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

  • “山东手造”中的乡村手工艺品牌创建 ——以山东临沭柳编手工艺为例
    功之路。山东临沭柳编是 “山东手造”中乡村工艺的代表品牌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柳编生产到传承创新再到销售宣传,其各方面都成绩斐然,可为其他农村手工艺的发展与品牌建设提供借鉴。柳编之都;生产性保护;传承创新;品牌引言山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同时又是“手造沃土”,具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名录千余项,总量居全国前列。有些蕴含历史基因的“手造”项目,[1]由于缺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12-21

  • 沿淮传统柳编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230088)柳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之一,其在发展过程中曾濒临失传[1],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逐渐觉醒,传统柳编重获发展空间,逐渐发展成为绿色产业并广受人们喜爱[2-3]。在乡村振兴及人们对手工艺品需求量增大的背景下,柳编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品与市场完美对接,带动百姓就业、提高生活水平,迸发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也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1 我国柳编分布情况沿淮传统柳编是以簸箕柳、杞柳等木本植物枝条为主要原材料的一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7期2023-12-14

  • 返乡创业,情系草柳编
    机会了解到正红草柳编。事业有成的她毅然回家乡创办江苏金丝柳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大杞柳种植面积,聚集地方工匠艺人,丰富正红草柳编产品,陆续建成展示厅、电商平台,有力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回乡创业张弛刚走出校园就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在盐城、南京等地工作和创业三十多年,一路奋斗到事业有成。她把家人都接到南京定居,但看到家乡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草柳编工艺亟需有人传承、推广,于是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开始从事草柳编创业。放下安稳的生活和八十多岁的母亲孤身回滨海创业本身就是

    莫愁 2023年28期2023-10-30

  • 柳编老手艺“编织”新生活
    武竹青 李竹华“柳编是一门技术活儿,受天气环境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在家里也方便设立工作坊,并且可以传帮带,一人会带全家,是一个顺手、灵活的致富门路。”说这番话的是吕梁市临县三交镇曹家峁村村民高奴友,他是村里柳编技艺的传承人之一。临县三交镇曹家峁村的柳编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日子里,通过家族相传、邻里相授,使这门传统柳编工艺得到了发扬光大,到20世纪80年代達到顶峰。8月8日,记者在“曹家峁村柳编园区”看到,小到盛放针头线脑的笸箩,大到能

    科学导报 2023年62期2023-09-11

  • 小小蒲草“编”出村民致富路
    小小蒲草编织的草柳编产品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绘出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编织了一条村民群众致富路。历史悠久守匠心传承百年的非遗文化草柳编技艺是湾头村的传家宝。对村里人来说,草柳编已成为一种习俗和本能,上至七八十的老太太,下至七八岁的小姑娘,人人都会编织。据悉,博兴县草柳编在民国时期就已形成产业,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草柳编产业从小作坊逐步发展成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小企业。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革新,草柳编已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3年3期2023-06-23

  • 走出国门的临沭柳编
    作为编织的一种,柳编很早以前就为人们所熟悉、掌握。流传于临沂市临沭县的临沭柳编,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传统编织技法的典型代表。小小柳条编织着临沭人民的美好生活,编织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柳编的“全城之恋”1400多年前,勤劳的临沭人民就用柳条编织日常生活用具,如筐篓、簸箕、箢子、柳条箱子等。在临沭柳编的发源地青云镇柳庄村,当地人用柳条制作各式编织品的习俗流传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临沭柳编发展迅猛,逐渐发展成为当地规模宏大的支柱产业。在临沭,流传着这样一

    走向世界 2023年18期2023-05-30

  •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策分析 ——以阜南县柳编技艺为例
    奇心与求知欲,将柳编技艺引入美术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向小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柳编技艺,对提升教学质量,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一、小学美术课堂引入传统艺术的意义(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主要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承担着传承文化、发展国家的重任。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学习中华传统艺术

