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

  • 冀北坝上地区榆树和樟子松人工林降雨再分配特征研究
    从树上滴下,形成林冠滴下雨或间接穿透雨,另一部分会从叶转移到枝、再从枝转移到树干形成树干茎流;在降雨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雨滴会直接穿过林冠间隙到达林地表面形成直接穿透雨,间接穿透雨和直接穿透雨共同被称为林内降雨[2-5]。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改变了水分输入的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林地的水土流失及养分循环,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及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6-12]。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较为复杂,受气象等环境因素和林冠特征等多重影响[13],多数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2期2023-05-09

  • 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蒸散及其组分特征1)
    往把森林蒸散分为林冠截留蒸发、林冠蒸腾和林地蒸散(包括土壤蒸发、草灌蒸腾、草灌及枯落物等地被物截留)三个基本组分[4]。林冠蒸腾目前主要通过热扩散法实测;林地蒸散则主要采用微型蒸渗仪或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秦颢萍等[5]分析了冠层结构对华北落叶松林林冠蒸腾的影响;李振华等[6]研究了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林林地蒸散特征;王幼奇等[7]研究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柠条和茵陈蒿等植被的蒸散特征。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水土等多种生态功能,其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2年7期2022-08-04

  • 南方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
    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3部分[4]。其中林冠截留不仅改变降雨空间分布格局[5],还减缓雨水对土壤体表的侵蚀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现象[6]。研究降雨再分配特征,探讨林冠截留规律,能够为森林涵养水源、改善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林冠截留模型主要分为经验模型、理论模型及半经验半理论模型[7]。经验模型忽略了林冠截留过程,且模型适用性及推广性较差[8-9];理论模型计算困难,缺少实际数据支撑等问题,不适用于实际情况;半经验半理论模型结合了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的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8-02

  • 西双版纳不同树龄橡胶林对降雨的再分配特征
    测研究工作,包括林冠水文效应方面[6-13]。林冠截留是森林水文效应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森林类型由于其林分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以及植物叶、枝、茎持水特性的不同会导致其林冠水文效应有所差异[14-16]。橡胶树为高大乔木树种,主干明显且具较多分枝,三出指状复叶为椭圆或倒卵形革质小叶[6]。橡胶林是以橡胶树为唯一优势树种的单层林,林下植被覆盖较少,橡胶树冠层是发挥降雨截留作用的主体。大气降水通过橡胶林冠层时,部分雨水被树冠树叶截留;部分被截留的雨水沿着树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1期2022-03-09

  • 黑土区几种人工林冠层截留降水特征
    070)森林通过林冠层、凋落物层和林下土壤层调节降水再分配过程,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形成和汇集过程,发挥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林冠层对雨水的截留和缓冲作用,明显减少了进入林地的水量,地表径流减少,从而起到削弱洪峰流量、涵养水源的功能,对防止土壤侵蚀有良好效益[1]。林冠截留是雨水在植物叶面吸着力、承托力、重力和水分子内聚力作用下的叶面水分储存现象[2]。森林植被的截留作用受植被类型、覆盖度、郁闭度和降雨类型等的影响,其截留率变化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6期2021-12-22

  • 亚热带森林附生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然而,由于接近林冠和规范性采样的限制,附生植物与光照的关系仍亟待阐述。为揭示附生植物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该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种附生植物(林冠层木本:鼠李叶花楸、毛棉杜鹃;林冠层草本:狭瓣贝母兰、毛唇独蒜兰;树干区草本:点花黄精、距药姜)为对象,对其在4个光处理梯度下生长的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种附生小乔木的气孔面积(SA)、气孔密度(SD)、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和表皮细胞密度(ECD)均对光强改变显著

    广西植物 2021年9期2021-10-16

  • Current-dependent positive magnetoresistance in La0.8Ba0.2MnO3 ultrathin films∗
    kai Lin(林冠凯),Haoru Wang(王昊儒),Xuhui Cai(蔡旭晖),Wei Tong(童伟),and Hong Zhu(朱弘),3,†1Department of Physic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2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at Extr

