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态

  • 20230303秋耕对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热和硝态氮运移及相关性的影响
    ,研究秋耕方式对硝态氮累积、春播土壤墒情和棉花出苗率的影响,并探讨土壤水、热与硝态氮之间的响应关系。试验包括5个秋耕处理,即翻耕(FG),免耕(MG),垄沟交替(LG),翻耕秸秆覆盖(FJ)和翻耕活性炭覆盖(FH)。结果表明,FH和FJ处理均有利于促进表层土壤硝态氮累积,而FG、MG和LG处理则会加剧表层土壤硝态氮淋失。冻结期,FH和FJ处理有利于减少土壤热损失,并促进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协同向上运移。融化期,FH和FJ处理有利于抑制土壤水和硝态氮协同向下运移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3期2023-08-05

  • 好氧耐盐反硝化菌选育及脱氮性能
    的活性污泥接种至硝态氮(0.5 g/L,盐度为10 %)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30 ℃、盐度为10 %,180 r/min的摇床上培养1 d,得到第1菌液;吸取10 %的第1菌液转接至硝态氮(1.5 g/L,盐度为10 %)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30 ℃,180 r/min的摇床上培养3 d,得到第2菌液;吸取10 %第2菌液转接至硝态氮(2.0 g/L,盐度为10 %)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30 ℃,180 r/min的摇床上培养3 d,得到第3菌液.此过程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05

  • 电化学法去除硝态氮的研究
    素含量不断上升。硝态氮(NO-N)可以长期存在于水体中,不仅威胁人体健康,而且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生物栖息地恶化等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国家针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硝态氮制订严格的排放标准。目前,我国很多污水处理厂面临提标改造问题。国内外常用的硝态氮去除技术主要有生物反硝化法、离子交换法和催化还原法。其中,离子交换法工艺简单,快速高效,可再生性好,是去除水体中硝态氮的首选方法。但是,树脂脱附液处置会导致二次污染,后续处理难度大。如何有效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5期2022-06-06

  • 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葡萄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入必然会导致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并极易随水向土壤深层淋洗,其结果不仅造成氮肥资源的浪费,还引起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因此,明确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对控制和减少硝态氮在深层土壤中的累积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果园硝态氮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已有一些研究。马鹏毅等研究发现,长期的苹果种植加剧了100 cm土层以下的硝态氮累积;Gao等对猕猴桃园研究表明,有超过75%的硝酸盐位于100 cm土层以下,并且硝态氮累积量高达3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3期2022-05-26

  • 滴灌技术参数及施肥周期对苹果根区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要是雨养或漫灌。硝态氮是土壤中速效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可被作物直接吸收,但其极易随水分运动,因此传统的水肥管理模式易导致硝态氮淋失、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4]。为了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节水节肥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矮化密植和滴灌施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5-6]。滴灌施肥可以使作物根区维持较高的水肥含量,同时减少深层渗漏。除了水肥用量、肥料类型等影响因素外,不同的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可造成不同的土壤氮素状况,进而影响滴灌施肥效果。因此,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年3期2022-05-24

  • 缺氧生物膜法处理光伏高硝态氮废水研究
    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硝态氮等污染物质,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2-3],因此需对光伏企业废水进行处理。针对此种低pH、高硝态氮、高COD的光伏废水,广泛采用预处理+pH调节+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4]。其中预处理主要是降低废水硬度,提高可生化性,通常采用“过滤+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5]与钙盐沉淀法[6]软化废水。在生化处理中则采用较为常见的生物脱氮方法,如AO法、AAO法等[7]。传统生化处理方法对低浓度硝态氮废水有稳定的效果,但对于水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25

  • 不同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的研究进展
    /缺氧环境下,以硝态氮或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以微生物胞内的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为电子供体,同步完成脱氮和除磷。相比于传统的脱氮除磷,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DPR 技术可节约50%的碳源需求、30%的曝气能耗以及减少50%的污泥产量[1]。以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DPR 可以进一步降低碳源消耗[2],有研究表明,以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可以将DPR 对碳源的需求降低40%[3]。本文综合分析两种电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6期2022-03-24

