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温

  • 华南春季旱涝与海温的关系
    较多,其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导致其发生的关键[1-4]。熊英等[5]发现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易引发冬春连旱,热带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易引发冬春连涝。当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会形成广东春季干旱的大气环流条件[6]。前期太平洋海温对于华南地区的旱涝变化更是具有重要的预报指示意义,当前冬-春季热带中太平洋、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海温异常增暖时,容易导致华南4—5月出现持续性干旱事件[7]。诸多学者将华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旱涝平均态与

    广东气象 2023年6期2023-12-28

  • 基于WRF模式的南海海温梯度对强对流作用的数值试验
    570203)海温梯度可通过影响上层大气而导致深对流的发展,存在海温梯度的区域会对附近100~1 000 km的地面风场产生扰动,且扰动与海温梯度存在正相关关系[1]。Warner等[2]认为,墨西哥暖流附近产生的海温梯度可引起对流层低层产生辐合。Kuwano等[3]的研究发现,墨西哥暖流侧翼的海温梯度对对流性降水起决定作用,而墨西哥暖流雨带主要由连续不断发展的雷暴形成。近年来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中尺度的海温梯度可增强能量的向上输送,从而改变低层大气结构并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5期2023-10-19

  • 北大西洋海温对宁夏春末夏初降水影响及成因研究
    成高、中、低纬度海温异常“-+-”的“三极子”结构。然而NAO 对北大西洋上层海洋异常信号并非只有单向作用,北大西洋海温异常的“三极子”模态能够对随后的大气NAO产生正反馈作用[7-9]。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不但对其上空的区域性气候有重要影响[10],而且能够通过激发欧亚中高纬度异常波列而影响东亚季风区气候[11-18],另外对位于热带地区的南海和孟加拉湾反气旋[19]、太平洋西北部副热带高压[20-21]等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也有显著影响。有最

    干旱区研究 2023年5期2023-06-08

  • 2022年夏季中国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
    风带扰动以及热带海温的影响有关。此外,本文探讨了全球增暖趋势对极端高温事件增多的影响,以及未来中国地区高温和干旱事件的可能变化。关键词  高温干旱; 极端事件; 西太副高; 西风带; 海温; 全球变暖2022年夏季,全球大范围创下高温记录,中国、美国等大多数北半球国家出现了40 ℃以上极端高温,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22年6月13日—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出现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高温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7—8

    大气科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5-30

  • 不同时间尺度海温因子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及预测
    梅雨期降水序列与海温异常的关系进行分析时,论证了海温对降水的多时空尺度作用;顾伟宗等[25]的研究表明,黄淮地区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受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影响,年际及以下尺度上由印度洋北部海温异常决定,而利用后者作为预测因子建立的模型对年际降水变率有一定提高。从前期信号中找出有效预报因子,并建立其与气候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是目前短期气候预测常用的统计方法[26-27];彭京备等[28]以雪盖和海

    干旱区研究 2023年4期2023-05-29

  • 北太平洋海温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联系
    的影响因子众多,海温是其中最重要的外强迫因子之一.关于海温的影响,研究多聚焦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o/La Nia)事件(伍红雨和吴遥,2018;李海燕等,2019),而对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广西前汛期降水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有研究表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变化同样密切相关(谭桂容等,2009;李崇银等,2011;张雯等,2020).Namias(1963)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海温的反馈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的维持和加

    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3期2023-03-16

  • 热带印度洋及周边海温对ENSO响应的年代际变化*
    夏季热带印度洋暖海温异常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冷海温异常的强迫密切相关[12,14-17]。有研究表明,ENSO 衰减期夏季热带印度洋的海温异常是通过大气桥作用对前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滞后响应结果[18-20]。研究还表明,热带北印度洋海温对ENSO事件中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滞后响应时间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年代际转折点发生在20 世纪的初期和70 年代中期[20-21],其中以前段和后段的最显著滞后响应时间较长,可至次年夏季,而中间段的较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3年1期2023-02-03

  • 基于LSTM神经网络方法的粤东近岸海温预报
    301)1 引言海温预报是海洋研究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阔大洋的海温变化与全球气候、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环流以及海洋生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岸海温的时空变化对天然渔场分布、人工水产养殖、赤潮爆发和海洋工程建设等影响显著。另外,三维海温场变化是海洋水声工程建设和海洋军事活动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潜艇和其他水下兵器的应用。由此可见,海温预报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近岸人类活动、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1-2]。我国最早开展近岸海温业务化预报的机构是国家海