    Chinese Physics B 2021年9期2021-09-28

  • 小兴安岭红松林冠层截留降雪特征及模拟*
    153033)林冠对降雪的截留因降雪可在树冠上存留较长时间而显著不同于对降雨的截留,传统上对以降水-穿透雨为主要过程的森林植被水文特征的认识并不适合于以降雪-穿透雪为主要过程的森林植被(刘世荣等,2003),林冠对降雪的截留对季节性积雪覆盖区域的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张庆费等,1994;Varholaetal.,2010;Moeseraetal.,2015;Yoichietal.,2017;张飞云等,2019)。林冠截留降雪过程受降雪特征、小气候、冠层结

    林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9-04

  • 秦岭火地塘3种主要林型林冠层对不同pH值降雨水质的影响
    整个过程中,森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层等各层次均对水质产生影响,林冠层是大气降雨进入森林生态系统的第一个作用面,林冠层在净化水质方面起关键作用[2]。关于森林林冠层对水质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多数研究只是通过简单差减法[3-7]或离子交换树脂法[8]对森林林冠层水质效应进行分析,如张胜利等[3]研究了秦岭林区天然林冠层的水质效应,均说明了林冠层具有调节和稳定大气降雨水质作用[3-5],但缺少研究林冠层影响水质的过程。研究林冠层对降雨水质的影响过程,将

    水土保持通报 2021年3期2021-08-09

  • 基于ULS、TLS和超声测高仪的天然次生林中不同林冠层树高估测
    密度[5],在森林冠层结构估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6-7]。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生成的3D点云,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林下LiDAR影像,可准确地描述林下信息,用于精确提取林下结构[8-10]。有学者使用TLS提取树高并进行分析,认为TLS提取的树高会低于实际值[11-13]。也有学者认为使用ALS提取的树高,也会受点密度和森林结构等影响而造成低估[14-15]。另外,Sibona等[16]测量了100株砍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28

  • 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森林天然更新状况分析
    区近、成、过熟林林冠下的天然更新状况,掌握森林天然更新的数量和质量,探究森林更新过程的影响因素和特征规律,为该地区营林规划、生产及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提供合理的依据。1 研究区概况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40°08′~41°17′N,106°34′~109°11′E)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中上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北抵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南至黄河,西接乌兰布和沙漠,东至乌梁素海,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及我国3 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东西长约180 km,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6期2021-06-23

  • 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火成演替中草本层与林冠层 物种的连锁关系*
    群落中的草本层与林冠层的物种关系一直是植被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Barbieretal., 2008; Martinetal., 2011; Songetal., 2014; Rawliketal., 2018; Guoetal., 2019)。充分认识草本层与林冠层的物种关系不仅是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同时也可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Tilmanetal., 1994)。研究表明,森林群

    林业科学 2021年4期2021-05-21

  • 三峡库区天竺桂不同郁闭度下的截留效应
    408000植被林冠层影响降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配.近年来,人们对林冠截留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野外条件下通过实测林外雨量与林内穿透雨及枝干径流等方法来研究林冠截留特征[1-3].在林冠层的作用下,森林降雨先被树体表面截留,再到达土壤表面,在此过程中降雨部分蒸发[4].雨水落至林冠层,其动能被枝叶削减,地表水流速度降低,土壤下渗能力得到提高[5-6].影响林冠截留的因素有很多,如降雨特征、郁闭度、林冠结构、雨前枝叶干燥程度和树木种类等,为了反映这些因子对截留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4-09

  • 杨树与小麦间作系统林冠层降雨再分配对地表径流和淋溶的影响
    [11-12]。林冠层通过枝叶截留部分降雨,减少实际到达地表的降雨量[13],对雨滴亦起到溅散的作用,减缓雨滴动能,延长地表产流和汇流时间,降低林下土壤侵蚀的风险[14-15]。史宇等[16-17]通过对北京山区侧柏林林内降雨的研究发现,林内开始降雨的时间均晚于林外降雨,随延滞期雨强的增大呈对数递减趋势,林冠层对林内降雨的延滞作用能有效延长汇流时间,减少径流流量。目前,利用农林间作系统探讨水土流失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以太湖地区杨树与小麦(以下简称“杨麦”

