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

  • 高强度R400HT钢轨热处理工艺优化
    体密度,开发了过共析钢轨。该钢轨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在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等地区的重载铁路上获得了推广应用。高强度过共析钢轨已经成为重载钢轨的重点技术发展方向之一。我国钢轨行业进行了大量热处理工艺研究[5-9],但重载铁路仍主要采用340 HB和370 HB硬度级别的共析钢轨,钢轨使用中存在磨耗快、换轨周期短等问题,而更高硬度级别钢轨仍处于研发试制阶段。因此有必要加快400 HB高强度过共析钢轨材料特性和热处理工艺的研究,为我国重载铁路用钢

    金属热处理 2023年6期2023-07-26

  • 铌对高碳钢共析转变和退火组织的影响
    b加入就可以改变共析成分,使共析点碳含量增加.Yong等[20]在后续研究中针对0.77%碳含量附近的铌高碳钢,提出固溶[Nb]含量与共析点之间的关系式,每固溶 0.000 001% 的Nb可以使得共析点含碳量增加约 0.000 477%.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碳含量的高碳钢中加入Nb,在退火工艺中固溶Nb含量对共析转变的影响,从而获得共析点含碳量和固溶Nb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式,为实际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指导.1 实验材料及方法本文为了探究Nb和C对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5-08

  • ZrCuNi中间层瞬间液相焊扩散连接纯钛TA2工艺研究
    谱分析推测其应为共析反应产物α-Ti 和(Ti,Zr)2(Cu,Ni),Ⅱ区是液相与母材的扩散反应区,在880 ℃条件下,熔融液相Cu、Ni 元素通过扩散进入母材α-Ti中,由于Cu、Ni属于β相共析型元素,随着该区域Cu、Ni含量的提高,母材发生α→β同素异晶转变,固溶了一定Cu 和Ni 元素的β-Ti 在降温过程中发生β-Ti→α-Ti 和(Ti,Zr)2(Cu,Ni)的共析转变。此外,靠近母材的Ⅱ区分布有各种取向的黑色针状组织,针状组织中仅有Ti元素

    电焊机 2023年4期2023-05-06

  • 硬线产品吐丝温度及冷却工艺对氧化铁皮结构的影响
    氧化铁皮会发生先共析转变或共析转变行为,且在不同的冷却工艺下将得到不同的氧化铁皮结构[7-8]。HAYASHI 等[9-10]研究了纯铁表面氧化铁皮的相变机理,发现高温下外层Fe3O4的生长最初占主导地位,但在共析反应前的较低温度下,Fe3O4的析出控制了初始FeO 的共析转变。OTSUKA等[11]运用原位同步辐射证实了富铁FeO 向Fe3O4和Fe的转变是氧化铁皮中层状共析组织和Fe3O4接缝层形成的根本原因。ZHOU等[12]研究了外压应力和冷却速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3-27

  • 固溶温度对ZA27锌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共析温度275 ℃时,β相发生共析反应生成(α+η)共析体。此外Cu在合金的固溶度不高,当Cu含量较低时可固溶于合金形成固溶体,Cu含量超过固溶度时会与Zn形成金属间化合物ε(CuZn5)。因此,合金平衡凝固后的组织为初生α(Al)枝晶、枝晶边缘(α+η)共析体及晶间ε相。在实际凝固过程中,凝固速度较快,包晶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反应结束后有剩余液相,其成分会达到共晶反应成分而发生共晶反应。因此,非平衡态ZA27合金的室温组织为初生α(Al)枝

    上海金属 2022年6期2022-11-25

  • 焊接工艺对50CrVA 弹簧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原奥氏体晶界是先共析铁素体形核的有利位置, 当温度降至680~770 ℃时, 先共析铁素体首先从奥氏体晶界位置析出, 随着焊缝温度快速下降至500 ℃以下时, 由于晶界周围的铁素体冷却速度变缓, 在奥氏体晶粒内部, 会以夹杂物为核心, 形成针状铁素体, 形核后沿随机方向长大,并且在原奥氏体晶内相互交织分布[8]。 随着焊接电流的变化, 焊缝内部组织随之变化, 对焊缝组织金相进行相比例分析, 结果发现, 当焊接电流为90 A 时, 焊缝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含量

    焊管 2022年10期2022-10-25

  • SPHC带钢表面氧化皮结构及色差分析
    ℃时,FeO发生共析反应生成共析组织Fe3O4+Fe[8-10]。由于钢卷不同部位的冷却速率和氧气浓度不同,会转变为不同结构的氧化铁皮[11-13]。有研究认为:带钢边部氧化皮由外层较厚的Fe3O4组织和内层共析组织组成,带钢中部氧化皮主要是先共析Fe3O4和少量共析组织,且边部氧化皮厚度大于中部氧化皮厚度,因此认为带钢表面氧化铁皮横向结构和厚度不均是造成带钢表面出现颜色差异的根本原因[14-15]。还有研究发现带钢边部氧化铁皮主要由FeO+ Fe3O4构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22年3期2022-07-23

