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俗

  • 广西稻作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那”节俗的族际交流
    广西的 “那” 节俗指在广西各个稻作民族中流传的、共有的,与稻作文化相关的节日及其节庆民俗活动。“那”节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稻作民族水稻种植、生产生活意识观念的载体。广西稻作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发展及交流中形成了一系列因 “那” 而乐的节日文化,有以祭祀崇拜对象为中心的节日如蛙婆节、牛魂节、社节;有庆祝丰收、酬谢神灵护佑的节日如尝新节(丰收节)、糍粑节等,这些形成了广西独特的 “那” 节俗,是广西稻作民族地域共同体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6期2023-12-12

  • 中国传统时令节俗文化当代传承路径
    要] 传统的时令节俗文化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时间体系。在这些时令节俗文化当中,作为一种周期性的庆祝活动实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与大自然周期运行相互协调的产物。它更多的是包含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表现出方方面面的伦理关系,从而显现出在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家庭之间、人与社会及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特殊关系。而在当下,如何能让这些时令节俗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和更好地发挥出调解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7期2023-04-05

  • 宋词中的中秋节俗文化分析 ——以苏轼《水调歌头》为例
    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节俗文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宋朝是我国古代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鼎盛的一个时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宋代词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心理以及审美观,对传统节日文化兴趣盎然,因此,谱写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优秀词作。其中,宋词中的一阕《水调歌头》就蕴藏着深厚的中秋节俗文化。一、苏轼《水调歌头》中蕴藏的中秋节俗文化1.中秋节的赏月习俗中秋节这一节日经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发展才最终定型,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日。与中秋节的发展历程相似,中秋赏月这一习俗也不

    中学语文 2022年14期2023-01-11

  • 明代端午词中的节俗文化阐释
    明代端午词看端午节俗的形式节日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自然性主要体现于节日的岁时选择,社会性主要表现在节日的民俗活动,节俗是节日的构成要素。中华传统节日具有巨大凝聚力、向心力,潜移默化地吸引国人在节日里参与各类民俗活动。词人既是节日生活的实践者、体验者,又是节日生活的记录者、传承者。明代端午词产生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展现了明代多姿多彩的节日场景和民俗活动。(一)“盘堆角黍”:吃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粽子乃夏至的食物,“夏至节日食粽”;[2](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8

  • 《荆楚岁时记》中的节俗文化刍议
    有研究成果来看,节俗是民俗学家关注的重要内容。关于节俗与小说之间的研究,或从民俗学、文化学视角出发,或将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或结合文献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与理论,将小说中的节俗作为相关文献资料的佐证,但具体到小说集《荆楚岁时记》节俗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在对《荆楚岁时记》中的节俗材料进行全面统计的基础上,对重要节俗形式、节俗特征等问题加以考察,指出其文化蕴义,及其与宗教、鬼神信仰、典章制度等之间的关系。一、禁忌与礼仪:《荆楚岁时记》载录节俗的特点

    今古文创 2022年31期2022-08-19

  • 山西传统岁时节日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随节日衍生的各类节俗活动也是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目前, 山西已有数百个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民俗被列入市级、 省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十个地区被评为节日保护示范基地。 发展到当代, 山西岁时节日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它们是山西各地民众日常生活的亮点与地方故事的表达, 更是当地民众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和发展地方新文化的基础。 因此, 挖掘山西各地传统岁时节日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探究振兴山西传统岁时节日的当代路径, 不仅能够唤起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6

  • 多元一体背景下火把节节俗谱系研究
    西南地区,火把节节俗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谱系,其中包括族群谱系、空间谱系、时间谱系和叙事谱系。在这个谱系中,我们看到了民族团结、融合与认同的文化机制。可以说,谱系学说的视野,对我们理解多元一体背景下火把节的本质,对民族融合、民族文化创新及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具有积极意义。一、火把节节俗的族群谱系一种民俗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群体,人类学称为“族群”。“族群”是指在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是这一群体的宗教和语言的特征,以

