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

  • 基于代谢与转录水平的花榈木萜类合成候选基因分析
    、黄酮、苯丙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2]。迄今为止,已从红豆属不同植物中发现大量的萜类化合物,如丁香酚、苯乙醇、榄香素和棕榈酸等化合物,并发现多种物质具有消炎、抗氧化、抗菌的作用[3-4]。萜类物质是多种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并且是天然化合物中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一类物质[5-6],了解花榈木中萜类物质能够提高对花榈木的药用认知。植物萜类化合物主要由甲基赤藓糖磷酸酯 (MEP) 途径或甲羟戊酸 (MVA) 途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11-03

  •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3种林分芬多精成分分析
    枫香林、油桐林中萜类物质相对含量为40.71%、17.72%、24.22%,尤其马尾松林中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具有较好的森林疗养功效。关键词:芬多精;热脱附-气相色譜-质谱;萜类;森林康养中图分类号:S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3)03-0046-07Components of Phytoncides of Three Stands in Jiufeng National Forest ParkLi GuangrongCai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3期2023-07-11

  • 苦毒烷型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杨田融,杨雅琳,许 敏(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Picrotoxanes are a group of alkaloids,sesquiterpenes,and nor-diterpenes featuring 6/5 dicyclic ring skeleton.A variety of oxidation and skeletal rearrangement occurring in the basic 6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3-01-09

  • 环烯醚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探究
    相同。一般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骨架有三大类,分别为环烯醚萜苷类、裂环烯醚苷类、环烯醚萜乙缩醛酯类,所以环烯醚萜基本骨架通过羟基化、环氧化以及通过莽草酸途经可获取芳香酸酯化,在芳香酸酯化驱动下形成不同形式的环烯醚萜[1]。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多样,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则会受其多样性结构影响,其自身涵盖的生物活性相对广泛。当前国内外鲜少探究环烯醚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对此,从多方研究归纳环烯醚萜类成分,了解其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酶基因,旨在预测未知活性

    现代园艺 2022年14期2022-11-18

  • 光与茉莉酸信号介导的萜类化合物合成分子机制
    570228)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构成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可分为半萜、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以及多萜等。对植物而言,萜类化合物可帮助其应对环境胁迫、防御天敌、引虫授粉和完成信息交流;而对人类来说,萜类化合物则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在医药、工业和农业上应用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但药用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天然含量普遍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光信号和茉莉酸信号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

    生物技术通报 2022年8期2022-09-14

  • 安溪县青钱柳总三萜含量动态变化及萜类成分分析
    。青钱柳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生物碱、多糖、有机酸等有益成分[2],其中萜类物质占有较大比例,具有优良的药用价值,FANG等[3]研究表明青钱柳萜类物质能够显著增加3T3-L1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周琴等[4]研究表明青钱柳三萜能够保护STZ损伤的INS-1细胞,并促进INS-1细胞分泌胰岛素;LIU等[5]研究表明青钱柳三萜类化合物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脂水平。萜类化合物是青钱柳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它的积累与季节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青

    福建农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08-12

  • 猫咪对猫薄荷“上头”与驱虫有关
    ,这是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保护植物免受虫害。研究人员发现,猫对银藤的物理破坏促进了比完整树叶高出10倍的该类化合物的即刻释放。此外,叶片损伤也改变了银藤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组成。荆芥内酯在完整叶片中占所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90%以上,但在受损叶片中这一比例下降至约45%,而其他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含量大大增加。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主要作者、日本岩手大学动物行为研究员宫崎正夫及其团队证明了这些化合物可有效地驱赶白纹伊蚊。此次,研究小组证明,当猫通过摩擦、滚动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10期2022-05-30

