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酶

  • Carba NP 及mCIM 试验在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临床应用价值
    杂,其中产碳青霉烯酶是主要机制,该物质能够明显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beta-内酰胺酶,从而使细菌耐药[2]。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金标准,不过此法技术条件要求严苛,而且操作繁琐,检测成本高、效率低,同时也会受检测基因数量、引物突变、样本污染等原因而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限制了基层医院常规实验室开展[3]。Carba NP 试验与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

    系统医学 2023年13期2023-10-26

  • 肠杆菌目细菌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评价*
    要意义。产碳青霉烯酶是CRE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根据Ambler分类法可将碳青霉烯酶分为 A、B、D 类酶[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是A类酶的典型代表,作为KPC的主要生产者,肺炎克雷伯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细菌(CPE)[4-5]。2020年我国国家耐药监测网(CHINET,www.chinets.com)数据显示,2005-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IPM)和美罗培南(MEM)的耐药率分别从3.0%上升至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15期2023-08-09

  • m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CRE和CRPA产酶表型的方法学评价
    内酰胺酶和碳青霉烯酶[2],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生物膜形成、外排系统过度表达、产碳青霉烯酶等方面[3]。目前用于治疗感染的新的抗生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对产KPC 和OXA-48 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抑菌作用,而对生产B类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则没有抑菌作用[4]。此外,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亚胺培南/雷利巴坦(imipenem/relebactam)[5]和美罗培南/韦博巴坦(meropenem/vabor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3期2023-06-07

  • MAST D73C组合纸片法和PCR基因检测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菌株中碳青霉烯酶的价值
    KPC酶等碳青霉烯酶等为肠杆菌科细菌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整合子、质粒等移动元件传播均可成为传播介质并最终造成菌株CRE暴发[1-2]。针对产生不同碳青霉烯酶的CRE菌株需要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其中,阿维巴坦可对A类(ESBL、KPC)、C类(AmpC)以及D类(OXA-48)β-内酰胺酶细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产生B类金属酶(NDM、IMP)无明显效果[3]。现阶段,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存在滥用现象,儿童体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3期2023-03-15

  • 基于免疫显色法分析137例儿童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的碳青霉烯酶表型
    增多。产生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3]。本研究使用免疫显色法检测了本地区儿童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表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同时采用PCR检测对免疫显色法检测的结果进行验证,以明确此方法的准确性。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收集2019-2020年从本院住院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7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3株、大肠埃希菌22株)和非发酵菌(共6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4期2023-03-01

  • 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临床应用
    抑制剂用于碳青霉烯酶型别检测的应用价值。现作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收集六安市人民医院2020-2021年临床送检标本中,经VITEK 2 Copmact仪鉴定为肠杆菌目并且初步判断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共227株菌株。剔除同一病人重复分离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79株,大肠埃希菌20株,阴沟肠杆菌14株,弗氏枸橼酸杆菌4株,黏质沙雷菌3株,植生拉乌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14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根据不同碳青霉烯酶的特征开展联合药敏试验,有助于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因此,准确、快速地对CRE产生的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分型,在抗感染方案的制订、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碳青霉烯酶酶型/耐药基因检测的方法按检测的结果分为表型检测和基因型检测。本文主要介绍可以在2 h以内完成碳青霉烯酶酶型/耐药基因检测的方法。1 CRE概述CRE导致的感染病死率高。我国CRE血流感染30 d内的病死率为46.2%[5]。在血液病患者中,CRE导致的血流感染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4期2022-11-25

  • CR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表型的分析*
    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表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CRK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 本研究菌株来源为泰安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100株非重复CRKP。CRKP定义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中任何一种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7]。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1.2仪器与试剂 Autof ms1000全自动微生物质谱仪和巧克力平板为郑州安图生物有限公司产品。CZA纸片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22期2022-11-21