    海洋预报 2022年5期2022-11-07

  • 广西前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东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因果联系
    因子有很多,其中海温就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造成前汛期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前人研究大多聚焦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ño/La Niña)事件。然而有研究指出,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厄尔尼诺的联系并不如我国其他区域如华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明显[1]。黄永新[2]在统计广西汛期旱涝前期强信号时发现赤道太平洋海温对广西后汛期影响明显,但对前汛期的影响不规律,特征不明显。不仅如此,广西前汛期降水异常与厄尔尼诺也不一一对应,同样的海温异常甚至会

    热带气象学报 2022年2期2022-08-24

  • 基于DINEOF的风云极轨气象卫星海表温度重构方法研究
    连续的、高时相的海温资料,对海洋现象的过程分析及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系列[4-7],装载着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II(MERSI-II)和微波辐射计(MWRI),分别基于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方法可以反演得到覆盖全球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产品[8-11]。卫星反演海表温度包括光学红外和被

    海洋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7-23

  • 山东冷暖冬划分及其与ENSO的关系
    秋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预测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一定的意义。穆明权等[13-14]研究发现,东亚冬季风活动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El Niño(La Niña)的爆发将通过大气遥相关,使得东亚冬季风偏弱(强)。李勇等[15]认为,低纬度地区的海表温度异常经常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ENSO与冬季温度的关联区位于35°N以北的整个北方及长江中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2期2022-05-28

  •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太平洋台风和区域海温之间有一定的时滞相关关系,即:西北太平洋台风晚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2个月存在最高负相关,台风晚于海温17~18个月有最大正相关;中国东南沿海台风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温有隔季正相关。秋季海温对于影响华南秋季的台风活动(强度和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对华南秋季降水产生影响——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增(降)温时,影响华南台风活动减少(增多)以致秋季少(多)雨[3]。另外,已经有研究[4]表明前期中高纬度印度洋海面温度(sea surface

    海洋气象学报 2021年3期2021-11-03

  • 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
    木,贺森热带海洋海温异常往往是引起气候现象的关键性原因[1]。观测研究表明[2],几个关键海区在研究海洋热状况改变对气候和大气环流影响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是热带东太平洋海区。热带东太平洋是ElNiño发生的关键海区,其海温的改变和异常都足以引起ElNiño的发生以及强度的改变。ElNiño事件的发生会引起亚洲地区气候变化的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以及降水的强度。其二是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海温最高的热带海洋区。热带东太平洋海温的持续异常升高或持

    区域治理 2021年1期2021-06-15

  • 全球海温对太阳射电通量异常的响应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文在处理SRF对海温影响的时候采用了5a滑动平均的方法,以达到去除ENSO信号干扰的目的.降水作为一个较为敏感的气候要素,与温度相比要复杂得多,受到各种因子的影响,其中太阳活动和海温就是比较重要的两个物理因子.很多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对全球各地的降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Zhao and Wang, 2014; Zhao et al.,2017; 宋燕,2016a,b; 刘广深等,1996; 贾鹏群等,2001; 丁一汇,2019; Ma et al., 20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5期2021-05-07

  • 海洋海温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性特征。通过分析海温场与中国各区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前期和同期海温场的变化对当年夏季降水的影响基本一致。当赤道印度洋东部海域、暖池海温偏高,而太平洋中东地区的海温偏低时,两河中上游流域及其以南区域降水偏多,即中国东南区域以及西南部分区域降水偏多。关键词:中国夏季降水;海温;太平洋;印度洋中图分类号:P426.6;P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19-0136-04Abstract: Sinc

    河南科技 2021年19期2021-03-10

  • 黄河上游径流与海温关系及大气环流特征解析
    许多研究也都表明海温的异常变化对黄河流域的旱涝有着显著的影响[6-8]。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分析黄河上游径流与海表温的相关关系,找出海温对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影响区域,进而在水文预报模型中加入海温因子,可以取得满意的预报效果。1 研究区概况本项目研究区域为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流域。龙羊峡水库建于1986年,为黄河流域库容最大的水库。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是黄河流域水沙调控的重要节点,在黄河防洪、防凌和水资源利用中

