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把

  • 论《古卣华亭》的器型艺术美学
    塑造得很是精致,壶把与壶嘴都是承继了最为传统经典的造型,细细来看,壶嘴作者采用了较为常见的“二湾流”造型设计,在视觉上壶嘴也是显得相当的修长,同时加以曲线塑造,因而在视觉上也具有动感,并且壶嘴的修长与大气的壶体彰显得恰到好处,极具视觉冲击感,壶把的造型设计也是有讲究的,一来需要考虑到整个壶体的造型设计,既然壶体都是由曲线所塑造而成,那么壶把自然而然也是由曲线所塑造而成的,并且作者也是考虑到人体工学,即如何将壶把设计得更方便于人手的抓握,因此这样“耳状”样式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0期2023-11-18

  • 浅谈潮州手拉壶《旱水》的造型创新
    手工艺者们还通过壶把、壶嘴、壶钮、壶身装饰的不同设计来增加手拉壶的美感和艺术感。以潮州手拉壶作品《旱水》为例,其就是在经典手拉壶壶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对壶把、壶嘴、壶钮、壶身装饰的创新设计来使整把手拉壶看起来新颖特别、富有创意。“旱水”谐音“汗水”,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勤恳恳、朴实无华的品质,“旱水”也指大旱气候中的水源,表达了大旱逢甘霖的喜悦和水的宝贵,《旱水壶》的创作理念便是由此而来。《旱水壶》是一把在造型设计上别出心裁的手拉壶,其壶身呈现椭圆形,中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8期2023-09-18

  • 论《圆珠石瓢》的泥料特性与器型美学
    瓢》那厚实夸张的壶把设计,相较于常见到的纤细的壶把,这把《圆珠石瓢》的壶把实属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将壶把设计得极为粗实,同时壶把内部的抓握空间作者也是考虑到了,留得也是恰到好处,人手抓握会非常的舒适,相当符合人体工学,与壶把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那一粒小巧玲珑的壶钮,壶钮在宽大饱满的壶体对比之下显得尤为的娇小可爱,在视觉上这小巧的壶钮充满了审美趣味性,而壶钮之下的壶盖,做工精致细腻,表面也是光滑无比,与壶口紧密地扣合在一起,凸显出作者在制壶之时的细腻精湛,最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期2023-03-04

  •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浑然一体,壶钮、壶把精致,壶嘴出水流畅,值得人捧于手中把玩。同时,其壶身造型设计也使其适合冲泡凤凰单枞茶,使茶叶的清香能留于壶中,随着水流的缓缓注入而回味悠长,最终于壶嘴流出,使茶香更加醇厚绵延,回味无穷。手拉壶源于浙江宜兴,却与宜兴紫砂壶大有不同,手拉壶传入潮州后,一代代潮州手工艺人对其加以改造,融入属于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己对手拉壶工艺的理解,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潮州手拉壶。潮州手拉壶,它用“手工拉胚法”拉制成型,这种技法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手拉成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2022-09-16

  • 论紫砂壶《花开蝶自来》的艺术魅力和自然雅韵
    常的大气,壶嘴、壶把和壶钮都是采用了树枝的造型,树枝上的树樱的造型塑造得也非常的形象,细节刻画非常到位,可谓是入木三分啊!壶嘴为一弯嘴,从神童蓄出后微微下弯,壶嘴四周用树叶的造型来包裹着,壶嘴出水口处微微内缩,这样的壶嘴出水会非常的流畅有力。壶钮也是选用的一段树枝的造型来进行塑造的,树枝微微隆起,拿捏舒适,在壶钮上只做了几个树樱,这样更加有利于拿捏,树枝前端分成两根树枝贴在盖子上面,并在新的树枝上生出两片新的叶子来,贴塑在壶盖表面,非常的漂亮。壶盖为截盖设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4期2022-06-14

  • 叶落知秋品雅俗 ——谈《一叶知秋》壶的造型和艺术美
    方自然。而壶嘴和壶把则是选用我们日常经常看到的树枝和树干的形象作为创作灵感,给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形态之美。在壶嘴、壶把的刻画上将富有年代的树皮裂痕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其沧桑之感,树枝弯曲的变化加上其造型变化的塑造将其与自然连接起来。壶把的枝干顺着壶身蔓延出来,壶钮是一根蜿蜒伸展出来的树枝状形态,在壶钮下面有一片树叶附在其上,中间突出,显得生动自然,不那么僵硬的造型更加地贴近自然,就如同秋日里秋风起,落叶落下后,整个树枝上独留一片孤叶随风飘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2022-01-26

  • “黄山皖韵壶”的创作及评析
    求,那便是茶壶的壶把。“黄山皖韵壶”的壶把在形成茶壶结构功能性的同时还仿造了迎客松的造型,制作多重延伸的枝杈,以及茂密的松针叶。壶身为传统的直筒形,茶壶表面并未完整的重现松树表面的肌理形态,而是有所选择的点缀其间。树木的瘤节与树皮更接近于一种茶壶壶面的装饰,视觉的重点有所偏移,那就是从壶把延伸至壶面的贴塑松针叶子。在壶面上,松针叶子的轮廓被塑造成圆形,中有凹孔,围绕着的圆孔以明针压出针叶痕,制作好以后再涂抹脂泥镶贴在壶面上。这些贴塑装饰要重现迎客松充满生命

