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

  • 乌台诗案(上)
    点,如果不经受乌台诗案,苏轼可能在性格和才情上更锐利张扬一些,更咄咄逼人一些,更具攻击性一些。在古代的文字狱中,“乌台诗案”的知名度可能是最高的,因为这个诗案是关系苏轼的,我刚才说苏轼是国民偶像,偶像出事了,当然受关注度就高了。更重要的是,乌台诗案本质上是一桩带有政治目的的诬告案,一桩著名的冤假错案,所以历来为人关注。所谓“乌台”就是指御史台,汉代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御史台中有很多的柏树,每到傍晚,大群的乌鸦栖息在柏树上面,相当壮观,所以御史台后来就简称“

    名作欣赏 2024年1期2024-01-12

  • 江山如画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多。苏轼博学多才,因被人弹劾用诗文讽刺朝政而遭到贬谪,心中有无尽的忧愁不知道向谁诉说,于是他四处游山玩水来舒缓心情。一天,苏轼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看到这里壮丽的风景,他感触良多,写下了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在这首词中描绘了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又想到三国时期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由得发出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然而,苏轼身处的政治环境和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让他思绪万千,于是在词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

    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 2023年10期2023-10-31

  • 心 安
    王巩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至岭南的宾州。三年多之后,王巩奉令北归,设宴向苏轼告别。王巩的侍妾柔奴向苏轼劝酒,苏轼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竟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柔奴随王巩在荒无人烟、遍布山林瘴气的岭南生活了三年多,不但不怨天尤人,相反,还把这里当成了家乡,靠的就是“心安”。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随遇而安。所谓“心安”,就是去掉心中的挂碍。对此,钱钟书有过很精彩的论述:“洗一个澡,看一朵花,

    思维与智慧 2023年6期2023-02-18

  • 心安
    王巩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至岭南的宾州。三年多之后,王巩奉令北归,设宴向苏轼告别。王巩的侍妾柔奴向苏轼劝酒,苏轼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竟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柔奴随王巩在荒无人烟、遍布山林瘴气的岭南生活了三年多,不但不怨天尤人,相反,还把这里当成了家乡,靠的就是“心安”。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随遇而安。所谓“心安”,就是去掉心中的挂碍。对此,钱钟书有过很精彩的论述:“洗一个澡,看一朵花,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2-18

  • 乌台诗案”的牵连者 ----僧居则
    00081)“乌台诗案”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之一,也是事涉新旧党争的一大要案。原本苏轼只是希望像往常一样“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却不曾料想“党人疑臣复用,而李定、何正臣、舒亶三人,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先帝初亦不听,而此三人执奏不已,故臣得罪下狱。定等选差悍吏皇遵,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1]912;“监察御史何正臣、舒亶辈交章力诋,皆以公愚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12期2022-12-31

  •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就是元佑党人和乌台诗案。我很羡慕小孩,都已经知道乌台诗案了啊。想起我小时候,大概也是这个年纪,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我和大部队走散了,误打误撞看见一片中式古建筑,月洞门上刻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往里走,一座八角亭上挂着楹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联我看得很多,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门上总要贴,比如人财两旺、福寿双全之类的,像这种对联,还是头一回看见。我大为震惊,以至于走不动道,就在亭子里坐下来发呆。亭在崖边,大雾如纱飘拂,看

    美育 2022年4期2022-06-04

  • 心安
    王巩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至岭南的宾州。三年多之后,王巩奉令北归,设宴向苏轼告别。侍女柔奴为苏轼劝酒,蘇轼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竟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柔奴随王巩在荒无人烟、遍布山林瘴气的岭南生活了三年多,不但不怨天尤人,相反,还把这里当成了家乡,靠的就是“心安”。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随遇而安。所谓“心安”,就是去掉心中的挂碍。对此,钱锺书有过很精彩的论述:“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1期2022-05-30

  • 当天才落入凡尘
    舒银霞乌台诗案,将一個天才拉到了凡尘俗世。乌台诗案的主角是苏轼。在此之前,苏轼的人生顺风顺水。他从小就是神童,娶了妻子王弗,两人感情深厚。后来妻子去世了,苏轼经常想起她,为她写词,“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有个侍妾王朝云,说他“一肚子不合时宜”,对他不离不弃。朝云在惠州去世,他很伤心,亲手写下一副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轼喜欢说真话。“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他讥刺朝政,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2年9期2022-05-30