  • 我国科学家解开薰衣草独特香味遗传学之谜
    产生的一类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遗传学和多样性特别感兴趣。萜类化合物在包括薰衣草在内的芳香花卉的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环境中,萜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可以吸引潜在的昆虫授粉者。在现实生活中,萜类化合物通过精油等产品提供其潜在的好处,包括缓解压力和皮肤护理。考虑到这些,必须在遗传水平上了解萜类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以便操纵薰衣草生产出质量更好的化合物。该团队首先分析了中国薰衣草品种“京薰2号”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数据。通过系统发育分析,他们确定了薰衣草进化历史中的基因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1期2022-04-16

  • 解脂耶氏酵母合成萜烯的进展:见微知著的改造策略
    300457)萜类化合物也称为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级代谢物,几乎在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原生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有发现,并发挥着重要功能[1]。所有的萜类化合物均衍生自C5单元前体化合物异戊烯基二磷酸(IPP)及其异构体二磷酸二甲基烯丙酯(DMAPP),种类繁多且结构多样,根据C5单元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萜(C10)、倍半萜(C15)、二萜(C20)、三萜(C30)和四萜(C40)等[2]。因萜类化合物在食品、

    生物加工过程 2022年2期2022-04-15

  • 白花紫苏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白花紫苏中主要以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化合物3、4、5、6、7、8、9、10和11为首次从白花紫苏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1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19.51±0.03)μM和(23.13±0.05)μM,显现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关键词】 白花紫苏;化学成分;萜类;黄酮类;抗氧化活性【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2-0044-05Chemical Constitu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3-30

  • 乌龙茶做青工艺中萜类挥发性香气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要有五种:(1)萜类香气合成途径;(2)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途径;(3)脂肪酸过氧化及降解途径;(4)糖苷水解途径;(5)儿茶素类氧化途径[1]。其中萜类香气合成途径与茶叶加工密切相关,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非生物胁迫一直伴随其中。茶叶在采摘后保持生命活性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形成自我保护来减少或者抗衡胁迫的伤害,从而不仅影响了茶叶的外观品质还会诱导茶叶产生大量香气物质[2]。萜类香气物质作为茶叶香气的前体物质,其中的部分在乌龙茶香气中占比较大,很大程度上左右茶叶的

    广东茶业 2022年1期2022-03-12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泽漆萜类成分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
    。泽漆化学成分以萜类成分为主且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7]。但泽漆萜类成分抗肿瘤作用靶点及机制未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工具,对泽漆萜类成分抗NSCLC 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泽漆的临床使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1 研究方法1.1泽漆活性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 文献中检索泽漆的萜类成分,并检索其SMILES 编码上传至Swiss ADME(http://www.swissadme.ch/)平台进行筛选,以胃肠道吸收程度(GI absorpt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期2022-01-29

  • 马尾松PmFPP和PmGGPP基因分子特征与表达分析
    541001)萜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物中最丰富的一类,在植物防御中起重要作用。萜类合成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FPP)和牻牛儿牻牛儿基二磷酸(GGPP)等前体直接影响萜类合酶(Terpene syn⁃thase, TPS)形成萜类化合物的种类[1]。萜类已成为植物与环境互作中的重要信号分子,是参与植物防御反应的植保素及调控植物部分激素的物质[1-2]。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有利于增加植物萜类物质,从而提高植物抗性。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茉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6期2022-01-21

  • 工程酵母助力真菌嵌合萜类合酶的快速系统挖掘
    200032)萜类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庞大的一类天然产物,至今已有超过10 万种[1-2]。萜类存在于所有生命领域中,在植物、真菌和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最为普遍,萜类化合物在防御、调节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被广泛用作药物、香料和调味品等[3-4]。尽管萜类数量庞大且结构多样,但所有的萜类天然产物骨架都由五碳结构单元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imethylallyl pyrophosphate,DMAPP)和异戊烯基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

    合成生物学 2021年5期2021-11-29

  • 松科植物萜类合成酶及其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210037)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结构极为丰富的天然产物,目前已在细菌、真菌、昆虫以及植物等生命体中发现8万余种天然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5]。萜类是植物合成种类最多的一类代谢物,少部分萜类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初级代谢物发挥生理作用,如赤霉素、脱落酸、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6];绝大多数萜类作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适应环境、传递信息和化学防御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一些挥发性萜类作为花香产生的主要物质能够吸引授粉生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04