    山东陶瓷 2021年6期2022-01-09

  • 漫谈紫砂“熊猫戏竹壶”的造型意趣
    流相互呼应的就是壶把了,壶把也是竹节造型,采用了三段竹节,与常规壶把不同的是,这次的壶把没有做成圈把,而是做成了一个半提梁样式,从壶身另一边暗接胥出,微微向上延伸,仿佛是竹子蜿蜒向上生长的态势。在壶把的顶端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趴着,此乃点睛之笔,这只小熊猫好像是在呼唤它的同伴,就是壶盖上的另一只熊猫,这只熊猫是以半卧半坐的形态作为壶钮,两只熊猫都非常逼真可爱,一幅静态的造型却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仿佛是两只小熊猫在嬉戏打闹,意趣十足。壶把的尾部与壶身的连接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2022-01-05

  • 简析紫砂壶《翠荚》的造型美感和创作意义
    心就要稳,壶嘴、壶把、壶钮等部位也要配合壶身的大小和粗细,不能喧宾夺主。以《翠荚》为例,整体造型为圆形,圆的最大好处就是对称,从而使得中轴线偏中间,这样重心也都在中轴线上,不会轻易产生因偏差和摇晃等视觉误差而带来的不安定之感。壶身是一个扁圆形球体,从壶盖到壶钮都逐渐收缩,这样就在视觉上给人以稳定感和压重感。总而言之,艺人在设计造型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作品的大小、体量、重心等因素,因此制作出来的作品都是饱满丰富、稳重踏实的。无论是欣赏把玩,还是泡茶倒水,都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7期2021-12-30

  • 浅谈紫砂壶“圣思提梁”的造型特征以及意趣内涵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壶把壶把采用了提梁式,但并不是壶身两端式的壶把,而是壶身的一侧与壶身靠右侧相连,别致而又新颖,而整个壶把也是以桃的枝条为形状进行制作的,由粗到细的变化自然而又顺畅,在壶把的一端还生长出几片叶子,贴敷在壶身上,细节纹理等都应有尽有。除此之外,在几片叶子的中间,紫砂艺人还捏塑了一只小昆虫,在壶把的下端还捏造了一只猴子攀爬在枝条之上,为整体的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就好似猴子要爬上桃树去偷桃子吃,眼前的场景不禁油然而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其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8期2021-10-15

  •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手拉壶,轻轻提起壶把,接着金黄的茶水从壶口流出,均匀地倒入三个小茶杯中。客人们端起茶杯,先是闻茶香,接着便小口小口细品着滚烫的茶水,虽只小小一杯,但其中意趣满满。可以说,饮茶已经成为潮州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饮茶既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又是一件具有生活意趣的事。所以,作为饮茶器具的手拉壶既具有冲泡茶水的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腾飞提梁壶》的创作便是基于这两点而出发的。该壶采用的是经典的手拉壶壶型,壶体圆润光滑、线条流畅,壶顶与壶身一样呈圆状,使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2021-07-10

  • 浅谈紫砂壶“龙凤呈祥”的传统艺术
    的造型分别加入到壶把与壶嘴的设计中,壶嘴与壶把遥相呼应,龙凤在壶身一头一尾两两相望,动静结合将这把壶的生命感展现得非常丰富。壶身与壶盖还运用了珐琅彩工艺与嵌金丝工艺,多样化的装饰工艺为这把“龙凤呈祥”壶更添光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龙凤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也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形象,寓意尤为丰富。在细细品味这把壶的整体造型,可以看出壶身呈扁圆形,腹部圆润饱满,端庄稳重,大气凛然。分别欣赏这把壶的壶嘴与壶把,壶嘴与壶把都用抽象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2021-07-10

  • 浅谈紫砂壶“梅花报春”的艺术造型与文化魅力
    是以圆形为壶身,壶把与壶嘴一般都是以枝干为造型基础,在这基础之上再塑造壶嘴、壶把和壶钮;壶身就是报春主题的枝叶或花的贴塑装饰,这样一套工艺下来,大致的报春壶的样式就有了,报春的生机盎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今天所观赏的这把是以“梅花”为主题的梅花报春,作者的创作不仅来源于自然,也是对于人文文化的感悟,借物抒情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梅花是冬日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花,贯穿了整个冬季,花季也会延长到春天,也算得上是春日之花,花季从寒冷的冬天跨越到春天,正好有报春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2021-05-13

  • 捧觞乐事,献寿千春 ——浅析紫砂作品“寿桃套壶”的形真与意切
    身,以桃树枝干做壶把,以桃叶贴饰壶身,以桃子形制为壶钮,在以桃为题材的众多紫砂壶作品造型中其独特之处为以下三点:其一,桃瓣的呈现。常见的寿桃壶为了形体的圆润饱满基本舍弃了桃瓣,或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纵向处理,此处的壶身一条下凹的曲线自壶把下端胥出延伸至壶嘴上方,既尊重桃子本身的生理结构再现了桃瓣,又以艺术视角进行了提炼与设计,更加的逼真,并且提升了美感。其二,壶把的设计。不同于常规的壶把,此处的壶把似唐羽壶壶把尾端的高高卷起,瞬间有了动态美感,壶把的上端与壶身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2021-04-20