  • 20世纪30年代苏东坡作品东传与影响的个案研究
    行字词校对、对乌台诗案的描述做细节甄别,发现二者高度一致,确认《苏东坡与海南岛》一文参考王文诰而写成,明确以幸田露伴为首的文人特殊时期秉承对中国文化之心境,探究中日两国学者的价值取向相异之处,为该时期中国文化对外(日)传播与影响体系提供详实的个案研究,夯实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影响的体系构建基础。幸田露伴(1867-1947)是日本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大文豪,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自幼亲近汉典,熟知《四书》、《五经》,并学习白话汉籍《朱子语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5-27

  • 苏轼的省钱法
    丰二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没有实权,被人监视不说,一家人的生计也成了问题。到黄州的第二年,苏轼生活费吃紧,不得不开源节流。根据当地市面上柴米菜蔬的价格,他规定一家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150钱。他想了个法子,每个月初一,他取出4500钱,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叉子挑下一份来,而后便将叉子藏起来;当日花销若有结余,则另存在一個大竹筒里,用于买酒菜招待朋友。家里大米很快吃完了,市面上米价又贵,于是苏轼每天捣麦做饭。麦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5期2021-08-06

  • 乌台诗案”的文书运行过程及相关文本属性考辨
    二年间发生的“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文化史上的著名事件, 大文豪苏轼因诗文创作涉嫌谤讪朝政而被捕入狱,经过三个多月的审讯及后续的检法量刑、覆议,最终由神宗下旨贬到黄州安置。由于这一事件不仅对苏轼个人的文学创作、心态、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对于熙丰时期政治生态的考察亦有重要参照意义,且相关原始文献材料保存完整,故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1)包括从作家作品角度考察诗案对苏轼心态及创作的影响、从文献学角度梳理乌台诗案的文本源流、从文学史角度考察诗案对诗歌讽谏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25

  • 与苏轼相遇
    题不由得引到“乌台诗案”,经历风雨。当时的你,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人生低谷。你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遭小人陷害,被小人嫉妒,怂恿皇帝贬你至此处。乌台诗案,是你心中永不会被抹去的一笔污迹。与你洽谈甚欢,忽觉你并不是我之前所熟悉的苏东坡。你豁达、乐观、积极、成熟,是我在书中从未品到的特点。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回味无穷,各奔前程。黄州是你人生命运的转折,也因此使你变得豁达。正可谓黄州之贬,使一个天真的苏轼,变成了老练成熟的东坡。你用不屈的信念成就流转

    美文 2021年6期2021-03-24

  • 寿苏文
    弊,宦海覆舟。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光黃古道,太息楚囚。歧亭喜遇,故友相酬。定惠孤鸿,夜觅沙洲。晨钟暮鼓,精舍竹幽。一念清净,无计沉浮。溺婴解救,率先捐筹。东坡问稼,名冠千秋。雪堂答辩,拘散何求。嬉黄泥板,醉卧山丘。书寒食帖,天下争收。一蓑烟雨,岂碍吟讴。捐方抗疫,医者良俦。元丰五载,赤壁两游。清风明月,萦绕矶头。一词二赋,天地悠悠。归去来兮,先生归否?今夕何夕,遗爱如稠。千言万语,追思难休。泱泱功绩,青史长留。

    东坡赤壁诗词 2021年1期2021-03-24

  • 乌台诗案》版本流变再考*
    、讯问情况的《乌台诗案》,在真案(或称原案)的基础上,衍生出很多版本,或称“诗案”,或称“诗话”,仅杜泽逊先生在《四库存目标注》中所录就有20种[1]913。这些版本大致可归为三个系统,即偏重记录案件过程的系统(以下简称公案本)、偏重诗话的系统(以下简称诗话本)和侧重资料汇编的系统(以下简称汇编本)。刘德重、内山精也先生就存世的刊本,主要围绕《函海》本《乌台诗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诗谳》展开讨论,厘清了不少重要问题,但都没有涉及明刊本,对宋代诗话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5