    思想战线 2021年1期2021-01-28

  • 节俗中有生命的脉动
    明 孙伯翰传统节俗活动为日常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原有时空体系。康德认为,个体对世界的感受是由时间与空间两种基本方式构成的。节日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为参与者提供了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时间与空间感,节日好像构建了一个新世界,一切事物、行为都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生命在此解除了外在的桎梏,得到短暂的解脱。我们在《与时偕行》一书中,希望揭示出不同节日中节俗活动丰富多彩的意义,以及个体在节日时空中独特的生命体验,并提出现代社会重建节俗的重要价值和可行方

    博览群书 2020年12期2020-12-28

  • 以历史之温情
    潘端伟节俗是人类给自己保留的一个诗意的时空存在,尤其是中国的节俗,诗性更浓。哪怕是看不懂文学、听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在一年当中给自己一个时空,和家人、朋友一起温习这份浓浓的诗意。相信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会有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夜晚,暂别一天的劳作,或在刚刚抽芽的柳条下,或在烦躁不安的蝉鸣声里;或在粽子的清香里,或在圆月的凉风中,外婆或母亲讲着口口相传的传说。大概这就是文化吧!中國的传统节俗是中华文化的直接的显性表现。从形而下言,这些节俗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

    博览群书 2020年12期2020-12-28

  • 节俗启迪文化创新
    陈丽丽中国的传统节俗是中华文化直接的显性表现之一。就一般意义而言,节俗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言,中国传统节俗隐藏着极其深邃的人类学意义,它是我们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以至人类精神的资料宝库。黄意明、孙伯翰先生的《与时偕行——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现代转化》,在这两个方面都颇具价值。此书在中国传统体系中探讨节日精神,以深刻而扼要的方式,拈出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五个传统节日的文化核心内涵,分析五大节俗中所映

    博览群书 2020年12期2020-12-28

  • “与时偕行”自有深意
    时偕行: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现代转化》一书后,却颇受启发。此书其中五个章节以深刻而扼要的方式,拈出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五个传统节日的文化核心内涵,全面阐述了这些传统节日的历史演变轨迹和今日继古开新的转化之道,为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在新时代下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可谓既全面关照到了中华传统人文价值之一脉相承性,又关注到节俗继往开来的可操作性。对传统节俗的基本认知中华传统节日感自然节律而起,孕人文精神而丰。《与时偕行》从考察古代经典和民俗事项入手,认为传统节

    博览群书 2020年12期2020-12-28

  • 端午节,那些中华文化的缕缕风情
    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內容丰富,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为弘扬民族文化,本刊编辑部特推出本期“端午节”策划,让我们透过这些文字,领略那些中华文化的缕缕风情。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6期2020-07-04

  • “清明”的渊源
    之象。清明传统的节俗活动与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的具体交节时间在农历三月(公历4月5日)前后,成书于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近20天均属于清明祭祖节期内。这一节气大约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唯一一个发展成了传统节日的节气,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作为节气,它既是我国物候变化、时

    科学24小时 2020年4期2020-05-14

  • 乡村振兴背景下节俗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以北海侨疍节俗文化为例
    的民族文化。民族节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认同度较高;促进节俗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1]。节俗文化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魂与根;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节俗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民族节俗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节俗文化资源;不同的气候条件、自然风貌、生态环境等,为丰富多彩的节俗文化产生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据调查发现,我国56个民族节日约有500余个,其中368个传统节日颇为有影响力、112个节日

    文化产业 2020年36期2020-01-02

  • 唐代节日数量探析
    的节日数量众多,节俗活动也相当丰富,节日在唐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时的文人除将节日入诗入文外,还编纂时令书籍、或在综合类书籍中编辑岁时节日相关内容。其中虞世南(558-638)的《北堂书钞》、欧阳询(557-641)的《艺文类聚》、白居易(772-846)的《白孔六帖》、徐坚(660-729)的《初学记》、韩鄂(唐末五代时人)的《四时纂要》和《岁华纪丽》[注]《四库全书》卷137子部47中,记录的《岁华纪丽》卷4(内府藏本)中说到:“鄂安得引二人之

