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法

  • 选举法颁布70周年:历次修正及其主要阶段(1953—2023)
    ①从新中国首部选举法颁布的制度价值来看,不仅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选举制度的正式确立②,而且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选举法颁布施行已70 周年,现特对其颁布、修正过程进行系统梳理。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与第一部选举法的正式颁布(1921年7月—1953年3月)尽管我国第一部选举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正式颁布的,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进行过民主选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尤其是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为建立起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中

    人大研究 2023年12期2024-01-08

  • 确定代表名额按户籍人口数还是常住人口数
    崔厚元根据选举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本行政区域的代表名额采取基数加上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确定。比如乡镇人大代表的基数为四十五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某县人大常委会在确定乡镇人大代表名额时,在关于乡镇人口数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人口数是户籍人口数,有人认为人口数是常住人口数。那么,确定人大代表名额到底是按户籍人口数还是按常住人口数呢?虽然选举法对“人口数”的具体含义没有明确规定,但是结合立法背景和工作实践,可以探究出法律条文所表现出的立法本意

    人大研究 2022年3期2022-04-13

  • 国民党二大代表选举法之争与国民党的分裂*
    内围绕二大代表选举法展开了激烈争论,因未能形成共识,致部分中央委员在京召开西山会议,重新修订选举法,进而各自选举代表,在粤沪先后召开二大,此乃正式分裂之标志。与国民党分裂密切相关的选举法之争,学界的研究①李里是仅有的对国民党二大代表选举进行研究的学者,但他侧重于国民党一大和二大代表选举机制的比较研究,对国民党二大代表选举法之争并未涉及。参见李里:《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机制初探》,《民国档案》2017年第1期。极其有限,或在讨论国民党此次分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2年3期2022-02-05

  • 人大换届选举 优化代表结构
    张。1953年选举法曾规定城乡按不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邓小平在对1953年选举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选举制度会更加完备,“过渡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彭真在说明1982年宪法修改草案时也提到“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地方、各方面、各政党在全国人大中都需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其次,选举

    人民之声 2021年10期2021-12-04

  • 浅析代表候选人当选的票数底线及变化历程
    府委员会制定了选举法,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1979年全国人大修订了选举法,并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2010年、2015年、2020年进行了修正。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选民直接选举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候选人至少获得多少赞成票才能当选,选举法在不同时期的規定是不尽相同的。一、确定代表候选人是否当选涉及的几个概念及含义1.全体选民。选区是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基本单位,在本选区内只要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

    人大研究 2021年8期2021-09-22

  • 见证新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选民证
    会议,审议通过选举法起草委员会拟定的《选举法》(草案)。同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我国逐步建立健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地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纷纷成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委员会,开展选民登记,着手进行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规模空前的选举。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市。当

    藏书报 2021年10期2021-05-30

  • 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理有序开展
    彻落实新修订的选举法,扎实认真地做好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是目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思考研究,并及早谋划安排的大事。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工作。一、要充分认识人大换届选举的民主实质。一提到换届,一些人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到了换领导的时候了,于是便把很大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都集中在了换领导上,有些甚至无心工作,只等换届。其实换届当然也要换领导,因为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市县乡三级国家机关的领导人任期都是五年,任期届满就要重新选任。但是,换

    人大研究 2021年1期2021-01-27

  • 选举法历次修改回顾
    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次对选举法进行修正,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法律中更好体现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二是适当增加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数量。选举法经历多次修改,这些修改都是健全人大选举制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第一部选举法诞生以普选的方式产生基层人大代表、召开正式的全国人代会和地方各级人代会的提议,始于1952年底。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公民导刊 2020年11期2020-12-06

  • 届中补选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立法思考
    有网友则认为,选举法查无法据,本地选举实施细则又没明确。笔者认为,由谁主持和能否压缩补选时限,应依据选举法和本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选举实施细则之规定,依法依规操作。笔者建议,依据选举法制定的地方选举实施细则对此应有所明确。届中补选人大代表的主持问题依据选举法第二章之规定,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两级“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第八条第二款)。设立的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由县一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第九条),并接受

    人大研究 2020年8期2020-09-02

  • 选举法
    吴婕选举法的效力范围之大,仅次于宪法和民法,而且选举法是基础性公法,它丰富和细化了宪法的代议制度。然而,截至2018年,我国高校的法学课程虽超过200门,却没有为选举法留出一席之地。为了弥合法学课程体系与法律体系之间的这一割裂,健全法学课程体系,经蒋劲松教授提议,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自2011年起,开设作为本科生限选课的选举法课程,至今已持续9年。选课学生人数从最低时的17人,到2019年近150人。学生们通过自编、自排、自导、自演话剧,将选举法知识运用在演