    新课程 2022年12期2022-11-24

  • 基于传统瓷器造型的曹县柳编工艺灯具设计研究
    查访问法等,拓展柳编的表现形式和应用方式,将柳编应用到灯具设计中,将金属工艺和柳编工艺结合,主张手工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文章通过研究发现柳编产业发展的弊端,对此展开分析,提取传统瓷器特征符号,与柳编工艺相结合,创新性地使用金属制作产品骨架,运用柳编工艺进行外观的设计制作;优化改进生产开发方式,充分运用和发挥独创、美学的设计力量来助力柳编发展。发掘传统手工藝,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关键词:柳编;瓷器造型;传承发展;实用性中图分类号:TS956;TS

    艺术科技 2022年20期2022-11-06

  • 柳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朝“贞观”年间,柳编已成为一种娴熟技艺和用品,并成为世代临沭人的生活必需品,用柳编制的圆筐叫“泼儿筐”、“团圆筐”,象征着夫妻团圆、和睦相处,当地女孩出嫁,泼儿筐和喜簸箕、箢子曾是必备陪嫁嫁妆。1千多年来,临沭柳编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柳编产业发展中乡村振兴的作用临沭柳编产业发展已有70年,1953年县柳编加工厂,1973年供外贸出口,1996年实现自营出口,为满足柳编出口不断增长,全县杞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有杞柳基地面积10万亩,柳条编

    消费导刊 2022年1期2022-07-01

  • 乡村振兴视角下柳编传承与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析
    村振兴背景下,对柳编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关注柳编传统工艺的挖掘、传承与保护,探索传统柳编技艺振兴发展路径,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真正实现柳编传承与实践育人密切结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关键词  乡村振兴;柳编;实践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070-030  引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决胜全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1期2022-06-23

  •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临沂柳编产业国际传播研究
    刘红蕾临沂地区的柳编制品以其时尚环保、设计独特、外观大方、无污染、无公害、轻便等优点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柳编产业在临沂部分地区属于支柱性特色产业,为当地农业、工业及进出口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国际社会,消费者通过购买柳编,可以直观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承载的中国文化元素,这就使得柳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柳编工艺的发展也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发展。通过国际传播,临沂柳编产业不仅

    文化产业 2022年4期2022-03-19

  • 传统工艺编织的现代创新价值与对策研究
    2012年,临沭柳编凭借久远的传承与发展历史、高超而精湛的编织技术,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结合目前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在满足了传统柳编工艺基本的实用需求之外,越来越关注设计与创新性,因此临沭传统柳编工艺与现代社会发展“元素”结合的创新机制还需不断完善。一、传统民俗手工艺柳编的起源柳编的起源与发展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随着人的意识的发展,人类祖先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6期2022-03-02

  • 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雨 崔晓关键词:柳编;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应用柳编取材自然,绿色环保,编织方法多样,具有独特的材质和艺术特性。可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构建个性化的造型,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里,满足人们渴望自然肌理和质朴气息的艺术感受,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为室内公共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提升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力,增加室内空间的设计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1 柳编工艺及室内公共艺术概述1.1 柳编工艺的类型及种类传统民俗手工艺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

    工业设计 2022年1期2022-02-09

  • 让传统手工艺回到当下生活 ——柳编工艺与现代设计
    50300)1 柳编工艺研究背景随着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源于生活的传统手工艺有所衰落,以柳编工艺为例,其与现代设计脱节,没有实现从生产用具向实用装饰功能的方向转变,而且中国柳编编织加工工艺大多口口流传于民间,这致使柳编这项传统手工艺正面对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柳编这一传统手工艺正逐渐被人们遗忘。现阶段所谓的民间工艺产品大多已脱离实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记忆,转变为室内外陈设或是观赏品[1]。传统手工艺可以给现代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怎样使这项传统手工艺变成

    西部皮革 2021年24期2022-01-24

  • 柳编在茶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唐彤关键词:柳编;茶室;空间设计;应用1 柳编概述1.1 柳编的概念柳编是以柳树、桑条、荆条等木本植物枝条为主要原材料的一项传统编结手工艺,柳编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国柳树种类繁多共计200 多种,可用于柳编的常见类型有如杞柳、沙柳、小红柳等灌木类柳树,以及旱柳等乔木类柳树的枝条[1]。柳树枝条生长周期短,一年内即可成材用于编制各类器物,与成材时间需要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木材相比具有明显优势[2]。柳树枝条光滑

