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门

  •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1〕
    张、增强后特点、肺门及淋巴结肿大与远处转移情况。2 结 果46 例PSCLC患者的MSCT主要表现如下。第一,部位:右肺上叶8 例(17.39%),右肺中叶4 例(8.70%),右肺下叶12 例(26.09%);左肺上叶7 例(15.22%),左肺下叶15 例(32.61%)。第二,大小及密度:46 例PSCLC患者均表现为实性病变;结节型21 例(45.65%)(见图1),肿块型23 例(50.00%)(见图2),肺叶实变型2 例(4.35%)(见图3)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9期2023-09-18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与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变[3]。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病变常见有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纵隔恶性肿瘤、肺结核、慢性炎症、肺结节病等原因。但此区域附近有比较丰富的肺动静脉、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心脏、食道等重要气管及组织,需要通过穿刺、纵隔镜或者开胸活检等手段进行病理学检查,才可以明确诊断[4]。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cTBNA)常规通过WANG氏针穿刺获得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病变及淋巴结细胞病理,对病变确诊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用专用的

    黑龙江医药 2023年9期2023-05-27

  • 超声支气管镜在肺门及纵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46003)肺门及纵膈具有复杂的解剖位置结构,且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丰富,是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的部位[1]。结节病、结核病、炎症感染及恶性肿瘤等均是引起肺门及纵隔病变的重要原因[2]。多数肺门及纵隔病变在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变化,组织病理诊断是临床判断肺门及纵隔病变性质的主要依据,但其解剖结构复杂,穿刺活检较为困难[3]。传统纵膈镜检查存在创伤大、需要气管插管、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限制了临床应用[4]。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检查具有安全性高、创伤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2-14

  •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鉴别纵膈与肺门病变中诊断价值
    8000)纵膈与肺门病变主要由肺癌、淋巴瘤、结节病、结核等疾病引起,以往临床主要采用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技术检出纵膈、肺门占位性病变,但无法对病变进行病理确诊[1]。纵膈、肺门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可以了解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为癌症分期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2],以往纵膈、肺门病变常使用纵膈镜、胸腔镜检查,但该两项技术创伤大、风险高,限制了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活检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1期2022-06-02

  •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定性诊断不明原因肺门及纵隔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价值
    隔病变包括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瘤,是胸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采取何种方式明确该疾病的病理性质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1]。现阶段,临床诊断纵隔病变的方式较多,如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纵隔镜检查等,其中CT、PET对机体产生的损伤较小,但无法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纵隔镜或胸腔镜检查则是临床诊断纵隔病变良恶性的“金标准”,但因对机体损伤较大、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2期2022-02-22

  • 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采用血管夹夹闭肺门法[4]:经左侧第5肋间前外侧切口进胸,按300 U/kg体重经尾静脉注射肝素钠预防血栓形成,5 min后适当调小呼吸机工作压力,使左肺稍萎陷,向右上方拨开胸腺及心脏,游离出左肺门。IR和PAH+IR组大鼠使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左肺门,包括左主支气管及左肺动静脉(图1),见左肺无呼吸运动、左肺门动脉结构无搏动为有效阻断,夹闭肺门1 h以模拟肺缺血。之后松开血管夹,恢复左肺通气和血液灌注2 h以模拟肺再灌注。对照组和PAH组大鼠进行麻醉、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2021-08-06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门淋巴结核临床疗效
    科 053000肺门淋巴结核是肉芽肿性疾病,属于纵隔淋巴结核,为原发性肺结核,发病率约占10%,多发于儿童,近年来成年人发病率逐渐增高,约占25%~35.7%[1]。既往肺门淋巴结核诊断主要借助于影像学、结核菌素试验、干扰素实验、结核抗体、临床症状或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等进行确诊,准确率较低、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不佳[2],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3]。肺门淋巴结核早期确诊率低的原因为无创检验不易获得

