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

  •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发育模式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量相关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文献的基础上, 对准噶尔盆地烃源岩的发育进行了初步介绍, 而后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烃源岩干酪根系同位素组成, 以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分类, 旨在探究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的关系,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原油的形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1]。1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的发育准噶尔盆地的不同烃源岩形成时间是不同的, 总地来说, 其主要形成时期包括上古生界和中生生界, 具体情况如下[2-3]。1.1 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和二叠系在上古生界时期, 准噶尔盆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9期2023-01-08

  • 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
    独立的沉积单元,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差异很大[3]。这源于陆相烃源岩形成环境的复杂性,凹陷的形态、边界断裂的活动性、古气候、事件沉积等特定地质环境均有可能对烃源岩的形成起控制作用[4]。同时,中国北方中生界断陷盆地的勘探实践表明,烃源岩(特别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对油气的分布和凹陷的勘探成效起决定性作用[5]。在这些区域开展勘探研究工作,烃源岩研究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的油气勘探始于2016年,相继完钻的2口探井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果

    石油实验地质 2022年6期2022-12-07

  • 银额盆地巴北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资源潜力
    探效果较好的凹陷烃源岩发育程度往往也较好[1-4],烃源岩研究对于类似银额盆地这种中国北方中、小型断陷湖盆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5-6]。相比之下,银额盆地巴北凹陷的油气勘探效果并不理想,延长石油集团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在该区实施了两口探井,由于油气显示级别不高,该区的油气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前人对于该区研究很少,且多聚焦于古生界储层特征的研究[7-8]。但从油气显示情况来看,古生界可能并非主要目的层,因为古生界经历了多期剧烈构造运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6期2022-11-28

  •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三河次凹有效烃源岩评价
    复杂、断裂发育及烃源岩分布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油气勘探已有了一定突破,具有“小而肥”的特征[1-3]。三河次凹阜二段处于欠补偿沉积时期,受海侵作用影响沉积环境发生变化,海平面上升湖水被咸化[4];三河次凹临近石港断裂带发育多期断层和天然裂缝,有利于储层改善和断块油气藏形成[5-7];三河次凹阜二段的主要成藏时间为47~41.5 Ma,烃源岩演化处于低熟或成熟阶段[8]。三河次凹作为金湖凹陷的主要探区,受复杂断裂活动特征和分析测试资料不足的限制,前人在沉积层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16期2022-07-10

  • 川西坳陷优质烃源岩的识别及分布特征
    00)0 前 言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Tissot等人把已经生成或能够生成石油的沉积岩称为烃源岩[1]。郝石生根据沉积岩有无生烃能力,将其划分为非生烃岩和生烃岩两大类,将其中的生烃岩划分为烃源岩和非烃源岩[2]。王吉茂等人从地化特征、沉积古环境及岩性特征等方面,对优质烃源岩的识别进行了客观评价[3]。但对优质烃源岩的定义,始终不明确。在测井曲线旋回叠加样式不明显,且缺少地震资料的情况下,INPEFA测井旋回技术可将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7-08

  • 黄河口凹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热降解学说以来,烃源岩发育特征研究成为评价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的基础。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我国学者提出并逐渐形成的“源控论”和优质烃源岩控藏论进一步提升了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意义,使其成为研究成烃成藏过程、预测油气富集规律、确定勘探区带的重要环节。根据Tissot[1]的定义,烃源岩是指已生油或具备生油能力的岩石。根据供烃能力可将其分为非有效和有效烃源岩,二者的区别在于烃源岩是否供给了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1]。金强等[2]将有效烃源岩中有机质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6-01