    工业设计 2021年10期2021-11-11

  • 阜南柳编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保护及弘扬。阜南柳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富含艺术与生活价值,更于2009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乡”的称号[1]。在过往研究中,一些学者对阜南柳编的发展历史、产业发展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如张静等探讨了安徽阜南柳编在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总结了阜南柳编在当代适应发展的路径[2]。桂梦雅在活态保护视角下分析了柳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了阜南柳编活态保护策略[3]。在此,以阜南柳编为研究蓝本,探究基于阜南柳编艺术的家具设计方法,对家具产品进行

    流行色 2021年8期2021-11-09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柳编手工艺价值分析与发展路径
    始劳动人民智慧的柳编手工艺却在文化法则的支配下,适应了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不仅展现出丰厚的工艺文化积淀,更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联。以河南省固始县柳编手工艺发展为切入点,采用实证调查、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分析方法探求柳编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发展路径,为手工艺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价值;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243-05doi:10.3969/j.iss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6期2021-08-30

  •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七届中国(临沭)柳博会开幕
    和农业风采,推动柳编产业转型升级,9月29日上午,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七届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临沭县柳编博览中心开幕,仪式现场同时启动了临沭县“世界柳编之都”创建工作。本届柳博会以“漫步柳海、乐游岌山”为主题,分设柳博中心展区、柳博中心室外展区、丰收节活动区、岌山游览区四大特色展区,活动持续至10月8日。开幕式当天举办了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暨山东省第九届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编结职业技能竞赛、柳编创意(旅游)场景布展大赛、柳编产品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27期2020-12-14

  •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七届中国(临沭)柳博会开幕
    和农业风采,推动柳编产业转型升级,9月29日上午,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七届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临沭县柳编博览中心开幕,仪式现场同时启动了临沭县“世界柳编之都”创建工作。本届柳博会以“漫步柳海、乐游岌山”为主题,分设柳博中心展区、柳博中心室外展区、丰收节活动区、岌山游览区四大特色展区,活动持续至10月8日。开幕式当天举办了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暨山东省第九届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编结职业技能竞赛、柳编创意(旅游)场景布展大赛、柳编产品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20年9期2020-11-30

  • 柳编条拉杆箱设计
    的传统艺术相比,柳编造型观念的主观性更加突出,是民间实用技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有机结合。关键词:柳编;拉杆箱设计;民间关于“柳编”的具体意义,不只是以柳条作为主要材料。在吴山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中对柳编的定义是用柳条加工编成的用品。主要的原料除了柳条外,还包括有桑条、藤枝、黄荆、苹果树枝条等。柳编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来源于大众生活的智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俗文化特点。这些柳编制品是人民大众通过生活的经验和需要而创作出来的,拥有最原始

    ViVi美眉 2020年3期2020-10-20

  • 基于传统柳编工艺的现代沙发创新设计研究
    明 65022)柳编制品的起源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迄今600余年的元末明初,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明末清初柳编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传统柳编产品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器物 如簸箕、笆斗筐、箱、萝和篮子等[1]。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里,柳编制品以其物美价廉、结实耐用、冬暖夏凉等特性走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柳编箩筐、柳编暖瓶、柳编草帽、柳编家具等。这些产品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但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升,塑料、不锈钢等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2期2020-04-13

  • 临沭柳编文化的社会价值与传承研究
    东沭河地区的临沭柳编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价值,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2014年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如众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遭遇的困境一样,临沭柳编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传承临沭柳编这一宝贵的地方文化遗产、发掘临沭柳编文化的社会价值,成为我们今天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临沭柳编文化(一)柳编文化的历史渊源临沭县位于鲁苏两省交界处,因沭河贯穿此

    人文天下 2019年1期2019-12-22

  • 基于SWOT分析的程河柳编旅游商品开发对策研究
    组成部分。以程河柳编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开发出旅游商品的潜质。基于SWOT分析法对程河柳编旅游商品的优劣势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对策。[关键词]程河;柳编;旅游商品;乡村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购”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旅游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也起着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的责任。旅游商品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富有当地民族特色,且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此类商品具有工艺性、实用性、收藏性以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5期2019-11-06

