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交换

  • 鱼油酶法水解及酯交换反应中脂肪酶活力检测方法的研究
    脂肪酶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以提高鱼油甘油三酯原料的ω-3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是近年来食品和饲料行业的研究热点[2-6]。准确测定酶活力这一关键性指标,对脂肪酶在鱼油产业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脂肪酶活力的检测主要有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分析法、界面张力法、浊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7-12],虽然酶活力检测方法众多,但每种方法的底物条件和操作条件各不相同,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而且,商业化脂肪酶的酶活力检测方法大多基于其水解反应活力,即

    渔业研究 2021年6期2021-12-22

  • 油脂中脂肪酸分析前处理酯交换法的研究
    水解-提取法、酯交换法、乙酰氯-甲醇法[1],其中水解-提取法中脂肪的皂化和脂肪酸的甲酯化过程比较繁琐,耗时较长,不利于车间生产服务,三氟化硼甲醇试剂有毒,长期使用会对检测人员造成潜在危害。而酯交换法方便快捷、节省试剂、降低检测成本、减少试剂危害,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不大于2%的油脂样品[2]。但国标酯交换法在实际操作中月桂酸、豆蔻酸及反式脂肪酸含量太小,不易出峰,必须采取手动积分出峰,容易造成误差。因此,通过大量实验对酯交换法加以优化,经试验表明,该法误

    现代食品 2021年10期2021-07-19

  •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合成PEF工艺及性能研究
    -熔融缩聚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固相缩聚法和开环聚合法,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酯化-熔融缩聚法。由于DMFD相比FDCA更易提纯,且可避免脱羧反应[2]。本研究以DMFD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PEF,考察酯交换催化剂用量、酯交换温度、缩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结构性能表征,为PEF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1 试 验1.1 原料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工业级,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乙二醇,工业级,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酯交换催化剂,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1年1期2021-06-09

  • PTT中DPG含量的测定
    。本文采用甲醇酯交换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内标定量法测定PTT中DPG的含量,以满足PTT科研生产的测试需求。1 试 验1.1 仪器与设备仪器设备如表1所示。表1 仪器与设备1.2 原料与试剂原料试剂如表2所示。表2 原料与试剂1.3 色谱条件色谱测试条件如表3所示。表3 色谱条件1.4 试验步骤称取PTT试样0.5 g,精确至0.1 mg,置于不锈钢反应管中,精确加入25 mL甲醇酯交换溶液,用扳手拧紧反应管,放入精密恒温箱中,在210 ℃条件下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0年3期2020-11-02

  • 脂酶催化下大豆粉末磷脂与全氢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质,尤为重要。酯交换是一种重要的磷脂结构修饰方法,不但能改变磷脂的脂肪酸组成,还可以避免反式脂肪酸的生成。磷脂酯交换反应主要有化学法和酶催化法两种,化学法由于使用强碱(如甲醇钠[6])作为催化剂,没有专一性,Sn-1和Sn-2位的脂肪酸都会发生反应,且反应温度较高,常有副反应发生;而酶法[7, 8]催化磷脂酯交换具有选择性高,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有关酶法酯交换在磷脂中引入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多以棕榈酸、癸酸、月桂酸等

    中国粮油学报 2020年9期2020-10-21

  • 菜籽油脱臭馏出物酶法酯交换制备脂肪酸甲酯
    甲醇进行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得到沸点低的脂肪酸甲酯,通过蒸馏去除脂肪酸甲酯,再采用分子蒸馏对VE进行富集。酯化和酯交换反应按照催化剂的不同,有化学催化法、树脂催化法以及酶催化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且使用范围各不相同。酶催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废水排放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商业利用前景。Lipase EC 3.1.1.3脂肪酶,又称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在水相体系中具有水解特性,在非水相体系中具有酯化、转酯、胺解和醇解等特性[7-8],本文利用该酶在非水相中

    中国油脂 2020年10期2020-10-15

  •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油脂改性方法。酯交换是通过改变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分布,从而改变油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种改性方法。酯交换反应通常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根据催化剂的不同而分为化学酯交换和酶法酯交换两大类。化学酯交换是利用碱金属、碱金属氢氧化物及碱金属烷氧化物等作为催化剂的酶交换反应,最常用的是甲醇钠。20世纪50年代,R.O.Feuge将氢化大豆油和橄榄油制作成改性油脂,开辟了化学酯交换技术在人造奶油基料油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对于化学酯交换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柴丹等利用甲