    水土保持通报 2020年2期2020-06-15

  • 赤水河上游柏木林冠层持水特征比较研究
    550002)林冠是森林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和最活跃的界面层,通过遮荫、截留降水和蒸腾蒸发等作用参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1]。大气降水输入森林生态系统时,受林冠影响被分配为截留量、透流量和干流量三部分[2]。林冠截留主要指植被树干、枝条、叶片对降水的截留、存储及随后的林冠蒸发干燥[3],它是生态系统水分再分配的起点,是森林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地表—大气能量循环过程和水量平衡[4]。林冠层持水能力是影响林冠截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研究林冠

    环保科技 2020年2期2020-05-21

  • 苏南丘陵区毛竹林林冠水文特征
    次降雨即森林通过林冠层截留和再分配来调节大气降水,也称为第二次降雨[2]。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林冠截留由降雨通过林冠层重新分配得到,穿透雨所占比例最大,树干径流最小[3]。降雨再分配的过程较为复杂,受气象因子等环境因素和林冠特征的多重影响[4],深入分析有助于了解生态水文循环、森林涵养水源和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生态水文过程[5]。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林冠水文过程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孙忠林等[6]通过对比分析蒙古栎林和杂木林林冠水文过程,发现降雨再分配过程因降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3期2020-05-06

  •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降水的利用受限于林冠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2]。林冠结构受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的综合影响[3]。林冠层是次生常绿阔叶林与外界联系最直接与最活跃的界面[4]。林冠结构、物种组成、立地条件、季节变化[5]以及间伐[6]等都会改变林下光环境。林冠通过对光照的吸收、反射和散射改变林下光照条件[7], 进而影响林下植被的种子萌发[8]、 林下更新[9]、 物种组成和分布[10-11]、 种群特征[12]以及多样性[13]等。 研究者根据森林群落类型[13]、 林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11-13

  • 女儿寨小流域3种植被类型林冠层对降水再分配研究
    流域3种植被类型林冠层对降水再分配研究罗佳1,2, 田育新1,2,*, 周小玲1,2, 曾掌权1,2, 姚敏1,21.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2. 湖南慈利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湖南 慈利 427200对女儿寨小流域3种植被类型林冠林冠层对降水再分配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观测期内降雨量达到1971.80 mm, 降雨次数为83次。不同植被类型杜仲林、枫樟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分别为289.75 mm、3

    生态科学 2019年5期2019-09-24

  • 龙脑香热带雨林附生苔藓沿宿主垂直梯度的微生境偏好及其指示作用
    :该研究首次借助林冠塔吊调查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脑香热带雨林样地内69棵树13个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植物,结果表明:目标样树上共记录到隶属于25科60属的90种附生苔藓,其中细鳞苔科物种数最多,占比达25.6%。13个垂直高度上共划分出三种生态类型:喜阳苔藓(散生巨树上>45 m的区域),喜阴苔藓(乔木树干上<15 m的区域),广布苔藓(广泛分布于宿主各个垂直高度上,生态位宽),并筛选出对微生境有特殊偏好的17种苔藓指示种(IndVal≥0.7,P

    广西植物 2019年6期2019-09-10

  • 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
    能[4-5]。森林冠层是地球上90%的陆地生物量与大气之间的功能界面[6],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7],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8]。林冠层的结构特征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情况[9]。林冠内的光辐射分布主要取决于林冠结构、地形因素、太阳位置[10]以及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11]。林冠结构对辐射的作用是森林群落内光辐射研究热点之一[12]。由于到达地面的光照需要通过林冠层[13],森林的林冠层通过对光照的吸收与转换,直接影响着林下光照的分布和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9期2019-09-05