  • 基于岩石热解资料的烃源岩有机碳构成计算方法及应用
    61)0 引 言烃源岩中的碳包括有机碳和无机碳,有机碳为沉积岩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元素,是烃源岩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1-2]。陈子恩[3]认为烃源岩中的有机碳由羧基碳、C15以上可溶有机碳、热降解碳和固定碳组成。为了研究各类有机碳在烃源岩总有机碳中的占比,提出“有机碳构成”的概念,有机碳包括有效碳和无效碳。有效碳是指在足够的温度和时间作用下热解,可转化为油气排出烃源岩的碳[4]。无效碳也叫“死碳”,在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不参与生烃反应,不能转化为烃类[5]。现

    特种油气藏 2022年2期2022-05-09

  • 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
    1]。勘探证实,烃源岩作为第一控藏要素对油气成藏起决定性作用,凹陷的勘探前景取决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烃源岩的优劣[2-3]。已建成油田的凹陷,如宝勒根陶海、赛汉塔拉等凹陷,普遍具有良好的烃源岩条件[2,4],且这些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资源潜力等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而另外一些勘探程度较低、目前尚未获得较好勘探成果的凹陷,如伊和乌苏凹陷等,烃源岩方面的研究未获得重视。伊和乌苏凹陷自1984年中石化实施一口参数井(伊参1井)以来,一直未有勘探投入,且由于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2-28

  • “源热共控”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差异分布
    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文莱—沙巴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系中—上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1-2]。国外学者从煤相、成煤环境、有机质来源等方面对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煤系烃源岩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3-5]。同时,国内学者也对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认为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发育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6-8]。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地质储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曾母盆地

    天然气工业 2021年11期2021-12-22

  • 川东北地区陆相烃源岩评价
    流井组、须家河组烃源岩岩心、岩屑和露头样品,开展了烃源岩的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川東北地区J2q烃源岩TOC整体在0.5%~2.0%之间,好烃源岩占比1/3左右,有机质类型以II2-III型为主;J1z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千佛崖组相似,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T3x烃源岩TOC整体较高,近50%烃源岩TOC≥1.0%,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2)通南巴地区陆相烃源岩已演化至过成熟阶段(即干气阶段);普光地区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差异较大,现今埋深较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面积富有机质优质烃源岩,具有烃源岩厚度大、总有机碳丰度高及生烃潜量大等特征,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的主力烃源岩层系[3-6],同时也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页岩油勘探的重点层系[7-9]。前人对该盆地三叠系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工作多围绕盆地斜坡区展开,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14],位于盆地东南部的旬—宜探区的烃源岩特征分析尚未系统开展。为此,本次在对探区内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层系烃源岩进行采样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指标展开烃源岩评价;并参考区域资料

    矿产与地质 2021年4期2021-10-21

  • 广东三水盆地布三段烃源岩有机质可溶组分特征
    津300280)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沉积有机质、可大量生成油气的岩石。其中的沉积有机质是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1]。石油地质学上,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组分,称为干酪根[1];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组分,称为可溶组分,通常也称沥青[2]。氯仿是抽提烃源岩时最常用的有机溶剂,因此有机质可溶组分可用氯仿沥青含量表示,即氯仿沥青”A”[2]。有机质可溶组分对于烃源岩丰度的评价、烃源岩类型的确定、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计算都有重要意义,是烃源岩研究的关键内容[3-5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9期2021-09-27

  • 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特征的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沉积学研究显示,东濮凹陷是一个盐湖性质的含油气盆地,受沉积水体盐度、沉积相带等条件的控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与油气分布有着极好的相关性[2-6]。为了更好地探索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盐度与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系,对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东濮凹陷常规油气精细勘探和非常规页岩油勘探。1 烃源岩发育特征东濮凹陷古近系自

    断块油气田 2021年4期2021-07-28

  •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中-高演化阶段烃源岩品质评价标准探讨
    度评价是初步判识烃源岩品质优劣的有效手段,也是烃源岩评价工作中最为基础且较为重要的工作。目前,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最常用的为有机碳含量(TOC)及生烃潜量S1+S2(Pg),评价方案多基于中国石油行业标准《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SY/T 5735—1995)和1997年由陈建平等提出的中国煤系地层烃源岩评价标准[1-6]。这些标准的建立均基于未熟-低熟样品,而含油气盆地内烃源岩多已经历了大量生排烃过程,实验检测的TOC和Pg均为现今残余量[7-8]。