    中国食品 2020年11期2020-07-31

  • 工业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在油脂改性应用中的比较
    的改性有氢化、酯交换等。改性油脂具有不同的口感、结构以及其他特性,如改变熔点和结晶形态、延长保质期等。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油脂改性还对营养、成本和附加功能有贡献。近年来,部分氢化油一直饱受争议,由于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酸,目前在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部分氢化油[1-2]。酯交换是一种通过改变甘三酯中脂肪酸的分布来改变油脂的性质,尤其是使油脂的结晶及熔化特征发生改变的方法[3-4]。酯交换过程可形成不同的油脂组合和得到更好物理性能的油脂。酯交换通过混

    中国油脂 2020年5期2020-05-16

  • 氢氧化钠与甘油催化棕榈基油脂酯交换反应
    102209)酯交换反应是通过改变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分布而使油脂物化性质发生变化的反应过程,在油脂工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起酥油、人造奶油、类可可脂等油脂制品,拓宽这些油脂制品在食品中的应用。根据所用催化剂的不同,酯交换可分为化学酯交换和酶法酯交换。与酶法酯交换相比,化学酯交换催化转化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催化剂便宜、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实现产业化[1-2],是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所采用的油脂改性方法。化学酯交换中常用的催化剂有碱金属、碱

    食品工业 2020年4期2020-05-06

  • 一种来源于米根霉的低温脂肪酶催化鱼油酯交换反应及其氧化性质的研究
    域[2-4]。酯交换反应将天然的、容易被人体吸收的TG型鱼油,在脂肪酶的选择性催化下,与人工合成的富含ω-3脂肪酸的乙酯型(EE)鱼油,发生酰基转移反应,得到ω-3脂肪酸含量更高的TG型鱼油[5]。Yang Z等[6]研究了Novozyme 435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鱼肝油与EE型鱼油进行酯交换的条件,在最优条件下乙酯的转化率达到92.4%;刘芳[7]通过用水解反应得到的甘油酯与浓缩鱼油乙酯在真空条件下通过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合成甘油三酯,在最佳条件下EPA和D

    渔业研究 2020年2期2020-05-06

  • 酯交换在合成多元醇酯基础油中的研究现状
    是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相比于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反应温度更低,耗能小,且副反应少[2]。酯交换法合成多元醇酯基础油的原料脂肪酸甲酯可来自生物柴油,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另外酯交换法具有合成过程清洁、工艺过程废物少、合成物质易降解等优势,因此酯交换法合成多元醇酯基础油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1 酯交换法1.1 化学酯交换即化学物质做催化剂化学酯交换是利用酸性催化剂(硫酸、磷酸、固体超强酸等)或碱性催化剂(碱金属、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烷氧化物等)作为催化剂的酯

    润滑油 2019年3期2019-11-28

  • 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超临界条件下的酯交换反应而得。近年来,碱催化法由于其高活性而被广泛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专利申请情况,介绍了碱催化法在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发展概况及趋势。关键词:生物柴油;碱催化法;固体碱;酯交换1    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背景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酯交换法,采用动植物油脂、废弃油脂等为生产原料,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和副产物甘油。酯交换法包括酸催化法、碱催化法、酶催化法、超临界法、亚临界法。其中,酶催化法具有条件温和、醇用

    现代盐化工 2019年2期2019-09-10

  • 以粟米糠油为原料制备营养型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研究
    原料,采用酶法酯交换法确定制备人造奶油基料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人造奶油基料油的性质进行分析。使用粟米糠油替换原有的动物油脂作为基料油,生产出熔点低、口感好、营养全面的新型植物型人造奶油,满足近年市场对营养健康型人造奶油的需求。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粟米糠油:江西天然香料有限公司;极度氢化大豆油:丰益(上海)生物科技研发中心;Lipozyme TL IM 固定化脂肪酶(酶活250 IUN/g):诺维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 仪器与设备微波反应器(M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15期2019-07-30

