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

  • 52 年了,“东方红一号”竟还在天上飞?
    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竟然还在天上飞?就在不久前,一段“世纪同框”的视频让网友惊讶不已:视频中,“东方红一号”卫星与中国空间站擦身而过,发射相差了半个世纪的两个人造天体在夜空中“遥遥相望”。有网友感慨这两颗“星”的相聚奇迹,但让更多网友惊奇的是,“东方红一号”竟然还在天上。毕竟,美国、苏联和日本各自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都已经因为轨道、动力等原因坠毁了。作为“两弹一星”中的“一星”,“东方红一号”承载着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初心。而它的发射,更标志着中国对

    科学大众(中学) 2022年7期2022-05-30

  • 52 年了,“东方红一号”竟还在天上飞?
    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竟然还在天上飞?就在不久前,一段“世纪同框”的视频让网友惊讶不已:视频中,“东方红一号”卫星与中国空间站擦身而过,发射相差了半个世纪的两个人造天体在夜空中“遥遥相望”。有网友感慨这两颗“星”的相聚奇迹,但让更多网友惊奇的是,“东方红一号”竟然还在天上。毕竟,美国、苏联和日本各自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都已经因为轨道、动力等原因坠毁了。作为“两弹一星”中的“一星”,“东方红一号”承载着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初心。而它的发射,更标志着中国对

    科学大众(中学) 2022年8期2022-05-30

  • 致敬中国航天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如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一系列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航天人的坚守与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多次同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展开“天地通话”、给参与东方红一号研发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亲切接见航天工作者、深情寄语航天人……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视频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等平台发布多个中国航天主题视频,致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

    人民周刊 2022年8期2022-05-24

  • 中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2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宣告我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近些年,随着功能不同的各类卫星和航天器数量不断增多,所产生的空间碎片为后续发射任务的轨道规划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太空空间,我国将建设完善的小行星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太空中的航天器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共同应对近地小行

    电脑报 2022年17期2022-05-09

  • 让太空响起《东方红》的乐音装置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提出了“上得去、抓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的总体技术目标。其中,“听得到”就是卫星要播送音乐,并且能被地面接收和听到。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听到中国第一颗卫星的声音”,中央确定“东方红一号”要播送《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包括播送乐曲在内的所有技术问题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为了能从广袤的太空准确地传回《东方红》乐曲,科研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经过论证,科研人员认为,要实现用一个发射机交替传送《东方红》

    党建 2022年4期2022-04-27

  • 失去动力52年,东方红一号为何没坠毁
    东方红一号电池耗尽于1970年5月14日,结束了其工作寿命。不过,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至今东方红一号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为何它能持续运行这么长时间不坠毁?专家表示,东方红一号还将绕着地球运转上千年。“儿时仰望星空,会看着天上的星星,猜测哪一颗是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曲以广看来,东方红一号是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开端。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自此开启中国的太空时代。52年前,东方红一号让中

    新传奇 2022年5期2022-02-22

  • 东方红一号”划开了新时代
    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并确定了卫星的总体要求: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这在现在看来非常简单,但当时却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其他国家差距实在太大了,而且由于被孤立和封锁,我们一点制造卫星的参考资料都没有,完全依靠自主摸索和创造。“东方红一号”卫星结构设计总图所谓“上得去”,指的是将卫星发射上天,这就要依靠火箭。当时,我国的固体动力火箭正在从中小型向大中型发动机研制攻关,而大中型发动机的研制经验不足,在内蒙建造的基地连基本建设还没有

    科学之谜 2021年9期2021-12-06

  • 钱骥“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
    全面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分系统技术设计工作,拟定各分系统设计指标。当周恩来知道是钱骥给他汇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初步方案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设计师也是姓钱啊?我们搞尖端的,原子弹、导弹、卫星,都离不开‘钱啊。”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目睹卫星升空全过程的钱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接下来,他没有停歇,立刻投入到发射通信卫星的工作中。在美苏进行太空竞赛时,凭借执著的追求、刻苦的钻研和清醒的认识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7期2021-08-24

  • 审清题目要旨,作答有的放矢
    (2)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日期即4月24日,这一天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样设立有什么意义?(3分)本题考查了同学们的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点评新闻时事的能力。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很大,但获得满分的同学却不多。究其原因,是同学们在审题这一步就不够仔细,没有厘清题目的要求,导致在作答时产生偏差。解答第一小题,第一步是根据题中的文字和图片提取有效信息。依据题干以及邮票画面中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字样,不难判断该纪念邮票上红色的数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8期2021-08-10