  • 提升珠光体组织的耐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
    出了一种通过经典共析转变(A→B+C)而形成的珠光体结构,用以提升珠光体组织在室温以及一系列高温环境下的耐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该研究以A new strong pearlitic multiprincipal element alloy to withstand wea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为题发表在Acta Materialia上。该研究发现,与钢铁材料的相变相似,高熵合金中也可以发生共析反应而产生珠光体结构,共析转变发生于

    航空制造技术 2022年5期2022-07-15

  • TiZrCuNi粉状钎料真空钎焊TA2纯钛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
    谱分析推测其应为共析反应产物。由于Cu、Ni元素属于钛β稳定化共析型元素[6],当温度低于共析点时,将发生β→α+AxBy共析转变,由β相转变为α相和金属间化合物,因此形成层片状白色金属间化合物(Ti,Zr)2(Cu,Ni)和灰色α-Ti的共析组织[7]。图3c为扩散层Ⅱ和晶间渗入层Ⅲ的组织结构,其主要由针状α-Ti和分布其间的共析反应产物组成。由于钎焊温度(940℃)高于Ti的α→β转变温度,在此温度下Ti以bcc结构的β-Ti形式存在,由于扩散作用,β

    电焊机 2022年6期2022-07-02

  • 金热基本概念的教学实践探讨
    识不再是点状的。共析转变概念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从一个固相中同时析出两个固相的转变。我们可以结合铁碳合金相图,以共析转变反应式:As≒P(F+Fe3C)为中心,分析成分条件WC=0.77%、温度条件727℃、转变产物为P(共析体),其中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将概念讲授清楚、讲授明白。由成分条件WC=0.77%,引出共析点C点和共析钢的概念,进而引出共晶点和共晶白口铸铁。由温度条件727℃,引出共析线PSK,进而引出共晶线ECF。由共析渗碳体,引出共晶渗碳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2021-12-31

  • MATLAB软件在铁路车轮钢组织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加和晶粒增大,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减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均随之增大,珠光体-铁素体车轮钢中珠光体和先共析铁素体的占比显著影响车轮材料的性能。因此通过对车轮钢中珠光体和先共析铁素体的占比进行计算,即可预测材料的相关性能。在新型车轮钢材料性能的研究中,如何准确高效地计算出材料中珠光体和先共析铁素体的占比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定量金相分析方法因其效率低、精度差、需要大量劳动力等缺点,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为找到一种精度高、效率高的金相分析方法,国内外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21年12期2021-12-23

  • 控轧控冷获得低成本高性能铆螺钢的研究
    量增多,出现了伪共析组织,如图3所示。图3 伪共析组织出现示意由图3可看出,奥氏体快冷到影线区时,发生了珠光体转变。转变产物的珠光体是由非共析成分的奥氏体获得的,虽然也由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但它们的相对含量、片层相对厚度不同于共析成分的珠光体,又称为伪共析体[6]。水冷温度越低,这种偏离共析成分的伪珠光体体积分数越多,4#试样的伪珠光体体积分数最高(65%)。而水冷温度越低,伪珠光体的层片间距越小,这都导致了铆螺钢的强度、伸长率增高,因此4#试样的强塑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1年7期2021-07-20

  • 加热参数及冷却速率对一种轧辊用合金钢材料相变点的影响
    、冷却速度,采集共析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等相变点温度的变化并开展研究。本次试验研究的主要参数设计如下:(1)加热温度1000℃,升温速度分别选择10℃/s、1℃/s、0.5℃/s、0.1℃/s,测量共析转变临界点(Ac1)、二次渗碳体转变点(Accm)等相变点温度变化。(2)加热温度1000℃,升温速度10℃/s,保温时间分别选用10 min、20 min、30 min、40 min,冷速采用0.05℃/s冷却,测量珠光体转变开始点(Ps)、珠光体转变

    大型铸锻件 2021年4期2021-07-07

  • 第一、二、三代轴承钢及其热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十三)
    4)(6)分离型共析转变在钢球化退火上的拓展性应用钢进行球化退火是一种老工艺,但是现在应该赋于一些更新的概念,要提出拓展性的应用。钢进行塑性变形和球化退火热处理工艺相结合,可以加速片层状珠光体的球化速度。同时,采用分离型共析转变DET(也称离异共析转变)容易获得F(ɑ)+粒状渗碳体θ的二相球化组织。这种结合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在国外于上世纪80年代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142],国内在2006年后积极开展这方面研究,其中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工作很突出。李龙飞等[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1年3期2021-06-28