    文化学刊 2019年6期2019-12-27

  • 同根异株的中日传统节日 ——论日本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的分化
    立于盂兰盆节祭祖节俗之外。本文将梳理、比对、分析中日两国盂兰盆节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源流中寻找日本中元节分离于盂兰盆节的原因,以期从另一角度考察中国传统节日在日本的传播与变异。一、中日历史上的盂兰盆节(一)中国的盂兰盆节佛教传入中国后,南北朝时的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尊佛教为“国教”,使得盂兰盆会在佛教界大为盛行。同一时期,道教产生了“三元说”,规定一月、七月、十月的望日为天、地、水三官诞辰,七月十五这天本就是中国祭奠先祖亡灵的日子,两相结合形成了中元祭祖

    文化学刊 2019年7期2019-12-26

  • 明月寄相思 家国总关情
    代社会,传统中秋节俗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馈送月饼的节俗,月饼成为中秋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将中秋节称为“月饼节”。中秋赏月是自古至今社会上下普遍流行的节俗。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明月照天的情境中,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赏月节俗在今天尤有意义。人们利用难得的秋天明月,素心对月,各抒情怀,对于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来说,是一次精神洗礼。月圆之时,汉族“摸秋”,湖南侗族“偷月亮菜”,傣族“拜月”,苗族“跳月”,台湾高山族“托球舞”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9年17期2019-10-21

  • “晒衣曝书”节俗研究
    记载。但关于这个节俗的内容最早所对应的日期不是通常认为的农历六月初六,而是我们所熟知的农历七月七日。下表是文献中农历七月七日关于“曝经书及衣裳”的记录:可以看出早在汉代就有了七月七日“晒衣曝书”的有关风俗记录,在《白孔六帖》中,“曝衣楼”记载的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事情,但直到唐代,宫中都还设有曝衣楼,专供宫女们在七夕这天曝衣之用,开元年间诗人沈佺期就在《七夕曝衣篇》中写道:“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嫦娥红粉席。”到宋代的岁时文献中,在七月七日的节俗里也都有相关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9期2019-04-13

  • 为何正月初七又叫“人日”
    人日”。在传统的节俗中,“七”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记载,从新年的第一天到第七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将新年首月的第七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在新年的第七天,古人要吃用七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作类似小人形状,时称“人胜”的佩戴物。而人日

    乐活老年 2019年9期2019-01-12

  • 四川达州元九登高节俗考辨
    性,但目前关于该节俗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本文主要考察了关于该节俗起源的三种说法:纪念玉皇诞辰、纪念元稹、纪念陈锡鬯。节俗背后折射出深层的文化内蕴:民间信仰中神祇不断变迁,民众始终遵循着“惟灵是信”的法则,该节俗与当地的文化环境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元稹留下的文化遗迹依托其文名与科举考试之需,被民众神化,维系了官方与民众的共同文化认同,纪念元稹也在历史变迁中成为元九登高节的主流起源,其他说法则因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而逐渐衰落。[关键词]四川达州;元九登高

    神州民俗 2018年9期2018-11-21

  • 秋正浓
    秋声、秋色,秋之节俗、秋养之道……一股脑随手倒进瓦坛,不用酝酿,不用发酵,就是一坛甘醇的佳酿,氤氲的芬芳能醉了岁月,醉了人心。秋若是一位骚客,落叶就是他手中的帛笺、笔底的文字,在秋风秋雨里诉说失意,在孤枕难眠时幽怨衰思;亦能抒发平和恬淡的隐逸之洒脱,吟唱满山遍野的火红与金黄。秋若是一位画家,静水就是他砚池的墨色、毫端的颜料,用疏密有致的线务和浓淡相宜的色彩,描绘雨过天晴的高远、雾霭秋岚的迷蒙,还有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秋花惨淡秋草黄”……秋若是一位少年,丰

    读者欣赏 2018年10期2018-10-22

  • 燃灯
    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到了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描述说,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條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立在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度可达好几丈,家人聚在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起一根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得其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2018年36期2018-09-30