  • 航天:从“东方红一号”到登上自己的空间站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成功发射,亿万国人熟悉的旋律——《东方红》响彻寰宇,正式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从“东方红一号”到空间站建设,从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加速远航。逐步实现中国航天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学习模仿到自主研发,从服务国防建设拓展到服务国计民生的伟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來,中国在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等多个领域硕果累累,令国人倍感自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

    中国经济周刊 2021年12期2021-07-13

  • 大国重器:“东方红一号”背后的中国力量
    为之取名“东方红一号”。随后, “东方红一号”便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为全国协作方便和保密起见,再加上提出搞人造卫星建议的时间是1965年1月,于是该任务被定为“651” 任务。1965 年10月,北京友谊宾馆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场著名的头脑风暴,这就是“651”会议。在这场长达42天的会议上,专家们白天开会讨论,晚上计算,对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和科学探测目标进行了论证。为了保证这“天字第一号工程”的实施,在“651”会议上,周恩来曾强调,只要“651”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4期2021-06-18

  • 《东方红》唱响太空
    发射中心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发射取得全面成功。自此,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迈出了第一步!本篇,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听一听东方红一号的故事吧!1957年—1958年,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和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5月,毛主席发出了向太空进军的号令:“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科学家们心潮澎湃,纷纷摩拳擦掌,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发射卫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研制卫星和运载火箭,

    新少年 2021年4期2021-05-10

  • “星耀寰宇 箭震五洲”入选第五届“百项”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中国宇航学会与中国科学技术馆、光明网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星耀寰宇 箭震五洲——纪念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航天科学家精神”线上线下展览教育活动,让公众深入了解“东方红一号”背后的科学家感人故事,重温中国航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线上展览于4月23日在中国宇航学会官网、光明网、中国数字科技馆同步上线,并在科技馆百家号、微博、掌上科技馆等渠道推出。展览上线一周时间,浏览量突破60万人次,截至10月底,线上展览累计观

    太空探索 2020年12期2020-12-18

  • 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悉。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5期2020-11-29

  • 《中国航天报》策划启动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系列活动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为了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新时代航天人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砥砺前行,《中国航天报》全媒体平台近期策划推出主题为“铭记第一星精神永传承”的系列新闻文化传播活动。该系列活动包括:“说出你的故事·我与东方红一号”有奖征集活动、“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全景式口述历史主题采访活动、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有奖知识竞赛活动。该系列活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协办。“说出你的故事·我与东

    太空探索 2020年4期2020-11-28

  • 在新起点上再创航天事业新辉煌 ——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 周年
    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场遗址。中国人的航天梦,从这里开始。时钟拨回到50 年前,1970 年4 月24 日21 时35 分,正是在这里,伴随着倒计时的口令声,酒泉卫星发射场操作员有力按下点火开关,发射塔架上的发动机猛然喷出了橘红色的火焰,划破了夜空。“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的托举下,直入苍穹。那一晚,无数中国人用收音机听到了《东方红》的乐曲声,浩淼宇宙中第一次响起中国声音。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纪元,奠定了50 年来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4期2020-11-28

  • 从“东方红一号”到“澳科一号”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一成功,无疑标志着中国在“两弹一星”的“星”上首次有了重大飞跃,也注定成为新中国彪炳史册的辉煌篇章之一。2019 年12 月15 日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澳门首颗科学卫星“澳科一号”正式获得命名,将择期发射。这颗对纪念澳门回归20 周年有着重要意义的卫星,在以澳门科技大学为首的科学团队的努力之下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在这短短不到五十年里,从“东方红一号”到“澳科一号”,中国的航天和卫星科学可以说是经历了飞速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4期2020-11-28

  • 物资保障为东方红一号筑牢坚强后盾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 周年,50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实现零的突破到如今中国航天的“群星闪耀”,物资保障始终是型号研制中重要的基础保障工作,在确保型号成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1 在物资匮乏中起步的中国第一个卫星计划1957年10年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1958年5年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随后,研制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提上国家日程,工程代号“581”,拟定的目标是1

    国际太空 2020年4期2020-11-27

  •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天记
    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已经50年,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许多天文爱好者还能拍摄到东方红一号卫星经过中国上空的照片,这些照片所承载的,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又历久弥新的故事。集中科研力量 登上航天舞台1958年5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这个号召宣告了中华民族有信心、

