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浆

  •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T 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 表达的影响*
    CD3+T 细胞胞浆内的p-mTOR、p-S6及IFN-γ表达,以阳性细胞百分数表示。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2 结果2.1 CD3+T 淋巴细胞胞浆内p-mTOR 表达实验中CD3+T 淋巴细胞的纯度均为94%以上,药物处理前,复发/难治AA 患者CD3+T 淋巴细胞胞浆内p-mTOR表达均高于初发AA及对照组(P<0.01

    西部中医药 2022年9期2022-09-28

  • HuR胞浆表达水平与接受他莫昔芬辅助治疗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中,分析HuR 胞浆表达水平与生存的相关性。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根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 2010版进行分期[14]。仅有5例患者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31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5年。1.2 免疫组化方法及评分E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9期2022-09-19

  • 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并文献分析
    63000)组织胞浆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多生长于阴冷潮湿的环境,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免疫力低下患者多见,常致肺损害,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播散甚至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若无法确诊,病死率极高;肺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肺部疾病,按病程分可分为急性与慢性[1-2]。1955年广东省首次发现并证实了1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后各地均有少量组织胞浆菌病报道,但由于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常与其他疾病混淆,故误诊率仍较高[3]。目前我国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7-15

  • HuR与非小细胞肺癌*
    使mRNA胞核-胞浆转运过程中免受核酸酶降解,促进基因转录后表达[5]。HuR在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肠道粘膜破坏及肿瘤等刺激下表达增加,其中胞浆HuR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加会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在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肿瘤中,胞浆HuR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行为及预后相关,是肿瘤重要的治疗靶点[6-9]。2 NSCLC中Hu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NSCLC胞浆HuR过表达,并且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预后有关,但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4-21

  • 蛋白激酶C-α信号通路在尼古丁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表达中的作用
    。1.6 胞膜与胞浆PKC-α表达水平测定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UVECs胞膜与胞浆PKC-α表达水平。取分组处理的冻存细胞,按10 μL/mg的比例加入预冷的胞浆蛋白裂解液,充分溶解细胞。4 ℃、3 000 r/min离心30 min,取其上清液为胞浆蛋白成分。沉淀物再加相同体积的膜相关蛋白裂解液,同上述离心条件处理后,取其上清液为膜相关蛋白成分。电泳分离胞浆及胞膜蛋白后转膜,PKC-α一抗(1∶1 000)及β-ac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8期2021-10-12

  •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00042)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具有传染性的深部真菌病,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肺部甚至全身性感染[1]。该病在我国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漏诊、误诊,影响预后。现报道本院1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将诊疗过程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个月余”于2019年5月28日入院。1个多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 ℃)、阵发性咳嗽,偶咳黄白色黏液痰,外院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

    重庆医学 2021年11期2021-06-30

  •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CT表现
    0016)肺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原发性真菌病,主要流行于北美、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1],在我国多为散发病例。随着国际交流增多,近年来我国输入型肺组织胞浆菌病例呈增多趋势。该病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且耗时长达6周左右[2],组织胞浆菌抗原检测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尚未开展。作为一种快速、无创、可重复性高的检查手段,胸部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11期2021-01-04

  •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230012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疾病,分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和杜波伊斯组织胞浆菌病,两种疾病流行区域与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前者多见于北美洲、南美洲,后者主要流行于非洲[1]。一般免疫健全者感染组织胞浆菌后多呈自限性,很少有临床症状,但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等或有流行区域旅行史的免疫健全者可能罹患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为所有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的类型,其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诊断及治疗也颇为棘手[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6期2020-12-28

  • 双侧肾上腺组织胞浆菌病MRI表现1例
    :双侧肾上腺组织胞浆菌病。图1 男,53岁,双侧肾上腺组织胞浆菌病。双侧肾上腺区肿块(箭)T1WI呈等-稍低信号(A);双侧肾上腺区肿块(箭)T2WI呈稍高信号,内可见片状高信号坏死区(B);双侧肾上腺区肿块(箭)DWI呈高信号(C);双侧肾上腺区肿块(箭)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坏死区未见强化(D);冠状位示右侧肿块蔓延生长至右膈下(箭),肝右叶、右肾受压(E);病理镜下见肉芽肿病变(HE,×200,F);PAS(+),显微镜下见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7期2020-08-04