  • 第一、二、三代轴承钢及其热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十二)
    al国内对分离型共析转变(又称离异共析转变)应用于GCr15钢(100Cr6,52100,SUJ2钢)的研究成果,最先由四川工业学院的王学前发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153]。尽管当时没有提到“分离型共析转变”的概念,但实际上采用的方法已涉及到这方面的原理。王学前首先应用日本学者中野平[154]和金子晃司等[155]的观点,即球化退火组织中粒状碳化物是由钢奥氏体化加热中残留的碳化物颗粒长大(在前文已经指出,这种C化物粒子大约径向长大35%)而获得。认为钢奥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1年2期2021-05-10

  • 20Cr1Mo1VTiB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化关系,获得了先共析铁素体和贝氏体的相变激活能。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试验材料为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电炉冶炼20Cr1Mo1VTiB钢,化学成分见表1。将规格φ40 mm的热轧棒料加工成尺寸为φ4 mm×10 mm的试样,待用。表1 20Cr1Mo1VTiB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采用DIL805A型热膨胀仪测定试样的膨胀曲线。一方面,将试样以1 ℃·s-1的速率分别升温至950,980,1 000,1 050,1 100 ℃,保温30 min后以

    机械工程材料 2021年2期2021-03-01

  • 铁碳合金相图分类分析*
    钢又可以分为:亚共析钢(0.0218%<Wc<0.77%)、共析钢(Wc=0.77%)和过共析钢(0.77%<Wc<2.11%)三种不同类型;白口铸铁又可分为:亚共晶白口铸铁(2.11%<Wc<4.3%)、共晶白口铸铁(Wc=4.3%)和过共晶白口铸铁(4.3%<Wc<6.69%)三种不同类型[3]。图2 铁碳合金相图分类图表1 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特殊点4 转变铁碳相图共有三个转变,如图1 所示,分别为包晶转变、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在1495℃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2期2021-01-12

  • 横向约束对Fe-C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的相场法模拟
    当于对枝晶生长和共析组织形成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枝晶生长和共析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热量传导、溶质扩散与界面的推进等都会产生影响.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分别对横向限制条件下枝晶的生长进行了模拟研究.Fabietti等[5]通过研究横向约束对定向凝固条件下丁二腈凝固过程的影响,发现横向约束对枝晶间距和枝晶尖端生长速度有着重要影响.杜立飞[6]通过相场法模拟研究了横向限制存在下的纯金属Ni和Ni-Cu二元合金枝晶形貌的演化过程.王华明等[7]模拟研究了单晶Ni基高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11-05

  • 炊具用钢氧化动力学和氧化铁皮结构研究
    冷却到室温会发生共析反应转变成α- Fe和Fe3O4,最终获得不同结构的氧化铁皮。氧化铁皮控制主要包括厚度和结构两个方面。对于氧化铁皮厚度的控制,可用Wagner[4]理论来分析。Sachs等[5]通过对比纯铁与低碳钢在700~1 100 ℃下的高温氧化行为,验证了在氧气或空气中氧化增重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且低碳钢的氧化速度要比纯铁的氧化速度低。Quadakkers等[6]建立了考虑晶界效应的有效计算氧化动力学的理论算法。对于氧化铁皮结构的控制,Chen等

    上海金属 2020年5期2020-09-26

  • 焊接热循环对P460NL1高强正火容器钢微观组织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
    使CGHAZ中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多,从而导致钢冲击韧性下降,V-N钢中第二相M-A组元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先共析铁素体周围,可见V-N系列钢中,M-A组元并非为热影响区粗晶区冲击韧性恶化的关键因素。文献[8]中报道,游离氮对钢CGHAZ韧性的不利影响可被晶粒细化对韧性带来的提升所抵消,但Bang等[9]研究显示,经历焊接热循环后,高氮钢组织中游离氮是导致其冲击韧性恶化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关焊接热循环过程V(C,N)粒子演变对高V-N型正火态容器钢焊接热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9-24

  • 不同热输入Q450NQR1钢焊接过热区组织、硬度和冲击韧性的研究
    增加,显微组织先共析铁素体由针状向块状转变,粒状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多,硬度整体逐渐降低,低温冲击功整体差别不大,冲击断口均为解理断裂,边缘为大小不一的韧窝形态。关键词: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焊接热输入;粗晶区;显微组织;冲击性能中图分类号:TG45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303(2020)04-0107-04DOI:10.7512/j.issn.1001-2303.2020.04.190 前言Q450NQRI高强度耐候钢是钢铁公司

    电焊机 2020年4期2020-09-10

  • 第一、二、三代轴承钢及其热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十)
    4)(2)分离型共析转变DET的动力学这些研究和sherby等的研究一样未涉及动力学机理问题,1998年Verhoeven等[144]定量提出动力学模型,后来,Bhadeshia等[1,145]也应用这一模型继续作了说明。他们采用的图如图57所表示,奥氏体A和铁素体F相中的共存相分别为(γ+θ)和(α+θ)。其中图57(b)出现在相变界面附近的相应碳浓度在 Fe-Fe3C 相图上见图58。图57 在分离式共析生长模式前沿A(γ+θ)/ F(α+θ)界面的示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0年4期2020-09-02