    百姓生活 2020年10期2020-11-20

  • 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它的“星”伙伴
    见面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50年前,它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寰宇、震动世界。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叩开了通往浩瀚太空的大门。之后,通信、气象、导航、高分、空间科学等各类卫星相继升空,陪伴“东方红一号”卫星。它们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组成中国卫星大家庭,在太空中各司其职,各显神通。“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太阳升……”每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都会自带背景音乐出现在北京上空。作为我国第一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0年8期2020-08-17

  • 东方红一号飞天记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整整50周年。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围绕地球飞行。在天气晴好的日子,许多天文爱好者还会拍摄这颗卫星经过祖国上空的照片。这些照片所承载的,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历久弥新的故事。(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4日,有删改)素材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24期2020-07-27

  • 中国“造星人”
    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这11位老科学家中有两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分别是91岁的孙家栋和99岁的王希季。他们当中,既有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的技术专家,也有从事“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设计的研究员,还有负责试验基地发射控制台的操纵员。“东方红一号”任务结束后,他们又奋力投身后续的航天重大工程,推动并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50年来的巨变。他们抛头颅洒

    晚晴 2020年5期2020-07-24

  • 集中科研力量 登上航天舞台
    。”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的潘厚任回忆道。1967年,我国将第一颗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将第一枚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卫星属于科学探测性质的试验卫星,外形为近似球体的72面体,直径为1米,重150公斤,计划在1970年左右发射。这颗卫星的任务,是为中国今后发展对地观測、通信广播、气象预报等各类应用卫星奠定技术和实践的基础。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东方红一号”卫星便由中国空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29期2020-07-23

  • 东方红一号飞天记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整整50周年。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围绕地球飞行。在天气晴好的日子,许多天文爱好者还会拍摄这颗卫星经过祖国上空的照片。这些照片所承载的,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历久弥新的故事。(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4日,有删改)素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24期2020-07-23

  • 在轨飞行五十载,开启航天新纪元
    字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也概括了技术的难度。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上得去”。按照计划,“东方红一号”卫星要在近地点400多千米、远地点2300多千米的椭圆轨道上运行。想把卫星准确送入轨道,负责搭载卫星的运载火箭必须拥有强大的推进能力。专家们提出了一個“两结合”方案:用中远程导弹作为第一级和第二级,利用探空火箭技术研制第三级。通过这三级的连续传递,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时任火箭技术负责人任新民的带领下,运载火箭正式进入研制阶段,最终实现了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29期2020-07-23

  • 解决世界难题 创造崭新纪录
    年2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被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0年4月24日当天,发射进入负8小时倒计时,“测控信号不稳定”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又让现场的技术人员紧张起来。干扰信号究竟来自哪里?人们将问题源头锁定在卫星与火箭的连接处。为了温控要求,火箭和卫星连接处有一个镀铝的薄膜包着仪器,由于没有固定好而产生了晃动,导致信号不稳。经过固定,问题得以解决。此时,天空中的乌云也消失不见,阳光照在运载火箭的身躯上,腾飞的一刻终于到来。准确进入预定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29期2020-07-23

  • 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它的“星”伙伴
    见面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50年前,它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寰宇、震动世界。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叩开了通往浩瀚太空的大门。之后,通信、气象、导航、高分、空间科学等各类卫星相继升空,陪伴“东方红一号”卫星。它们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组成中国卫星大家庭,在太空中各司其职,各显神通。“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太阳升……”每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都会自带背景音乐出现在北京上空。作为我国第一

    发明与创新 2020年31期2020-07-14

  • 如此文章应该摘得更详细些
    摘编了《“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一文,这篇文章摘得好,可惜摘得比较短,要是摘得更加详细些就好!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当年走向太空的杰作,50歲、60岁的中国人大多只是耳闻没有见证过,就像我这个80多岁的人也没有亲自见过,我听到的《东方红》歌曲是在收音机中听到的,那个年代连收音机都不是家家有,更谈不上电视机。当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乐曲响遍全球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我想了解其背后的动人故事。此文应该摘得更加详细些,方能一解读者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5期2020-07-06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整整在太空中飞行了50周年。5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家底薄弱、百废待兴,即便如此,依然有人“仰望星空”。如今回想,也幸好有这样一群有远见的人。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中国第一型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發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人们欢呼、流泪,兴奋地互相告知。这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在此后50年漫长的太空守望中,“东方红一