  •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硝态氮的累积与空间分布特性
    水漫灌导致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多且淋失严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调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土壤剖面中硝酸盐的大量累积已对水体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土壤中高量硝酸盐的存在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土体结构破坏、养分供应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设施菜田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土壤硝酸盐富集俨然已成为设施蔬菜栽培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以往对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分布及淋失风险的研究多集中在降雨丰富或高灌水量的地区,而对年降雨量平均550 m

    中国瓜菜 2022年1期2022-02-18

  • 基于文献分析的氮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导致的损失。由于硝态氮离子自身带有负电荷,在土壤中会与带有同样电荷的土壤胶体互相排斥,所以氮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发生淋溶。研究发现中国地下水中超过50%的氮来自农田氮素淋溶,氮素通过淋溶进入自然界水循环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硝酸盐在水体中也会通过反硝化作用释放出NO,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源。为了降低氮素淋溶导致的水污染问题,欧盟制定硝酸盐法案(Nitrate Directive)和水法案(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通过规范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年1期2022-01-15

  • 旱地硝态氮淋失阻控措施研究进展
    不断提高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很难进行处理。大量研究表明硝态氮为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5]。水、肥是影响硝态氮淋失最重要的两个因素[6]。同样也有学者认为氮、磷淋溶损失主导因素是气候或土壤变化,应因地制宜选择养分类型[7]。硝态氮的淋失主要发生在旱作期间[8]。据估算,2011年全国农田总氮淋溶损失量为179.74 万t,其中,旱地总氮淋失损失量为164.19 万t[9]。全国水田总氮淋溶损失率为3.39%,旱地总氮淋溶损失率为9.98%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年12期2021-12-30

  • 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硝态氮存储与淋失量研究*
    作为关键带内土壤硝态氮重要的储存场所, 其厚度直接决定了硝态氮淋失进入地下水距离及发生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空间大小[8]。Xin等[9]认为深层包气带是一个重要的氮库, 同时也是溶解氮的有效过滤器。Turkeltaub等[10]指出硝态氮在深层包气带运移过程中的衰减并不明显, 硝态氮在深包气带的分布与累积受不同生化条件与环境因子限制。包气带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和运移同样受到地表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作物种植类型、肥料投入、耕作措施等决定了进入包气带的硝态氮总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9期2021-09-10

  • 施氮量对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作用[1]。土壤硝态氮是作物利用的主要氮源之一,然而,因硝态氮不容易被土壤吸附固定,容易随水发生移动,造成农田氮肥的硝态氮淋溶损失,成为农田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2-3]。硝态氮淋溶损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威胁人体健康[4]。消减硝态氮淋溶及其向水体的迁移成为全球关注的课题[5-6]。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用于降低硝态氮的污染,如欧洲1991年开始推行的硝酸盐法案,通过在硝酸盐脆弱区限制化肥氮和有机肥氮的农田施用,期望达到降低硝态氮环境污染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1期2021-01-13

  • 土壤辐照灭菌对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行为的影响
    损失,但其产生的硝态氮极易淋失,造成水体污染,也容易通过反硝化过程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1,3-5]。另外,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偏好不一样[6],土壤中的铵硝转化会影响作物的氮肥利用率[7]。因此,通过了解氮在土壤中的行为可以为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和减少氮的环境损失提供理论基础。作为土壤氮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者,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氮素转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两种主要无机氮素形态。在微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年5期2021-01-04

  • 不同类型氮组成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体系中氮转化的影响
    的影响。图2 是硝态氮加入对氨氮体系中氮转化的影响情况。图3 是亚硝态氮加入对氨氮体系中氮转化的影响。该实验过程中持续监测DO 含量,数据显示DO 始终维持在7~9 mg/L 范围内,整个反应过程均于好氧条件下进行。图2 硝态氮加入对氨氮体系中氮转化的影响Fig.2 Effect of NO3--N on the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in -N system由图2 可以看出,浓度相同的氨氮体系中投加不同浓度的硝态氮后,氮转化特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03

