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

  • 张贤亮多维身份认同的混杂性
    身立命的根基。张贤亮归来恢复写作的自由后,由于从传统秩序反叛中走出来的新的自我意识和观念与新时期的政治文化环境处于脱节状态,迫切需要建构新的身份认同,重新确立自身位置。本文从改造自我的政治认同、被征用的人民认同、未完成的启蒙认同三个维度,分析张贤亮身份认同的多维性和混杂性及其生产机制。关键词:张贤亮 身份认同 《绿化树》 多维性 混杂性身份认同是个体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个体在一种具有终极价值的世界观指导下,回答“我是谁”以及处理和他人关系时确认自身的问题。在

    文学教育 2023年2期2023-05-30

  • 《大风歌》为什么受批判
    恒 内容摘要:张贤亮在1957年于《延河》上发表《大风歌》而遭到激烈批判,由此给他的人生命运与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张贤亮及其《大风歌》受到批判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作者主观上对于政治不敏感的原因外,在客观上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来看,《大风歌》的思想内容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罅隙较大,具体表现在诗歌过于放大自我意志、社会批评太过激烈以及诗歌追求的“新时代”容易引发误解三方面。 关键词:张贤亮 《大风歌》 批判原因 《大风歌》是张贤亮在1957年于《延河》七月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5期2022-05-27

  • 在《朔方》文学编辑部的往事
    而去。 他叫张贤亮,几年后蜚声全国文坛的人。他赶着大车来的南梁农场是宁夏的劳改农场,他当时还是劳改犯,还没有被彻底平反。他拿来的这篇小说叫《霜重色愈浓》,这是他自19岁因诗歌《大风歌》被逮捕判刑坐牢23年之后重新拿起笔来写的第一篇作品。我没有要他的大米,但这篇小说我给他发了,发在《朔方》上,哪一期我记不得了,当时的《朔方》还叫《宁夏文艺》。 从这篇小说发端,张贤亮以令我眼晕的速度一发而不可收,他在《朔方》连续发表了四篇小說后,又拿出来一篇,这篇又是我做

    北京文学 2022年2期2022-02-12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马”意象
    李慧内容摘要:张贤亮曾经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诗人,却因一首《大风歌》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才情和青春岁月在宁夏贺兰山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后来,他通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重返文坛,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细腻、逼真地展现落难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理,在当时略显寂寥的宁夏文坛上,张贤亮的出现,如同荒凉大地上长出的一株大树,为当时的宁夏文学注入了血液与生机。同时,张贤亮也为宁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很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9期2021-09-27

  • 宁夏本土文学翻译传播媒介研究
    日益显现。先有张贤亮的成功案例,后有新媒体得天独厚的条件,宁夏文学的对外传播,挑战和机遇并存。以互联网为媒介生态环境,宁夏文学完成了传播媒介的过渡与变革。为了推动宁夏本土文学的翻译与传播,“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宁夏文化,满足信息时代下读者的特殊需求,传播媒介的研究势必贯穿宁夏文学研究的始终。关键词:宁夏本土文学;翻译传播媒介;张贤亮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40-02媒介的意义比较广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3期2021-09-10

  • 苦难与辉煌
    万家兴张贤亮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他所遭受的苦难是今天的我们不能想象的,但同时,这也是他在文学创作中取得骄人成就的重要原因。他的一生经历十分丰富,跨度也非常大。1936年,他出生于南京的一户资本家家庭,可以称得上是“钟鸣鼎食”之家,据说他在十岁之前没有自己穿过鞋子。父辈结识了许多大人物,包括东北的少帅张学良。他的童年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是令人羡慕的。张贤亮的童年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因此可以说他的童年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不大,但这样优越的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期2021-09-10

  • 从受难者到启蒙者
    新时期,张贤亮是以一个受难者的身份重返文坛并开始小说创作的。他22年的苦难遭遇引人同情,传奇的身世与经历也对读者具有吸引力,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早期“伤痕小说”真实、凝重而又不乏温情的沉郁风格。这以《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等作品最为明显。他的作品深刻批判了血统论,书写了饥饿与苦难的历史记忆,深刻反映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问题,展示出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痛苦,批判政治苦难与反思阴暗历史的勇气,与“伤痕文学”具有相同的精神诉求。因而,他被一些文