  • 主持人的话
    。当我们谈论“乌台诗案”的话题时,由于当事人苏轼是北宋最有名的诗人,有关谈论便被归入“文学史”的专业,于是这个案件很容易沦为一位诗人因出言不慎而被惩罚的常见现象。这无疑是过于简单化的,它在当年被立案、审讯、判决、复议,最后因审讯机构与判决机构的意见不一致,而需要皇帝“圣裁”,是一个完整的司法事件,而且其全过程都被现存的史料记录下来,当然必须有一个法制史角度的考察。这种考察并非文学史家所擅长,但重要的是不满足于泛泛地谈论“因言获罪”,而力图澄清其司法过程的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2-28

  • 苏轼一首词安慰世人九百年
    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苏轼的许多好友都受到了牵连,王定国被贬到宾州(今广西宾阳),在“乌台诗案”的20位案犯中,他是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寓娘,即柔奴。王定国家中原有许多歌女,其中一位复姓宇文、名曰柔奴者最是眉清目秀、蕙质兰心。王定国定案后,歌女纷纷散去,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定国到宾州去,在古时,岭南是蛮荒之地,人人避之不及。但柔奴毅然地陪伴着王定国,踏上了宾州的路途。后来,王巩奉旨北归,与苏轼宴饮。王巩叫柔奴为苏轼敬酒。苏轼问她岭南的风土人情

    阅读时代 2020年1期2020-09-10

  • 逆风中创造辉煌
    豪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后,开始了悲惨的贬谪生活,虽然命运待他不公,他却乐观面对,仍能坚持与友人共饮美酒,吟豪放之诗。在沙湖道中没有雨具也能高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凄凉春风中乐观迎接暖阳,做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旷达乐观,让他在逆风中写下流传千古的佳作,创造了受人敬仰的辉煌成就。若是他在乌台诗案后落魄不羁,自暴自弃,又怎有他的豪放诗作流行? 自尊自强的女性简·爱,她被舅母寄养,却受到舅母及其儿子约翰的辱骂毒打,众保姆的不公平对待。到了寄

    小天使·初中版 2020年12期2020-09-10

  • 当时我就笑出了声
    中后,路遇曾在乌台诗案时关押他的狱官。狱官面有惭惶之色,苏东坡便对他开玩笑:“以前有毒蛇杀人,被冥府抓捕,按律当死。蛇对冥官上诉称:‘我有黄可以治病,已经救活了许多人。于是蛇被赦免。又有一头牛用牛角杀了人,牛上诉称:‘ 我也有黄可以治病,也救活了许多人。牛被赦免。这时冥吏又抓来一人,因杀人罪当死,这人也上诉称有黄。冥官大怒:‘蛇黄牛黄都可入药,你人黄有何说道?此人大窘,回答:‘我没有别的黄,但有些惭惶。”—浮白斋主人《雅谑》笑笑不说话不得不感叹网络真的越来

    廉政瞭望 2020年6期2020-08-11

  • 书包里的倾诉
    里去。②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受了很大的(委屈)。小主人把我选入了①,把你选入了②。由于我们的位置不当,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现在,闹个小病是小,时间久了,说不定会出大毛病呢。”“哦!原来如此。”“委屈”恍然大悟,悲伤地说,“哥,难道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吗?”“打针、吃药肯定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找词语法官,让他帮忙想想办法。”“太好了!走!”说着话,“委屈”拉起哥哥的手急忙向词语法庭走去。听到这,乐乐猪激灵打了一个冷战,醒了过来。想想梦中的情景,他羞愧万分,急忙拿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0年4期2020-04-23

  • 苏东坡的怕与不怕
    。子厚大笑。”乌台诗案中,苏轼被囚在狱,自知在劫难逃,便与长子苏迈商定,平时送食只送菜肉,若有不测时则送鱼。有一天,苏迈因有事,便托一亲友送食。这名朋友不知底细,烧了一条鱼,送到狱中,东坡见鱼大惊,以为大限已到,匆忙写了绝命诗,托狱卒转给弟弟苏辙,“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全诗充满了凄苦之情。还好,天可怜见,东坡先生总算能走出监狱,捡了一条命,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地方官,但苏东坡的胆子变大了。被贬