  • 基于固态碳源的自养-异养耦合生物脱氮工艺研究
    废水中含有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等混合污染物,且具有低碳氮比的特点,如金属热处理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为硝化-反硝化工艺,但其能耗较高,产泥量较大,且由于进水水质波动,传统碳源投加难以响应进水氮素浓度,导致出水总氮或有机物超标[1]。厌氧氨氧化菌(AAOB)是自养菌,厌氧氨氧化因其能耗低、产泥少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研究。但厌氧氨氧化不具有处理硝态氮的能力,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硝态氮,仍存在出水总氮超标的风险[2-5]。因此,笔者提出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处理

    化工环保 2020年5期2020-10-23

  • 混合无机氮源下6株微藻对亚硝态氮、氨氮净化规律初探
    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含量普遍偏高甚至超标[2],给养殖动物带来潜在危害[3-4]。据研究,亚硝态氮作用于水生动物体内的血红蛋白或铜蓝蛋白、溶氧酶和抗氧化酶,影响水产动物的血液载氧功能和免疫功能,水产动物长期处于亚硝态氮超标的水体会出现“游塘”、“浮头”、“偷死”、“冒底”等现象[5]。氨氮在高pH时以分子氨为主,分子氨影响鱼类正常生理活动,易造成暴发性出血病的流行[6];影响虾类生长和变态,破坏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使鳃上皮细胞溶解、角质层受损,鳃腔

    水产科学 2020年5期2020-09-23

  • 植物吸收转运硝态氮及其信号调控研究进展
    的60%[1]。硝态氮和铵态氮是两类主要氮源,其中硝态氮是有氧条件下植物从土壤环境中获取的主要氮源[1]。植物通过硝态氮转运系统吸收、转运硝态氮到各种细胞、组织,促进自身生长[2]。在植物体内,硝态氮不能直接与氨基酸结合,必须在细胞内通过硝酸盐还原酶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在质体或叶绿体内通过亚硝酸盐还原酶转化为铵,才能与氨基酸结合以促进自身生长[1]。过量的亚硝酸盐和铵盐都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但过量的硝态氮可被储存在液泡中,植物根据外部氮素供应和对氮素的需求,

    核农学报 2020年5期2020-04-10

  • 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处理高硝态氮废水研究现状
    中废水含有的大量硝态氮(NO3-)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区域水质恶化的一大原因,由此转化而来的亚硝态氮(NO2-)进入饮用水还会对人体产生毒害,因此去除硝态氮一直是水工艺技术的重要环节[1]。近些年来氮肥的制造和使用、火药制造及电子元件等产生了含有高浓度硝态氮的废水,这些废水硝态氮浓度可达800 mg/L甚至1500 mg/L以上[2],大大超过了一般污水厂进水总氮浓度1 物理化学法利用一系列物理化学手段去除水中硝态氮的常见的方法有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析、

    山东化工 2020年13期2020-02-15

  • ZnFe2O4/NG光催化同时脱除亚硝态氮与氮氨的研究
    光催化同时脱除亚硝态氮(Nitrite-N,NO2--N,简称为NN)和氨氮的研究则很少报道[9]。笔者用ZnFe2O4作为主体催化剂,通过负载氮杂石墨烯(NG)制备得到了铁酸锌/氮杂石墨烯(ZnFe2O4/NG)杂化光催化剂。利用该杂化光催化剂,开展了光催化同时脱除亚硝酸根和氨氮的研究,优化了同时脱除亚硝态氮与氨氮的工艺条件。1 实验部分1.1 化学试剂Fe(NO3)3·9H2O购自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Zn(NO3)2·6H2O和KMnO4购自南京化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1-25