  • 阜南柳编产业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要】本文以一次以柳编的主题的下乡调研活动为开始,通过与阜南县村民的交谈,我们获得了关于阜南柳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处理,分析柳编周围的市场环境,进而分析整个阜南柳编产业的情况,在文中的论述中,我们引用区位商、柳编产业的贸易额等,较全面的说明了柳编产业的情况。接着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优化服务的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然后我们又从微观到宏观方面提出了优化柳编品牌,创建地方柳编产业园促进柳编产业的集聚和以柳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对策。最后是本文的小结

    商情 2019年29期2019-08-27

  • 阜南柳编工艺特色和创新之我见
    ,12岁拜师学习柳编技艺,几十年来,潜心钻研黄岗柳编艺术,并致力黄岗柳编技法的传承和产品创新,实践中目睹了黄岗柳编传承和产品创新上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有助于推进黄岗柳编产业的发展。一、黄岗柳编是一颗璀璨明珠黄岗是闻名的“柳编之乡”,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柳编产品集散地。改革开放后,柳编成为当地拉动财政增长、扩大创汇的朝阳产业。黄岗传统柳编技法重点是指“经编”技法,该技法运用了数百年。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派生出“立编

    名家名作 2019年8期2019-07-10

  •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王文忠 阜南县柳编历史已达500多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是阜南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阜南柳编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据统计,阜南县目前杞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亩,从事柳编生产经营的已有14个乡镇,从业人员超过了21万,柳编企业310家,其中形成规模的有110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有71家。柳编产品用途广泛,而且90%的柳编产品出口,远销东亚、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可以说阜南的柳编产品在

    名家名作 2019年10期2019-03-16

  • 郓城柳编工艺美术品的传承、保护与建设研究
    美术学院一、国内柳编手工艺美术品的前世今生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人民群众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和精神生活的审美需求,就地取材,主要用手生产出来的一种工艺品。柳编是人民群众选取本地的柳材,手工制作,从而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的审美需求的手工艺美术品,它是独具特色的,承载着鲁西南文化和传统的手工技艺。柳编手工艺美术品以柳枝为原材料,我国是世界上柳树资源颇为丰富的国家,柳树极易成活,正如诗中所云;无心插柳柳成荫,全世界约有五百种柳树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2019-01-28

  • 淮河柳编现代设计创新的结构层级与转化研究
    蒙,吴衍发淮河柳编现代设计创新的结构层级与转化研究孙娜蒙,吴衍发(安徽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0030)淮河柳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重要的多重价值。探究淮河柳编传统手工艺设计创新的应用策略,建立独具特色的淮河柳编现代设计创新结构模型,增强其产品创新的独特性、识别性和统一性,对于实现淮河柳编的多重价值意义重大。围绕淮河柳编这一物品的创新过程,在文化逻辑、物理逻辑、行为逻辑、感官逻辑的演进中,构建其结构关系。通过淮河柳编的精神特质、行为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9-01-09

  • 临沐县人大:一条建议催生的种植补贴
    。临沭素有“中国柳编之都”的美称,杞柳种植历史悠久,柳编产业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临沭柳编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农户种植杞柳的积极性降低,杞柳的种植面积出现萎缩。杞柳种植大户、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过“临沭柳编”的县人大代表张志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提高杞柳种植效益、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推动临沭柳编产业健康发展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通过走访周边农户,深入柳编工艺品厂调研,在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张志

    山东人大工作 2018年6期2018-11-17

  • 只种不编一亩三千连种带编一亩近万
    柳可不行。程河镇柳编产品有400多个系列、10000多个花色品种。现在,全镇有12000多人在种植柳条、加工柳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里几乎是家家种柳条,户户会柳编。”5月18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赵营村村民王平云告诉笔者。程河镇是全国三大柳编基地之一,有着300多年种植柳条、加工柳编制品的历史,享有中国柳编之乡的美誉。 “只种不编,一亩三千。连种带编,一亩近万。”在程河镇,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去年,程河镇赵营村党支部书记赵杰兵种了两亩柳条,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7期2018-08-12

