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俗

  • 一尾河豚,“鲜活”一城
    在镇江扬中,河豚食俗已有上千年历史。中国烹饪大师、扬中市孔庆璞河豚馆总经理兼主厨孔庆璞是烹饪河豚的好手,他屏气凝神,手中菜刀不疾不徐,将柔嫩的河豚切成厚度约为2毫米的薄片,在灯下透出莹莹光泽。夹起薄片置于滚水中,经过“左三右四,七上八下”烫涮,肉质变得细腻滑嫩、脆爽弹牙,满口浓浓鲜甜,令人不禁慨叹:“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鲜。”古老民俗世人对河豚的偏爱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已成为名贵佳肴、桌上珍品。作为长江的江

    莫愁·时代人物 2023年4期2023-04-16

  • 一尾河豚,“鲜活”一城
    在镇江扬中,河豚食俗已有上千年历史。中国烹饪大师、扬中市孔庆璞河豚馆总经理兼主厨孔庆璞是烹饪河豚的好手,他屏气凝神,手中菜刀不疾不徐,将柔嫩的河豚切成厚度约为2 毫米的薄片,在灯下透出莹莹光泽。夹起薄片置于滚水中,经过“左三右四,七上八下”烫涮,肉质变得细腻滑嫩、脆爽弹牙,满口浓浓鲜甜,令人不禁慨叹:“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鲜。”古老民俗世人对河豚的偏爱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已成为名贵佳肴、桌上珍品。作为长江的

    莫愁 2023年11期2023-04-14

  • 中国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评述
    的文化内涵和礼仪食俗塑造了中华民族与人友善、艰苦朴素的高尚品质。同时饮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强化思政教育成果。随着饮食文化类节目在各大网络平台爆火,大学生对饮食文化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为高校利用饮食文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由陈波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一书,论证严谨,内容全面,充分彰显出中国饮食文化魅力,可为高校从饮食文化中挖掘思政资源提供重要参考。《中国饮食文化(

    食品与机械 2022年8期2022-09-15

  • 舌尖上的“清明节”
    南北,独特的清明食俗,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盘中明珠“清明螺”清明时节,吃螺蛳是南方水乡的清明食俗。田螺、螺蛳有“盘中明珠”之美誉,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堪与法国蜗牛相媲美。清明时节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为此时的螺蛳尚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清明螺吃法林林总总,可谓丰富多彩,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可煮熟后挑出螺肉,拌、醉、糟、炝。家常做法通常是酱爆螺蛳,即用油锅、黄豆酱爆炒螺蛳。清明食螺,可谓“一

    新天地 2022年4期2022-06-08

  • 清心消暑话百合
    有食用百合消暑的食俗。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地下茎块由数十瓣鳞片抱合而成,状似“百片合成”而得名。百合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体的颇具经济价值的花卉。百合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的梁宣帝就曾题诗赞美百合花:“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從风时偃抑。”初夏时节,百合花是重要的观赏花卉。盛开的百合花分六瓣,呈喇叭状,有的洁白素雅,有的鲜红娇艳,有的则橘黄娇柔。其叶青翠娟秀,其茎亭亭玉立,花姿雅致,婀娜多姿,且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因此

    食品与健康 2022年5期2022-05-23

  • 清明节:各地美食习俗的慰藉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馓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清明果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

    餐饮世界 2022年4期2022-05-18

  • 清明节:各地美食习俗的慰藉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馓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青团子清明果△馓子 △清明果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

    餐饮世界 2022年4期2022-05-05

  • 《徐州饮食》
    節中,介绍了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婚丧食俗和饮食方言,并搜集整理了徐州部分老字号、名人与徐州饮食的故事,力争使该书既有学术性,也有趣味性,便于读者初步了解徐州饮食文化的内涵,增强徐州饮食文化的诱惑力。徐州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饮食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的徐州人民逐步创立了浓厚的地方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经过历代的发展,流传至今。书讯:《徐州饮食》作者:钱峰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2月定价:88元