    人大研究 2020年1期2020-03-02

  • 2010年选举法修正案
    会制度的基础,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中国的选举法最早于1953年制定,1979年重新修訂,其后经过多次修改。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 年选举法修正案要点包括:(1)城乡选举“同票同权”。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

    共产党员·上 2020年1期2020-02-26

  • 中国城乡同比例选举进程研究
    切实保障。自《选举法》颁布以来,我国民主政治逐渐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完善,但制定的城乡不同比例的选举规定已經不符合现在社会的状况,随着2010年选举法的修改,我国民主选举的平等原则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城乡选举;人大选举;选举法平等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追求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民主选举追求的核心价值。2010年选举法的修改有助于保障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平等实现。建国以来,我国的选举比例经过了一个调整与变化,这些变化通过选举法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2019-09-10

  • 我国人大选举委员会制度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2015年《选举法》[注]1979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简称。第六次修正,就选举委员会等选举机构的职责作补充规定。时隔五年,选举机构相关议题再次引起最高立法机关的关注[注]2010年《选举法》修正恢复了1953年《选举法》有关选举机构的专章规定,对县乡级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回避、职责和工作要求作了较为“完整”的法律阐述。,凸显选举机构在新时期人大选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县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主持机构,选举委员会居于选

    时代法学 2019年3期2019-02-20

  • 论我国差额选举制度
    举 等额选举 选举法 民主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76一、我国差额选举制度概述及发展(一)差额选举所谓差额选举,通常意义上是指在选举中实行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以下简称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0期2018-08-21

  • 澳门立法会选举法新增“效忠声明”条款
    提交修改立法会选举法新文本中,加入规定参选人需要签署“拥护澳门基本法”和“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声明。澳门行政法务司司长陈海帆28日列席立法会第二常设委员会会议,讨论《修改第3/2001号法律〈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制度〉》法案。她会后对媒体表示,澳门《基本法》第101条与香港《基本法》第104条的内容基本一致,澳门特区政府正在修订立法会选举法,既然全国人大作出清晰解释,特区政府便应按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一贯原则,完善选举法修法内容,这

    环球时报 2016-11-302016-11-30

  • 论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79颁布新的《选举法》到2010年,《选举法》经历了五次修改,主要体现在选民登记和投票程序方面、代表候选人方面和代表名额和分配方面的重大修改。关键词:人大选举制度;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D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50-01今年是全国基层人大换届选举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政治体制的稳健改革,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广大公民积极参选基层人大代表,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选举法》的

    人间 2016年24期2016-11-23

  • 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立法演变和实践思考
    下面,笔者结合选举法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实践,就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互动,谈一管之见。一、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立法演变关于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选举法制定之初并没有明确。1979年通过的选举法第三十条只是原则规定:“各党派、团体和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但在选举日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宣传。”透视这一原则规定,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也未尝不可,“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的法律规定还是比较宽松的,这个“各种

    人大研究 2016年8期2016-09-14

  • 塞尔吉奥·马塔雷拉:当选新一届意大利总统
    意大利议会通过选举法改革法案,马塔雷拉为该法案报告人。改革后的选举法被称为“马塔雷拉法”,被应用于随后的三次大选之中,后在2005年被现行选举法替代。1994年,马塔雷拉参与创建意大利人民党。1996年,意大利人民党加入中左执政联盟,马塔雷拉当选人民党众议院党团主席。1998年,他被任命为副总理。1999年至2001年,他担任国防部长。2002年至2003年,他担任众议院立法委员会副主席。2011年,马塔雷拉当选为宪法法院法官。2015年1月,塞尔吉奥·马

    东西南北 2015年8期2015-09-10

  • 关于选举法修正案研读讨论班通知稿的修改
    原文:关于参加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研读讨论班的通知各位在×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为了使各位代表了解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听取意见,确保审议质量,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意见,现将举办在×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研读讨论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研讨内容研读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公务员文萃 2015年6期2015-06-16

  •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与人大代表代表性的发展历程
    委会先后修改了选举法、代表法,从法律层面对人大代表制度进行了完善,同时更加明确了各方面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在实践中,从2011年开始,全国自下而上开展五级人大代表的选举,这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从各地的选举结果看,代表结构比例总体得到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努力改善。研究人大代表结构和代表性这个问题,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一定意

    人大研究 2014年11期2014-11-24

  • 我国人大直接选举中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研究
    要价值。我国《选举法》应当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普通选民,地方性法规中应当细化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产生程序,可以借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由各方推选产生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民主运行方式推及到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关键词:直接选举;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法;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D9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3-0053-042013年岁末,随着湖南省衡阳市破坏人大选举案①被披露