  • 霍邱柳编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队四人申报了霍邱柳编传承、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实地调研采访过程中,针对霍邱柳编发展现状、传承方式、产业模式、营销渠道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发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霍邱柳编的前景并不乐观。为此我们确立从高校实际出发,通过将霍邱柳编与校园文创产品的融合,在设计角度进行了新的思考,以期为霍邱柳编的现代传承、文创产品创新起到抛钻引玉的作用。一、霍邱柳编发展现状安徽霍邱柳编起源于周朝,历史悠久,编制方式多样、种类繁多,并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但由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2018-07-12

  •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程河柳编的吊篮藤椅,深受市场青睐。程河柳编也称襄阳柳编,出自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程河镇,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程河镇是中国三大柳编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柳编之乡”。程河镇的农民进行柳编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当地的农田一到汛期经常被淹,而柳条却不怕涝,农民们便开始用柳条编成柳制品,时间一长,程河柳编就小有了名气。程河柳编以柳条色白质柔、光润匀称和精湛的编技著称海内外,有穿编、钉编、平编、拧编、精编和木编等6类手法。柳编是程河镇特有的民间工艺,

    农家书屋 2018年5期2018-05-30

  •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手工艺价值与传承方略 ——以霍邱传统柳编工艺为例
    兴传统工艺”,而柳编是我国流传甚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深受国人喜爱。据考证,柳编的历史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在采集狩猎的活动中,自然中植物的编织改造使用应当早于原始陶器的制作。[注]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第25页。原始陶器的器体上就发现采用编织物按压进行纹样表现的手法,山东潍坊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红陶鬶纽把”的缠纹,即是对柳编工艺中“三股拧绞柳耳”成型方法的借鉴。此外,人类受到鸟巢和蜘蛛结网的启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8年0期2018-04-03

  • 柳编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与思考
    争中脱颖而出。“柳编文化产业”是我国新兴发展产业之一,但其“柳编文化”确历史悠久。通过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企业不断优化内部经营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对策将柳编文化产业推向较高的市场空间,进而推进我国民族产业的国际化、世界化。2 柳编文化产业实际发展项目公司概述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坐落于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地处“中国柳编之都”。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注册资金500万元(2017年11月,企业增资1000万元),总投资3600万元,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23期2018-02-07

  • 柳编大篮子” ——西班牙馆
    耕田 图/刘港“柳编大篮子” ——西班牙馆“BIG WICKER BASKET” – SPAIN PAVILION文/刘耕田 图/刘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用“柳藤”手工编结的西班牙馆格外引人注目。At the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the Spanish Pavilion woven with canes is noticeable.2010年,中国承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园大大小小的展馆中,一座用“柳藤”手工

    走向世界 2017年12期2018-01-08

  • 手工艺品外贸转型升级及对策研究
    :基于安徽省著名柳编产地-六安市霍邱县,并结合柳编这种手工艺品的产品特性、产业升级以及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综合考虑企业、政府以及员工等多种因素,找出其产业升级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企业以及新模式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因此,不仅为解决当地该行业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决策参考,也促进了农产品外贸的转型升级。关键词:外贸转型升级;柳编;手工艺品;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9期2017-09-04

  • 阜南县柳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要:本文主要围绕柳编产业发展,介绍阜南县柳编生产的历史、现状等情况,分析阜南县当前柳编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因地制宜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柳编产业今后的发展对策。关键词:阜南;柳编;产业发展;问题;对策引言杞柳是我国最古老的种植作物之一,《诗经》中就有“无折我树杞”的诗句。柳编技艺也是我国传统性的手编技艺,《孟子·告子上》“性犹杞柳”章: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柳编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发展,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