    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14期2021-07-30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及其与小细胞肺癌的鉴别*
    钙化及坏死、纵隔肺门淋巴结情况及其它相关继发征象。增强取肿瘤实质部分(避开肿块坏死及钙化部分)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CT值强化<20HU为轻度强化,20~40HU为中度强化,>40HU为明显强化。肿瘤钙化小于3mm定义为点状钙化,大于3mm为粗或片状钙化。肿瘤内坏死定义为肿块内局部相对低密度及弱强化的区域,当最大截面坏死面积>肿瘤面积1/3时定义为大片坏死;当肿瘤包绕血管并边界模糊或延伸至血管腔内、与纵隔脂肪间隙消失时定义为肺门血管、纵隔的侵犯。1.4 统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7期2021-06-28

  • 浅谈CT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价值
    进行常规平扫。对肺门和纵膈淋巴进行薄层扫描,甚至参数为层厚5mm,层距5mm。本研究20例患者中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有18例(90.0%),先给患者静注非离子型造影剂,速率为2.5ml/s,分别在30s、1min、3min快速连续扫描肺门和纵隔淋巴结。2 结果分析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资料,20例患者中,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共有18例,占总人数的90.0%,而在患者胸部淋巴结短径均>10mm时,可以诊断为淋巴结肿大。另外3例(15.0%)患者仅存在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2020-12-25

  • 现场快速评估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OSE)对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6例纵膈/肺门肿大淋巴结患者,共分为4组:cTBNA组37例,cTBNA+ROSE组30例,EBUS-TBNA组47例,EBUS-TBNA+ROSE组102例。结果:cTBNA、cTBNA+ROSE、EBUS-TBNA、EBUS-TBNA+ROSE组对纵膈/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0%、85.71%、88.64%、90.91%,准确度分别为62.16%、86.67%、89.3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8期2020-09-14

  • 少儿肺门及周围阴影增大的X线图像分析
    集了100例少儿肺门阴影增大的胸片病例进行分析,在这100例患儿中,男64例,女36例,男女比例为1.78∶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集了100例患儿胸片,在文章收集的病例中,患儿年龄在15岁以内。其临床上出现不同症状:如不规则发热、纳差、消瘦、盗汗、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颈部及颌下浅表淋巴结增大、肺部呼吸音异常等,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1.2 投照方法所有患儿采用常规拍摄胸部正侧位片,部分加胸部透视动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期2020-02-15

  • 易与肺癌混淆的疾病
    ,偶见点状钙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而且肿物长期无改变。4.纵隔肿瘤 是指靠近纵隔胸膜的周围型肺癌或原发癌较小而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巨大的肺癌,鉴别困难,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病理来鉴别。5.肺内孤立性转移瘤 常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患者一般有其他恶性肿瘤的病史,也可通过肺内肿物的活检从病理学上区分。6.结节病 肺与肺门淋巴结受累者占80%~90%,胸片表现为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呈双侧对称,分叶状,边界清晰。约20%患者无肺门淋巴结肿大,肺表现为网状或结节状,或不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期2020-02-14

  • CT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
    淋巴管广泛分布在肺门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中轴间质与胸膜、小叶间隔等周围间质内,故形成了结节病影像表现的多种多样性,既可表现为肺门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也可为弥漫性小结节多发小结节或较大的孤立性结节,也可有肺间质性纤维化的表现。因此为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21例结节病患者图像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27~56岁。诊断方法:3例胸膜活检证明,14例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8期2019-10-18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影(A),纵隔及肺门见多发肿大淋巴结(B); C.增强后双肺病灶不均匀强化; D.病理图(HE,×200)患者女,54岁,无明显诱因咳嗽1年伴痰中带血半年,进行性加重4个月,于外院接受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转入我院。实验室检查:Cyfra21-1 79.15 ng/ml,CEA 137.20 ng/ml,CA125 98.37 U/ml,CA19-9 119.00 U/ml,NSE 52.86 ng/ml。胸部CT:双肺多发大小不等肿块及结节影(图1A),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8期2019-08-24