  • 家畜三类真菌感染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地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透明丝孢霉病。地霉菌病是由白地霉感染引起的疾病;组织胞浆菌病是由双相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人和其他动物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弥散性、肉芽肿疾病;透明丝孢霉病是由不产色素真菌引起的疾病。现从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和治疗等方面,阐释这三类真菌感染。关键词:家畜;真菌;地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透明丝孢霉病;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 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055-021 地

    现代畜牧科技 2020年2期2020-03-30

  •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234000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常见的地方性真菌病,感染后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发展成严重疾病。该病多流行于中美洲、北美洲等地区,其他地区报道较少[1]。荚膜组织胞浆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其中丝状真菌相可产生分生孢子,具有传染性;酵母真菌相为人体致病相。组织胞浆菌病由该菌引起,是一种深部真菌疾病,多发生于免疫缺陷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微生物与感染 2019年6期2019-12-30

  • RNA结合蛋白HuR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HuR 在胞浆与胞核均有分布,阳性物质均呈黄-棕色颗粒。1.4 统计学方法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和Cox 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曲线法和Log rank 检验。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HuR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HuR 表达为粗细不一的淡黄或棕褐色颗粒,HuR 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阳性,在癌旁间质细胞也有少量表达。在75 例胃癌组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4期2019-09-09

  • 过量残留胞浆在精液质量中的评估价值
    在精液形态参数中胞浆小滴(cytoplasmic droplet)和过量残留胞浆(excess residual cytoplasm)作为精子正常和异常部分对其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4]。早在2003年Fischer等[5]以有生育力和不育男子精液作为标本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精子残留胞浆与精子DNA变性呈正相关,不能生育的男性精子残留胞浆和变性DNA的含量明显高于能生育男子。但是国内对于过量残留胞浆与男性不育的研究很少,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不同过量残留胞浆比例

    生殖医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6-24

  • 肌细胞钙稳态的维持及模拟失重条件下钙稳态的改变
    处于安静状态时,胞浆[Ca2+]i低于0.1 μmol/L,肌肉舒张;当肌细胞受到刺激兴奋时,肌质网释放Ca2+,胞浆[Ca2+]i迅速增加10~100倍,启动了兴奋-收缩耦联,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肉蛋白质构型改变,引起肌肉收缩;当兴奋终止时,肌质网上的钙泵水解ATP提供能量将胞浆中增多的Ca2+主动转运回肌质网,胞浆Ca2+浓度恢复正常,肌肉松弛。由此可见,钙稳态的维持对肌肉收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Ca2+参与肌细胞活动的调节,肌细胞内的Ca2+

    生物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12-12

  • 前沿/数字
    的合成酶,一旦从胞浆内逃逸进入细胞核内,就会“作恶”,抑制细胞的DNA修复,从而促进肿瘤发生。专家指出,人体内的合成酶具有善恶两面性,如果它置身于细胞浆内,通常做好事,能抗感染、激活免疫应答;一旦从胞浆内逃逸,进入细胞核内就会“作恶”,抑制细胞的DNA修复,从而促进肿瘤发生。cGAS就像一个关在瓶子里的恶魔,“入核”与否是关键。如果能对cGAS酶进行干预,把它一直“关”在胞浆内,它就不会闯进“细胞核”内干坏事。这将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中一个重要的靶点。数字1

    健康之友 2018年12期2018-12-05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比较重要的诊断指标, 本研究对两者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44例, 女19例;年龄38~65岁, 平均年龄(47.1±6.0)岁;溃疡部位:全结肠炎患者11例(17.46%), 左结肠炎患者14例(22.22%), 远端结肠溃疡患者38例(60.3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0期2018-11-29

  • 组织胞浆菌病 1 例并文献复习
    理学回报查见组织胞浆菌孢子,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加用氟康唑抗0.6/日(首剂加倍)后患者体温高峰无下降,仍间有40摄氏度高热,将氟康唑更换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逐渐加量至100mg/日静脉输液治疗,给药前予地塞米松2mg入壶,联合氟胞嘧啶4.0/日,5天后患者未再出现发热。患者出院后未再发热。22天后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计用量1.75g),改为伊曲康唑胶囊0.4/日+氟胞嘧啶4.0/日治疗,计划总体疗程8-12周。患者在抗真菌治疗2周后复查肾功能提示B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8-21

