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

  • 小桥流水人家
    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临近江河溪流,有水,这是傣族选址建寨的首要条件。古时,傣族先民百越族群大多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先民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傣族先民漫长的西迁南下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表现了对水的依恋。他们越过高山,穿过森林,翻过峡谷,走过平原,没有水的地方,迁徙队伍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因为他们依恋水,离不开水。公元前五六世纪,有一支队伍终于来到了澜沧江畔的一些河谷平坝地区定居下来。因为这里有水,这里就是以景洪为中心的西双

    云南画报 2023年2期2023-05-30

  • 落座在傣乡街边的小酒馆
    统一了穿衣戴帽的傣家楼房,迎来送往。人们不管从千里还是百里之外慕名而来,一眼,就认出了特色傣乡。临江的一处偏僻街区,一排排小酒馆,是小镇午夜的萤火虫。扒开酒味转发一座山的消息。小酒馆一角,歌声穿过流量,辨得出他和我们一样,都饱经了沧桑。酒馆的常客是1990、2000后的小青年。我选择了一个安静一点的座位,要了一杯酒、一碟花生米,这些,权当陪伴。往事一点一点上头。小镇和我,一起落在酒水里,泛起了微澜。灯光在黄昏后醒来。一列高铁正在穿越大山。

    星星·散文诗 2022年24期2022-08-15

  • 瑞丽情思
    一座又一座美丽的傣家村寨。无论是翠绿的原野、流经村子的潺潺小河、茂盛的凤尾竹林、醇香的米酒,还是当地各种各样的风俗,都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是震撼人心的象脚鼓和孔雀舞。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赭黑色的水罐。这是一个陶土烧制的水罐,古朴、笨拙。无数次搬家,这水罐一直是我的珍藏,不为别的,就因为这里面盛满了一位傣家老妈妈的情意,并且像米酒一样,时间愈久愈醇厚。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中期,告别云南边陲的瑞丽县、途经怒江大吊桥时,由于是边防站,乘客要下车接受检查

    小品文选刊 2022年3期2022-03-09

  • 瑞丽情思
    一座又一座美丽的傣家村寨。无论是翠绿的原野、流经村子的潺潺小河、茂盛的凤尾竹林、醇香的米酒,还是当地各种各样的风俗,都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是震撼人心的象脚鼓和孔雀舞。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赭黑色的水罐。这是一个陶土烧制的水罐,古朴、笨拙。无数次搬家,这水罐一直是我的珍藏,不为别的,就因为这里面盛满了一位傣家老妈妈的情意,并且像米酒一样,时间愈久愈醇厚。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中期,告别云南边陲的瑞丽县、途经怒江大吊桥时,由于是边防站,乘客要下车接受检查

    小品文选刊 2022年5期2022-03-08

  • 情洒油画四十年
    最是竹楼惹画师,傣家少妇肢腰俏。”一个俏字,道出了傣家妇女的柔美,水一样的民族,多姿多彩。我从小生活在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历历在目,最让我难忘的一件小事是:过去傣家人用的水都是打的井水,有一次我到傣家村寨采风写生,当时一个情景映入我的眼帘,傍晚时分傣家人到井边担水,有妇女和孩子,井边摆满了水桶,正在打水的孩子总是一一将桶打满,最后才挑起自家的水桶回家,这些点点滴滴展现出了人性与爱,这些爱的瞬间感动着我,我决定用我的画笔、色彩去赞美歌颂这些人性与爱。

    当代旅游 2021年7期2021-12-28

  • 傣韵新寨
    熙年间勤劳热情的傣家人就已搬迁至此,带着农耕技术,在此繁衍生息,民俗民风世世代代传递。落座于两个小山坡上的新寨村,被天然的山林环绕着,气候宜人,景色悦人。远远地就看见一幢幢砖红色的房屋铺在两个相连的山坡上,相互守望着。房屋虽错落有致,像极了一颗颗石榴石。走到村口,只见木制框架的寨门,覆青色筒瓦,寨门中间高,左右两侧稍矮,高矮有序,四角翘起,古色古香。走进村寨里,傣家女优美的舞姿首先映入眼帘,只见婀娜多姿的傣家女手臂一弯一举,脚尖轻轻地提起,那舞姿似一只只孔