    人民珠江 2021年1期2021-01-19

  • 北大西洋上层海温的季节变率分析
    264000)海温是反映海水冷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不同的海温特征可直接影响不同海气耦合系统,是大气异常的重要驱动因子[1],对于全球气候系统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都有重要影响。梅笑冬[2]在论述中提到,大气环流对上层海洋热状况有主导性的驱动作用。魏萌等[3-5]通过对全球上层海温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振荡显著性研究后认为,大西洋中纬度上层海温季节变化以年变化为主,受净热通量影响。霍利微[6]较近期的研究也表明冬季大西洋的海温EOF分布的第一模态30°N以南海

    陕西气象 2021年1期2021-01-14

  • 中南半岛夏季风降水异常与ENSO的相关性
    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即ENSO)的联系,得到以下的主要结论:中南半岛1978-2012年间有12个降水异常年,分别为6个降水强年和6个降水弱年,6个降水强年分别为1994,1996,1999,2002,2006和2011年;6个降水弱年分别为1979, 1987,1989,1991,1992和1993年。中南半岛的年平均降水与Ni?o3.4指数相关性较为显著,为较好的负相关性,其特点为年均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和年均海温相关性较好,与同期的相关性弱。关键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7期2021-01-10

  • FY-3C/VIRR海表温度产品及质量检验
    SST,以下简称海温)。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首个业务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海温算法采用多通道海温算法(multichannel SST,MCSST)[3],之后白天采用分裂窗非线性海温算法(nonlinear SST,NLSST)[4],夜间采用分裂窗和中红外通道的三通道NLSST算法[5]。GEO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

    应用气象学报 2020年6期2020-10-28

  • 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季海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印度太平洋地区气候的可能影响
    海及周边地区春季海温主要模态及其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同期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季海温异常呈现2种模态,第一模态为全区一致增暖,第二模态为北部冷而南部暖。第一模态海温分布受全球变暖影响显著,春季菲律宾海地区出现异常反气旋环流,副热带高压西侧加强,印度洋海盆在前一年冬季的一致增暖预示着次年春季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季海温的一致增暖;第二模态受前一年冬季太平洋La Ni?觡a事件影响明显,南海海温异常在东亚沿岸激发出位势高度场正负相间的波列分布。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5-09

  • 呼伦贝尔地区2018年6月降水异常分析
    北太平洋中纬度暖海温外强迫是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大气环流 降水异常 海温 外强迫中图分类号:P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3(c)-0125-03月尺度的气候异常分析是短期气候业务与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气候异常的成因诊断也是气候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前人在年度、季度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1-4]。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复杂多样,雨季多集中在夏季,呼伦贝尔市处于内蒙古东北部,多暴雨和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9期2019-07-13

  • 基于FY-3C/VIRR海温资料的超强厄尔尼诺演变过程诊断分析
    是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二是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中部型厄尔尼诺。其中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按照其发展过程不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不同的子类别[8-9]。目前国内外对于极端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的分析工作主要基于国外再分析及卫星遥感数据展开,对于利用国产卫星海温资料的厄尔尼诺事件气候分析及对比评估工作鲜有开展。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成功发射至今[10-12]已连续提供了数十年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监测资料,2017年发射的最新

    上海航天 2019年3期2019-07-05

  • 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和海温的关系
    的突出表现,那么海温变化是否与欧亚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存在密切联系呢?杨莲梅[15]等研究发现,新疆北部夏季降水与ENSO关联不大,但是和北印度洋、热带中东太平洋、西太平洋暖池及黑潮区、北大西洋以及热带大西洋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春季最为显著。杨舵等[16]采用SVD方法分析发现,印度洋海温分布的3种类型与春季新疆降水场的分布有较好对应关系。杨舵等[17]还通过相关分析揭示新疆的3个地区(南疆、北疆、天山山区)的春季降水与前年7月北大西洋海温相关性最好,且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2期2019-05-23

  • 海温对江淮气旋入海特征的影响
    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海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温的增减对江淮气旋入海发展的移动路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气旋降水及其入海后中心强度的影响非常明显,海温降低气旋降水减弱、强度减小,海温升高气旋降水增多、强度增大,且冬季气旋强度对海温降低的响应比暖季气旋更显著。海温增减的绝对值越大,气旋强度对其响应越显著。潜热是影响暖季气旋发展的重要物理机制,而感热是影响冬季浅薄型气旋发展的重要机制。关键词 江淮气旋;入海;海温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2期2018-05-14