    非常规油气 2021年2期2021-05-24

  • 源储一体烃源岩精确评价 ——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凹陷最主要的一套烃源岩[1-5]。2010年以来,该区在芦草沟组获得重大突破,吉23等多口井在该组相继获得工业油流,展示了页岩油勘探的良好前景。由于页岩油气不同于常规油气特性,在勘探生产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芦草沟组地层源储一体,砂泥交互分布或紧密接触,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大量吸附在干酪根有机质孔和邻近致密储层中,导致所取岩心样品中有明显的原油浸染现象。受运移有机质烃类的影响,泥岩、粉砂岩及白云岩分析测定的有机碳含量、热解生烃潜量值均较真实值偏高,按照烃源

    石油实验地质 2021年2期2021-04-21

  • 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优质烃源岩分布及其控油气作用
    00459)优质烃源岩是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础[1-2]。“源控论”的思路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4]。因此,围绕优质烃源岩预测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的相关研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庙西中南洼位于渤海海域东南部,主要包括庙西中南洼、黄河口东洼以及莱州湾东北洼3个典型的边缘洼陷[5-6]。近年来随着渤海边缘洼陷勘探的不断深入,该区陆续发现蓬莱31和渤中36等一批规模性油田,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受限于边缘洼陷相对局限的烃源岩分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14

  • 渤海海域沙南凹陷烃源岩TOC 测井预测模型优选及应用
    汉 430074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烃源岩评价是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勘探前景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烃源岩中的总有机碳含量(TOC)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参数。在利用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评价烃源岩时,一般隔一定距离取心采样进行测试分析,但受取心数量和分析化验成本等影响,难以获取纵向上连续的TOC 值[1-2],而测井资料具有纵向上连续,分辨率高等优势,且多种测井参数与烃源岩TOC 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可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对烃源岩TOC 进行定量预测,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5期2020-11-06

  •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优质烃源岩判别及其控油作用
    ]。有关流沙港组烃源岩已有多位学者针对烃源岩有机相[8]、热演化特征[10-13]和烃源岩基本有机地化与分布特征[9,14-16]等进行过研究,但对于凹陷中流沙港组优质烃源岩特征以及如何控制油气分布尚无报道。许多研究者都对优质烃源岩进行过探讨和分析[17-22],但更多学者倾向于认为优质烃源岩主要是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和进入大量生烃阶段的烃源岩[23-24]。目前主要由有机碳含量来界定优质烃源岩,但不同研究者所给出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变化较大,并且普遍未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年2期2020-04-28

  • 陆相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烃源岩特征分析与展布预测
    83)0 引 言烃源岩作为自然界生成油气的岩层,对于油气的成因和勘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对于烃源岩厚度和展布范围的预测,许多学者展开了研究。朱光有等[5]通过样品的地球化学指标对烃源岩进行预测;朱振宇等[6-7]通过测井响应特征对烃源岩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寻找相关联系;张水昌等[8]利用测井、地球化学等数据建立海相烃源岩的识别方法和流程。通常行业内选用△lgR技术结合实测烃源岩丰度等参数识别有利的烃源岩分布情况[9-10]。然而,不同地区钻井和地球化学

    特种油气藏 2019年6期2020-01-14

  • 陆相泥质烃源岩液态烃生成-排出-滞留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1-2]。前人在烃源岩评价[3-4]、油气生成及模拟实验方面[5-6]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指导了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但是烃源岩排烃作用还存在很多问题[7-8],张林晔等通过烃源岩剖面地球化学测试进行排烃量研究[9-10],马中良等[11]用数学模拟计算排烃量。前者是对井下高温、高压岩心样品在地面进行井下测试分析的,必然出现不可估量的损失量;后者在数值模拟计算中存在地质模型真实性和模拟条件人为性,其结果必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Loucks等[12]认为原始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02

