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瑜

  • 从小说《药》到电影《药》
    ,站在他们附近的夏瑜听到这些言论感到可悲可叹。画面一转,镜头又切换到小栓挑水晃晃悠悠的模样被众人嘲笑,摔在地上后华大妈赶紧扶起,只有善良的夏瑜把水桶从地上拾起。与众人观看嘲笑的态度形成了对比。同时这一个细节也暗示了小栓身体不好。夜晚夏瑜在家埋头写作,夏四奶奶正穿针引线,桌子上只摆放了一支蜡烛。两人各自把蜡烛往对方桌子推去,表明母子之间感情很不错。夏瑜和有着共同理想的革命者计划刺杀巡抚,他怕计划失败后自己也会像开头革命者一样受到处罚,在动手那天夜里盯着看了母

    今古文创 2023年20期2023-06-16

  • 鲁迅小说《药》的艺术特色分析
    药》;艺术特色;夏瑜【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00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02《药》是鲁迅早期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有深度、有思想的文学作品,这也是魯迅小说拥有永恒魅力的主要原因。这篇小说围绕着“药”开展,是整篇小说的重要故事情节,也是一大线索,鲁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不同小人物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2023-05-31

  • 基于阅读,多元写作
    青衫湿!《药》中夏瑜的原型就是秋瑾。高中学生在写作上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不会对素材进行取舍,尤其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解读文本背景的同时,提升学生建构素材的能力。可以看出来,上述过程中通过对背景知识的收罗,学生锻炼了攫取素材的能力,锻炼了面对一堆素材如何取舍的能力。当然,这样的写作也提升了学生给文章命名的能力。二、基于题目写作,提升学生聚焦主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接触大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9期2022-11-24

  • 鲁迅小说《药》中人物命名及竹内好日译分析
    的行刑看客们。“夏瑜”二字在作品中并未连在一起出现过,但是夏瑜的指称出现7次;不同的人物所使用的指称也不同:夏家的孩子(花白胡子语)、夏四奶奶的儿子(康大叔语)、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语)、这小东西(康大叔语)、这贱骨头(康大叔语)、他(康大叔语)、这种东西(花白胡子语)。这些指称基本出自康大叔和花白胡子之口,康大叔是杀害夏瑜的刽子手、统治阶级的帮凶,花白胡子是一个极力维护封建统治的老朽,他们对革命充满仇恨,使用恶毒的詈语咒骂革命者夏瑜,充分暴露其反动性。2.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2021-05-28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念
    ,恐怕也难以懂得夏瑜的鸿鹄之念,因为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而且体现在方方面面。认知。燕雀认为国家就是爱新觉罗的,自己只是他们的奴隶,而且天经地义。因此,当听到“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时,个个大惊失色,痛骂“这是人话吗”?长期的皇权灌输和打压,已令他们只懂“兽话”而听不懂人话了。精神。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思想长期贫血,精神极缺营养。他们不知道夏瑜为谁而死,也不关心他为谁而死。唯一关心的,是夏瑜被杀能给自己带来治病的看热闹的机会。你看那场面,一堆人“颈项都伸得

    杂文月刊 2020年9期2020-10-28

  • 试析鲁迅《药》中的典型意象
    夏四奶奶清明节给夏瑜上坟,这本应是件十分沉重的事,但因夏瑜坟头上开着的红白色的花而出现了转折。坟象征着死亡,而花象征了生机、生命。夏瑜坟头上的红白的花正象征着在黑暗时期勇敢、无畏的革命者。尽管反动统治阶级对革命者实施了凶残的屠杀,但革命的火焰不会熄灭。夏瑜为革命而牺牲了,但这种精神永垂不朽,永远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但显然,饱受封建思想摧残的夏奶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她看到坟顶的花时,不懂得其中暗含的深意,只能用自己的迷信解释,认为是儿子“今天特意显点灵”。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5期2020-05-21

  • 论华小栓沉默的象征意义
    件事,才将革命者夏瑜与华小栓一家联系在了一起。尽管如此,华小栓在小说中却是一个如同背景板般不起眼的存在,甚至在全文中没有出现过一句对话。华小栓为什么不说话呢?他是不能说话吗?显然不是,在小说的开端华小栓曾在房里与华老栓有过对话,但是他的语言却被隐去了。可见华小栓既不是不能说话,也不是没有说过话。小说中之所以呈现出“沉默”的状态,既是鲁迅刻意安排,也是人物的必然属性。一、疾病的象征性书写——黎明前的黑暗与沉重的历史隐喻华小栓之所以不发一言,是因为他所呈现的一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3-16