  • 紫砂花货中的“真”与“假” ——作品“壶中岁月”的创作感悟*
    身、壶盖、壶钮、壶把这几个部分组成,无论造型如何变化,这几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会与很多创作主题本身所带有的形象特点相互冲突,所以花货紫砂壶都会在塑造的时候做出一定的妥协。一般来说,形体特点的妥协有两种思路:①以紫砂壶本身的结构为主,让创作主题作为附加的点缀而存在;②淡化紫砂壶特有的结构,以创作主题的形体特点为主来进行塑造。前者壶的气息更重一些,后者则相反,而无论是哪一种思路,都涉及到塑造的“真”与“假”,例如在“树桩”类茶壶造型当中,从壶身上延伸出的

    陶瓷 2021年2期2021-04-06

  • 浅谈“智圆行方”壶的意蕴
    却不生硬。壶流与壶把的塑造形制跟壶钮一致,同样四方的轮廓,流自壶身中部出水,流身向前后急促向上延伸,流口平壶口;壶把的外形则在传统耳形把的基础上配壶身筒的二阶变化,上部略微延伸,无论是壶流还是壶把在与壶身筒镶接时都采用了跟壶钮与壶盖镶接一致的手法,看似有棱但线条连贯。从整体的外形轮廓来看,壶把纤细精巧,壶流高耸挺立,两侧的线条都带有向外拓展的张力,且与壶身过渡柔和,壶钮作为中心的枢纽无形中成为了壶流和壶把联系的桥梁,三者的轮廓构成一个完整的线条趋势,流嘴经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2020-11-17

  • 浅谈紫砂“方诚壶”的传统韵味
    其造型根据壶流、壶把、壶钮为中心线左右分割,两边是以对称的形式来进行制作的,这也是紫砂方器自身所带有的对称之美。茶壶左右对称容易,前后对称却难,因为壶流和壶把不可能制作得完全一样,所以这时候普遍追求的就是重心的对称。四棱的圆圈壶把显得端庄、大气,壶把的质量天然的大于壶流,所以壶把的重心要适当地向中间靠拢,而壶流的重心则要适当向外延伸,三弯流的造型为了便于避免头重脚轻,壶流从壶身出水口开始慢慢变细,最终形成流口向上流身向前的“鹅嘴”形态。从整体来看,“方诚壶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2020-09-03

  • 陶陶乐尽天真 ——浅谈紫砂作品“南瓜意象壶”的创作感悟
    张的壶钮,壶流和壶把的造型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同样在过去流行的卷叶流造型中,“南瓜意象壶”的壶流也进行了不小的改造,封闭的卷叶造型在这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口,卷曲的线条更加逼真地重现了瓜叶卷起的形态效果,同样的跟壶钮只塑轮廓,壶流的卷叶也尽量简化了表面的脉络纹理,让其更像是用叶子包裹住的壶嘴,而非叶子卷起成的流嘴,从造型特点上来看,显然是较为独特的。然后根据惯例,壶把是由南瓜的须藤卷曲形成的轮廓,在壶把上也同样如此,只是壶把的线条同壶流一样,也大刀阔斧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2020-09-03

  • 论竹形壶的变化 ——作品《双线竹鼓壶》的创作感悟
    身圈线同壶流以及壶把的竹节造型连缀起来,这使得原本自我循环的壶身圈线有了向外拓张的空间。这种拓张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前后双向的,这也从侧面更加强化了“双线竹鼓”的形体主题,壶身的双圈线,上面的那一根线处于壶肩内侧延伸向壶把,在壶把处构成竹节圈把落于壶底,下面的拿一根线居于壶肩外侧,与壶流相联系的同时也与壶把内圈相融合,这就好比壶身的双圈线通过壶把和壶流完全地联系在一起,看起来两条圈线是平行的,实际上却是连缀在一起的。作品“双线竹鼓壶”的壶钮变化更大,表面看起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6期2020-08-04

  • 自然形体对紫砂壶造型艺术的作用研究
    分别设计为壶嘴和壶把。一方面体现出生动、自然的特点,另一方面各个部位的造型非常协调,装饰纹理逼真。又如,《福慧壶》,形体非常饱满,且不显臃肿,壶身的纹路极具真实性,又不失自然主义精髓。嵌盖结构使紫砂壶的整体感更强,圆形嘴把加强了整体的精神感,呈现出《福慧壶》的文化精髓。三、紫砂壶结构方面的影响紫砂壶中的嘴、把两个部位影响主体结构的均衡性,壶嘴、把手的重量超出标准或者壶把的回转角度过大,都会导致紫砂壶造型重心与中轴出现偏差。如果壶体两侧、空间中壶嘴与壶把的设

    名家名作 2020年2期2020-07-20

  • 概论“瓜”形紫砂壶的制作 ——作品“瓜韵壶”的创作感悟*
    的装饰主要来自于壶把延伸出来的茎叶贴塑,是一种十分传统的装饰结构布局,壶把本身被塑造成茎杆的样式,丝丝的线条是用刻刀一根根雕琢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壶把表面肌理的时候,刻线不能过深,过深则会使壶把表面在烧制的过程中容易开裂,线条的走势中间不能中断,线与线之间要考虑到壶把本身的粗细分布,在较细的壶把上端线条靠的较为紧密,而在较粗的壶把下端线条逐渐分开,这遵循了植物自然的生长规律,奠定了形体上下的造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贴塑的树叶就如同从下往上成长而来,装饰