  • 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
    沙河街组(Es)烃源岩是渤海湾盆地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其中沙河街组第三段(简称“沙三段”)和第一段(简称“沙一段”)烃源岩占主导地位[1-3]。而沙河街组第四段(简称“沙四段”)烃源岩分布相对分散,虽然并非渤海湾盆地主力烃源岩,但是局部地区其生烃潜力也不容忽视。大民屯凹陷在沙四段沉积时期经历大规模湖侵,发育多套暗色泥页岩层,是凹陷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层,并且是辽河油田页岩油勘探的重要对象[4];廊固凹陷沙四段属于高盐度咸水-半咸水强还原环境形成的烃源岩[5],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9-27

  • 渤海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预测
    致勘探风险较大。烃源岩作为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品质的精确定量预测对于凹陷资源量评价、油气富集区判别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烃源岩预测和评价方法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法、测井法和地震法。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已十分成熟,但边缘凹陷区钻井少,横向采样受到限制,仅以纵向上有限的分析样本评估整套烃源岩,这无疑忽略了烃源岩在空间范围内的非均匀性[5]。相对于地球化学法,测井法可获得纵向连续的烃源岩评价参数[6-10],但仅揭示了纵向上的烃源岩分布及品质,无法描述烃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9-27

  • 改进的ΔlgR法在沙南凹陷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研究中的应用
    (Ed3)等多套烃源岩,但尚未获商业油气发现,是渤海海域油气发现程度最低的一个凹陷,其生排烃能力长期备受质疑[3]。2. 试验井选择及方法原理2.1. 试验井选择优选CFD23井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原因在于该井实测数据较为丰富,共有110个实测总有机碳数据,便于测井计算资料的拟合与验证。并且,从该井烃源岩的成熟度热演化特征来看,从Ed3到Es3烃源岩整体处于较低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为0.41%~0.58%),有效避免了有机质成熟度对测井曲线的影响[5]。F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9年1期2019-04-11

  • 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烃源岩综合评价
    人针对盆地成藏及烃源岩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3-6],但是牛堡组不同层系烃源岩在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要作进一步研究,以期为盆地的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方向。1 烃源岩发育及展布特征伦坡拉盆地烃源岩在工区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发育始新统牛堡组和渐新统丁青湖组两套烃源岩组合,但丁青湖组仅底部烃源岩为有效烃源岩,除江加错和爬错洼陷北部小范围丁青湖组一段达到低成熟外,整体上丁青湖组没有形成有效生油岩,盆地主力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牛堡组(图1)。其中盆地东部主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年5期2018-12-06

  • 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特征及其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
    为油气运移起点的烃源岩是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生烃条件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凹陷油气的“贫”与“富”[1]。因此,在富生烃凹陷的研究和评价中,烃源岩的评价和预测是核心。同一烃源岩层段内部不同样品之间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生物标志物参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其所处的层序格架中位置的不同所导致的。关于层序格架与烃源岩的关系前人有所探讨[2-10],但仅仅指出了烃源岩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晚期,靠近最大湖泛面附近,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对渤海海域黄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0-17

  • 论4-甲基C30甾烷丰度与烃源岩质量的关系* ——基于北部湾盆地勘探实践
    3],可作为指示烃源岩的生源和环境指标[1-6],主要用于油源对比。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提出4-甲基C30甾烷丰度可作为烃源岩质量评价指标,特别是对于中、低丰度4-甲基C30甾烷与烃源岩质量的关系研究更是甚少。南海北部湾盆地始新世裂陷期沉积了流沙港组湖相烃源岩,其中流二段为中深湖相烃源岩,是该盆地各凹陷的主力烃源岩[7-9]。这套中深湖相沉积层底部的烃源岩通常是以高丰度4-甲基C30甾烷为主要特征,是该盆地各凹陷优质烃源岩和油源研究的重要标志物,但在应用时