  • 基于UPLC-Q-TOF-MS/MS及GNPS技术的炮附片二萜类生物碱成分*
    主要包括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长链脂型二萜类生物碱、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无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和其他类型生物碱。其中双酯型和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也为其毒性成分。由于附子属于大毒药材,临床常用其炮制品,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单酯型生物碱,毒性显著降低等[5]。近年来,将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高分辨质谱鉴定能力相结合,广泛用于中药材成分分析与鉴定[6]。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1年3期2021-05-26

  • 基于GC-MS的福建柏萜类挥发物及其器官差异分析
    柏精油中含有大量萜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萜类挥发物[3-4].但对福建柏各组织部位中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成分组成尚不清楚[4-6].本研究对福建柏鳞叶、树皮和根中萜类挥发物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旨在鉴别福建柏不同部位萜类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为从分子层面上探究福建柏萜类挥发物的合成、转运和调控机制提供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试验材料为35年生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福建柏鳞叶、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和根,于2019年8月采集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大湖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13

  • 阳春砂3个萜类合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参与萜类调控的分析
    源 •阳春砂3个萜类合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参与萜类调控的分析赵海莹1,李 萌1,林晓静1,赵圆圆1,梁慧琳1,叶泽萍2,杨锦芬1*1.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药研发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06 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获得药用植物阳春砂萜类合酶基因AvBPPS(bornyl diphosphate synthase)、AvL

    中草药 2021年4期2021-02-25

  • 丛枝菌根影响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研究进展
    生代谢产物,其中萜类化合物是最重要的一类[1-2]。萜类化合物是一类以异戊二烯(C5)为基本构成单元并通过化学键的连接形成的链状或环状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异戊二烯数量,可将萜类化合物分为单萜(C10)、倍半萜(C15)、二萜(C20)、三萜(C30)、四萜(C40)、多萜(C>40)及精油类(挥发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二萜类化合物)[3-5]。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种类超过40 000种[6],其在植物生长及适应环境变化过程

    生物技术通报 2020年9期2020-12-21

  • 寄主中萜类挥发物质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作用
    物中的单一挥发性萜类在梨小寄主定位中的作用及机制并未开展研究。大量研究指出,短链萜类(C5-C20)化合物是植食性昆虫远距离通讯的重要化学物质[8]。因此,探索寄主挥发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在梨小雌蛾寄主定位中的作用,并开发梨小雌蛾的植物引诱剂势在必行。本研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桃梢挥发物中的萜类物质进行分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桃梢挥发物中萜类物质对于梨小的引诱作用,并进一步探究萜类物质对梨小性信息素是否具增效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1-14

  • 植物萜烯类合成的转录调控研究进展
    TF)激活或抑制萜类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萜烯类物质的合成,因此,萜烯类转录因子调控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不同萜类代谢的转录调控研究现状,旨在更好地促进萜烯类物质的转录调控研究。1 萜烯类物质及相关转录因子萜烯简称萜,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按萜类分子中包括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多萜,常见的萜类物质如表1所示,单萜和倍半萜物质较多,其他萜类较少。表1 常见的萜类物质分类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2020-10-16

  • 三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叶委陵菜;黄酮;萜类;抗炎;镇痛;抗病毒〔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0.08.024〔Abstract〕 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is is an important folk medicine,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Hubei, Hunan, and Hebei province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8期2020-10-09

  • 榄形风车子萜类提取物对四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风车子;  萜类; 癌细胞; 增殖抑制癌症已成为我国疾病死因之首,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攀升。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占到了所有癌症死亡的四分之三。目前化学药物抗肿瘤作用确切,疗效显著,但是毒副作用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人们迫切希望找到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中药在这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风车子属植物的抗肿瘤活性已被多人证实,并且从风车子中提取出的二苯乙烯类风车子抑素已被证实疗效确切。榄形风车子(Combretum olivaefo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2020-09-02