    人民画报 2020年6期2020-06-29

  • 让我们一起拥抱星辰大海
    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一首《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序幕。半个世纪过去,中国航天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我们推出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暨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纪念日專题,希望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崇尚探索创造,在奋力奔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5期2020-06-08

  • 中国追“星”50年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依然在地球轨道上遨游。如果抬头仰望星空,人们仍有可能看到它。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从收音机里听到从太空传回地球的《东方红》乐曲,成为中国人永不磨灭的记忆。忆“星”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曲以广的儿时记忆里,他就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望着天上的星星,猜测到底哪一颗才是东方红一号。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人们重温那段历史,缅怀那些科学大家的同时,不禁追问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5期2020-06-08

  • 星光闪耀五十年——写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之际
    65年,“东方红一号”的基本方案确定,方案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方面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可对于当时科技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的中国来说,这“四个方面”中的哪一点实现起来都难如登天。时任“东方红一号”总体组副组长的潘厚任回忆起那段经歷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你要吃馒头,馒头买不到,面粉也买不到,甚至连小麦也买不到。你要开荒种麦子从头来。”当时在七机部二院工作的宋庆元,承担了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任务,单位却只有一台计算机,大部分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0期2020-06-03

  • 航天梦:“东方红一号”50周年
    日”,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五十周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钟南山院士也为中国航天事业送上祝福:“疫情挡不住航天豪情!衷心祝愿祖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不断突破创新,夺取新的胜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深情写下寄语:“续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0期2020-06-03

  • 越是不可能,越彰显中国航天精神
    ”获得者,东方红一号总体设计负责人)由钱学森点将,聂荣臻元帅批准,孙家栋出任卫星总体设计部负责人。“国家需要,我就上!”当时各国都在跃跃欲试发射卫星,国家要求“东方红一号”“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他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当年,不仅设备简陋,实验条件也非常艰苦。比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0期2020-06-03

  •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
    二字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也概括了技术的难度。“上得去”——专家们提出了一个“两结合”方案:用中远程导弹作为第一级和第二级,利用探空火箭技术研制第三级。通过这三级的连续传递,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时任火箭技术负责人任新民的带领下,运载火箭正式进入研制阶段,最终实现了导弹技术和探空火箭技术的完美结合,解决了“上得去”的难题,也让“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广为流传。“抓得住”——要时刻掌握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这需要计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0期2020-06-03

  •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2016年3月8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將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东方红一号”现在还在运行吗?该卫星虽不能播放乐曲,但仍在太空运行。因它所处的轨道较高,大气阻力很小,轨道衰减很慢。早期的卫星设计的轨道高度都很高,“东方红一号”卫星如果不发生撞击,再飞几百年也没问题。(据中新社4.22讯)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7期2020-06-01

  • 永放光芒的东方红一号—纪念中国首颗卫星升空50 周年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它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启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征程。1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57年10年4日,苏联研制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升空,使人类进入了航天的新时代,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58年5年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搞就搞得大一点。对此,中国科学院经过研究

    国际太空 2020年4期2020-05-22

  • 如何用相机拍摄东方红一号卫星
    82分别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英文名称和编号。然后,就可以查询到它的过境信息和星图了。对于星空摄影来说,一般都是采取大光圈、高感光度、长时间曝光的方式去累积曝光量,这样才能拍到那些暗淡的星星。但对于东方红一号卫星来说,它不仅暗,而且还在动,并不会在天区某一个位置等着人去拍摄它。所以,大家采用的拍摄方法类似守株待兔,即对准东方红一号卫星即将飞过的某片天区,在过境前后连续曝光。由于它是一个动的目标,长时间曝光并不能够增加曝光量,所以只能使用尽可能大光圈的镜头,尽可

    太空探索 2020年5期2020-05-19

  • 看,东方红一号还在天上!
    一颗名叫“东方红一号”的卫星,让《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寰宇。50年后,这颗卫星仍在天际运行,沿着近地点高度约43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2033公里、轨道倾角约68.4度的椭圆轨道飞行。“中国第一星”上天,数十万人于天安门广场亲眼目睹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约10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不久,地面台站就收到清晰嘹亮的《东方红》乐曲。4月25日,卫星按计划将于20时29分经过北京上空。数十

    太空探索 2020年5期2020-05-19

  • 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
    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习近平指出,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