    鸭绿江 2021年5期2021-06-23

  • 我没有和张贤亮合过影
    对著名作家张贤亮的过早离世,我一直感到遗憾、感到惋惜、感到沉痛。与张贤亮交往的一些往事,也常常浮现在眼前。我是1985年担任光明日报常驻宁夏记者的,而张贤亮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此前,我也是个文学青年,所以对他的文学创作很关注。早在1980年前后,我就读过他发表在《宁夏文艺》上的小说《吉普赛人》《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在这样的春天里》,对他的小说印象很深,对他本人也充满着敬意。1983年,我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三期“当代文

    博览群书 2020年9期2020-09-27

  • 从弗洛伊德的爱欲分离理论透视张贤亮笔下的“母亲”形象
    缨花与白彦花是张贤亮“唯物论者”系列小说中仅有的两个母亲形象。借助弗洛伊德理论可以发现,这种对底层母亲形象的塑造采用了两种方式:爱欲分离和着力呈现女性柔情的力量。这一过程背后蕴含的是作者对女性这一性别的理想化想象,其母亲身份真正象征的是劳动人民。关键词:弗洛伊德 张贤亮 母亲张贤亮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第一个打开“性”禁区的作家,其“唯物论者”系列作品从发表以来围绕其中的性描写与女性形象塑造便争议不断,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较少从母亲形象这一角度对其塑造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2期2020-02-04

  • 永远的张贤亮
    年9月27日,张贤亮因患肺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程,在他亲手打造的西部影视城里去世,享年78岁。看到这个消息,我也为之感叹唏嘘。或许是因为我看了他不少作品,或许是我和他有一面之缘,或许因为我俩是同乡……2010年9月30日,我在宁夏西部影视城见过他,那时候他看上去非常健康。一开始我没发现他,同行的一个朋友告诉我:“看,那不是张贤亮吗?”我一看果然是他,他穿着米色休闲西服和浅蓝色牛仔裤,后背上背了个背篓,背篓里是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他手指着前方充满浓郁西部风

    安徽文学 2019年10期2019-10-22

  • 多重语境下的知识分子话语
    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关键词:知识分子;历史反思;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鲁迅开始,现当代文学史上出现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反思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偏离。“文

    美与时代·下 2019年8期2019-09-10

  • 张贤亮《普贤寺》的艺术魅力
    薄其一张贤亮是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在80年代,他因《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而蜚声文坛。这些作品多写极左路线下,被打入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对苦难的控诉与自身的忏悔,并在与知识分子的比对中刻画了一系列充满真善美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他的代表性作品都完成于80年代,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张贤亮投身商海,不但小说创作较之以往减少,而且新作品也不易引起评论界的讨论,199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普贤寺》便是如此。与张贤亮此前创作的描写伤痕

    文学教育 2018年25期2018-11-28

  • 张贤亮《普贤寺》的艺术魅力
    :《普贤寺》是张贤亮199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发表后并未引起太大轰动,但是从小说自身艺术水平关照,这篇小说凝聚张贤亮多年创作功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关键词:张贤亮 《普贤寺》 苦难张贤亮是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在80年代,他因《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而蜚声文坛。这些作品多写极左路线下,被打入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对苦难的控诉与自身的忏悔,并在与知识分子的比对中刻画了一系列充满真善美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他的代表性作品都

    文学教育 2018年9期2018-09-10

  • 通过精神分析学遇见张贤亮:《绿化树》浅层论析
    张翠森摘 要:张贤亮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他所发表的作品不少因为其中的性描写等引起过争议,其中《绿化树》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作品当中的性描写引起人们争论,但也蕴含着精神分析学说。本文中将通过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来分析《绿化树》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精神,寻求背后蕴含的作者思想。关键词: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理论;创作动力;张贤亮[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在作品人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2018-07-27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旨形象解读
    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的一部作品,作者思索人生哲理并关注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存境况和感受。有许多专家学者已经从各种角度对知识分子章永璘进行分析。笔者打算从男女形象切入点来阐释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主题的理解。关键词:张贤亮;章永璘;黄香久1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解读但丁曾经说过:“我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第一种含义是按照文字上的意义;第二种意义是照文字所表示事物的意义。第一种可以称为字义的意义,第二种可以称为讽喻或神秘的意义。”对于“男人的一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2018-01-03