  • 9种唇形科芳香植物挥发性萜类成分的比较分析
    is L.挥发性萜类普遍存在于植物防御反应中,因其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的功能,可保护植物免受病菌的侵害,同时挥发性萜类也可通过吸引害虫的天敌实现间接防御反应[1]。此外,挥发性萜类还可以通过增强花和果实的香味吸引动物促进植物的授粉和种子传播。芳香植物,含有大量的挥发性萜类成分,因此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保健及风景园林等各个行业[2~5]。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芳香植物约有3 600余种,但其中仅有300种被开发[6],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芳香植物是一

    植物研究 2020年5期2020-07-14

  • 益母草属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结构丰富,其中萜类化合物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一类,同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作者对益母草属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归纳,为该属萜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 益母草属;萜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bstract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and rich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in genus Herba Leonurus,among which terpenoids ar

    世界中医药 2020年9期2020-06-04

  • 五加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研究
    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木脂素、黄酮、茋、生物碱、甾醇、香豆素等。同时,还发现多种无机元素、氨基酸、单糖、多糖、挥发油等成分,相对比较复杂[3-5]。其中,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且种类繁多,具有抗氧化、抗风湿、抗应激、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抗溃疡、抗辐照和强化骨骼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腰膝软弱及神经衰弱等疾病,能有效缓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等症状,其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备受人们的重视,已成为中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30

  • 不同花色福鼎白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布
    0081)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分子骨架以异戊二烯单元(C5单元)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含单萜、倍半萜等,往往具有较低的香气阈值和宜人的香气,广泛存在于植物源性食品中[1]。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大多具有1 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存在香气特性及香气阈值均可能迥异的对映异构体,如S-芳芳醇呈现甜香及花香(香气阈值7.4 μg/L)[2],R-芳芳醇呈木香(香气阈值0.8 μg/L)[3];(2R,5R)-芳芳醇氧化物A及(2R,5S)-芳

    食品科学 2019年24期2020-01-07

  • 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机理及在冷鲜肉中的应用
    胡椒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占胡椒油的78.92%,具有抗病毒、细菌、真菌,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松弛平滑肌等多种生物活性[8-9]。目前,大多数研究仅讨论天然保鲜剂的宏观抑菌性能,而关于胡椒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以及在冷鲜肉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将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作为保鲜剂,探究其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以及冷鲜肉的保鲜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胡椒粉 海南省海口市南国超市;冷鲜猪肉 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单增李斯特

    食品工业科技 2019年19期2019-10-25

  • 五加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进展
    分主要有挥发油、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结构类型。本文对近十年来五加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五加属植物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五加属;化学成分;多样性;萜类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4.026Advances in Chemodiversity from Acanthopana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9-10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新鲜烟叶中的萜类成分
    号 450001萜类成分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抵御外界侵害[1-2]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烟草中的萜类成分除了具有调节烟草生长、增强抗逆性等生理功能外[3],还与烟草香气品质密切相关[4-5],是衡量烟草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准确检测烟草中萜类成分的含量是研究萜类成分代谢途径、提高萜类成分含量、解析烟草香气品质的重要前提。国内外用于萜类成分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6]、高效液相色谱法[7]、气相色谱法(GC)[8]、液相色谱-

    烟草科技 2019年7期2019-08-13

  • 食品中萜类化合物来源及功能研究进展
    化学结构特征定义萜类化合物为以异戊二烯(isoprene,C5)为基本单元形成的聚合物和衍生物,基本碳骨架通常具有5个碳的异戊二烯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1]。图1 异戊二烯化学结构式Fig.1 Chemical formula of isoprene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因而广泛存在于植物源性食品中。下面对食品中萜类化合物的来源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分析食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功能研究现状。1 食品中萜类化合物的来源1.1 内源性萜类化合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年8期2019-05-07