    含笑花 2021年5期2021-09-22

  • 流水帖(外一首)
    能被撑船在江中的傣家人捞入船中成为柴火在跌入流水之前谁也不曾想过,就是一段朽木用葬身流水的方式送了一程流水我们拥有的暗夜那么辽阔星子却依然灿烂无题风吹起的皱褶是一枚石子对湖水的亲近堤坝那么坚固,挡不住蒲公英从缝隙钻出,奔向春天的热烈就做苦凉苦凉的药引子吧路那么长,“可以苦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堤坝那么坚硬,心却是多么柔软收留一群蚂蚁长期居住收留幾个流浪汉住在蚂蚁窝上面坝埂上竖立几根木头,耷拉着破洞的石棉瓦风一吹就摇摇晃晃一场大雨后的早晨,散步路过堤坝开了一个

    诗歌月刊 2021年7期2021-08-30

  • 这儿真美
    园里有造型别致的傣家竹楼,整栋楼是用竹木为材料建成的,见不到一丁点儿钢筋和水泥。它们像一只只绿孔雀,又像一顶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傣家竹楼的一楼竟然不是用来住人的,而是用来堆放杂物或养家畜的。人们住在宽敞的二楼,不但可以防蚊虫叮咬,而且在夏天的时候,会感到非常凉爽,我打心底佩服傣家人民的智慧。傣族园是一个植物王国。我们在一万三千种植物中漫步。我看到了各种奇花异草:有贝叶树,有箭毒木、红豆树,还有王莲。这些热带雨林植物葱葱茏茏,遮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21年11期2021-06-06

  • 傣家滋味之撒撇
    放入木臼中,加入傣家秘制香料一起捣碎备用,然后配上传统撒撇所需的各种佐料。食时,将鲜鱼肉加入到苦撒或柠檬撒蘸水中,然后在一瓷碟中盛入米线、洋白菜丝和捣碎的炸鱼骨,一套极具特色的鱼撒即成。吃的时候,桌上也一般还要备有盐巴、味精、糊辣椒粉、生小米辣等调料,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添加。爱吃撒撇的我,总是吃不腻,吃不烦。每一次品尝总能吃出不一样的感触。其实,撒撇都是一样的味道,但在不一样的年纪就会品尝出不一样的感触,年少时喜好它的酸辣爽口,青年时想念它承载的童年

    烹调知识 2020年10期2020-10-20

  •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与《大树还小》的互文性研究
    》是以到云南德宏傣家边寨的女知青“我”的视角展开对农村、农民进行描绘的作品。在“我”的眼中,农民虽然具有友善、豪爽的特征,但是对知青还是怀着戒备的心理。在知青初来乍到之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农民的友善。对于农民来说,知青是毛主席给他们送来的姑娘和儿子,许多农民也把这些知识青年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在知青刚刚来到傣家时,每户人家来领一个自己称心的知青回去。有一个比“我”年纪稍长的女学生,被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领了回去,这一家的母亲刚刚去世,父亲让这个女学生做这个家的

    名作欣赏 2020年17期2020-07-13

  • 用竹竿撑起的竹楼
    族多采用高干栏。傣家竹楼傣族人民的竹楼主要建在坝区,也就是丘陵地带低洼的平地处。每年雨水集中的时候,坝区常遇到洪水袭击。竹楼建筑可以有效躲避洪水,还有防潮、避虫、利于通风散热等优点。竹楼赏景,美别看竹楼的建造原理简单,它的结构可一点儿都不简陋呢!竹楼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或者放杂物。傣族人民的习俗是一家同宿一室,分帐而卧,因此卧室一般是一个大房间。卧室外还有一问较大的堂屋,中间设有火塘,火是终年不熄的。堂屋外还有廊、晒台、楼梯。主楼的廊是没有外墙的,这是因

    奇妙博物馆 2020年2期2020-04-15

  • 傣家风情
    班 丁子轩要说起傣家最有特色的节目非泼水节莫属了。到了泼水节这天,人们纷纷拿上锅碗瓢盆,将最美好的祝福寄托于水,泼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大街小巷充满欢歌笑语。傣家的食物多与傣族的特产有关,香竹糯米饭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用一种特殊的竹子装上糯米后烤制而成,是一道集色、香、味为一体的美食。傣家竹楼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房子之一了。房子的建筑材料多为竹子,依水而建。竹子的碧绿色,让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看着非常舒畅,加上屋内通风良好,住在里面令人神清气爽。同时屋内装饰简洁,一开

    小学时代 2019年11期2019-10-31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了解民居文化。3学习课文准确说明和生动的语言描述,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举列子等。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件谈话导入(出示课件:蒙古包和东北民居)我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大家熟悉的地方,谁能说说我们蒙古族人的居住特点?我们东北民居主要特点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件谈话交流)让我们走出阜新,到南方看一看,看看《各具特色的民居》(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2019-10-21