    陶瓷 2020年6期2020-07-20

  • “平步青云”的创作感悟
    明了。3 壶流和壶把的搭配“平步青云”的壶身轮廓如同一个整体,用自身的造型将主题表露无疑。壶流和壶把势必不能游离于整体造型之外,要以自身的形体轮廓融汇于整体的主题之中,这时需要思考壶体本身主题所塑造的造型语言具体表现的是什么,壶流和壶把就需要结合自身结构来进行主题上的衍生变化。所以壶流和壶把采用暗接的方式,尽可能的融入壶身轮廓之中,前塑二弯流,后配耳折把,壶流的造型在这里追求的是简洁流畅,壶把的处理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耳把分两段,把尾带孔如同如意。这样的塑

    山东陶瓷 2020年2期2020-06-29

  • “三脚乳竹”的制作感悟
    内,后制作壶流和壶把,壶流的制作较为简单,由于壶面圆润没有层次,所以先搓出圆柱形的泥料,计算好所需要的距离切割以后通嘴,壶把则需要与壶流相对应,前后的造型都是以竹节来呈现的,不过这把壶从整体的造型及装饰气质来说并不适合彻底的仿生形态,而属于重点的装饰的紫砂壶类型,所以竹节的塑造需要抓住竹子造型上较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淡化竹子表面的肌理特征,对于竹节的雕琢构成了壶流和壶把最重要的装饰组成,在两者大致的形状确定以后,将壶身取出,开口以后在壶面上开孔。竹子是昂扬向

    山东陶瓷 2020年1期2020-06-02

  • 浅谈紫砂作品“知秋”的创作理念
    人的观感,壶流、壶把、壶钮的自然装饰形态也就需要作出相应的简洁化处理,所谓的简洁化并非是指点塑造更少的形态造型,而是在突出所要塑造形体特点的前提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细节描述表现出足够多的内容。以这把壶为例就在于其壶流、壶把的肌理处理上,流把之上的树木碎痕少而精,且都集中于壶体上半部分,整个壶身的下半部分完全留空,将造型变化的重点集中在了壶钮的位置,这样一来整把茶壶的主题就非常鲜明了,即凋零的树枝预示着时节的变化,那么没有树叶的枝干不是秋天就是冬天,在此基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2020-05-21

  • 鸡与吉 文与形 ——浅谈紫砂“大吉”壶的创意创作
    接的影响着壶流和壶把,除了一些异形茶壶外,一般的紫砂壶结构都是以壶流、壶钮、壶把三者构成中轴线,尤其是在紫砂光素器中,中轴线亦差不多可以当做对称轴线来看,茶壶以此左右两分,这种平面对称的形式不单是一种绝对的对称,也同时是一种相对对称,即壶流、壶钮、壶把的相对比例有一个最佳值,全手工制作紫砂壶中所强调的工艺就是要尽可能的接近这个最佳值。从这把壶上的装饰构成来看,壶钮作为全器的凝缩且用上了绞泥来增添色彩,那么壶流和壶把的制作也就需要对应起来,为了突出“鸡”这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2020-05-21

  • 浅谈紫砂壶“牛盖莲子”的制作体悟
    壶钮,所以壶流与壶把之间的连贯性要根据壶盖表面的弧度做出一定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要将壶流和壶把尽可能的简化,从而让流、把、钮看起来更为和谐。在“牛盖莲子”上壶流、壶把、壶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件造型处理的关键就在于在传统壶形结构的基础上,在牛盖变化以后其他部位所要做出的相应变化。由于传统壶钮的的存在,一般紫砂壶制作中会形成一种制作惯性,其与壶盖壶钮的搭配、线条、比例都是以高高在上的的钮为基础的,所以牛盖的出现势必打破原有的平衡。因为牛盖同一般的桥钮不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2020-04-29

  •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以桃枝为壶嘴、壶把,壶盖就是截盖,取桃子的上半部分。紫砂壶的身筒就是桃子,与盖连在一起,看上去就是一个完整的蟠桃。虽为传统题材,但蒋蓉大师却设计得与众不同。为了体现蟠桃造型的艺术性,她把壶把的枝攀上了壶盖,并贴上了栩栩如生的几片桃叶,生动有趣。丰富了碧桃壶形体上的层次感,桃子上的分瓣的凹线也从上到下,连壶带盖地表达出来,使桃子造型既有写实的特点,又生动有趣。壶嘴、壶把取桃树枝造型,壶嘴的桃枝三弯,属于紫砂壶造型中难度较大的“三弯嘴”。壶嘴造型优雅舒展,与

    东方收藏 2020年2期2020-04-07

  •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隔热。接着我们看壶把壶把是一个半圆的大壶把,由于整体茶壶比较大,然后再加上茶水水的话会显的稍重,所以一个大壶把我们可以放进去两根手指,这样就会觉得比较舒服,也不会觉得累,这个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地方,作者花了心思在这上面了。再看壶嘴,壶嘴从造型上来讲是相当复杂的,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壶嘴也算一个直嘴,直嘴是为了更好的出水,而且直嘴出来的茶水也是相当的有力量感,和整个壶身也形成了呼应,气势比较足.3紫砂“龙跃神珠壶”的审美价值及艺术价值紫砂“龙跃神珠壶