  •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实验室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方法和临床报告,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耐药防控专委会、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和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组织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撰写了专家共识并对实验室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方法进行了推荐,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或科研院所开展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提供指导。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更新主要要点如下:①细化了一些检测方法,包括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以及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②新增不常见检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2年4期2022-08-23

  • 111例无菌体液标本中CRE的碳青霉烯酶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RBA 5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长沙复星诊断科技有限公司)。1.4方法1.4.1细菌鉴定及药敏 采用BD phoenix-100或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B法或E-test法对药敏结果进行复核,抗菌药物敏感性判定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20年发布的药敏试验折点标准。1.4.2表型和基因型检测 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和基因型检测分别采用文献[7]中推荐的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1.4.3同源性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2022-06-29

  • 东莞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升趋势,产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2]。起初所有的碳青霉烯酶都被认为是具有物种特异性和染色体编码的β-内酰胺酶。但是,在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分别发现了blaIMP-1[3]、blaOXA-23[4]和blaKPC-1[5]。最初,肺炎克雷伯氏菌碳青霉烯酶(KPC)是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随后在大肠杆菌、肠杆菌、肠沙门氏菌和非发酵菌中也有检出KPC基因的报道[6],有研究发现KPC基因通常位于Tn

    海南医学 2022年10期2022-05-30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检测及鉴定现状
    ,尤其是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CPE),早期快速、准确地检测CPE 是遏制其传播的关键,也有助于精准用药治疗[2]。1 CRE 定义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CDC)将CRE 定义为满足以下任一条件:①肠杆菌目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或多利培南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3期2022-04-16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CRE产生碳青霉烯酶[3],可用于治疗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CPE)的药物极少,替加环素、黏菌素以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治疗药物。而对不同类型的碳青霉烯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体外抗菌活性作用不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金属酶无效,但对丝氨酸酶、AmpC酶以及ESBL酶敏感[4-5]。据报道,对于CRE血流感染的治疗,初始抗菌药物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大的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5

  • 河南地区少见CRE耐药性分析及碳青霉烯酶初筛实验的临床应用
    [2]。产碳青霉烯酶是CRE最重要的耐药机制[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少见CRE的临床检出和耐药情况,并分析CRE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为CRE院内防控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2019年分离自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样本的非重复少见CRE,从中随机选取22株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4

    检验医学 2022年2期2022-03-14

  • Carba plus纸片法测定CRE的碳青霉烯酶的能力评估及与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关系
    升趋势,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都存在耐药,CRE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都造成了威胁[1]。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十分必要。目前,主要采用Carba NP试验及碳青霉烯类失活试验法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但以上检测方法只能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活性,不能区分碳青霉烯酶的类型,因此,亟需找到一种能快速、准确对碳青霉烯酶类型进行区分的检测方法[2]。Carba plus纸片法通过酶抑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5期2022-03-12

  • 临床克雷伯菌属碳青霉烯酶三种检测方法的实验比较研究
    最常见为产碳青霉烯酶,主要流行类型为KPC 型(肺炎克雷伯氏菌碳青霉烯酶)、NDM 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IMP 型(亚胺培南水解β-内酰胺酶)以及VIM 型(维罗纳整合子编码β-内酰胺酶),第一种属于丝氨酸酶,后三种属于金属酶,分别由blaKPC,blaNDM,blaIMP和blaVIM基因编码[2]。碳青霉烯酶遗传和表型检测的相关研究有助于全球监测碳青霉烯耐药菌的多样性和流行性,且快速准确地检测碳青霉烯酶,能够帮助临床及时地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以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3-08

  • 3-氨基苯硼酸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酶抑制增强试验检测肠杆菌目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研究
    内酰胺酶和碳青霉烯酶是其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1]。碳青霉烯类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目细菌所致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尤其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的检出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CRE 菌株往往表现为广泛耐药特征,导致其所致感染的高病死率。文献报道,我国临床上分离的CRE 菌株产生碳青霉烯酶的种类多,对碳青霉烯类的水解能力亦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不同酶抑制剂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2年1期2022-02-20