  • 郑延康:来生还唱傣家
    葱葱、溪水潺潺的傣家寨子,爱上了朴实善良的傣族人民,更爱上了曲调舒缓悠扬、唱词朴实自然的傣族民歌。一次,他跟一位傣族大爷在山坡上放牛,路上走过一位穿绿色长裙、黄短上衣、头插素馨花的小卜少(小姑娘),他忽然涌起一阵与这位小卜少对歌的冲动,禁不住问身旁的大爹:“波弄(大爹),我要唱这个小卜少,怎么唱?”波弄说:“你想唱?想唱我就教你。”于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山歌从波弄掉了牙的口中悠扬地飘出:身穿傣族服装的郑延康大路上走着的阿妹哟/怎么不回头/星星般的阿哥尾妹足迹

    今日民族 2019年1期2019-04-03

  • 云南傣家菜:原生态的野趣意味
    以提神醒脑之故。傣家菜最大的特点是“酸得过瘾”,跟我们习惯的陈醋酸不同,根本不会拐弯抹角,而是直冲你的胃袋和鼻尖。云南民间的腌酸笋都会经过长期发酵,有时长达半年到一年,酸中带臭。酸笋鸡已然成为滇南菜中的头牌,其实酸笋在当地真是极其平民的百搭小菜,不管煮鱼烧鸡吃米线都可以配,甚至直接“舂”(把东西放在石臼里捣)起来当小吃。滇南一带属于热带,棕榈树、芭蕉树的生长更普遍,傣族人就充分利用起来大自然的馈赠,把“芭蕉”和“棕树”都吃出了十八般花样。芭蕉即我们俗称的香

    齐鲁周刊 2019年9期2019-03-29

  • 刀丽和她的“傣家手工红糖”情结
    与自豪。刀丽的“傣家手工红糖”作坊并不大,就着百年老榕树撑起杆子,搭梁椽、铺雨棚,挖地坑、安铁锅。5个洞连一排,第一个洞放柴烧火,第二个至第四个洞放锅熬糖,第五个洞是烟囱。三口锅,一锅熬糖,二锅三锅煮甘蔗水。也就是二锅三锅煮干水分后舀至一锅熬糖浆。最终将熬至糖浆的糖汁倒入糖盆(木盆),用头似启瓶器的竹棍使劲搅拌冷却,接近凝固时倒入糖片夹凝固成条形糖块,最后切块包装。铁锅、竹笼、木盆、篾笆、竹搅棍,生态环保,古朴健康。刀丽做事十分严谨。大清早,她就到小黑河边

    云南档案 2018年6期2018-07-19

  • 到瑞丽,去哪儿?边寨喊沙等您来共舞一曲
    若一个待字闺中的傣家小卜少,等您来与她的柳肢曼腰共舞一曲……边寨喊沙,瑞丽傣族风情第一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的就是这。“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一首经久传诵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以经典而优美的旋律,谱写了瑞丽的魅力与神韵。从这里出发去喊沙,蓝天,白云,广袤的原野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峦下,这是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路程。沿途,坐着拖拉机的傣族人,还有抹了香料的“花脸”缅甸人,以及公路两侧的橡胶树和

    时代风采 2018年2期2018-05-15

  • 中国云南:载歌载舞 傣族泼水节
    的畅快。泼水节在傣家人民的心目中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身着盛装到佛寺侍佛,并在寺院中堆沙建造四到五座沙塔,大家围塔而坐,聆听僧侣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泼水节的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会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8年5期2018-05-14

  • 到瑞丽,去哪儿?边寨喊沙等您来共舞一曲
    若一个待字闺中的傣家小卜少,等您来与她的柳肢曼腰共舞一曲……边寨喊沙,瑞丽傣族风情第一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的就是这。“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一首经久传诵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以经典而优美的旋律,谱写了瑞丽的魅力与神韵。从这里出发去喊沙,蓝天,白云,广袤的原野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峦下,这是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路程。沿途,坐着拖拉机的傣族人,还有抹了香料的“花脸”缅甸人,以及公路两侧的橡胶树和

