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膜

  • 你以为的“老花眼”,可能是患上了“黄斑前膜
    是“黄斑部视网膜前膜(以下简称“黄斑前膜”)”。面对这个病名,冯叔叔有些蒙。这是什么病?要动手术吗,还是点点眼药水就好了呢?〇 黄斑受损,感光功能会下降临床上,像冯叔叔这样把“黄斑前膜”误以为是老花眼的老年人非常多。许多老年人一旦出现眼发花,第一想到的总是老花眼,希望通过配老花镜解决问题。但实际上,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大多数人或早或晚都会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的情况,而老花眼只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眼病。就比如冯叔叔被确诊的“黄斑前膜”,其临床

    祝您健康 2023年9期2023-09-05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与黄斑区形态结构和血流密度的相关性
    引言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是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交界面形成的一种无血管性纤维增殖膜,该增殖膜可对视网膜表面水平及垂直方向形成机械性牵引力,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引起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视功能损害[1],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眼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人群发病率约为3.5%~5.5%[2-3]。目前黄斑前膜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是

    国际眼科杂志 2023年3期2023-03-13

  • 黄斑前膜手术内界膜剥离对视网膜全层影响研究
    00)特发性黄斑前膜以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15%左右[1]。国外研究表明[2]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80%以上患者年龄>50岁。玻璃体切除联合后界膜剥离术是目前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标准术式[3]。关于是否剥除内界膜,目前学界存在争议。支持内界膜剥除的学者,认为可以降低黄斑前膜复发,进一步促进视力恢复,而且安全可靠[4]。反对内界膜剥除的学者则认为可能会加大视网膜损伤风险,从而影响术后视力恢复[5]。本研究旨在比较联合内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2022-10-08

  • 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效果观察
    0)特发性黄斑部前膜(IMEM)是一种发生在眼底后极部黄斑区的疾病,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认为其发生主要与璃体后脱离、细胞增生、迁移相关[1]。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闪光感、视物变小、视物变形等,其严重程度与前膜部位、厚度、有无发生收缩有关。当前对IMEM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若膜严重影响视功能则需要通过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进行治疗[2]。研究[3]表明,在黄斑前膜剥除术中联合使用内界膜剥离术可有效解除黄斑牵引,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表面的有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9期2022-09-29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OCTA形态变化分析
    14000)黄斑前膜主要是指黄斑区视网膜表面形成的一层纤维膜,常常伴部分或者整个玻璃体后脱离[1]。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anterior membrane,IMEM)是典型的一种病变,好发群体是50岁以上的人群,该病容易引起诸多症状,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黄斑水肿、血管变形扭曲等[2]。针对IMEM常是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在手术具体实施上,采取玻璃体切割术能够有效剥除黄斑前膜,且经吲哚菁绿染色可并剥除内界膜,能够尽快复原视

    哈尔滨医药 2022年3期2022-07-16

  •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效果观察
    000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 IMEM)为临床常见眼病,主要在50 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无明显诱因[1-2]。IMEM 通常与白内障合并发生,若不施以及时的治疗,则会造成患者视力降低,影响其生活质量。针对IMEM,目前尚未见特效的药物治疗措施,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3-4]。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是临床治疗IMEM 的常用措施,可通过切除浑浊的玻璃体,并剥除视网膜表层的增殖膜,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2022-04-03

  • 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4-10]、黄斑前膜[11-14]、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15]、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6]、急性眼内炎[17]等多种眼底疾病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团队之前的研究亦证明了iOCT的价值[2]。目前国内关于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缺乏大样本、长时间、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对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1期2022-02-23

  • 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对比敏感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安 燕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视网膜前纤维增生形成的机化膜[1],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可能与玻璃体后脱离和视网膜细胞向黄斑区迁移积聚有关。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IMEM,黄斑前膜撕除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2-3]。但术后部分患者存在视网膜表层褶皱或黄斑水肿现象[4]。随着玻璃体切除术的成熟,25G等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5]。相关研究表明,在黄斑前膜撕除术时采取25G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6]。本文回顾性分析黄斑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1期2022-02-16