  • 大线能量焊接埋弧焊丝熔敷金属组织和性能研究
    素体(AF)和先共析铁素体(GPF),但是晶粒尺寸和相比例不尽相同,见图1。4#的GPF数量少且尺寸小,促进了铁素体在晶内的形核和生长,同时AF比例达90%以上且尺寸较小,更易阻止裂纹的扩展,这也是熔敷金属韧性高的主要原因。对于1#,呈梳子状的晶界先共析铁素体向晶界内部生长的趋势很明显,晶界内部也出现了块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的尺寸也较大。对于3#,只加入了Ti元素,晶粒尺寸较小,但是对于晶界先共析铁素体却没有控制作用,导致其冲击韧性较差。而对于5#和6#,

    鞍钢技术 2020年4期2020-08-10

  • 焊接热循环下V-N 正火钢的V(C,N)粒子演变及微观组织分析
    晶界形核产物(先共析铁素体)转变为晶内形核产物,这种在晶内形核的贝氏体或铁素体基体+第二相降低了有效晶粒尺寸,因而提高了热影响区的韧性[4-5]。母材的加工工艺或热处理历史使得初始的微合金化元素的存在方式不同[6],以及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的V(C,N)演变不同,两者均影响相变机制。许多连续冷却相变的研究聚焦在TMCP工艺的试样,低C或者V-Ti复合微合金化钢[7],而对于正火态高氮V微合金化钢,该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于正火态高氮V微合金化的高强容器钢,

    焊接 2020年2期2020-07-27

  • 铜对汽车差速器壳体QT500-7力学性能的影响
    要求。这是因为在共析转变过程中,铜的加入使固溶在奥氏体中的碳以共析渗碳体析出,从而促进珠光体的形成,抑制游离碳化物的生成,细化组织,降低断口组织的敏感性,提高QT500-7材料的力学性能。表2 QT500-7的力学性能3.3 金相分析将抛光后的试样采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按GB/T 9441—2009《球墨铸铁金相检验》检测1#和2#试块的珠光体数量,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1#材料为没有添加铜元素的QT500-7,珠光体含量在15%左右,铁素体含量约为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年6期2020-07-08

  • 轧后冷却速率对窄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组织性能的影响
    说明由FeO通过共析反应生成的Fe3O4/FeO混合组织很少(<3%)。该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当冷却速度达到一定程度(≥20℃/s)时,高温氧化铁皮中的FeO的共析分解受到抑制。高冷却速度下冷却后轧材的表面AFM形貌特征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在20℃/s和70℃/s的冷却速度下,氧化铁皮表面呈现出不同的形貌特征和晶粒尺寸。当冷却速度为20℃/s这一较慢的冷却速度时,氧化铁皮具有粗晶特征并在晶界含有少量的Fe3O4沉淀,如图6a所示。当冷却速度提高到70℃/s

    山东冶金 2020年1期2020-03-10

  • 我国钢材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形态不同。其中由共析组织组成的氧化铁皮以细粉末的形式脱落,铁皮中含有部分共析组织和FeO残留时,脱落的形态为块状。由先共析组织和FeO组成的氧化铁皮脱落的形态也为块状。当氧化铁皮中只含有FeO时,脱落的形态为大片状。说明氧化铁皮的结构对氧化铁皮的脱落形态有非常大的影响[9]。随着氧化铁皮中FeO含量的增多,氧化铁皮的脱落形态由细粉末状向大片状转变。根据下游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涂油工序的长春一汽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铁皮以细粉状脱落,因此氧化铁皮的结构应控制为全部的

    中国材料进展 2019年7期2019-08-20

  • 热处理原理中概念的更新
    物,是过冷奥氏体共析共生而来的,称为共析铁素体和共析碳化物,两相具有一定位向关系。因此,这不是机械混合物,而是一个整合系统,所谓有机结合是指两相以界面相结合,在界面处原子呈键合状态,两相以一定的位向关系相配合,而且两相的相对量有一定比例。混合系统不具备这些关系和特征。图2所示为高碳钢珠光体组织的照片。可见,共析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片相间分布,存在相界面。图2不是机械混合,而是有机结合。(a)片状珠光体的SEM照片;(b)T8钢的索氏体组织,OM图2 高碳钢珠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9年3期2019-07-24

  • Ф32mmHRB500E弯曲脆断原因分析
    织晶粒度就粗。亚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上有一条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线,也就是说在A1(727℃)以下等温时,先析出先共析相,再形成珠光体。等温温度越低,先共析相量愈少,珠光体量愈多,其成分偏离共析点(0.77%C)的程度愈大。这种非共析成分的珠光体称为“伪共析组织”。当原始组织相同时,随加热温度升高,奥氏体成分更加均匀,晶粒长大,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热轧带肋钢是亚共析钢,正常冷却转变C曲线有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转变线,当C曲线右移,意味