    神州·中旬刊 2017年6期2017-08-15

  • 安徽霍邱柳编出口的现状、难题及对策探索
    窦仁伟安徽霍邱柳编出口的现状、难题及对策探索窦仁伟以安徽霍邱柳编为例,阐述霍邱柳编出口所呈现的历史悠久、注重品牌建设、融入文化元素等特点。重点剖析了霍邱柳编出口所面临的环境恶化、创新不足、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柳编出口转型的策略是多主体共同推动柳编产业发展:柳编企业需提升产品标准、加大产品研发、培育优秀人才;柳编行业协会要做好协调;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柳编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特色产业;产业经济;霍邱柳编;传统工艺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因其工艺独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3-22

  • 镇赉柳编产品出口荷兰实现首季开门红
    织的花架、花篮等柳编工艺品出口到荷兰鹿特丹,出口创汇3万美元,不仅为镇赉县博艺柳编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首季开门红,贫困户们也在新年伊始便收获了增收的喜悦。在镇赉县博艺柳编公司包装车间内,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忙着把编织生产的柳条工艺品包装、贴签、装运。而这些柳制工艺品,都是出自当地贫困群众之手,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把柳条变成了出口创汇的“金条”。作为镇赉县的扶贫项目之一,镇赉县博艺柳编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困难群众办起了“炕头”柳编加工厂,编织网点达200多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2期2017-03-10

  • 躲进光阴罅隙的柳编
    富建在陕北农村,柳编如同锅碗瓢盆一样普及,家家户户都用。春天,人们用柳编粪箕抓粪肥;夏天,人们用柳编筐子提猪草;秋天,人们用柳编筛子晒杏皮;冬天,人们用柳编笊篱捞粉条。平时歪歪斜斜地摆在烂草窑某个角落里的柳编,看似无用却时时处处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帮衬着人们的生活。砍割柳条的最佳时间是白露过后柳条刚刚发芽的时候。错过这段时间,柳条就变脆变硬,缺乏韧劲,不适合编织了。人们用来编织柳编的柳条主要有红柳、沙柳、榆树条等,但红柳条硬而脆,榆树条少而短,因而用得最多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11期2016-12-23

  •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东、西九枝社村,柳编作为当地村民农闲季节增加收入重要的支柱产业,延续至今。在这两个村子里,至今留传的传统柳编工艺,是千百年来汾阳市冀村镇东、西九枝社村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探索、不断完善、影响深远的一项手工技艺。它凝聚了农耕文明时期汾阳人民的智慧,也折射出黄土高原农民依靠绿色生存的文明心态,是绿色农业文明的产物,有着珍贵的保护价值。柳编作为汾阳市的传统手工技艺,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汾阳柳编技艺不仅凝聚了劳动

    科学之友 2016年11期2016-11-21

  • 指间柳条舞 窖中编织忙
    统手艺活——汾阳柳编。汾阳为山西千年古邑、三晋文化名乡。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土旮旯里也有金凤凰,大山沟里不乏手艺人。位于汾阳市东北部的冀村镇东九枝村、西九枝村,村人擅以柳条编织笸箩、簸箕等白条器,自成技艺,广为流传,并先后成立了初具规模的九枝社柳编合作社和柳编制品陈列馆。2015年2月,九枝社柳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期传承,我们将在乡土艺人、汾阳柳编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智的带领下,一起领略这一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

    科学之友 2016年11期2016-11-21

  • 民间工艺的瑰宝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
    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文·武向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奖牌临沭柳编源远流长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鲁苏两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临沭柳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续修临沂县志》第二册记载,隋朝末年,柳、马、凌三姓来此以编柳为生,随着杞柳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此地得名“柳庄乡”,从此柳编技艺在当地扎根并流传至今。唐代以后多战乱,柳编技术在黄淮流域逐渐失传,但在沂、沭河流域却得以保存,特别是临沭、莒南、郯城等地。据民风文献所载,临沭柳制品“发轫于唐,兴起于宋元时期,沂、

    山东档案 2016年4期2016-09-18

  •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匠赵书贤正在编织柳编花篮,十多年来,依靠编织的柳编的手艺,她不仅解决了家里两个大学生的读书费用问题,还盖起了的新楼房。近日,“2016首届湖北(程河)柳编工匠技能大赛决赛”在湖北柳编之乡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举办,现场96名柳编工匠同台展示柳编技能,比拼编织实力和创意工艺。大赛设置了柳编技能大赛奖、柳编设计创意奖、柳乡木兰奖和残疾人技能奖等6类奖项。参赛选手是从襄阳市200余名编工艺人中脱颖而出的。每名选手要在2小时内,编织出具有创意的作品。现场的7位评委根据