  • 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变化趋势分析
    路径;变化趋势;海温;大尺度环流;西北太平洋中图分类号 P45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228-03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海域,平均每年约有27次,约占全球台风生成总数的1/3。台风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其活动过程中,常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严重威胁着东亚大陆沿岸及岛屿上居民的生命财产,为此台风预报也是我国气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其中的台风路径最为重要和基本。本文将初步探讨西北太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2017-11-14

  • FY-3卫星VIRR海表温度产品进展
    射计(VIRR)海温产品算法和产品设计的进展。给出了其中主要的国内外海温算法。介绍了FY-3卫星VIRR海温产品的进展:FY-3A星海表温度(SST)用可见光阈值进行云检测,其SST值偏低;FY-3B星SST用云检测产品中的确信晴空进行分纬度带的白天MCSST算法,但整体海温仍偏低;FY-3C星SST在B星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首次反演了夜间海温,并提供了逐像元的质量标识及海温的气候偏差,设计了5 km全球海温,实现了5 min段海温产品存档,提高了风云海温

    上海航天 2017年4期2017-09-14

  • 一次近海突然增强台风的个例数值模拟*
    发生在台风移经高海温区(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28 ℃)之后36 h左右,此时台风已处于中海温区(26 ℃≤SST≤28 ℃)。同时也验证了台风在高海温海域,内核对流旺盛,台风处于中等强度的风速垂直切变(8 m/s近海台风;突然增强;数值模拟0 引 言陈联寿,端义宏等[1]研究指出,海洋对热带气旋的突然增强和衰亡极其重要。根据中国“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规定,以12 h近海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大10 m/s以上作为近海

    浙江气象 2017年1期2017-05-03

  • 辽宁省盛夏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输送路径及不同的海温关键区是造成不同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关键词 盛夏降水;时空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海温;辽宁省中图分类号 P42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73-04我国夏季旱涝变化受众多因子影响,既与包括海—陆—气各子系统的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年际变化有关,又与热带中、东太平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同时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遥相关及其机制是解释我国夏季旱涝物理机制的重要基础[1]。研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1期2017-03-06

  • 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海洋上层海温研究
    对印度洋海洋上层海温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温度进行联系,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主要包括了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等众多岛屿,但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洋上层温度平在东西方向有着连续分布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对于赤道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层海温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前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赤道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洋之间上层海温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一些热带封场和海温度场的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1期2017-02-16

  • 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位相及其对应的西北太平洋环流异常
    均HadISST海温、CMAP降水及NCEP风场数据,分析了2015/2016超级厄尔尼诺衰减期的特征及其对应的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除了成熟位相冬季强度大以外,还具有在随后春季衰减快,到夏季就消亡的特征。伴随着厄尔尼诺的迅速衰减,西北太平洋有较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维持。厄尔尼诺衰减位相与西太反气旋异常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由于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强,衰减期热带印度洋有显著的暖海温异常从冬季一直维持到夏季,有利于西太

    大气科学学报 2016年6期2017-01-06

  • 黄渤海区域卫星云图反演海面温度设计初探夏光滨
    时获取黄渤海海区海温信息为预报员和指挥员提供更加详实、直观的卫星产品,对提高水文保障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讨论气象卫星资料对区域海表温度反演的方法,通过NOAA-AVHRR、EOS-MODIS、FY、HIMAWARI气象卫星数据以及历史的海表温度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反演黄渤海区域海表面温度。关键词:黄渤海 卫星云图 海温中图分类号:P7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080-03Abstract:Th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3期2016-12-23

  • 基于海温和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农业气候年景预测
    范围。基于太平洋海温和大气环流对长期天气过程影响的滞后性,同时考虑预报因子的显著性、稳定性和独立性,应用最优化技术,建立农业气候年景综合指数的预测模型,经过历史拟合和试报检验,效果理想,可投入业务应用,提前1年预测综合指数,从而确定农业气候年景。关键词:农业气候年景;海温;环流特征量;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 S165+.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9-0435-04气象条件是粮食产量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气象条件的匹配与否、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9期2016-11-28

  • Warming over the North Pacific can intensify snow events in Northeast China
    其与前秋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温增暖能够导致东亚和北太平洋上空出现反气旋异常,东北地区盛行南风异常,北风减弱,有利于水汽从南往北输送,从而加强了近几十年来东北地区冬季降雪强度。因此,前秋北太平洋海温可作为东北冬季降雪预测的一个潜在因子。1. IntroductionIntense snowfall events, generally coinciding with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can caus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6年2期2016-11-23