    新疆钢铁 2019年4期2019-03-17

  • 热轧工艺对X80级厚壁管线用钢再结晶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晶区终轧温度对先共析铁素体量的影响图2为研究在奥氏体非再结晶区终轧温度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的工艺示意图。将试验钢以10 ℃/s加热至1 180 ℃、保温3 min,以1 ℃/s冷却到1 050 ℃,热轧17%,以1 ℃/s冷却到980 ℃,热轧18%,以1 ℃/s冷却到830 ℃,热轧15%,以1 ℃/s分别冷却到770、790和810 ℃,热轧15%,以1 ℃/s冷却20 s后淬火。试样经模拟热轧后沿中心线纵向线切割成两部分,磨制、抛光和经饱和苦味酸+洗涤

    上海金属 2018年6期2018-11-27

  • 铬元素对低碳钢先共析铁素体组织转变的影响
    碳钢性能主要由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态与分布决定[4-5],故研究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态与分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铬元素对低碳钢先共析铁素体组织转变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铬含量及温度的变化对碳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形貌的影响规律。1 试验内容与方法1.1 试验仪器与设备中频感应加热炉,箱式电阻炉(RXG-23×50×20型),线切割机,试样磨抛机(MP-2B型),金相显微镜(Axiovert-200MAT型),扫描电镜(S-3000型),洛氏硬度计

    机械工程师 2018年10期2018-10-13

  • 浅谈渗碳齿轮的金相检验
    碳体+珠光体叫过共析层,珠光体+铁素体叫亚共析层。非正常的渗碳组织其渗碳层中从表面到心部都有铁素体的析出,参考Fe-C合金相图共析点分析,说明其渗碳层亚共析金相组织,最高碳含量低于 0.77%,全部渗碳层都达不到共析点的碳含量以至于渗碳层中没有过共析层,这种情况叫做渗碳亚共析。亚共析渗层在淬火后达不到要求的硬化层深和表面硬度,降低零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通过对亚共析组织的金相分析,技术人员可以判断渗碳过程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合理地返修工艺。4.3 亚工析分析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13期2018-07-26

  • 典型氧化铁皮结构电化学腐蚀行为
    主要由靠近基体的共析组织(Fe3O4+Fe)和外侧的Fe3O4组成,其中原始FeO的共析转变量超过70%。Ⅱ型氧化铁皮由Fe3O4,共析组织(Fe3O4+Fe)及少量残留的FeO组成,其中FeO的共析转变量小于30%。Ⅲ型氧化铁皮由原始 Fe3O4、残留FeO及先共析Fe3O4组成。Ⅳ型氧化铁皮由靠近基体的较厚FeO层、中间Fe3O4层及表面极薄的Fe2O3层组成。2.2 电化学实验结果2.2.1 极化曲线整个电化学实验过程中,电化学腐蚀的阳极过程为试样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6-25

  • 造币用锡黄铜水平连铸铸锭组织特征及其影响
    到较多(α+γ)共析体,由于上下表面冷却强度不一样,(α+γ)共析体在下表面的偏析也较为严重,偏析层深度比上表面的要深,据大量的实验实测结果观察,(α+γ)共析层在下表面一般深度在2mm左右(如图6所示),在经过高温均匀化退火后发现高倍组织上存在大量的疏松群(如图7所示)。图4 上表面显微组织 倍率:100X图5 下表面显微组织 倍率:100X图6 试样下表面显微组织(图中绿线所示为α+γ共析层深度1884um)(3)SEM共析体成分分析。对存在较多共析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3期2018-04-20

  • 不同组织高铬白口铸铁低速重载滑动干摩擦磨损行为
    低,在熔炼时发生共析分解或马氏体转变,形成复相组织,腐蚀后呈暗黑色;3#试样中的铬含量较高,保持了单相奥氏体形态,腐蚀后呈白亮色,奥氏体与碳化物相的边界因腐蚀而呈暗黑色。图1 不同试样的铸态显微组织Fig.1 As-cast microstructures of different samples铸态和不同热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经950 ℃保温1.5 h,690 ℃保温1.5 h,随炉冷却后,1#,2#和3#试样的硬度范围为

    机械工程材料 2018年3期2018-03-22

  • Fe-0.6Si钢氧化铁皮在升温过程的组织转变
    氧化铁皮经升温后共析组织减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了大量的氧化亚铁.说明在升温的过程中发生了共析反应的逆转变.目标温度越高,生成的氧化亚铁越多,说明温度升高有利于离子扩散.共析组织逆转变时,铁离子进入到四氧化三铁晶格中.消耗掉铁离子和四氧化三铁,形成氧化亚铁晶核.晶核持续长大,形成氧化亚铁.先共析四氧化三铁属于贫铁区,因此在逆转变的速率较慢,因此在氧化铁皮层中仍有部分先共析的四氧化三铁残留.氧化铁皮; 共析组织; 逆转变; 先共析四氧化三铁在热轧过程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9-22

