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窑

  • 清代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研究
    这一时期的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清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清代早期三个时期的青花瓷纹饰的种类及特点,主要是对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的青花瓷纹饰种类和特点进行分别论述,以期能够为青花瓷的研究事业添砖加瓦。二、青花瓷纹饰概述青花瓷的纹饰指的是青花瓷瓷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对瓷器起到美化作用,也可以说是借纹饰表达那一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内涵。纹饰是构成青花瓷的重要要素之一,各个时代的纹饰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青花瓷纹饰进行

    参花(下) 2023年6期2023-05-29

  • 壮族夹砂粗陶成型技艺调查研究
    邹圩镇一带的少数民窑还在采取传统的牛踩沉淀池过滤炼泥工艺。除此之外,其他地区民间窑业中绝大部分已经采取现代炼泥机、搅浆机和釉料球磨机等现代机械设备来炼制泥巴和釉料,并提升了炼泥生产效率。3 手工成型技艺当代壮族民间窑业夹砂粗陶成型技艺采用以下手工成型技艺:3.1 慢轮盘筑拉坯成型技艺慢轮盘筑拉坯成型技艺一般在小尺寸日用陶瓷上采用,该成型技艺属于慢轮上盘筑和拉坯混合成型,是慢轮旋坯成型工艺的一种。该成型技艺以广西百色靖西市地州镇龙腾村民窑最为典型,百色龙腾村

    佛山陶瓷 2023年2期2023-04-15

  • 清康熙时期民窑款识的特征
    业以官窑为主,而民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康熙时期民窑款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出现了各种形式,题材丰富、异彩纷呈。一、清康熙民窑款识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瓷器款识设在器底足内侧,并处于中心位置。如果是高足,就在内层边际或外层边际,都是横款,也有写在口沿或腰部的,也是横款。到了嘉庆时期,这种横款就越来越少了。另外,一般的款识都会用边框来修饰,包括单线圈、双线圈、双边方形、双边长方形、无边框、无文字以及没有图案等形式,这体现了民窑器物的装饰性和随意性。康熙十六年(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2期2023-03-22

  • 宋元景德镇民窑器物艺术风格研究*
    始就一直有官窑、民窑之分,但真正意义上的官窑,是在明代以后才开始建立的。虽然景德镇官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但是景德镇民窑制品才是普通百姓频繁使用的生活之器。其所反映的陶瓷技艺、民俗风情、审美情趣比官窑产品更自由、更鲜活、更朴实。1 宋元时期的景德镇民窑宋代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宋代城市的繁荣不仅加速了城市面貌、结构、人口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大大地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日用器皿的需求量显著提升,致使宋

    陶瓷 2022年11期2022-11-24

  •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陈列、研究与宣传景德镇民窑陶瓷文物为主的历史类专题性国家三级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市以东4公里处的南河南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瓷窑址内。前身为原景德镇市陶瓷历史博物馆所属的湖田古瓷窑遗址陈列馆。2003年6月23日,经景德镇市编委批准,更名为景德镇民窑博物馆,2009年开始实施免费对外开放。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徐辉调研湖田古窑遗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不仅收藏与陈列着景德镇民窑不同时期的陶瓷、制瓷工具和窑具以及湖田窑址历

    景德镇陶瓷 2022年3期2022-08-16

  • 明代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研究
    镇瓷业极为兴旺,民窑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民窑青花瓷风格的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因素。探讨景德镇晚明时期文人的归隐思潮、尚游之风、禅悦风尚、收藏之风对民窑青花瓷器装饰的影响。关键词:晚明;景德鎮;民窑;青花瓷;纹饰一、晚明景德镇民窑青花瓷风格形成的社会因素1、官窑的设立对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影响晚明是万历到崇祯末这一时期,万历时期政治衰微,风气败坏,特定的历史环境为陶瓷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洪武二年,景德镇的开设官窑,官窑条件优越,生产便利。明中叶之前,民窑处境困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2022-05-16

  • 河北博物院藏15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
    2。但此时景德镇民窑青花表现得异常活跃,出土及传世的作品也相当精彩,下面介绍几件河北博物院收藏的15世纪中期民窑青花瓷器。明宣德至正统青花缠枝莲纹梅瓶(图1),高30.5、口径6厘米。小口,圆唇,短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渐收,圈足宽厚,内墙斜削,底部无釉,可见明显的旋削痕。肩部饰四个对称的如意云纹,近足部饰蕉叶纹,蕉叶的外轮廓线用粗重的线条描绘。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笔法生动流畅,青花色调蓝中泛灰。同类梅瓶,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也收藏有一件3,造型、纹饰、尺