  • 论越剧《孔乙己》的戏剧冲突
    是敬佩女革命党人夏瑜,并给夏瑜写信为她通风报信。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旧社会的没落文人,孔乙己嗜酒如命,手无缚鸡之力,穿着一身又脏又破的长衫。他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不仅无法摆脱自己悲惨的命运,更无力改变那个不合理的世道。显然,越剧中的孔乙己形象早已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过,在“追求形不似而神相通的艺术再创造”的越剧《孔乙己》中,“茅威涛演的孔乙己从本质上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又是一致的:着长衫却混迹于短衣帮中,没有钱也舍不下两碗老酒;热心功名,却心地善良;穷

    名作欣赏 2019年8期2019-09-26

  • 寻药中华,不枉年少
    们:大家好!我是夏瑜,很荣幸能参加贵校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寻药中华,不枉年少”。曾经的我,是一个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为那渺茫的希望披荆斩棘不惜一切。而现在,我看到,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不禁心生感慨,当初我们用鲜血写给中华民族的药方,到底起了作用。我为我的战友们感到骄傲与满足。看着如今这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我深深地羡慕你们———中国新一代少年。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5期2019-05-27

  •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阅读教学实践
    何回答。当革命者夏瑜与刽子手康大叔相遇时,它们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交锋?而当夏瑜与华小栓相遇时,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交流?请大家根据人物的性格、身份设计恰当的交流场所与交流内容。(生思考、交流、构思、写作)生一:我采用話剧对白的形式,写夏瑜与康大叔的交锋。(夏瑜被杀的头一天晚上,刽子手康大叔出现在牢房里,他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背后是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昏暗的烛光下,可以看到他横肉块块。他凶狠地朝铁栅栏里的夏瑜望去。夏瑜躺倒在一片草席上,一动不动。)康大叔:好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2019-05-13

  • 小说《药》中人物设置的主题深化
    栓因病吃“药”和夏瑜因革命成“药”的双线结构,用两个青年的死亡,揭示了民众的愚昧和革命的失败。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设置,我们可以清晰地获得主题的深化表现:民众的愚昧体现的是根深蒂固的愚昧,革命的失败显示的是革命的不彻底性和革命者的悲哀。那么,《药》在人物设置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首先从人物的数量上看,从小说开始,陆续出场的人物有: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浑身黑色的人、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的人、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夏三爷、二十多岁的人、夏四奶奶、夏瑜,这是小说中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2019-04-28

  • 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义
    0)在《药》中,夏瑜之死为情节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作为故事背景,鲁迅先生对夏瑜之死看似吝于着墨,纯用白描,实际上,他借夏瑜之死从整体上描摹出了皇权专制统治下的基层社会的诸多面相。由此生发,可以从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解读夏瑜之死,以此更全面、立体地体会鲁迅先生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深邃与博大。一、事件视角:夏瑜之死的现象分析作为社群的基本构成要素,个体意义上的死亡不属于“一己之事”,而属于“群落之事”,因为死亡本身并不单纯,其必然直接或间接地牵扯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9年3期2019-02-21

  • 失败的英雄:《危楼愚夫》与《药》人物悲剧比较研究
    。关键词:迪马;夏瑜;群氓看客;悲剧作者简介:马艳娥(1997-),女,汉族,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1一、《危楼愚夫》和《药》《危楼愚夫》讲述管道工迪马·尼基丁,在维修水管检查中发现,一座前苏联时代的老楼即将倒塌,他去通知政府官员,整个市领导班子在为市长庆生,八百多人危在旦夕。官僚阶层不作为,还以罪恶手段掩盖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2019-02-03

  • 夹缝中的悲哀 ——从叙事学角度论夏瑜悲剧意义的生成
    解第一类阐释者是夏瑜故事的直接相关者——以华家、夏四奶奶为代表的下层善良而愚昧的大众,他们借助的是民间话语系统。而其中,夏瑜悲剧的貌似得益者者华家对于夏瑜故事的阐释是最特殊最具代表性的。整篇小说,华家人并没直接说起夏瑜,他们的行动仅仅是围绕“药”展开,这不是因为吸人家血忌讳不提,而是根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药”。但事实上,夏瑜对华家而言却绝对不是一个不相干者,他是他们曾经的“试图”拯救者,更是他们“药”的来源。对于夏瑜来说,没有什么比来自于这些人的冷

    长江丛刊 2018年6期2018-11-14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与《药》“看客”形象比较
    受鞭刑。《药》中夏瑜是为了拯救旧中国社会和百姓于水火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不同之处在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看客是一个群体,作者并没有着意塑造某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看客们代表的就是欧洲中世纪巴黎的市民。《药》一文中既刻画了几位典型的看客形象,又有群体性的刻画。他们面对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并没有表现出同情怜悯,反而是谩骂、嘲笑、讽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他们第一次露面,是在格雷沃广场的四周,为了等待一场公开行刑。受刑者伽西莫多还未登场时,他们便迫不及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6期2018-09-03

