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主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指认为一种“极权主义”政治。作为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的马尔库塞是基于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检视,来指认极权主义政治的。根据他的检视,现代西方发达的工业社会,在本质上已经成为一个以技术为中介的严密体系,亦即一个典型的技术社会。这个社会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技术政治。这种技术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极权主义,故而这种技术政治,也就是一种极权主义政治。这种极权主义政治不是一个瞬时的政治现象,而是代表了现代西方的根本政治存在。如果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

    社会观察 2022年1期2022-10-26

  • 德国教育电影《浪潮》中蒂姆的人物形象评析及现代启示
    浪潮;蒂姆;极权主义;群体心理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疾病叙事及伦理意蕴研究”(2021XJQN07)阶段性研究成果。德国教育影片《浪潮》(Die Welle)以1967年4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三浪潮”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在德国小镇校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历史课教师文格尔(Rainer Wenger)在讲解独裁统治时,对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独裁统治在当代德国是否还会卷土重来?深受文明社会影

    美与时代·下 2022年6期2022-05-30

  • 论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对极权主义的批判
    主义者建立的极权主义政权,它剥夺人的公民权利、消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多样性、毁灭人的道德意识、控制大众传媒、灌输官方意识形态、由中央政权控制整个经济、由眼目实施恐怖统治。阿特伍德在小说中揭露了剥夺女性公民权、抢夺婴儿、公开处决犯人并悬尸示众、集中营等极权主义政权统治场景,批判了滋生极权主义政权的两大因素,即极端宗教思想和对政治冷漠的大众,为现代社会敲响警钟。关键词: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极权主义;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极端宗教思想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玛格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年9期2021-10-13

  • 启蒙理性视角下的反犹主义
    ;启蒙理性;极权主义反犹主义(antisemitism)一直作为弥漫在德国甚至是欧洲的一种情愫,在二战前的德国达到了顶峰。有些学者认为德国的纳粹运动不应该划归为反犹主义的传统中,因为这一切的开始起源于一个谎言。但又有些学者不这么认同,笔者采取较为折衷的观点。关于反犹主义,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居多,有观点认为法兰克福学派中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做的权威主义人格调查的测试,很大程度是因为在面对所谓文明时代的大屠杀事件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2020-12-23

  • 女性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大洋国
    家,意图批判极权主义及其对人性的禁锢。笔者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一九八四》这部世界经典的讽喻小说,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的男权思想和性别等级特征。关键词:《一九八四》;极权主义;性别等级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0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01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久负盛名的政治寓言小说家,其作品因兼具艺术性和政治尖锐性而闻名遐迩。他1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2020-11-23

  • 阿伦特与《极权主义的起源》
    【摘 要】《极权主义的起源》是阿伦特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阿伦特从19世界反犹主义出发,通过对民族国家的解体、帝国主义形成的阐述,进而探究出极权主义的起源及其本质特点。通过分析极权主义因素与根源,阿伦特指出产生极权统治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的孤立与孤独,进而揭示了现代化发展下我们时代的危机即现代化价值体系的危机。【关键词】极权主义;阿伦特;意识形态Abstract: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is an important p

    客联 2020年8期2020-09-10

  • 对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思考
    及其所代表的极权主义罪行,认为艾希曼作恶是出于“无思”。这一论断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争议。通过对提出“平庸之恶”的历史渊源进行重新审视,更好地理解阿伦特的本意,才能概括其实质内涵,启迪智慧,以史为鉴。关键词:平庸之恶;极权主义;汉娜·阿伦特;根本恶战争对于向往和平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场梦魇。随着极权主义笼罩下的二战成为过去, 人们开始冷静下来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在对极权主义制度下的邪恶现象进行的种种批判中,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有过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第一种

    山东青年 2019年7期2019-10-08

  • 二战时期极权统治下的艺术
    的是大清洗和极权主义。政策的变化必然引发艺术界一系列从形式到内容重新洗牌。在建筑上,纳粹与斯大林政权出奇一致地选择了复古主义、民族主义的建筑形式。却在材料和结构上不得不面对更经济廉价的现代主义。而在这一时期,一门新兴的艺术——电影登上艺术史舞台,且不同程度地受到极权主义压制,一大波欧洲电影人为逃离纳粹迫害,离开欧洲前往美国。正在进行的苏联蒙太奇实验被斯大林禁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极权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压制?为什么在二战前后,另一批建筑师、电影家得到了国家元首