    时代风采 2018年1期2018-05-14

  • 浅谈傣族特色菜肴
    尾竹》同样反映了傣家民族的风情,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傣族爱水,其泼水节更是使中外游客陶醉。傣族人民种植水稻、菠萝及其他农作物,德宏遮放贡米更是久负盛名。傣族喜食酸辣,擅长烧烤,精于凉拌,注重卫生,烹调火候掌握得当,高中低档菜肴成龙配套。傣味菜肴远近闻名,众人皆知,吃傣味已成到德宏、西双版纳旅游者的首选。吃酸,心爽可口,有益消化,消暑解渴。吃辣,可开胃口,增进食欲,预防感冒,追风祛湿。小米辣个小辣烈,辣味独特;“涮涮辣”,为之“魔鬼辣椒”,只要在汤菜

    现代食品 2018年23期2018-02-16

  • 玉溪嘎洒
    ,身着花腰服饰的傣家人在吆喝经营着自己琳琅满目的货品——一枝枝甜如蜜的甘蔗横在推车里,五色的瓜果斑斓夺目。嘎洒是美食的天堂,老鸭汤最是滋补,再加上当地著名的糯米饭、干黄鳝、腌鸭蛋以及众多野菜,还有香喷喷的牛汤锅……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饕餮盛宴。在嘎洒不能不去大槟榔园,这是个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傣家寨子,人们安恬静谧地生活在一种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状态里,寨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树都是他们呵护的对象,原始的万物有灵信仰在这里依旧是指挥一切行动的准则,当我们看够了

    云南画报 2017年10期2018-01-04

  • 南汀河畔琴声韵象脚鼓声代代传
    精湛技艺所震撼。傣家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松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绸带。在孟定镇贺海村的传承人果亚家里,老人为我们讲述着傣家象脚鼓的传说,大家倾听着,仿佛沉浸在那古老的故事中,笔尖唰唰的写字声,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大家几乎一刻也不停息,忙个不停地用文字、用影像记录着身边的一切。傣族象脚鼓的来

    青年与社会 2017年32期2017-11-27

  • 傣家美肴蚂蚁蛋
    过这样的疑虑,但傣家人明确地告诉我,能吃,并且营养非常好!于是,我壮着胆子吃了,果然妙不可言。其实,蚂蚁入馔,并非傣家独创,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发现,狗熊和穿山甲等动物十分喜欢吃蚂蚁,并且大量食用后,它们的身体变得特别强壮,于是,在食物匮乏时,先祖们也开始食用蚂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了蚂蚁(“玄驹”)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而《周礼·天宫》和《札记·内则》中更是有专人采集蚂蚁和蚁卵供皇帝祭祀宴会之用的记述。由此

    烹调知识 2017年11期2017-11-06

  • 《竹乡之歌》教学设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
    的密切关系,表达傣家儿女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二)学生分析首先,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其次,这是第14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学生了解了本单元主题是“丁丁冬冬学识字”,并且结束了本单元前几课时关于带“木字旁”和“草字头”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已经十分了解,知道这一单元的识字都是和汉字的偏旁表意有关。(三)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三、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字8个,写字2个,积累一个常用偏旁竹字头,继续感知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2017-08-13

  • 最正宗的苦撒、烧海船、米粉鸡……这桌傣家宴,是百年傣寨里有名的小厨娘所做
    会在她这儿订几桌傣家宴。很荣幸,她准备施展多年手艺为我们张罗一桌,菜单上有凉拌柠檬鸡、米粉鸡、烧海船、竹筒烧竹虫、臭牛皮、包烧芭蕉花、牛苦撒、柠檬干巴丝、蒸小南瓜、笋子喃咪、花生喃咪和番茄喃咪……良膳苦口苦,或许是傣家人的一种情趣,越苦越有味,越苦越爱吃。吃苦味的菜肴,对他们而言,更像是在吃大自然赐予的保健秘方。有人称,傣味中最苦的一道菜是烧海船,主要食材是一种名叫“千张纸”的植物,形似很多纸张叠加在一起。起初,只是傣家人用它做美食,风靡餐馆是近几年的事,

    大观周刊 2017年6期2017-07-06

  • 古渡的惆怅
    屁股的尾巴,就像傣家的大黄狗在追咬一头牛一样;晚上整个坝子笼罩在漆黑之中,一群群田中的小飞蛾乘着夜幕的掩护飞进傣家,不停地撞击着农户昏黄的灯光,让人坐立不安。那时我曾在大沐浴村的一个学生家过夜,晚上一桌人围着酒菜听老波涛(老人)讲琵琶鬼的故事,听得毛骨悚然,就寝后屋里黑漆漆的一夜不能合眼,老担心琵琶鬼乘着夜色摸进屋里伸手来抓我的脑袋。可如今,江边的各个傣寨都安装了路灯,村村寨寨铺好了水泥路和鹅卵石路,现代农业蔬菜种满了整个漠沙坝子,傣乡旧貌换新颜,着实让我