    餐饮世界 2022年1期2022-02-16

  • 岁时食俗
    食物的习俗叫岁时食俗。岁时食俗自古流传,传到明清的时候,就与现代很接近了。岁时食俗作为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现象,已经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的生活之中。过大年过春节也叫过大年,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大年三十晚上人们会守岁,等待新的一年来临,北方的人们会在这时吃饺子,而南方的人们则会吃年糕。饺子是最受欢迎的岁时食物之一,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为的是饮食保健,在冬日给人们增加营养。饺子起源很早,很可能源于馄饨,出土的春秋時期的文物中就有包成三角

    格言·校园版 2021年8期2021-06-05

  • 论“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梅山特色饮食民俗翻译
    食民俗可分为日常食俗、节日和祭祀食俗、待客食俗和特殊食俗等[3]。对不同类型的饮食民俗中特有的文化现象的翻译都可遵循“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策略,既保留了文化的独特性,保持了文化自信,又兼顾了译文读者的接受度。在语言层面上,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策略。3.1 日常食俗的翻译梅山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独特的日常食俗,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始文化信息。例如“洗三朝”,在梅山地区指婴儿出生三天后进行的沐浴仪式,与西方的洗礼仪式类似,主要用来给新生婴儿祈福。基于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0期2020-11-18

  • 体验经济视角下饮食民俗的应用与餐饮业的发展
    以分为日常和社交食俗、节日食俗、人生礼仪食俗等。可见,饮食民俗是民众的饮食习惯和风尚,它天然地与大众密切关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在中国人的日常、社交、节日、重要人生仪式等活动中,“到餐厅吃饭或宴饮”已然成为当代重要的饮食民俗现象,可以说当代的餐厅已经成为传承中国饮食民俗的重要空间和载体。最早提出“文化资本”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的学者布迪厄,他指出除了传统上人们重视的经济资本之外,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资本还应包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层面的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1-09

  • 回望老北京舌尖上的食俗文化
    老北京民间的烤鸭食俗。到了同治三年 (即公元1864年),以在京养鸭、宰鸭、贩卖鸭等为生的河北冀县人杨全仁,一天到肉市摆摊售鸭时发现当时位于前门外肉市胡同一家干鲜果脯欲转售,于是便盘了下来改名“全聚德”,开始经营烤鸭。由于其选料讲究、工艺特殊、烤制独特,适合当时多数人口味,迅速名闻京城。156年后的今天,当初小本经营的店铺,已发展成拥有近万名员工、闻名世界的餐饮集团。“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的一句俗语,似乎让全聚德成为了北京餐饮文化的代表。

    工会博览 2020年26期2020-10-23

  • 煎堆
    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做法:取100克糯米粉用清水调拌,搓成粉团,放沸水锅里煮熟,捞出放在案板上,混入余下的400克糕米粉并加入白糖,拌匀后用手掌反复搓至有韧性和粘性,即成糯米粉团。将糯米粉团分成两等份,分别揉圆,压平,捏成空心圆球状,留一小洞,往里充气后快速封口,即成两个煎堆坯。热锅落油,将煎堆坯轻轻放進热油中,边炸边用长筷子翻动,使之均匀受热,炸至体积比原坯大一倍时捞起,待完全冷却后再用同样方法炸一遍,如此反复3-4次即成。

    科教新报 2020年26期2020-07-31

  • 舌尖上的端午
    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薄饼在温州地区,家家户户在端午节吃薄饼。在薄饼中放上绿豆芽、韭菜、肉丝、蘑菇,卷起来吃。咸鸭蛋传统认为,在端午节吃咸鸭蛋有益健康,因为灼热的夏天很快就要来临了。咸鸭蛋营养丰富,对治疗中暑有一定功效。面扇子面扇子是用小麦粉做成的扇形面食。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晚晴 2020年6期2020-07-24

  • 江南青团食俗述略
    前后吃青团在江南食俗文化中独具特色,极强的时令性和祭祀功能让青团在江南地区品目繁多的食物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与江南地区“不时不食”的饮食文化相契合。青团食俗至迟在明代嘉靖年间已经产生,至今绵延不衰,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清明节前后吃青团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食俗。江南青团食俗从诞生之时起延续至今,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与青团具备的中国饮食文化的某种意蕴相契合。青团既是寒食节的冷食,又是人们清明前后上坟祭祀的祭品,其文化意蕴同时包含了食俗文化与祭祀文化。另外,在