  • 无知与觉醒
    最后华小栓死了。夏瑜是一位思想激进的革命派,比别人觉醒得早。他舍生取义,却没有换来人们的理解。他的鲜血,本是为革命而洒的,却被无知者用于做人血馒头牟利。小说最后,夏瑜的墓和小栓的墓在一起。夏瑜的墓不同于其他墓,坟顶有一圈红白的花。这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秋瑾的欽佩,秋瑾的牺牲会被人们铭记。读完《药》,我深刻地体会到旧社会一些民众的愚昧无知。鲁迅先生在另一篇小说《父亲的病》中也写到了这个话题,里面的医生大多故弄玄虚,开各种稀奇古怪的药引子。正因为无知,人们才会

    少儿科技 2018年7期2018-08-04

  • 论越剧《孔乙己》
    关键词:孔乙己;夏瑜;越剧;酒醉中国绍兴、咸亨、鲁镇,这一切都没有变,《孔乙己》却不再仅仅是原来的《孔乙己》。编剧把鲁迅小说《孔乙己》、《药》、《明天》、《肥皂》等剪乱,拼接在一起,造了一出新戏。咸亨酒店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一个咸亨小社会。这个酒店让人想起话剧《茶馆》,一群茶客、酒客演绎着悲欢离合,相比原作品是另一种舞台解读。一、孔乙己形象越剧中,孔乙己一出场就是在咸亨酒店开张十年的筵席上,他的对联技压群儒,大出风头,连丁举人也断言他有望进学、蟾宫折桂;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2018-05-25

  • 红眼睛阿义是个什么人
    他的“真面目”。夏瑜被清廷杀害后,“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一个死囚的衣服,肯定又脏又臭又烂,但在他眼中,却仍是可捞的“外财”。红眼睛知道夏瑜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元曲云:“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红眼睛阿义正是元曲中的这位“老先生”。不同的是,他更贪婪,更无耻,更猥琐,更卑鄙。在小牢头位上,不知干了多少这样的勾当。红眼睛练得一手好拳棒,

    杂文月刊 2018年4期2018-05-14

  • 论鲁迅对革命“界限”问题的思考 ——以鲁迅小说《药》中的三组人物关系为例分析
    问题的思考。一、夏瑜与华小栓之间的界限小栓的“病”与“药”,是华夏两家的一场悲剧。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个年轻人,却因小栓的痨病被联系在一起。而这中间的传递,却是由刽子手康大叔串联起来的。在针对人命的问题上,康大叔似乎成了关键人物,一手执屠刀掌握着夏瑜的“死”,一手拿人血馒头把握着小栓的“生”。无论他救小栓是为了钱财还是其他什么目的,在广大看客眼中,他的身上确实肩负了杀人却又救人这一双重特性。关于这点,小说中用寥寥几笔就做出了深刻、形象的刻画:“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名作欣赏 2018年24期2018-01-27

  • 小说《药》的辩论赛
    是悲剧!而夏家,夏瑜是被刽子手杀死的,不是夏四奶奶杀死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华家的悲剧大于夏家的悲剧!主席:谢谢正方一辩!下面请反方一辩表明立场。反方一辩:我方认为,夏家的悲剧大于华家的悲剧。夏瑜是一个革命者,他为解救劳苦大众而牺牲,但是那些劳苦大众丝毫不理解他、支持他,反而把他的血当做药来吃。这好像医生给病人治病,病人不但不感谢医生,反而把医生给吃了。可见这是一个极大的悲剧!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夏家的悲剧大于华家的悲剧!主席:请正方二辩表明立场。正方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0期2018-01-04

  • 《药》人物谈
    叔 茶客和看客 夏瑜一般认为,鲁迅的作品《药》,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用被反动统治者残酷杀害的革命烈士夏瑜的血,医治他们儿子华小栓的病的故事,展现出革命者进行的活动不为广大人民所理解的悲哀,暴露了辛亥革命不发动人民群众的弊端,小说最后以夏瑜的坟上出现了一个花环作结束,表示仍有人在纪念着烈士,以此彰显革命者的血不会白流,革命仍在继续进行的意图。虽说是一篇三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描写的人物可是不少,其中实写的人物有华老栓一家(华老栓、华大妈和他们的儿子华小栓)、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1期2017-11-14

  • 出神入化的一笔
    丑象;暗写革命者夏瑜默默殉难。白描文字平实洗练,而内容精深博大。揭示了典型环境里深藏着可悲的血淋淋的社會现实!关键词:白描;黑沉沉;微弱的折光;冷寂的闷响;鲜血淋淋;鬼似的古怪的人;刀光剑影;软刀子;麻木的灵魂鲁迅小说《药》描写了一些“鬼似的”“古怪的人”观斩,两个小段,仅一百八十九字,是一笔冶炼精纯、出神入化的白描。画面是粗线条的,质朴的。它透过善良而愚弱的华老栓亲眼所见来展现:华老栓一心只想买“药”给儿子治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感到“幸福”