    东方收藏 2022年3期2022-04-15

  • 明代民窑青花人物绘画心态研究
    皇权的象征,明代民窑业的兴起,大量民窑青花绘画的出现不仅适应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空间对瓷器的使用与装饰的新需求,同时促使了新的消费习惯的诞生,可以说民窑青花兴起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世俗生活的需要。民窑青花人物绘画主要借用了文人画中点景人物绘画的表现形式,过去的研究主要从图像分析角度针对主题、纹饰展开历史性的分析与风格研究。本文以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唯物史观与心理学,基于历史发现与证据揭示这一时期手工业群体在社会经济、政治中的角色以及绘画中表露的主体价值观与

    陶瓷研究 2022年5期2022-03-03

  • 清代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研究
    究这一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清代早期青花纹饰的种类、特点、内涵及演变规律的描述分析,发现清代早期各个阶段青花瓷纹饰各有时代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种类更加多样。通过对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以及大众化的审美趋向。关键词:清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青花瓷纹饰指的是在瓷器表面上进行纹饰装饰,为美化瓷器或借纹饰表达丰富内涵,是瓷器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纹饰在体现不同时代的风格特征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2021-08-30

  • 明代民窑青花莱菔纹研究
    000)1 明代民窑青花概述明代是一个极度重视中央集权的朝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时代,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控制统治,一方面鼓励经济发展,放宽了沿袭元代的手工业制度,使手工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瓷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中极为普遍的日用器皿。又因为郑和七次下西洋,重视中外文化交流,青花瓷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青花经过元朝的基础发展,以幽菁淡雅的蓝白相间的纹饰赢得了各个阶层人们

    陶瓷研究 2021年2期2021-05-17

  • 民窑青花山水的审美价值研究
    ,经过岁月洗礼的民窑青花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青花瓷经历了朝代更替、荣辱沉浮、风雨喧嚣,依旧泛着细腻而柔和的光泽,青花之美,美于幽静,青花与润白的瓷相结合,赋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在青花中,山水纹饰独树一帜,元代就出现了青花山水纹饰,历经明朝,青花艺术不断赓续发展、开拓创新,完美地将传统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起来,呈现出淡雅、清澈、温润的艺术特征,完美地诠释了“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的艺术魅力,让民窑青花瓷山水纹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2021-04-18

  • 明初官窑及民窑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比较严谨规范,而民窑瓷器以民间生活和百姓题材为主,更加生活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文章基于此对明初民窑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将青花瓷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展现给读者。关键词:明初;民窑;青花瓷;艺术特征0 引言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器,瓷器上的画面是由青色的矿物原料绘成的,又名“白地青花瓷”。从元末明初开始,青花瓷便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质地细腻、发色沉稳艳丽,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期2021-03-24

  • 景德镇民窑瓷器“同治”年号印章款年代辨析
    是中国近代景德镇民窑生产瓷器中最为常见的款识。落有这个款识的瓷器,至今在公私各类收藏部门和民间大量存在, 各种有关晚清民国瓷器的著作图录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收录。 对于落有这类款识的瓷器所属年代, 大部分著述和收藏者都不加分辨地将之定为清代同治年间产品。 只有少数著述(如《明清民窑瓷器鉴定》《明清瓷器款识鉴定》)指出: 这类款识在景德镇民窑生产瓷器中的使用年代跨度超过80 年(1862—1949 年),既包括同治年间本朝款,又包括光绪、宣统乃至民国时期的寄托款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2期2021-03-23

  • 清顺治青花瓷器
    窑瓷器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现今流传的顺治瓷器中,民窑远多于官窑。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顺治建厂烧造御器始于顺治十一年(1654),先是饶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英等督造龙缸未成。在顺治十六年(1659)再由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栏板、龙缸等大器,仍没有成功。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官窑生产虽处于低潮期但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流传下来的官窑作品,也不是很多,精细度明显不高,个别还比较粗糙。从传世品看,顺治窑主要烧造了青

    收藏家 2021年10期2021-01-17

  • 万历青花的淡描与水分法
    备。无论是官窑或民窑的生产都达到了高峰。其青花的描绘明早期多为实笔点染,成化时出现“双钩添色”,就是用青料先画出两条颜色较深的线,再在两条线之间添上较浅的颜色,至明末大多使用这种方法。嘉靖万历时出现一种新的技法—“淡描青花",并且成为万历青花最突出的工艺,也是青花绘画技法当中一个重要补充。万历青花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较成熟的掌握了“分水法”的使用,使青花纹饰更富有层次感。而分水法在业界的说法是出现于清康熙年间,其实早在元青花中已见有分水法的使用,只是色阶