    江苏地方志 2020年2期2020-06-11

  • 城镇化和市民化对本草饮食习俗的影响与重构*
    的风俗习惯,简称食俗。中华民族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向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中华民族从来注重饮食,每一个民族 、每一个地区的食俗不仅与地缘、物产等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还反映了人们在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观念和传统意识。我国的饮食民俗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区分为:①日常食俗,使用各种主食和副食的习俗;②节日食俗,在不同的节日,人们使用不同的、约定俗成的食物品种和做法;③祭祀食俗,源于灵魂不灭观念,把祭品当作灵魂相通的中介

    江西中医药 2020年9期2020-02-13

  • 传统饮食中的养生之道
    覃光林我国的传统食俗中有不少养生之道。先辈们认为,饮食的讲究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长寿。为此,他们提出了许多的养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他们强调饮食有节,不宜贪吃。孔子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墨子也说:“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芳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意思是说,饮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汲取营养,应适可而止。对此《吕氏春秋》中讲得更直截了当:“食能以时,身心无

    烹调知识 2019年10期2019-10-18

  • 清代山西婚丧食俗探析
    代 山西 婚丧 食俗一、婚礼食俗今日婚礼举行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较长假期,尽量避免与工作冲突。而且还会看黄历,挑选良辰吉日。在晋北则还需一个考量因素。“冬月农事既毕,酒熟羊肥,多举婚嫁。”[1]说明此时准备聘礼嫁妆、招待宾客都有了足够资本。此外正处农闲之时,百姓也有时间来准备参与。对晋北而言,因小麦的低产,白面是极其珍贵的,因此仅用在重大活动当中,婚礼便是其中之一。正如五台“麦珍如珠,非祭先、供客、婚丧不用。无故而食白面人以为不详。”[2]在灵石,旧时仕宦之家

    大经贸 2019年12期2019-03-09

  • 镇江中秋食俗
    为镇江中秋的特色食俗增添了色彩。“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镇江中秋食俗,首先是吃月饼,由主妇将月饼切开,每人各得一份,孕妇双份,不得遗漏,以此祝福全家团圆幸福。“月饼”一词的来历,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才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月饼的制作方法。昔日,镇江较有名气的茶食店有十多家,如城里大市口的“爵禄”、五条街的“春生和

    食品与健康 2018年10期2018-10-12

  • 浅析沔阳三蒸的礼仪现象
    蒸;上甑;礼仪;食俗沔阳三蒸是楚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楚菜十大经典菜肴之一,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源远流长。探究沔阳三蒸饮食习俗,不难发现,不论是其烹饪技艺的继承和演变,还是日常食俗中诸多礼仪禮规,都让“饮食”这个行为超越了其本身的自然功能,从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的现象。沔阳三蒸所表现的礼仪文化流传至今,是沔阳三蒸饮食文化的精髓,直到今天仍然对仙桃(旧时称沔阳)人的饮食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沔阳三蒸礼仪对于餐饮祭祀活动、蒸菜开笼、馈赠大圆子、年节蒸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3期2018-07-13

  • 腌制腊八蒜用什么醋好?
    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吃腊八蒜有什么好处?腊八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腌制食品,在腌制的过程中,大蒜中的各种成分与醋中的成分在低温下发生反应,生成蓝色和黄色两种含硫色素,这两种色素叠加呈现绿色,绿色越好看、均匀,则说明腌制的大蒜越好,因此在腌制腊八蒜的过程中,不需要对绿色产生恐惧心理。大家都知道,大蒜中的大蒜素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气味,同时也有良好的抗炎、杀菌的能力,与生蒜相比,腊八蒜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有解腻祛腥、助消化的

    健康之友 2018年3期2018-02-13

  • 初冬食俗:进补开始以御寒
    文/史 信初冬食俗:进补开始以御寒文/史 信11月有两个节气:立冬和小雪。立冬时节,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气温在逐渐下降,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还贮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而到了小雪时节,我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逐渐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但尚未过于寒冷,雪量不大。那么,这两个节气在我国古代都有哪些食俗呢?一、立冬1.吃饺子。在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把立冬称之为 “过小年”。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立冬时爱吃倭瓜饺子。此时,市场上