  •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鉴定肠杆菌目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型别的临床价值
    机制是产生碳青霉烯酶。按照Ambler分子分类方法,碳青霉烯酶可分为丝氨酸酶(A类,以blaKPC为主)、金属β-内酰胺酶(B类,以blaNDM为主)和丝氨酸碳青霉烯酶(D类,以blaOXA-48为主)三大类。不同类型碳青霉烯酶的分布具有地区、人群和细菌种类的差异性,我国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分别以KPC和NDM型为主,少数菌株产OXA-48、IMP和VIM型碳青霉烯酶[4]。《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

    检验医学 2022年12期2022-02-10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类耐药或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RE 引起的感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CRE 所导致的侵袭性感染(如血流感染)死亡率可达40%~50%[2]。随着CRE 感染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越发困难,特别是一些CRE 菌株出现多重耐药甚至出现泛耐药的特征,这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更大的选择困境[3]。而实验室能够迅速精准地检测出CRE,对于防控耐药菌株的传播、指导临床医生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耐药机制及表型、基因型以及酶免疫层析技术三

    医学信息 2021年19期2021-12-02

  • 免疫胶体金试剂盒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临床性能评价
    自身产生的碳青霉烯酶[3-6],其次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和/或AmpC 酶过度表达合并膜孔蛋白缺失、外排泵过表达和药物靶位改变[7]。碳青霉烯酶按Ambler 分子分类为A、B、D 3 类酶。A类为丝氨酸酶,KPC 是最具临床意义的A 类酶;B 类为金属β-内酰胺酶,是研究最多的碳青霉烯酶,主要包括NDM、IMP和VIM;D类也属于丝氨酸酶,主要是OXA-48。碳青霉烯酶的临床检测方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21期2021-11-20

  •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性分析
    1.3.3碳青霉烯酶抑制增强试验 将0.5麦氏浊度的CRKP菌悬液均匀涂布于MH琼脂平板上,贴4张亚胺培南纸片,1张纸片不滴加任何液体,1张纸片滴加10 μL氨基乙基二苯硼酸酯(APB)溶液,1张纸片滴加10 μL EDTA溶液(初始浓度0.1 mol/L),1张纸片同时滴加APB溶液和EDTA溶液各10 μL。过夜孵育,量取抑菌圈直径。结果判读如下:如滴加APB溶液使抑菌圈直径扩大5 mm以上,判断为产A类碳青霉烯酶;如滴加EDTA溶液使抑菌圈直径扩大5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9期2021-10-19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基因调查*
    持续产生、碳青霉烯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以及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碳青霉烯酶按照Ambler分子分类方法,碳青霉烯酶可分为A、B和D三类。A类为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以KPC型为主;B类为金属β-内酰胺酶,以 NDM、IMP和VIM型为主;D类为OXA-48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1]。本研究收集2018—202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0株CRO,对其临床分布、耐药机制以及检测方法进行调查,为CRO抗感染治疗合理选药以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临床检验杂志 2021年8期2021-10-11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CRE碳青霉烯酶的效果评价
    峻问题。产碳青霉烯酶是CRE最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1]。目前,研究发现碳青霉烯酶主要包括A类酶(KPC)、B类酶(IMP、NDM及VIM等)及D类酶(OXA-48)[2]。临床试验证明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等抗生素对大多数产A类和D类酶CRE菌株有效,但对B类酶无效。因此,区分CRE产酶类型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方法主要有纸片协同试验、mCIM(modified carbapenem i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年8期2021-09-16