    收藏家 2021年10期2021-01-17

  • 明清时期不同题材的中国画对青花瓷绘画的影响
    青花瓷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明初永乐时期,官窑瓷器上的青花瓷花鸟画表现灵活,以图案的形式出现。永乐青花瓷花鸟画将宋人花鸟画中的折枝花卉图案化,并以连续样式装饰在青花瓷上。明宣德时期,是明代官窑青花瓷花鸟画有长足进步的时期。宣德皇帝有不少颇有绘画造诣的花鸟作品,还任用了“御前画史”孙隆。孙隆擅长画“虫”,其画作简洁且概括、形态自然而富有趣味。这样的雅致在宣德时期官窑“虫罐”的烧造中一脉相承。成化时期官窑青花瓷花鸟画在图案中巧妙地融合了花鸟绘画的外形美、穿插、虚

    天工 2021年7期2021-01-07

  • 数据可视化下的景德镇民窑遗址空间再设计
    在和极具代表性的民窑遗址古迹成为发掘的重点,在重塑民窑传统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动了陶瓷文化的普及并树立陶瓷文化自信。随着5G产业的布局,信息化高速发展并带来了数据传播能力的极速提升,表达形式也愈加丰富,从文字、图片、视频跨越到空间虚拟,为观览者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体验,基于数据传输可视化下,景德镇市民窑遗址复兴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民窑遗址复兴的时代背景城市文化遗址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其中深刻凝结了历史影像与事迹,是城市文脉的直接体现,但时间流逝

    景德镇陶瓷 2020年6期2020-12-04

  • 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写意笔法简约风格探析
    思想。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用笔简约,舍弃了繁冗琐碎的装饰和矫揉造作的雕琢,体现简单拙朴的自然之美。简约艺术特征已构成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写意笔法的重要风格。民窑青花艺术根植于民间,绘画者根据自已的想象自由创作。因此,器型样式多端、图饰纹样多异、题材内容多样。相比官窑青花而言,其器型更简易、画风更活泼、取材更宽泛。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尤其在写意装饰风格上线条飘逸、构图疏朗、画面随性,无拘无束。这种独具特性的创作风格,使彼时的民窑青花艺术鉴赏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情趣

    陶瓷学报 2020年1期2020-10-13

  • 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艺术审美研究
    悦志悦神——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艺术审美研究矫克华,李梅(青岛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历史悠久的民窑青花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山水纹饰独树一帜。青花山水纹饰从元代开始出现,经过明朝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最终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在一起,使得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有别于其它瓷器的根本属性。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的审美思想,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使得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

    中国陶瓷工业 2020年4期2020-09-16

  • 浅谈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征
    年间达到极盛。而民窑粉彩瓷器作为粉彩瓷器的重要门类,一直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因此,细致分析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清代粉彩瓷器的发展规律和指导收藏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对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点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个人見解,供大家参考。关键词:粉彩瓷;民窑;晚清1 着色由饱满向淡雅转变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广泛烧造粉彩瓷器,随之民窑也大量烧造粉彩瓷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粉彩虽然不能和青花媲美,但也成为这一时期一个重要的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3期2020-03-03

  • 浅谈马口窑对磁州窑的吸收借鉴
    大社会层面的典型民窑,马口窑与磁州窑一脉相承,深受其影响,广泛吸收并借鉴了磁州窑就地取材、粗胎细作、拉坯成型、施白色化妆土、刻剔花、采用民间喜见的花鸟诗词等纹样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关键词 民窑 化妆土 刻剔花 诗词装饰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马口窑是明清时期湖北地区的典型民间窑口,以汉川县的马口窑、麻城县的蔡家山窑以及蕲春县的管窑这三大窑场为代表,形成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三角形区域,并辐射到周边地区,这些窑场生产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陶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2019-12-20

  • 厚德上善·融贯礼乐 ——明代民窑青花瓷麒麟纹饰艺术审美研究
    )0 引 言明代民窑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中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扎根于民间,与人民的生活最贴近。同其他民间美术一样,保持着简练、质朴、纯真的艺术风格,尽管在制作工艺、技巧等方面与官窑相比显得粗糙、简单,但那些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中,蕴含着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观念和纯真的感情,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中国麒麟文化的产生是对自然物象的神化塑造,麒麟造型集中了多种动物特征,凝聚着古人高超的造物智慧,彰显出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艺术审美观。麒麟是“四灵”之首,能带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4期2019-09-04