  • Al对高碳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的影响
    加入能使高碳钢的共析点向高温高碳方向移动,提高了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及相变开始温度,加速了珠光体组织的形成。高碳钢;Al;珠光体;连续冷却;相变;显微组织;宏观硬度Al作为铁素体稳定元素之一,在反应中能促进奥氏体转变,缩小奥氏体相区,并使铁素体稳定区域扩大[1],因而能起到细化晶粒、提高钢抗氧化性和耐蚀性以及改善钢的电磁性能等作用。盛振栋等[2]研究了Al对热挤压模具钢SDAH13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显著提高了SDAH13钢的Ac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7-07

  • 塑性变形对GCr15钢离异共析转变的影响
    GCr15钢离异共析转变的影响陈俊霖,李进飞,徐荧,尹志新(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利用Gleebe-3500热模拟试验机首先对GCr15钢在以0.5℃/s的速度降温时的相变点进行了测试,然后模拟了两相区塑性变形(奥氏体+碳化物)和三相区(奥氏体+铁素体+碳化物)塑性变形,通过硬度测试和金相分析,考察了不同温度区间变形和变形量大小对GCr15钢共析转变的影响。认为奥氏体化保温时间的延长,由于碳的溶入增加,会使得共析转变区间的温度范

    装备制造技术 2017年2期2017-06-07

  • 铁碳合金相图的教学探讨
    CF和727℃的共析线PSK。“三纵”是指含碳量为0.77%的共析成分和4.3%的共晶成分,以及含碳量为2.11%的钢与铸铁的分界线。“五弧”是指液相线AC段和CD段;固相线AE段;铁素体与奥氏体相互转变线GS;以及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ES。“九点”是指相图上由字母标出的A、C、D、E、G、S、P、Q、K等临界点。“十二区”是由点和线把相图分割成的12个不同的相或组织状态的区域。2 认识Fe-Fe3C相图中符号、点和线的含义对于相图中符号和点的含义这里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期2017-06-05

  • 齿轮钢连铸坯高温特性实验研究及应用
    0 ℃时产生的先共析铁素体以网膜形式存在于晶界,由于α相的强度约为γ相强度的1/4,在热拉伸的过程中在α相网膜上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试样很快沿晶界断裂。而600 ℃时的先共析铁素体网膜已经消失,铁素体变的非常粗大,并且向晶内生长,铁素体网膜的应力集中已不存在。(a) 600 ℃(b) 750 ℃图3 第Ⅲ脆性温度区试样的断口形貌由图4可知,850 ℃和900 ℃时断口存在大量韧窝,并且断口周围可明显看到拉伸过程中试样的径向收缩变形,因此试样表现出良好的塑性。

    河南冶金 2017年1期2017-05-12

  • 共析热轧卷板填补国内空白
    共析热轧卷板填补国内空白【本刊讯】鞍钢集团鞍山钢铁公司近日成功开发出碳含量高达1%的T10A过共析热轧卷板,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开发该钢种热轧卷板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T10A过共析热轧卷板用钢属于工具钢的一种,因具有高耐磨性,经常被用作卷尺和手术刀等工具刀的原材料,附加值较高.由于该钢种碳含量较高,冶炼及轧制难度大,国内目前尚无生产及供货先例.2016年底,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组建课题组研发此种钢板.经过在试验室内进行充分的前期研究,获得了精准的热塑性、热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22期2017-01-20

  • V、N含量和热处理对抗腐蚀油套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的粗化,并作为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核质点促进了铁素体转变,阻碍了贝氏体的形成,从而获得了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结构,并且使材料强度达到80ksi(552 MPa)。低合金钢;V(C,N)析出相;铁素体0 引 言CO2腐蚀会造成管材和设备的失效,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甚至造成环境污染,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Cr元素能够有效的提高材料的抗二氧化碳腐蚀性能,一般来说石油工业中采用低钢级的碳钢和含1%Cr的低合金钢制造油气开采所

    功能材料 2016年9期2016-10-19

  • 精轧工艺参数对中厚板氧化铁皮物相的影响
    中,FeO发生了共析反应,如式(1)所示。在570℃以上时,FeO层中的含氧量的过饱和度较大,在含氧量较高的地方发生反应生成先共析Fe3O4,随着温度降低,在先共析Fe3O4周围形成一个相对贫氧区,在较远处则形成一个相对富氧区。当温度下降到570℃以下时,FeO层达到了平衡成分,这时在贫氧区出现了单质Fe晶核的形成,同时在富氧区出现了Fe3O4的形核,二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共析反应产物的晶核[6]。共析反应产物的晶核形成后继续长大,最后形成Fe3O4/ Fe共