  • 《红楼梦》中的中秋节
    科全书,而丰富的节俗描写更与大量的中国古代节俗文献相契合。其中对于中秋节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不但丰富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描绘了一幅幅浩瀚的民俗文化画卷。关键词:红楼梦;中秋节;节俗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所以它的节俗文化在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与意象特征在鸿篇巨制的《红楼梦》中也有提及,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更加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发展和封建贵族大家庭的悲剧命运。中秋节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日,由

    读天下 2018年8期2018-07-14

  • 中国剪纸艺术溯源与美术动画利用初探
    间、装饰、艺术、节俗、故事、职业等。中国剪纸和其它的民间美术一样,其产生是为了适用而不只是为了审美需求。中国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生来就是为了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自然现象以及对“鬼”的恐惧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中国的剪纸生产,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剪纸起源于宋代,有的说是起源于民间巫术。本文认为对中国剪纸的起源应与汉代,与中国纸张的发明相关。我们知道剪纸作为传统民间美术艺术,与民间节俗尤其春节节俗密切相关。例如中国春节的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 “彩胜

    三峡论坛 2018年3期2018-07-13

  • 家庭空间视域下春节民俗变迁探析
    ,很大一部分传统节俗在此空间被享用、传承,就这一意义而言,家庭又成为节日文化空间的核心。春节就是以家庭为核心空间的节日。一方面,承载着家庭团圆、敦亲祀祖、祭天祈年等功能的丰富多样的节俗文化在家庭空间传承展演,蕴含于节俗文化之中的民众观念也借助家庭空间得以表达。另一方面,家庭空间构建形成了春节民俗传承的环境,生活于其间的民众成为春节民俗传承的主要承担者。由此来看,家庭作为春节文化核心空间,更能鲜明地体现节俗事象与民众生活之间的“鱼水”关系。鉴于此,作为节日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3-04

  • 知时节:到什么季节,过什么日子
    ,更是物产丰盛,节俗频频的好时候。我们从如何贴秋膘、如何补冬谈起,被勾出了馋相,闽地东西南北各路风物美食纷纷上阵,山珍海味挑了个遍。于是,选定了七个目的地,以寻味风物之名,去记录、体验当季的生活日常。山里、海边是截然不同的日子,吃喝节俗也各有花样。时间不是表述成某月某日,而是被记忆为“酿酒的时候”“吃薯饼的时候”“抓螃蟹的时候”“采红菇的时候”“大补的时候”……很诱人。这种诱人,不仅仅来自于味蕾,更是一种生活气息的感染,是一种“知时节”的智慧,和科技无关,

    海峡旅游 2017年11期2017-12-16

  • 诗语再表述下的民俗文化研究
    词:杜甫;诗歌;节俗;寒食作者简介:向虹瑾(1989.8-),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专业,研究方向:博物馆文化研究、杜甫诗歌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3文学与民俗一直存在着一种“暧昧”的关系,阿切尔·泰勒在《民俗与文学研究》一文中提出民俗与文学三个方面的关系:1、在许多文化中,民俗学与文学难以区分;2、文学中包含着来自民俗的因素;3、作家们模拟民俗。[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2期2017-11-24

  • 吃冬至圆添一岁
    。两岸冬至的共同节俗就是吃冬至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便忙开磨米浆等活儿。到了冬至前夜,家庭主妇就张罗着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滤干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至圆。冬至圆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十分耀眼,老辈人习惯说“这是父子公孙圆,是全家大大小小,团团圆圆的象征!”小孩子则喜欢用现成的米团为料捏造家禽家畜,尽情玩个痛快。农家人为图个“六畜兴旺”,做家长的也不会对小孩横加干涉,此情此景比起除夕守岁还热闹,也因此人们长大后,无论走到天南海北,

    闽南风 2017年10期2017-11-09

  • 西班牙节俗及语言文化
    關键词】西班牙 节俗 语言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90谚语作为民众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民间创作并广为流传的一种精炼短小的文学形式,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它在西班牙也有类似的谚语:“cuatroojosvenmásquedos”,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四只眼睛比两只眼睛看的东西要多,其意义就是团体的力量要比个人大。我们民间广为流传的