  • 蛋白激酶在大鼠缺血及再灌注脑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0 min神经元胞浆PKC活性分别为(6.24±0.27)pmol/(min·mg)、(3.26±0.21)pmol/(min·mg)和(3.05±0.17)pmol/(min·mg),胞膜PKC活性为(2.63±0.13)pmol/(min·mg)、(8.85±0.32)pmol/(min·mg)和(10.63±0.35)pmol/(min·mg),缺血神经元胞浆PKC活性较正常明显下降,胞膜PKC活性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其胞浆PKC活性分别为(

    武警医学 2018年3期2018-04-27

  • β-catenin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分别从细胞膜、细胞浆两个方面判断β-catenin在癌细胞内的分布,膜阳性细胞率>70%为正常表达,膜阳性细胞率≤70%为表达减弱或缺失;细胞浆阳性率>10%为胞浆异位表达。膜表达减弱或缺失及胞浆异位表达均称作异常表达。ER的判定以1%为临界值,至少1%肿瘤细胞显示核显色时,将肿瘤判读为ER阳性[1-2]。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临床病理资料及差异的比较使用χ2检验,β-ca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6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HMGB1出现胞浆转位,并与胞浆中α-synuclein及LC3颗粒样聚集物共定位;随着鱼藤酮浓度增加,HMGB1蛋白表达上调,伴有LC3II/I比例增高、P62及TLR4蛋白水平降低;Rap和3-MA分别激活或抑制自噬可引起HMGB1 mRNA的转录水平相应增加或降低;干扰HMGB1表达可抑制自噬的激活。结论胞浆转位的HMGB1通过作用于自噬溶酶体途径参与PD的发病,可能是PD治疗的新靶点。高迁移率族蛋白1;帕金森病;自噬;胞浆转位帕金森病(Parki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6期2017-12-04

  • 自噬相关蛋白LC3A与Ki67在胃腺癌中的表达①
    phagy)是指胞浆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被运送到溶酶体中被大量降解的生物学过程。细胞自噬的发生以胞内出现自噬体(autophagosomes)为主要特征,它是一种双层膜结构、由胞质成分构成的细胞器,通过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来降解大分子物质[4]。通过降解细胞内物质,一方面使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降解为氨基酸、核苷酸及游离脂肪酸,并被重新利用以合成新的大分子物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异常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堆积,维持细胞内稳态。自噬在人类多种疾病中发挥着至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4期2017-08-30

  •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相关性分析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揭示患者的的临床相关性,旨在有效改善提升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且借由为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确保患者顺利获取最佳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09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9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病例记录资料展开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揭示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03-23

  • 碳酸锂为何治疗双相抑郁比单相抑郁效果好 ——读者来信?
    →Ca2+转移到胞浆外↓→胞浆Ca2+浓度↑,中度增加致躁狂,高度增加致双相抑郁。1 Ca2+增加与双相障碍1.1 躁狂相 当胞浆Ca2+中度增加时,线粒体经单向转运体回收Ca2+,Ca2+激活线粒体内膜基质上的三种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三羧酸循环↑→ATP↑→单胺传导↑→纯躁狂。生成的ATP又将Ca2+泵出线粒体,以免线粒体内膜Ca2+超载。当过剩的Ca2+泵出线粒体时,三种脱氢酶活性由亢奋转为正常,躁狂缓解,Ca2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03-07

  • Y-box结合蛋白1过表达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内胆管癌组织细胞胞浆中呈高表达(YB-1胞浆阳性组),14例(24.1%)YB-1胞浆阴性(YB-1胞浆阴性组);44例YB-1胞浆阳性患者中有18例(40.9%)癌组织的细胞中出现YB-1核染色阳性(YB-1胞核阳性组),其余40例为YB-1胞核阴性组。YB-1胞核阴性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生存时间显著长于YB-1胞核阳性组患者(63 个月 vs 28 个月,χ2=17.99,P胆道肿瘤; Y盒结合蛋白质1; 药物耐受性; 预后Y-box结合蛋白(Y-box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年2期2017-02-22