    读天下 2017年20期2017-07-24

  • 在博尔塔拉留影
    缈中的天山山脉,夏瑜激动得直叫,他们的车就在这里停下了。司机说给十分钟时间让他们拍照。老皮便跟随夏瑜下车,两人来到路中央,四处阒然无声,国道线像一条长长的缎带平展展地往前,只有夏瑜一人在兴奋地转动着,变换各种姿态。她的高跟鞋在空旷中发出铿铿的声响,似有回音,一时竟有错觉,以为到了天涯尽头。两人是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都是文化圈里的人,看着对眼,基本情况大致符合各自的要求,言谈几句感觉舒服,就有了一来二去的简短联系。只是进展还不快,一直处在熟人与朋友之间的区段

    飞天 2017年5期2017-05-22

  • 鲁迅《药》中的悲剧性
    用双向线索描写了夏瑜之死与华小栓的悲剧,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鲁迅《药》中的悲剧性。【关键词】鲁迅;《药》;悲剧性鲁迅是启蒙者,也是启蒙者的先驱,他为中国改革的先驱者呐喊,揭示出看客世界里最悲痛的一种悲剧。《药》表现了鲁迅的两种思想精神,一种是对国民性绝望的认识,一种是对绝望的国民性启蒙的殉道精神。这两种精神都来源于鲁迅童年严重的心灵创伤所产生的童年情结,在他生命成长的最深处,他不能反抗,也不能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愤怒与怨怒。《药》中的人物、结构与意象情景都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2017-04-15

  • 《药》课堂实录(节选)
    2.文中有三人说夏瑜“疯了”,为什么作者要安排他们三个人说夏瑜“疯了”?这样安排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康大叔在文中说了八次“包好”,他是否真的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师:(走到龚伟面前)向你祝贺,也感谢你的问题。师生互动 共析问题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讨论龚伟同学提出的三个问题。(其他同学及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序地穿插在这三个大问题之中)点评:问题与教学结构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马老师的设计是个很好的答案。“三个主问题”是教学结构中的“主干”,“其他

    未来教育家 2017年1期2017-03-03

  • 《药》人物谈
    叔 茶客和看客 夏瑜一般认为,鲁迅的作品《药》,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用被反动统治者残酷杀害的革命烈士夏瑜的血,医治他们儿子华小栓的病的故事,展现出革命者进行的活动不为广大人民所理解的悲哀,暴露了辛亥革命不发动人民群众的弊端,小说最后以夏瑜的坟上出现了一个花环作结束,表示仍有人在纪念着烈士,以此彰显革命者的血不会白流,革命仍在继续进行的意图。虽说是一篇三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描写的人物可是不少,其中实写的人物有华老栓一家(华老栓、华大妈和他们的儿子华小栓)、

    文学教育 2017年32期2017-02-12

  • 《药》的象征意义分析
    华小栓、华大妈、夏瑜、夏四奶奶。华家是当时中国社会千千万万个劳苦家庭的代表:华老栓、华大妈都是愚昧、善良、贫苦的老栓子,是解不开的封建思想疙瘩。华小栓又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小栓子,小疙瘩。夏瑜意为夏家的美玉,英勇不屈的革命者,民族的瑰宝。夏四奶奶也是一个像华大妈一样的“庸众”,她对儿子的不理解,从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革命者的孤独和悲哀。华、夏两家是整个中华(华夏)民族的象征,他们的遭遇亦即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缩影。2.贪财如命的代表康大叔、夏三爷、管牢的红眼睛阿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2016-05-14

  • 场面虽小,亦有乾坤 ——作为教学资源的《药》中的场面描写管窥
    中,众人对革命者夏瑜被屠杀的围观和华老栓的茶馆中众人对夏瑜相关事迹的 “赏鉴”两个场面,作为文本资源,很有开发的价值。一、国民庸常生活的剪影晚清时,普通国民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 《药》中窥出一二。有 “异己叛逆分子”出现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当然要在鱼肉百姓、逍遥自在之余,迅速启动国家机器进行侦查,在 “乖角儿”——夏三爷的“配合”下,很快完成对夏瑜的抓捕行动,并迅速在暗夜里将夏瑜处决。试看处决时的场面——“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11期2016-04-14

  • 茶馆情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被满清反动统治者杀害,其流的鲜血却被反动统治者的爪牙康大叔之流蘸在馒头上当作可治愈肺痨病的良药,以高价诈骗,卖给愚昧的百姓之一茶馆的业主华老栓。《药》用明暗两线来交代故事情节,即刑场上斩杀了犯人,至于斩杀了何人未点出名字,还写了茶馆业主华老栓用大包洋钱在此买了一个人血馒头。明线写茶馆店内一天中所发生的事:开馆前写华老栓夫妇俩怀着满心希望,劝儿子华小栓吞吃人血馒头,以为吞下这个人血馒头他的痨病就一定能好。开馆后,写茶客进门来喝茶,其中有驼