  • 河北省太行山4种经济林林冠层的水文效应
    )森林通过庞大的林冠层、丰富的枯落物层,既能吸附、截留一定的降雨,又能有效减轻或防止雨水冲击和侵蚀土壤[1-2]。林冠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功能的主导者,林冠对降雨的分配是森林水循环的重要环节[3],林冠截留是森林对降水第一次阻截和分配[4],其截留作用在雨水的利用及水土保持方面有显著的积极作用[3-5]。目前国内外对于森林林冠层雨水截留的研究较多,主要是分析不同的林地类型、林分结构、林龄等在影响支配林冠层截留能力中起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叶面积指数[6-7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2期2019-06-03

  • 热带雨林林冠层和林下层生物捕食水平的调查
    。在热带雨林里,林冠层和林下层在垂直梯度上由于有着显著不同的物理结构、资源利用性和非生物环境,因此为研究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8]。然而,大多数相关研究都局限于上行控制即从食物限制角度探究和理解林冠和林下层的差异,因此来自捕食者的下行控制在林冠和林下层的格局和差异亟待探究。在本实验中,利用橡皮泥制的模拟毛毛虫探究热带雨林林冠和林下层的捕食者的总体捕食(下行控制)水平,并且比较蚂蚁和鸟类这两种主要的捕食者类群在热带雨林的捕食水平。2 材料与

    绿色科技 2019年8期2019-05-23

  • 推动当代艺术边界的拓展
    林冠艺术基金会 Faurschou Foundation1 林冠艺术基金会中国当代艺术家群展“熵”展览现场2 林冠艺术基金会中国当代艺术家群展“熵”展览现场《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群展“熵”邀请了艺术家何岸、刘韡、杨福东、赵赵、孙逊、于吉和陈天灼,展出作品包含实验影像、装置、绘画和表演。作为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的首次中国艺术家群展,这是否意味着之后林冠艺术基金会的工作会涉及更多中国艺术家的展示和个案研究?林冠艺术基金会(以下简称“林”):“熵”

    当代美术家 2019年2期2019-05-16

  • 长三角地区马尾松林降雨再分配特征
    壤层、枯落物层和林冠层3大结构,不同森林类型由于其树种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导致水源涵养能力有别[1]。【前人研究进展】基于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不同森林类型产生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包括林冠层截留与分配降水能力[4-5]、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持水能力等方面[2, 6-7]。林冠是大气降雨接触的第一层界面,通过林冠对降雨的拦截作用,降雨被分配为穿透雨、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3部分,这个过程形成了降雨再分配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格局,探究森林对降雨再分配功能及影响,不仅为森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2期2019-04-09

  • 基于Horton模型的涟江流域马尾松林冠截留模拟
    要包括降雨截留(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截持和土壤蓄水),调节径流、蒸发散失等[2-4]。林冠截留能够减少到达地面的雨量,延缓产流的时间,从而减少径流量[5–7]。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层薄,水土保持能力差,植被生长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限制[8,9]。林冠截留一方面减少了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对防止土壤侵蚀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林冠截留也延缓了降雨到达地面的时间,对与土壤层蓄水能力较弱的喀斯特地区而言,也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马尾松是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的树

    生态科学 2018年2期2018-05-14

  • 基于Gash模型对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冠层截留的模拟
    ,4,梁文俊森林林冠对降雨的截留过程是森林水文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林冠截留通过对降雨的再分配影响,最终体现在落到地面上的降雨的质和量[1]。大气降水途经森林冠层后,形成林冠截留、穿透雨与树干径流3种不同形式的降水,一定程度上调整了降水量、强度及动能等特征,影响森林系统内的生态水文学过程。定量研究林冠截留量是研究林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评价森林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指标。自从冠层截留概念的出现,国内外对植被冠层截留的研究已经有较长时间。在定量方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年6期2018-01-15

  • 郑州植物园3个园林绿化树种林冠截留降水作用研究
    3个园林绿化树种林冠截留降水作用研究赵建霞(郑州植物园,河南 郑州 450042)对园林绿化树种林冠截留降水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绿化树种的林冠对降雨分配的影响,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城市植被对海绵城市的贡献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白蜡、枇杷和女贞人工林天然降雨条件下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3个树种之间林冠截留降水差异。结果表明:白蜡、枇杷和女贞3个树种的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过程都与林外降雨呈正相关,随着林外降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证明了通过树干径