  • 产KPC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分布
    学发现,产碳青霉烯酶的PA所占比例正急剧增高[10],不同的酶其流行的区域不同。本文收集了泛耐药PA,调研碳青霉烯酶的存在情况,并对其耐药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分布进行探讨,为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收集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7-12月的临床首次分离的泛耐药PA112株,-20 ℃冻存待用。1.2主要试剂和仪器BHI培养基(英国OXOID公司)、MiSeq测序仪(美国Illumina公司)、DNA Ma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1年6期2021-07-12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敏感性分析及疗效评价
    与挑战。产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主要机制[2]。碳青霉烯酶包括A、B、D类酶,其中A类和D类为丝氨酸碳青霉烯酶,B类为金属碳青霉烯酶[3]。CRE碳青霉烯酶分型检测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4]。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tan,CAZ/AVI)由头孢他啶和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组合而成,2019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用于治疗CRE引起的复杂性腹腔感染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等[5],但其临床疗效研

    临床检验杂志 2021年5期2021-07-02

  • mCIM与eCIM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表型筛查中的价值
    困扰。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是CRE的主要耐药机制,这些耐药基因存在于可转移质粒上,可以在不同菌株间水平传播 。为了及时、有效地治疗CRE感染,临床实验室必须具备快速、准确的鉴定能力。200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作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查的常规方法;2017年,CLSI推荐改

    检验医学 2021年2期2021-03-09

  •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
    果。②产生碳青霉烯酶。2 CRE的耐药机制产生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6]。按照Ambler分子分类方法,碳青霉烯酶可分为A、B和D三类。A类为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以blaKPC(blaKPC-2-blaKPC-55)、blaSME(blaSME-1-blaSME-5)、blaIMI(blaIMI-1-blaIMI-18)、blaNMC和blaGES(blaGES-1-blaGES-43)型为主;B类为金属β内酰胺酶,以b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6期2020-11-20

  • 双浓度联合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筛查CRE的临床应用价值
    药或能够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1]。CRE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定植率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CRE的定植常先于CRE的感染或与感染并存,对入院患者进行CRE的主动筛查并对阳性患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预防CRE感染与传播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双浓度联合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对231株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CR

    检验医学 2020年10期2020-11-06

  • 山东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基因分析
    析。表1 碳青霉烯酶PCR引物信息2 结果2.1 CRE分离情况2017年7月—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送检CRE的患者231例,有87例检出CRE,其中6例患者不同部位的临床样本中同时检出CRE。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本研究纳入CRE 93株。2.1.1 CRE样本来源 93株CRE临床分离株中,有52株(55.91%)分离自痰液样本,11株(11.83%)分离自血液样本,8株(8.60%)分离自中段尿样本,5株(5.38%)分离自

    检验医学 2020年8期2020-09-04

  •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机制包括产碳青霉烯酶、高产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合并膜孔蛋白缺失及外排泵的过度表达,产碳青霉烯酶是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5]。碳青霉烯酶包括A类酶、B类酶和D类酶,不同种类的碳青霉烯治疗方案不同,准确和快速地检测碳青霉烯酶并加以正确的临床治疗可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为此,系统综述碳青霉烯酶实验室检测方法,为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提供依据。1 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实验室常规工作中,可通过纸片扩散法(K-B法)或稀释法(M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2期2020-03-03

  • MAST D73C 组合纸片法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
    泛关注。产碳青霉烯酶(KPC酶、MβL酶、OXA-48酶等)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1],其可以通过质粒、整合子等可移动元件传播引起CRE菌株的暴发流行[2]。产不同碳青霉烯酶的CRE菌株导致的感染用药方案往往不同,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可有效抑制产A类(如KPC、ESBL)、C类(如AmpC)、D类(如OXA-48)β内酰胺酶等酶的细菌生长,但对产B类金属酶(如NDM、IMP)则无效[3]。因此迫切需要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够快速、准确地明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1期2020-02-14

  • eCIM联合mCIM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分型的应用*
    升。其中产碳青霉烯酶的KPN在临床样本中的分离率位于前列[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分两大类:产碳青霉烯酶和非产碳青霉烯酶,并以前者为主。按照Ambler分子分类方法可将碳青霉烯酶分为A、B、D三类。A类和D类为丝氨酸酶,B类为金属酶。A类中的KPC,B类中的NDM、VIM、IMP和D类中的OXA-48是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基因可通过质粒、转座子或整合子等在同种菌或不同菌种间传播,导致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1期2019-11-14