    中州学刊 2014年3期2014-05-20

  • 1953年选举法论析
    0)1953年选举法论析金子求(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贵州铜仁554300)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以195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颁布为标志。从研究新中国第一次全民普选入手,是深化对这一制度认识的一个途径。照顾少数民族选举权,规定中共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联合提名权以及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与计票制度等选举运作程序与环节的规定,基本上为1954年宪法所确认,而且大都沿用至今。1953年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28

  • 《关于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应该废止
    982年修订的选举法比较原则,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1983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此若干规定为搞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起到了很好的法律保障作用。笔者认为若干规定实际上是对当时选举法的补充,到现在已近30年,在此期间选举法已进行了四次修改,若干规定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已写入新的选举法或包含在新的选举法的规定中,有些内容已不合时宜,比如现在就不存在反革命案。笔者认为若干规定

    人大研究 2012年3期2012-12-22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亟须进一步完善
    代表,新修订的选举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了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新机制。其规定要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选举委员会介绍候选人情况的基础上,让选民面对面接触代表候选人,更多更直接地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二是代表候选人必须回答选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对代表候选人也提出新的要求,是对候选人的能力、素质的考验;三是能有效防止选民和代表选举前不了解,选举时不见面,当选后不联系的问题。此规定搭起了选民和代表候选人之间的桥梁,有利于选民在投票时有更好选择目标,有利于建立选民与代表

    人大研究 2012年3期2012-12-22

  • 县乡人大代表名额确定与分配
    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正,废止了代表名额分配上的所谓“四分之一条款”,实行“同票同权”(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了“三个平等原则”(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笔者就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工作中的代表名额确定与分配谈一管之见,以顺应新选举法“落地”之实践。一、代表名额之确定新选举法对县级人大代表名额确定没有变化,即“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

    人大研究 2011年7期2011-12-24

  • 警惕人大代表选举中的“二元化”问题
    大换届选举按照选举法新的精神,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数亿选民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人大代表选举中一直实行的是按比例原则配置选举权制度。1953

    人大研究 2011年11期2011-12-24

  • 落实新选举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王小同落实新选举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王小同一、选举法的修改意义重大与往年不同,2010年全国人大会议的一大亮点是通过选举法第5次修改。新的选举法通篇贯彻了三个原则:人人平等,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地区平等,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应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民族平等,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此外,各方面代表性人物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应

    团结 2011年1期2011-08-15

  • 新一轮人大换届选举需要应对选举法修正后的细节之变
    届选举需要应对选举法修正后的细节之变□ 滕修福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正。修正后的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选举制度。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自下而上的地方各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将陆续展开。新一轮地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需要积极应对选举法修正后的细节之变。一、选举机构人员构成之变。选举法修正后增加了“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选举法

    人大研究 2010年12期2010-12-26

  • 民主从平等起步
    久,万众瞩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草案明确提出,各级人大的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意味着,城乡之间选举权的不平等将成为历史。民主是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因为它为现代社会的任何组织与任何决策提供了主要的合法性资源。民主无处不在,选举是其最典型的体现形式,选票是其标志性的物质载体。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制度,而这项根本制度的基础是选举制度。可以说,选举乃江山社稷的基

    浙江人大 2010年1期2010-09-01

  • 民主政治的重大跨越
    器,万众瞩目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同票同权”、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确保适量基层代表、规定秘密写票处、实行监票计票回避……修改后的选举法亮点频出,意义深远。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草案)》以赞成 2747票,反对 108票,弃权47票获大会通过。这一刻,标志着我国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浙江人大 2010年4期2010-09-01

  • 选举法的五大民主看点
    为亿万人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这一刻,成为我国选举制度向前迈进、不断完善的见证,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平等:城乡选举首次“同票同权”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这一修改使得城乡居民选举的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更加统一,这样更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与基本法律的修改权
    “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与基本法律的修改权文◎韩大元《选举法》第五个修正案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的选举法律制度:第一,根据法治发展的成果与理念,将宪法的平等、公平与公正的理念体现在选举法的规范与体系之中,具体表现在实行城乡平等选举权;第二,尊重选民的民主权利,丰富民主生活,增强候选人的“透明度”;第三,选举程序更加规范化程序化。除了这些条文规定上的进步,本次修改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选举法修改是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而之前的1986年、1995年、200

    中国检察官 2010年21期2010-08-15

  • 对当前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
    了2010年《选举法》修正案的几个“亮点”,并从明确选举立法的目的、设置专门的选举机构、理顺选举程序和制定选举法律责任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立法;选举法;选举制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与世袭和任命等并列的一种产生国家公职人员和组织国家机关的方法,但不同的是,选举是人民意志的表达、是民主的体现。选举制度作为合理分配与组织国家权力有效而民主的形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现代社会,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选举与尊严
    ,但最初的民主选举法甚至让西方记者们都惊呼:“这里的参议员选举是真正的民主选举。”民主选举的办法是如此深入人心,陕甘宁边区第一届政府主席林伯渠不无感慨地说:“连老太婆都觉得非到会不可。”往事如序曲,在陕甘宁孕育出来的选举制度几经变迁,终于在1953年制定成为中国第一部人大代表“选举法”。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1953年的选举法明确规定了城乡人大代表可以代表不同的选民人数。在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8