  • 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酸甘油酯)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称为生物柴油。在化学结构方面,生物柴油组成为脂肪酸甲酯,而普通柴油为链状烃,差异非常明显。尽管化学结构不同,但是生物柴油具有原料广泛且可再生;十六烷值比较高,硫含量低,含氧,一氧化碳排放少,闪点高等优点。由于化学结构方面的差异,生物柴油要与石油基柴油混合才能用于柴油产品。生物柴油的环境友好、可再生和储量丰富的优点对于推进能源替代,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1 生

    山东化工 2019年10期2019-06-13

  • 酶法酯交换制备食品专用油脂的研究
    用价值。酶催化酯交换是利用生物酶为催化剂进行的酯交换反应,是一种可以生产具有特殊性能油脂的改性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引起酰基的重新分布、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重排来改变油脂的理化性质[8]。相比于传统化学酯交换,酶催化酯交换技术能有目的性地实现甘油基上不同脂肪酸位置重排,从而完成油脂的改性,近些来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Kowalska D等人[9]以牛油硬脂和菜籽油为原料进行酯交换油脂与其物理混合油脂对比,得出酯交换油脂具有较低的固体脂肪含量和良好的抗氧化特性。Zh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6期2018-08-23

  • 利用硬脂酸乙酯制备类可可脂工艺研究
    两种获得途径,酯交换法和调配法。调配法指通过富集饱含POP、POSt和StOSt的各种油脂(棕榈油、双罗脂、芒果脂、牛油果脂等)[5],然后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类可可脂,由于富含StOSt的油脂本身就稀缺[6],所以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酯交换法是指通过化学改性或酶法改性,将富含二位油酸型甘油三酯的植物油(如棕榈油、乌桕脂、茶油等)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控制反应进行程度,使酯交换产物中甘油三酯种类组成和质量比例与天然可可脂一致。另外文献中也出现了利用微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10

  • 我国食用油脂改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前景广阔。油脂酯交换酶法酯交换。酶法酯交换是运用酶作为催化剂的酯交换反响,酶按其来历可分为动物酶、植物酶、微生物酶等。酶法酯交换特色如下:1.专一性强(包含脂肪酸专一性,底物专一性和位置专一性);2.反响条件温文;3.环境污染小;4.催化活性高,反响速度快;5.产品与催化剂易分离,且催化剂可重复运用;6.安全性好。酶法酯交换被广泛用于油脂改性制备结构脂质。运用相应的酶可制备类可可脂、人乳脂代用品、改性磷脂、脂肪酸烷基酯、低热量油脂和结构甘油酯等。酯交换的趋

    食品界 2017年12期2018-01-20

  • 脂肪酶在催化酯交换过程中的稳定性
    )脂肪酶在催化酯交换过程中的稳定性李成1,王胜杰2,季敏3,黄清吉3,黄仕群3,翁新楚2(1.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2.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3.大马棕榈油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108)脂肪酶是一种能够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酯交换的生物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脂肪酶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工业化的成本和效率.针对温度、时间、溶剂和酰基供体对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9-19

  • 国内酯交换技术研发进展
    0130)国内酯交换技术研发进展张 剑1,姬鹏宇2(1.衡水瑞银方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河北 衡水 253811;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130)从制备油脂,生物柴油的合成,碳酸二甲酯合成的酯交换技术,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了酯交换技术的研发进展,并指出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了酯交换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简单介绍了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酯交换技术;生物柴油;油脂;碳酸二甲酯酯交换技术是指应用酯交换反应的技术,酯交换反应即酯

    山东化工 2017年10期2017-09-06

  • 油酸乙酯合成新工艺
    酯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油酸乙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最佳酯交换反应工艺条件:n(乙酸乙酯)/n(油酸)=4.0:1,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为初始原料质量的10.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0h,在该条件下,油酸平均转化率(酯交换率)为87.62%。油酸乙酯;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酯交换反应;油酸油酸乙酯,具有花香、果香以及油脂气息,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属于高级脂肪酸醇酯,广泛用于化工、纺织

    山东化工 2017年12期2017-09-06

  • 脂肪酶催化饱和单甘酯与棕榈油酯交换制备含甘油二酯油及其结晶特性研究
    单甘酯与棕榈油酯交换制备含甘油二酯油及其结晶特性研究刘 尊1,2,仇超颖1,2,宋 佳1,2,杨 雪1,2,张 宁1,2,汪 勇1,2(1. 暨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东高校油脂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632;2. 暨南大学-萨斯喀切温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632)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饱和单甘酯和棕榈油(24℃)进行酯交换反应,酯交换油脂经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得到含28.10%甘油二酯(DAG