  • 采后苯并噻重氮处理对‘玉金香’甜瓜单萜类香气及其代谢关键酶的影响分析
    A)[11]。单萜类香气物质以糖的中间代谢产物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为前体,经MEP途径生成香叶基二磷酸(geranyl diphosphate,GPP),再由单萜合成酶催化生成[12-13],其中l-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l-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是MEP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14]。本研究以厚皮甜瓜‘玉金香’为实验材料,监测采后常温贮藏期间单萜类香气组分及其代谢

    食品科学 2019年5期2019-04-02

  • 大肠杆菌微细胞工厂生产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215123)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自然界中种类庞大、结构复杂多样的天然产物,已鉴定的种类超过50 000 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极高的经济价值,因而被开发利用,如用作抗肿瘤和消炎止痛的药物、高级香料、环保杀虫除草剂等[1]。现在,随着化石能源资源枯竭和人们环境变化的关注日益加强,研究人员积极寻求新能源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许多萜烯(烃)具有媲美汽油、重油和航空燃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认为是可直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新一代生物

    生物加工过程 2019年1期2019-02-15

  • 食用菌中萜类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糖、酚类、甾醇、萜类等,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和降低胆固醇等功效等[2]。香菇多糖经过测试,毒性显示接近于零,已经用于临床上肿瘤的治疗。因此,越来越多的食用菌被作为药物或者保健品原料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在植物、动物和大型真菌中,结构多样,其中绝大多数具有抗炎、抑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已报道的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大约有50000种[3]。例如植物中具有抗疟原虫的青蒿素,动物中具有改善肾细胞凋亡的虾青素和灵芝中具有抗炎

    食品工业科技 2019年1期2019-01-26

  • 食品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30068)1 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系统研究的意义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以异戊二烯为基本骨架,在各种合成酶、修饰酶作用下生成,又称为类异戊二烯(isoprenoid)。根据结构中异戊二烯数目,可将其分为半萜、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四萜及多萜。在萜类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由于合成所需的萜类合酶(terpene synthases,TPS)以及修饰酶的多样性[1-2],使得最终生成的萜类化合物结构繁多,种类丰富,具有多样

    中国酿造 2018年9期2018-11-05

  • 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研究进展
    性物质中,挥发性萜类物质是构成茶叶花果香的重要来源之一,该类化合物还具有化感作用、防虫抗病等生物学功能,是茶树中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本文对茶树中萜类挥发性物质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 茶叶中挥发性萜类的生物学功能萜类化合物是种类、数量最丰富的一类植物、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已发现的各种萜类物质超过55000种[1],其中倍半萜是最大的一类,达到7000种[2]。萜类均具有“异戊二烯”的基本结构单元,除以萜烯

    茶叶学报 2018年3期2018-10-15

  • 3种不同产地蜂胶的成分差异
    得到总酚、黄酮和萜类成分[20-22],未见3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报道,更未见3地蜂胶3类成分差异的报道。因此,本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马来西亚、巴西、中国3种不同产地的蜂胶进行成分含量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3种不同产地的33个蜂胶样品的总酚类、黄酮类和萜类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且通过聚类分析对测定的含量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不同地域蜂胶的特征组分分类、不同地域蜂胶成分和不同地域蜂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数据。1 材料与仪器1.1 实验材料马来西亚无刺蜂蜂胶1

    中国蜂业 2018年6期2018-08-01

  • 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进展*
    100193)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衍生而成的天然产物,由多个异戊二烯(Isoprene,C5)结构单位构成,分子式通式为(C5H8)n。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结构各异、种类繁多。迄今,已在自然界中发现超过50 000种萜类化合物[1],大部分从植物中分离获得。有些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赤霉素、吲哚乙酸等作为植物激素调控植物发育过程,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3期2018-06-21