    佛山陶瓷 2020年12期2020-02-21

  •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断水利落,壶嘴、壶把的弧度与整体的壶身仙桃相融合,线条柔美。壶嘴跟壶身几乎融为一体,上面的线条和深深的线条相契合,使其感觉整体的造型刚劲有力。壶身整体造型如同一条航行在海里的小船。壶嘴为船首,勇往直前,壶把为船尾,壶身扁而长,壶嘴与壶把将整把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非常的协调,壶钮造型就像是小船上的帆一样,也是整件作品的关键所在,壶钮正好位于壶嘴和壶把的正中心,起到了相互平衡的作用,并且壶钮的造型是最能去表现这件作品的主题的,在壶钮的设计上虽然说大家一眼看上去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2020-02-03

  • 论紫砂壶梅韵的创新 ——作品“梢梅”的创作感悟
    ,虽然同样都是从壶把延伸出来的贴塑,但这把壶的壶把却塑造得更为简练,甚至可以将壶把本身看成是一种装饰上的过渡。绞泥波浪一般的条纹如同树木的年轮一般,而壶把的上端则直接制作成一种类似镂切的造型效果,把根依旧是经典的壶把镶接方式,但仅仅延伸出一小段以后,就如同被剥掉了外皮,露出了梅树枝树皮下内里的颜色,这一段壶把通身都采用了这样的装饰手法,如同让人观赏到了过去所无人呈现的“梅”的内核部分。顺着这一创作思路,作品“梢梅”就可以在原本梅枝干的形态上进一步拓展,其壶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2020-02-03

  • 浅析紫砂壶艺造型不变之下的变化
    壶的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是一把壶结构的五要素,缺哪一部分都不可使用。不可缺少也不可变动位置,壶把和壶嘴能在一侧吗?壶钮和壶盖能分开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如果为了一味的追求新意,博眼球,不遵守结构规则,它就失去了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失去了紫砂壶存在的本质意义,那么它就是失败的作品。所以紫砂壶造型设计首要遵循结构固定特征,这是紫砂壶造型上的不变。紫砂艺人在此基础上再寻求突破,在这种局限性下去力求变化,紫砂壶艺就是在这种不变的代代传承中变化发展壮大,形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6期2020-01-09

  • 品鉴潮州手拉壶《友谊》
    来呈现的,但它的壶把又与传统的提梁壶不同,并没有把壶把的两端和壶身相连,而是仅有一端连接,另一端则悬空。这种造型,既保留了提梁壶防止手部被壶体热水烫伤的实用性优点,又回避了传统提梁壶过于呆板的原始壶把样式。同时,这种设计样式还为《友谊》的文化内涵呈现奠定了基础。《友谊》的文化内涵,如同其名称一样,就是表现出一种友谊之情,呈现出全世界共同认可的和平、友好的文化理念。怎样把这种理念具象化呢?潮州手拉壶《友谊》通过描绘一个美好的场景来实现,那就是通过两只中国国宝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2020-01-07

  • 浅谈潮州手拉壶“凤仪”的文化意义和创作要领
    琢成凤头的形状,壶把雕琢成凤尾的姿态且弯弯卷起,整体看来,就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令人叹为观止。从视觉上来评判,这把“凤仪”手拉壶,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将凤凰之美感一一呈现出来。制作这把“凤仪”潮州手拉壶,其实是颇有讲究的。首先,“凤仪”的壶身并非传统的茶壶壶身的那种圆滚,它是圆中带扁,且有棱角形成的一圈边线,有点类似科幻电影中UFO的造型。制作“凤仪”的壶身,必须以传统的潮州手拉壶工艺为基础,用手工拉坯法拉出其基本造型,接着用手掌手指的把握和拿捏,将其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5期2019-07-17

  • 紫玉飘香 ——生活中的一点诗意
    所以不显得呆板。壶把部分也有独特之处,紫玉飘香的壶把和普通的紫砂壶比起来,跨度稍微大一点。它的壶把上下跨度比较大,壶把的上部和壶嘴对齐,壶把的下部分接近于壶底。如是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壶把的粗细程度也是有变化的。上部分的壶把比较细,下部分的壶把比较粗。这样的设计非常独特,在使用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茶水一般位于紫玉飘香的下部分,所以壶把下部分设计的粗一点,握起来会更有安全感,也更加牢靠,从壶嘴和壶把的设计中,就能够感受到设计者的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做出精品。紫玉飘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9期2019-05-03

  •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分析
    观察则为椭圆形,壶把采用弧形设计,过渡平缓。壶流、壶把结构有非常明显的特色,壶流的造型为弯曲直线勾勒,与弯曲的壶把结合,两者更显恢宏的气势。金砂唐韵的壶盖采用嵌盖设计,和壶身合为一体,壶钮和壶流、壶把三者遥相呼应,视觉上给人一种舒适之感。同时,壶身局部位置进行花纹装饰,形象特征、艺术效果更加丰富。紫砂作品“金砂唐韵”将筋纹器和光素器造型特征结合,营造出优雅的人文景象,通过整体造型的衬托,更显生动性与艺术性。整壶的泥料为原矿紫泥、原矿段泥,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2019-02-15

  • 紫砂作品“玉瓢壶”创意创作谈
    除棱角,让壶流、壶把、壶钮和壶足都与壶身、壶盖形如一个整体,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对壶把的改造,传统石瓢壶把上下两端镶接在壶身之上,通常呈倒三角形态,但三角形在玉器造型之中是极少出现的,镂空的三角那就更加稀少,与通常人们对“玉”的认识不符,所以在这把壶上需要加以修改,从原本的倒把三角修正成圆圈,构成一个“玉环”形式,但这样一来,原本石瓢造型所给予的视觉冲击力也就不复存在,这时候就需要思考从别的方面来补充这种视觉感受,将壶把增肥就是一种办法,这样的造型在过去出现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2019-02-12