  • 从方言视域看张贤亮笔下的西北世界
    活化石,本文在张贤亮小说的基础上,从方言的角度看张贤亮笔下的西北世界,探讨张贤亮笔下运用方言所展示的西北乡土风貌,所折射的生产生活民俗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关键词:方言;张贤亮;乡土风貌;人物形象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凝结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特定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风俗与民情。小说中使用方言能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有助于塑造更鲜明的人物形象,传递更浓厚的地域文化。在张贤亮的笔下,作者就灵活地运用了方言,本文从方言角度看张贤亮笔下的西北世界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0期2017-10-24

  • 浅析郁达夫和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转变
    要:郁达夫和张贤亮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鲜明士大夫特征的现代作家,其作品都书写知识者在苦难(旅程)中苦闷的精神与沉重的肉身,在灵肉挣扎中寻求自我拯救的过程。在男性自我拯救的过程中既有对女性的崇高赞美,也有欲望化书写,体现着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类型化书写特征。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经历了欲望化邪念的代表走向人性升华的提升,而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地位不断下滑,由女神退化为女奴。这种不同既根源于生活时代的差异带来的知识分子处境不同,同时也与作家创作追求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2017-09-20

  • 金色池塘
    一睁眼我就电话张贤亮求援——我还是愿意像称呼历史人物那样称呼他。他叫我们马上去他的影视城,大家突然兴奋起来,立即前往。在银川,没人不知道影视城,我们询问大堂服务员去影视城的路线时,他们说,银川就两个地方可看:西夏王陵和影视城。那天,我们就在西部影视城对面一个小宾馆住下,一间标房只要50元。在影视城办公室门口见到张贤亮,我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因为每次见他都是在北京的五星饭店,或者大会堂之类的地方,现在看到他站在一片荒凉的背景中,好像不是他了,我觉得张贤亮突然

    长江丛刊 2017年1期2017-02-08

  • 张贤亮的阅读史
    张 欣张贤亮的阅读史张 欣新时期文坛上有一批劫后重生的“右派”作家,而张贤亮显然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人物,他曾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青年诗人,但却因诗获罪,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理想和青春年华在宁夏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新时期,他通过创作带有政治批判色彩的“伤痕小说”重返文坛,凭借这些在读者中间引发巨大反响的作品,张贤亮完成了从受难者向启蒙者的身份转化,确立了他作为新时期重要小说家的位置。至今还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像他那样真实、大胆地展

    当代作家评论 2016年4期2016-12-08

  • 揭开男性的人格
    宁摘 ; 要:张贤亮是当代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非常擅长描写男性人格,以及性方面的小说。 在他的文章里男性为主要人物。通过对他作品的赏析,也发现了他作品中男性的人格方面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并不具备时代男性的典型性,但是他的文章仍然反映了上个世纪男性人格的变化特征。此外我们也常常听到“支配性男性气质”,以男性为主体。但是现代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相互对立的现象逐渐模糊,而大家期待的完整人格则慢慢出现。关键词:男性;人格;张贤亮[中图分类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8期2016-05-09

  • 写给张贤亮
    梁长生文学大师张贤亮逝世了,但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深切的体会描述了发生在那荒唐年代的人与事。那个既可笑又可憎的年代对人们心灵的极度扭曲与摧残、以至于对人的肉体的折磨,他的作品是艺术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记录。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主要原因是小说第一次写了“性”。小说以主人公章永璘和黄香久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开叙述。小说意指,由于社会和打压、劳改的原因让章永璘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了巨大的创伤,造成“性事”的萎缩和无能,以至于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6年2期2016-05-09

  • 欺诈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张侗作家张贤亮于2014年9月离世。他建设的西北影视城镇北堡,已成为5A级景区和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993年,他拿出全部存款,购买了20来户牧羊人栖居的古城墙和戈壁滩,在一片蛮荒之地建起了西部影城。开始时,镇北堡里面住着的牧民不搬家,一有拍电影的来,牧民就把羊赶来捣乱,撞倒了机器,场面混乱不堪,满地狼藉。導演向张贤亮抱怨,大倒苦水,像躲避瘟神一样,见了张贤亮的面就闪人,影视城又恢复了荒凉。张贤亮听说牧民担心他许诺的不会兑现,就把牧民召集起来说:“大家放