  • 猪感染PRRSV后Cathelicidins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情况
    对照),取肺脏、肺门淋巴结、脾脏、肝脏、骨髓等组织,将样品置于冻存管中,液氮速冻,-80 ℃保存。1.1.2 试剂 超纯RNA提取试剂盒(Ultrapure RNA Kit),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upermoⅢM-MLV反转录酶,购自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NTP Mixture、Ribonuclease Inhibitor和Oligo(dT)18Primers,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TaKaRa);TransStart G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期2018-03-12

  • 亚甲蓝示踪法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
    义;A组单独检出肺门9例,纵膈淋巴结1例,同时检出肺门和纵膈淋巴结3例;B组单独检出肺门7例,纵膈淋巴结1例,同时检出肺门和纵膈淋巴结5例。结论SLN的状态能够反映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亚甲蓝示踪法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前哨淋巴结中检测率高,准确性高,是很好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法,值得推广。亚甲蓝示踪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前哨淋巴结据报道称,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首选的治疗方案就是手术,但术后容易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6期2017-12-18

  • 无痛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在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针吸活检在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周金花1,高 冉2,贾建军1,刘瑞娟1(1.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山东 济宁 272000;2.嘉祥县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山东 嘉祥 272500)选择胸部强化CT示纵隔及肺门占位病变患者130例,临床诊断性质待定,支气管镜检查无支气管腔内肿块或仅有外压性改变的患者,其中80例患者在无痛下行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检查;50例在传统局麻下行TBNA检查。结果显示,对于纵隔及肺门占位病变,无痛下T

    临床荟萃 2017年11期2017-11-20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化疗附文献分析
    气管狭窄,纵膈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肩胛骨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图2-a),穿刺取肺组织活检病理示:淋巴上皮瘤样癌(图1),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5/6(++),CK7(-),CK8(++),CK10/13(-),CK18(++),TTF1(-);原位杂交:EBERs(+++)。MR:脑部MR 平扫未见异常。右侧髂骨占位肿块,考虑转移。既往体健,无吸烟史。入院诊断:右中肺淋巴上皮样癌并中上肺阻塞性炎症,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左侧肩胛骨转移。图1 原发性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5期2017-11-14

  • 肺结节鉴别诊断中高分辨率CT应用分析
    部X线进行检查,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肺门淋巴结肿大,观察两侧对称性,诊断出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节是否呈类圆形,测量结节直径,观察淋巴结密度中等且边缘是否清楚,观察结节外缘是否分叶状。胸片上可以观察到为肺内病变,其中结节边缘清楚且密度中等,两肺纹理增加。1.2.2 高分辨率CT检查选择美国GE多层螺旋CT机由患者肺尖部直至隔顶进行扫描,其中常规扫描设置电压为120 kV,设置电流为250 mAs,设置扫描准直器宽0.75 mm,设置扫描层距与层厚分别为1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2017-03-08

  • 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
    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李赞 罗为 厉锋 尚玉龙 陆娟目的 探讨气管针吸活检术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cm的患者68例,均行气管针吸活检术检查,分析患者行TBNA检查的阳性率,分析TBNA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效能指标,总结TB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2期2017-02-06

  •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
    患者中对称性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9例(69.2%),伴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增大4例(30.8%),伴隆突下淋巴结增大3例(23.1%),伴主肺动脉窗淋巴结增大2例(15.4%);仅右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例(15.4%),右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伴右侧气管旁淋巴结肿大1例(7.7%),仅见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1例(7.7%)。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发微小结节影4例,双肺显示纤维化改变2例;小叶间隔不均匀增厚4例,胸膜下散在分布小结节3例。结论对称性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伴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3期2016-09-05

  • CT增强扫描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
    32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31例,特征为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不融合,增强后呈中等度较均匀强化;肺内病变25例,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网状结节。结论:肺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CT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结节病;肺;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干酪性慢性肉芽肿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部受侵,常侵犯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1]。病变可自动吸收或进展为纤维化,其临床表现多