    中国油脂 2017年6期2017-07-25

  • 酶促酯交换对速冻专用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
    0640)酶促酯交换对速冻专用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朱婷伟1刘琴1宗敏华1李冰1,2吴虹1,2†(1. 华南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2.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质量比为7∶3)复配物为原料,通过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进行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速冻专用油脂基料油;将产物与物理混合制备的速冻专用油脂进行对比,研究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6-21

  • 植物油基人造奶油研究进展
    后来发展起来的酯交换技术,使各种各样的植物油脂作为人造奶油制作原料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化学酯交换反应变化随机,催化剂具有一定危险性,对环境危害较大。酶法酯交换,所用催化剂环保高效,并且可以重复利用,对环境无污染。1 植物油基人造奶油研究现状1.1 国内研究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植物基人造奶油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由于植物油具有价格便宜、产量大和成分稳定等优点,所以植物油广泛应用于人造奶油生产。常用的植物型人造奶油基料油包括棕榈油、大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13期2017-04-07

  • 熔融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研究
    5000)熔融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研究邓 成1,姜慧敏1,郑艳春1,邱琪浩2,王晨晔2,傅建永2,林润雄1*(1.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聚合物研究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042; 2.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采用熔融酯交换法,以碳酸二苯酯(DPC)和双酚A(BPA)为原料合成了聚碳酸酯预聚体。探究了由多种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和缩聚合制成的聚碳酸酯预聚体,并以氢氧化四丁基铵(TBAOH)为催化剂,研究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7年2期2017-03-28

  • 酶促酯交换对棕榈硬脂基塑性脂肪甘三酯组成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640)酶促酯交换对棕榈硬脂基塑性脂肪甘三酯组成及物理性能的影响赵亚丽1,宗敏华1,李冰1,2,吴虹1,2,*(1.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2.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利用脂肪酶Lipozyme TLIM催化棕榈硬脂(PS)与大豆油(SO)(PS∶SO分别为9∶1,8∶2,7∶3,6∶4,5∶5,wt%)酯交换反应,研究酯交换反应前后混合油脂体系中甘三酯组成的变化及其与油脂物理性

    食品工业科技 2016年12期2016-09-10

  • 基于酶促酯交换的含亚麻酸巧克力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0)基于酶促酯交换的含亚麻酸巧克力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胡洋,崔秀秀,李冰,宗敏华,吴虹*(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利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IM催化质量比为38∶3的天然可可脂与亚麻籽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熔点为(36.52±0.34)℃的油脂(称为酯交换可可脂)。酯交换可可脂中亚麻酸的含量由反应前0.64%±0.01%升高至3.10%±0.28%,主要甘三酯POP、POS和SOS的含量由84.52%降至62.72%

    食品工业科技 2016年10期2016-09-10

  • 碳酸二甲酯生产及提纯技术进展探讨
    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和二氧化碳甲醇直接法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对比指出了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碳酸二甲酯;氧化羰基化;酯交换;变压精馏;提纯技术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TQ22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3-007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3.039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符合现代“清洁工艺”要求的环保型化工原料,其分子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等基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3期2016-01-15

  • 高温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脂随机酯交换反应程度研究
    法分析油脂随机酯交换反应程度研究赵金利 汪 勇 滕英来 李爱军 张 宁(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暨南大学—萨斯喀切温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632)以大豆油和极度氢化棕榈油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法分析反应前后各种三酰甘油组成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酯交换率,从而评判催化剂催化效果。采用此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对Lipozyme 435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极度氢化棕榈油酯交换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适合的反应条

    中国粮油学报 2015年10期2015-12-19

  • 造纸白泥催化花生油酯交换的动力学研究
    白泥催化花生油酯交换的动力学研究李 辉 牛胜利 路春美 刘梦琪 霍梦佳(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济南 250061)造纸白泥经800℃活化后催化花生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当醇油摩尔比为12∶1、催化剂量为6%、酯交换时间为180min时,在333 K和338 K的酯交换温度下,分别能取得92.02%和92.56%的三酰甘油转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酯交换宏观动力学模型,研究造纸白泥催化花生油和甲醇酯交换的动力学参数。反应温度为333 K、338 K时的