  • 原始堆烧:广西靖西县地州镇龙腾村民窑调查
    广西百色市全境对民窑作坊进行田野调查,调查中发现目前还在经营烧制中的民窑作坊一共有6 家,(见图1)其中靖西县地州镇龙腾村有一家传统手工制陶的老工匠,他叫刘承杰,现已73 岁,广西堆烧方式原始制陶的民间匠人。龙腾村地理位置在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西与那坡县毗邻,北与百色市和云南省富宁县相连。龙腾村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雨量充足,植被繁茂,属亚热带季风性石灰岩高原气候,春季多旱,春夏秋长,冬寒甚短,温差不大,四季如春,有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群山怀抱交通不便、

    陶瓷研究 2019年2期2019-08-24

  • 明代民窑青花松竹梅纹饰艺术与儒家思想研究
    66071)明代民窑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期,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新素雅的色调而闻名于世,明代不仅把民窑青花瓷的生产推向一个高峰,而且还使民窑青花审美品味达到最高水平。明代民窑青花松竹梅纹饰是中国古代最高洁的纹饰,也是瓷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松树四季常绿且凛冬不凋,通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气概,竹子中空外直而有节,性格坚韧,四季常青,多用来形容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梅花不畏严寒在早春开放,散发有序、错落有致,象征着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5期2019-07-30

  • 景德镇明末民窑写意青花山水意境探析
    ,官窑逐渐衰败,民窑生产转为繁盛。因民窑绘画者的自由发挥,笔法率真洒脱,线条酣畅淋漓,画风简练、质朴、豪放,作品风格多样,具有生活气息。明末景德镇民窑写意青花山水以简胜繁,以少胜多,在构图上以较少的笔墨表现出极大的意蕴,创造出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感。其画面高度提炼、概括、简约,呈现出近于符号元素的表达[2]。作品气势恢宏、意境深邃,独具匠心。文章从景德镇明末民窑写意青花山水的艺术表现来诠释其美妙的意境。1 景德镇明末民窑写意青花山水的艺术表现景德镇明末民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6期2019-07-25

  • 禅风与儒韵
    风格独特,在众多民窑中脱颖而出,成为唐宋时期南方最具特色的民窑之一。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中有“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的美誉 。吉州窑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器型、装饰等方面极具特色,将禅宗的奇思妙想、文人的審美意趣与庐陵的民俗风情相融合,最终创造出器型精巧、风格多样的吉州窑器,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对宋元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东方收藏 2019年2期2019-07-15

  • 化善为美·回归自然本性 ——明代后期民窑青花婴戏纹饰艺术审美研究
    纯真的美好愿望。民窑青花婴戏纹饰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陶瓷装饰的主要纹样,以玩耍、嬉戏的活动场景表现儿童时代的生活现象,同时也是以反映民俗写照为主题的装饰纹样。明代民窑青花瓷婴戏纹饰艺术研究是从纹饰的审美意义、文化内涵、哲学形态等方面对其进行探析,解读其具备独特造型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婴戏纹饰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明代后期青花瓷器上达到了一个艺术创作高峰,发掘其审美价值,联系明代的社会发展,从而使民间民俗文化载体展现出一个清晰的明代民窑青花瓷婴戏纹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2期2019-05-15

  • 境与世界的自然之美 ——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研究
    071)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艺术集精神、意象、形式为一体,其源于生活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是中国陶瓷文化中最经典的纹饰之一。缠枝莲又称为串枝莲、穿枝莲,以莲花为主体,以蔓草缠绕成纹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植物纹样。明代初期的民窑青花缠枝莲纹以一笔点划为特点,线条流畅自如,动感强烈,使人感悟到气和力的运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明代初期的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色彩蓝黑泛灰,色调沉稳,格调精致高雅,意境博大深远,是青花、白瓷、纹饰三者的完美融合。在长期的艺

    齐鲁艺苑 2019年1期2019-03-12

  • 浅析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与审美情趣
    图”在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中比较常见,画面表现儿童生活场景及民俗风情, 反映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真情感的美好愿景。 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装饰特征是人物及画面简约、写意。 这一时期作品多追求简洁、凝练,体现“童趣”、“古朴”、“自然”, 形成了独特的形象语言与艺术风格。 民窑婴戏构图疏简、笔法洒脱随意、画面活泼奔放、人物生动传神,寥寥数笔生趣盎然的画面跃然瓷上, 体现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绘画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通过挖掘“婴戏图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2019-03-12