    影像技术 2015年2期2015-12-08

  • 早期肺癌的X线表现附30例临床X线分析
    有如下改变:1:肺门及其旁区病灶,它有两种表现,其一,病灶与肺门大血管重叠造成血管的境界不清晰,形态异常,共三例,临床较易忽視,尤其是病灶小于1cm未超出血管境界者,应该注意与正常的浓密圆点的血管横断面相鉴别;前者周边呈现结节影,稍微改变体位摄影,病灶形态更为清楚,逐渐扩大的动态变化,即为其重要的佐证,其二,肺门旁病灶多呈斑片状,结节状门上移。2:肺门上移三例,上下肺叶充气不良所致肺体缩小,是肺门位置发生改变的常见原因,三例表现为原来的左肺门角相对应的第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2015-10-21

  • 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门纵隔病变的临床分析
    下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门纵隔病变的临床分析王福萍 宋志峰 简勇 彭敏目的 分析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门纵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经过CT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检查,提示存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位于气管或支气管周围肿大的患者50例,采用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检查,观察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50例患者共穿刺淋巴结124例次,平均2.48次/例,穿刺成功率达到100%。肺癌诊断率达到87.50%,结核病诊断率

    当代医学 2015年15期2015-08-01

  • CT引导下肺门病变细针穿刺针吸活检与DNA倍体检测联合应用的价值分析*
    文2CT引导下肺门病变细针穿刺针吸活检与DNA倍体检测联合应用的价值分析*1.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放射科2.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541002)唐 勇1曹林德2杨 鸿2陈卫平2杨 文2目的研究CT引导下穿刺针吸活检联合DNA倍体检测应用于肺门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门部病变68例,行CT引导下穿刺针吸活检联合DNA倍体检测、CT引导下穿刺针吸活检、DNA倍体检测。以手术结果(组织病理检查)为标准对比三种方法诊断准确率。结果CT引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7期2015-07-31

  • 1例不典型肺结节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团片影,纵膈及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以纵膈淋巴结肿大明显,短径约9.7 mm(封四图2),与2014年10月比较无明显变化。2014年11月18日胸部X线片示双肺中下叶多发病灶,呈多样性,伴左肺门增大(封四图3)。双肺弥漫大小不等结节,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其中以纵膈淋巴结肿大明显。患者肺组织病理检查示有多灶性肉芽肿,同时PAS染色及抗酸染色阴性,故确诊为结节病,给予激素(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活动后喘累等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咯血。患者出院4个月后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9期2015-04-02

  •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Ⅰ、Ⅱ期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9.4%),肺门及叶间淋巴结71组(30.6%)。最终诊断胸部结节病71例,其中经EBUS-TBNA明确诊断64例(90.1%)。EBUS-TBNA诊断Ⅰ、Ⅱ期胸部结节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64/71)、100%(21/21)、92.4%(85/92)、100%(64/64)和75%(21/28)。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EBUS-TBNA对于Ⅰ、Ⅱ期胸部结节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年4期2015-03-11

  • 紧急剖胸术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括心脏伤12例,肺门血管一级分支伤3例,左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损伤1例,右无名静脉损伤1例,主支气管断裂2例,肋间血管伤5例,胸廓内动脉损伤2例,肺挫、裂伤27例,肋骨骨折25例,胸骨骨折5例,膈肌破裂2例。腹部损伤32例次,包括肝5例,脾7例,胰腺1例,肾2例,胃3例,小肠11例,结直肠3例。另外,颅脑伤5例,椎动脉断裂1例,脊柱、骨盆及四肢骨折12例。1.2方法 剖胸原因:出现休克伴大量血胸17例次,有高危部位穿透伤者13例次,有心脏压塞症状者11例次,伤

    重庆医学 2015年11期2015-02-21

  • 不同观察者对小儿胸部X线片辨识的Kappa一致性分析
    学检查报告提示“肺门影增大”、“肺纹理增多”常感到困惑。引起肺门增大的原因很多,既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或技术性的。该征象的标准、临床价值有多大,不同影像科医师的评判标准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随机抽取了60例小儿胸部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胶片,请不同工作经历的3位医学影像科医师分别对“肺门影增大”、“肺纹理增多”征象的存在与否及其程度进行判断,并对其判断结果进行一致性研究,旨在确定该征象在临床工作中的客观稳定性与可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9期2014-09-04