  • 陕西省新老苹果产区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研究
    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平均达2 155 kg·hm-2,显著高于农田、菜地[11]。对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的问题已有一些研究,不同研究者的结果有所差异。白茹等[12]研究表明,渭北苹果园0~12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为868 kg·hm-2。郭胜利等[13]研究发现,长武盛果期苹果园土壤0~600 cm土壤剖面累积的硝态氮量达3 032 kg·hm-2。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与树龄有关,冉伟等[14]发现,渭北15 a和37 a果园0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年5期2019-11-22

  • 不同浓度亚硝态氮在弱碱性土壤中的转化规律研究
    710054)亚硝态氮是自然界中含氮化合物之一,当人体摄入亚硝态氮为0.3~0.5 g即可引起中毒[1-2]。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明亚硝态氮在致癌物清单中[3]。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亚硝态氮在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中被大量检出[4-6],含量也远超过饮用水标准(20 μg/L)[7]。早期研究认为亚硝态氮只是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的中间产物[8]。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土壤中高浓度铵态氮(>300 μg/kg)在转化过程中存在亚硝态氮滞留的现象[9]。另外,有研究

    应用化工 2019年8期2019-09-04

  • 暗管控制排水条件下土壤硝态氮运移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素中只有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直接能吸收利用的养分,被称做有效氮,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由于本身化学特性铵态氮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硝态氮不易被土壤吸附,移动性大,是氮素流失和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5-8]。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选在湖北省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丫角排灌试验站进行,试验站位于四湖水系中区,东经112°31′,北纬30°21′,海拔高程29.4 m。场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为中壤黏土,田间持水量0~15 cm内为47.3%,1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年5期2019-06-04

  • 硝态氮对中华鳑鲏的急性毒性及短期影响
    25300 )亚硝态氮作为氮循环中氨态氮向硝态氮转化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水生态系统中。相对于陆生动物,鱼类受亚硝态氮影响较大,这是因为鱼鳃上皮细胞可以自周围水体中主动吸收亚硝态氮,并累积在体液中。亚硝态氮主要影响鱼体的离子调节、呼吸、心血管、内分泌以及排泄功能[1]。精养体系(主要是水体交换量很少的静水和循环水模式)中,亚硝态氮的累积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应激作用,造成生长缓慢乃至大量死亡[2-5]。中华鳑鲏(Rhodeussinensis)是我国(除黑龙江水

    水产科学 2019年3期2019-05-30

  • 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土塬区农田土壤水分调控和硝态氮淋溶累积的影响
    肥量容易导致大量硝态氮淋溶累积[4],相比于单施氮肥,氮磷化肥配施可促进作物生长和氮素吸收,是减少土壤硝态氮淋溶累积的有效措施[5],但农田长期不合理施用氮磷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恶化农田土壤理化性质、降低作物产量,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6]。因此,实施氮磷化肥以外的管理措施促进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减少硝态氮残留和淋溶及保证作物产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施钾肥能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抗逆性,缓解土壤质量退化[7-8]。华北潮土地区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年2期2019-04-01

  • 浑河流域沈抚段地下水氮素迁移规律研究
    沈抚段旱季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44~43.16mg/L,平均浓度为11.86mg/L,硝态氮含量的超标率为36.28%。东北部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西北部,表明该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分布并不均匀。浑河流域沈抚段雨季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033~9.918mg/L,平均浓度为2.424mg/L,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10mg/L)。对比雨季和旱季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含量可以看出,旱季硝态氮的含量高于雨季,主要是雨水对地下水中硝态氮有

    水利技术监督 2019年2期2019-03-26

  • 沼肥还田下土壤硝态氮淋溶研究进展
    用不当可增加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风险。邓榕等[4]研究证明,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淋溶土壤后下渗水中总氮含量明显高于空白,且总氮含量与浇灌沼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李彦超等[5]研究发现,随着沼液灌溉强度提高,渗滤液和盆栽土中硝态氮的含量呈升高趋势。熊飞等[6]研究发现,单施沼渣的氮素盈余量为68 kg/hm2,单施沼液的氮素盈余量为15 kg/hm2。随着沼肥施用量增加,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呈直线增加趋势。另有不少研究证实,随着沼肥施用量增加土壤渗滤液中的总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3期2019-03-18