  • 浅议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瓷属于元代中晚期民窑作品。1980年11月,在江西第二电机厂扩建工程中,高安市博物馆挖掘出的19件青花瓷被认定为元代中晚期官窑作品。文章以元代民窑青花瓷和官窑青花瓷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萍乡博物馆元代民窑青花瓷和高安市博物馆官窑元青花瓷在烧制特征、器形和纹饰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元青花瓷;萍乡市;官窑;民窑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5期2018-12-04

  • 浅谈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
    久的瓷器历史中,民窑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明清两代尤为繁盛,民窑瓷器绘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介于民间美术与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之间的一种独特画种。民窑瓷器艺术绘画的写意性实现了器物与艺术的完美交融,瓷绘的写意特质进一步升华了瓷器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价值。对于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研究,有助于为当前民窑瓷器文化的研究以及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为此,本文以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窑瓷器绘画内涵的阐释,深入探究了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2018-07-23

  • 明中期民窑青花瓷艺术特征
    困难,官窑停烧,民窑瓷器烧造逐渐减烧或停烧,此时期青花瓷器也相对少见,陶瓷史上称这三个朝代为瓷器制造的“空白期”。图1 正统 孔雀牡丹纹罐成化时期国家政治体系逐渐回到正轨,国库充足。成化时期的制瓷工艺和风格经过“空白期”近30年的潜移暗化,已与永宣时期有许多变化和不同。成化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受官窑影响,以官窑器为模本,瓷器制作也多精细,造型玲珑清秀,胎体莹润,色料纯正,图案淡雅。弘治时期的制瓷延续成化时期制作工艺,最有名的当属英国大维德博物馆青花缠枝莲双兽耳

    收藏家 2018年3期2018-03-21

  • 明代民窑青花瓷造型与纹饰的关系研究
    的青花产品,又叫民窑青花瓷,以日用饮食器皿为大宗。”自宋代起,瓷器就有了官民窑之分,历经了元代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融合,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明代不仅夺得皇帝的赏识,在为百姓所制的瓷器,由于其商品的性质,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在明代前期由于官府对民窑的把控,以及当时官窑的强盛,对于高质量的原材料管理严格,使得当时在民窑青花瓷在胎质、釉色、料色上都相对粗糙,纹饰单一。明中期由于官搭民烧的制度,纹样趋于官窑化,原材料流向民间,使得民窑渐渐出现了质量极高的青花瓷。明

    大众文艺 2018年2期2018-03-01

  • 境与世界的自然之美 ——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研究
    来体现。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艺术创造了源于生活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是中国陶瓷文化中最经典的纹饰之一。缠枝莲又称为串枝莲、穿枝莲,以莲花为主体,以蔓草缠绕成纹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植物纹样。在洪武、永乐、宣德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风格中,自由自然和天地大美的境界是民间民俗的写照,风格淳朴包涵着对幸福美好愿望的期盼。透过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可以看出每一件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深刻印记。明代初期洪武、永乐、

    中国陶瓷工业 2018年6期2018-02-26

  • 鉴定老碗要五看
    报近十年来,清代民窑瓷器价格不断上涨,耀州窑青花大碗也颇受关注。藏家总结了一套鉴定耀州窑青花大碗“老碗”的方法:看胎质:“老碗”胎泥颗粒较粗且有气孔,烧成后亦有胎内较大气泡爆裂后留下的棕眼,这种特征是解放前手工业者用传统方法加工胎土原料所产生的。 .看口沿:不能过于平整,若有翘棱现象,则可喜可贺,这说明胚体制作是用手工在传统慢轮上加工完成的。看器形:若碗体不圆,有夹扁现象,则说明制泥工艺和烧窑工艺未达到现代水平,或为旧物。看釉色:青花纹饰所用钴料为进口“洋

    益寿宝典 2018年13期2018-01-26

  • 明代官民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刻画表现对比分析
    代青花瓷在官窑、民窑作品在装饰纹样上呈现出十分明显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在装饰纹样的刻画表现上,官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呈现出完整、细腻工整的特点,而民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则是呈现出恣意、奔放的特点,本文主要就这两个特点加以阐述,以便对明代青花瓷官窑、民窑青花瓷的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关键词:明代;官窑;民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刻画表现传统青花瓷是指利用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通过揉泥、做坯、印坯、利坯、荡里釉、画坯、混水、烧制等一系列工序以及关键技术做成的瓷器。其中,画坯所