    四川冶金 2016年6期2016-03-16

  • 珠光体钢晶粒尺寸与拉伸性能的关系研究
    度下细晶粒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含量高于粗晶粒钢,珠光体钢的强度指标主要取决于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而原奥氏体晶粒大小与先共析铁素含量对其塑性指标的影响比较明显。关键词:珠光体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G115.21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贵大省创字[2013]005)。作者简介:曹毓鹏(1992-),男,山西介休人,贵州大学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讯作者:梁宇(1978-),男,副教授。收稿日期:2015-04-03R

    现代机械 2015年5期2016-01-16

  • 加热温度对轴承钢球化组织的影响
    分小区域开始发生共析分析,在高倍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首先看到在大颗粒碳化物聚集处和沿奥氏体晶界处被熔断的碳化物网状颗粒的地方优先开始分解。因为在残余碳化物析聚长大过程中,使这些大颗粒碳化物周围的奥氏体碳浓度比其他地方低,相应提高了共析分解温度。因此在有大颗粒碳化物的地方首先开始分解,使这部分的球化组织的碳化物颗粒粗大,造成组织不均匀。在后面分解的部分,由于860℃加热温度高,形成了碳化物极少的均匀和非均匀碳浓度的小区,这些小区碳含量高,奥氏体更稳定。在72

    冶金与材料 2015年4期2015-08-20

  • 帘线钢表面氧化优化工艺及控制机理研究
    eO层容易发生先共析共析转变,生成结构致密、与基体粘附性好的Fe3O4,难于机械除磷.根据Fe-O相图[2],纯铁在570℃下发生共析转变生成α-Fe和Fe3O4的混合产物,由于添加其他元素的作用,当温度降到570℃左右时,并未发生共析反应,而是在更低的温度下发生,这种迟滞现象在实际生产中更为普遍,确定转变温度区间是控制氧化铁皮共析转变的关键.目前,针对帘线钢非金属夹杂物、表面缺陷和微观组织等内部质量对深拉拔断丝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多[3-9],热轧薄板表面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4年1期2014-11-30

  • 20CrMnTiH传动轴断裂原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还有较多量块状先共析铁素体存在。而“直齿轮和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GB/T3480.5-2008)中规定,MQ、ME 级材料中不允许心部存在块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通常具有不规则边界,是不稳定的铁素体组织。也正是块状先共析铁素体的存在,较大地降低了传动轴的抗拉强度,由此,产生传动轴在低于校验载荷的状态下发生断裂的现象。图1 试样1、2 边缘组织图2 试样1、2 心部组织2 先共析铁素体的成因及影响分析先共析铁素体,是渗碳钢在双相区(Ac1、Ac3)内淬火时,

    机械工程师 2014年9期2014-07-08

  • TIHF合金吸氘动力学行为研究
    2 氘化动力学与共析相变的关系在上述温度区间之内Ti Hfx吸氘曲线的趋势大体相同,但以673 K为界,在高温和低温下具有两种不同的特征。673 K以上的吸氘曲线,在开始的20~30 s内,表现为抛物线型,吸氘速率略有降低。其后,以接近线性的方式缓慢趋近于平衡;673 K以下的吸氘曲线,起始吸氘速率更快,吸氘曲线整体上显示为抛物线型,并在100 s之内快速达平衡。而673 K本身的吸氘曲线,则随着Hf含量的提高,逐渐由高温曲线特征向低温曲线特征过渡。Ti

    同位素 2014年1期2014-05-16

  • 变形工艺对低碳钢相变和组织的影响
    却速率较低时,先共析铁素体呈块状析出,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且贝氏体呈板条和粒状两种形貌。粒状贝氏体先于板条状贝氏体形成,形成温度较高,粒状贝氏体形成后,分割了原始奥氏体晶粒,促使后继的贝氏体转变局限在小区域内进行,从而得到二者的复合组织。冷速提高到3℃/s时,先共析铁素体基本消失,组织转变为贝氏体。随着冷却速率的进一步提高,所获得的贝氏体尺寸逐渐减小。冷却速率为15℃/s时,因贝氏体相变温度也较低,相对而言,贝氏体组织差异较大。3.2 变形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5期2014-04-25

  • 自然时效时间对ZnAl15钎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点2处成分与共析点成分相近,此处灰色区域可能包括共析组织与共晶组织等。图1 ZnAl15钎料的扫描电镜照片Fig.1 SEM micrograph of ZnAl15 solder图2是ZnAl15钎料的XRD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ZnAl15钎料的相主要由α-Al和β-Zn组成。从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来看,虽然钎料的组织是由共析组织、共晶组织等组成,但是其中包含相的只有α-Al、β-Zn2种,只是这2种相中的Al、Zn含量变化较大。表1 ZnAl15钎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3年1期2013-10-22