  • 秋的韵味 怡情之美
    自然逼真,壶嘴、壶把以树藤状前后呼应。壶身树洞刻画明显,口盖紧实,丝毫不差,密不透风,结构严谨。整个形制凸显古雅的韵味,壶钮处的树桩形状,加强了壶的意境。《醉秋壶》《醉秋壶》壶嘴、壶把与壶身都塑以树桩造型,壶身纹路自然天成,充满灵韵。壶身造型树洞刻画逼真,此壶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笔。壶把、壶嘴树桩的枝干,粗细有别,弯而不折,折而不断,体现了笔者的做人原则。苍劲有力的枝节比喻为人要高风亮节。被设计成壶嘴的枝干向上挺拔,体现了笔者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制作《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2019-01-26

  • 日用银壶的鉴赏方法
    断水利落。(三)壶把壶把时应该注意壶把与壶嘴的位置是否对称,衔接是否牢固,因为壶把与壶的重心息息相关。判断壶的重心是否稳固的方法是注水入壶四分之三,提起壶把后三分之二部分,缓慢倒水,若倒水流畅且不费力则说明重心稳固。壶把应挺立稳固。因为银质软,左右放倒的壶把会与壶身碰撞留下痕迹,影响美观,而且银是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壶把歪倒靠近发热源会迅速升温,再次拿起时容易发生烫伤。不固定的壶把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轴心与壶把之间会磨损消耗,轻者越磨越松,重者壶把磨损脱

    天工 2019年7期2019-01-20

  • 浅析紫砂“清素壶”简素的文化传承
    。其次便是壶流与壶把的塑造,在确定了壶钮的比例大小以后,才能确定壶流与壶把的形制大小,在作品“清素壶”上虽然采用了常见的一弯流的造型,但实际上壶流与壶身镶接时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是一种似暗实明的镶接方式,相对于整个壶的结构而言,壶流既可以看做是整体的一部分,也可以看做是独立于壶身之外的一个形体,所以在之后塑造壶把的时候,为了达到前后的视觉形体平衡,壶把同样采用了这种似暗实明的镶接手法,用脂泥掩盖镶接线的同时,又运用壶把本身的轮廓,彰显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气

    江苏陶瓷 2018年6期2019-01-05

  • 浅谈“却月壶”的造型与装饰搭配
    ,所以对于壶流、壶把所在的两个面,处于虚化表现力的次要位置,其演绎主题的重点便在于正反平行壶面的装饰之上。以此可知,从造型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却月壶的装饰部位和装饰重点,于是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对此有所侧重。我们都知道,紫砂壶的装饰并非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小小的茶壶身上,装饰的少了则缺,装饰的多了则满,需要在不多不少之中寻求装饰的平衡。却月壶的装饰选材,一方面选的是装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选的是装饰的技法。由于却月壶需要装饰点缀的部位处于壶身两侧的

    山东陶瓷 2018年4期2018-11-21

  • “留芳壶”的制作感悟
    小,推衍出壶流与壶把的比例大小,三者相互呼应,并且为了不破坏身钮一体的形态关系,在制作壶钮与壶把的时候,都采用暗接的方式,壶流镶接于壶身高三分之二处,流口与壶口几乎平齐,壶把上端则稍稍高于壶流根部,下端则镶接于壶身三分之一高度,以此对应壶身上部、中部、下部的曲线结构划分,这样一来,整件作品的结构清晰,线条流畅,从视觉上就相当“舒服”,没有任何突兀的形体感觉,制作的形体表现的重点集中于壶的上半部分,整体看起来凝练精彩,从而从结构上将留芳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的演绎

    山东陶瓷 2018年4期2018-11-21

  • 寿州窑注壶造型演化的渊源探研
    、鼓腹、短流、无壶把,或带壶把上端齐壶口(图1)。早期壶的造型并没有壶把、流等附件,外形与瓶的造型类似,新石器时代在原始先民的定居生活开始时,为了生活的方便,发明制作了各种形制的陶壶、陶瓶,用于储水、煮食、贮存等。当时的壶、瓶大多数体量较大,基本特征为深腹、敛口,其中有的敛口带系子,主要是用来盛酒或粮食。从寿州窑注子与四系瓶的造型对比分析来看,我们发现注子的整体造型完全依托于四系瓶的造型而存在,注子是广泛地借鉴了四系瓶器物的造型转化而来,虽然在模仿同品类造

    雕塑 2016年6期2017-08-16

  • 手拉壶“星月”的壶意
    圆润,壶嘴短促,壶把似半月弯拱起,壶把上有片状流云,此乃潮州手拉壶“星月”,寓意星辰皓月。月乃壶把的联想,星则藏于壶体中。潮州;手拉壶;星月;寓意壶身宽广圆润,壶嘴短促,壶把似半月弯拱起,壶把上有片状流云,此乃潮州手拉壶“星月”,寓意星辰皓月。月乃壶把的联想,星则藏于壶体中,正所谓壶体如宇宙星辰浩瀚,茶叶置身壶中,犹如星星在宇宙中汇聚。潮州手拉壶采用手工拉胚法(或叫轮制法)成型,是最原始的辘轳制陶技法。这种古老的手拉方法,运用手指按一块放在自动转盘上的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0期2016-12-12