    做人与处世 2015年3期2015-09-10

  • 长安文人轶闻录
    岗一起去宁夏。张贤亮请客吃饭时,高建群想起五年前在西安张贤亮答应给他写字的事,就说张还欠他一幅字。张说:“我的书法比以前更好了。”高建群说:“我的书法也不错,起码是常常有人来求字。张老师,我承认你的小说写得比我好,但若论起书法来,并不一定能胜过我。”于是,约好第二天比试。第二天在张贤亮豪华的办公室,笔墨纸砚准备停当,漂亮的秘书小姐伺候一旁。这时高看见桌上有一字帖,是今人高占祥的书法。张贤亮问:“这字如何?”高建群拿起来翻了翻说:“一般。”高这时心里更有底气

    书屋 2015年2期2015-09-10

  • 晚年的张贤亮
    舒乙张贤亮突然走了。想起大前年曾和他在银川相见,一切都好好的,怎么这么快就没了,不禁唏嘘,深感惋惜和难过,回想起许多往事。一位时代的弄潮儿和张贤亮相识已有整整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的时候,他也到场。当天在万寿寺西路的后罩楼后面的大殿里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亲自主持,老中青作家欢聚一堂。张贤亮当时不满五十,风华正茂,短篇小说《灵与肉》和根据它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双双得奖,紧接着《绿化树》又获中篇小说奖,名声大振,红得不得了。当天他穿了一件时髦西装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5期2015-06-01

  • 不听课的尊重
    秦湖著名作家张贤亮去世。看了许多怀念他的文章,很是感动。张贤亮曾是宁夏文坛的领头羊,在笔耕不辍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提携青年作家。现任宁夏作协副主席郭文斌,就是其中一位。2006年,郭文斌意识到,社会非常需要传统文化,就开始宣扬孔孟之道,推广传统文化。他在全国高校宣讲,受到了歡迎。然而,随着影响扩大,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同时到来。而且,有那么一段时间,批评的声音更强烈。对此,郭文斌感觉压力很大,甚至想打退堂鼓。就在这时,张贤亮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到西部影视城给全体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05-25

  • 大漠落日自辉煌
    《习惯死亡》的张贤亮,第二个是写《心灵史》的张承志。网友朋友,要问对贤亮先生的评价,这是老高的评价!另一条,张贤亮创作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五四运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隔断许多年后,新时期文学开始时,被重新拾起,张贤亮先生就是这股文学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家、旗帜人物。我和贤亮先生比较深入的接触是在1991年的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颁奖会上,那次获奖的陕西作家除了我之外还有贾平凹、杨争光。张贤亮则是评委。那次好像张贤亮刚刚从贵州讲学回来,还带着他的孩子。晚上省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3期2015-05-15

  • 张贤亮轶事
    典作家 之二 张贤亮张贤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江苏省盱眙县人,生于南京,中国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企业家。张贤亮十四岁开始文学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张贤亮率先突破了若干禁区,例如描写性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的作品被译成三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1992年,他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2014年9月27日下午2点,因病在宁夏银川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今年9月28日,惊闻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享年七十

    鸭绿江 2015年5期2015-04-30

  • 我认识的张贤亮
    马治权我认识的张贤亮◎ 马治权我是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认识张贤亮的。后来,我们成了朋友。有一次,张贤亮从宁夏打来电话,说他的一家电子广告公司覆盖了整个银川,想在西安找几家企业做广告,要我为他“穿针引线”。我就为他找了几家。多年后,我们一直没再联系。这期间,他又发表了几部长篇小说,且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时有高论。有时,我也想给他打个电话,但又觉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但我们还是又见面了。那天,我正在陕北饭庄荞麦园吃饭,他也在那里,我们在楼道里突然碰到了。他有点意外:“哎呀