    环球首映 2019年4期2019-09-10

  • 哲学与政治:1931—1949年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嬗变
    马克思主义;极权主义中图分类号:B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19)-04-0076-07在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批判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其对发达工业社会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批判,对文学艺术的现代性研究,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等,既根植于欧洲哲学的思辨传统,又区别于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唯心主义理性批判,它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社会哲学的辩证批判。然而,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却经历了“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现代性:理解极权主义起源的另一个视角
    ndt)起,极权主义的研究成为政治、宗教、社会、文化、哲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极权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尽管阿伦特对极权主义的研究受到一些质疑和批评,但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1],为思考极权主义的起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宽阔且内敛的视角。那么,因何现代性会被视为是极权主义的一种“溯因”?现代性所形塑的现代社会究竟为极权主义提供了怎样的生存和发展土壤?一、多重维度:何为现代性?何为现代性?从对“现代”这一历史阶段的界定来看,哈贝马斯(Habermas)发现远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8期2019-08-21

  • 卢梭作为极权主义起源的理论性批判
    逐渐被看作是极权主义的起源。本文将试图结合卢梭的文本,通过批判过往学者对卢梭的理论性批判——对自然状态和人性论的批判以及对公意理论和主权者理论的批判,试图说明将卢梭的理论视为极权主义的起源曲解了他对于民主内在性的追求。关键词:极权主义;理论性批判;自然状态;人性论;公意;主权者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极权主义都是民主的反义词,也是自由事实上的敌人,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把卢梭作为极权主义的起源的不可理解与矛盾。本文将从理论性批判的角度,对过往理论性批判进行重新解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2019-07-16

  • 论《洛丽塔》中的极权主义思想
    洛丽塔》中的极权主义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未能够具体阐释极权主义对于现实的影响。二、《洛丽塔》中的极权主义要理解《洛丽塔》中的极权主义思想,首先应当对“极权主义”这一名词有一个初步的释义。极权主义最初是一个政治术语,扩展可成为全能政体、极权政体等,最早出现于西方的政治学科之中。它具体是指,对一个社会施以压力和绝对意义上的权威,并且强制性深入社会人群的日常生活以及思想概念之中,进行管控,同时形成严格的生产政治制度。极权主义的概念最早大致见于卢梭等伟大思想家的

    戏剧之家 2019年14期2019-05-31

  • 我对奥威尔及作品的思考
    对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以及民族歧视的思想观和社会观,继而描述奥威尔作品深远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佬 种族歧视 极权主义 和谐共处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1最近,在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十辑,突然对陈勇写的《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很感兴趣,并对奥威尔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几部作品进行了初步的了解。陈勇对奥文尔及其作品的分析精辟入理,高屋建瓴。深受教益。读后,对奥威尔和她的作品也有了粗浅的

    中文信息 2019年5期2019-05-16

  • 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动物农场》
    革命以表达对极权主义的讽刺。了解书中隐喻的映射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关键词】概念隐喻;《动物农场》;极权主义;映射【Abstract】English political allegory Animal Farm is used a special personification of writing. The animals behavior and thought are personated to imply that “human beings are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4期2019-05-15

  • 浅析《动物庄园》中的极权主义
    妇后来也收到极权主义的迫害,这也是他认识到极权主义的危害。本文将从他的作品《动物庄园》出发,分析书中的极权主义体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奥威尔反极权主义的态度,以及对于后世的警醒作用。关键词:奥威尔;极权主义;《动物庄园》[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一、极权主义汉娜·阿伦特曾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这样定义了“极权”的概念:极权即是极度的权利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统治方式和政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浅谈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话语权
    ;动物农庄;极权主义;话语权[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一、简介乔治.奥威尔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为背景,通过描绘各种极权统治和权利压榨现象,来表现专制统治下被统治阶级的悲惨生活,《动物农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夺取农场之后,动物们所期待的自由平等的乌托邦社会并未实现,反而在独裁者拿破仑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话语权则是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2018-12-27