  • 热带大西洋暖海温促使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研究
    4)热带大西洋暖海温促使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研究严 欣1任菊章2琚建华3(1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031;2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昆明 650034;3 云南省气象局,昆明 650034)首先,通过对多年冬、春季节热带大西洋海温、夏季大气季节内振荡(MJ O)异常活动特征和冬季太平洋ENSO之间的分析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次,1951年以来最强的两次厄尔尼诺年(1982和1997年)后都跟随着拉尼娜年。因此对1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5期2016-11-16

  • 赤道MJO 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ER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赤道大气季节内振荡(简称MJO)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及其与热带海温信号等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赤道MJO活动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密切联系,MJO的湿位相(即对流活跃位相)处于西太平洋位相时,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而MJO湿位相处于印度洋位相时,则不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赤道MJO活动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物理过程主要是大气对热源响应的结果,当MJO湿位相处于西太平洋位相时,一方面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加强使潜热释放增加,导致处于热源西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1期2016-07-29

  • 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的频数、强度以及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等资料,采用M - K法、Yamamoto法、功率谱分析以及相关方法分析了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频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为多热带气旋时期,80年代初到2007年期间为少热带气旋时期。(2)4—12月皆有热带气旋影响斗门,其中7—8月最多,影响也最为严重。(3)影响斗门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2~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

    广东气象 2016年3期2016-06-21

  •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热带太平洋两类海温型关系的年代际差异
    与热带太平洋两类海温型关系的年代际差异丁硕毅1, 2温之平2陈文1 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2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中心/大气科学系, 广州510275丁硕毅,温之平,陈文. 2016.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热带太平洋两类海温型关系的年代际差异 [J]. 大气科学, 40 (2): 243−256.Ding Shuoyi, Wen Zhiping, Chen Wen. 2016. Interdecadal change in

    大气科学 2016年2期2016-04-16

  • 影响青岛地区浒苔生消的水文气象要素分析
    9月黄海区域逐日海温资料,获取浒苔发展期间气象要素以及海温的特征,找出影响浒苔生消的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降水、大雾、日照和相对湿度与浒苔的繁殖覆盖面积有关,浒苔旺盛阶段之前的天气特点明显,在连续的阴雨或雨雾共同出现后,天气转好,相对湿度骤降、日照时数明显增加,浒苔进入面积最大的旺盛阶段。浒苔出现初期,在长江入海口以东略北的海域(32~33°N,123~125°E)附近存在冷水中心。浒苔爆发初期,江苏盐城以东的海域(34°N,122°E)附近会再出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6期2015-06-02

  • 基于BP-CCA的贵州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耦合关系
    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耦合关系唐浩鹏1,王 芬1,2(1.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气象局,贵州 兴义 562400 2;2.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利用贵州83个台站1979—2011年的夏季月降水资料、海温、气压场、风场等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副高指数资料,利用点相关找出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及关键时段,利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方法对贵州夏季降水与关键区海温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海温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进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5年1期2015-05-04

  • 2012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170°E)区域海温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东太平洋(20°N、120°W)区域海温呈现了负相关关系。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副热带高压;热带季风槽;海温1 引言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风暴。统计表明[1],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风暴发生最多的地区。这种风暴破坏力极强,活动过程中常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我国从辽宁到海南漫长的沿海地区都可能有台风登陆,对所经过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2]。随着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登陆热带气旋

    海洋预报 2015年2期2015-03-10

  • 影响郴州台风降水气象因子分析
    果表明,冬、夏季海温变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是影响台风降水的重要因素,夏季暖水状态下,影响台风个数及降水总量偏少,但从冬季到夏季海温若处于上升趋势,且副高位置偏北时,影响台风个数及降水总量明显偏多;夏季冷水状态下,影响台风个数及降水总量偏多,但从冬季到夏季海温若处于下降趋势,且副高位置偏南时,影响台风个数及降水总量明显偏少。台风;降水;气象因子;郴州郴州年度台风降水与赤道太平洋海温(以下简称海温)变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位置密切相关,夏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9期2015-01-12