    爱你 2015年8期2015-04-20

  • 张贤亮小说评论历程的新阐释
    610041)张贤亮是新时期宁夏创作实力最强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这充分说明张贤亮本人值得深入研究,其小说更值得全面研究。因为评议也好,争议也好,议论背后总带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深入思考。张贤亮的小说文本以悲情加浪漫主义的独特艺术气质拓宽了读者的审美视野,尤其是其小说文本中流淌的生命意识,在某些程度上赋予新的文学思想史新意义。因此,在他擅长描写“土牢”生活的小说文本里展示出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透过小说人物的经历,表达了当代知识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4-15

  • 张贤亮小说评论浩繁的成因、价值及新思考
    48000)张贤亮小说评论浩繁的成因、价值及新思考冯英华 孙纪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人文学院,新疆 和田 848000)张贤亮的小说为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及意义提供了多样性和可能性;张贤亮的小说评论也为文坛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阐释空间。张贤亮小说评论浩繁的成因主要表现为:评论者醉心于探究作家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之间存在异质同构的关系;现代传媒有力地推动着张贤亮小说评论的发展;读者的热情参与和理性反思是重要因素。张贤亮小说评论所蕴含的文学意味既是功利的,又是审美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9

  • 张贤亮:拓荒者与弄潮儿
    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离世,留下一座影城——镇北堡西部影城。20年前,那里一片荒凉,张贤亮以70万元下海创业,发展至今已2亿资产。张贤亮,1936年生于南京,中国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他由一个作家涉足影视行业,多部小说被拍成电影上映,其中最著名的是谢晋导演的《牧马人》和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1982年谢晋导演的电影《牧马人》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10期2015-03-11

  • 张贤亮远去的“堡主”
    ,一代文学大家张贤亮因病猝然离世,享年78岁。从养尊处优的名门少爷,到饱受22年劳教之苦的“右派”,再到名震中外的伤痕文学作家、拥有亿万财富的西部影城董事长,乃至整个宁夏的“形象代言人”,张贤亮用他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的一生可以多么悲惨,也可以多么辉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人生经历其实就是一部厚重的小说。”没落贵族因诗劳教22年1936年,张贤亮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父是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官,父亲张友农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后弃政从商,开过工厂,做过证券交易,与

    新西部 2014年10期2015-01-05

  • 张贤亮:黄土地上成就人生传奇
    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去世,享年78岁。20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说独步文坛,成为一代作家的代表;花甲之年,他在大西北那片荒凉的黄土地上打造了一座影视城,又为影视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贤亮的一生,离不开大西北那片荒凉的黄土地。他在那片黄土地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传奇。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继续滋养那片黄土地以及黄土地上的人。因出身结缘黄土地1936年,张贤亮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张贤亮的祖父是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官。他的父亲张友农毕业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12期2014-12-23

  • 张贤亮:最会“玩”的中国作家
    不久,著名作家张贤亮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8岁。“他来了,又走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故事。起起落落的青春张贤亮的家世,颇有些显赫。他的祖父张铭曾是第一代留美的学生,就在留学美国期间,便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祖父回国后,在国民党的政府里担任外交官。他的父亲张友农也在美国留学过,到西安事变后,张友农弃官从商,并带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张贤亮来到重庆。抗日战争结束后,张贤亮的父亲携全家搬迁至上海经商。上海解放后,他的父亲坚信新中国必然会更好,选择留在了上海。张贤亮

    晚晴 2014年11期2014-11-22

  • 他来了,又走了
    年9月27日,张贤亮辞世。2014年9月30日上午10点,银川殡仪馆最大的悼念大厅里,据说拥挤着1500人。张贤亮的“原罪”1980年,经过22年劳改和劳教,从西湖农场回到银川的张贤亮,跟比他小十来岁的散文组编辑冯剑华做了《朔方》的同事,两人最终结婚。张贤亮见到未来岳丈时鞠了一躬,这深得冯剑华父亲的心:“此子面相不凡,不愧是大家庭出身,将来必有大出息。”婚礼并不浪漫,在单位会议室举办,冯剑华亲手缝了一红一绿两床缎面被子。他们搬到偏远的一间小房间,每天挤公共