  • 心理弹性在黄斑前膜剥除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中的中介效应
    闫佳敏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属于一种不明原因诱发的眼底病变,患者表现为视网膜前纤维慢性进行性增生,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视力[1]。黄斑前膜剥除术是目前治疗IMEM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发病突然及对手术的不了解,导致患者对疾病预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积极性[2]。疾病不确定感是指个体由于缺乏疾病知识,导致其对病情发展及预后产生焦虑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信心[3]。应对方式是指患者面对疾病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3期2022-02-15

  • 特发性黄斑前膜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上的形态学改变与视力的相关性
    10008)黄斑前膜是一种发生在黄斑部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非血管性纤维细胞膜。特发性黄斑前膜是特指其中发病原因无法明确的类型。临床发现很多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物变形及视力下降的症状,但同时也观察到少部分患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十分轻微。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的改变来看,后者在形态上往往受累程度较轻,提示患者的视功能损害程度与OCT改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既往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眼科学报 2021年12期2022-01-28

  • 特发性黄斑前膜微循环血流、结构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0025)黄斑前膜,目前接受度最广的是玻璃体后脱离损伤视网膜内界膜引起下方的各类视网膜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玻璃体后脱离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membrane,IMEM)的发生率达95%。IMEM占黄斑前膜的80%,其主要高危因素之一为年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50岁时发病率约6%,而年龄达到75岁时,发病率可达20%,10%~20%的病例可出现双眼发病[1]。吸烟、饮食习惯、种族及眼轴长度也是IMEM的危险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2021-11-26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前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
    军总医院眼科黄斑前膜(也被称为黄斑部视网膜前纤维增生症)是一种存在于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和黄斑部玻璃体膜两个主要临界层面之间的黄斑玻璃纸样改变。导致黄斑前膜的发病原因复杂且多样,而目前临床大多数被认为是病因不确切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s,IMEM),作为有效治疗手段的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手术在该疾病的早期诊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然而常规检查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2021-10-28

  • 走出突触认知的5个误区
    1 误区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均为胞吐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结合,同时释放神经递质。受此内容影响,部分教师就会错误地认为,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通过胞吐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实际上,神经递质的种类繁多,早期发现的主要是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小分子递质。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还发现一些脂溶性的气体信号分子,如NO、CO、H2S和内源性大麻素,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性作用。这些气体性神

    中学生物学 2021年7期2021-10-08

  • 基于OCT分型的特发性黄斑前膜经25G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疗效评估和比较
    刘伦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是一种常见的可导致视力下降的黄斑部疾病,临床上50岁以上人群多见,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黄斑前膜收缩可以对黄斑部视网膜组织造成牵引,表现为视网膜厚度增加和视网膜皱褶,随着病程进展,可造成黄斑部结构明显破坏,进而导致明显的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等症状[1]。手术是目前IEME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视力,降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pti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4期2021-09-06

  •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分析
    2400)视网膜前膜的病变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导致了视网膜胶质细胞及RPE细胞迁徙至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从而导致纤维细胞膜的增殖[1]。与此同时,发生在黄斑部位的病变称之为黄斑前膜。临床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视网膜前膜疾病,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案则是玻璃体切割联合前膜剥除,而随着手术技术的革新,微创玻璃体手术成为了新的应用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安全、有效,能够防止并发症带来的影响。本次试验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在自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3期2021-08-31

  •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RRD 术后黄斑前膜(premacular membrane,PMM)的发生率为3%~15.6%[5],而PPV 治疗RRD 术后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ERM)的发生率在6%~13%[6-7],在使用纤维蛋白胶治疗RRD 的首次报道中术后ERM的发生率也为27.9%。近年来,剥离黄斑内界膜(inter limiting membrane,ILM)常用于治疗黄斑疾病[8-9],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率促进糖尿病黄斑水肿的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8-28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观察
    10220)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 MEM)是临床中常见的眼部疾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中,是一种无血管纤维细胞增生性膜沿黄斑内界膜表面生长,其结构包含视网膜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巨噬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等[1],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确切发病原因和形成机制当前仍不明确,通常与黄斑界面异常和玻璃体后界膜脱离密切相关[2],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前膜的进展,会使黄斑部的结构发生异常