    检察风云 2020年5期2020-04-02

  • 试论乌台诗案对苏轼词学观的影响
    方面,较少研究乌台诗案对苏轼词学观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乌台诗案对苏轼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水照先生说过:“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个与唐代不同的特点,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1]27”。苏轼正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典型,因此政治上遭遇的打击必然对其文士的身份产生影响。基于这样的前提,笔者拟从乌台诗案角度,探讨其在苏轼词学观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二年(公元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2-25

  • 苏东坡的“朋友圈”
    的帮凶。著名的乌台诗案中,揭发他最狠、害他最重的,就是昔日朋友沈括。他与东坡素有诗词交往,因见与东坡不同政见的王安石势大,便想改换门庭。他将苏东坡送给他的诗文加以解释标注,并把自己读这些诗文的臆想汇总在一起,诬告苏东坡诗文里有对朝廷的讽刺。这份诬告“有理有据”,提供了打击苏东坡的重磅炮弹,直接导致了乌台诗案,险些要了东坡的命。朋友要是都这样,这世情也太凉薄,这人生也太不值得留恋,东坡做人也太失败了。幸好,东坡还有几个过命的真朋友,及时向他伸出援手。他有个好

    前线 2019年12期2019-12-30

  • 对比前后赤壁赋
    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三年后,被贬黄州时所作。那段时期是苏轼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乌台诗案”前,这位大文豪的仕途本就几经浮沉,而这一次“沉”下去后,虽然在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可是途中病逝。可以说再也没有“浮”上来。这两首前后赤壁赋,是苏轼同一年中秋、冬两季两次泛舟游赤壁——只不过第二次苏轼还上岸登山有不同的感悟——这一点可从《前赤壁赋》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后赤壁赋》的“是岁十月之望”两句看出来,前后两篇赋文诞生的时间仅仅隔了三个月。但就是这三个月,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9年15期2019-09-10

  • 王诜的悲喜人生
    为之记。《东坡乌台诗案·与王诜往来诗赋》载:“熙宁二年,轼在京授差遣,王诜作驸马。后轼去王诜宅,与王诜写作诗赋,并《莲花经》等,本人累经送酒食茶果等与轼。当年内王诜又送弓一张、箭十只、包指十个与轼。”可见两人交往非常密切,以至于后来的“乌台诗案”中,王诜也被苏轼牵连,处罚甚重。同时,王诜在整个北宋名流界还拥有广泛的号召力,他家的庭院常常汇集大批北宋的文化政治精英,他们意气相投,拥有相同的政治抱负。《渔村小雪图卷》北宋.王诜 绢本设色 44.5cm×219.

    老年教育 2019年1期2019-02-15

  • 苏轼(外二首)
    默默无闻,豪放乌台诗东坡处处办学堂,儋耳可沧海常州归处,文章风流扶危救困西北望,射天狼,谁道人生不能回少年李白今晚躺在书房赏唐诗走进了灯光就走进了你的故乡电突然停了丢了你的静夜思就丢了将进酒的路空调似白菜打了霜走出了夜的楼房走不出你的万古伤来到教学楼追随你写一曲黎明人静,不见明月者徒与桂树斗酒白發折贺知章回家永远在路上笑识儿童,何必相识有二月春风,有一曲亭狂隶有千秋观静书,有洛阳纸贵万条绿丝,碧玉妆成,有心裁之最美饮中八仙金龟换来了蜀道难春江花月挖掘了六泉

    诗选刊 2019年1期2019-01-22

  • 兄弟同道
    东林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料定自己必死无疑。在狱中,他把日常服用的一些丹药藏下,以备定罪后超量服用自尽。苏轼曾与儿子苏迈相约,平时送饭只送青菜和肉,若有不测,则送鱼。有一次,苏迈有事,托一个亲友送饭,忘记交代,恰好亲友就送了一条鱼。苏轼大惊,写了两首诀别诗托狱卒转给苏辙。其中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这首诗是苏轼在监狱中自以为必死