    南北桥 2017年12期2017-07-27

  • 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其跨文化传播价值研究
    061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其跨文化传播价值研究赵 萍*蔡萌萌 马兴祥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从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节俗文化传播现状入手,分析其传播效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深层次探究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传播中国节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中国节俗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传播节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更好的教授节俗文化知识并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是值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2017-05-03

  •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中失落。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1期2017-04-27

  • 试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节俗文化的路径和策略
    性地提出“传民族节俗,塑文化强国”这一命题,着重强调重视对内、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节俗文化是我国实现文化兴国、打造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一、“遵”历史规律(一)打造文化强国已迫在眉睫从目前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打造文化强国是我国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2010年随着我国GDP成功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明我国已经能够在政治地位上和经济领域里与美国、日本等世界强国并驾齐驱,但是在文化影响力上与其他世界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从当前国际发展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12-15

  • 伪满时期东北文学的节俗书写
    东北文学创作中的节俗书写,展现了战争状态下作家对国家民族的想象。传统节日的到来触动着流亡者的思乡之情,撞击着知识分子的漂泊之心,引发其理想失落的精神苦闷。对节日中百姓物质贫困,尤其是饥饿苦难的着力书写,剥落了节日欢庆的外衣,揭露了日伪所宣扬的“协和”假象。内含着作家在民族危难状态下的不屈与抗争。以节俗作为表现重心或创作背景,作家对民族性格进行批判与眷顾的双重审视,显露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文学的反抗意识和民族立场。关键词:节俗;东北文学;苦

    江汉论坛 2016年9期2016-11-29

  • 闲与乐
    知便是,月月都有节俗庆典,鞭炮声不绝于耳。农忙之外,培田人的时间都打散在这些节日中。从正月的春节开始,培田人便拉开了一年节俗庆典的序幕,除去常规的节日外,还有当地的家族拜谱、十五龙灯、春耕节、各路神灵生日、家族祭祖,外加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一场场的仪式,虽不似旧日隆重,也仍旧为乡野生活带来诸多乐趣和谈资,十番乐、西洋乐、汉剧、木偶戏,人们在取悦神灵时,也为自己准备一场场好戏。培田理事会,在我看来,是一个可爱的民间组织,由一班热衷传统习俗并深谙其道的村落老人

    海峡旅游 2016年5期2016-06-01

  • 走进传统节俗,坚守文化之根 ——“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构想
     张瑾走进传统节俗,坚守文化之根 ——“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构想□江苏省苏州市姑胥小学校张瑾姑胥小学是一所小学校,坐落在姑苏城西南一条最普通小巷的深处,90%的学生是外来随迁子女。小学校也有着大梦想,希望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书香大气、家国情怀的“苏式学子”。为此,我们准备着手开设“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下面,从实施条件、主要举措、达成目标这三个方面阐述我们的思考。一、项目实施条件建设“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是基于以下

    新教育 2016年12期2016-03-01

  • 贵州省少数民族“拜月”节俗的表现与内涵
    少数民族“拜月”节俗的表现与内涵蒋之敏 张耀华 蒙景村(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本文首先界定了“拜月”节俗概念,总结了“拜月”节俗的几种表现形式,深入分析了“拜月”节俗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拜月”节俗是农业社会的自然产物,也是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月亮崇拜;节俗;民俗仪式引言贵州少数民族的“拜月”节俗更显“原生态”,相对富有文化性质、娱乐性质的“中秋节”而言, 是更加贴近历史原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2016-02-04

  • 粤北客家春节节俗研究
    0)粤北客家春节节俗研究涂露柔(东北农业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春节是我国重大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泱泱华夏九州,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民系有不同的春节习俗。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对粤北客家地区——今韶关纯客县翁源地区春节习俗的内容展开初步探讨和介绍,分析粤北客家春节习俗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及民系特征。客家;春节;节俗;特征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十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0期2016-02-01