    滇池 2017年6期2017-06-14

  • 小渔坝上的傣族自然智慧
    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罗梭江沿岸的绿树丛中分布着许多如诗如画的傣家村寨,他们依水而居。傣家人祖祖辈辈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水创世,世靠水。”足见傣族是一个秉性温柔和顺,与万物之源的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十分敬水、爱水、惜水、恋水的民族。清澈如黛的罗梭江流经一个名叫曼梭醒的傣族村寨。傣语“曼”为村寨;“梭”为河口;“醒”为南醒河;“曼梭醒”即该村址正好位于南醒河汇入罗梭江的河口处,故得此名。寨子仅有50多户人家,人口300多人,距勐仑5公里左右。

    中国周刊 2017年5期2017-05-12

  • 小渔坝上的傣族自然智慧
    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罗梭江沿岸的绿树丛中分布着许多如诗如画的傣家村寨,他们依水而居。傣家人祖祖辈辈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水创世,世靠水。”足见傣族是一个秉性温柔和顺,与万物之源的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十分敬水、爱水、惜水、恋水的民族。清澈如黛的罗梭江流经一个名叫曼梭醒的傣族村寨。傣语“曼”为村寨;“梭”为河口;“醒”为南醒河;“曼梭醒”即该村址正好位于南醒河汇入罗梭江的河口处,故得此名。寨子仅有50多户人家,人口300多人,距勐仑5公里左右。

    中国周刊 2017年5期2017-05-12

  • 傣家竹缘
    张春波傣家竹缘张春波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淡雅、傲骨、气节这些恬淡的品质使竹清雅而脱俗,宁静而志远。如果说去蜀南竹海,是为了感受那一份清新飘逸、淡泊幽深的精神境界,那么到西双版纳的傣乡,则是体验竹的“俗”,因为润浸在青青翠绿中,“有竹”的生活便成为一种平凡。“无竹不成寨”。自古以来,傣族就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善良、勇敢的傣族先祖帕雅桑目蒂为人们建造了一种适用又舒适的竹楼,特别适应湿热气候,既防潮,又防猛兽。青翠的竹

    中国火炬 2017年3期2017-04-12

  • 西双版纳傣族人生仪礼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内涵研究
    的气氛。西双版纳傣家人生活于风景瑰丽的亚热带地区,炎热气候使傣家人喜好穿着质地轻薄贴身的衣物,傣家姑娘曼妙的身材因此得以凸显。婚礼上,傣家姑娘身着代表着喜庆吉祥寓意的民族服饰,双腿半蹲,双手前后翻转,膝部规律弯曲伸直,步履轻盈曼妙,身体、手部、腿部自然形成“三道弯”,像极了一只灵动的孔雀在水中投射出的倒影。正当你感叹姑娘们优美舞姿时,傣家小伙挎着象脚鼓,合着姑娘们轻盈的舞步敲出了一个个优美律动的鼓点。与女性舞蹈动作一样,男性象脚鼓舞蹈动作舞时双腿半蹲,小腿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3期2017-02-01

  • 30 载傣乡追寻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生在西双版纳,是傣家人的后裔。而立之年时,母亲把傣语称为“宰达”(用老傣文把出生年月记载在土布上)的出生证交给了我,从这时起才知自己的傣名叫“召温勐”,也才知自己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云南图片库合作摄影师李植森李植森,傣族,出生于西双版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双版纳州摄影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傣家故事》《高棉婚礼》《水墨傣乡》《大地舞者》《傣乡青年》等,其中《大地舞者》在哈尼民俗文化摄影大赛中获“生产劳作类”铜质收藏作品。《傣乡青年》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

    云南画报 2016年11期2016-12-24

  • 西双版纳怀想
    得神秘热烈,就像傣家姑娘的笑脸,装点着西双版纳这片古老的土地。这里的人们生活随意闲适,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悠闲要把自己融化在温暖的风里,又像是回到最依恋的故乡,那么惬意安详。让你宁愿时间停滞,永远留在这里。金黄的曼陀罗花像倒挂着的铃铛,似乎真的会发出悦耳的铃响。也许你忍不住想碰一碰它,好心人会提醒你它有剧毒。藤蔓曲曲弯弯地缠绕在树干上,如一条温驯的蛇,嫩绿的叶子眨着眼。望天树是雨林里的巨人,它劲瘦挺拔,直插云霄。你会看到毛茸茸的蜂猴趴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可爱的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6年10期2016-11-12