  • FY-3B/VIRR海表温度算法改进及精度评估
    与日平均最优插值海温(OISST)相比,NL算法白天和夜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5℃和1.5℃;选择与OISST偏差在2℃以内的样本,NL算法白天和夜间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2℃和0.84℃。FY-3B气象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海表温度;算法引 言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2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系列。FY-3(01)批为试验应用卫星,共两颗,卫星代号分别为FY-3A和FY-3B。卫星装载

    应用气象学报 2014年6期2014-07-06

  • 淮河流域汛期暴雨与西太平洋海温关系
    期暴雨与西太平洋海温关系刘倪1,2,叶金印2(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安徽 蚌埠 233000)利用淮河流域172测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全球海温资料,通过对淮河流域汛期暴雨与前期西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分析来研究海温的变化对淮河流域汛期暴雨的影响。选取西太平洋海域(158°~170°E,8°~14°N)作为关键海区,前一年5—6月作为关键时段,通过分析发现海温偏低(高)年,淮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的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5期2014-02-13

  • 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及其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关系
    赤道东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有密切联系,是El Niño衰减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地区出现的重要环流异常现象,一般出现于El Niño成熟年冬季,并持续从El Niño成熟年冬季至次年夏季[5-6],是前期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暖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和东亚夏季气候的重要桥梁[7-11],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El Niño成熟年冬季至衰减年春季,WNPAC通过影响水汽输送使中国东南部降水增加,而衰减年夏季则通过影响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变化,导致长江中下游地

    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8期2013-08-11

  • 近赤道海温对西太平洋副高强度的影响机理——模糊映射诊断
    )0 引言近赤道海温状况和分布构型及其变异对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及其基本活动形态有重要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赤道东太平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与副高的关系和作用机理已为许多学者重视,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符淙斌,1977;陈烈庭,1982;龚道溢和王绍武,1998;张韧等,2010,2012)。李崇银(1995)认为El Nino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平均位置偏南,La Nina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则较常年偏北。陈烈庭(1982)、陈烈庭和吴

    大气科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2-24

  • 中国近海海温年际年代际振荡关键海区分析研究
    081)中国近海海温年际年代际振荡关键海区分析研究张志华,陈幸荣,蔡怡(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 100081)用HADLEY中心的HadISST的海温资料、NCEP的大气资料、国家气象局发布的74个月平均环流指数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PDO指数,讨论研究了中国近海海温的年际年代际振荡。通过对我国近海海温的EOF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近海30˚N附近是海温年际年代际振荡信号最强的关键区,它占了总量的58.2%,与澳大利亚东北沿海海温年代际振荡有相同的周期,最明显

    海洋预报 2012年4期2012-12-23

  • Argo资料的全球上层海温年和半年周期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
    预测必须充分考虑海温、海流、热含量和海平面高度等海洋信号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年变化。年变化是气候系统对规则太阳辐射强迫的复杂的非线性响应[2],既是高频振荡如季节内振荡的背景,又是低频振荡如年际异常和年代际异常的基础[3],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其它尺度现象相互作用[4]。由于年变化的重要性,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研究了特定海域年变化的特点。例如,Rao和Sivakumar[5]研究了热带印度洋固定深度和等温面上热含量的年变化及其与海表面温度(S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1-10

  • 全球海温变化的方差及其相关性分析*
    66100)全球海温变化的方差及其相关性分析*张 巍,周广超,高新院(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为了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海域海温的变化特征,利用1854—2008年共155a的全球海温数据资料——ERSST V2,通过对全球年平均海温方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全球海温变化较大的海域主要分布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北半球太平洋中纬度海域,北半球大西洋中纬度海域,非洲西南端海域;赤道与中纬度地区海温变化较剧烈,太平洋较大西洋和印度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1-08

  • 夏季热带中太平洋SST异常型与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
    9)热带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其与ENS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利用1955—2005年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和温度资料,确定了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并研究了这种海温异常型与中国东部同期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中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时,我国江淮流域、西南地区的东部整层水汽含量偏少并处于水汽通量辐散区,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同时该地区上空垂直温度

    大气科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10-20

  • 基于Argo的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温研究*
    的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温研究*孙莎莎,胡瑞金(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和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利用2004年1月—2008年8月的月平均Argo再处理资料和NCEP风场资料,对热带印度洋2.5~500 m深度范围内的海温时空变化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印度洋是海温高值中心,同时是海温标准差低值中心,海温高的地方海温变化小,两者的分布型一致。在次表层,西南热带印度洋是海温高值区,赤道东西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9期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