  • mCIM试验与eCIM试验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能
    生问题。产碳青霉烯酶是CRE最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肺炎克雷伯氏菌碳青霉烯酶(KPC)、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维罗纳整合子编码-β-内酰胺酶(VIM)及亚胺培南水解β-内酰胺酶(IMP)是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CP-CRE)最常见的四种碳青霉烯酶,分别由blaKPC、blaNDM、blaVIM、blaIMP基因编码,其中KPC属丝氨酸类碳青霉烯酶,其余均为金属-β-内酰胺酶[1,2]。多年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碳青霉烯酶的有效检测方法。2

    山东医药 2019年24期2019-09-23

  • 改良Hodge试验、CNPt及mCIM筛选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价值
    培南等。产碳青霉烯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3],碳青霉烯酶能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于分子特征的不同,目前已知的碳青霉烯酶分别属于Ambler分类法中的A、B及D类。A类和D类为丝氨酸碳青霉烯酶,A类编码基因以KPC、GES、SHV、TEM和CTX-M等多见,D类以OXA多见。B类为金属酶,常见编码基因为IMP、VIM、GIM和NDM等。部分编码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可通过质粒等移动性元件在细菌间水平传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年5期2019-05-15

  • 主动外排系统AcrAB在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差异研究*
    药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而对非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耐药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明确细菌的耐药机制将为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AcrAB是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的主动外排泵,AcrAB的高表达与大肠埃希菌多种耐药相关[2-3],AcrAB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可显著增加药物敏感性。AcrAB在碳青霉烯耐药菌株中的作用尚少见报道,本研究拟收集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根据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将其分为产酶组和非产酶组,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重庆医学 2019年24期2019-04-26

  •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鉴定及预警能力的评价
    定及预警产碳青霉烯酶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菌株 收集2011年8月3日至2012年8月3日某医院临床送检样本中分离并保存的93株非重复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作为受试菌株。1.1.2 仪器与试剂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相配套的细菌生化NMIC/ID4药敏鉴定卡(购自美国BD公司)。1.1.3 质控菌株 产酸克雷伯菌ATCC700324、大肠埃希菌ATCC25922。1.2 方法1.2.1 菌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1期2019-01-30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OXA-48 家族碳青霉烯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性,但可被碳青霉烯酶水解、灭活,随着临床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耐碳青霉烯类的菌株,这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比率增加,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比率增加。根据2017年CHINET数据显示,2005-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9%和3.0%上升到了24.0%和20.9%,耐药率上升幅度高达8倍[2]。CRE的激增主要是由碳青霉烯酶基因出现和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7

  • 2016-2017年印第安纳州获得的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
    因可能是产碳青霉烯酶的CRE(CP-CRE)的出现。碳青霉烯酶通常由质粒编码,该质粒容易在细菌之间转移。此外,CP-CRE由于其广泛的耐药性和相关病死率上升而构成风险。在美国,肠杆菌科细菌中产碳青霉烯酶最常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近期在美国以外接受过医疗服务的患者。产VIM菌株常发现于南欧和东南亚,但美国很少报道。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印第安纳州共报告649株CP-CRE分离菌,包括来自7例患者的9株产VIM的CP-CRE分离菌。VIM是仅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年1期2019-01-06