    中国粮油学报 2015年3期2015-12-18

  • 间歇精馏连续化技术在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生产中的应用
    馏工艺操作流程酯交换反应原理:图1 间歇减压精馏工艺操作流程1.1 间歇减压精馏工艺间歇减压精馏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酯交换反应精馏、催化剂分离减压精馏和DA精制减压精馏。将原料和催化剂打入酯交换反应釜,缓慢加热升温。当塔顶出现馏分时,稳定塔顶温度和回流比。当釜温上升至最高限度且塔顶温度难以维持稳定时,表明反应接近尾声。取反应釜中料液分析,如分析合格,则给反应釜降温停搅拌。将塔顶采出馏分送至共沸物储罐,将反应釜中料液打入催化剂分离精馏釜。对催化剂分离精馏

    安徽化工 2015年5期2015-12-12

  • 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工艺优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0101)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工艺优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张超然1,李 杨1,孙晓洋2,王胜男1,齐宝坤1,李 丹1,马文君1,江连洲1,*,隋晓楠1(1.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诺维信(中国)山东创新与发展中心,山东济南250101)以棕榈硬脂、油茶籽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利用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以滑动熔点作

    食品工业科技 2015年8期2015-10-24

  • 地沟油与醇类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地沟油与醇类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赵俊芳,吕银德(河南食品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河南漯河462300)以SrO-Al2O3为催化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为酯交换试剂制备生物柴油,甲醇、乙醇、异丙醇酯交换的最佳反应时间为60、90、90 min;反应温度为50、70、80℃;催化剂使用量都为5%;催化使用次数分别是3、3、4次。选择酯试剂顺序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地沟油;酯交换;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相比,它具有低含硫和低排放污染,可再生,优良的生物可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年10期2015-10-21

  • 蓖麻油的单官能团反应
    蓖麻油;酯化;酯交换;环氧化;氢化;醚化;脱水蓖麻油是高级脂肪酸的三甘油酯,分子中除含有一般植物油所共有的烯键和酯基外,还含有羟基,是自然界中具有独特性能的植物油类[1]。羟基、烯基、酯基等官能团均能够参与多种化学反应。蓖麻油深加工的产品已达二百多个品种,分布在纺织、印染、油墨、涂料、制革、塑料加工及化妆品等领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化工原料[2]。本文重点介绍了蓖麻油中单个基团进行的反应类别及其反应条件研究,简述其工业用途,利于设计多官能团的化学反应,以开发

    安徽化工 2015年1期2015-06-29

  • 脂肪酸乙酯合成工艺研究
    物油和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而利用植物油或餐饮废油和乙醇制备脂肪酸乙酯则研究很少,乙醇与甲醇相比,具有易得、无毒、可再生、工艺条件温和等优势[5-13]。据文献报道,大豆油基油墨是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环保油墨之一,但是由于大豆油的黏度较高,对纸张纤维的渗透性较低,故需对其改性,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与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脂肪酸乙酯[14]。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来自于天然产物,最新的研究表明,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可用于控制有害生物,毒性低,可生物降解,无残留

    化工科技 2015年1期2015-06-09

  • PbO/SiO2催化酯交换合成甲基苯基碳酸酯
    /SiO2催化酯交换合成甲基苯基碳酸酯范大鸿,朱志庆,方云进(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PbO/SiO2催化剂,用于苯酚与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反应合成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在间歇反应精馏塔中,考察制备催化剂的焙烧温度、PbO负载量、催化剂用量、DMC与苯酚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bO/SiO2催化剂适宜的焙烧温度为500 ℃、PbO负载量为5%

    石油化工 2015年5期2015-06-06

  • 负载型MoO3/SiO2催化碳酸二甲酯和乙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
    化DMC和PA酯交换反应性能的影响2.2.1 焙烧温度的影响表2为MoO3/SiO2焙烧温度对其催化DMC和PA酯交换反应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500℃焙烧制备的 MoO3/SiO2催化剂的酯交换催化性能最好,400℃的次之,600℃的最差。因此,MoO3/SiO2催化剂的适宜焙烧温度为500℃。2.2.2 MoO3负载量的影响表3 为 MoO3负 载 量 (m(MoO3)/m(SiO2+MoO3))对 MoO3/SiO2催化剂在DMC和PA酯交换反应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4年5期2014-12-31