  • 彩云之南 圣水之都
    永 乐看不够的是傣家的女子,出水芙蓉般地美。那种宠辱不惊的恬淡,深入人心!还记得儿时看的一本连环画,名叫“小孔雀找妈妈”。讲的是一只小孔雀,迷了路,跑到傣家人的村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终于找到了孔雀妈妈的故事。这本小人儿书让我记住了一个名字:西双版纳。正如故事所说,当你踏入这片土地后,你能真正感受到她的热情、淳朴、风情万种。来到美丽的彩云之南,最令人神往的就是到西双版纳去。从昆明乘飞机抵达西双版纳,下飞机后,热带地区特有的微风扑面而来。抵达酒店已夜色降临,

    遵义 2016年23期2016-08-23

  • 蚂蚁蛋,敢吃吗?
    过这样的疑虑,但傣家人明确地告诉我,能吃,并且味道非常好!于是,我壮着胆子吃了,果然妙不可言。其实,蚂蚁入馔,并非傣家独创,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发现,狗熊和穿山甲等动物十分喜欢吃蚂蚁,并且大量食用后,它们的身体变得特别强壮。于是,在食物匮乏时,先祖们也开始食用蚂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了蚂蚁(“玄驹”)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而《周礼·天宫》和《札记·内则》中更是有专人采集蚂蚁和蚁卵供皇帝祭祀宴会之用的记述。由此

    饮食科学 2016年7期2016-07-27

  • 傣家竹楼
    文/奚浦傣家竹楼文/奚浦竹楼是我国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统的民居。传说,竹楼是傣族建筑始祖帕雅桑目蒂发明的。由于他对傣族住房的形式和功能整天冥思苦想,感动了天神,天神变成了一只凤凰冒雨飞到了帕雅桑目蒂面前,展开双翅,低头藏尾,暗示住房要盖成“人”字形的屋脊,有四个坡面,高脚木柱支撑着楼室。帕雅桑目蒂欣然仿建,于是在西双版纳诞生了这种凤凰展翅式的干栏式傣家竹楼。竹楼的特征是房屋由石柱、木柱或者竹柱支撑着,屋顶呈“人”字型(歇山式),屋脊长于

    上海房地 2016年5期2016-07-06

  • 上海歌舞团
    0103作品:《傣家的女儿 傣家的雨》编导:吴欢表演单位:上海歌舞团摄影:武奕彰THE GIRLS AND THE RAIN OF THE DAI ETHNIC MINORITYCHOREOGRAPHY BY HUAN WUSHANGHAI DANCE THEATREPHOTO BY YIZHANG WU04作品:《天浴》编导:吴欢表演单位:上海歌舞团摄影:武奕彰HEAVENLY BATHCHOREOGRAPHY BY HUAN WUSHANGHAI DA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6年1期2016-03-12

  • 七彩织锦 千年古寨
    干活归来的人们,傣家姑娘肩挑着担子,成群的从林中走过,袅娜的身姿、如柳般的细腰、长筒裙盖住了妖娆却掩饰不了妩媚,她们笑声如银铃般清脆而柔软,竹林边的小河倒映着女孩们的倩影,收藏着她们的笑容。袅袅炊烟升起,让天空瞬间鲜活起来,扭动的烟雾告诉着人们傣家人正在烹饪着美味的食物。不一会儿,撒撇、炸皮子、烤干巴、酸扒菜、牛扒乎……数都数不过来,却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端上了桌,配上白白的香喷喷的贡米,一家人的晚饭就这样开始了!在广母寨子有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这时吃好晚

    云南画报 2015年5期2015-08-31

  • 傣家竹楼
    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家人真幸福呀!”原来这里的人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看上去日子过得比神仙还逍遥。从远处看,竹楼的“人”字形屋顶很是显眼。“咦?这房子的屋顶好有特色,为什么人们会将屋顶建成这个样子呢?”看着造型奇特的屋顶,小灵通心生疑问。带着这种疑问,小灵通决定走进竹楼去了解它。据小灵通了解,这种“人字形”的房顶结构设计并不只是为了好看,它还很实用。因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经常下雨,房顶建成“人字形”主要目的