  • 拔节期追肥及灌水对膜孔灌玉米农田硝态氮分布及累积的影响
    的趋势,土壤中的硝态氮有可能淋洗出作物根系层,影响植物对氮素的吸收[5]。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追肥量及灌水量,以减小硝态氮随土壤水分的下移,提高氮素的利用率,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膜孔灌,在水肥运移方面,国内基本都是针对水氮耦合进行的研究,费良军、董玉云、朱兴华、穆红文等[6-11]通过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膜孔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及膜孔直径、土壤质地、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肥液浓度等对膜孔灌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费良军、脱云飞、曹俊等[12-14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年11期2018-11-29

  • 不同种植方式和施肥对旱地春玉米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田2~4 m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可达102 kg·hm-2,高产农田可达214 kg·hm-2。近年来,甘肃中东部旱农区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具有增温、蓄水、保墒和增产增效的效应。然而此种植方式下作物肥料利用率高,对氮肥的过量投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特别是硝态氮损失尤为严重[7-10]。如何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减少土壤氮素残留与淋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获得农业和环境双赢的效果众人所望。因此,本文以甘肃定西定位3年的旱地玉米试验为材料,对不同种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5期2018-10-25

  • 缓释复混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和土壤容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测定:分别在播期(4月20日)、苗期(5月28日)、团棵期(6月22日)、开花期(7月27日)、结薯期(9月5日)和成熟期(10月25日),取土壤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用2 mol·L-1KCl 浸提,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积累量(kg·hm-2)=土层厚度(cm)×土壤容重(g·cm-3)×土壤硝态氮含量(mg·kg-1)/10;氮素吸收利用率(NUE)=(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5期2018-10-25

  • 焉耆盆地绿洲区承压水硝态氮含量空间变异研究
    烈。近30年来,硝态氮为进入地下水系统最频繁的污染物,也成为全球分布最广的地下水污染物[5]。魏光辉等[6]根据新疆博斯腾湖1997-2010年主要水环境质量指标数据,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趋势分析法分析了水质与硝态氮变化情况,发现博斯腾湖水质与硝态氮含量呈变好趋势;牛世伟等[7]以辽河流域典型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对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典型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差异明显;王喜峰等[8]以海河流域平原区为例,以硝态氮为研究指标,分析区域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年4期2018-09-11

  • 不同施肥处理下热带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与土壤pH值、辣椒产量的关系
    3]。氮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发生淋溶迁移[4]。倪玉雪等研究表明,当施氮量超过400 kg/hm2,菜地土壤硝态氮的平均淋失量占施氮总量的30 %[5]。南镇武等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或化学氮肥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其积累量,在0~100 cm 土层中各处理硝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致[6]。此外,苗艳芳等研究表明,旱地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与作物产量之间具有相关性[7]。而沈灵凤等研究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与 pH 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5期2018-06-05

  • 黄土高原旱地夏季休闲期土壤硝态氮淋溶与降水年型间的关系
    地夏季休闲期土壤硝态氮淋溶与降水年型间的关系夏梦洁,马乐乐,师倩云,陈竹君,周建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目的】冬小麦-夏休闲是旱地重要的轮作模式之一,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一季小麦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硝态氮含量不断增加,夏季休闲期间集中降水的特点是否会导致硝态氮淋溶损失,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方法】连续3年(2013—2015年)采集黄土高原南部长武和杨凌两地夏季休闲前后0—200 cm