  • 碳酸高碳二烷基酯润滑油基础油的合成
    及温度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甲醇钠∶碳酸二甲酯=0.08∶1(摩尔比),异构C16~C20混合醇∶碳酸二甲酯=2.4∶1(摩尔比),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70 ℃。实验室和50 L中试产品收率均大于97%。产品应用于SL 5W-30和SL 5W-40汽油机油中,在低温性能方面表现良好。碳酸高碳(C16~C20)二烷基酯产品结构用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关键词:碳酸酯;酯交换;甲醇钠;润滑油基础油中图分类号

    润滑油 2014年4期2014-11-28

  • 麻疯油酯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毒性研究
    积比,下同)对酯交换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探讨了麻疯油酯化衍生物对鲤鱼幼苗的毒性影响。1 实验1.1 材料、试剂与仪器鲤鱼幼苗。广西钦州麻疯树种子油。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无水乙醇,冰醋酸,硫代硫酸钠,氮气。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HH-4型数显恒温搅拌装置,金坛科学分析仪器有限公司;RE-3000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上海胜启仪器有限公司;EL204型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1.2 酯化方法称取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4年1期2014-08-14

  • 碘催化酯交换合成酯的研究
    000)碘催化酯交换合成酯的研究王春杰,李晓萌,李雪丽,李玉森(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以分子碘或酸作为催化剂,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酯交换剂与正丙醇反应,实验表明,碘能有效催化酯交换反应,酯的反应顺序为苯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碘;酯交换;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中间体或酰化保护基。在酸催化下合成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常用少量浓硫酸或浓磷酸为催化剂[1]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4年5期2014-05-10

  • Lipozyme TL IM 酶促酯交换棕榈油中间熔点物制备类可可脂的研究
    油料通过酶促酯交换改性后,表现出良好的可可脂性质,从而不用作为廉价的食用油被开发利用.Kuan-Ju Liu等[7]以猪油为原料,与三硬脂酸甘油酯(StStSt)在超临界CO2的环境下制备可可脂代用品,产品熔点为34.5 ℃.Wang Hai-Xiong 等[8]以茶籽油为原料,与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制备类可可脂,酯交换后的产品熔点和熔化曲线与天然可可脂的相似.孙晓洋等[9]进一步研究茶油制备类可可脂时提出,使用Lipozyme TL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23

  • 猪胰脂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修饰对酶促酯交换过程的影响
    一性酶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的过程中,往往都会伴随着酰基位移的发生,酰基位移的发生直接影响着酯交换的反应产物组成.科研工作者很早就已经注意到酰基位移方面的问题.影响酰基位移的因素很多,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底物比、酰基链的长度等,其中,反应温度对酰基位移有直接影响[6-7].一般认为,酰基位移的机理是由于甘二酯或甘一酯的羟基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对羰基碳的亲核进攻引发的,从而形成了一个五元环中间体,五元环随后从碳氧键裂开,形成了更稳定的甘二酯或甘一酯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3-27

  • 酯交换法合成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动力学研究
    乙二醇(EG)酯交换后再经缩聚反应而得到[1-3]。PEN具有气密性、耐热性、抗紫外线性、耐腐蚀性和低吸附性等优异物化特性[4],使得PEN成为研究热点。日本帝人化学公司、英国ICI公司、荷兰Shell化学公司已经开发出适用于不同用途的PEN树脂生产技术[5]。国内关于PEN合成工艺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北京服装学院李琪[6]等通过研究2,6-萘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直接酯化和废PEN塑料醇解再缩聚合成PEN工艺,得到相应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关于PEN聚合中间体的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3-26

  • 无溶剂体系下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猪胰脂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的猪胰脂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杨 敏,杨国龙*,杨力会,毕艳兰,安晓东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在水溶液中,采用Tween40、蔗糖酯S970、Span60三种表面活性剂修饰猪胰脂酶(porcine pancreas lipase,PPLipase);再以修饰的猪胰脂酶(Tween40-PPLipase、S970-PPLipase、Span60-PPLipase)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茶油与亚油酸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在酶促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12期2014-02-28