  • 卵母细胞培养时间对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培养时间对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曹森杨,李采霞,王杜娟,温开群,毕 红(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2)目的 分析探讨卵母细胞培养时间对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寻最佳单精子胞浆内注射时机。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单精子胞浆内注射治疗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取卵结束到开始进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将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2~3 h内注射,Ⅱ组33例为4~5 h内注射,对比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3期2016-11-24

  • 全身淋巴结组织胞浆菌病PEETT//CCTT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11例报告
    菌感染,考虑组织胞浆菌感染。图1 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影像2 讨论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是肺结核等免疫力低下患者易获得的感染性病原菌之一[1],主要在美洲、非洲流行。感染源是带菌禽类及其粪便污染的土壤、尘埃[2]。呼吸道是主要传染途径[3]。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多于女性[2]。影像学表现与以下疾病鉴别。2.1 恶性淋巴瘤常有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部分可融合,坏死较少,CT增强表现为均匀强化[4-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12-26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卓淑发(广东省惠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系,广东惠州516025)目的:比较线性免疫分析法(LIA)与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性能,评价两种方法在ANCA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LIA法和ⅡF法对92份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和16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进行检测,用,检验,对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IA法阳性率为6.4% (16/252),其中PR3阳性率为2.4%(

    医疗装备 2015年17期2015-05-09

  • 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分析
    )个例报道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分析牛连杰1,邱卉2,任海霞3,李晓平4(1.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天津300070;2.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1级影像专业,天津300270;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92;4.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天津300192)组织胞浆菌病;肺部感染;流行病学史2015年3月18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断1例肺组织胞浆菌病,现将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03-01

  • 主导管损伤后SD大鼠下颌下腺的组织学观察
    ,远离基底膜区,胞浆成分减少;管样结构周围有包膜形成。梭形样细胞包绕在管样结构的基底膜区,胞核扁长。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由腺泡细胞重组形成导管的细胞核呈棕褐色,胞浆棕黄色。Ki-67阳性率约为74.5%。L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在间质和重组的导管细胞基底膜处胞浆棕黄色,阳性细胞环绕管样结构。CD9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在腺泡结构消失区域较多的细胞胞浆深染,胞浆呈棕黄色。腺泡细胞重组形成的管样结构中部分细胞胞浆深染。腺体导管细胞未见深染。Amy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2015-02-01

  • BMF参与氧化应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下,BMF定位在胞浆的细胞骨架,当用过氧化氢处理心肌细胞后,BMF 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P<0. 05),同时BMF从胞浆转位至线粒体,伴随着线粒体分裂增加(P<0. 05),细胞凋亡增多(P<0. 05)。用BMF-siRNA腺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进行过氧化氢处理,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 05),线粒体分裂明显减少(P<0. 05)。用adBMF感染心肌细胞,发现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6

  • NAC通过调控胞浆抗氧化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NAC通过调控胞浆抗氧化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刘协红,蔡姣迪,肖献忠,张华莉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湖南长沙410083)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内抗氧化通路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用H2O2刺激H9c2心肌细胞导致氧化应激损伤。采用CM-H2DCFDA荧光染料检测细胞内ROS变化情况;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水平;非还原Wester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6

  • 益母草水苏碱经Nox2/ROS/mTOR途径降低心肌过度自噬
    ,H2DCF检测胞浆ROS产生变化,GFP-RFP-LC3慢病毒转染检测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变化。结果:整体水平上,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下降,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0. 05) ;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心功能得到改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下降(P<0. 05)。细胞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明显减少(P<0. 05) ;与模型组相比,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6

  • 胞浆轻链测定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价值
    数流式细胞术进行胞浆轻链的测定来建立MRD分析方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样本来源: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确诊MM患者中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病例45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33例,中位年龄60岁;初诊骨髓细胞学检查瘤细胞占(15-95%),其中分泌型为37例(IgG型为27例,IgA型为10例)轻链型为5例(λ链型4例,κ链型1例),不分泌型3例,其完全缓解后形态学及血清学均为阴性。1.2 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6期2014-11-24

  • TG2在缺氧条件下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3表达、胞核和胞浆细胞色素C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率。微量滴定板法检测TG2的活性;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G2、Caspase-3及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2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常氧组比较,单纯缺氧组及对照siRNA缺氧组的TG2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P<0.01),且随缺氧时间延长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未见明显增加,而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年9期2014-09-14