  •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及基因型分析
    .2.2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表型筛选1.2.2.1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 把0.5麦氏浊度的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悬浮液1 ∶10稀释后均匀涂布于药敏试验平板上。于平板正中央贴10 μg/片美罗培南药敏纸片,将待测菌挑取出来,自纸片外缘向平板边缘划线接种待检菌,经35 ℃培养过夜后判定效果。1.2.2.2Carba NP(Carbapenemase Nordmann-Poirel)试验 制备A液(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2018-11-07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
    [7]检测碳青霉烯酶在2 h内出现阳性结果(a管为红色或桔红色,b管为黄色)的报告为产碳青霉烯酶。见图1。图2 mCIM试验Fig.2 mCIM Test图1 Carba NP试验Fig.1 Carba NP Test1.3.3 mCIM[8]检测碳青霉烯酶刮取1 μL血平板上过夜培养的菌落于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one Soybean Broth,TSB)中,漩涡振摇10~ 15 s;使用无菌镊子每管加入一张10 μg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纸片,确

    实用医学杂志 2018年15期2018-08-15

  • 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防控指南简介
    L;②产生碳青霉烯酶;③对于天然对亚胺培南非敏感的细菌(如摩根摩根菌、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需参考除亚胺培南外的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MIC。2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2.1 产生碳青霉烯酶产生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主要机制,该酶可直接破坏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由于碳青霉烯酶基因大多位于可移动基因元件上,导致其很容易在不同肠杆菌科细菌以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间转移,在短时间内可导致大范围的流行播散[4]。目前我国临床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年3期2018-05-30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机制包括产碳青霉烯酶、外膜通透性障碍、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整合子的介导等,其中产碳青霉烯酶和外膜通透性障碍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主要的特征[3-5]。现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整合子分布、外膜孔蛋白的缺失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各个科室患者的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标本,对87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CRE)菌株进行研究。1.2方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4期2018-03-06

  •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快速碳青霉烯灭活试验的评价
    费用。产生碳青霉烯酶是CRE最主要的耐药机制,导致对其所致感染的治疗药物极其有限。此外,碳青霉烯酶基因往往存在于可移动元件或质粒上,能在不同细菌间水平传播。为控制该类耐药菌的流行播散,实验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可靠、低成本检测菌株中碳青霉烯酶的方法。本研究对一种新的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检测方法——快速碳青霉烯灭活试验(rCIM)作出评价。该方法是先将一株可能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与美罗培南纸片共同孵育,孵育后离心,取其上清液,与敏感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年5期2018-01-20

  • 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筛选及临床分析
    1100)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筛选及临床分析许光辉,陈淑娟,俞柳敏,涂海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福建 莆田 351100)目的 筛选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及现状分析。方法 采用K-B法及配套GN卡上机鉴定、改良Hodge法试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结果 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36株。结果表明,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院内尤其是重症医学科病房感染严重,

    当代医学 2017年35期2017-12-14

  • 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的方法比较
    王翠莲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的方法比较王翠莲目的探讨并比较相关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30株碳青霉烯酶肠杆菌阳性菌株为观察组, 同比例的30株非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菌株为对照组, 应用改良Hodge试验及Carba NP试验检测, 对比观察组经两种试验的检测阳性率、假阴性率及两组的耐药情况。结果观察组30株菌株经Carba NP试验检测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100.0%、0;改良Hodge试验检测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80.0%、20.0%;C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2017-04-27

  • imCIM检测B类碳青霉烯酶的效果评价*
    M检测B类碳青霉烯酶的效果评价*程阔,于宏伟,马伟立,何京,杨子轩,冯军花,张金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验科,石家庄 050000)目的 评价抑制剂增强改良碳青霉烯失活法(imCIM)在B类碳青霉烯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与EDTA纸片增效试验(EDPT)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181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4株、大肠埃希菌44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铜绿假单胞菌5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菌株83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5株、大肠埃

    临床检验杂志 2017年1期2017-03-29

  • MicroScan WalkAway仪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能力的评价
    预测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的可靠性。结果 MSW判定CRE的符合率为69.1 %(56/81)。PCR检测有48株细菌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仪器法检测这些菌株时,高级专家系统(AES)预测产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3.8 %,特异度为42.4 %,阳性预测值为70.3 %,阴性预测值为82.4 %,准确度为72.8 %。结论 MSW系统对CRE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仪器;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高级专家系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年1期2017-02-27