  • 27例小儿原发性肺结核X线征象不典型诊断分析
    以及病变的情况。肺门淋巴结肿大、膈肌抬高、胸廓畸形、心胸比率减小是诊断小儿患有肺结核的要点。有助于作出小儿肺结核诊断的X线征象是(1)肺门淋巴结肿大;(2)膈肌抬高;(3)胸廓不对称;(4)胸部畸形;(5)心胸比例1:3。2.2两侧肺门或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意义 在胸部正位片上各组淋巴结肿大时,都有直接和间接征象,对第三组淋巴结解剖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分析单侧和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小儿肺结核胸片中单侧或双侧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时,其肺内原发病灶有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1期2014-08-15

  • 肺门矢状面解剖多层螺旋CT影像观察
    凡陆 迪唐洪敏肺门矢状面解剖多层螺旋CT影像观察张 凡1陆 迪2唐洪敏3目的对肺门矢状面的多层螺旋CT进行影像分析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进行胸部CT扫描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从矢状面的图像对肺门支气管和肺血管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肺门矢状面的图像进行分析,从肺门的结构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支气管、静脉及动脉的关系走向,然后对各个管腔内径进行测量数据的统计。结论肺门矢状面的多层螺旋CT影像在进行观察时,具有其独特的特征,这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2014-07-05

  • 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5例CT特征与病理分析
    扫描。结果:中央肺门型6例,中央肺门合并纵隔型3例,周围合并纵隔型3例,周围型1例,胸膜转移型1例,肺叶型1例。肿块平扫密度多较均匀,增强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一致,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常见。周围型肿块可有分叶,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少见。免疫组化标记:CgA阳性10例,Syn阳性9例,NSE阳性10例,CD56阳性8例,CK阳性15例,15例Ki-67表达率60%~90%。结论: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最终由病理确诊。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

    交通医学 2014年6期2014-04-15

  • 小儿肺门影增大辨识的Kappa一致性分析
    学检查报告提示“肺门影增大”的征象较为常见,儿科医师常常对此感到困惑。引起肺门增大的原因很多,宜慎加辨识。这些原因既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或技术性的。该征象的标准、临床价值有多大,不同影像科医师的评判标准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随机抽取了60例影像报告为“肺门影增大”“正常”的患儿胸部DR片,利用不同工作经历的医学影像科医师对“肺门影增大”这一征象的存在与否及其程度进行判断,并对其判断结果进行一致性研究,旨在确定该征象在临床工作中的客观性与可靠性。1 资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3期2014-03-28

  • 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肺门及纵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引导针吸活检术在肺门及纵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黄 洪 谢桂庭 林灿华 林常青(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516001)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肺门及纵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肺部增强CT检查提示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未能明确诊断者,进一步接受胸腔镜、纵膈镜或手术活检。结果 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检查后,121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92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5期2014-03-21

  • 肺门作为躯干重心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的意义
    ylitis .肺门作为躯干重心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的意义宋 凯 张永刚 李杰静 余 文 唐翔宇 张国营 郑国权 崔 赓 张雪松 毛克亚 王 征 王 岩目的探索能够代表强直性脊柱炎 (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 胸腰段后凸畸形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进而设计 AS 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案。方法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悬吊或支撑力线获得,通过手术前后髋轴的支撑力线可寻找 AS 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躯干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4年10期2014-02-14

  • 肺良性血管瘤误诊一例分析
    境界清楚,病灶与肺门之间可见一粗大血管相连。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病灶与肺门之间相连的粗大血管影更加清晰。CT诊断:右肺下叶背段血管瘤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2 讨论肺血管瘤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不是真性肿瘤,而是脉管组织的肿瘤样增生[1]。肺血管瘤可分为:①毛细血管瘤,主要由毛细血管组成。②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海绵状血管窦所组成。③混合型血管瘤,既含有丛状聚集的毛细血管,又有多数血管窦。肺良性血管瘤的X线特征;大部分为球形病灶,密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7期2014-01-21