  • PC/PBT酯交换抑制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PC/PBT酯交换抑制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李文强1,王依民1,王斌2(1,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2,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上海,201107)采用机械性能、耐热性、红外、DSC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PC/PBT抑制酯交换反应的方法,试验发现AMSP在钝化PBT中残留Ti催化剂方面添加0.3phr时效果最佳;试验还进一步发现,用SAG(SAN-GMA)对PBT采取封端的方法钝化其端-COOH也是抑制酯交换反应的可行的手

    塑料制造 2014年3期2014-01-29

  • 利用化学酯交换法制备蛋挞专用油
    品[2]。化学酯交换是通过交换甘三酯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脂肪酸位置,从而得到含有特定脂肪酸的具有药用和营养价值的油脂产品[3]。此外,随着人们对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的关注不断加深,酯交换等技术被用于新产品开发[4]。同时,化学酯交换技术被用于替代部分氢化技术,已用于起酥油和人造奶油的生产[5]。Farmani等[6]通过利用棕榈油、低芥酸菜子油和葵花油酯交换反应制备零反式脂肪酸的人造黄油。而含丰富的γ-亚麻酸和亚油酸的特种油脂已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7]。最新营养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19期2013-09-04

  • 活性炭负载型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很大的优越性。酯交换法是目前制备生物柴油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在工业化生产中人们大多采用均相催化酯交换反应。均相催化法虽然具有催化剂便宜、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原料油和醇须严格脱水,否则易形成乳状物;反应后需要用酸除去碱,且易发生皂化反应,后处理困难;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环境;催化剂难以回收利用等[1]。采用固体碱[2-5]、固定化脂肪酶[6]等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此类催化剂容易分离且可重复使用,对设备无腐蚀,对环境无污染,可使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3年12期2013-08-14

  • 苯酚与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种:光气法、酯交换法和氧化羰基化法[2]。其中,苯酚与草酸二甲酯(DMO)酯交换法合成DPC因反应条件温和、原子利用率高和副产物易于分离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在此就近年来国内外酯交换法合成DPC的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进一步开发高效DPC催化剂提供借鉴。1 反应原理苯酚与DMO酯交换合成DPC通常在常压、180℃条件下完成。该反应是由苯酚和DMO首先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草酸二苯酯(DPO),再将分离出的DPO经脱羰基反应生成DPC。反应式如下: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年4期2013-08-14

  • 醇溶液体系中蔗糖酯修饰猪胰脂酶的研究
    性等优点,酶促酯交换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脂肪酶的活性、稳定性与溶解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聚乙二醇修饰法、脂肪酸共价偶联法、阴离子交换树脂固定法[2-5],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方法得到的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小,由于水的存在还会产生各种副产物,如甘油二酯、甘油一酯.最近有研究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修饰脂肪酶,其研究的是脂肪酶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混合物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连在脂肪酶表面,疏水基团排列在脂肪酶外边,这种排列使修饰酶在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23

  • TiO2-MoO3/SiO2催化碳酸二甲酯与乙酸苯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
    双酚A通过熔融酯交换合成性能优良的聚碳酸酯。目前,合成DPC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光气法、酯交换法和氧化羰基化法。光气有剧毒,不易储存和运输,污染严重,而且副产物对环境有害,国际上逐渐被淘汰。氧化羰基化法[1~3]反应条件比较苛刻,设备造价昂贵,需要贵金属Pd作催化剂,极大地增加了成本。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4~8]酯交换合成DPC是一条比较成熟的路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反应受热力学平衡的控制,限制了DPC的收率;同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产物甲醇与DM

    合成化学 2012年5期2012-11-21

  • 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2)进展与述评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张萍波,韩秋菊,范明明,杨 静,李斯斯,蒋平平(江南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生物柴油作为一种环保型可再生能源,它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量子化学方面介绍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催化活性中心对反应机理的影响,并对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酯交换反应;反应机理;生物柴油;量

    石油化工 2012年9期2012-11-09

  • TiO2/SiO2催化碳酸二甲酯与乙酸苯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
    甲酯与乙酸苯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王立慧1,2,杨先贵1,刘吕花1,2,王公应1(1. 中国科学院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TiO2/Si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DMC)与乙酸苯酯(PA)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550 ℃下焙烧制得的负载量为4%(w)的TiO2/SiO2为催化剂