    中国海上油气 2018年5期2018-10-09

  • 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的烃源岩地震评价 ——以辽中凹陷沙三段为例
    452)1 引言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和厚度是评价烃源岩的重要参数,也是预测油气资源的基本指标[1-5]。通过采集岩心或岩屑样品分析TOC、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信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烃源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6-11]。上述方法在钻井较多、勘探程度较高地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海域或勘探程度较低的油气探区,钻井及取心资料少、且多位于构造高部位,以有限的分析样品代表整个评价层段和区域,忽略了烃源岩分布的非均质性,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有时还可能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年4期2018-07-16

  • 渤海海域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研究
    探程度较低,揭示烃源岩层的井很少,对该凹陷烃源岩特征的认识不清,其供烃能力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本文利用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手段对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进一步明确其生烃潜力,为下一步勘探提供理论支持。1 区域概况庙西凹陷处于华北板块,是在中生代盆地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庙西地区总体为二凸三洼结构,凸起包括北部的庙西北凸起和南部的庙西南凸起,庙西凹陷则由北洼、南洼和东洼3个洼陷组成(图1)。各次洼的结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5-25

  • 潜江凹陷毛场—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周缘目的层位烃源岩特征研究较少,还有待加强和深入,为了明确勘探储量、提高勘探效益,厘清毛场—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新下段的烃源岩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1 地质概况江汉盆地地处扬子地块中部,盆地基底由中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构成,经历燕山运动、喜山运动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拗内陆盐湖盆地[1]。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面积约为2 500 km2,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毛场—马王庙地区位于潜江凹陷的东北部

    中国锰业 2018年2期2018-05-23

  • 方里集地区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油源对比*
    里集地区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油源对比*边雷博1柳广弟1孙明亮1李继东2牛子铖1杨岱林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 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濮阳 457001)针对东濮凹陷方里集地区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不明和油源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层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特征,明确了不同油藏的石油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方里集地区Es32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

    中国海上油气 2017年6期2017-11-28

  •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主力烃源岩再评价*
    流沙港组二段主力烃源岩再评价*傅 宁 林 青 王 柯(中海油研究总院 北京 100028)运用“湖相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思维方式,对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二段湖相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再评价。基于大量地球化学和沉积地质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将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氢指数和4-甲基C30甾烷指数等作为评价和识别本区湖相烃源岩质量的有效指标,首次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湖相烃源岩评价新标准,据此将流二段湖相烃源岩划分出优质、好、一般和差4类烃源岩。在此基

    中国海上油气 2017年5期2017-11-06

  • 利用声波时差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适用性分析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四段为例
    利用声波时差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适用性分析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四段为例李鹤永(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 扬州 225009)利用地球化学参数是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的常用方法,但由于钻井取心成本高、样点分布局限,其结果难以反映烃源岩排烃的整体情况。通过对比高邮凹陷阜四段利用地球化学参数和测井声波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证实烃源岩测井声波时差响应与排烃有着密切的关系,声波时差曲线形态能够较好反映烃源岩排烃特征,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测井

    复杂油气藏 2017年2期2017-09-15

  •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特征评价.
    盆地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特征评价.李添渊(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 716000)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特征,指导油田勘探开发部署,对烃源岩开展了地球化学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长7烃源岩岩性为黑色泥岩和油页岩,夹少量砂质泥岩和薄层凝灰岩。TOC分布范围为2.85%~4.27%,平均值为3.72%;氯仿沥青“A”变化范围在0.389%~0.761%之间;产油潜量分布范围在13.29~18.0 mg/g之间;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

    非常规油气 2017年1期2017-03-22

  • 辽中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有机质丰度控制因素
    )辽中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有机质丰度控制因素黄雪峰1,吴伟1,王星2,白万备1(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和沉积学特征,分别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了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三段和东营组二段下亚段的富有机质泥岩,并分析其生烃能力。同时研究构造沉降、沉积速率、稀释效应以及沉积相等对有机质丰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富