  • 语言的囚笼
    中心思想是反极权主义,作者对极权主义的统治方式通过用丰富的洞察力和预见性的眼光进行剖析,对极权主义的危害性进行了充分描述,是目前英国在二十世纪年代极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本文基于分析《一九八四》中極权主义的结构体系和其中的语言角色,进而对语言权利在著作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语言;极权主义;权利;控制引言:《一九八四》是一部能够对人类社会政治走向的担忧和警示进行充分体现的文学著作,其不仅是对现实艺术的复原和再现,更是对现实社会理解的一个超越,对于极权主

    赢未来 2018年22期2018-12-24

  • 从《美丽新世界》的唯科学主义看后现代人类危机
    唯科学主义 极权主义 自由意志 异化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基于大规模生产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上运作的社会。试管孵育取代交媾妊娠,人们由波坎诺夫斯基化程序控制而生,畸形的种姓制度根据社会的需要将人们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群体。甚至以催眠教育的手段对人们进行强制洗脑,运用巴甫洛夫条件法使人们远离书本和知识,并为人们注入了某些特定的工作,让他们顺理成章的接受被预定的命运。在科学技术的全面操纵下,新世界丧失了人性的本质,这是一个充斥着病态的社会。人们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0期2018-11-01

  • 电影《浪潮》的政治解读
    、独裁统治及极权主义等视角对德国电影《浪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此反思世界民主化进程,警醒世人。关键词:乌托邦;独裁统治;人性;极权主义正如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所说,“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的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 ”电影《浪潮》作为世界发展进程的缩影,极具政治色彩,也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为世人敲响警钟。一、电影《浪潮》简介德国导演丹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2018-10-15

  • 理性与道德
    画了一个微型极权主义六天内从开始到灭忙的故事。本文主要从服从和理性两个角度对极权主义进行解读,反思理性进步带来的道德衰落。关键词:浪潮:极权主义;理性;道德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04-01二战结束后,德国电影行业中掀起了一股反思纳粹与大屠杀的电影,《浪潮》就是其中的一部。这部影片讲述了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文格尔在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中,主讲“独裁统治”课程时期针对课程做了稍微改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2018-07-23

  • 反乌托邦文学的人性主题研究
    文学 人性 极权主义 科学主义一、前言要明确反乌托邦文学的概念,首先应从它的反面——乌托邦文学说起。16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创造了“utopia”这个词,使乌托邦这个概念首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通常来说,所有对于完美社会的理想都可以被称为乌托邦。基于此创作而成的作品便称为乌托邦文学。而反乌托邦文学作为乌托邦文学的变体,具有与乌托邦文学相不符的对立面。作者常通过夸张的叙述,描绘出看似理想的状态下的种种社会弊端。他们试图证明,建立在高度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3-26

  • 乌合之众
    位老师,一场极权主义运动的“浪潮”悄然开始。他给这个班级组织取名叫“浪潮”,引导学生们设立统一的口号、一致的打招呼方式,穿同款的服装。短短三天之后,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对自己的组织确立了高度认同,他们团结、亢奋而激进,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被视为异类。在第六天,老师把全班学生召集到礼堂中,宣布实验的结束和组织的解散。然而为时已晚,一名狂热的学生因“信仰”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这便是“浪潮”故事的始末。一个小小的课堂实验或者说一个微不足道的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6期2018-03-14

  • 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对人性的思考
    思考 贫困 极权主义《一九八四》作为早期的政治寓言小说,在世界文学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它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在乔治·奥威尔的笔下,《一九八四》以构想未来的手法进行描写,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与未来的情境中予以转化,是“非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一九八四》讲述了传统英国居民的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场景呈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乔治·奥威尔以全新的写作思路来带领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感受人性的力量,并且其艺术魅力突出,能够给当代文学艺术的