    中国茶叶 2016年7期2016-01-18

  • 浅析鲁迅作品《药》的思想内涵与环境衬托
    是一个悲剧,那么夏瑜的死则更应该是一个大悲剧。鲁迅既痛心于民众因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未能觉醒,更感慨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这就使小说的主题含有双重的悲剧性。《药》带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然而它所描写的内容却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总特征。尽管如此,在小说最后出现在革命者坟墓上的花环,就显出了若干的 “亮色”,透露了代表时代特征的革命的希望和力量;《药》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但它所表达的这种沉重感并没有压倒民众,总是在呼唤着人们起来拯救这个黑暗世界,找出医

    散文百家 2015年11期2015-11-09

  • 写作中的“因循与立异”摭谈
    的愚昧;暗线寫“夏瑜被杀”、“夏瑜血被吃”、“茶客谈论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写出了革命者牺牲的悲哀。作者巧妙地用一个人血馒头来连结这两个互不相关的故事,革命者牺牲所流的血,成为落后愚昧的群众吃的药,这样,革命者的牺牲和群众的愚昧就以“药”为纽带联系起来。两条线索在刑场、茶馆、坟场交合,两个故事交织为一个艺术整体,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开拓了作品的思想容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悲剧性质。《药》的双线结构比《齿痛》更复杂、完整、精巧。

    华人时刊·校长 2015年10期2015-10-21

  • 言常人所未言
    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可鲁迅先生为什么偏偏要在作品的最后,给夏瑜的坟上平添上看似多余的花环?因为,小说前面无伏笔可寻,而根据史实,清末也没有用花环寄托哀思的习俗。有评论家认为,这平添的花环,不够恰当地拔高了严重脱离群众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历史地位。就连鲁迅先生也在其《呐喊自序》中写道:“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添一个花环”。其实,当时的我也并不懂得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夏瑜的坟上平添上花环,只是

    时代报告 2015年8期2015-08-25

  • 龙水镇环卫外包记
    办公室环卫组组长夏瑜上班就要穿筒靴。“虽然街道铺了沥青,但因为灰尘太大,下雨时道上全是泥浆。”夏瑜说。现在,就算遇到雨天,夏瑜也可以放心大胆地穿皮鞋了。“就算下雨,街道也很干净。”夏瑜说。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因为龙水镇政府把场镇环卫作业外包给了第三方环卫公司。环卫之困2014年年初的一天,龙水镇政府。“菜市场外面垃圾成堆,没得人清理!”夏瑜又接到群众投诉。龙水镇场镇规模达17平方公里,有居民17万人。场镇共有1000多家五金企业、7家专业市场,还有1个在建的

    当代党员 2015年5期2015-05-20

  • 读书
    要分析了华老栓、夏瑜两家的悲剧。两家的姓连起来便成了“华夏的悲剧”,又突出了革命者的悲哀和人民的愚昧以及麻木。当革命者夏瑜的血液被做成馒头,当“良药”被迷信的人吃掉,又是何等可叹、可悲、可笑,荒唐!文章的主题很明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革命者的两个致命弱点。一是轻视群众,二是脱离群众。他们根本不了解百姓,因此文中夏瑜那句“大清是我们大家的”这样的话,在百姓当中起不了什么作用。大家一般都只顾着自身和自己在乎的人,对国家由谁统治并不在意,只要自己好就可以了。这

    创作 2014年4期2014-11-14

  • 从修辞角度谈语言歧义现象
    义如何打了革命者夏瑜两嘴巴,接着说:“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愚昧而凶残的康大叔,绝不可能理解夏瑜说可怜的含义,但他从夏瑜说这句话时的“神气”,也就是借助情景语境的制约,正确地断定夏瑜说的“可怜可怜”是指“阿义可怜”。而花白胡子由于不在夏瑜说话的现场,缺少康大叔所受到的那种情景语境的制约,他就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把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9期2014-11-11

  •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思想
    是处于被看地位的夏瑜,却不是孔乙己和祥林嫂这样不幸的人们,而是中国的改革的前驱。是鲁迅所说的“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方年轻一代到光明的地方去的先驱者。因此,这篇小说里的看与被看就有了另一种含义。而且小说的写法,也不同于《孔乙己》和《祝福》:“被看”的夏瑜始终隐藏在文字之外,“看客”占据了一切,全篇就是写了各样的人如何“看”夏瑜。华老栓这样看夏瑜: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