    广州医药 2021年4期2021-07-29

  • 基于SD-OCT建立新的前膜分级法评估IMEM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0引言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 IMEM)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检查中常见,会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以及视觉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借助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可以增加IMEM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前的检出率。既往的研究大多粗略地根据IMEM对黄斑中心凹形态或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

    国际眼科杂志 2021年6期2021-06-04

  •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血管区面积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蒋沁 沈轶黄斑前膜是指在视网膜和玻璃体交界区形成的无血管纤维增殖膜,该增殖膜对视网膜表面的水平及垂直牵引可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紊乱,进而引发视物变形等视功能损害[1-3]。特发性黄斑前膜是在无明显诱因,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病的影响下形成的机化膜。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在7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可达15.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患病率逐年攀升[4-5]。目前黄斑前膜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

    眼科新进展 2021年4期2021-04-29

  • 特发性黄斑前膜治疗的相关研究
    384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纤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形成和发展与老化过程有密切关联。iERM初发期黄斑前膜非常薄而且透明,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黄斑前膜形成半透明膜并且逐渐收缩变厚,导致黄斑区皱褶,发生视物变形和中央区视功能的丢失。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深入了解iERM的临床特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7期2021-04-17

  • 黄斑前膜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进展
    33000)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i membrane,ERM)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细胞在黄斑区视网膜内表面增生而形成的纤维细胞膜,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视力下降的黄斑部疾病。患者早期视力下降症状不明显,但当ERM累及黄斑中心凹时就会出现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物变小等视功能改变。根据发病原因分为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i membrane,IMEM)和继发性黄斑前膜两种类型,IMEM约占8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12-20

  • 不同波长氪激光治疗非增殖期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已存在或疑似黄斑前膜者。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方法1.2.1 仪器 氪黄眼底激光仪(ELLEX Integre LP561,澳大利亚)、氪绿眼底激光仪(ELLEX Integre LP532,澳大利亚)、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OPCON 3D OCT-1000 日本)、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机(TOPCON TRC-50DX,日本)。1.2.2 PRP 治疗 由经验丰富的同一医师分别使用氪黄、氪绿ELLEX 眼底激光仪对两组患者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07-25

  • 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PVR-C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复位、黄斑前膜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2wk内眼压增高者6眼,经过治疗,眼压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到随访末期均未出现黄斑前膜;2眼因下方视网膜周边部出现PVR致再次视网膜脱离,余35眼均成功取出硅油。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PVR-C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并有效防止了黄斑前膜的出现。0 引言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脱离较长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逐渐扩大、玻璃体混浊加重、视网膜下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05-08

  • 黄斑前膜如何治疗
    。诊断为左眼黄斑前膜。请问:黄斑前膜应如何治疗?上饶市 万××万××同志:黄斑前膜又叫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是指视网膜表面生长的无血管性纤维增殖膜,根据发病原因分为特发性黄斑前膜(即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黄斑前膜(即由某些眼疾或外伤所致)、先天性黄斑前膜三种。不管是哪种黄斑前膜,治疗方法是相同的。药物口服或注射,对黄斑前膜是无明显效果的。一般来说,视力在0.4以上可隨访观察。若视力在0.3以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前膜剥离手术,其视网膜功能是可望改善的。你

    老友 2020年3期2020-03-25

  • 有无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治疗效果比较
    洪玲 曾苗黄斑前膜是常见的发生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一类疾病,它以黄斑区细胞迁延、增生形成纤维膜为主要特征[1]。Mitchell等[2]报道,小于60岁人群中有2%的患病率,但大于70岁人群中有12%的患病率。大约10%的黄斑前膜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单纯剥除黄斑前膜约有3%的患者可能复发需再次手术[3]。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是治疗特发性

    眼科新进展 2019年12期2019-12-18

  • PDR患者视网膜前膜中miR-126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PDR患者视网膜前膜中miR-126、VEGF表达,探究miR-126与PDR新生血管形成的可能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笔者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术的PDR患者8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PDR组)。纳入标准:(1)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诊断标准[5]。(2)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等。(3)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4)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6期2019-08-12