    科学启蒙 2015年8期2015-08-07

  • 浅析傣族农民画的审美价值
    心象内美,表现出傣家典型的装饰美风格和现代气息,在我国众多农民画中形成了一枝独秀。傣族民间风俗;取心象造象;取内美造象;装饰美和现代美提到农民画人们往往会想到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这些农民画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响彻祖国四方。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我们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的傣族村寨里,在自家的大门及围墙上有着这样一些以油漆为颜料,以表现傣族生产生活、节日及赕佛故事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农民画。这些傣族农民画在我国多民族文化历史的大花园中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期2015-07-26

  • 傣家名肴蚂蚁蛋
    过这样的疑虑,但傣家人明确地告诉我,能吃,并且营养非常好!于是,我壮着胆子吃了,果然妙不可言。其实,蚂蚁入馔,并非傣家独创,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发现,狗熊和穿山甲等动物十分喜欢吃蚂蚁,并且大量食用后,它们的身体变得特别强壮,于是,在食物匮乏时,先祖们也开始食用蚂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了蚂蚁(“玄驹”)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而《周礼·天宫》和《札记·内则》中更是有专人采集蚂蚁和蚁卵供皇帝祭祀宴会之用的记述。由此

    烹调知识 2015年2期2015-04-21

  • PINEAPPLE RICE
    t e酸甜可口的傣家菠萝饭One bonus of China’s vast landmass is that you can fi nd diverse cuisines from various latitudes. If you yearn for a bite of the tropics, then you should de fi nitely turn to the Dai cuisine (傣菜), which has its roots

    汉语世界 2015年3期2015-03-24

  • 野+美=西双版纳严
    又不失古典气息的傣家竹楼,还是月色朦胧之下那一曲《彩云之南》,都让人为之陶醉。先来说说这闻着就让人泛口水的竹筒饭吧。它是深受傣族人民和游客喜爱的特色美食。新鲜干净的竹筒内灌上糯米及口齿留香的酱料,用芭蕉叶将其割口堵严,再放入炭火中烤熟便可食用。放到嘴边,糯米的芬芳与竹筒内部竹膜的清香相结合,这入口即化的感觉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再来说说这极富地域风范的傣家竹楼吧!来到西双版纳,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这躲藏在深山竹林中的傣家竹楼了。它们有的在水中“沐浴”,有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5年2期2015-03-20

  • 荷塘月色 文化傣寨
    神态万千的人物。傣家人的竹楼、村边的大榕树、竹林,以及傣族的泼水节、堆沙节、上奘、赶摆……2004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将邵梅罕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方面的天才传承者,并把她的名字和作品录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才传承者图文库中。中国芒市邵梅罕傣族剪纸艺术馆也即将完工,到时馆中定会给您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生产、节日庆贺等篇章。置身山水悠然的弄么,美妙神奇的葫芦丝声给人带来美好的想象,空灵的孔雀舞让人神往。傣家人喜爱孔雀,孔雀舞

    云南画报 2014年12期2015-03-18

  • 景洪市曼春满村 孔雀尾翎 花园之寨
    间,是传统别致的傣家竹楼,一家一栋,错落有致。登高远眺,澜沧江似一条银练自西向东奔泻而下.绕寨缓缓舒展而去。俯瞰村内,绿荫掩映,纯朴壮丽。数百座竹楼和众多的佛寺佛塔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各种热带林木之中,随绿风椰影静静地徜徉。那份清新,那份空灵,那份愉悦,常常令人惊讶。如果说西双版纳的神秘、美丽,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那么西双版纳傣族园内像曼春满这样的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的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著

    云南画报 2014年6期2015-03-16

  • 走出寒冬去版纳
    动物和热情好客的傣家人,西双版纳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一处“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自古傣家人便居住在山清水秀之地。那些高山到了这里逐渐平缓,而怒江和澜沧江行于此也变得逐渐宽阔。这些山水之间,便有着无数富饶的坝子,傣族人称其为“勐”。于是,在西双版纳,我们总能见到很多以“勐”为名的地名。有山有水有阳光有雨露,且土地平坦,说大自然对傣家人格外慷慨也并不为过。在传统的傣族村落与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建寨须先建各种宗教设施,“设寨门”、“立寨心”则成为建寨的最

    中华民居 2014年3期2014-08-04

  • 文中有图画文中有情趣
    味的、脍炙人口的傣家饭菜,例如,芭蕉花、烤肉、炒蕨菜、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烤鱼、烤竹笋、剁生菜等。这些事物构成了作者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给读者精心绘制的富有傣家风味的味觉盛宴图。此外,作者还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用“小溪很清澈,冰凉”八个字给读者营造了视觉上的动态之美感,给读者带来了触觉上沁人心脾的审美体验。由上可见,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具有“文中有图画”之美学体质,能够给读者带来“如在画中游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6期2014-07-22