    长寿 2017年11期2017-11-29

  • 晚秋食俗:进补开始 强身迎寒
    文/车永行晚秋食俗:进补开始 强身迎寒文/车永行进入10月份,我们迎来了两个节气——寒露和霜降。这是从秋季迈向冬季的过渡阶段。此时,天气已经比较寒凉,人们开始注重进补,这是强身健体、迎接寒冬的准备。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全国各地有山的地方都是登高的好去处,特别是名胜风景区,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在食俗上,也有许多讲究。一、寒露食俗1.吃花糕。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

    长寿 2017年10期2017-11-03

  • 早秋食俗:别暑热 盼清凉
    文/史 信早秋食俗:别暑热 盼清凉文/史 信8月份里有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它们标志着可以渐渐告别那折磨人的暑热,迎接飒爽秋天的到来了。这两个节气的食俗较多,有如下几种:一、立秋1.咬秋(吃西瓜)。我国各地许多地方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咬秋”。这既是对暑热的告别,也是对秋凉的期盼。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吃西瓜的时日——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另外西瓜也价格上涨,因此立秋后一般就不再吃西瓜了。2.贴秋膘。在北

    长寿 2017年8期2017-09-08

  • “二十四节气美食”手绘图走红
    景上,一道道节气食俗温雅清新,香气似乎扑面而来,不断挑逗着美食爱好者们的味蕾——夏至吃凉面、冬至吃饺子、小寒吃菜饭……同时,图片中的文字也让人感到了传统的气息在不断弥散。在“冬至”的图片中写着:“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休,百官绝事。”在“小满”的图片中写着:“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在“小寒” 的图片中配文:“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如此诗意,迷倒众多網友。谈及创作初衷,李晓林说,身边很多“节味”上在慢慢变淡,觉得很可惜,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做个记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9期2017-09-04

  • 五黄六月看各地食俗
    信五黄六月看各地食俗文/史 信六月份,气温已经相当高了,酷暑开始。这个月中的两个节气芒种和夏至,有不少食俗被记载下来,其中有的还在传承,有的则随着生活的变迁而消失了。一、芒种芒种是农历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字面的意思是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北方出现酷热,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这个节气中的传统食俗不多,不过,因为著名的端午节与之相邻,故有许多食俗被保留至今,盛行不衰。1.煮青梅。芒种时节各地有煮

    长寿 2017年6期2017-08-07

  • 五月夏来食俗
    文林永和五月夏来食俗多文林永和五月份的两个节气为立夏和小满,它们标志着夏天的到来。这两个节气的食俗都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一、立夏对于夏天到来的这个季节,我们的祖先知道这是一年中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又是最繁忙辛苦的时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因为食物是力量的基础。于是,许多食物的吃法便应运而生,并流传了下来。1.吃蛋。立夏最经典的吃食无疑是吃立夏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此食俗。立夏蛋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调以料酒、盐、酱油、桂皮、大料,谓之“五香茶叶蛋”。

    长寿 2017年5期2017-07-25

  • 仲秋九月食俗:强壮身体迎天凉
    文/史信仲秋九月食俗:强壮身体迎天凉文/史信进入9月份,仲秋时分来临了。本月有两个节气——白露和秋分,此时,大多数农作物开始收获,各种食物逐渐丰富,许多食俗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一、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秋老虎”已经逝去,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但早晚温差也会加大,白露过后温度下降迅速。1.白露吃桂圆。福州地区有“白露必吃桂圆”的说法,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桂圆,有大补身体的奇效,细想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白露之前的桂

    长寿 2017年9期2017-07-20

  • 立春别忘吃春饼
    卷、春盘、萝卜的食俗。1.春饼是以白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其特点是薄而软,形状可大可小。春饼能充分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春饼包卷配菜一起食用,如土豆、韭菜、豆芽等,不但可以增加口感,也可提供人体所需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现在立春日吃春饼,配料已十分讲究,除了传统的豆芽炒韭菜之外,还有烤鸭片、肉丝、蛋丝、香菇等。2.炸春卷。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小枕头状,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现今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外