  • 超声诊断肺癌并肺实变1例
    液。CT诊断:右肺门占位性病变,考虑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腔积液。图1 右肺癌并肺实变声像图图2 右肺底积液声像图2 讨论肺肿瘤以肺癌最常见。按解剖和形态分类,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和弥漫性肺癌。其中仅周围型肺癌适合于超声检查,超声引导诊断性穿刺和射频消融处理。邻近肺门的中央型肺肿瘤合并外周肺组织实变时,也可能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出来。本例即中心型肺癌并肺实变,超声可清晰的显示实变肺组织内的肿块回声。110812 沈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2期2013-10-27

  • 问题1:紧急剖胸发现大量进行性血胸时应首先采取什么措施?
    钳(卵圆钳)钳闭肺门,然后再吸尽胸腔内积血,显露损伤处,探查后按伤情选择手术方式。钳闭肺门具有3个作用:(1)迅速控制肺挫裂伤和肺门伤的大出血,显露手术野;避免盲目吸引导致耗尽性失血。(2)主支气管断裂时,近断端钳闭可保证健侧通气;同时防止出血流进健侧肺引起窒息。(3)防止支气管肺损伤漏出的气体或血胸吸引显露破口后外界空气经肺静脉破口进入左心,发生致命的冠状动脉气栓。另外,若术前主要考虑自发性血胸,则剖胸后首先用棉垫填塞胸顶并用手加压,因多数患者出血来自胸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1期2013-03-31

  •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病理机制及CT诊断探讨
    肺周或肺底部;③肺门纵隔肿块型,可为原发瘤在血行转移同时发生淋巴道转移,或先经血行转移至肺,然后经肺内淋巴管转移至肺门纵隔淋巴结;④癌性淋巴管炎型,此型为淋巴管转移性肺癌的常见表现,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块,并可见从肺门向肺野外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或条索状阴影,高分辨CT上呈网状结节影,可见Keley B线及小叶间隔增厚或肺外周弓形间隔增厚等表现;⑤粟粒播散型,丙侧以中睛肺野为主的无数细小结节,呈粟粒样,约2~5mm大小,这类转移方式在X线胸片上易漏诊,高分辨C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2013-01-31

  •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纵隔和(或)肺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术对纵隔和(或)肺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陶国卫 何哲浩 杨运海 胡坚 王志田 李洲斌 安舟 方兰花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本世纪初开始国外报道逐渐增多的一项新技术,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以及判断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性质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改变了呼吸疾病支气管镜下活检的操作方式[1],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EBUS-TBNA已得到广泛开展,并有逐步取代纵隔镜检查的趋势[2]。近年来对280例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和

    浙江医学 2013年23期2013-01-22

  • 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
    移等情况,特别对肺门、纵隔淋巴结按1997年欧洲国际抗癌协会(UICC)淋巴结分区[1]进行观察、记录。(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以淋巴结长轴>1.5 cm、短轴>10 cm为参数)。2 结果本组49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心型41例(83.67%),周围型8例(16.33%)。病变位于右肺上叶14例,中叶5例,下叶9例,左肺上叶20例,下叶10例。41例中心型小细胞肺癌中,40例表现为肺门结节或肿块,1例CT扫描肺内未见确切病变,以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肺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6期2012-08-15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Ⅰa~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疗效观察
    治疗为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不推荐辅助化疗或辅助放疗。Ⅱa期首选彻底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尤其肺门受累的淋巴结,术后辅助化疗,不做辅助放疗。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scopy,VAMT)治疗早期肺癌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并能完成系统淋巴结清扫等优点,已有临床报道[1-2]。我们在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近6年时间内,选择了58例Ia~IIa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VAMT肺叶切

    海南医学 2012年11期2012-04-09

  • 尘肺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价值
    30060)尘肺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朱爱国(长江大学医疗与保健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3)朱丽莎(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44)王锦江(湖北省职业病诊断组,湖北 武汉 430060)目的:探讨尘肺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114例经职业病诊断组确诊为尘肺的临床、影像学病例资料。结果:114例中分布于两侧肺门区域的钙化影呈现圆形、椭圆形34例,不规则形10例,环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3期2012-03-31

