯基著,姜蕾译《音乐诗学六讲》,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年版。,从音乐现象、音乐创作以及音乐类型等不同角度对音乐传统进行美学阐释,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观念。其对“传统”的美学阐释具有不同层次的深刻内涵,并与诗学(Poetics)意指的音乐创作实践相联系。可以说,关于“传统”的美学阐释是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成为贯穿《音乐诗学六讲》的理论主线。一、关于“传统”的美学阐释(一)《音

    音乐研究 2022年2期2022-07-22

  • 先锋与倒退的辩证法 ——阿多诺论现代艺术原始主义
    一方面,斯特拉文斯基同样大量运用原始性要素——尤其是他的《春之祭》,融入原始祭祀仪式,呈现原始恐怖画面——同样展示了丑的、不和谐的一面,却被阿多诺斥为倒退,甚至成为文化工业乃至法西斯意识形态的同谋。这种截然不同的判断不免令人费解。在《新音乐的哲学》中,阿多诺将勋伯格对应于进步(Fortschritt),而将斯特拉文斯基对应于倒退(Restauration,或译复辟),从而构成现代音乐的两极。在当时,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堪称先锋派音乐的双子星座,他们总是被当

    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5

  • 斯特拉文斯基《阿贡》创作技法探究 ——基于新古典主义与序列主义的视角
    2)引言斯特拉文斯基于1953年12月开始创作《阿贡》(),该作品的创作源于林肯·科尔斯坦(Lincoln Kirstein)写给斯特拉文斯基的一封信,信中提到想要创作一部关于舞蹈竞赛的作品参见:Stephen Walsh, , ,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Vol.2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551。。《阿贡》的创作过程曾因其它作品的创作而中断,直到《圣歌》

    齐鲁艺苑 2022年2期2022-05-18

  • BBC音乐
    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这位作曲家最著名的三部作品,无疑是《火鸟》《彼得鲁什卡》与《春之祭》。这三部作品不仅被视为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创作的高峰,同时也被视为其整个创作生涯的顶點。一直以来,斯特拉文斯基后期的创作都存在着争议,但无论如何,他后期非常明显的改变之一,就是离开了芭蕾音乐这个体裁。斯特拉文斯基是二十世纪划时代的芭蕾音乐大师,他对芭蕾音乐的影响与柴科夫斯基对十九世纪芭蕾音乐的影响不相上下。《火鸟》《彼得鲁什卡》与《春之祭》这三部作品固然成就非凡,但也仅仅

    音乐爱好者 2022年2期2022-02-24

  • 斯特拉文斯基关于“秩序”的美学阐释与创作实践
    名代表,斯特拉文斯基关于“秩序”的美学阐释更加旗帜鲜明,具有丰富的层次与深刻的内涵。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作《音乐诗学六讲》中,斯特拉文斯基分别从艺术发展、音乐现象、创作实践、音乐表演等角度,对“秩序”的内涵进行美学阐释。斯特拉文斯基将“秩序”作为最重要的思维标尺,以十分严谨的态度对待与音乐秩序相关的一切问题。“秩序”作为一种潜在的逻辑思维,把不同的音乐现象与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条不容忽视的理论主线。一、关于“秩序”的美学阐释斯特拉文斯基在导论中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7-27

  • 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一起的日子(三)
    请,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来做客席指挥,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那应该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北京观众第一次见到他。排练和现场我都听了,二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特别诙谐幽默,与我们过去了解的以穆拉文斯基为代表的传统解释完全不同。很多年里,他这个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现场都是最好的。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特别喜欢这个作品吗?据说,他和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柴科夫斯基全部交响曲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 我老师非常敬佩穆拉文斯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音乐爱好者 2021年4期2021-07-19

  • 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在一起的日子(四)
    我想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也肯定十分看重这部作品吧?●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的确是老师特别钟爱的作品之一。在老师八十岁寿辰的庆祝音乐会上,他在莫斯科大剧院的新剧场亲自指挥了这部作品。排练时,我跟往常一样每天都去现场观摩。他告诉我拉赫玛尼诺夫在乐曲中做了些删减,并详细给我讲解了《第二交响曲》的演奏要点。随后,他又让我将他在总谱上所做的标记与删减段全部抄下来。我记得老师捧着总谱感慨地说:“我哪怕能写出一行这样的作品,也就不枉活这一世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