    大观 2017年11期2018-01-08

  • 民窑一定不如官窑?
    民窑一定不如官窑?瓷器是中国人的一张王牌,在拍场上也是所向披靡。细数内地和香港的瓷杂板块,瓷器中明清官窑又一直是主打拍品,一件光绪年间的官窑瓷器动辄就能卖出天价,而高古民窑瓷器倒遭受冷落。而国外资深收藏家则是将中国明清的瓷器当作商品,宋代以前的瓷器当作收藏品。两者反差,恰恰说明中国人的文化底蕴需要提升,而外国人表现出了正确的价值评判。“官窑”和“民窑”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在生产工艺、图案纹饰、艺术价值等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上,同

    艺术品鉴 2017年2期2017-04-10

  • 门头沟的煤
    ,而且为数众多的民窑,大大超过了当时的官窑。从那时开始,门头沟所产的煤,也就成了供应北京地区民间用煤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根据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记载,门头沟附近村民“皆市石炭为生”,可见当时的民间采煤业已相当发达。明清两代的封建官府设有专管西山煤矿的太监,他们主要是管为数不多的官窑,对于民窑,他们除趁机大肆勒索诈取煤税之外,至于如何开采,则不闻不问。在明万历年间,曾因民窑业主拖欠税款,明朝官府派京营军队以武裝催索矿款,激怒了民窑业主,联合了采煤工人、运煤脚夫

    时尚北京 2017年1期2017-02-21

  • 明代的民窑青花:绚烂至极而非平淡
    3000)明代的民窑青花:绚烂至极而非平淡曾 超 (拙玉斋瓷庄 333000)民窑青花以概括简练的表现语言,生动洒脱的形象,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使得民窑瓷器在当代大放异彩。明代青花处于全盛时期,民窑青花瓷肆意挥洒,让当代人感受到了它的“真”与“美”,在民窑青花中能够体会到自由、洒脱、奔放、朴素、宁静的美感。民窑的青花艺术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探索民窑的青花艺术能够启发现代陶艺的发展之路。民间青花;简约;构图;笔法一、民窑民窑的最大艺术特点就是简洁质朴、自然生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2016-07-12

  • 明代民窑青花瓷浅析
    倾向的转型。明代民窑青花因此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也因商业的流通,文人思想便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主要在青花装饰上的表现特点,便是用笔犹如书法中的行书,意达而笔到,将这种大写意中的中国画的技法运用到青花的装饰中来,具有雅俗共赏、格调奔放、典雅敦厚的艺术特点。“民窑绘画意境之美犹如无声之诗,极其自然灵妙。其山水人物画往往简练几笔就绘出远山近水以及人物的动态,清新淡远,耐人寻味。”在明代陶瓷业的发展中,主要分为官窑也称为御窑与民窑两种。而这其中明代瓷器的烧造和对

    景德镇陶瓷 2016年1期2016-04-07

  • 传统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以景德镇民窑变迁为个案
    展 ——以景德镇民窑变迁为个案吴艳1李兴华2(1.2.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陶瓷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瓷窑烧造是核心环节,在景德镇陶瓷生产中曾经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民窑生产出现了新的特征。探究新民窑生产的特征和重要作用,进而折射出现代景德镇陶瓷生产中的传统和现代影响中的景德镇瓷业发展。新民窑;现代重生;瓷业烧造;转型一、传统民窑生产模式和特征景德镇是著名的陶瓷业生产城市,其瓷业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04

  • 论晚明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风格及成因
    3403)论晚明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风格及成因陈 春1,周 星2(1.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2.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明代晚期作为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其发展形势呈现出与历代不同的格局,民窑突破制度枷锁脱颖而出。民窑青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晚明时期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笔墨及题材入手,对其艺术风格及形成过程作概要分析。民窑;青花;风格;成因青花装饰中的诸多形态多来源于诗文辞赋,这是因为其

    陶瓷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2

  • 青花
    ,盛得下朦胧只有民窑炉火,才能焙烧出深处的光泽登大雅之堂未必就能流芳太过寻常,也可能在尘世里历经百世我想,一个隐喻不因朝代更迭而改变盘底的花朵,有一颗恒久的心也许会开在往昔的枣树上随旧年的时光晃动姥姥晨炊晚缝偶尔被露珠捕获如果用针尖一挑,就能迸溅出一个清瘦、驼背的灯花被山沟的风一吹那张满是老茧裂纹的空盘里就洒下坚韧、宽容、谦逊的月色在陋厨一角,在阴晴或是圆缺的转换中走过红尘在不引人察觉有些开裂的纹线里渐密的皱纹与青花相逢牵着沧桑,携手宁静把月光盛满endp