    祖国 2018年24期2018-01-21

  • 论布罗茨基《小于一》中的极权与反犹
    婷内容摘要: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925年,强调国家权利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与控制;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堪称极权主义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约瑟夫·布罗茨基作为有着犹太裔身份的俄裔美籍作家,其作品《小于一》作为“回忆类散文集”体现出苏联社会浓厚的极权主义与反犹主义倾向。关键词: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极权主义1.引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8-01-02

  • 现代社会意义不确定性的政治意涵
    这会导致一种极权主义状态,政治将完全吸纳社会。关键词: 克劳德·勒弗; 社会意义; 不确定性; 民主; 极权主义中图分类号: D046.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7.02.017Abstract: French political theorist Claude Lefort argues that democracy has evolved into a social form with the adv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5-31

  • 波兰社会学家鲍曼去世:世界失去了一位思想家
    物素描 反对极权主义鲍曼1925年出生于波兰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91岁的生命里,他躲过了纳粹的屠杀,亲历过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加入过波兰陆军,与纳粹作战。战后又回到波兰,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因当局发起反犹运动被驱逐,他曾想迁入以色列或者澳大利亚,但最终于1971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安顿下来,一直到去世。鲍曼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诸多灾难,那些我们隔着课本所读到的残酷现实正是他所经历的。他去世前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曾这样说过:“现在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你都会看到一个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6期2017-04-14

  • 以纳粹德国为例论极权主义的起源
    班牙建立起了极权主义政权,这种无论是在对国民的控制还是在稳固自身统治上都要远远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独裁政权、封建王朝或威权国家的崭新的政治制度很快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注意,而在后来的历史中由这些政权酿成的世界战争、人权灾难无不印证了对这一政治制度进行全面、透彻研究的必要性,直至今日对其的研究仍旧是历史、政治等社科类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和历史因素这两个方面对这一政治制度进行研究,找出其起源与本质。关键词:极权主义 纳粹德国 政治制度一、极权主义

    文学教育 2017年3期2017-03-23

  • 《一九八四》的伪现象学叙事
    重思想不仅是极权主义的核心而且披着现象学的外衣,因为现象学是构造本真或真理的,然而双重思想则相反。伪现象学不仅彻底剥夺了主人公温斯顿的真理意识,而且使其最终被双重思想化。作为叙事者,温斯顿多重聚焦自己的受害过程和认知变化。通过分析小说中双重思想的本质,揭示了主人公悲剧的哲学源泉,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特殊叙事形式,认为小说的叙事是伪现象学叙事。现象学;双重思想;多重内聚焦;伪现象学叙事《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许多颇具特色的词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3-22

  • 浅析《一九八四》人物奥布兰的双重身份
    向读者描绘了极权主义令人窒息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全书以外党温斯顿·史密斯与内党奥布兰之间的谈话解释了双重思想和极权主义的目标,其中奥布兰的身份扑朔迷离,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此进行了浅析。关键词: 《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 奥布兰 双重身份 极权主义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

    考试周刊 2017年4期2017-01-19

  •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马尔库塞 极权主义 否定 批判作者简介:董一凡,中华护理杂志社。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289赫伯特·马尔库塞是著名的德裔美籍哲学家、社会理论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马克思、毛泽东同志一起被称为“3M”,是当时极负盛名的精神领袖。其因思想颇为激进且对西方社会六十年代末爆发的新左派运动影响深刻,而被人们称为“新左派哲学家”。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理论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0期2016-11-24

  • 解码罗伯特 ——法西斯极权视角下的《只爱陌生人》
    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视角解析作品,剖析主人公罗伯特,该作品是对极权主义的隐喻。极权主义 汉娜 阿伦特 罗伯特 隐喻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一词由乔瓦尼·秦梯利发明,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墨索里尼统治时期,它出现在意大利法西斯纲领中,此词的原始意义是,政府的主要意识形态主导,或起码影响着大多数人民的社会[1]。汉娜·阿伦特对极权主义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相关研究中被奉为经典,她的成名作《极权主义的起源》更是极权主义研究的必读文本。阿伦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6-10-25