    音乐爱好者 2021年5期2021-07-19

  • 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一起的日子(六)
    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第八交响曲》和《第十一交响曲》我觉得也很有特点,他在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处理上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吗?● 老师对于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律动十分敏感、准确,在指挥时他总是格外重视这一点。他说,虽然谱子上标的是4/4拍,但不等于要按照这种拍子去指挥乐队的演奏。有时可以用合拍,这是一点;另一点,就是在音乐处理方面,通过乐谱上的微调达到更富有表现力的效果。比如,他要求小号在《第一交响曲》的开头部分吹出渐强。这样的处理方式使我们听到的不单单是一

    音乐爱好者 2021年7期2021-07-19

  • 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的音乐特征分析
    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于1912年创作完成,并于1913年首演于法国巴黎剧院,这部作品推翻了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与作曲技法,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反响。作品中不协和的半音行进、重音错位的非常规节奏等因素在当时都不为人们所接受,这也导致了这部作品在初次上演时就遭到了现场观众强烈的抨击。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人们才逐渐开始接受这样的音乐,自此拉开了20世纪音乐的序幕。由于舞剧《春之祭》在西方音乐发展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一作品,其研究价值可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2021-07-12

  • 50年前,他背离急剧绽放的春天而去
    29年,斯特拉文斯基50年前的4月,当斯特拉文斯基那漫长、传奇、精彩绝伦的人生落下帷幕时,当代音乐艺术史上整整一个时期宣告结束。他和同样被载入那一段波澜壮阔的世界艺术史中的明星们一起,永远地成为令后来者艳羡和追忆的时代乐章中,最重要的音符。作为20世纪世界乐坛上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伊戈尔·费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89岁的人生旅程中,交际往来者不乏闪耀于19、20世纪文学艺术界的巨星。而他带着俄罗斯古典文化烙印前行,一生执着于探索更新

    看世界 2021年9期2021-05-24

  • 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在一起的日子(二)曹利群对话焦飞虎
    恩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之间的故事。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了很多俄罗斯作曲家作品的唱片,并对很多现代作品有兴趣,这一期就让我们跟随曹利群与焦飞虎一起聊聊这一话题吧!○ _ 曹利群● _ 焦飞虎○ 国内的爱好者对此了解不多。我的问题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是从一开始就对现代作品有兴趣呢?还是后来才关注的。● 一开始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就对二十世纪音乐作品兴趣浓厚。我在跟他学习的过程中问过他。我觉得在他指挥的二十世纪作品当中,有些是无法超越的。比如“俄罗斯三杰”——施尼特凯

    音乐爱好者 2021年3期2021-03-24

  • 斯特拉文斯基“秩序与创造”的解读
    》产生于斯特拉文斯基在1939-1940年美国哈佛大学查尔斯·诺顿诗学讲座中的演讲。《音乐诗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某种程度上仅仅只能算是 “发言稿”或“演讲稿”,因而文字表述相对随意。此外,整本书的内容布局缺少缜密的上下文逻辑,六次讲座围绕的主题都各不相同,这倒是符合作曲家写作的风格。斯特拉文斯基说:“艺术越是受到控制,越是自由限制,越是深思熟虑,就越是自由的。”[1]作曲家要获得的自由,是“限制”中的自由,他的每次创作都会为自己限制一个范围,他认

    北方音乐 2020年24期2021-01-27

  • 《再谈〈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的分层观、节拍的心理特征和非洲复合节奏》导读
    学术界对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1913)这样一部可以称为历史事件的音乐作品,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争论。但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这些研究和争论并没有聚焦在作品本身的音乐结构上。这是因为音乐理论家们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方法,来系统地解读乐谱看上去杂乱无章、音响听上去怪诞而不协和的音乐组织。美国音乐理论家亚瑟·伯格(Ar‐thur Berger)1963 年发表了《关于斯特拉文斯基音高组织的问题》①Arthur Berger:“Problems o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04