    中国农业科学 2018年8期2018-05-14

  • 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低浓度硝态氮的吸附特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硝态氮是河道水体中氮素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因此去除水中低浓度硝态氮较为困难。吸附法因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常被用来去除水中硝态氮。生物炭一般是指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如植物根茎、木材或动物组织等)在缺氧或限氧条件下高温裂解形成的固体产物[1]。生物炭表面官能团丰富,具有多孔结构,是一种高效的吸附剂[2]。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对氨氮、有机污染物和金属阳离子等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年4期2018-04-20

  • 喷灌条件下灌水与施肥对河西走廊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项目及方法(1)硝态氮。春小麦抽穗期、收获后对土壤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取样深度设为20、40、60、80 cm,每个小区设3个重复,每次20 cm深土样充分混合后作为该土层土样,另外,试验用土样都为湿样。(2)气象参数。用手持式风速仪测定风速、风向,降水量、气温等气象数据从中国气象数据网(永昌县站点)上下载。试验处理期间最大降雨量为9.4 mm,最大降雨强度为4.3 mm/h,由于降雨量及降雨强度都不大,故在考虑对硝态氮淋失影响时没有

    节水灌溉 2018年3期2018-04-12

  • 改性芦苇生物质炭对水中硝态氮的吸附特性
    次污染及去除水中硝态氮的好办法[9-10]。但水生植物炭对水体中硝态氮的吸附能力较弱,须通过改性来提高其对硝态氮的吸附能力,负载铁盐是一种较好的改性方法[11-13]。本研究以芦苇为原料,负载铁盐改性制备生物质炭。探究改性时状态、改性剂浓度、pH值、共存离子等对水中硝态氮吸附能力的影响及其吸附机制,为减轻水体由于硝态氮超标引起的富营养化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处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铁改性芦苇生物质炭的制备将芦苇烘干后粉碎,置于马弗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2018-02-13

  • 水氮用量组合对冻融期土壤相变区硝态氮迁移与累积的影响
    。越冬土壤系统中硝态氮的主要运移方式为随水对流迁移。氮易溶于水,移动性强,土壤水分运动通量直接影响硝态氮的对流,且可溶性肥料是系统氮素迁移底物的直接输入源,所以冬灌水、肥量成为决定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分布极其重要的因素。同时,冻结期土壤封冻温度较低,硝态氮从冰相中离析沉淀,冻结缘内未冻水中的硝态氮含量急剧增加,促使层状土壤系统硝态氮再分布,导致冻融过程中不同水肥量组合下的硝态氮分布存在独特差异。目前,国内外学者就非冻结期土壤中的硝态氮迁移累积规律做了详尽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年6期2018-01-31

  •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田漫灌,氮元素一硝态氮的形式淋失到地下水网之中。土壤固定下的硝态氮比例不足一半。主要还是与目前国内农业种植结构有着一定的关系。农技人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实现氮元素的高效利用,从而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量。1造成硝态氦淋失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例如:降雨浸泡田块,氮肥的使用过量等,硝态氮没有完全被农作物吸收,就被雨水浸泡,进入地下水网。另外,还有一些硝态氮层积在土层表面,长期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最终失效。因此,具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4期2018-01-27

  • 不同改良材料作用下宅基地复垦土壤硝态氮运移研究
    SF)对复垦土壤硝态氮运移、累积情况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熟化剂+有机肥和熟化剂+粉煤灰的处理能够促进表层撒施氮肥转化为硝态氮,添加有机肥易导致硝态氮向土壤深层运移,而添加粉煤灰则会减弱这一过程。熟化剂+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长初期耕作层能够储备较多的硝态氮,为后期小麦生长提供氮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单一改良材料土壤较添加复合改良材料土壤硝态氮累积效应更为明显。添加有机肥和熟化剂在复垦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有重要作用,有机肥能有效减少小麦空秆率,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9期2017-11-22