  • 民居文化
    【课文文段】傣家竹楼(节选)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2年11期2012-05-08

  • 三代竹楼看傣家
    式建筑(图1)。傣家竹楼分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竹楼底层一般用来堆放杂物、放养牲畜等,上层为人居住的地方。它具有三大优点:一是人居的地方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有效地起到了隔热、通风、遮阳、防潮、抗洪,同时有效地避免热带气候的炎热潮湿、多日照,非常适宜于西双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二是竹楼能防蛇虫、防野兽。傣族居住区,干湿两季极为分明,由于雨季潮湿,蛇虫容易孽生,森林多,野兽也多,所以傣族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瘴疠之地”。为了与这些毒

    地理教学 2010年16期2010-09-28

  • 别样风情的民族婚宴
    鸡肉为媒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发音近似),当地汉族居民称为“串姑娘”。僚历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楼里到处可闻一片杀鸡声,鸡烧好后,便见姑娘穿上盛装,把鸡肉拿到集市上,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兴高采烈的小伙子纷纷前来问价,如果姑娘说:“吃了再称。”吃后又加倍要钱,便是不喜欢了。若姑娘喜欢买鸡肉的小伙子,便会递给小伙子一个凳子,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这时,小伙子会说:“我们傣家有句话:‘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轻。我俩一起吃,鸡肉才套更香。”姑娘对道: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09年3期2009-04-14

  • 孔雀的尾翎
    四季,青山绿水,傣家竹楼和佛寺掩映在椰林竹丛中,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和热带风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因而,橄榄坝也就成了西双版纳的代名词。相对于那些同属旅游名镇的古镇来说,在勐罕没有斑驳古旧的老屋和时光磨砺的石板路。勐罕的历史也很悠久,傣族古老的贝叶文化历久弥新,曼春满佛寺相传建于1400多年前,而橄榄坝也以是历代召片领的游玩花园而著称。但我依然认为,勐罕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并不以那种世俗中的“古”来吸引游客,印象中的勐罕更多的是质朴与生态,一个天然的大花

    云南画报 2009年2期2009-04-14

  • 月光下的凤尾竹
    优美的声音感动了傣家的姑娘,姑娘们陆续聚在草地上,随着乐曲旋律情不自禁地跳起了傣族舞蹈。她们舞步轻盈地围着傣家的男子不停转圈,跳起了美丽的傣族舞。这时,一个小孩子从竹楼上跑了下来,参加到傣家姑娘的队伍中。大家兴高采烈地手拉手围着圈跳起来,一边跳一边唱,围着篝火飞舞起来,似乎陶醉在这美妙的葫芦丝中。宁静的夜晚顿时沸腾起来,人们的欢笑声传遍整个夜空。不一会儿,村寨中竹楼里的人也纷纷跑下楼梯,来到草地上,跟着青年男女一起载歌载舞,月亮女神无私地把光芒照射在人们的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9年3期2009-04-09

  • 八角亭下品烧烤
    在外,八角亭下边傣家的烧烤也别有风味、名气很大。她介绍说,傣味烹饪自成一系,基本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傣味特点是香、脆、酸、辣、鲜,请大家也去品尝一下傣家的烧烤,看看与你们当地的烧烤口味有什么不同。时近下午6时,跑了一下午,大家也觉得饥肠辘辘,此地既有如此甘美诱人的烧烤,何不领略一番,一饱口福?于是,大家各自为战,在满街烧烤摊档中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傣家风味。我同两位朋友先品尝了香竹饭。据卖家大嫂说,这种竹筒饭是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

    烹调知识 2003年6期2003-02-11

  • 傣乡风情录
    村旁有水的地方,傣家男女把上身短衫和下身短裤脱下,顺手挂在岸边的树上,然后慢慢走入水中。傣家妇女双手撩起筒裙,从下往上提起,动作迅捷麻利。筒裙撩起同时,身子已沉入水中,双手伸出水面,将筒裙缠、裹在头上。全身浸泡在水中后,前搓后擦,不到五、六分钟,也就把澡洗完了。起身前,伸出双手先解开头顶上缠着的筒裙,慢慢把它放下,身子也就随着露出水面,走上岸去,显出一副十分惬意的神情。在安装有自来水的村镇,不时地会看到一些傣家男女聚在水笼头下冲洗脚腿,梳洗头发,洗涤衣物。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2期198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