  • 30例肺癌X线误诊分析
    央型肺癌,表现为肺门影增大增浓,肿块与肺门结构重叠,占全部误诊病例的10%。误诊时间:2周~3个月21例,4~6个月6例,6个月~1年3例。3 讨论CT比传统X线方法有很大优越性,但目前X线胸片仍是胸部疾病检查的最基本手段[1]。肺癌在肺内的直接征象是肿块阴影,间接征象是支气管狭窄和阻塞征象,但X线胸片在诊断肺癌时,其直接征象常为间接征象所掩盖,或其临床、X线表现不典型,未加仔细观察分析时,常致误诊。30例肺癌X线误诊原因分析如下。3.1 对以炎性浸润改变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2期2012-01-24

  • 25例儿童原发型肺结核X线诊断分析
    X线表现2.1 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该组25例,占 100%,X线表现:正位片显示从肺门向外扩展的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或呈一侧或两侧上纵隔弧形突出肿块影,占 76%(19/25),病变一侧者较常见,且以右侧多见,19例中伴右肺门、前纵隔、隆突淋巴增大分别10、3、2和1例。表现为两侧肺门呈多个结节状增大占5例。侧位片显示增大淋巴结位于肺门、气管周围或上纵隔区。2.2 肺部原发病灶该组5例,占20%。原发灶在上叶下部3例,下叶后部

    中外医疗 2012年26期2012-01-24

  • 婴儿肺结核胸部X线和CT影像学特征分析
    纵隔增宽20例;肺门增大(图1A)占6.8%,其中右肺门增大5例;无明显异常占4.5%。表1 188例婴儿肺结核胸部X线片和CT结果[n(%)]Tab 1 The chest X-ray and CT examination results in 188 cases of infantile pulmonary tuberculosis[n(%)]ImagingfindingsChestX-ray(n=132)CT(n=144)Pulmonaryparen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2年6期2012-01-08

  • 胸内结节病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的CT表现主要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内继发改变,因此本文主要按照淋巴结及肺内继发改变分组讨论。本组10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为双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为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间质改变,1例为单肺门淋巴结肿大。2.1 淋巴结部位胸内淋巴结增大以中纵隔淋巴结及两肺门淋巴结增大最为常见。纵隔内常见部位为腔静脉后淋巴结,主动脉弓旁淋巴结,气管隆突上间隙及隆突下间隙。仅一例表现为右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如图1中所示,在腔静脉后间隙,主动脉弓旁。气管隆突上间隙及隆

    当代临床医刊 2011年6期2011-07-30

  • AIDS肺部并发症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其中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增大共13例,增强后环状强化9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单侧1例。2.2 卡氏肺囊虫病13例,CD4/CD8比值小于1的10例,大于1而最大比值1.4的3例;双肺经磺胺药治疗后明显好转、范围缩小,其中7例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2.3 Kaposi's肉瘤5例,CD4/CD8比值均小于1,同时胸腔积液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4例。2.4 真菌感染6例,4例其内见空洞影,有等密度结节1例,洞壁欠规则,其周见浅淡片状密度不均影,其内散在结

    当代医学 2011年31期2011-05-31

  • 胸部结节病CT影像表现
    典型表现包括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和肺实质病变,典型肺病变沿淋巴管分布,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多发小结节和间质的不规则增厚;不典型表现包括单侧或不对称淋巴结病、坏死或空洞、大块影、气道病变以及胸膜受侵等,可占25%~30%,此时易误诊[2]。国内李铁一等[3]报道的32例误诊病例中就有9例(28%)为不典型表现;顾占军等[4]报道的43例结节病中,不典型者占51%,其中不少病例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本病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1年2期2011-05-17

  • 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现如下:2.1 肺门、纵隔型(1)X线表现:肺门或纵隔边界清楚肿块,密度均匀。多呈分叶状,少数表现为肺门结构不清。(2)CT表现:以肺门、纵隔肿块为主共108例,单侧肺门肿块65例、双侧者43例,难以分辨原发灶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2 周围肿块型2.2.1 X线表现 肺内病灶呈结节状或肿块状,可有分叶。边缘光滑或有毛刺,均有深分叶或短毛刺。2.2.2 CT表现 肺实质内肿块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均有深分叶或切迹,共45例,同侧肺门淋巴结有肿大32例,纵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2011-04-01