  • 小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降解及再生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Syn标记突触前膜,AChR标记突触后膜,并以其作为一抗,4℃过夜。第2天,用PBS冲洗3次,每次5 min,然后加入驴抗兔IgG 488荧光二抗(绿色荧光)和荧光594标记α-银环蛇毒抗体(红色荧光)室温孵育2 h,封片剂封片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1.3 数据分析HE染色:显微镜下(×200)在每张切片的挫伤区及挫伤交界区(距挫伤区200 μm范围内)随机选取10个视野,观察骨骼肌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由于挫伤区损伤程度较重,NMJ结

    法医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7-12

  • 莫将黄斑前膜当“老花”
    什么会长膜?黄斑前膜又叫视网膜前膜、黄斑皱褶,是指黄斑区视网膜表面形成的无血管纤维组织膜,它是影响患眼阅读视力和精细视觉的严重眼科疾病之一,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它的病因简单来说分为三大类:先天遗传,外伤所致(包括眼内手术后),还有一类是原因不明的(通常老年人多见);其中原因不明的黄斑前膜发病率约占80%。虽然大部分的黄斑前膜病因并不明確,但我们能够肯定的是,黄斑前膜是一个会慢慢发展的疾病,症状也会随着它的发展而逐渐加重。黄斑前膜刚长出来时是很小片的,大多数

    养生大世界 2019年3期2019-04-25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分析
    0引言黄斑视网膜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MEM)是在黄斑部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的非血管性纤维组织膜[1],前膜的收缩可引起黄斑区视网膜解剖结构紊乱和视功能的损害。特发性黄斑前膜是指发生于正常且无任何已知其他眼病的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0岁以下的发生率约2%~12%,70岁以上发生率达到20%[2]。多数学者认为玻璃体后脱离牵拉损伤视网膜内界膜及局部的血-眼屏障,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4期2019-04-08

  • 黄斑前膜形成的病因及机制研究进展
    30000)黄斑前膜是影响患眼视力和精细视觉的严重内眼病,成人黄斑前膜的发病率为7%~12%,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特发性黄斑前膜无确切原因,继发性黄斑前膜则继发于其他眼病,如眼外伤或眼部手术,也可能与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关,如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以及视网膜血管疾病[1]。黄斑前膜的存在会改变正常的黄斑显微解剖结构,导致视网膜厚度增加,视网膜结构破坏,如果伴有玻璃体黄斑牵引,则容易产生黄斑囊样水肿[2]。黄斑前膜可导致黄斑功能异常,出

    山东医药 2019年21期2019-02-13

  •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
    0引言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是发生于眼底后极部黄斑或附近区域的视网膜前纤维增生性疾病,病情可缓慢进展,并导致患者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视功能损害,具体表现常因黄斑前膜增生程度而不同,其机制与黄斑水肿、中心凹被混浊前膜遮挡或黄斑区视网膜因牵引而变形等有密切关系[1]。手术是IMEM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预后情况一般较为良好,但也容易受患者病情、手术损伤、前膜残留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2期2019-02-13

  • 眼内的“青纱帐”
    图1 :黄斑前膜图2 :黄斑前膜剥除术后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歌中的青纱帐是指北方的高粱长得又高又密,就像纱帐一样,外面的敌人根本看不到高粱地的游击队员,游击队员可以此为阵地,消灭敌人。纱帐是指纱制的帐幕,常置于殿堂之中,以分隔内外。眼内发生的一

    保健医苑 2018年10期2019-01-09

  • 术前OCT检查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力的评估价值
    004)引起黄斑前膜疾病的愿意呈现多样性特征,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在临床上更加常见,并且老年群体多发,对其视力造成极大影响。我们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用术前OCT检查为术后疗效评价作参考和支撑。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以下内容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81眼依据术前术前OCT情况分成完整组(39例,40眼)、不完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9期2019-01-03

  • 枸杞茯苓汤治疗黄斑前膜剥离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璐霞 特发性黄斑前膜 (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造成内界膜损伤后神经胶质细胞迁移和增生所导致[1]的一种疾病。IMEM发生在无其他眼病的患者,一般为老年人,是影响视力的一个重要原因。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形成、收缩可以使视网膜形成皱褶、黄斑部水肿、点状出血等,从而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给患者造成了痛苦。目前尚无治疗黄斑前膜的有效药物[2]。当患者视力降低到0.3以下,视物变形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5期2018-11-16