  • 浅析紫砂“曲壶”的线条美
    根曲线贯通壶嘴和壶把,壶身和壶把的结合构成了壶的整体;壶嘴是壶的腰线延伸而成的,充分显示了壶的活力,微翘的壶嘴增强了积极向上的动感;壶体敦实圆厚、轮廓清晰,线和面的转折处理得干净利落;提梁突破了紫砂壶的原有样式,提梁与壶体的结合处采用外凸内凹的设计,逐渐由宽变窄,其顶端恰好是手提处。在线与面的处理上,提梁在厚薄上与壶口处契合,提梁与壶口两侧的边线结合成一道回旋的曲线,尤显均匀饱满、清晰挺秀。盖面上的壶钮从盖顶上自然舒展而出,壶钮的造型与壶把提梁相呼应,而壶

    江苏陶瓷 2016年6期2016-05-30

  • 《段泥静观》壶的形态与意境探析
    泥静观壶》壶嘴、壶把、壶钮、壶体之间的比例布局都极为讲究,壶嘴气势内敛,向上微翘,出水顺畅。壶把厚实有度,使得在拇指提拿之处舒适稳当,壶钮至壶身又兼容造型之美感。作品的壶嘴与壶把气韵平和,壶体的气势高昂,加之壶钮、壶盖、壶体气势统一,由大渐小,流转之处一气呵成、独具妙法,神韵自然稳重、气势宏伟舒展,静观此壶,心清气爽。段泥静观;茶壶造型;工艺品宜兴紫砂壶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精神。在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紫砂壶的款式之美、造型之多、创意之新使人目不暇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5期2016-02-12

  • 趣味多音字(十)
    (p€"Vn)”壶把水装,为花“喷(p€"Vn)”水喜洋洋。巷采矿工人出“巷(h€鄋g)”道,来到地面很疲劳。先到澡堂洗个澡,再到街“巷(xi€鄋g)”喝饮料。骨花坛很多花“骨(g€"倍涠?花坛旁边小狗坐。小狗边赏好景色,边啃“骨(g€#9)”头乐呵呵。给军队守卫在边疆,来了军车一辆辆。官兵见了喜洋洋,是“给(g€"^i)”他们送“给(j€#5 )”养。攒娃娃来到募捐处,人头“攒(cu€醤)”动无法数。积“攒(z€#3n)”的钱他捐出,要让灾民少受苦。畜“

    读写算·小学低年级 2015年12期2015-12-12

  • 古朴敦厚的《飘逸》朱泥壶
    。在壶嘴、壶顶及壶把的设计上,则大胆创新,摈弃传统的造型,将之设计成三位一体、互相映衬的飘飘逸逸的带状钩藤。应该说,这样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作为艺术的东西,不应该因循守旧,而应该有创新精神,应该有独特的表现力,并以这种独特的东西去感染观众,引导消费者或收藏者去接受你的东西,喜欢你的东西。笔者最大胆的设计莫过于在壶嘴及壶把的设计上,一般茶壶的壶嘴设计均是将壶口向上,这样的设计便于冲泡时的出水流畅。《飘逸》朱泥壶为了突出展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7期2015-08-15

  • 千姿百态“树桩壶”
    型变得生动有趣:壶把选用银杏树老干之形为造型。一波三折,弯曲成耳把,下粗上细,上部开叉与壶体相连,壶把同样贴塑树皮,与剥落部分相间,壶把粗细不规则,捏塑出了“疙疙瘩瘩”的造型,取“妙造自然”的艺术效果;壶嘴三弯,上部光润。下部贴塑树皮,壶嘴、壶把各有蛀孔错落分布。贴塑镂雕上。壶嘴、壶把与壶体的镶接处则用脂泥反复镶接、打磨,达到如自然生成的镶接效果;壶钮选一短而虬曲的小树桩造型,其形虽小而雕琢得精致:壶体的正面从壶把上部的开叉处引出一小枝,细长的叶茎柔和而委

    江苏陶瓷 2015年8期2015-05-30

  • 千姿百态天雕琢,万千宝藏秋收获——浅谈紫砂“硕果提梁壶”设计微探
    曲刚劲的枝干做成壶把,一片南瓜叶包裹壶嘴,形态栩栩如生。以此壶泡茶,可感受到浓厚自然之趣,体味生活的闲适味道。图1 硕果提梁壶花货创作重视继承和创新,紫砂艺人需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从自然生活中不断汲取养分,增加创作灵感,并将自我感受和紫砂壶创作有机结合为一体,真实凸显事物的本质,才可使得紫砂壶形神俱佳,深入人心,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硕果提梁壶”壶身筋纹分明,略向内凹,轨迹天成,与壶腹饱满形成鲜明对比,更显俊秀生动;壶把起于壶肩一侧经壶身上方落于对侧,整

    江苏陶瓷 2015年5期2015-05-24

  • 趣味多音字(十)
    “喷(p n)”壶把水装,为花“喷(p n)”水喜洋洋。巷采矿工人出“巷(hàng)”道,来到地面很疲劳。先到澡堂洗个澡,再到街“巷(xiàng)”喝饮料。骨花坛很多花“骨(g)”朵儿,花坛旁边小狗坐。小狗边赏好景色,边啃“骨(g)”头乐呵呵。给军队守卫在边疆,来了军车一辆辆。官兵见了喜洋洋,是“给(g i)”他们送“给(j)”养。攒娃娃来到募捐处,人头“攒(cuán)”动无法数。积“攒(z n)”的钱他捐出,要让灾民少受苦。畜“畜(xù)”养副业搞得好,