  • 及物性视角下《动物庄园》中“猪”的形象分析
    象展现他对于极权主义的批判。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从形象简介、权力倾轧和独裁统治三个角度分析作者如何分别建构三头“猪”——拿破仑、雪球和声响器的身份的。关键词:动物庄园;极权主义;猪及物性分析作者简介:杨佳明 (1992.11-),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1.引言《动物庄园》描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2016-06-30

  • 阿伦特极权主义思想研究
    要】阿倫特的极权主义勾勒了阶级社会的崩溃和孤独大众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极权主义的特征和恐怖本质。这个三元组刻画了19-20世纪社会的无根状态恶化和秩序崩溃的不断发展;但阿伦特最终将极权主义追溯为孤独个体条件的极端政体表现,似乎轻飘飘的放过了极权下人性之恶:在阿伦特所言的极端恶那里,我们只能发现无法负责的、并不让人恐惧的蜕化为禽兽者的行为。【关键词】极权主义;政治权力;人性一、极权主义思想的内涵阿伦特的极权主义思想结合犹太人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的一个多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2016-05-30

  • 极权主义和现代政治的发展
    【摘要】极权主义是反犹主义、民族国家的衰落、种族主义、资本和暴徒联盟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从根本上消灭人性,反映了“我们世纪的危机”,揭示了西方文明及其价值体系的崩溃。极权主义在现代的表现即为恐怖主义,在现代政治文明飞快发展的今天,极权主义的残留无疑阻碍了现代政治的良好发展,因此由极权主义对现代政治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关键词】极权主义;恐怖主义;国家危机;理性思考20世纪50年代初,汉娜·阿伦特出版了《极权主义的起源》,阿伦特在书中提到的极权主义是现代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2016-05-14

  • 极权主义下的人性黑幕
    专制政体——极权主义,以及在其高压下道德沦丧的几种现象的探讨,便显得极有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被极权政治异化了的“不道德”方式,来唤醒人们对外在环境和自身塑造的关切感。【关键词】窃听风暴;极权主义;道德沦丧;方式一、民主德国的极权主义统治方式要分析道德何以沦丧,当然不能脱离特定的政治环境。因而,为了更清楚地枚举影片中道德沦丧的方式,我们有必要先探讨极权主义国家的一些具体特征。(一)对国民生活的全盘监控《窃听风暴》的故事发生在一切以国家安全为最高利益的民主德

    魅力中国 2016年6期2016-05-14

  • 荐读《经济人的末日》
    为“大众逃向极权主义绝望炽焰的主因”。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向往自由的“文明基础概念”被彻底动摇,政治局势危险至极。德鲁克说,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能强化人们维护自由的意志,抵御为支持极权主义而抛弃自由后所产生的威胁”,进而指出其所依据的信念是:在“欧洲传统与极权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之间,毫无妥协的余地”。本书把极权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现象来解释,探讨其跃居政治与军事支配地位的内在动力,得出极权主义起源于“人民追求平等”的结论。这是个至今看来依然惊世骇俗的

    中国储运 2016年2期2016-04-28

  • 对文化设计相关问题的再审视与批判 ——读《超越自由与尊严》有感
    人性;自由;极权主义斯金纳作为当代西方行为心理学学派的卓越代表,其著作《超越自由与尊严》成为了行为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经典文本之一。他在书中对传统心理学的人文研究路径进行了猛烈批判——一直以来正是人文研究方法让心理学研究的进步微乎其微。在斯金纳看来,绝对的自由与尊严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自由与尊严都是人类自我呈现的假象,我们只可能是环境的产物。因此,斯金纳提出必须对整个社会进行相应的文化设计。同所有的其他传世经典著作一样,《超越自由与尊严》一书中可供挖掘及深

    改革与开放 2016年8期2016-03-17

  • 政治骗局与极权主义的幽灵
    政治骗局与极权主义的幽灵亨利·吉鲁(麦克马斯特大学 英语和文化研究系,加拿大 哈密尔顿 L8S4L8)吴万伟译(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摘要:唐纳德·特朗普在政治舞台上的崛起说明美国人历史意识的极度缺乏和公民素养遭受攻击。困扰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失序和政治混乱是企业主导下的语言和威权模式占支配地位的结果。在新自由主义观念支配下,空间、时间甚至语言本身都成为私有化和商品化势力入侵的对象。针对理性、证据、科学和思考本身发起的攻击造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4