    职业 2016年6期2016-08-09

  • 安徽淮河柳编工艺现状及发展研究
    403)安徽淮河柳编工艺现状及发展研究王亚琦 (景德镇陶瓷大学 333403)本文通过对以阜南柳编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柳编技艺的田野考察调研,剖析了当下农村柳编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危机。并针对农村手工艺面临的问题提出在个性化消费的时代下,运用工业设计的思维与方法将农村手工艺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形成农村手工艺的创意产业化。手工艺;淮河柳编;民间;个性化本项目由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C2015-S366)。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大众文艺 2016年19期2016-07-12

  • 浅析手工艺瑰宝郜台柳编的发展传承
    朱其凌[摘要]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和生产生活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地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现在柳编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包括:安徽省阜南县;山东省临沭县、郯城县;河南固始县;湖北省襄樊县等等。[关键词]郜台;柳编;发展历史;市场分析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和生产生活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

    中国市场 2016年9期2016-06-20

  •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崔海晗赵香南程河柳编(图片来源:百度网络)“柳编比赛现在开始!铛!”一记锣敲响,30余名参赛的农民立即忙活起来。别看都是一双双跟土地打交道的农家手,可编起柳编这细发活来,一点不比闺中巧手逊色。一根根白色柳条随手指舞动,很快就串编在一起。3月30日上午,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镇标广场上格外热闹,来自该镇常庄、王营、谢营等村的30余名柳编编制高手齐聚一堂竞技表演。这里正在进行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文化节预赛二赛区的比赛。程河柳编俏销国内外据悉,首届湖北(程河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8期2016-05-25

  •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海晗 赵香南“柳编比赛现在开始!铛!”一记锣敲响,30余名参赛的农民立即忙活起来。别看都是一双双跟土地打交道的农家手,可编起柳编这细发活来,一点不比闺中巧手逊色。一根根白色柳条随手指舞动,很快就串编在一起。3月30日上午,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镇标广场上格外热闹,来自该镇常庄、王营、谢营等村的30余名柳编编制高手齐聚一堂竞技表演。这里正在进行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文化节预赛二赛区的比赛。程河柳编俏销国内外据悉,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文化节以“传承文化技艺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6年4期2016-05-14

  • 非遗柳编展神韵
    时间,一个精致的柳编花篮就诞生了……这就是浙江省湖州市东林镇第二小学柳编课堂上的一个普通场景。柳编文化作为该校所在地东林镇特有的文化遗产,早在明代就有记载,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原先的柳编艺人逐渐转行,柳编这一古老的手艺也濒临消失。为了传承柳编文化,东林镇第二小学在2006年就确立了柳编这一特色项目,开发柳编校本课程,申报柳编特色教育基地,邀请当地柳编艺人,通过柳编课堂传授柳编技艺,努力使柳编这个优秀文化项目发扬光大

    少先队活动 2016年2期2016-03-15

  • 临沂柳编器物的造型艺术探究
    76000)临沂柳编器物的造型艺术探究姚丽霞(临沂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临沂柳编器物是山东地区“造物艺术”的彰显,不仅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民间造型艺术,也体现了造物艺术起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本文简要概述了临沂地区柳编器物的历史溯源,分析了柳编器物的现状与传承、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特征以及承载的吉祥文化内涵,倡导“物以载道”的艺术创新精神。临沂柳编器物;造型艺术;物以载道临沂地区拥有悠久的柳编历史,临沭县青云镇、河东区汤河镇、莒南县板泉镇和

    戏剧之家 2016年24期2016-02-24

  •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在山西省汾阳市冀村镇,有东、西九枝社两个村子,村中老百姓除了跟其他村人一样作务庄稼外,还作务柳树,叫务柳。东、西九枝社人作务的柳为灌木柳,一丛丛,一簇簇,长在村边的田埂上、土地里。伏天的时候,村里人收割一部分,每年白露的时候,村里人会将所有的柳条收割回家,然后削枝打叶去皮,就跟普通农家收割庄稼一样。在汾阳市冀村镇东、西九枝社村,柳编作为当地村民农闲季节增加收入重要的支柱产业,延续至今。在这两个村子里,至今留传的传统柳编工艺,是千