    长寿 2017年2期2017-07-12

  • 人间四月食俗
    文林永和人间四月食俗多文林永和四月份的两个节气——清明和谷雨,有不少食俗仍在传承。一、清明我国有多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食俗中多有与之相伴的内容。1.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的汁与糯米粉拌匀为皮,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团子的馅心,包成团子,入笼蒸熟。青团子油绿如玉,糯润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

    长寿 2017年4期2017-05-25

  • 惊蛰和春分:健康食俗宜传承
    惊蛰和春分:健康食俗宜传承文/林永和三月份的两个节气是惊蛰和春分。此时,天气转暖,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农家开始忙碌起来。惊蛰和春分各有一些食俗,有些对健康有益,应该传承。一、惊蛰1.吃梨。我国南北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有生吃的,也有蒸熟了吃的。此食俗源于何时已无迹可寻,但从养生角度看,惊蛰时节尚未完全温暖,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而患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对于人们如自然甘露,能祛火怡神,对防止春季感冒咳嗽大有作用。

    长寿 2017年3期2017-05-25

  • 端午食俗有缘由
    协会秘书长)端午食俗有缘由特约撰稿/黄绍祖(黄山市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一、端午节的称谓来源(一)何谓端午端午,从字面上看,“端”字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始之意。如《风土记》里说:“端者,初也”。“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在人类纪年时,每个月均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而初五为每个月三个五之中的头一个五,便被称为“端午”。其实,古人习惯于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冠以“端”字来称呼。如元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就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

    美食 2017年5期2017-05-11

  • 佛山春节食俗与当代和谐社会
    000)佛山春节食俗与当代和谐社会梁剑青(佛山市博物馆,广东佛山528000)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深入人心。佛山春节习俗既有华夏共性又有地域特性,不仅体现了佛山民俗善于吸收、相互包容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佛山民风醇厚、尊老爱幼、爱家爱业的良好道德风尚与和谐精神。佛山;食俗;文化;和谐佛山民俗是广府民俗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包括了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物质民俗,社会组织结构方面的社会民俗,思想、信仰方面的精神民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15

  • 清明节食俗
    前蒸“子推馍”的食俗,在山西、陕北两地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约250~500 g,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

    烹调知识 2017年4期2017-04-07

  • 民国“啃秋”那点儿事
    西瓜是多数地方的食俗。立秋时,大多数地方依旧闷热,手中能有清凉的西瓜,解暑解渴,自然是关事。可天下事,如一个铜板的两面,往往乐到极处便生悲。1935年8月6日的《湖南国民日报》,就报道了这么一起“吃西瓜”的悲剧。当时,有个叫王芝仙的人,平日里以卖菜为生,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差。这一天,正是立秋前后,这位仁兄不啃西瓜,也没在大街上溜达,只是从菜市场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一块西瓜皮从旁边飞出来。王芝仙一时没收住脚,狠狠踩在了西瓜皮上,摔了一跤。可别小看摔跤。那会儿,这

    红岩春秋 2016年10期2017-03-27

  • 赣南食俗文化的体验式旅游开发探析
    倩芸摘 要:赣南食俗是赣南地区极具游客体验价值的特色吸引物。经文献资料检索及实地调研,分析了对赣南食俗文化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继而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渐次深入推广的赣南食俗的体验式旅游开发模式。关键词:赣南;食俗;体验;旅游江西省赣州市,素称赣南地区,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与聚居地之一。赣南美食风味独具,在旅游者中具有一定口碑,但因经营体系零散、宣传力度偏弱、参与体验缺位,其在旅游发展中的功效差强人意。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诉求更加多元与深入,寄望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8期2016-12-19

  •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立冬与冬至的食礼
    意为白天渐长。在食俗方面,《天津卫志》和《天津县志》对立冬没有说法,对冬至,则说是“食馄饨,绘消寒图”。而在民间,特别是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稀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

    烹调知识 2016年12期2016-11-29

  • 舌尖上的清明
    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吃馓子

    老同志之友 2016年7期2016-10-20

  • 浅析满族婚礼中的食俗文化
    摘 要:满族婚礼食俗的形成受其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入关前满族的婚礼食俗较为简单古朴。至清入关后,满族的婚礼食俗在满汉交融的情况下,出现了“满汉同俗”的文化现象,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其婚礼食俗的形式、程序以及礼仪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开发满族婚礼食俗要基于真实历史的条件下,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传承和保护满族婚礼食俗。关键词:满族;婚礼;食俗满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清入关后,在中原文化的影