  • 论五帝时代:中国特色之起源
    从者不得食的极权主义专制;西方则是土地民有制及其所导致的不服从者亦得食的非极权主义专制。因为当其时也,中国是必须建立庞大的治水工程和人工灌溉设施的所谓“治水社会”,专制者及其政府是唯一能够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治水工程和人工灌溉设施的兴建者,因而全国土地的所有者势必是能够代表国家及其政府的首脑人物:国王。反之,西方则不是“治水社会”,它不需要像治理东方大河流域那样只有政府才能承担的大规模的治水工程和人工灌溉设施,其治水工程和人工灌溉设施的兴建者,主要是农民和庶民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6-03-01

  • 卢梭极权主义思想新探
    至认为卢梭是极权主义思想的开创者。但是卢梭本人并不主张极权主义,只是他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现代极权主义的色彩,最终可能造就极权主义的国家。他的这种极权主义倾向表现在“公意”的表达、自由的异化、广场政治、公民宗教这四个方面。[关键词]极权主义;公意;异化引言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最激进的一位思想家,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位思想家,正如歌德曾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时代。”尽管他的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极有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2015-11-07

  • 扎米亚金《我们》中的性与政治
    :《我们》 极权主义 性压抑 性反抗 性不仅仅是作为官方统治的工具出现,它同样是一种有利的反抗手段。现代西方的女权运动、同性恋争取合法权利等都是将性作为反抗手段的成功案例。在扎米亚金的《我们》中,性一方面是作为极权统治的工具出现,一方面也是个人突破极权统治的出口。 一.性作为统治工具——性与爱的分离 在《我们》中,性作为统治工具并不是体现在直接的性压抑中,相反,它是体现在过度的性自由中。 联众国的《性法》宣告:“一个号码可以获得将任何的号码作为性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8期2015-08-12

  • 汉娜·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和反犹主义的批判
    娜·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和反犹主义的批判唐立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邮编,100089)汉娜·阿伦特以一个政治学学者的身份审视极权主义和反犹主义。她从极权主义的结构和起因来批判极权主义,指出极权主义是恐怖与意识形态共同推动的野蛮宰制,精英﹑暴徒与群氓组成其基本结构。她从政治—经济而不是历史—文化的角度批判反犹主义,认为反犹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产物;同时,她认为犹太组织对纳粹屠犹同样负有责任。她站在中立的立场解剖分析艾希曼个案来阐述自己对反犹主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2-14

  • 从弗洛姆关于自我的学说看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想具有明显的极权主义性质。首先,从陆九渊心学思想的性质和内容来看,其宣扬的人性只是反映特定阶层的规范和利益,而不是通过客观的探索得出的。其次,从陆九渊心学实现自我的途径来看,它不是通过人自主的理性判断,而是通过对圣贤师训的皈依来实现的。因此,陆九渊的心学与其说是诉诸自己的良知,不如说是乞灵于天启神命、古代圣贤、国家命令、习俗传统等各种形式的权威,具有明显的极权主义性质。再次,陆九渊心学主张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不是发展人的真实自我,而是“欲明明德于天下”,是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2015-02-13

  • 阿伦特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超越
    现代社会以及极权主义的深刻反思,是在极权主义废墟上试图超越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澄清政治经验的一种颇有意义的尝试。〔关键词〕汉娜·阿伦特;施特劳斯学派;政治哲学;洞穴喻;极权主义〔中图分类号〕D0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1-0086-06近年来,中国政治哲学界的一个突出现象,即是施特劳斯学派在中国的流行。古今之争、自然正义等具有典型施特劳斯学派特色的词语时常被人们提起。这些施特劳斯在中国的追随者,自视为区别于常