  • 斯特拉文斯基舞剧《阿贡》之《布朗莱舞》的多媒体音乐分析
    on)是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作曲,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1983)编舞,于1957年完成的一部芭蕾舞剧,全剧时长22分钟[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YCB)1960年版本]。作为一部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十二音序列作品,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笔者选择其中采用十二音写作的《布朗莱舞》(Bransle)作为本文的中心进行分析,其中包含《单布朗莱舞》《欢快布朗莱舞》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8-13

  • 浅析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风格
    摘 要】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西方乐坛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代表了20世纪中心音乐的潮流。研究斯特拉文斯基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对于我们能够更好认识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作品,弄清其隐藏在音乐创作中的那些不容易被看懂的技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风格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9-0082-01一、斯特拉文斯基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西方乐坛伟大的作

    戏剧之家 2020年19期2020-07-04

  • PIANO ARTISTRY
    亨德尔或斯特拉文斯基)如此卓越地理解简单重复陈述的效果,反复能够带来的力量,以及延迟能够产生的张力。有许多作品(《第八交响曲》的终曲仅仅是最著名的),其中一个经常重复的细节要一直到作品结束时才能得到完全的理解,在此我们也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熟悉的奏鸣曲式的和声与节奏张力之外,还存在着某种逻辑的张力。斯特拉文斯基曾写道:“贝多芬运作时间的杠杆效率,在所有的所谓后韦伯恩音乐中都无法见到。”这种对时间的掌握是依赖于对音乐动作(或者更准确地说,音乐的各种动作)

    钢琴艺术 2020年2期2020-05-19

  • 季赫文斯基:中苏建交的幕后“传言人”
    尼多维奇·季赫文斯基的苏联外交官不仅在10月1日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观摩开国大典,还有幸成为中苏两国建交的幕后“传言人”和“见证者”,并在此后几十年中为中苏、中俄友好关系做出许多贡献。不久前,季赫文斯基生前回忆录《重返天安门》问世,书中如数家珍般回顾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令今天的我们面对70年前的往事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周恩来向他发出急信开国大典进行时,贵宾云集的天安门城楼上,外国人只占极少数,其中有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真理报》记者西蒙诺夫等名 人

    领导文萃 2020年2期2020-03-17

  • 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普遍认为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艺术风格有两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转折从俄罗斯风格到新古典主义,第二次转折从新古典主义到序列音乐主义。新古典主义时期是斯特拉文斯基全部创作过程的最重要阶段,脱离了民族主义风格的俄罗斯音乐的支撑,他的基本音乐美学思想都是在新古典主义时期趋向成熟和相对定型的。但现有研究过于强调这一转变的结果,绝大多数学者把研究重心放在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之上。张爱民[1]对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最后一部歌剧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2-26

  • 回光返照的意大利喜歌剧 ——斯特拉文斯基的《玛弗拉》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他对后世是否会产生和巴赫类似的影响力,还是让时间去证明吧。OUTLINE/Mavrais a one-act comic opera composed by Igor Stravinsky,and one of the earliest works of Stravinsky’s neo-classical period.The libretto of the opera, by Boris Kochno, i

    歌剧 2019年12期2020-01-17

  • 中苏建交的“传言人”和“见证者”季赫文斯基没有公开的故事
    尼多维奇·季赫文斯基的苏联外交官不仅在10月1日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观摩开国大典,还有幸成为中苏两国建交的幕后“传言人”和“见证者”,并在此后几十年时间内为中苏、中俄友好关系做出许多贡献。直到不久前,季赫文斯基生前完整版的回忆录《重返天安门》才问世,里面如数家珍般回顾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令今天的我们面对七十年前的往事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苏联外交官感谢北京人民送来斯大林七十岁寿礼。红圈中的人物即为季赫文斯基。唯一的官方代表许多时候,档案记载与后人

    新民周刊 2019年38期2019-10-23

  • 中苏建交的幕后“传言人”
    尼多维奇·季赫文斯基的苏联外交官不仅在10月1日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观摩开国大典,还有幸成为中苏两国建交的幕后“传言人”和“见证者”,并在此后几十年时间内为中苏、中俄友好关系做出许多贡献。不久前,季赫文斯基生前回忆录《重返天安门》问世,回顾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周恩来向他发出急信 开国大典进行时,贵宾云集的天安门城楼上,外国人只占极少数,真正的外国官方代表仅有一位,那就是季赫文斯基。微妙的是,他名义上还是苏联派驻中华民国政府的北平总领事而已,因为当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5期2019-09-10