    新疆石油地质 2016年6期2016-11-28

  • 陆相断陷湖盆优质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及成藏贡献 ——以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为例
    陆相断陷湖盆优质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及成藏贡献 ——以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为例白如清*1,白月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六厂,黑龙江大庆163114)随着陆相勘探的不断深入,烃源岩在油气成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丰富的测井资料,利用改进的ΔlgR技术方法,对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的优质烃源岩进行了识别,并预测了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ΔlgR方法得到TOC的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9期2016-09-20

  • 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研究
    710069)烃源岩作为油气形成的第一地质条件,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1]。厚度较大的优质烃源岩能够为临近储层提供持续的油气供应,使得油气藏能够保存至今。能够提供工业油气聚集的烃源岩为有效生油岩,其具有一定量的有机质、良好的有机质类型和足够的有机质热演化[2]。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厚度对实际油气藏的勘探更为重要。三叠系延长组长7时期,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活动剧烈,基底快速下沉,湖盆发育达到鼎盛时期,湖水覆盖面积达到10×104km2,深湖面积达到 5.5 ×

    地下水 2015年2期2015-12-15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有效烃源岩分布规律研究
    多斯盆地油藏主力烃源岩[2~5],但对于研究区乃至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缺乏有效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识别标志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有效烃源岩的空间展布规律尚不明确[6~13]。笔者系统采集研究区延长组不同层段烃源岩及原油样品 (图1),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实验及分析,认识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长7油页岩和暗色泥岩[14],但值得注意的是:①对烃源岩开展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研究虽然可以精细微观地发现不同油层组烃源岩的差异,但样品数量有限,缺

    非常规油气 2015年1期2015-12-13

  •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及形成
    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及形成丁修建1, 2,柳广弟2,黄志龙2,孙明亮2,陈哲龙2,柳庄小雪2(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为了明确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基于烃源岩碳酸盐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探讨烃源岩的形成,并基于烃源岩实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数据分析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分布特征与传统认识明显不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10-10

  • 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演化与石炭系成藏关系
    尔加乌组是其主要烃源岩发育层段[1]。该烃源岩与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碎屑岩共生,烃源岩非均质性极强,厚度及分布预测难度大[2-3],目前研究不够深入,对哈尔加乌组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和烃源灶迁移演化规律方面的研究也较薄弱,哈尔加乌组烃源灶迁移演化及其对石炭系油气成藏的影响尚不清楚。此外,尚不确定牛东构造和马中构造石炭系原油是否都来自凹陷中心,这直接影响了马朗凹陷石炭系油气勘探方向。因此,笔者依据马朗凹陷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数据、哈尔加乌组烃源岩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8-06

  • 乍得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烃源岩评价
    陷Delo-1井烃源岩评价李慧娟,文志刚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基于有机碳、热解等地化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3个方面对乍得Bonger盆地南部凹陷Delo-1井进行烃源岩评价。研究表明:Delo-1井烃源岩暗色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各层位都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部分达到最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Kubla组部分为Ⅱ2型;有机质演化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其中Baobab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年2期2014-06-19

  • 苏北盆地W凹陷阜四段烃源岩研究
    盆地W凹陷阜四段烃源岩研究王雨薇1,史盼盼2(1.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塘沽 300452)基于大量的岩性资料和地球化学资料对W凹陷阜四段烃源岩研究表明, 阜四段岩石类型主要为暗色机质含量丰富的泥质岩类,有效烃源岩以Ⅰ和Ⅱ型为主,该套有效烃源岩均具良好的生油能力;现今阜四段成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由于不同地区剥蚀厚度的差异以及后期盐地层积厚度差异的影响,凹陷东西部地区在成

    当代化工 2014年11期2014-02-20

  • 利用测井曲线反演计算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为例
    康831511)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但是,由于受钻井取心长度和常规实验分析费用的限制,作为表征烃源岩丰度的重要参数——有机碳质量分数 (w(TOC))在垂向上经常难以获得连续的数据,从而直接影响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及烃源岩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与测井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烃源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年5期2013-05-13