  • 治理视域中传统节俗的社会功能探析*——以桂西南壮族乡村“三月三”为例
    生活中“三月三”节俗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及作用却缺乏分析。其实,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元素传承的不同,“三月三”在广西中部及北部地区主要展现为歌圩节,而对于桂西南诸多民族乡村而言,“三月三”则是祭祖扫墓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来临之际,这里的壮族乡村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族人共同准备丰富的节日食品,做五色糯米饭、杀鸡宰鸭煎鱼、备米酒,采买祭祀必备的香火、鞭炮、冥币等“白色”物品,然后先集体到山野之中的始祖墓地、再回宗祠进行供奉和祭拜,祭祀完毕安

    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3期2015-12-09

  • 基于Moodle平台的中专节俗文化教学探索
    dle平台的中专节俗文化教学探索杜晓飞(平凉师范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节俗文化教学是对中专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节俗文化教学育人实效,应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Moodle平台开展节俗文化教学,创新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中专;节俗文化教学;Moodle平台;语文校本课程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中专教育教学和学生素质修养提出了新要求。Moodle平台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凭借其丰富的交互功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2015-10-28

  • 古代节俗里的小科学
    民俗专家们称中国节俗表现出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节俗是传承和变异的统一,节俗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然而在众多的节俗中,有的具有科学内涵,有的却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去体味一些节日习俗吧。五月五:吃粽子、插艾叶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区别,节日名称也有所不同,其表现形式有: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荡秋千等。而有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也是多种多样,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等,但无论纪念谁,都与粽子撇

    奥秘 2015年7期2015-07-27

  • 闲话唐诗说上巳
    生动地记录了上巳节俗的传承和流变,为我们梦回大唐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天窗。唐代岁时文化繁荣发达,但上巳节原初的巫术色彩已逐渐退隐,娱乐性质则明显加重,世俗精神也更为强烈。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云:“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张登《上巳泛舟得迟字》云:“初筵临泛地,旧俗祓禳时。”修禊祓禳已成故事旧俗,豫游宴饮则转为节俗活动的重心。唐开元时已明确规定三月三日休假一日。唐德宗贞元五年,上巳节又被官方确立为三令节之一,届时中外皆赐缗钱宴会,文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3期2015-05-25

  • 节日习俗科学吗?
    民俗专家们称中国节俗表现出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节俗是传承和变异的统一,但无论如何,节俗的形成都与政治、经济、地域有关,也正因如此节俗有它极其丰富的内容。然而在众多的节俗中,有的具有科学内涵,有的却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今天,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去体味一些节日习俗吧。五月初五·吃粽子、插艾叶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区别,节日名称也有所不同,其表现形式有: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荡秋千等。而有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也是多种多样,有纪念屈原

    科学家 2015年2期2015-04-09

  • 唐代端午诗的节俗文化研究
    中,有的是对端午节俗的描写,有的是借端午之机抒发感慨。仔细考量,不难发现唐代诗人笔下的端午节俗及其文化内蕴与之前代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虽然学界有不少学者对端午节俗进行过研究,成果也颇丰。但就整个《全唐诗》所描写的端午节来说,研究大都浅尝辄止。故本文拟以《全唐诗》中的端午诗为素材依据,考察其所记录的端午节俗,进而探析这些节俗所包含的文化内蕴及其成因。一、唐代端午诗中的节俗形式《全唐诗》中的端午诗,一共描述了三类节俗形式。其一是食粽、饮菖蒲酒的饮食节俗;其二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19

  • 节俗文化为切入点培养高职学生的传统美德
    把目光转向了传统节俗文化。节俗文化的表象是人们为了欢度或纪念节日而进行的一系列庆祝或祭祀活动,“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和熏陶,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震撼,在意识上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中国节日文化的主旨所致。”[1]“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2]可见,节俗文化完全能够担负起学生道德培养的重任。加之,节俗文化起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10