  • 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
    体表面常有视网膜前膜前膜的收缩将视网膜大血管拉直,并拉向肿瘤的中心。牵拉也常伴随着视网膜条纹或皱褶。大血管间的分支小血管或肿瘤血管也因受前膜牵拉导致扩张,行程扭曲,黄斑可能受牵拉而移位或出现黄斑孔[6]。同样,由于前膜的牵拉使血管渗漏而致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浅脱离、出血或硬性渗出;玻璃体积血、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等也有发生,但极少见[7]。周边部肿瘤纤维膜的牵引可致视盘移位。肿瘤外围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可能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脉络膜新生血管膜[8-9],不过少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5期2018-09-27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OCTA形态观察
    斑附近时称为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 MEM )[1]。 前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区解剖结构紊乱和视功能破坏,严重程度与视网膜皱褶、变形状况及水肿密切相关[2]。研究发现特发性黄斑前膜占黄斑前膜的80%[3],其主要高危因素之一为年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50岁时发病率约6%,而年龄达到75岁时,发病率可达20%,10%~20%的病例可出现双眼发病[4]。目前黄斑前膜尚无确切的药物治疗效果,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黄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8期2018-09-07

  • 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
    马鹤特发性黄斑前膜是一种中老年人较为多见的疾病类型,因白内障也是该年龄段的高发疾病,因此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生概率较高[1-2]。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联合手术应用愈趋成熟。因部分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仍然存在视网膜表层皱褶以及视物变形等情况,因此考虑在超声乳化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之上增加实施内界膜剥除术[3-4]。此次研究将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68例进行本次治疗探析,研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5期2018-05-18

  • 黄斑视网膜前膜需要手术吗?
    现右眼黄斑视网膜前膜且无其他病变。当时我的左眼视力1.2,右眼0.8,医生建议暂时不用手术。现在,我的右眼视力0.1~0.2,左眼仍有1.0。现在这种情况,我需要手术吗?术后会复发吗?江西九江 彭泽宁当年你的右眼除了“黄斑视网膜前膜”外并无其他病变,且当时视力有0.8,故非手术适应证。时隔10年,目前你的视力已下降至0.1~0.2,建议你去当地有条件的三甲医院做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查,以明确视力下降的原因。如视力下降确系黄斑视网膜前膜所致,而无其他原因影响视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1期2018-01-28

  • 黄斑视网膜前膜需要手术吗?
    现右眼黄斑视网膜前膜且无其他病变。当时我的左眼视力1.2,右眼0.8,医生建议暂时不用手术。现在,我的右眼视力0.1~0.2,左眼仍有1.0。现在这种情况,我需要手术吗?术后会复发吗?答:当年你的右眼除了“黄斑视网膜前膜”外并无其他病变,且当时视力有0.8,故非手术适应证。时隔10年,目前你的视力已下降至0.1~0.2,建议你去当地有条件的三甲医院做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查,以明确视力下降的原因。如视力下降确系黄斑视网膜前膜所致,而无其他原因影响视力,则可予以

    益寿宝典 2018年22期2018-01-26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相干光断层扫描的对比研究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相干光断层扫描的对比研究宋殊琪姚毅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手术前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差异,探讨OCT对IMEM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IMEM的病例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 OCT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均可见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膜样高反光带。黄斑前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12-27

  • 3D可视技术应用于黄斑前膜剥除术初步研究
    视技术应用于黄斑前膜剥除术初步研究张中宇,孙大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目的:应用3D可视技术显微镜完成黄斑前膜剥除术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D手术组9例9只眼,女5例,男4例,对照组为传统手术组,10例10只眼,女6例,男4例.手术采用23G显微技术中轴部PPV常规撕除黄斑前膜.术中两组分阶段记录对比其手术时间的变化,术后随诊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及CRT的变化.结果:传统手术组与3D可视手术组的黄斑前膜染色及撕除的手术时间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8期2017-09-19