    河南林业科技 2017年1期2017-06-10

  • 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林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峡库区水土保持林林冠截留特征研究李育鸿1,景凌云2,孙栋元3(1.甘肃省水利厅,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3.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水土保持林;降雨;林冠截留;刘家峡库区对刘家峡库区降雨分布、刺槐和侧柏样地林冠截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主要分布于5—9月,而大暴雨一般集中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刺槐和侧柏样地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外大气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林内穿透雨量随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4期2017-04-24

  • 2008特大冰冻灾害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动态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动态周晓果1, 温远光1,2,3,*, 朱宏光1,2,3, 王 磊11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木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宁 530004 2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 3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凭祥 532600林冠结构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众多关键生态功能和过程的重要参数,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林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对其林冠结构及动态特征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在广西大明山中山区

    生态学报 2017年4期2017-04-10

  • 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迂夫子林冠男终于练成了天罡剑的最后一招“不共戴天”。为练这一招剑法,林冠男付出了五年的时光。而练成整套天罡剑法,他更是花费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来,他始终在南山筑庐练剑。山花开了落,青草绿了黄,林冠男都不曾欣赏过,他要练剑。燕尔新婚的时候,他在练剑;儿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仍然在练剑。他没有时间跟妻子温存,没有时间陪儿子,他身上担负着为家族报血海深仇的大任。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八岁的儿子聪颖如己,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开始练习天罡剑的起始式,比自己当年还早

    微型小说选刊 2016年7期2017-01-20

  • 不同林型对林下光照和辐射消减的影响
    表明:不同林型对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照影响显著,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光照接近,林冠较差,沟谷季雨林与常绿阔叶林接近,林冠较好;辐射消减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辐射消减较差,常绿阔叶林和沟谷季雨林辐射消减较好;林下光照与辐射消减相关性强,特别是两个林冠结构因子与辐射消减关系密切。在进行林分改造时,建议选择叶片较大较厚,冠幅大而优美的常绿阔叶树种进行更新,天然起源的林分与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较好,有效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辐射消减; 林下光照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5期2016-11-17

  •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南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伍倩1,闫文德1,2,3,*,赵亮生4,邓湘雯1,2,5,宁晨1,2,3,项文化1,5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长沙4100042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0043 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4100044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兰州7300705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会同418307林冠对降水的截留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循环

    生态学报 2016年13期2016-08-29

  • 不共戴天
    迂夫子林冠男终于练成了天罡剑的最后一招“不共戴天”。为练这一招剑法,林冠男付出了五年的时光。而练成整套天罡剑法,他更是花费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来,他始终在南山筑庐练剑。山花开了落,青草绿了黄,林冠男都不曾欣赏过,他要练剑。燕尔新婚的时候,他在练剑;儿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仍然在练剑。他没有时间跟妻子温存,没有时间陪儿子,他身上担负着为家族报血海深仇的大任。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八岁的儿子聪颖如己,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开始练习天罡剑的起始式,比自己当年还早了一岁。祖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6年8期2016-08-17

  • 哀牢山黄心树幼苗人工控制实验生长特征*
    生长指标显著高于林冠下,在林窗中心,更有利于黄心树幼苗的存活及生长。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黄心树幼苗存活率及其生长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黄心树幼苗的定居和生长。光照强度是影响黄心树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黄心树幼苗各项生长生理指标都随光照的增强而增大。黄心树幼苗在相近光照强度的人工遮阳环境中,比在自然森林生境中生长状况要好。但黄心树幼苗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其生长对土壤水分含水量的变化不敏感。关键词:遮光实验;土壤水分;气体交换;林