    中学语文 2014年33期2014-08-15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鲁迅小说《药》的隐喻分析
    产阶级革命派青年夏瑜。华小栓是旧中国蒙昧无知的底层青年代表,他身患肺痨,而更深层的疾病却是精神的麻木冷漠;夏瑜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青年代表,受民主自由思想的洗礼,希望靠个人能力打破旧社会的专制,为广大人民争取民主与自由。然而,蘸有革命战士夏瑜鲜血的馒头,成为患有肺痨的华小栓的救命药;革命者的死成为患有疾病者生的希望。文章围绕“人血馒头是治愈肺痨的良药”展开叙述的。作为普通大众的底层代表,华老栓夫妇坚信人血馒头可以医治肺痨。他们满怀希望,用开茶馆赚来的辛苦钱,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3-08

  • 我的“分才教法”实践
    华小栓的良药吗,夏瑜的革命行动是疗救中国的良药吗?B1、B2组学生学习比较勤奋努力,但不是特别聪明,有时只需老师的稍加点拨就可以完成任务,所以我提供了这些问题:(1)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请写出发展变化的过程。(2)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划分为几个阶层?分别为哪几个?(3)小说以“药”为题,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C1、C2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高,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往往自己就能够解决老师所给的题目,于是我给他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1)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又是

    中学语文 2013年36期2013-08-15

  • 吃人的盛宴
    栓虽然知道这药是夏瑜的命换来的,但是除了凑热闹似的咳嗽,小栓也没有表现出对同辈人的哀怜与不安。而民众更关心拿人血背后的八卦新闻,而不是他为什么会死,为谁而死。在这里,鲁迅先生看似不经意地就向我们展示出普通民众在胆小怕事、因循守旧的背后所暗藏的自私、冷漠、愚昧与麻木。而当“吃”人者和被“吃”者分属华、夏两家时,鲁迅先生就为我们揭示出更为深刻的内涵:华、夏是中华民族的两支不同的祖先,后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我们因此又称自己为华夏儿女。这样一来,华家的儿子吃夏家

    求学·素材版 2012年11期2012-11-23

  • 论鲁迅小说中的“隔膜”
    ,夏四奶奶对儿子夏瑜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不仅不能理解,反而在夏瑜牺牲后给他上坟时,看到别的上坟人出现在眼前,竟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在夏四奶奶的心目中,夏瑜是被冤枉了的,他应该是或者一定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想反抗的顺民,他的被杀只不过是本家的人为了银子诬告而已;她并不能理解夏瑜以推翻封建朝廷、传播民主自由思想为己任。连母子间对革命与当顺民都很难达到思想的化解与沟通,普通人与人之间,隔膜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在茶馆的戏剧性的一幕,茶客们谈起夏瑜的事,当康大叔说道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2012-08-15

  • 《药》教学实录
    种人物对待革命者夏瑜受害的态度对人物进行分析归类。师:夏瑜被捕是谁告的密?生:夏三爷。师:夏三爷是个乖角儿,他为了二十五两雪花花的银子不惜出卖了自己的亲侄儿。你们说这叫大义灭亲吗?生:不是。这叫六亲不认。师:对,这叫大逆灭亲。那么夏瑜被捕以后关在牢里面,是谁对他进行敲诈勒索?而且他在牢里劝牢头造反,说“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时候,是谁打了他两个耳光?生:阿义。师:对了,红眼睛阿义。那么夏瑜最后在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又是谁操刀杀了他,并把他的血当药骗取华老栓的

    中学语文 2011年1期2011-12-03

  • 新课改的理念是更进一步教学相长 ——以课堂讲《药》答学生问为例证
    药》的主题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们对他牺牲的反应,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的重要。这是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内容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我想请您再明确讲一讲:小说的主题,是否就是作者要说明的主要问题?还有,《药》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和《药》的主题是不是一回事?答:“主题”这个概念,本来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专用术语,是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药》的主题和《药》

    中学语文 2011年7期2011-09-30

  • 怎一个“场景”了得──鲁迅小说《药》的文本解读
    场买药,引出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如文段“一堆人的背后”处,华老栓因儿子的病而早早来到了刑场,这是毫无疑义的,想不到比他早到的人还很多,这些人都是来拿“药”的吗?显然不是。那么、他们是来替革命者夏瑜送行的?也不是。那就只有一样,他们是来看热闹的,看看这个敢于反抗政府的人是什么“下场”?这个出自书香门第、接受过先进的思想文化、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是不是三头六臂或膀大腰圆呢?“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个个争先唯恐落后于人、错过了

    中学语文 2011年21期2011-08-15

  •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药》中小市民形象的意义
    华老栓、康大叔、夏瑜等的分析已经很深入、透彻了。然而,小说中的一众茶客,无名无姓,不受关注,鲜有论及,似乎他们是无关紧要的。其实,作者对这一群小市民虽着墨不多,却也用意良苦,寄寓颇深,是很值得玩味的。首先,是“驼背五少爷”。从名目看来,此人祖上曾经阔过。但现在没落了,他沦为了一介平民,成了这茶馆芸芸茶客中的普通一位,小说写他“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他早到晚去,每天总在茶馆中度过,并非因他在此做什么大的有意义的事,他也并非此馆中不可或