  • 低丰度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存在的证据及其TOC下限
    盐岩能否成为有效烃源岩对评价碳酸盐岩油气潜力和勘探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多方面研究表明,随着深度增大或热演化程度的提高,碳酸盐岩烃源岩TOC降低、生烃潜力和残留烃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等都表明低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可以发生生排烃作用,国外勘探实践亦发现低丰度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油气田,这都表明低丰度碳酸盐岩可以成为有效烃源岩。确定碳酸盐岩烃源岩TOC下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研究认为碳酸盐岩烃源岩的TOC下限应该比泥页岩的0.5%低一些。根

    地质论评 2013年6期2013-04-15

  • 扎哈泉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研究
    公司)扎哈泉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研究文延春1,陈世加1,路俊刚1,石正灏1,杨国平2,陆林超3(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3.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扎哈泉凹陷周缘已发现昆北、乌南等大量油气藏,但其油源层位和凹陷源岩生烃能力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指出扎哈泉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从E1+2到N12具有东移或北移的特征。E13和E23烃源岩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4期2012-11-09

  • 东濮凹陷黄河南低含油丰度区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分析
    含油丰度区,多数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质量分数ω(TOC)小于0.4%,但经过长时间的勘探和总结,该区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该区已发现6大油气田,均富集于中央隆起带的东翼,自北向南分别为桥口油气田、新霍油气田、唐庄油气田、徐集油气田、马厂油气田及三春集油气田(图1)。6大油气田现已累计发现石油地质储量7345×104t(探明+控制),竟占三次资评结果的92% (该区三次资评石油资源量为8000×104t)。按照三次资评结果推算,该区勘探潜力有限,但近年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年11期2012-08-20

  •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陈洁1,鹿坤1,冯英1,苑克红1,王德波1,崔红2,张文洁2(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 457001;2.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1)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别巨大,文中对不同环境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北部咸水环境烃源岩为好—优质烃源岩,北部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南部淡水—微咸水环境

    断块油气田 2012年1期2012-04-27

  • 南华北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南华北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林小云,蒋 伟,陈倩岚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南华北地区二叠系各类烃源岩地化特征表明,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其中煤系泥岩为主要的有效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从不同构造单元烃源岩热演化分析,襄城凹陷、谭庄-沈丘凹陷和倪丘集凹陷演化程度适中,且存在二次生烃,生烃潜力较好。结合动静态烃源岩特征,认为南华北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的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年6期2011-11-16

  • 非洲乍得Bongor盆地西部凹陷烃源岩评价
    井,对其不同层段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剖析,确定主力生油岩层段,将对西部凹陷下一步的勘探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区主要勘探层系——下白垩统为典型的陆相湖盆碎屑岩地层,共发育5套烃源岩,即Baobab、Ronier、Kubla、Mimosa和Prosopis层位。由于分析样品的限制,笔者主要研究其中Kubla、Mimosa和Prosopis3个层位 (主要发育湖相暗色泥质烃源岩,适用于湖相烃源岩的评价体系),据此评价Bongor盆地西部凹陷烃源岩,为该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2期2011-04-14

  • 陆相成熟烃源岩区连通砂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导体系有效沟通的烃源岩才是有效的烃源岩[1-5]。砂体、断层和不整合是陆相断陷盆地成藏体系中最常见的输导体,是连接烃源岩与圈闭之间的纽带。各类输导体与烃源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对油气运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尚无系统研究。在各类输导体中,烃源岩-砂体接触最为常见。烃源岩的排烃过程非常漫长,在相当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是持续进行的,而断层和不整合是特定构造运动的产物。相比之下,与烃源岩长期直接接触的砂体对油气运移的影响更为普遍和重要。笔者将连通砂体输导体系分为烃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年2期201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