    商周刊 2014年21期2014-11-11

  • “零零后不知张贤亮是谁”有错吗?
    ”丁句著名作家张贤亮走了,编剧史航微博称:“张贤亮去世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作家洪峰表示,“看到前辈张贤亮病逝的消息,心刺痛。记忆被激活,他誉满中国时我还是他的读者。”导演陆川则称张贤亮为“这个时代我最喜爱的文学大家之一”,并说:“《灵与肉》《绿化树》等震撼人心的作品肯定会载入中国文学的史册。”然而,在网上贴吧里也流传着这样的帖子:“张贤亮是谁啊? 零零后表示不认识。”亦有人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零零后没看过不是很正常嘛!我以为,作为一个作

    新天地 2014年11期2014-11-07

  • 张贤亮:席卷黄土高坡的“灵与肉”
    杨东张贤亮,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1955年后定居宁夏。代表作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张贤亮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9岁因诗歌《大风歌》被打成右派,43岁因《绿化树》等作品闻名遐迩。他的一生有着众多职务,宁夏作协主席、文联主席……连任25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但他最爱的是“作家”的称谓。《资本论》改变命运在张贤亮的书房里,有一张放大了的照片,是他的母亲抱着周岁的张贤亮,母亲

    人物周刊 2014年11期2014-10-21

  • 张贤亮为什么用石头刻我的诗
    黄亚洲张贤亮走了。我用这篇文章追悼他。我那篇文章发表的时候,他还健在,并且健谈。我那篇文章写于2007年的4月9日,取题叫《作家不舞桃木剑》,一些报刊先后刊载过,随后就收进了我的一本随笔集《桃木剑》(大众文艺出版社百合文库,高松年主编,2008年12月第1版)显然,我这本随笔集之所以取名《桃木剑》,是收有这篇关于张贤亮的文章之故。.《作家不舞桃木剑》的全文,是这样的:张贤亮还是那么潇洒健谈,一边咀嚼馒头和地瓜,一边就开谈,介绍他最近阐述的三个观点。三个观点

    四川文学 2014年30期2014-08-15

  • 老友眼中的张贤亮
    梦溪老友眼中的张贤亮陈梦溪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岁。记者了解到,张贤亮罹患肺癌已经一年多,家在宁夏的他特地来北京协和医院医治,但最终病情恶化。张贤亮有一个儿子,如今有一位5岁的养女。虽然蜚声海内外,但近年张贤亮一直隐居于贺兰山下由他亲手打造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里。张贤亮并不只是作家,有人称张贤亮“可能是中国作家中最会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中国商人里最会写小说的人”。张贤亮在一年前接受采访时称:“我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我从来不

    传记文学 2014年11期2014-04-22

  • 张贤亮:文学韵事的 “肇事者“
    ⊙ 本刊编辑部张贤亮:文学韵事的 “肇事者“⊙ 本刊编辑部我们不能只从文学和文学史的角度来理解张贤亮,应该更多地从中国社会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角度来认识他。张贤亮是一枚雪亮的名片,“刷”地照亮中国,照亮新时期文化,照亮当代社会世道人心。80年代,张贤亮和他的同道人一起加入“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行列,写苦难,诉衷肠,向新时代表决心,发誓言,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与主流思想合谋,批判和控诉“文革”,展现“反右”斗争扩大化的伤疤,赢得读者好评,也获得政府表彰,获奖

    传记文学 2014年11期2014-04-22

  • 他来了,又走了 ——张贤亮的人生传奇
    ,又走了 ——张贤亮的人生传奇疏延祥身世张贤亮(1936-2014),出生于南京,可以算上世家子弟,他的外祖父陈树屏是清末鸿儒,名震一时,做过江夏知县、湖广总督的总文案,后一个职位比现在的省委、省政府的秘书长还要大。他的曾祖父是清朝长江水师的一名军官,被封为“武功将军”,谢世后葬在湖北黄石。祖父张铭早年在美国读书时,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得了芝加哥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两个法学学士,回国后做过民初安徽天长县第一任县长,他在天长任职期间,建过图书馆,这个

    传记文学 2014年11期2014-04-22

  • 张贤亮也在乎文学史吗?
    (美国)陈 九张贤亮也在乎文学史吗?●文/(美国)陈 九大陆著名作家张贤亮去世了。本来都把他忘了,这一去世又想起来。咱有什么说什么,真是又想起来的。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读大学,他的作品正当红,大学生与文学是天生的情人关系,于是读张贤亮的小说就是一种必须了。他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当时我非常欣赏这个题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真是太贴切了,男人只有和女人搂在一起才是真正完整的生命,当男人身单影孤时,那就是半条命呀,难怪惶惶不可终日呢。还有他的