  •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诊断
    12例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例可疑右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表现为右上纵隔增宽;15例中10例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状、颗粒状阴影,3例可见融合而成的大块致密影,2例显示肺间质纤维化。2.2 CT平扫、HRCT及增强扫描 按美国胸部协会确定的淋巴结分布区域及 Giazer氏提出淋巴结增大下限值,对纵隔、肺门淋巴结大小进行测量,对其分布进行归纳总结。本组 15例中 9例出现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出现右肺门淋巴结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12期2010-08-15

  • 急性肺脓肿时病变发生部位对肺部侧枝循环的影响
    重建。根据病变与肺门结构是否相连接,我们将本组入选病例分为肺门相关组及非相关组。当急性肺脓肿病变与肺门相连,我们称之为肺门相关组;病变与肺门未连接则为非相关组。肺门相关组病例病变通常发生范围较大,多在2个肺段以上,部分病变占据1个肺叶。少数病例仅占据1个肺段,如下叶背段病变、左舌叶上段病变,但病变与肺门相连时也归入肺门相关组。非相关组病变发生范围较小,多在1个肺段以下,大于1个肺段的病变,也分布于肺野外周部,与肺门无密切关系。少数多发性病变虽然占据多个肺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5期2010-05-30

  • 儿童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表现分析
    现为两肺中内带或肺门旁的网状模糊影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强;Ⅱ型(2例,4.4%)病变区域间质改变和肺泡炎性变各占50%,表现为网状和结节影,结节影边缘模糊,呈梅花瓣样改变的两肺中内带对称性分布为主;Ⅲ型(11例,24.4%)病变区域肺泡炎变占70%,表现为不均匀斑片状实变模糊影,其内可见透亮区,以左下肺野多见;Ⅳ型(8例,17.8%)病变区域肺泡炎变占90%以上,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磨砂玻璃状阴影,以右肺上野和左上、中肺野多见。本组病例中有胸膜反应者12例(2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9期2010-02-16

  • 肺癌早期的CT诊断分析
    象。2.1.2 肺门阴影扩大有团块状或片状阴影10例,占31.3%,肺门阴影不同程度扩大0.8~2.0cm,呈大小不一的团块状或结节状影;边缘较清楚,也可有片状浸润影;扩大的肺门向外伸展边缘比较模糊。2.1.3 肺门阴影增浓4例,占12.5%,表现为肺门阴影局部增浓,看不到具体肿块影,整个肺门阴影的大小仍在正常范围。2.1.4 局限性肺气肿2例,占6.2%,癌肿向腔内凸入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逐渐使支气管狭窄,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引起部分性通气受阻,产生局限性肺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2期2010-02-10

  • 中央型肺癌27例CT诊断
    狭窄与阻塞,以及肺门肿块。②间接征象:癌肿远端的阻塞性炎症与阻塞性肺不张。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改变更为直观。有助于以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为主要表现的早期病变的定性诊断,也可对肿瘤沿支气管侵犯范围做出比较准确的定量诊断,如癌肿近端至气管隆突的距离,气管及对侧主支气管有无受累等,对于癌肿的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极为有利[2]。正常人双侧肺的脏层胸膜的反折处包裹着支气管和血管的蒂,与纵隔相连续。这个蒂中包含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5期2010-02-10

  • 胸部结节病17例的影像特点分析
    疾病,激素治疗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缩小或消失,后经随访证实。以咳嗽、咳痰、胸闷、气急伴低热为主要表现9例(9/17),体检发现肺部肿块、上纵隔增宽等6例(6/17),以腰背痛就诊1例(1/17),自己发现左颈部结节而就诊1例(1/17)。2 设备与方法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检查及胸部CT平扫。X线胸片采用富士XG5000型CR成像系统,后前位投照,焦片距180cm,电压70~75kV,电流300mA,曝光时间0.04~0.06s。CT扫描采用GE lights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2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