    名作欣赏 2010年23期2010-08-15

  • 浅谈《药》的主题把握
    易忽视的暗线人物夏瑜勾连小说前后内容。选取高潮部分作为切入口,因为高潮部分刻画了一批不同阶层的人物群像,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可以把握小说深燕的思想内涵。选取夏瑜作为切入点,是因为小说高潮部分的正面人物是华老栓和康大叔,此外还有众茶客,而勾连起众人的关节点正是夏瑜。选取夏瑜作为切入点,更重要的原因是夏瑜的悲剧不在于他为革命牺牲,而在于人们如何看待他的牺牲。这正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在夏瑜身上层层设疑,步步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文章的主题,牵一发动全身,从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10期2009-11-28

  • 不同的形式 相似的内容
    的“冷落”;就像夏瑜被打,而茶客们却叫好。“无知山谷”的人们吼叫着,举起沉重的石块杀死了先驱者,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夏瑜被杀时,人们“潮一般”地赶去,“颈项都伸得很长”地看热闹,鲜血被当作“药”吃了。三.同样孤独的先驱者先驱者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他冒着死亡的威胁走出了无知山谷,然后又爬着回来。他外出是为大家寻找出路,他回来是给大家引路走出无知山谷,可他得到的是法律的严惩和山民的误解,他试图对他们传播新知新见,但山民还是用乱石砸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6期2009-07-02

  • 体会反复修辞的深刻用意
    说在“结果”犯人夏瑜这件事情中得到好处的人“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时:小栓慢慢地从小屋子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地咳嗽。(画外音:杀人骗财的东西,得了便宜又卖乖!)第七次,康大叔讲述夏瑜在狱中的故事,夏瑜叹息牢头阿义不觉悟说阿义可怜,众茶客纷纷声讨夏瑜“疯了”时: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拼命咳嗽。(画外音:夏瑜没疯,是你们麻木愚昧到了疯狂的地步!)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于小栓之咳的情节设置,绝不是可有可无或信手写来的,蕴含着作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3期2009-04-13

  • 〈药〉〈祝福〉思想内容的符号学解释
    及刑场上的看客,夏瑜(药),康大叔、阿义和夏三爷。我们按照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确定两个叙事主语——华小栓和夏瑜,在“符号矩阵”中给上述人物一一对号入座。就其明线说,小说以华老栓一家为叙事视角,以给华小栓买药物治病为叙述起点,所以“X”位为病华小栓(华老栓夫妇是其代表);夏瑜作为治病的药,与病华小栓是对立的,是反X;茶客、看客与康大叔是对夏瑜的仇视者和杀害者,是非反X。非X呢?没有!结构形式为在这两个结构图里,病华小栓与夏瑜是不能共存的药与病的关系,与茶客、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2009-03-27

  • 与教参对话:鲁迅小说《药》的主题及其它
    来。对话一:人物夏瑜不是秋谨,夏四奶奶不“羞愧”(一)人物夏瑜的生活原型应该由秋谨与徐锡麟两人塑造而成,而不是秋谨。教参书中“关于《药》的素材”有这样一句话:“篇中人物夏瑜的姓名系由清末革命者秋谨而来。”而本人认为,夏瑜的人物原型不仅有秋谨的形象更有徐锡麟的影子。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曾说过:“……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师道·教研 2009年12期2009-02-01

  • 启蒙与绝望
    含了夏三爷告密与夏瑜劝牢头造反两个故事,由于这两个故事是通过康大叔及茶客们的冷酷和漠然的语调呈现,夏瑜的牺牲实际上成了显示登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点的试纸。“牺牲”作为传统英雄悲剧的主题,从“药”这一道具以及环绕道具而出现的种种戏剧性言行,由此获得了新的意义:“牺牲”的正面意义被隐入背景,作者却对环绕“牺牲”的社会群体态度作了正面的描写。第四场景相当于戏剧的尾声,“时间”已是第二年清明(前三个场景保持了时间前后的持续),场景设计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华夏两家的生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2009-01-29

  •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
    (药)里能够显示夏瑜这个人物的孤独的句子很多,请同学们找一找。生:当听到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众人大笑,一连声说夏瑜“疯了”,说明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生:还有人说夏瑜“可怜”,认为夏瑜在向阿义讨饶。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是夏瑜在鄙视阿义。师:茶客们不理解夏瑜,确实是夏瑜这个革命者的悲哀。但最悲哀的还是来自亲人的不理解。小说中有一句话表明了夏瑜不被理解的孤独,请找出来。生:就是夏瑜母亲在儿子坟前说的“瑜儿,都是他们冤枉了你……”这一句。夏瑜母亲认为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7期2008-09-10