    文学自由谈 2014年6期2014-03-21

  • 斯人已逝,其文长存 ——谈谈张贤亮的手札
    长存 ——谈谈张贤亮的手札"SHIRENYISHI,QIWENCHANGCUN"著名作家张贤亮离开了中国文坛,一场隆隆的文坛烟雨,也戛然而止。应该说,新时期的中国文学,张贤亮是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至今魅力无限。文学才子,庶几是艺术才子,写两笔毛笔字、涂抹几笔兰花翠竹已是常态。十余年前,在盘点当代中国作家中的书法人才时,我就注意到张贤亮。搜求他的墨迹,觉得他的毛笔书写有几分法度,笔画往来,与当代其他作家的笔墨功夫相比,还是技高一筹。2006年,我策划并执行

    鸭绿江 2014年11期2014-02-14

  • 我认识的张贤亮
    马治权我认识张贤亮时,他正在全国政协会上,与贾平凹住隔壁。我当时是陕西随团记者,在平凹房间借宿,所以与他经常见面,还一起散步。不过他也警告过我:“要有眼色噢,女记者来采访,要自觉回避,不要赖在我身边不走。”我问:“是女记者不走还是我不走?”他说:“当然是女记者留下,你走了!”我说:“知道了。”一天吃完饭,平凹不在,张贤亮来了。在屋子逡巡了一会儿,问:“平凹呢?”我说:“进城了(我们当时住香山饭店)。”他说:“散步去不?”我说:“不去!”他问:“为啥?”我说

    做人与处世 2014年24期2014-01-22

  • 西部影城偶遇张贤亮
    0年代初,根据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关于“出国”与“爱国”的大讨论。接着,他的文学作品《肖尔布拉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河的子孙》、《青春期》、《龙种》相继发表。由此,张贤亮三个字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诚然,对我这个喜欢文学的人而言,能与大作家张贤亮谋面,不啻是个梦想。于是,我斗胆涂抹了几篇小说,投给时任《朔方》文学刊物的编辑之一张贤亮。结果得到的回复无非是“文字流畅,语言朴实,立意一般,缺乏思想深度”云

    新天地 2012年7期2012-04-08

  • 张贤亮小说中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塑造
    范炜炜摘要:张贤亮的小说在塑造女性形象上在当代文学创作具有的独特之处和争议之处,在于他这些的小说与同时代小说的差异性特征上。张贤亮将作品的大部分篇幅献给了女性,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复杂的女性形象内涵,越来越以男主人公为主而构建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浓厚的“白日梦”叙事特征,既凸显了他的小说的与众不同,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小说创作的局限和对时代内涵一定程度上的遮蔽和淹沒。关键词:张贤亮;女性形象;审美特征在张贤亮的小说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形象群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2012-02-27

  • 张贤亮漫记
    陈继明张贤亮漫记陈继明我上大学的时候,张贤亮因短篇小说《灵与肉》名噪天下,谢晋领着朱时茂、丛珊等人来到宁夏,拍摄由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张贤亮带他们去他牢改过的南梁农场选外景地,我跟去看热闹,第一次看到张贤亮。那可能是冬天,天气很冷了,张贤亮穿着一件青色的羽绒服,就是那种早期的羽绒服,里面装着鸡毛,用针脚走成许多个方格子,每一个格子都鼓成个小山包。当时,我觉得,张贤亮穿着这件衣服还是够帅气的,有一种人气正旺,会像气球一样高高飞起来的样子。但也透着微微

    山花 2011年10期2011-08-15

  • 我是很生猛的
    唐 跃73岁的张贤亮仰倒在酒店咖啡厅的沙发上,哈哈大笑。他在讲述自己的新作,得意非凡。近10年来,他几乎没有发表小说,更多精力放在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的经营打理上。素有“中国作家首富”之称的他,总资产已经超过两亿。新作名为《壹亿陆》,刊发在《收获》杂志2009年第1期上,捡破烂的王草根、站街女“二百五”、没有性别意识的优异人种“一亿六”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张贤亮以四川方言写就这个故事,“畅快淋漓,充分体会到创作的快感,人物自己跳出来说话了”。“还是在写《男