  • 胞浆轻链测定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价值
    赵英男,朱 杰胞浆轻链测定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价值赵英男1,朱 杰2目的探讨胞浆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用CD45-APC/SSC及CD38/CD56/CD19及CD138联合设门,通过检测胞浆内轻链(cκ链、cλ链)对45 例经治疗后已完全缓解MM患者(治疗前已经过上述免疫分型检测)的骨髓标本

    武警医学 2014年1期2014-07-18

  • JNK磷酸化14-3-3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x结合、Bax在胞浆和线粒体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复灌组、溶剂对照组及SP600125组胞浆中的p-14-3-3蛋白、线粒体中的Bax蛋白均增高,14-3-3与Bax的结合降低,SP600125组的胞浆p-14-3-3蛋白、线粒体Bax蛋白低于缺血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14-3-3与Bax的结合高于缺血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均P<0.05)。结论JNK磷酸化14-3-3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3-3蛋白质类;JNK丝裂原活化

    天津医药 2014年7期2014-07-05

  • Nucleophosmin1胞浆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不存在其第12外显子突变
    phosmin1胞浆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不存在其第12外显子突变杨宇峰,张锡迎,杨梅,谢树瑞,张宝庭(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 东莞 523326)目的观察Nucleophosmin1(NPM1)在结肠癌组织中是否存在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15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结肠绒毛状腺瘤、10例管状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NPM1表达;检查NPM1胞浆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是否存在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结果在115

    海南医学 2014年7期2014-05-03

  • 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
    丽佳 周萍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黄达荣 许丽佳 周萍患者 男,64岁,农民。因“反复胸痛、咳嗽2月余,再发4d”于2013年5月16日拟“左下肺占位”收住入院。患者于2013年3日初开始反复出现左下胸痛,伴轻度咳嗽,咳少量白痰,2013年3月4日赴省级医院诊治,肺部CT检查提示左肺感染性病变(见图1);纤支镜检查提示未见异常,经抗炎、化痰治疗2周后症状减轻,具体不详,复查肺部CT提示病灶缩小(见图2),未作进一步治疗。入院前4d患者左侧胸痛、咳嗽再发并加重,来

    浙江医学 2014年23期2014-04-13

  • 细针穿刺诊断颗粒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涂片细胞学镜下见胞浆丰富并呈巢片状分布的细胞也会首先考虑转移癌的可能,故细针穿刺诊断有一定难度,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发现骶尾部无痛性肿物一年余就诊。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骶尾部出现约黄豆大小的新生物,无自觉症状,近6月扩大为蚕豆大小。体格检查:骶尾部可见一蚕豆大小的结节,质中,边界清楚,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无压痛。临床诊断:考虑转移性肿瘤。穿刺细胞学镜下见:大量中等体积大小的细胞,细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仁明显,胞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6期2013-08-24

  • 婴儿组织胞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德新,杜松奎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可累及全身各脏器[1]。该病在我国十分罕见,近年虽然对成年患者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婴幼儿病例报道甚少。为了提高对婴幼儿中该病的认识,特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HP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6个月。因发热、咳嗽、腹泻10 d入科。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发热呈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11期2013-08-15

  • 慢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例
    )慢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chronic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CDH)是一类少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各异,该病在我国报道罕见,常被误诊。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至2012年确诊共2 例CDH,本文行报道并总结。1 临床资料1.1 病例1男,59 岁,常出入林区。反复肛瘘6年、舌痛性溃疡3月,间断高热,多次手术治疗肛瘘,但反复且伤口长期不愈(图1,2)。血常规正常。血沉正常。血HIV、梅毒抗体阴性。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3年3期2013-03-15

  • 右侧乳腺富脂质性癌重复左侧乳腺癌1例
    理特征为癌细胞的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质,呈浸润性生长,在光镜下分为三个组织学亚型:①组织细胞样型:较多见,肿瘤细胞为大而透亮的上皮细胞,胞浆泡沫状,中性脂肪染色呈阳性,排列方式大多数为实性;②皮脂腺样型:肿瘤细胞核多形性明显,胞浆有很多大而不规则的空泡;③大汗腺样型:有大汗腺样特点,扩张的导管被覆大汗腺样细胞,核有明显的多形性。电镜见细胞线粒体内有针样结晶出现,胞浆中的脂质含量越高,组织学恶性程度越高。其临床特点为转移快,预后差,几乎所有患者在手术时已经有淋巴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9期2012-10-17