  • 光凝和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前膜生成的比较
    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前膜生成的比较虎学君1,2,韩 婧1,2,张小隆1,2目的观察光凝和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激光光凝封闭裂孔(30眼)及术中冷冻封闭裂孔(27眼)后黄斑前膜的发生情况。结果光凝组视网膜黄斑前膜发生2例,发生率6.7%;冷凝组视网膜黄斑前膜发生9例,发生率33%,2组间视网膜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激光光凝;冷凝巩膜扣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8期2017-09-15

  • 超声乳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效果分析
    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效果分析韩玉灵(淮阳县人民医院 眼科 河南 周口 466700)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6期2017-06-05

  • 针药并用治疗早期特发性黄斑前膜1例
    罗国平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是一种常见黄斑疾病,能显著降低中老年人的视觉质量,调查发现43岁以上人群视网膜前膜的发病率为11.8%,其中2.4%表现为双眼同时发病。胡敏等[1]报道年龄在5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其患病风险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对本病早期一般采取保守观察,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晚期采取手术治疗,但仍存在术后黄斑水肿、视力低下等问题,亦有前膜复发可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年6期2017-05-09

  • 胶质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视网膜前膜形成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视网膜前膜形成中的作用▲钟海彬*许吉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南宁市 530027)视网膜前膜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等组成,而促发视网膜前膜中的增生性糠尿病视网膜前膜(PDR)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一些特殊细胞和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视网膜前膜中的胶质细胞能表达一些营养因子和转录因子(如NF-κB),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视网膜前膜;胶质细胞;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

    微创医学 2017年4期2017-03-08

  • 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是怎样“逃脱”乙酰胆碱酯酶的水解到达突触后膜的
    率如此之高,突触前膜释放的ACh在到达突触后膜之前是怎样避免被水解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 过量底物抑制作用底物抑制作用是指酶的催化反应由于底物浓度过高,其反应速率反而会下降的现象。电镜照片显示,在蛙的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中突触小泡的数量多达100万个,而每个突触小泡中的ACh分子大约有5000~10000个,并且这种突触小泡的释放是量子化的,即一个突触小泡内的ACh分子的数量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释放单位来释放的。由于1个ACh分子作用于受体只能引起0.

    生物学教学 2017年2期2017-02-18

  • 内界膜剥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治疗复杂眼创伤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发生率及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PVR分级及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后再次视网膜脱离发生率:A组术后发生2眼(9.1%),B组11眼(40.7%),两组间卡方值为6.229,P值为0.0125;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A组中再次发现黄斑前膜1眼(4.5%),B组9眼(33.3%),两组间卡方检验,卡方值为4.540,P值0.03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剥除后极部内界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与B组差别不大,P值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7期2016-10-27

  • 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疗效研究
    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疗效研究苏鹏,晏世刚,孔祥斌,黄玉娟(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佛山 528100)目的探讨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观察组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二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平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6期2016-09-19

  •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易感因素分析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易感因素分析祖媛媛,刘铁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易感因素,对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预防以及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 2014年4月收治的经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单眼发病的患者80例(80眼),作为观察组,患者正常眼(80眼)作为功能对照组,另选取于我院就诊的≥50岁无黄斑区病变的其他患者80例(160眼)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1

  • 23G玻璃体切割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与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
    割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与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胡晶晶,汪峻岭(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与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及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6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需扩大巩膜穿刺口,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系统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与特发性黄斑裂孔类后极部疾病中广泛应用,具有明确的安全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24期2015-02-22

  • 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
    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金琴辉,项振扬,郑 玥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并接受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37例(37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分析黄斑中心凹部位视网膜厚度和结构变化,并记录矫正视力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12期2015-02-21