    视野 2009年9期2009-06-12

  • 浅论张贤亮小说的创伤性
    代,复出文坛的张贤亮创作出一系列广受关注的小说,成为20世纪最值得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在他的众多创作中,小说的创伤性一直是其作品的显著特征。本文试从创伤性记忆入手,通过对创伤记忆的来源以及体现,对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做整体特色上的探讨和研究。[关键词]张贤亮 小说特色 创伤记忆作者简介:安培哲(1988-),男,河北石家庄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级本科生。1979年的张贤亮复出文坛后,陆续创作出《灵与肉》、《河的子孙》、《绿化树》《男人的一

    消费导刊 2009年7期2009-05-12

  • 解构与重构
    田 鹰关键词:张贤亮 才子佳人 解构 重构摘 要:男子有才,女子漂亮被称为“才子佳人”,也被视为男女结合的理想前提。它折射出人们的择偶标准、价值观和审美理想。代表着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婚嫁观。这种婚嫁观念在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中,具有极强的文化影响力。张贤亮的诸多作品中就有一个“才子佳人”的模式。所不同的是,他对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进行了创造性的继承和改造,摒弃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类型化,通过人物性格的复杂和矛盾透视人生世界的广袤、深邃。张贤亮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3期2009-04-21

  • 张贤亮的肆意人生
    王选、郭风莲、张贤亮在内的13个人的人生故事,以勾画当代中国纷繁激荡的历史进程。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一首《大风歌》把他打入地狱1936年,张贤亮出生于南京一个官僚资产阶级家庭,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个买办资本家家庭。但他自己说,他和这个国家同命运,同患难,他的传奇和这个国家的传奇是同步的。他出生不久就是抗战,他在重庆生活了9年。i945年以后,父亲到了上海,因为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政治斗争和迫害,把他父亲清除了,撵到了北京。他父亲很快在共和国成立前后被抓起来,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期2009-04-13

  • 著作目录
    1985年。《张贤亮集》(《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早安,朋友》,台北: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张贤亮自选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习惯死亡》,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张贤亮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我的菩提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年。《张贤亮中短篇精选》,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张贤亮小说自选集》,广西:漓江出版

    文学界·原创版 2009年1期2009-02-24

  • 古稀张贤亮:最会“玩”的中国作家
    “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素的可敬老人。废墟上“玩”出了一座影城1936年,張贤亮出生于江苏南京,家里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这样的出身给了他良好的教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自古雄才多磨难。13岁那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张家从此衰落。两年后,张贤亮被迫辍学。此后不久,他的父亲病死狱中。18岁那年,为了生存,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流落到甘肃,在那里定居下来。1957年,张贤亮因为在一家刊物发表《大风歌》被划为右派,被关进了银川市附近的一个劳

    华人时刊 2009年1期2009-02-11

  • 张贤亮:娱乐也可以是工作
    “宁夏名片”的张贤亮。 点石成金,在废墟上“玩”出电影城1936年,张贤亮出生于江苏南京的名门望族,这样的出身给了他良好的教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然而,自古雄才多磨难。13岁那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两年后他被迫辍学,不久父亲病死狱中。18岁那年为了生存,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流落到甘肃定居。1957年,张贤亮因为在一家刊物发表《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关进了银川市附近的劳改农场。从此,张贤亮开始了长达22年的劳改生涯。尽管他每天要劳作18个小时,漫长得看

    新天地 2009年1期2009-01-21

  • 新西部牛仔
    这里奠基。他叫张贤亮,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下海八年,心得一句:“人类只要拥有智慧的甘泉,任何荒蛮之地,都可能变成你安身立命的福地”。文人的一半是商人从未去过宁夏,但印象中,那里似乎是豪杰和悍匪出没的地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飞机穿越高山、平原、戈壁与沙漠,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缓缓降落。华夏西部影视城“城主”张贤亮电话里告诉我们:豪杰和悍匪已没有,但这里有中国最独特的影视城,有无数中国电影“帝王”级的大腕出

    商界 2000年9期20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