    科学之友 2016年21期2016-02-07

  • 以柳为材 巧手穿梭其间 ——汾阳柳编工艺流程简图
    梭其间 ——汾阳柳编工艺流程简图过去,柳编工艺讲究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已逐渐被打破,只要喜欢这门手艺活,不分男女亲疏,都可学以致用,将其发扬光大。柳编所用柳条主要有乌柳和杨柳两种,汾阳西边山区所产为最好,外地柳条,只要经本地作务培植,一样可以编织柳器;当年的柳条收割后,用灶火铁锅盖瓮蒸煮大概一个半小时,然后放置在石槽中碾压去皮,修整成捆后待用;编织柳器的前一天,一定要将所用柳条浇湿,早、中、晚各

    科学之友 2016年21期2016-02-07

  • 浅析固始民间柳编艺术
    1)浅析固始民间柳编艺术蒋亚辉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摘要:固始柳编以柳条为材料,通过不同的编织技艺塑造出艺术形象,是固始柳编不断发展过程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对固始柳编的材质、肌理、外观、色彩装饰以及空间形态的等造型要素的综合分析而创造出来具备美观、实用、奇特为一体的柳编器物。柳编艺术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天然的材质和自然的艺术气质跻身于工艺艺术之林。本文以固始柳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为固始

    人间 2015年14期2015-09-29

  • 山东临沭柳编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届中国(临沭)柳编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第三届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编结)技能大赛在山东省临沭县开幕。此次交易会是一场以传承柳编技艺、展示柳编产品、弘扬柳编文化、开拓柳编国内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柳编盛会。据悉,此次“柳交会”由临沭县柳编工艺品商会承办,是目前为止国内首个大型综合柳编手工艺品交流、交易展示会,交易会邀请到中国工艺术美术协会、美国华人协会、新加坡山东商会等国内外相关协会负责人及清华美院、济南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以及国内相关重点企业参加。与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4年11期2014-12-19

  • 临沭柳编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届中国(临沭)柳编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第三届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编结)技能大赛 于9月27日在山东省临沭县开幕。此次交易会是一场以传承柳编技艺、展示柳编产品、弘扬柳编文化、开拓柳编国内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柳编盛会。据悉,此次“柳交会”由临沭县柳编工艺品商会承办,是目前为止国内首个大型综合柳编手工艺品交流、交易展示会,交易会邀请到中国工艺术美术协会、美国华人协会、新加坡山东商会等国内外相关协会负责人及清华美院、济南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以及国内相关重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4年10期2014-11-26

  • 我国临沂柳编制品出口现状及对策
    王维金柳编是我国民族传统手工业,柳编制品是沂蒙老区传统的大宗出口创汇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4亿多美元,出口量占全国第一。临沂柳编制品的生产主要分布在临沭县、莒南县、郯城县和河东区四个县市区,其中临沭县的产值和规模最大,占临沂市柳编制品出口额的2/5,是全国最大的柳编产业基地。我国柳编制品以其时尚环保、设计独特、外观大方巧妙、无污染、无公害等优点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随着柳编产业的发展,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

    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6期2014-07-28

  • 固始柳编:“牛”气冲天
    精湛、气势雄伟的柳编工艺品——“河南牛”引来万人瞩目,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河南牛”火爆京城展会上,放置在农展馆1号馆正门旁的柳编“河南牛”格外引人注目,人们纷纷走近观看、拍照留念。“这头牛栩栩如生、大气磅礴,代表了当今柳编的最高工艺水平!在这里留影就是想沾一点‘牛气,希望牛年好运!”参观者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件大型柳编工艺品是我们为参加这次展会而专门编制的。”固始县柳编龙头企业——正和工艺品集团董事长、“全国杰出青年农民”万正和介绍说 :“今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9期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