  • 应用碳青霉烯酶失活法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
    论著·应用碳青霉烯酶失活法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牛 翠1, 杨 靖2, 时东彦2目的 评估碳青霉烯酶失活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能力。方法 收集121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CIM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所含碳青霉烯酶,应用PCR方法检测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12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68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年1期2017-02-27

  • 2008-2014年亚太地区腹腔和尿路感染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AmpC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MAR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报告
    AmpC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MAR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报告Distribution of ESBLs, AmpC β-lactamases and carbapenemases among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causing intra-abdominal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during 2008-2014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年5期2017-01-14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和分析
    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和分析王鹏鲲,陈定强,俞 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广州 510120)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碳青霉烯酶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15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用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进行检测,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已知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在15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通过改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4期2017-01-06

  • VITEK-2 Compact细菌自动化鉴定与药敏仪器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性能评价
    )提供的产碳青霉烯酶信息进行统计分析。1.3.2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煮沸法制备细菌DNA模板,参照文献[3]进行PCR扩增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如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IMP-type metallo-β-lactamase, IMP)、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VIM-type metallo-β-lactamase, VIM)、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 NDM-1)及KPC型碳青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9-21

  • Carba NP法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
    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荆泳玮,胡访溪,阎琦,夏梦琪,王东月,刘新△(沈阳医学院,沈阳 110034)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及酶基因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常规微生物学检测,K-B纸片法筛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Carba NP试验及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利用PCR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型进行确证。结果临床分离的117株鲍曼不动杆菌株有64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期2016-08-18

  • 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000)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朱敏,邵彪,庞峰,赵岐刚*(聊城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山东 聊城252000)近年来产生了许多碳青霉烯酶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抵抗细菌侵犯的最后一道屏障,大量耐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出现导致临床面对多重耐药或者泛耐药细菌无药可用,对广大病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快速检测出碳青霉烯酶,通过有力措施预防其迅速的播散,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碳青霉烯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8期2016-01-25

  • 碳青霉烯酶药物不敏感的肠杆科细菌中KPC酶的检测及分析
    美,吴多荣碳青霉烯酶药物不敏感的肠杆科细菌中KPC酶的检测及分析黄 会1,佘姝敏2,詹希美3,吴多荣1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三级医院中肠杆菌科细菌产KPC酶的流行状况及型别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海南地区四家三级医院无菌部位分离的对亚胺培南或厄他培南中介或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43株,运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KPC表型筛查;PCR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别检测。结果 43株细菌中,21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PCR检测3株为阳性,基因测序比对分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3期2015-06-24

  •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
    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黄维真 综述,潘新年 审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南宁 530021)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检测方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杀菌作用快的β-内酰胺类药物,其良好的细胞通透性、高度的酶稳定性及较低的毒性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但是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及不断的增多,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12期2015-04-15

  • 微生物关于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的研究
    物能够产生碳青霉烯酶,而碳青霉烯酶是导致微生物耐药的主要因素.例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等[1].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应该针对于各种微生物产生的碳青霉烯酶进行研究,了解其耐药的机制,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应对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0例,年龄在16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2015-04-11

  • 改良Hodge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中的碳青霉烯酶:必须注意假阳性结果
    雷伯菌中的碳青霉烯酶:必须注意假阳性结果Modified Hodge test for carbapenemase detection inK.pneumoniae:attention to the false positive result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最重要的抗生素。但目前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 A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年6期2010-02-10

  • 替加环素和其他广谱抗菌药物对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SENTRY监测网络的报告
    引起。这些碳青霉烯酶可以分为金属β内酰胺酶(Mβ L)和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两类。替加环素是一类半合成的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对其他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通常对替加环素无交叉耐药。2000—2005年在北美、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医学中心共收集104株产碳青霉烯酶(丝氨酸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和其他2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其中产KPC-2和KPC-373株,VIM-1 14株,IMP-1 11株,SM E-1 5株,NMC-4 1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年1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