    当代旅游 2016年4期2016-06-28

  • 婚礼的相关食俗
    长)婚礼的相关食俗编辑/吴微部分摄/陈果 特约撰稿/黄绍祖(黄山市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上期提到了婚宴。婚宴作为人生一个成熟标志,也可以称为是最重要的“里程碑”。我国自古以来,把男女两人喜结连理看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说媒、相亲、下聘、大定、出阁、同庆、回门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大都离不开膳食。按一般大婚传统食俗看,普遍包括订婚、出阁、同庆、回门这四个主要环节的礼宴。一、订婚食俗所谓订婚,即男女双方及家庭在进行各方面的了解后,觉得可以缔结正式的婚

    美食 2016年6期2016-06-21

  • 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幺台
    色、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每逢寿庆、嫁娶、建房、节日、祭祀等民间盛大活动,或宴请尊贵客人,仡家人都会举办“三幺台”。“幺台”,是道真方言,“结束”、“完了”之意。“三幺台”即一次筵席分三台(次)吃完。一次完整的“三幺台”,由准备、祭祖、正席、施食四部分组成。仡佬族非常重视祭祀,作为重要庆典的“三幺台”,为不让“开荒辟草”的先人们缺席,要在开席前约半小时祭祖。主人着干净衣服,洗净双手,点烛焚香,持香向神龛三作揖,然后插香。插香亦有讲究,三枝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当代贵州 2016年16期2016-06-21

  • 中韩春节饮食习俗比较研究
    食习俗上选取典型食俗分别进行了阐述,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异同。【关键词】中国;韩国;春节;食俗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关系。从古至今,两国进行了漫长而悠久的文化交流,互相不断地学习与借鉴,及时地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本土灿烂文化。因此,中国与韩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春节,蕴含了丰富的民间风俗与传统文化。俗话说“一叶知秋”,本文将把中韩春节饮食习俗作为着手点,比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2016-05-14

  • 舌尖上的清明
    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南方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北方用柳条挂枣糕,还有肥美的清明螺,清香的清明果……光想想就口水流了一地。子推饼子推饼又叫枣糕,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穿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先用“浆麦草”捣汁,再同糯米粉拌匀,馅心包上细腻的糖豆沙,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然后将它们入笼蒸熟,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是江南一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6年4期2016-05-07

  • 丰富多彩的清明传统美食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清明果艾糍江西人在清明节喜欢动手用艾草做清明果艾糍。清明果艾糍不仅味道甘甜美味,而且还有止咳化痰、镇静安神的药用价值。馓 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美味,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枣 糕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糕制成飞燕形,用柳条穿起挂在门上,可以冷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16年4期2016-04-28

  • 腊八节各地食俗
    。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可见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

    烹调知识 2016年1期2016-01-12

  • 苏州园本课程“食俗文化”活动研究
    )苏州园本课程“食俗文化”活动研究龚 炜(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教育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00)食俗是苏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化”的幼教理念下,挖掘资源,将博大精深的苏州食俗引入幼儿园课程,以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让孩子感受、体验、操作、实践,进一步了解、感受吴地的食俗文化,弘扬吴地生活理念。生活理念;苏州;食俗文化;园本课程;吴地文化约翰·杜威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4-10

  • 仡佬族“六合三角宴”的食俗文化研究 ——以贵州省石阡县尧上仡佬族为例
    “六合三角宴”的食俗文化研究 ——以贵州省石阡县尧上仡佬族为例邹国沛张莎莎周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六合三角宴”是贵州尧上仡佬族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应用于春节等节日及民族祭祀等方面。“六合三角宴”风味食品众多,饮食方式独特,饮食过程中十分注重礼仪文明,仡佬族人还以此传递信息,沟通情感,是仡佬族民俗、礼仪、饮食文化的具体表现,寓意着仡佬族人的精神风貌,信仰以及价值取向,寄托着仡佬族人对美好的向往。本文以贵州省石阡县尧上“六角三合宴”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2015-01-30