    太空探索 2020年5期2020-05-19

  • 东方红一号”卫星从头顶飞过后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设立的一个专门纪念日。因为,从那一天起,中国人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小孙子点点头道:“哦!怪不得他们约你写文章呢。”“哦?那你说他们为什么约我写文章?”我问他。他扑闪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道:“因为你、奶奶、爸爸和曾祖爷爷、曾祖奶奶,还有三爷、四爷、老姑、老姑父、冠卓叔叔都是航天人。”他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大张着嘴道:“哇!咱们家总共有十个航天人呢!爷爷,长大后我也要像你们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4期2020-05-02

  • 亲历者说“东方红一号
    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也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东方红一号”研发者讲述卫星诞生的故事。戚发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技术顾问,“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是研制“东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0年4期2020-04-17

  • 亲历者说“东方红一号
    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也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2016 年3 月8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 年起,将每年的4 月24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2020 年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东方红一号”研发者讲述卫星诞生的故事。戚发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技术顾问,“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有条件要上,没条

    发明与创新 2020年14期2020-04-14

  • 两弹一星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英、法等之后世界上又一个自行研制原子弹并成功实施核爆炸的国家。腾空而起的巨大蘑菇云,让历史永久地记住了那一刻。半个世纪来,我国坚持走自主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國的道路,从原子弹、氢弹到“天宫”“蛟龙”,从“东方红一号”到“悟空”“墨子”,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性提高,我国科研事业和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了开拓性进展、全局性提升。而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过程中形成的“两弹一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18期2019-11-15

  • 第一颗人造卫星
    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也成为我国发展卫星事业的开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9年前的4月24日,新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孙家栋是这颗卫星的总体设计负责人,他介绍当时科研人员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用最简陋的设备实现中国第一个太空使命。为了让卫星“看得見”,科研人员在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上增加了一个观测球,涂抹了反光材料,可以大面积反射太阳光。很多人都会记得“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时播放的《东方红》,而人们听到的这段熟悉的旋律是通过短波发

    宁夏画报 2019年6期2019-11-12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是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的。卫星外形为球形多面体,直径1米,其结构包括外壳、仪器舱和承力筒三部分。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兆赫的频率,播放乐曲《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后,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探索浩渺的太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1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19年2期2019-03-04

  •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数字奥秘
    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东方红一号”卫星也与核弹、导弹一起,被称为“两弹一星”,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历经12年的探索“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工程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东方红一号”卫星最早在1958年正式提出,代号为“581”工程。这意味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工程总共花费12年时间,其

    晚晴 2019年12期2019-01-09

  • 东方红一号:闪耀世界的中国星
    姚天宇东方红一号任务目标: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今年恰逢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也是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在不断攀登,这不仅使我国走入航天大国行列,而且提升了民族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航天史上树起的一座座里程碑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座。在很多人看来,那个年代的中国能够成为第五个獨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简直就是

    军工文化 2016年10期2017-09-27

  • 周恩来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秘事
    周恩来为“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发射而呕心沥血的许多秘事,由于是国家的特级机密,加之周恩来历来反对宣传自己,而被尘封多年。现在,根据已解密的史料和亲历亲闻者的相关口述史料,撷取周恩来的历史功勋与严实精神之要点,以飨读者。早在谋划创建新中国的同时,周恩来就远见卓识地着手筹划“两弹一星”范畴的高新科研项目早在194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周恩来在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致电彭真、叶剑英并转李维汉,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到法国巴黎参加保卫世界

    党史博览 2016年11期2016-12-02

  • “中国航天日”与“东方红一号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的“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得大一点。”1965年1月,钱学森

    党建文汇·下 2016年4期2016-05-14

  • 寰宇响彻东方红
    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从此,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时间定在1970年,发射成功的标志,即总体要求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所谓“上得去”就是首先要保证卫星飞上天;“抓得住”就是卫星上天以后地面设备能对卫星实施测控;“听得到”就是卫星要播送音乐,且可被地面接收和听到;“看得见”就是卫星在轨飞行时能让地面上的人用肉眼直接看得见,以便鼓舞人心。为此,技术人员后来想了不少办法,攻克技术难关。看得见:给卫星穿了一条大裙子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4期2015-09-10

  • 纪念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座谈会召开
    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10年4月6日,由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和 《国际太空》杂志社主办发起,神舟传媒承办,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以 “回到东方红”为主题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开始由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年2期20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