  • 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型与文化特征
    25035)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型与文化特征郑 晓(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畲族现存节俗舞蹈可分为祭祀性节舞、农事庆典节舞及社交娱乐节舞。畲族舞蹈保持了较多的传统形态,舞蹈的各种社会功能仍然在起着相应的作用。这些社会功能与畲族的民间信仰、农事生活、社交娱乐等民俗活动密切相连,并很直观地凸显了畲族节俗舞蹈的文化特征。畲族舞蹈;节俗;舞蹈类型;文化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各民族在交融发展中的文化碰撞以及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等原因,现今存留的节俗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19

  • 全国性传统节庆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分析
    致了后来传统节日节俗的形成。二、全国性传统节庆的节俗演变全国性传统节庆的节俗内容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演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原先节俗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全国性传统节庆的节俗演变呈现出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的显著特点。(一)节俗在传承中变异全国性传统节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承性。一般说来,节俗大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种节俗的产生,往往与民族心理特性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年年沿袭、代代相传,很难取缔。全国性传统节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11

  • 家乡节俗二三事——闽西永定县客家节俗探究
    陶。在探究“家乡节俗二三事”之前,首先该了解一些客家人的基本情况。首先,客家人原是居住在北方各省的汉族人。自西晋以后,北方多战乱,一部分有着开拓进取精神、不甘忍受异族统治的有志之士,纷纷举家率族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现在在闽西居住的,是这个民系中人数较大的一支。其次,客家人一向喜欢向外拓展,称得上是个外向型的民系。开拓、进取、奋斗、拼搏,就成为这一民系的一大特点。哪里有阳光,哪里就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2013-01-28

  •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策略 ——以鲁中寒亭地区为核心个案
    育;积极促成传统节俗的现代性转换;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对待外来节日文化。传统节日;传承;发展策略一、引言传统节日虽冠以传统之名,其实也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生活与文化现象,传统节日在构建民众生活世界和民族国家文化体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自身也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精彩华章。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在经历着从已持续数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急剧转变。同时,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期2012-12-18

  • 论上巳节俗的文化内蕴
    2000)论上巳节俗的文化内蕴周 卫(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商贸系,安徽 宣城 242000)古老美丽的上巳节集亲水节、情人节、求子节、诗歌节、书法节于一身,丰富的节俗活动雅俗共赏,普适性极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万物有灵观和自然崇拜是其思想基础,生命自由的精神为其文化内核。上巳节;节俗;文化内蕴自汉以后,上巳节俗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魏晋时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上巳由最初的祓禊和会男女等民间活动,发展为由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参与的诗的盛会。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3-31

  • 简析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节令诗
    节令诗 习俗 节俗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类别繁多,节令诗是其中的一种,这类诗以描写古代先民的节日和时令生活内容为主。古代文人根据不同的节令特点,结合其不同的物候和风俗创作了许多的节令诗。古典诗歌和节日文化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十首诗词是有关节令内容的,约占所有古代诗词的十分之一。本文主要针对课本中所涉及的节令诗与词,展开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节令诗的分类所谓节令,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

    文学教育 2015年4期2010-11-18

  • 闲话唐诗说上巳
    生动地记录了上巳节俗的传承和流变,为我们梦回大唐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天窗。唐代岁时文化繁荣发达,但上巳节原初的巫术色彩已逐渐退隐,娱乐性质则明显加重,世俗精神也更为强烈。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云:“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张登《上巳泛舟得迟字》云:“初筵临泛地,旧俗祓禳时。”修禊祓禳已成故事旧俗,豫游宴饮则转为节俗活动的重心。唐开元时已明确规定三月三日休假一日。唐德宗贞元五年,上巳节又被官方确立为三令节之一,届时中外皆赐缗钱宴会,文武

    寻根 2009年5期2009-12-03

  • 建议春节长假放15天
    百姓在春节大量的节俗活动之后,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节假日设定要更人性化“元宵节一直没有被纳入当前国家法定节假日,主要是考虑到元宵节与春节假期紧挨,而且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被日常生活所消解。”全国政协委员、珠海市政协副主席程萍分析。她认为,元宵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民众基础,从传承文化和拉动内需的角度讲。有必要将元宵节也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同时,程萍还提出,春节假期应当延长至元宵节。“老百姓过一个春节,

    贵阳文史 2009年6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