  • 论珠海岁令时节食俗的形成及其特征
    要]珠海岁令时节食俗是珠海本地传统文化融合了中原地区文化及周边文化形成的独具魅力的文化,它具有多种文化叠合、与信仰生活紧密结合等特征。[关键词]珠海;岁令时节;食俗岁令时节是一个地域的风俗习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经过生产生活长期积淀的一种民俗事象。珠海的岁令时节有很多,诸如有春节、开年、元宵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佳节;有人日、清明节、盂兰节、送灶、冬至、土地诞、娘妈诞等祭祀类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乞巧节等驱邪祛病类的节日,有开灯、满月、诞辰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2014-11-11

  • 从东北饮食习俗看满、蒙、汉、朝鲜族的文化融合——以兴安盟地区为例
    成,也构成了多元食俗的文化基础。一、满族、蒙族、鲁系、朝鲜族饮食习俗概述1.满族食俗满族人以面食为主,满语称为饽饽,品种繁多。其中粘食是满族最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满族人还有吃炒米、炒面等干粮的习惯。此外,副食中酱是满族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有吃生菜蘸酱的习惯;酸菜、猪肉也是满族食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猪肉和渍酸菜也形成了独具满族特色的食俗文化,如白肉血肠、杀猪菜等;火锅是满族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满汉全席中的“御龙火锅”以猪五花肉和酸菜为主料。2.蒙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8-15

  • 传统节日食俗的教育价值探讨※
    炼的中国传统节日食俗,因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使它和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哲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传承了历史又立足于时代,具有极强的社会渗透性、持久性。它以无形的意识、合理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着学校和课堂教育的不足。笔者曾撰文论述了传统节日食俗的文化意蕴[1],而此文则试图对中国传统节日食俗的教育价值进行重点探讨,揭示其文化价值与时代精神的一致之处,重点分析其以物喻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1 传统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4-14

  • 清明食趣
    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莱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福建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

    烹调知识 2011年10期2011-08-15

  • 论传统节日食俗的文化意蕴※
    行为,被称作节日食俗。它们从远古发展而来,在世代的传承发展和更替中积淀下来,成为传统文化的源和流,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食俗里,我们既能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又能深切地体会中华传统精神的基本要素以及倡导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1 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基本要素的表达1.1 彰显“天时地利人和”的哲学意蕴我国传统节日食俗的时间安排以顺应自然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历法为依据,从时序上显示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的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4-14

  • 清明食俗看营养
    缪士毅/文清明食俗看营养浙 江 缪士毅/文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清明节在饮食民俗上有个显著特点,即早在春秋时,清明节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也即“寒食”。寒食节,历代叫法不同,《齐民要术》中称“细环饼”,《本草纲目》中又叫“捻头”。从文献记载来看,就是馓子、清明饼之类食品。清明寒食之俗的形成,相传与纪念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有关,《左传》、《后汉书》等均有这方面的记载。

    烹调知识 2010年10期2010-09-19

  • 白族生皮食俗与现代开发
    “格”即肉。生皮食俗就是指生吃猪肉的习俗,其在洱海地区极为盛行。但由于吃生皮可能导致旋毛虫病、带绦虫病等寄生虫病,所以解放后出于防疫需要,一直不提倡吃生皮;而实际上在民间这种习俗一直没有停止。改革开放以后,洱海周围地区可以吃到生皮的餐馆渐成规模。虽然偶有人因为吃生皮染上疾病,但这种食俗却并未因此消亡。一种可能导致人们生病的食俗为何屡禁不止?白族民众为何对生皮情有独钟?有没有一种两全的方式,既可保证食品安全,又能保护和发扬生皮食俗文化?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4-13

  • 我国独特的三伏饮食文化
    了一种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据文献记载,把伏日作为节日约始于秦朝。大约到汉代,伏日与食俗才联系在一起。据《汉旧仪》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饮酒聚会。而且当时的酒会已开始普及,尤其是农家三伏日的“斗酒会”最为盛行。见《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按理,三伏日食羊不合时理,农家为何要在伏腊日烹羊斗酒呢?这一方面是羊肉有大补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人把“伏腊”作为节庆看待,所以要像过年一样庆贺一番。汉代除了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09年8期200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