    西部林业科学 2016年1期2016-02-26

  • 不共戴天
    迂夫子林冠男终于练成了天罡剑的最后一招“不共戴天”。为练这一招剑法,林冠男付出了整整五年的时光。而练成整套天罡剑法,他更是花费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来,他始终在南山筑庐练剑。山花开了落,青草绿了黄,林冠男都不曾欣赏过,他要练剑。燕尔新婚的时候,他在练剑,儿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仍然在练剑;他没有时间跟妻子温存,没有时间陪儿子。他身上担负着为家族报血海深仇的大任。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八岁的儿子聪颖如己,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开始练习天罡剑的起始式,比自己当年还早了一岁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5年11期2015-05-14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冠层截留降雨模拟与分析
    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冠层截留降雨模拟与分析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王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102300,北京)基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2012—2013年观测数据,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该区油松人工林林冠层降水再分配情况进行研究;采用王彦辉模型和崔启武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78 9),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幂指数关系(R2=0.867 3)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年3期2015-05-05

  • 林(树)冠截留容量及其近似确定
    截留容量更能体现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大小,它不仅能在不同林分或树种之间进行截留作用大小的比较,而且不受地域限制。[结论] 采用截留容量指标比较不同林分之间对降雨的截留作用不仅是有效的,也是合理的。关键词:林冠; 实测截留量; 截留率; 截留容量; 近似确定由于林冠(或树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将会使得降雨量发生第一次再分配,减少了到达地面的有效雨量,从而减少流域的产流量,即减少净雨量。因此,研究林(树)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而且还具有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3期2015-03-14

  • 热闹的体育大课间
    球。瞧,东北角的林冠熊和田张乐正在踢毽子,林冠雄得意地说:“我能一口气踢几十个,你呢?”田张乐一撇嘴巴:“哼,瞧你那点雕虫小技还敢炫耀,我不光踢得多踢得高,而且会踢十几种花样呢。”林冠雄不甘示弱地说:“牛皮不是吹的,你能踢给我看看吗?”“瞧好了!”田张乐嘴上说着,脚上就动了起来。只见他左右开弓,盘踢接磕踢,拐踢接绷踢,间隔着来一个“打跳”打偷”“打环”“打翘”“打剪”……一会儿单脚踢,一会儿双脚轮换踢……只见毽子上下翻飞,时左时右,时高时低,可总能被他稳稳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4年12期2015-01-29

  • 银瓶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林冠层结构与辐射消减效应
    重要因素[1]。林冠是由上层乔木郁闭的枝叶和层内空气所构成,林冠开度(canopy openness,CO)、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2]。林冠对太阳直射和各种天空散射的反射、吸收、透射和散射,改变了光的成分、强度和光照时间,影响林下光的可用性及其空间分布,是造成林内光异质性的主要原因[3-5]。林内光照组成可分为林下直射光(穿过林冠空隙直接照射到林内的光)和散射光(从任意方向反射到林内的光)[6]。由于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1-02

  • 不同胸径无患子人工林林冠层的持水性
    胸径无患子人工林林冠层的持水性刘成功 陈文静 万志兵 戴淑娟 卢玉生(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通过测定不同胸径无患子人工林林冠层3个部位的含水率,分析不同胸径林分不同部位可燃物的失水率,定量分析林冠层的防火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胸径无患子人工林林冠层含水率差异极显著,且胸径20 cm的无患子人工林林冠层3个部位的枝叶含水率值均为最大;新鲜枝叶在烘干过程中其质量及失水速率与烘干时间分别呈指数回归、二项式回归关系,0~6 h内随着烘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7-24

  • 长三角地区杉木林降雨再分配特征
    的第1个层次就是林冠[1],林冠层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再分配作用增加了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多样性,形成了3个部分:林冠截留、穿透雨以及树干径流,这3个部分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均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中国主要森林的林冠截留特征,国内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为11%~37%[2],林冠截留中一部分水分被叶片、枝干吸收,一部分通过蒸发直接返回大气[3]。在亚马逊地区水循环过程中蒸发的水分25%~50%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5-29

  • 长三角地区毛竹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
    要的一环,而森林林冠是大气降水进入陆地循环系统的第一道作用层,林冠层改变降水的空间分布,成为穿透雨、树干茎流以及林冠截留3个部分,森林林冠对降水的这种再分配作用受到降雨特征、林分特征、林冠特征以及气象因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2]。降雨通过林冠形成雨量和动能较小的穿透雨[3-4],在有植被的坡地地表茎流系数为6%~7%,而没有植被的坡地地表茎流系数为13%[5],可见森林林冠可以减少降水对地表的冲刷,对蓄水保土起到了重要的防护作用,树干茎流通常是研究中最易