  • 应重视硝态氮同化过程在降低土壤硝酸盐浓度中的作用*
    0036)应重视硝态氮同化过程在降低土壤硝酸盐浓度中的作用*程 谊1黄 蓉1余云飞2王慎强1†(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2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南京 210036)在保证生产力条件下,采取合理的氮肥管理措施降低土壤硝态氮浓度对降低氮污染至关重要。当前,应用硝化抑制剂能够有效延缓铵态氮的硝化速率,进而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溶损失和氮氧化物排放,但是其缺点显而易见:促进氨挥发并引起硝化抑制剂污染。好氧条

    土壤学报 2017年6期2017-02-06

  • 活性碳源显著降低蔬菜地土壤硝态
    ℃条件下,于存在硝态氮累积、50%田间持水量的设施蔬菜地土壤中,分别添加含碳量为0、0.5、1.0、1.5克/千克的活性碳源葡萄糖,研究活性碳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及其氮氧化物气体NO、N2O(含量均以氮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6天,无添加活性碳源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相对稳定,添加0.5、1.0、1.5克/千克活性碳源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由初始870毫克/千克降至10毫克/千克以下,且葡萄糖用量越高,硝态氮下降越快;培养16天后,0.5、1.0、1.5克/千

    农家顾问 2016年5期2016-05-14

  • 低C/N比污水反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累积特性研究
    水反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累积特性研究李玲玲 刘晓萍#杨兆雪(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42)以乙酸钠为碳源,采用序批实验研究低C/N比污水在不同温度反硝化过程中的亚硝态氮累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低C/N比污水均能在反硝化过程中累积亚硝态氮。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初始C/N比增加,亚硝态氮最大累积率随之增加,温度为15 ℃时亚硝态氮最大累积率增幅最大,C/N比为1.03时,亚硝态氮最大累积率仅为18.8%,而C/N比为4.16时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年12期2016-03-13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下水埋深对水中硝态氮浓度分布的影响*
    0083)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1-2]。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废弃物大量排放,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地下水硝态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3-5]。硝态氮在人体内可被还原为亚硝态氮,亚硝态氮会诱发高铁血红蛋白症、消化系统癌症等疾病[6-7]。此外,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过高还会加剧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引发生态环境问题[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水中硝态氮质量浓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年6期2016-03-13

  •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肥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地长期施肥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陈 磊1,2, 郝明德2, 李占斌2(1.长安大学杂志社, 西安 710064 ; 2.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712100)对1984年建设的渭北旱塬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肥12 a后单施有机肥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在60 cm以下土层,与CK、P含量接近,未发现硝态氮淋溶;NPM处理的累积峰在60—140 cm,氮磷配施在100—120 cm。22 a后,除CK和P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2期2014-09-21

  • 巢湖流域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格局
    问题之一。饮用高硝态氮含量的地下水可危及人类健康安全[1],如引发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2-3]、消化道癌症和非霍金斯淋巴瘤[4-5]、甲状腺失调[6]。地下水硝态氮污染还会加剧以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的富营养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饮用水硝态氮含量的限定标准为10 mg/L[7]。根据Singh和Sekhon[8]、Spalding和Exner[9]、Heathwaite等[10]的综述,全世界许多地方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早已超过WHO限定标

    生态学报 2014年15期2014-09-19

  • 初始pH值对废水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310036)硝态氮废水如果不经处理就排放到水体中,会给水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硝态氮在人体肠道中可以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和生物体有致癌作用[1].生物反硝化技术能把硝态氮通过异养反硝化菌转化为氮气排放去除,业已用来去除硝态氮废水.现有研究多把反硝化技术和硝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以及脱硫除磷技术耦合起来研究[2-4],单独研究反硝化技术的很少.影响反硝化过程的因素很多,如微生物组成[5]、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8-25

  • 浅谈植物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
    中心 郭小芳铵、硝态氮的植物营养生理性质铵、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态氮以NH3的形态通过快速扩散穿过细胞膜,氨系统内的NH4+的去质子化形成的NH3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铵态氮,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其余部分可“贮备”在细胞的液泡中,有

    中国农资 2011年6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