    小康 2010年3期2010-08-15

  • 选举法有望实现“三平等”
    仁们不懈推动《选举法》逐步完善,他希望中国人能够享有“人人平等”的选举尊严。3月8日上午,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如期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本次《选举法》修改,最核心的内容是废弃所谓“四分之一条款”,实现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修法的总体思路非常明确: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三天之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此番表述被解读成选举法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9期2010-05-14

  • “同票同权”如何写进选举法草案
    常委会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即“同票同权”。随后接受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则规定:因交通事故、矿山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可以不考虑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即“同命同价”。从学者上书,到代表提出议案,公众多层次的呼声导致 “同权”开始在立法层面破冰。一个市民“顶”四个农民按中国现行选举法规定,在全国、省、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中,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41期2009-11-16

  • 玻总统绝食争来新选举法
    国会通过修改的选举法后,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停止了持续近一周的绝食行为。这项修改后的选举法律将允许他竞争第二个五年总统任期。玻利维亚国会围绕这项立法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的激烈辩论。它将为12月6日在新宪法下举行的大选设定规则。新的宪法还赋予玻利维亚土著居民以土地权,并承认他们的司法体系。莫拉莱斯在简短的讲话中说,当地时间14日8时他将颁布这部选举法。反对派政党一直试图阻挠国会通过新的选举法。为此,莫拉莱斯总统开始进行绝食。到14日,绝食行为已经进入第6天。反

    环球时报 2009-04-152009-04-15

  • 公民同时在两个地方担任人大代表违法性的实证法分析
    据现行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的规定,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实际上是分离的,被选举权并不取决于选民登记,仅就梁广镇一案来说,也不涉及选民登记的问题。因此,从选民登记角度来阐述同时在两个地方担任人大代表是否违法,可能存在着前提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对有关问题进行实证法分析,根据现行代表法、选举法的规定分情况论述兼任两地人大代表是否违法,同时也对有关理论根据作一个简单交代,并提出有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建议。一、梁广镇同时担任两地人大代表的简要情况据媒体报道,梁广镇为广东云

    人大研究 2009年2期2009-02-25

  • 选举法修改:与时俱进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10月27日,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开始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现代社会,选举被认为是民主的基石,因此,此次修改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草案最大亮点是明确了“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人大代表名额的制度,这将是现行选举法最重要的制度性突破之一,也将是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里程碑。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和乡村的居民人数比例,1954年是13.26%:86.74%,1982年为20.6%:79.4%,到2008年底已达45.7%:54.3%。

    人大研究 2009年12期2009-01-07

  • 将“确定性选举”转变为“竞争性选举”
    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修改,是拟规定在直接选举时可通过预选的方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以防止“暗箱操作”。新华社评论说,本次修改将成为我们不断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一步此次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引入预选、鼓励竞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79年选举法中对直接选举中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规定了预选的方式。1986年修改选举法时取消了预选的规定。1995年再次修改选举法时,又恢复了间接选举的预选规定,明确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32期2004-09-07

  • 民初《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条件与原因初探
    座,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根本原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不断遭到削弱,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前提条件;袁世凯操纵国会党争,促使国会通过先举总统后定宪法的议案,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直接原因;社会各界的推动,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社会条件;西方国家的要挟,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外部原因。关键词:民初;总统;选举法中图分类号:D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04)01—0076—05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期2004-04-26

  • 差了一年
    规定了国民会议选举法,……”(见该书第143页)这里所说的“四中全会”,指南京国民党的“三届四中全会”,它召开于一九三○年十一月,作出了于一九三一年五月五日召开所谓“国民会议”的决定;邓演达所说的“国民会议选举法”,是指蒋介石为了包办“国民会议”而于一九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抛出的文件。既然“四中全会”是一九三○年十一月召开,“国民会议选举法”是一九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抛出,而邓演达把这些称为“去年”所发生的事,那么,邓文所说的“今年五月五日”,便是一九三一年五

    读书 1984年11期1984-07-15

  • 推荐·自荐·对话
    余诤我国“选举法”明文规定,人民代表通过差额选举产生,要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使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两句话,人们真正确认它,却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要具体体现这两句话,也还要经过不懈的探索。目前,不少选区的选民,创造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式,实践着国家的“选举法”,实践着社会主义民主,使我国民主生活日趋健全和发展。在选举中常见的做法是:在酝酿提名候选人的过程中,既有推荐,又有自荐;选民通过书面、口头等多种渠道与候选人

    中国青年 1980年12期198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