    水土保持通报 2014年3期2014-01-26

  • 樟树人工林林冠截留效应分析
    07)樟树人工林林冠截留效应分析赵亮生1,闫文德1,2,项文化1,2,梁小翠1,2,伍 倩1(1.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 会同 418307)文章对比分析长沙城区内与城郊樟树人工林2011年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效应,研究得出结论:城郊樟树林年降水量为2 028 mm,年截留量为515.8 mm,林内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4.57%,达1 512.2 mm; 市区樟树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12-27

  • 马占相思人工林的林冠截留效应
    马占相思人工林的林冠截留效应李汉强1,邱治军2,张宁南2,徐大平2,周光益2(1.广东省西江林业局 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高要 526108;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2006、2007年对位于高要市高要林场的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降雨数据,分析了马占相思人工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1)高要林场2006、2007年降雨量分别为1 767.1 mm和1 692.7 mm,降雨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12-27

  •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降雨截留过程
    150040)森林冠层对大气降雨再分配具有显著影响,对森林水文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林冠层对雨水的截留和缓冲,会减少林内水量,降低降雨的动能和势能,从而防止土壤侵蚀、减弱洪峰流量、涵养水源等[1]。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包括树干茎流、穿透雨、树冠截留蒸发和树冠饱和后滴落降雨等部分。林冠截留量一般与林外降雨量呈正相关的关系[2],而树干茎流量与枝叶的分枝角度关系密切[3]。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影响林冠截留的因子总结出许多经验、半经验理论模型和理论模型[4-7

    生态学报 2013年4期2013-12-19

  • 太岳山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降水分配特征
    3)森林降水分为林冠截留、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三部分[1]。其中,林冠截留能够削弱雨滴对地表的打击力,减轻地表侵蚀危险,同时,也截蓄了一部分降雨量,减少了地表产流量,起到了削减洪峰流量和涵养水源的生态功效,是评价森林保持水土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林冠截留一直是森林水文和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2-3]。影响林冠截留的因素很多,主要受林分本身特点(林木种类、林冠结构、林分年龄、郁闭度等)和环境因素(降雨特征、风速、温度等)等的共同影响[4]。而在这些因素中,对于

    生态学报 2013年5期2013-12-16

  • 川西亚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截留水文效应
    610059)林冠截留指大气降水储存在冠层和从冠层截留中蒸发的水量[1]。森林地表截留是指储存在森林地表,并在降雨期间和降雨停止后蒸发入大气中的水量,包括土壤、灌丛、草地和枯落物等的截留[2]。林冠截留受森林特征[3]、林龄[4]和气候条件[5-7]等多种因素影响。林冠截留占降水比例针叶林可达25%—50%[8-9],阔叶林可达10%—35%[10-11]。穿过林冠的降水受到地表枯落物截留的影响较大[12],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土壤水和径流,同样以蒸发的形式

    生态学报 2013年2期2013-09-11

  • 人类活动对森林林冠的影响 ——第六届国际林冠学大会述评
    a)1 背景介绍林冠是森林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生态界面,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系,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过去由于受技术、认识水平及其它方面的限制,人们对森林林冠的了解甚少。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林冠中丰富的附生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国际上对林冠的概念,已从过去简单的森林顶层或冠层发展为包括森林中的所有叶片、枝条、小枝以及各种附生的有机体及其枯死残留物的总和,也

    生态学报 2013年8期2013-09-07

  • 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林冠截留模拟
    种林业生态工程。林冠截留作为森林水文过程中的一环,是降雨到达地面过程中发生的第1次水量分配,这一过程可以对降雨产生滞留作用,缓解雨滴对地表土壤的冲击力,并且还影响营养元素的输入,在森林水文循环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林冠截留模型是估算和预测林冠截留的有效工具,根据影响林冠截留的各个因子与林冠截留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推出了许多林冠截留模型。以A.J.Rutter等[1]为代表的概念模型,由于考虑了林分结构和气象因子对降雨的影响,能够估算降雨期间和降雨停止后的截留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年2期2012-01-02