  • 纪念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
    70周年。齐赫文斯基生于1918年9月,去世于2018年2月,享年百岁。齐赫文斯基作为俄罗斯杰出的外交家,阅历极为丰富、功勋卓著;作为历史学家,俄罗斯汉学界的泰斗,他在研究东亚、首先是研究中国方面的贡献难以估量,著作等身,博大精深。说实话,至今我都未能全部阅读完他的作品,齐赫文斯基留下的学术著作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来阅读与理解。因此,发文纪念齐赫文斯基除了满怀敬仰之情外,还有诚惶诚恐。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一是我眼中的齐赫文斯基,二是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推广和传

    友声 2019年1期2019-06-24

  • 先锋的创作 世纪的独响 ——试析斯特拉文斯基单簧管独奏《三首小品》
    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1882-1971)一生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能够看到作曲家从俄罗斯音乐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风格,再转向序列音乐风格的创作脉络。同时,在其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中也能够窥探到其对现代单簧管音乐所做出的大量实践性贡献。斯氏重视单簧管乐器的创作主要体现为:舞剧《春之祭》中的乐队编制涉及五种不同调域单簧管以追求不同音色、不同演奏技巧的要求;1915-1916年创作的歌曲《猫的摇篮》中使用三支单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9-01-05

  • 俄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去世曾亲历斯大林毛泽东会谈
    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在莫斯科去世,享年99岁。齐赫文斯基是当代中国许多历史事件的直接见证者,为中苏(俄)关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俄新社26日称,齐赫文斯基于1918年9月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医生家庭,曾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大学中文系,精通中、日等亚洲国家的历史。作为外交官,齐赫文斯基曾亲历新中国的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49年10月2日,即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承认了新中国的地位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齐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萨莫伊洛夫回忆

    北广人物 2018年9期2018-11-14

  • 论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是二十世纪一位美籍俄裔作曲家,西方现代音乐的重要人物,由其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代表作,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描述俄罗斯原始部族庆祝春天的祭礼,既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也有强烈的原始表现主义色彩。《春之祭》之所以对二十世纪西方音乐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由于其在音响、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2018-06-28

  • 俄罗斯各界缅怀著名汉学家
    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在莫斯科去世,享年99岁。齐赫文斯基是当代中国许多历史事件的直接见证者,为中苏(俄)关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俄新社26日称,齐赫文斯基于1918年9月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医生家庭,曾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大学中文系,精通中、日等亚洲国家的历史。作为外交官,齐赫文斯基曾亲历新中国的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49年10月2日,即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承认了新中国的地位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齐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萨莫伊洛夫回忆

    环球时报 2018-02-272018-02-27

  •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创作背景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创作风格就是想要表达不同的风格,所以,在这种迥异风格的影响下,他在自己六十年生涯中创造了上百部经典作品,进而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俄罗斯风格、新古典主义音乐和序列音乐这三大时期为主要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很多的创作者将他的风格进行自我延续,因为管弦乐法和音阶开始被广泛传播起来,而在俄罗斯这一现象特别显著,因此,在俄罗斯时期主要创作出了三部舞曲,它们是《彼得鲁什卡》、《火鸟》以及《春之祭》这三部舞剧。

    黄河之声 2018年3期2018-01-26

  • 浅析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三部芭蕾舞剧中的音乐特点
    蕾舞团。斯特拉文斯基在20世纪上半叶的的创作大多依赖于于他的深刻情绪(与其深刻的音乐不同),这在他的早期的音乐作品中可以看出。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罗斯音乐创作与“创作技法学派”分离开来,这也意味着斯特拉文斯基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独树一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斯特拉文斯基是一个创作风格多样的作曲家,他最伟大的成就可以说是以加吉列夫和他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为主的芭蕾音乐。加吉列夫委托斯特拉文斯基为他的芭蕾舞团创作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三部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和《春之