  • 低浓度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观察
    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观察许超目的 评价低浓度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4年32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低浓度C3F8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2只眼均一次成功,随访3个月后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膜剥离、低浓度长效气体充填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玻璃体切除术;特发性黄斑前膜;膜剥离特发性黄斑部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8期2015-01-31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功能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
    谢安明 陈丽黄斑前膜是黄斑区视网膜内表面的一层纤维膜,通常伴有部分或者整个玻璃体的后脱离。黄斑前膜可以自发或者继发于外伤、手术、眼内炎症等[1]。特发性黄斑前膜主要发生于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50岁时发病率为2%,到75岁时发病率为20%,有时是双侧的。黄斑前膜可以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黄斑水肿、黄斑变形、黄斑区视网膜皱褶、血管变形扭曲,甚至牵拉形成视网膜裂孔。黄斑前膜收缩通常伴有视网膜水肿、血管渗漏、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小的出血及棉绒斑[2]。玻璃体切

    眼科新进展 2014年9期2014-07-08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解剖与功能恢复的预期影响因素
    审校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术后约70%~80%患者有不同程度视力提高、视物变形症状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1]。然而,不同患者术后视功能及黄斑解剖结构恢复程度、速度却不同。本文将近年众多学者研究的可能影响iERM术后恢复的因素总结如下。1 术前因素1.1 患者的一般情况 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发现患者年龄越大、术前病程越长,其术后视力和黄斑解剖结构恢复所需的时间越长,视力愈后相对较差,在不同性别之间

    眼科新进展 2014年8期2014-03-09

  • 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临床护理
    虹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又称黄斑前膜,是指黄斑部视网膜内表面生长的纤维增殖膜〔1〕,根据发病原因常分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继发性黄斑前膜和先天性黄斑前膜〔2〕。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形成、收缩可以使视网膜形成皱褶、黄斑部水肿、点状出血等,从而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给患者造成了痛苦。我院自2011年起对黄斑前膜的患者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对该类患者进行了临床综合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4期2014-01-24

  • 汉防己甲素与地塞米松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的效果比较
    田学敏人工晶状体前膜是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治疗不当,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1]。现将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汉防己甲素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前膜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7 ̄06—2012 ̄03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患者共 46例(48眼)。 其中男 28例(30眼),女 18例(18眼);年龄4~56岁,平均(35±2.15)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汉防己甲素治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8期2013-08-15

  • 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在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
    德眼内注射在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江 瑜(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普宁 515300)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在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90眼术中玻璃体切除完毕后行气-液交换,待玻璃体腔无液体后注入曲安奈德(TA)2.5mg染色,再放入眼内灌注液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术,并对患者进行长期疗效观察。结果 视力不同程度提高85眼,不变3眼,下降2眼。术后6,12,2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1期2013-07-01

  • 特发性黄斑前膜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23)特发性黄斑前膜是指一般发生于正常的、没有任何已知的其他眼病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可引起中心视力的减低和视物变形[1]。特发性黄斑前膜治疗主张早期手术,在黄斑前膜未对黄斑部视网膜造成严重牵拉的情况下尽早的将其剥除,可使其视功能得到良好恢复[2]。本科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2期2013-04-07

  • P2X7受体介导异丙酚对缺氧海马突触前膜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的抑制作用
    酸含量主要由突触前膜释放和胶质细胞重摄取决定。以往研究发现[1],异丙酚(propofol,P)可促进重摄取功能降低谷氨酸含量而产生脑保护作用。生理状态下,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通过两种机制:Ca2+依赖性释放(囊泡释放)和Ca2+非依赖性释放(谷氨酸转运体反向转运)[2]。而缺血/氧时,异丙酚对谷氨酸的两种释放机制产生何种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中枢神经系统内,ATP是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其离子型受体P2X受体有7种亚型,其中P2X7受体在突触前膜表达丰富而且在调节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0年9期2010-11-29

  • 黄斑前膜怎样治疗等
    黄斑前膜怎样治疗《老友》专家门诊: 我现在视力:左眼0.1,右眼0.5,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左眼有黄斑前膜。请问:这种眼病除手术外是否有药物治疗?会不会影响右眼?动了手术是否有视力提高? 安福县·黄×× 黄××同志: 你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左眼黄斑前膜”。对此病,你问及有否药物治疗?会不会影响右眼?动了手术是否能提高视力等诸多问题。我现简要回复如下: “黄斑前膜”,目前尚無有效药物治疗。一些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剂,如复方血栓通胶囊、葛根素、施图伦

    老友 2008年4期200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