  • 外源茉莉素调控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茉莉素调控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石宏武1,罗祖良1,崔晟榕1,马小军1,2*(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2.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云南分所,云南 景洪 666100)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医药、工业和农业生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一些重要的萜类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以及在植物中的低含量,使其不能低成本地大量生产。因此,利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茉莉素调控机制和外源介导相关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11期2017-12-09

  • 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陈鹏飞摘 要: 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大类化合物,包括单萜类化合物、倍单萜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等。本文概述了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以及一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关键词:萜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中图分类号:O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59-01前言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数量庞大的一类化合物的统称,是植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种类最多的一类化合物。最简单的萜类化合物是由两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因此萜类化合

    中文信息 2017年2期2017-04-13

  • 化感水稻苗期茎叶组织中萜类物质检测和抑草活性分析
    稻苗期茎叶组织中萜类物质检测和抑草活性分析李家玉, 林志华, 李 立, 杨小燕, 张 奇, 何海斌(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采用稻稗抑草圈土壤盆栽种植方法,微波萃取和气质联用色谱技术测定苗期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的茎、叶中萜种类及总萜、单萜、含氧单萜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物质分析结果,进一步考察含氧萜类对稗草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12

  • 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
    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邵晨阳1,2,吕海鹏1,朱荫1,张悦1,林智1(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8;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

    中国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4-07

  • 13种萜类化合物对胶孢炭疽菌和链格孢的抑制活性
    0062)13种萜类化合物对胶孢炭疽菌和链格孢的抑制活性杨 婷1,2, 史红安1,2, 李聪丽1,2, 李建华1,王立华1, 李国元1, 张志林1*(1.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孝感 432000;2.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62)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链格孢Alternaria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13种萜类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胶孢炭

    植物保护 2017年2期2017-03-29

  • 萜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100193)萜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孙丽超 李淑英 王凤忠 辛凤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萜类化合物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抗过敏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日化、医疗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功能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萜类的合成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萜类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目前,已经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出萜类高产的酵母工程菌株,

    生物技术通报 2017年1期2017-02-21

  • 柏子仁总萜类成分药理活性及提取工艺研究
    学研究·柏子仁总萜类成分药理活性及提取工艺研究马欣悦,李瑞海*,贾天柱目的 探讨从柏子仁中提取总萜类成分的最佳工艺及总萜类成分的镇静、催眠和耐缺氧作用。方法 以均质时间、温度、料液比和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每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观察柏子仁总萜类成分对小鼠自发活动、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和睡眠个数及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 以甲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80 ℃,料液比1∶10,均质10 min,均质提取1次为最佳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年1期2017-02-14

  • 植物会“说话”吗?
    BVOC物质是由萜类化合物形成的。含有5个C原子的异戊二烯单体(C5)是构成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所以有科学家将其比作植物“语言”中的一个个“音节”。这些单体按照不同顺序排列组合构成数量极其庞大的单萜(C10)和倍半萜烯(C15),就成了一个个“词组”。最终,多种不同萜类化合物混合而成的BVOC经由植物释放出来,就像它们“说出”的一个个语句,维系着植物的交流。更神奇的是,植物甚至也有“方言”。不同物种的植物所释放的BVOC物质中,萜类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各不

    东方企业家 2016年10期2016-11-07

  • 药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β-AS基因研究进展
    118)药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β-AS基因研究进展董占梅1,张涛2,韩梅2*(1.吉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吉林长春130051;2.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药用植物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丰富,数量大,现代药理活性突出。β-AS作为萜类成分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对药用植物萜类活性成分生物合成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β-AS的生物学意义、催化机制、β-AS克隆情况、基因结构以及在重要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β-AS;萜类化合物;药

    吉林农业 2016年23期2016-03-28

  • 抱茎苦荬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甾醇类等化合物。抱茎苦荬菜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病毒方面具有开发前景。关键词:抱茎苦荬菜;化学成分;萜类;黄酮类抱茎苦荬菜[Ixerissonchifolia(Bge.) Hance] 为菊科苦荬菜属(Ixerisgenus)植物,别名为苦碟子、满天星等,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具有清热解毒、排毒、止痛之功。现已从抱茎苦荬菜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百余种化合物,主要是萜类、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5