  • 从主题到细节
    :夏三爷告密——夏瑜被捕——夏瑜狱中宣讲——夏瑜就义——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议“药”——华大妈、夏四奶奶上坟如此情节导致的结果有二:一是使小说的结构变得冗长;二是引起主题的变化,华、夏两家由主次关系变为并列关系,冲淡了原主题(华家不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 如果抽去暗线,结果又会起怎样的变化?小说的结构变得单薄;小说的主题缩小到迷信,政治色彩消失了,撼人的力量也就消失了。归纳:由此可见,鲁迅先生以明、暗两线来构建小说《药》的情节,完全是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6期2008-07-24

  • 简析《药》中的意象描写
    天空,而不是飞向夏瑜的坟墓,所以先写乌鸦飞前的叫声,“哑——”的一声大叫,令人恐惧、吃惊;再写乌鸦飞前的动作,“张开两翅,一挫身”;而后写飞的方向,不是夏瑜的坟墓,而是“远处的天空”,并且速度之快,“箭也似的”飞去了,随着乌鸦的飞去,夏四奶奶那种梦幻般的祈愿也就彻彻底底的破灭了,作者用工笔重彩来描写这乌鸦,揭示了夏四奶奶的愚昧,那种在梦幻中的追求最终是要破灭的。三、馒头文中的馒头一种是华老栓为儿子买的治病的药——人血馒头,它寄寓着华家的全部希望。另一种是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5期2008-06-27

  • 例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解了。刽子手要了夏瑜的命,康大叔又是如何谈论夏瑜的呢?”我继续设问。“语气轻松,后悔没得着钱,对他的死不在意。”一个学生说话倒是言简意赅。“夏瑜为何而死?按理说大家该不该在意呢?”“这个我知道。老师,夏瑜为百姓牺牲,但是老栓、茶客们、康大叔等为代表的看客却不理解他的死,这是鲁迅笔下常见的看客形象。”“康大叔也是看客吗?”“我看不是。”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老栓和刽子手的交易是私下的,康大叔后来说的那些都是内幕消息,好像一般的茶客是无法知道的。康大叔就是刽子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4期2008-04-19

  • 跨文本教学,解读鲁迅文本的一种有效尝试
    叔?是寂寞孤独的夏瑜,还是无私无畏的漫游者?是愚昧麻木的华老栓,迷信盲从的村民,还是卑劣无聊的茶客?”“请不要说他们与我们无关”,“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才能无愧于‘人的称号?”最后以“少一些卑劣,多一些崇高;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奉献;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奴性,多一些尊严;少一些迷信,多一些怀疑;少一些盲从,多一些独立……”作结,富有感染力,既是呼吁,又是“立人”的引导。【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比较阅读(比较阅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2期2008-01-16

  • 乌鸦的寓意新解
    小栓仍不免于死,夏瑜的牺牲也未能唤起周围群众的觉悟。“乌鸦”的形象,主要的艺术意义,该是在全篇悲凉的色调上再添一层阴冷。二是用“乌鸦”的描写来否定“显灵说”。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还在五四运动之前,迷信鬼神还相当普遍。夏瑜的母亲发现儿子的坟上有花环,她不知道这是花环,以为是神的显灵,所以她看见旁边有一只乌鸦,就说,假如上天有灵的话,知道儿子是冤屈的,就叫乌鸦飞到我儿子的坟上来显一显灵吧。然后他就等着,等了半天,乌鸦也没有按夏瑜母亲的祝愿飞到儿子的坟上去,而是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6年6期2006-06-09

  • 于无声处听惊雷
    :革命者反革命者夏瑜康大叔、阿义、夏三爷拯救者麻木者送花环的人华老栓、夏四奶奶、花白胡子、驼背、年轻人等从上图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许多不同的意义来,比较而言,有三点特别突出:一是文本的层次结构,二是文本中的主要矛盾及其斗争策略,三是主要场景设置的意义。以往众多的解读者都认为《药》有明暗两条线索,讲了两个故事,即明线讲华家的故事——华老栓给儿子小栓买药(人血馒头)治痨病,结果无效,老母亲华大妈给小栓上坟;暗线讲夏家的故事——夏瑜被杀,血被卖被吃,老母亲夏四奶奶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2006-05-20

  • “明线”“暗线”与“实线”“虚线”
    面描写)。革命者夏瑜因革命而惨遭杀害是暗线(侧面描写)。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第一部分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第二部分明写老栓夫妇煎“药”和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血被吃;第三部分明写刽子手康大叔和茶客们议“药”,暗写夏瑜在狱中的英勇斗争;第四部分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悲凉。但两条线索决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通过物——人血馒头(既是夏瑜鲜血又是治小栓痨病的骗人之“药”)、人——康大叔(用钢刀子杀死夏瑜,又用夏瑜鲜血作骗人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0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