    黄河之声 2018年2期2018-01-24

  • 斯特拉文斯基的风格真的如此多变吗?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每当艺术领域产生新的学派并在风格上发生巨大转变时,人们总是对之前的音乐风格产生质疑,或索性全盘否定。比如巴赫的音乐在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被遗忘;大部分浪漫派作曲家认为古典乐派的宫廷音乐过于固守规则;很多20世纪的作曲家反过来又对浪漫派夸张的多愁善感、矫揉造作和空前的悲怆表现出不屑。同样,20世纪下半叶的先锋派代表,依照历史规律又批判了之前的作曲家,如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亨德米特、布里顿和稍晚些的勋伯格等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4

  • 原始的粗野之音 ——浅析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春之祭》
    000)斯特拉文斯基被称为音乐界的毕加索,他早期创作的三大音乐剧——1910年的《火鸟》、1911年的《彼得鲁什卡》、1913年的《春之祭》,使他名声大噪,奠定了他西方现代派音乐领袖人物的地位。斯特拉文斯基出生于奥拉宁堡,自幼酷爱音乐,9岁学钢琴,10岁后即兴作曲,大学期间,学法律的同时自学音乐。由于没有太多音乐教条的束缚,他用全新的目光审视传统,喜欢使用那些听起来极其奇怪的和旋组合,这些往往令音乐学院的人无法理解。1908年,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了管弦乐《火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5期2017-11-24

  • 斯特拉文斯基中期艺术观念研究
    ○李 洋斯特拉文斯基中期艺术观念研究○李 洋美籍俄裔作曲家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是西方现代音乐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与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并称为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因此,关于斯特拉文斯基及其艺术观念、艺术实践一直是中外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根据作曲家艺术作品风格特征的转变,将斯

    文艺评论 2017年9期2017-10-13

  • 香奈儿与葡萄汁冰饮
    国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一段往事。影片从斯特拉文斯基在巴黎首映芭蕾舞剧《春之祭》时展开,因他的音乐创新,引发观众哗然骚动,口哨、嘘声、恶评纷纷指向舞台,观众席中的香奈儿则对音乐家的艺术探索有所相惜。时尚女王香奈儿,将女装从被观赏转变为体现女性高雅、简约、精美的新气象,她设计的舒适、行动自由、黑白两色斜纹软呢套装,替代了以往社交界里那种性别夸张、行动受限的紧身束腰鲸骨裙箍。几年后的一个派对上,香奈儿向流亡中的斯特拉文斯基伸出援手,不但资助他继续创作,还让他和家

    食品与生活 2017年8期2017-09-18

  • “出色的军事家”
    籍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访问罗马和那不勒斯。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一经交谈,两人很快成为密友。临别时,毕加索特意为斯特拉文斯基画一幅他的肖像画,以作留念。可是,就在斯特拉文斯基回瑞士时,海关人员检查行李,发现了皮箱里这张让他觉得很奇怪的文件。“这上面画的是什么?”海关人员取出“文件”,用警觉的眼光盯着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给我的肖像画。”斯特拉文斯基非常坦然又自豪地回答道。“不可能。这是平面图。”“对了!是我的脸的平面图。”然而,无论斯特拉

    作文大王·笑话大王 2017年4期2017-05-05

  • 试论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艺术特征及演奏体会
    4)试论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艺术特征及演奏体会徐天元(大雅乐盟,贵州 贵阳 550004)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的一位音乐巨匠,他的作品让无数学者、音乐家及演奏家为之倾倒。作为其独一无二的无伴奏单簧管独奏作品,《三首小品》在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生涯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鉴赏价值。文章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出发,分析了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艺术特征,并就自身演奏体会进行描述总结。斯特拉文斯基;单簧管;室内乐一、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三首单簧管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2017-01-30

  • 阿多诺艺术音乐批评之 ——斯特拉文斯基
    之 ——斯特拉文斯基■张晶晶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西奥多·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启蒙辩证法》(1947)、《新音乐哲学》(1949)、《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等。阿多诺深谙现代音乐,他的音乐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最具特色的。自1932年以长文《音乐的社会状况》在音