    山西文学 2015年9期2015-09-06

  • 明初民窑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劳动,但也促进了民窑瓷器制作吸收官窑瓷器的制作工艺,使民窑瓷器制作得到了提高,从而调动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因此,宣德时期的民窑产品比前朝从质量到数量都有较大提高。青花瓷器的工艺,不仅体现出当时的生产条件、生产方式、自然状况、人们的审美趋向、生活方式,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下面从胎釉、造型、青花料、纹饰等几个方面探讨明早期民窑青花瓷器。一、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的胎、釉洪武时期青花瓷胎质疏松,烧制的瓷化程度不强,因窑温掌握不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2期2015-04-16

  • 明朝民窑青花山水构图艺术特征研究
    王毅明朝民窑青花山水构图艺术特征研究王毅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上,沉积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他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情趣,而这些具有典型精神文化的物质,来源于我们的民间文化。就比如说,在明朝民窑青花山水画的构图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的规律,和当时官窑山水瓷画一样,基本和传统国画山水的构图规律相一致。使得明末民窑青花山水画表现出自由淡泊、欢愉自得的意境,显示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情趣,使现代民间艺术也具有了独特的魅力。明朝 民窑青花 山水构图 艺术特征 研究明朝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2015-03-07

  • 浅谈清代瓷器中的博古纹装饰
    窑器物,而此时的民窑主要是适应平民大众的瓷绘为主。直到明晚期时,博古纹为顺应文人世大夫的需要,在民窑的生产极为兴盛。清初由于受明末战乱的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处于恢复期,博古纹的总体艺术水平不高。清康熙时期开始由于天下大定,对汉文化高度重视;而康熙帝本身具有极高的汉文化修养和浓厚的文人情怀,使得具有浓郁气息的博古纹饰成为官窑瓷绘的装饰题材之一得到发展。而康熙帝对儒学的推崇,使得民间文风大盛,文人士大夫群体迅速壮大,从而对民窑瓷绘博古纹产生了极大需求。3、清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8期2015-02-24

  • 晚明清初民窑青花山水画与文人画艺术特征辨析
    330000)民窑青花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悠久,晚明以后,“官搭民烧”的瓷业形式中山水绘画作为民窑青花中的一支,代表了青花瓷作品风格中的主流审美素材。明后期,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因素,促使民窑青花绘画艺术无论在写实或写意等绘画艺术风格上都有所突破,这也证明了明代民窑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和在历史上与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绘画的最高水平,它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窑青花绘画艺术风格,文人画家也必然会

    陶瓷研究 2014年1期2014-08-15

  • 景德镇民窑釉上陶瓷绘画与市井文化研究
    3403)景德镇民窑釉上陶瓷绘画与市井文化研究邹乐(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拥有悠久的制瓷历史。我国陶瓷在宋代发展很快,继明清釉下青花彩绘陶瓷后民窑釉上彩绘陶瓷逐渐盛行,民窑釉上陶瓷无论是在陶瓷的绘画还是材质上都显示出了丰富的市井文化。本文从民窑釉上陶瓷的绘画入手,对民窑釉上陶瓷绘画与市井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究。民窑釉上陶瓷;陶瓷绘画;市井文化;陶瓷文化一、民窑釉上陶瓷绘画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其陶瓷业在宋代高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3期2014-06-10

  • 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探究
    14153)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探究张晓梅,薛 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和风俗文化的统称。从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题材、民俗文化根源、典型图式及其文化意蕴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其上的民俗文化内涵,力求比较全面地展示明代民窑青花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明代民窑;青花瓷;民俗文化青花瓷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得益于它的色彩、质地、制作工艺,还与它所孕育的文化内涵密切相关。清代龚轼曾在《陶歌》中这样称赞青

    陶瓷学报 2014年2期2014-04-24

  • 民窑瓷器的艺术风格对现代陶艺创作的重要意义
    33000)一、民窑的概念及其特点民窑即民间百姓所经营的瓷窑,民窑的概念是相对于官窑而言的。在封建社会中,专门为皇亲国戚烧制瓷器的窑厂称为官窑,官窑一词最早出现于宋朝,而民窑是以满足平常百姓生活需要而烧制瓷器的窑厂,其民窑的出现早于官窑。民窑的瓷器从种类上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有古彩、粉彩、新彩,以及还有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斗彩绘画。纵观民窑的发展史,其生产方式与装饰特点不难发现,其最大的追求就是物美价廉,瓷器的造型设计