  • 模拟热轧工艺对氧化铁皮组织性能的影响
    ,发现FeO的先共析转变和共析转变都遵循C曲线规律,即存在一个鼻尖温度,在此温度下其转变速率最快.还有学者研究发现高的冷却速率和高的开冷却温度将抑制FeO的先共析转变[8].但以往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氧化铁皮中组织转变规律,而很少关注氧化铁皮的耐蚀性能.本文以热轧X70管线钢为原料,对其进行不同热轧工艺模拟实验,制备得到不同工艺下生成的氧化铁皮,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氧化铁皮的组织结构,通过极化曲线和阻抗谱分析氧化铁皮的耐蚀性能,从而建立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3年6期2013-09-16

  • 钒含量对不同冷速冷却后高碳珠光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晶界上局部可见先共析铁素体,当提高冷却速率到16℃·s-1后,先共析铁素体基本未出现;但对于碳元素含量比较高,钒元素含量偏低的试样3-2,奥氏体化后在两种冷速下风冷后组织均为均匀的索氏体,未见先共析铁素体出现;而钒元素含量明显提高的试样4-2,其索氏体组织明显细化[5],但是在两种冷速下风冷后,在晶界上均出现了明显的先共析铁素体块;试样4-2经奥氏体化及500℃盐浴处理后,没有明显的先共析铁素体出现。选取了试样1-1及试样4-2进行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统计,

    机械工程材料 2013年8期2013-08-16

  • Ni-cBN复合镀层制备工艺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剂对镀层中cBN共析量及界面活性剂对 cBN分散性的影响。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AS JMP 8.02)整理出镀浴PH值、电流密度等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程度,希望为进一步的研究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1 实验1.1 实验原理由于复合电镀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不溶性固体微粒与金属的共沉积机理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统一的理论。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有以下3种理论[11-13]:1) 机械式俘获机制(Mechanical clading):通过搅拌,使镀液中不溶性微粒悬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年12期2012-12-14

  • 铁碳合金相图的教学分析
    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2.奥氏体(A)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虽然FCC的间隙总体积较小,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大,所以它的溶碳量较大,最多有2.11%(1148℃时),727℃时为0.77%。在一般情况下,奥氏体只存在于高温时,即727℃以上,故奥氏体的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加工,如锻造、热轧等时,都应将其加热成奥氏体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3期2012-10-24

  • 汽车大梁用热轧黑皮表面钢的生产工艺探讨*
    L,由于FeO的共析转变温度较低,还需要严格的钢卷冷却控制才能实现。汽车大梁钢 氧化铁皮 共析转变 热轧工艺0 前言汽车大梁用黑皮表面钢,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以控制热轧钢板表面结构的技术产品。普通的汽车大梁钢在不经过酸洗进行冲压加工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氧化铁皮脱落,使得表面出现凹凸不平,产品质量将影响下道工序的生产,因此必须经过表面酸洗处理。而黑皮钢的表面氧化铁皮以十分稳定的Fe3O4为主,呈蓝黑色,厚度较薄,并具有一定韧性,在冲压过程中不易脱落,因而不需要酸

    河南冶金 2011年6期2011-12-07

  • 深过冷Fe-Mo合金中初生α-Fe相的快速生长
    α-Fe相和层片共析组织(μ+α-Fe)组成,且随着粒子直径的减小,凝固组织由层片状逐渐转变为颗粒状。理论计算表明,随着过冷度的增大,α-Fe枝晶发生由溶质扩散控制生长向热扩散控制生长的转变。发生该转变所需的临界过冷度随合金中Mo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深过冷;快速凝固;溶质截留;枝晶生长;落管金属的深过冷快速凝固目前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1-4],而空间材料科学作为其重要分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实现深过冷的一种有效途径,落管无容器处理技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年11期2011-11-24

  • 25CrMo4钢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中常出现超标的先共析铁素体.由于缺乏25CrMo4钢的TTT或CCT曲线,所以,需要弄清25CrMo4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在冷却中的转变规律,为其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指导.1 试验材料及方法1.1 试验材料本实验所用的25CrMo4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材料经锻造后正火,正火态洛氏硬度值HRC25~26.表1 25CrMo4钢的化学成分 %1.2 试验方法试样加热到920℃保温30 min,然后将试样取出放入BaCl2+KCl+NaCl盐浴槽中分别在740℃、7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1年5期2011-06-11

  • 抓住“三种转变”学好简明Fe-Fe3C相图
    转变;共晶转变;共析转变1 先谈“五多”(1)“组织相多”即基本相有液相、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组织有珠光体、莱氏体,与组织相相对应的符号分别为 L、F、A、Fe3C、P、Ld。(2)“概念多”与组织相相对应的分别为液相L,是铁碳内合金在熔化温度以上形成的均匀液体;铁素体F,指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奥氏体A,指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渗碳体Fe3C,是一种复杂晶体结构的金属化合物,是铁碳合金中主要的强化相;珠光体P,是共析转变的产

    职业技术 2010年2期20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