    人民音乐 2017年11期2017-01-28

  • 与生活较真
    音响播放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品。我有些难受,不是我不喜欢斯特拉文斯基,我总觉得斯特拉文斯基表现大自然粗犷原始的音乐基调与现在的氛围格格不入。于是我向管理人员建议,能否考虑换成其他什么音乐。管理人员微笑着问我有没有特别的推荐。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对我的不屑。于是我很不客气地说:“表现自然主义主题的不仅仅是斯特拉文斯基,还有西贝柳斯和德彪西,这三个人都称得上是自然主义的杰出代表。西贝柳斯的作品自然而圆熟,德彪西的作品则过于渲染大自然精灵的玩笑嘻闹,抒情味过浓。我

    珠海 2016年1期2016-12-06

  • 浅谈《音乐诗学六讲》的音乐美学思想
    六讲》是斯特拉文斯基于1939至1940年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查尔斯·艾略特·纽顿诗学学术讲座中的几次学术演讲合成的。这本《音乐诗学六讲》在1942年发表,它的篇幅虽小, 内容却极其丰富, 涉及了音乐现象、音乐创作、音乐类型学、音乐批评、音乐表演等音乐艺术的诸多方面,是一部不可忽略的音乐美学著作。斯特拉文斯基作为 20 世纪现代音乐的杰出先锋, 他的音乐思想不仅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因此,《音乐诗学六讲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2016-11-26

  • “拉链门”事件中的“性”与“法”
    习生莫尼卡・莱文斯基由正常的工作关系逐渐发展为情人关系,这种亲密关系维持了5个月,虽然外界并不知情,但是在总统周围的执勤人员之间却是公开的秘密。1997年4月,莱文斯基的上司担心她与总统关系过于亲密,把她调到了国防部实习。莱文斯基在国防部认识了一个叫做琳达・崔普的工作人员,两人很快成为“闺密”,莱文斯基就对这位“闺密”透露了自己与总统偷情的秘闻。但她不知道,关于这个滔天秘密的完整电话内容却被崔普秘密录音,成为日后丑闻爆发的确凿物证之一。这段电话录音并没有直

    21世纪 2016年9期2016-05-17

  • 简约乐队编制下的节奏张力构建 ——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复节奏研究
    ——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复节奏研究邱 月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20世纪作曲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来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音响体系,在相应的音乐语汇中创造着极具个性的节奏。具有戏剧性室内乐性质的作品《士兵的故事》是他节奏方面创作才华的有力佐证,他大胆建构节奏线条内部多样性对位张力,使得单薄的乐队编制营造出理想的丰满音响效果。对于创作技法中节奏张力体系的构建,以及后世音乐发展都影响颇深。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年4期2016-04-11

  • 漫画与设计的融合
    莱克斯·德文斯基是当代世界漫画和设计界的顶尖人物之一。1951 年,他出生在一个波兰的德国裔家庭,在波兰波兹南大学师从著名艺术家斯维斯基教授。1983 年至1985 年,德文斯基成为波兹南大学动画电影工作室艺术总监。1985 年,德文斯基举家离开波兰,定居在当的西柏林,在那里他成为专业设计师,同时为德国希姆达特动画公司设计动画造型并撰写剧本。1992 年,德文斯基成为德国波兹南大学艺术教授,在那里他参与了多项国际漫画大展,并融合漫画艺术与设计艺术形成了所谓

    读者 2015年12期2015-06-19

  • 20世纪歌剧巡礼
    解一下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与“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古典乐派”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从理论上来说,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像“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那样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新古典主义”提倡“回到巴赫”,但事实上并不是试图对古典形式的复兴,它的运动是精神性的,面对着晚期浪漫主义的繁复和做作,以及“表现主义”的极端个人化来说,“新古典主义”更希望有一种简单明了的风格,而相比于“古典主义”,它得更为理性而不滥

    歌剧 2014年7期2015-05-05

  • “是”和“不”
    ·马斯米·契尔文斯基他工作了很多年,从来也没说过一声“是”和“不”。他在任何时候讲话,总是带一点儿“不”,也带一点儿“是”。有时候——在很少的场合,他倒也讲过“唉,真是!”之类的话。可是,“唉,真是!”不是“是”,也不是“不”。——模棱两可。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公函,里面有一条命令:得正确地回答“是”或者“不”。怎么办?哪能立刻做出回答呢?说不定会因此而大祸临头……回答“是”吗?要是“不”呢?回答“不”吗?可要是“是”呢?回答不是“是”也不是“不”,这样自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3期198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