  • 江西省高产脂湿地松松脂成分分析与评价
    并计算松脂中的单萜类、倍半萜类和二萜类组分的总百分含量,基本特征用Office Excel 2003软件统计。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用SAS 8.0软件计算。2 结果与分析2.1 高产脂湿地松松脂成分的变异由于实验中部分样品有挥发现象(管内松脂由流体黄色变成半固体白色,即为松节油挥发),本研究对其成分进行测定,最终获得146个单株松脂成分测定数据,气-质联用分析GC-MS色谱峰图如图1。从表2分析可知,146个湿地松松脂试样成分中,有19.18%(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5-15

  • 菊花挥发油主要成分对肿瘤抗性的研究进展
    :菊花;挥发油;萜类;抗癌;小白菊内酯;β-榄香烯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Tzve1)原产于我国,系菊科(Composit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目前较常见的菊花种类为贡菊、毫菊、杭菊、滁菊、怀菊、济菊、川菊以及祁菊。菊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绿原酸、生物碱、多糖、多酚类、氨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其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15

  • 天然萜类化合物A抑制BACE1促进AD小鼠学习记忆
    4)·神经·天然萜类化合物A抑制BACE1促进AD小鼠学习记忆包建,齐昌兴,黄芳,薛永波,张勇慧,王小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4)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病,迄今为止,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我们从真菌土曲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碳骨架——萜类化合物A(Terreterpenoid A),这也是首次从长江底淤泥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碳骨架的类单萜蛋白。通过能量共振转移技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6

  • 忍冬属植物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形式存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很有特征性,主要存在于茜草科等双子叶植物中,因此该类化合物在植物化学分类学中也有重要意义[4]。比较有意思的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忍冬属植物的主要水溶性成分。而金银花不管是传统的方剂中,还是近年来新兴的凉茶用药,均为水煎剂。结合文献报道环烯醚萜萜类化合物具有保肝利胆、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焦虑等多种药理活性,我们可以断定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金银花等忍冬属植物的药效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年7期2015-01-09

  • 银杏叶软胶囊中银杏黄酮醇苷和内酯含量测定
    银杏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 5 μm),甲醇-0.4%磷酸溶液(55:45)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40 ℃;流速1 mL·min-1。结果 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分别在5.212~52.124,4.729~47.291,2.217~22.166 μg·mL-1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中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分别在1.307~6.535,1.008~5.0

    医药导报 2015年10期2015-01-05

  • 萜类微生物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311121)萜类微生物生物合成研究进展高允允,王秋艳,黄黎锋,李海峰(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21)萜类是一类具有重要研究及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近年来,随着萜类合成途径中各种关键酶基因克隆、异源表达和功能鉴定,许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逐渐清晰.以萜类微生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为线索,综述了应用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技术开展的萜类微生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萜类;微生物;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11-14

  • 天山花楸不同部位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天山花楸不同部位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程 伟,帕提古丽·马合木提*(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为得到天山花椒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参数,以新疆天山花楸为原料测定不同部位萜类化合物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泡时间、甲醇与水混合液、加水量、提取温度、粉碎粒度,确定天山花楸中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20%甲醇溶液作溶剂,原料质量与溶剂总体积比为1.5g:10.0mL,恒温60℃浸提4h,测得的

    食品科学 2011年6期2011-10-13

  • 中华小苦荬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马文兵中华小苦荬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马雪梅*,马文兵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太原030051从中华小苦荬全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素(1),3β-羟基-20(30)-蒲公英甾烯(2),熊果-12-烯-3β-醇(3),羽扇豆醇(4),10-羟基艾里莫芬-7 (11)-烯-12,8α-内酯(5),乌苏-12,20(30)-二烯-3β,28-二醇(6),3β,8α-二羟基-6β-当归酰基艾里莫芬-7(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1年3期20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