  • 成人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治愈一例并文献复习
    50051)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He)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常经呼吸道感染,侵犯肺部引起急慢性损害,严重者可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多系统症状,称散播型HP(Progressive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PDH)。我国在 1958年首次报道[1],后陆续有病例报道,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的人数增多以及各地人口流动

    海南医学 2012年8期2012-10-08

  •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意义
    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意义范如英,武子涛,盛剑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700目的 了解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我院51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罗恩病、30例对照患者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5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32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2.75%及95.56%。15例克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年8期2012-09-14

  •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
    洲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王江蓉, 沈银忠, 郑毓芳, 宋 炜, 卢洪洲艾滋病; 组织胞浆菌; 病例报道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组织胞浆菌(hisloplasmacapsulatum)引起的真菌病,主要流行于美洲(特别是北美大陆)、非洲及亚洲等地区,欧洲少见,过去我国对本病缺乏认识,多有误诊。近期该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禽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吸入被鸟类或蝙蝠粪便污染的泥土或尘埃中的真菌孢子可致本病发生。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艾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年6期2012-01-24

  • FOXP1和pVHL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出现异常表达,即胞浆、胞膜或胞核、胞浆同时表达,除B细胞恶性淋巴瘤外[4],FOXP1在其他各种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据报道,CCRCC的FOXP1的表达率高达90%[5]。本研究旨在探讨FOXP1在CCRCC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pVHL表达的相关性。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月-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CCRCC患者共48例,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32~68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腰部不适、血尿2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1-05

  • 锰超氧化物岐化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腺腔排列较乱,胞浆见淡黄色阳性信号;C.大肠癌组织,不规则腺腔样结构,胞浆见棕黄色强阳性信号A.MnSOD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normal colorectal tissues, with irregular glandular-like structures and no positive signal yellow in cells; B. MnSOD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12-01

  • 乳腺癌细胞肿瘤标记物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kt可表达于细胞胞浆,而p27Kip1蛋白可表达于细胞胞浆或(和)胞核。胞浆14-3-3σ、Akt或p27Kip1蛋白胞浆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 0.01或P < 0.05),并提示生存相对较差,p27Kip1蛋白胞浆错误定位的患者预后不良。Her-2蛋白可能对PI3k-Akt和p27Kip1通路参与乳腺癌致病起到一定作用。结论14-3-3σ、Akt或p27Kip1蛋白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转移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乳腺癌;肿瘤标记物;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1年1期2011-05-06

  • 调节性容积减小过程中Ca2 + 和pH 对钾通道的调控*
    VD 过程中存在胞浆Ca2+浓度和pH 值的改变,本文就这一变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对RVD 过程中K+通道活动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1 参与RVD 过程的K+通道类型参与RVD 过程的K+通道类型与细胞类型有关。早期,在对腹水瘤Ehrlich 细胞的一系列研究表明,RVD 过程中介导容积敏感性K+电流( volume-activated K+current,IK,vol) 的是一种双孔酸敏感性K+通 道( tandem-poredomain acid-sensi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2期2011-02-12

  • β-caten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n)是一种多功能胞浆蛋白,它既能介导Wnt信号传导通路,诱发肿瘤形成,又能与跨膜黏附分子 E-钙黏素(E-cad)结合介导同型细胞间的黏附,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直肠癌,食管癌等肿瘤细胞中存在β-catenin异常表达[1~3],作者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β-caten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其意义。材料与方法1 材 料 收集 HCC手术切除标本共 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34~67岁,中位年龄50.5岁

    陕西医学杂志 2010年2期2010-11-22

  • 胰岛素对缺氧/复氧神经元上的HMGB1、NF-κB表达的影响
    MGB1阳性细胞胞浆被染为棕黄色,NF-κB阳性细胞胞核被染为棕黄色。光学显微镜下,每个培养孔随机选取3个不连续的视野,计数200个细胞中染色细胞的数。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随机测量的方差分析。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α=0.05为检验水准。2 结果2.1 培养7d神经元NSE鉴定 阳性率为(91.70±3.60)%。2.2 各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数目 见表1。表1 各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期201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