  • 冀北山地不同林分类型林冠层降水分配研究
    森林水文过程中,林冠对大气降雨的再分配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意义,尤其是林冠层对雨水的截持和缓冲,减少了进入林地的水量,降低了降雨的动能和势能,从而起到削减洪峰流量、防止土壤侵蚀、涵养水源等生态功效[1]。1965年Leyton等研究了林冠截留的特征,发现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呈正相关[2]。1978年George研究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关系为径流量与枝叶的分枝角度关系密切[3]。Gash于1979年对林冠截留模型进行研究[4],2007年Pilar等研究集水区

    水土保持研究 2011年5期2011-09-19

  • 重庆四面山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及其影响因素1)
    ,100083)林冠截留作用能够使降水到达地面的数量减少,时间延缓,降水能量减弱,从而削弱了降水对土壤直接的溅蚀和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减慢,起到了削减洪峰流量和涵养水源的生态效应。因此,林冠截留对林地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1-4]。笔者对四面山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林冠截留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为评价三峡库区暖性针叶林的森林水文作用提供依据。1 研究区概况四面山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江津区四面山管理局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2011-08-09

  • 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林林冠对降雨特征的影响分析
    视。天然降雨通过林冠层时,林冠对其阻挡、滞留和削能,以穿透降雨、二次降雨和干流的形式到达地表[2-4],使得其降雨特征和林外降雨显著不同。因此,了解植被冠层对降雨特征的影响,是深入研究森林水文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对于林冠降雨特征的研究并不多[5-7],且观测降雨的次数少。笔者以色斑法为基础,观测了黄土高原南部的杨凌地区天然降雨15场,采集了不同树种林下降雨雨滴谱各200份,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林冠降雨特征。1

    水土保持研究 2011年4期2011-05-05

  • 重庆四面山三种人工林林冠截留效应研究
    100083)林冠截留作用能够削弱雨滴对地表的打击力,减轻地表侵蚀危险,同时减少地表产流量,起到了削减洪峰流量和涵养水源的生态功效,在森林水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是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研究的重点[1-5]。其以降水为前提,受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的时空分布、林分结构等诸多因子影响。笔者对四面山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三种人工林林冠的截留能力进行比较,并研究林冠截留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为评价三峡库区不同人工林的森林水文作用和防护林的建设经营提供依据

    水土保持研究 2011年1期2011-02-11

  • 杏树林冠降水截留效应及其模拟研究*
    者采用数学方法对林冠降雨截留进行了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带季节雨林、温带油松人工林、江河上游人工林等,通过经验、半理论和理论模型[4-8]对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的降雨截留规律已作较深入的研究,但对温带半干旱地区果林截留特征报道甚罕。在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果林树冠的截留耗水是果园耗水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它影响果园土壤水分的运移和分配规律。本文通过研究杏树果林对不同雨量单场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探讨不同降水事件下杏树果林对降水的拦截能力及差异,尝试建立盛果期

    水土保持研究 2010年1期2010-12-21

  • 重庆市四面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冠的截留作用
    面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冠的截留作用马惠1,张洪江1†,王伟1,杜仕才2,李根平3(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2.重庆市林业局,401147,重庆3.江津区林业局,402260,重庆)通过对重庆市四面山 6种不同森林类型(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竹林)最大容水量和林冠截留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温性针叶林和暖性针叶林较其他 4种森林类型具有更高的单位面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年6期2010-09-05

  • 泰山典型林分的林冠截留特征
    )泰山典型林分的林冠截留特征张永涛,杜强,陈凯,赵乾坤,陈志成(山东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系,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271018,山东泰安)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泰山罗汉崖林场 9个典型林分类型的林冠截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较好的对数关系;9个典型林分类型对降雨的截留能力为五角枫>麻栎 +黑松>15a麻栎 >刺槐 >50a麻栎 >黄连木 >黄连木 +刺槐 >侧柏 >黑松;7个典型林分类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年6期20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