    读写算(上) 2015年12期2015-03-31

  • 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浅谈“龙行天下壶”的设计创作
    ,主要反映在壶的壶把和壶钮上。传统的紫砂壶设计,一般要求壶把、壶口、壶嘴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龙行天下壶”的设计打破了这一框框,为了取得“开张”的艺术效果,设计时把从玉雕中借鉴过来的龙的形态根据壶的需要加以变化,简化了龙的腿部和尾部,这是从红山文化的玉龙造型中受到的启发。红山文化的玉龙造型极简,舍去龙腿,整个龙身成为一个C形,头部简化成一个弯钩状,只是在头部的上方塑了一支独角。“龙行天下壶”的壶把是以龙的一条腿和龙尾与壶体连接。龙身设计成了S形,这是一种

    江苏陶瓷 2014年1期2014-12-27

  • 浅析紫砂新款“汉君壶”的设计风格与文化传承
    管流,如意扁方形壶把壶把的转折恰到好处,流畅自如。细看紫砂新款“汉君壶”,壶把和壶流秀而不弱、强而不僵,兼顾美观和实用。壶盖采用虚嵌式结构,嵌盖圆穹与口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壶钮呈方形凸起,内椭圆形,壶钮的弧度空间适当,虚实对比显空灵协调。新款“汉君壶”整体感强,自然舒畅,形制上大气稳重,线条变化多,明快而和谐。2 紫砂新款“汉君壶”的简约装饰美壶艺泰斗顾景舟在《壶艺的形神气》中说:“探索壶艺的创新,既要有取舍传统的优良特色,又要能吸收新的东西,要有新的

    江苏陶瓷 2014年1期2014-12-27

  • 以造型表达艺术美的紫砂“僧帽壶”
    的一方过重,或是壶把向外回转得过大,都会使造型重心偏离中轴。若嘴和把在壶体两侧的位置和空间安排不当时,也会影响造型的均衡。紫砂“僧帽壶”壶嘴和壶把在壶体两侧以对称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具有端庄、安定的效果。为了取得嘴、把与壶体的均衡,用“三平”手法来装置嘴和把,壶嘴是三弯形,三平就是嘴和把的最高点要与壶囗取平。此外,壶嘴所占的长方形空间与壶把相若,因壶把的回转所占的空间比嘴部略大,壶嘴安装得比壶把稍微外倾一点,并把嘴根下部稍微提高,使它高于壶把的底部,以求取得

    江苏陶瓷 2014年2期2014-04-10

  •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
    流)的形制式样,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都必须完美,才能实现紫砂壶的特殊造型语言,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使其百看不厌。紫砂壶嘴紫砂壶的嘴,被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自然流畅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壶嘴的类型可分为直嘴、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和流嘴五种。一弯嘴形似鸟喙,比较短,行话称“一喙嘴”,是紫砂茶壶中常用的样式。为了和壶把相呼应,在壶身安装的位置一般比较较上,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1期2013-08-15

  • 《竹段》壶的花货自然之形
    自然规整。壶流、壶把皆取细竹的曲竹形,壶流取二段竹节,弯曲适度有节,壶把取四段竹节自壶下端延伸而上,粗细有致,扭曲变化恰到好处。壶坯经过刮片细致地处理,将壶身里的泥浆刮出来,所以其透气性能也是极好的。壶嘴、壶把、壶钮均取竹枝造型,壶嘴四节竹,嘴有力,壶把弯曲遒劲,以竹节分割界限,壶钮弯曲的小竹节。壶盖压盖,壶底作一圈厚边,细密的竹节纹理清晰可见。壶身取竹筒之形,两面作内凹,竹节线装饰,与竹的形式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明针细细光过,足见此壶的精细所在。该壶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12期2013-02-14

  • 光素紫砂 气韵流溢
    和缓过渡的形式,壶把、壶嘴和壶体以暗接的方式,从壶嘴到壶把,再从壶把回到壶嘴,造型只有曲面曲线的变化,一气呵成,具有内在活力,令人感到静中有动。壶的嘴部处理十分巧妙,可以点睛之笔相称。《硕果》壶葡萄含露洪美华性格爽朗,笑声洪亮。对于紫砂壶制作,从泥料到设计,从工艺到烧成,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想法。她制作的一把《硕果》壶气韵饱满、卓尔不群。细观此壶,用料为黄龙山清水泥,红而不艳,润而不腻,壶身为圆体,从壶把处装饰,以“葡萄”为主题,茂盛的枝叶显得生机勃勃,一串

    茶博览 2013年2期2013-01-04

  • 关于两款“六方”历史作品的一点认识
    恰到好处的壶咀和壶把,通过最简练的组合,并借助于恰到好处的选泥和烧制,成就了一把古朴大器,美仑美奂的传统紫砂壶,她充分彰显了紫砂前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造艺术造诣。我们再来看“六方合斗”,它也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历史作品。它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器量器的原始造型,堪称紫砂壶造型中一件最简朴无华的艺术造型。但是,我们的前辈通过精心的创造,赋于它一种庄严与权威,公正与和谐的艺术的内涵,成就一件传世的紫砂精品。今天,我们怎样再现这两把经典作品的风采呢?我们能不能用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8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