    党政研究 2015年1期2015-02-11

  • 昆德拉还没逃出极权阴影
    0月,布拉格极权主义研究院一位年轻的历史学者根据警方档案,在该国新闻周刊上撰文,指控昆德拉1950年曾向当局告发同学米罗斯拉夫·德沃拉切克为西方特务,导致后者被判刑22年。此事引发轩然大波,但昆德拉拒绝接受采访或者提出全面的反驳,他拒不承认曾经为秘密警察工作过,还称这些指控已经发展成“对作家的刺杀”。他经常将民主社会的八卦记者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比作极权社会的国家监视。“隐私”是一项神圣的权利,如果没有了,他说,“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了—没有了爱,没有了友谊”。我

    博客天下 2014年21期2015-01-29

  • 极权主义与虚无主义:阿伦特基于存在立场的思考
    于二十世纪的极权主义灾难的批判,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阿伦特以及她的成名作《极权主义的起源》(下文简称《起源》)。英国学者加诺芬(Margaret Canovan)对其理论有如此总体性概括:“实际上,阿伦特的整个政治思想的论题都是由她对二十世纪中期的政治大灾难(极权主义)的反思所设定的。”*Margaret Canovan, Hannah Arendt: A Reinterpretation of Her Political Thought, Universi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8期2014-12-04

  • 水消失在水里,火能消失在哪?
    什么不同?对极权主义批判的文本已经堆满地球上的图书馆,那么它是不是一段已经告别了所有人的噩梦,一首被诅咒的插曲,一个人类精神上短暂的麻痹时刻?盛可以说了一个“不”。第一,当人们谈论民主与自由时,乃至不惜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却并不一定真正清楚它们是什么,更毋论给出相应边界。所以那些在广场上呼喊的诗人,一旦有机会实现政治蓝图,便迅速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所以额头上用墨汁写着“爱”的黑春,在逃亡路上会成为一个追求“富国强民要从基因着手”的哲人王。第二,如果说民主根源于

    读书 2014年3期2014-09-10

  • 极权主义的物象载体
    明地充斥着“极权主义”的主题色彩。但极权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是需要通过具体形象表现出来的,意识的性质呈现,是因为有了具体可感的“形式”寄托才可能存在。本文抽取了小说中较为典型的几个物象:金字塔大楼、电屏话筒、“老大哥”画像,通过分析这些物象的结构特征,看它们如何充当承载人的某种特性或人性品质的工具而发挥着极权主义的扩张力。关键词:《一九八四》;物象;极权主义;关系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2014-08-26

  • 论《裸者与死者》的人性关怀及展现的内外交织冲突
    背景,披露了极权主义对自由人性的摧残。作者通过对战争中各个人物的描写,从人物的内心展示了人性的残忍和脆弱,生动地刻画了极权主义和个人自由的冲突。1 《裸者与死者》的题意内涵《裸者与死者》的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故事是发生在一个被虚构的南太平洋热带小岛之上,重点写出了美国军队内部官兵之间的真实关系,是美国社会万象的缩影,主要通过战争情节与人性主题两条线索来同步展开较为复杂的小说情节,以此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主题更为深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4期2014-03-11

  • 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思想探究
    与补充,是对极权主义制度下人性的深刻反思。阿伦特“平庸之恶”思想为我们跳出传统的关于“恶”的一维认识怪圈,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服从与责任以及罪与罚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审判;平庸之恶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具原创性的德裔美国女政治思想家,师承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在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纳粹德国与苏联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大屠杀与种族灭绝政策所造成的恶果之后,阿伦特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2-12

  • 论阿伦特哲学的时代性
    要体现在她对极权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关注,对二者的反思和追问都彰显了阿伦特作为学者的良知与勇气,以及责任与担当。阿伦特;时代性;极权主义;反犹主义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要关注现实、把脉现实、批判现实。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之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声名鹊起,主要是缘于她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洞悉了时代的困境、体察了时代的重负。无论是阿伦特的时代,还是时代中的阿伦特,如果要想深入之,必要研究其著作本身。一、阿伦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论伍尔夫的《幕间》对极权主义的批判
    的《幕间》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朱宏达(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伍尔夫的遗作《幕间》,写于二战前英帝国衰落和法西斯抬头的时代,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哀歌挽唱。小说描写了二战前一个普通村庄一天的生活,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对战争的抵制情绪,并透露出伍尔夫对被极权主义所渗透的欧洲的思考和批判。《幕间》;极权主义;战争回顾20世纪世界文坛,弗吉尼亚·伍尔夫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角色,近年来伍尔夫研究更是明显呈现上升态势。国内关于伍尔夫研究大致可分为伍尔夫小说理论研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1期2012-08-15