    石油化工 2012年7期2012-11-09

  • 酶法催化乙酯甘油酯酯交换制备富含EPA和DHA的甘油酯
    催化乙酯甘油酯酯交换制备富含EPA和DHA的甘油酯郭正霞,孙兆敏,张 芹,王静凤,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采用国产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乙酯型和甘油酯型鱼油酯交换制备富含EPA和DHA的甘油酯型鱼油,得到EPA和DHA总量超过45%的甘油酯。以5g甘油酯型鱼油为反应底物之一,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酶加量、底物质量比及加水量五个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食品工业科技 2012年20期2012-09-12

  • 酯交换反应条件对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力学性能的影响*1
    的共聚过程中,酯交换反应对PLLCA的链段结构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9],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共聚过程中的酯交换反应进行考察。本文以辛酸亚锡催化L-LA和ε-CL通过酯交换反应完成本体开环聚合制得可降解的生物医用材料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LLCA(1a~1f), Scheme 1],其结构和热性能经1H NMR,高效凝胶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研究了酯交换反应条件对PLLCA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

    合成化学 2011年5期2011-11-23

  • 四甲基胍催化碳酸丙烯酯与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
    酸丙烯酯与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郭 莲,王 默,赵新强,安华良,王延吉(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130)采用半连续操作方式,对四甲基胍(TMG)催化碳酸丙烯酯(PC)与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DEC)反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合成DEC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MG催化合成DEC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初始反应物质量的2.6%,乙醇与PC的摩尔比为10,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为8

    石油化工 2011年6期2011-11-09

  • 无溶剂体系中 Span修饰的猪胰脂酶催化茶油与亚油酸酯交换
    化茶油与亚油酸酯交换曾 俊,杨国龙*,毕艳兰,孙尚德,张 洁(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在无溶剂体系中以 Span20、Span80和 Span85修饰的猪胰脂酶 (Span20-PPL、Span80-PLL和 Span85-PPL)催化茶油与亚油酸进行酯交换,以酯交换量为考察指标,研究 Span20、Span80和 Span85与猪胰脂酶 (PPL)的相互作用对其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下,相同时间内 Span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9-29

  • 三氟甲磺酸锡酯的晶体结构和催化性能
    护、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开环聚合等领域[2-5].碳酸二甲酯碳(DMC)分子中含有甲基、甲氧基、甲氧羰基和羰基,可以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卤代烷烃等,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食品等行业,被誉为有机合成的“新基块”[6-7].以DMC为原料,经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是绿色合成DPC的最佳工艺[8].研究报道该工艺的催化剂很多[9-11],其中n-Bu2SnO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酯交换选择性,但是就工业化而言,其催化活性仍然偏低.笔者的前期研究发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1年8期2011-06-12

  • 超声强化纳米固体碱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动力学
    4],超声强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已有较多的报道[5-10],如:Starvarache等[9]对超声强化NaOH和KOH均相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催化剂用量,并且反应条件温和。Hanh等[11]采用40 kHz功率超声强化KOH催化甘油三油酸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也表明超声作用下催化剂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缩短。目前,德国Hielscher公司有不同规模的超声波生物柴油反应器产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6-01

  • 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在酯交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固体碱催化剂在酯交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崔晓燕,邓 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酯交换法是目前生物柴油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是催化酯交换反应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固体碱催化剂。介绍了国内外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主要包括以A12O3、活性炭、ZrO2、微孔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为载体的固体碱催化剂)在酯交换反应中的研究情况,同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符合环保要求和工业化需求的新型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负载型固体碱;酯交换

    化学与粘合 2011年3期2011-04-11

  • 超声强化纳米KF/γ-Al2O3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醇或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所制备的脂肪酸单酯[1]。生物柴油作为一个重要的石油柴油替代或者部分替代品,具有可再生、易生物降解、无毒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2],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在工业上推广应用的主要是碱催化均相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3]。此方法存在工艺复杂、能耗高和有废碱液排放等缺点。如何获得高效、稳定和对环境污染少等绿色生产工艺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固体碱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使用寿命较长,容易分离和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4-5],被广泛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