    陶瓷研究 2012年3期2012-02-16

  • 山西民间彩绘瓷欣赏
    瓷装饰中,瓷绘是民窑装饰的主流。山西民窑彩绘历史悠久,宋代白地黑花瓷大放异彩,金代红绿彩瓷奇葩绽放,明、清以来,青花瓷、青花褐彩、青花红绿彩、绿彩、青花褐绿彩等异彩纷呈,发展繁荣的彩绘瓷,极大地美化了人民的生活。为了展现山西民窑彩绘瓷的风采,我们从传世的藏品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瓷器介绍给读者,供大家欣赏。白地黑花瓷白地黑花瓷是宋代北方民窑创烧出的彩绘瓷品种,代表了北方民窑彩绘瓷的最高水平,山西烧制白地黑花瓷的主要窑口有浑源窑、孟家井窑、介休窑、霍州窑、长治窑

    故事会 2011年14期2011-11-08

  •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33000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谢志明 X i eZhiming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景德镇 333000Jingdezhe n Comprehensiv e College,Jingdezhen,333000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世界闻名。而其民窑的兴盛,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功不可没。回顾景德镇民窑的的起源、分布与审美风格,有助于人们从不同方面去认识民窑,发掘民窑,促进民族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光大。景德镇;民窑业;变迁;引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3期2011-03-18

  • 浅谈景德镇民窑青花瓷装饰
    333001)0民窑青花及景德镇民窑青花概况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民窑青花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窑陶瓷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粗糙一些,虽质地不细腻,加工制作不精巧,但功能结构的合理、形体比例的恰当适度、艺术风格之独特清新,远非官窑陶瓷所能比。纵使存在某些原始性,但却包含着独具匠心的生动形式。青色是一种自然色、生命色,青花瓷具有色彩协调、色调清新、纹饰素雅、釉色莹润等艺术效果,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民窑青花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简洁流畅的线条、自然洒脱的画风

    中国陶瓷工业 2011年2期2011-02-16

  • 光绪瓷器:皇朝最后的中兴
    兴景象,也带动了民窑的短暂复苏。此时由于外销仿古瓷的兴盛,无论官窑或民窑,复古之风又起,尤其以仿清三代瓷器最多、也仿得最好。其中又以仿康熙青花最为出色,有的几可达到乱真的程度……在咸丰五年至同治五年(1856-1867)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景德镇御窑厂曾毁灭于太平天国的战火,其间的官窑瓷器生产情况,也无资料可查。光绪皇帝即位后,曾励精图治,使景德镇官窑在前朝恢复的基础上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生产出一大批精美之器。尤其是在光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时,分别为慈禧太

    收藏·拍卖 2009年10期2009-11-03

  • 古玩收藏:以标准器识年份
    :稍有闲钱者,对民窑高仿瓷真伪难辨,购进掺杂在民窑精品瓷中的少量伪品,算小亏,算吃“小药”,算缴学费。再虚心拜师,苦学“以标准器识年份”鉴定功课,专收历代标准器类型、纹饰、釉水、款识、底足之器物,三五年后,必定会有收获,必定也会把初入门时所缴的“学费”,统统收回。财大气粗者,常常心境很高,出手松动,好高骛远。民窑标准器看不上,一上手就想觅民窑精品及官窑器。结果常常被古玩商花言巧语迷惑,买下一批批粗制滥造的明清官窑彩瓷赝品。这些财大气粗的收藏者,通常都是几千

    金点子生意 2009年2期2009-04-10

  • 民窑瓷器收藏应受重视
    官窑瓷器,而对于民窑产品,除了有特色的几个窑口,如长沙窑、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建阳窑、德化窑等在其各自的鼎盛期的高等级产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外,一般说来是不被收藏家重视的,这甚至包括瓷都景德镇的民窑产品在内。占古瓷收藏队伍绝大多数的爱好者,因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同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产品的缘分是十分渺小的。能够掏得起钱遍览国内各大博物馆,隔着玻璃一饱眼福已经是一种奢侈,一般人连这点福分也没有。因此,广大的普通古瓷爱好者是以民窑瓷器作为鉴藏对象的。若从古瓷

    收藏 2001年3期2001-06-14

  • 民窑青花并非不值钱
    卖》专版发表的《民窑青花不值钱》一文,提到:“进入拍卖行的青花瓷器是官窑器,而不是民窑器……官窑器即便有冲口、开裂、破残也值钱,值得收藏,而民窑器青花即使完整,也不值大钱……民窑青花瓷的升值远低于官窑青花瓷器……也无多大升值或保值余地。”此文对官窑与民窑分界显然有些绝对,而对民窑与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并没有正确认识与深入阐发。国内外对瓷器文物的收藏与拍卖虽然重点是名人名瓷。但这并不等于说,民窑瓷器不值钱,更不能说民窑瓷器没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世界各国

    收藏 2000年8期20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