  • 试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的分析了作为极权主义来源的柏拉图理念。他的这一工作集中体现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并被誉为“开放社会之父”。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整体左转,波普尔对极权主义毫不妥协的批判和坚定的保守自由的信念难能可贵。然而,目的不能为手段辩护,在对待柏拉图的问题上,却显得偏颇。本文正是基于波普尔对柏拉图是极权主义理念来源的论述,结合对《理想国》的理解,选取正义观的视角来分析和澄清柏拉图并不是极权主义的理念来源。在第一部分中,将梳理和阐释波普尔为什么说柏拉图是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期2011-04-07

  • 阿伦特“根本的恶”的困境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运。一、透过极权主义理解人性邪恶的理性困境对于阿伦特来说,极权主义之种族灭绝政策使其不能再沿用功利主义进行理解。“死尸工厂和遗弃人的洞穴的危险性在于,如今人口到处在增长,无家可归的现象也到处在增长,如果我们继续根据功利主义来思考世界,那么,人民群众依然会变成多余者。”[1]573汉娜·阿伦特提到的功利主义是近代西方广义上的人性观,以此为基础,建构了西方近代的社会科学。按照功利主义人性观看来,且不谈及人的本质是否是道德的,至少在现实本性上体现为功利,它以外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3-31

  • 美国将苏联视为“极权主义”国家的原因探析
    将苏联视为“极权主义”国家的原因探析王培利1,刘 疆2(1.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204;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13)苏联成立后,被世界视为“共产主义”的现实代表。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美国却将最初描述法西斯主义的“极权主义”标签贴在了苏联身上,将苏联视为同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一样邪恶的极权主义国家。二战后,杜鲁门政府就是以反对苏联扩张极权主义为由对其推行遏制政策,并为美国社会普遍接受。但事实上,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属于两种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11

  • 汉娜·阿伦特关于“恶”的理论
    “根本恶”是极权主义制度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史无前例的恐怖,而“平庸的恶”则是由于此状态中的平常之人被完全洗脑与控制之后,在丧失了人的自由性与思想性,从而丧失任何道德判断力的条件下所犯下的不自觉的恶行。阿伦特指出的这两种“恶”实质上是从社会与个体两方面揭露了现代社会极权制度下人性的丧失状况。[关键词]根本恶;平庸的恶;极权主义;无思[中图分类号]B5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9)03-0319-07汉娜·阿伦特(Hannah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7-13

  • 1937-1944:大德意志艺术展的记忆
    野心一起步入极权主义的坟墓。关键词:第三帝国;艺术展;现代主义;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极权主义中图分类号:J110.9文献标识码:A1937-1944:The memory of Great German Art ExhibitionCHEN Ya政治如同艺术一般,是造形艺术,技术根据物质的内在本质而赋予其外在形式——拉库-拉巴特(Philippe Lacoue-Labarthe)1937年7月18日,在慕尼黑的英国公园举办了作为大德意志艺术展(G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2009-04-21

  • 读书
    ?如果她看到极权主义仍然大行于世,面对恶行,知识分子仍然以沉思代替行动,人们仍然乐于逃避思考,而“我们的世界日益黑暗,美国也与其建国原则渐行渐远”,她又会做些什么呢?扬-布鲁尔带我们重读阿伦特的生平和著作,从中寻找她对当今世界的可能回应。此书前言连同仅有的三章,分别着重于阿伦特的四部大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和《精神生活》。作为中国读者,我们亦有幸看到,后三本书,以及书中多处提到的《论革命》,均已有中文版面世。因此,简洁易读的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4期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