    爱你 2018年32期2018-11-14

  • 一尊还酹江月
    进谏,却迎来了乌台诗案。吏遣送他往京都时曾两度自杀未了,长期的斗争使他并不怕直面小人与朝廷,他单纯地以为只有犯法的人才会获罪,而他未曾犯法。他只怕牵累至亲与友人。京城已至,他才发现原来认罪是唯一的选择,原来辩解毫无意义。谁曾料想,这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后记。而这些,他当然不同意。于是他理所当然地踏上了流放之途,每一次贬官都想要自此出世,而一听到京城召回的消息又欣喜若狂,只是不知多少回当他带着希望踏进京城时,听到的只有一片批评之声。于是他只能主动请求外放

    新阅读 2018年7期2018-10-21

  • 苏轼之畏 北窗读记
    ,即蘇轼逃过“乌台诗案”之劫贬谪黄州的第一年。当时苏轼四十五岁,“诗案”余悸犹在,不敢轻易作书示人,以杜口舌之祸。也有例外。来到黄州第二年,苏轼应友人傅尧俞(钦之)之请,抄寄《前赤壁赋》(墨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卷后题跋云:“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苏轼曾反躬自省:“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有所不尽

    读书 2018年10期2018-10-13

  • 怎一个“悲”字了得
    世,即要联系“乌台诗案”,认为即使是“乌台诗案”这样的挫折也压不跨苏轼的精神支柱。因为苏轼的乐观开朗、豁达通脱、狂放不羁、潇洒超脱是天生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但笔者以为,这些并非天生的,而是在身处逆境、心有悲情时不断超脱和化解中养成的、练就的。试看看《赤壁赋》一文中的四种悲情意蕴。一、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而不可之悲感一个“乌台诗案”,让宋神宗恼怒不已,一纸诏书就把苏轼贬谪到了黄州。苏轼何其冤枉啊,简直比窦娥还冤。自己的诗文被何正臣、舒亶等人无限上纲,曲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2期2018-09-04

  • 兄弟同道
    东林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料定自己必死无疑。在狱中,他把日常服用的一些丹药藏下,以备定罪后超量服用自尽。苏轼曾与儿子苏迈相约,平时送饭只送青菜和肉,若有不测,则送鱼。有一次,苏迈有事,托一个亲友送饭,忘记交代,恰好亲友就送了一条鱼。苏轼大惊,写了两首诀别诗托狱卒转给苏辙。其中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这首诗是苏轼在监狱中自以为必死

    爱你·健康读本 2018年11期2018-05-14

  • “东坡乌台诗案”新论*
    桩著名的“东坡乌台诗案”,学界虽已有不少研究①,然今日重勘此案,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认识。以苏轼这样的大文学家而遭受如此严酷的文字狱,历来论者多为其鸣不平。然而,平心而论,在这些被作为苏轼讽刺新法证据的诗歌中,虽有些确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以此加罪东坡,不免冤屈,但其中多数作品意在讽谏却也是事实,而且苏轼自己对此也并不讳言。哲宗元祐三年(1088),苏轼回忆起此事,曾说道:“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勅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乃

    江海学刊 2018年2期2018-04-14

  • 旷达入诗,质朴自然
    1079),“乌台诗案”之后,他被贬黄州,次年二月他抵黄州后,写下了此诗。全诗以“质而实绮”的语言,从自己的遭际和眼前的处境着笔,反映了诗人乐观爽朗、心胸豁达的天性。首联自嘲目前的处境,用语平易。“为口忙”可以说是全诗之眼,一语双关,一指“祸从口出”,自己因出语讽刺遭遇“乌台诗案”,而造成奔忙劳累的现状;二是为口腹而忙,真可以说是纲举目张。“转荒唐”,诗人面对自己43岁而前途一片渺茫,百感交集,摇头感叹:“荒唐啊,荒唐!”他来偏僻的黄州当一个“团练副使”,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8期2018-04-13

  • 苦痛与超越:苏轼黄州词的情感历程
    是如何迅速走出乌台诗案的阴影,调适自我心情。当此之际,在反思现实时重新审视自我苦痛,便成为苏轼的自觉选择。苏轼反思现实的最初结果,便是将乌台诗案给予自己的苦痛视为人生之恨。这一点,在其初到黄州所作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作》一词中,便已明确地表露出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3](P275)此词作于元丰三年庚申(1080年)二月至五月间。关于此词的主旨,说法很多,计有为王氏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3-20

  • 人民的名义:古代人民也有最高检
    的一起公案——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上表弹劾苏轼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反对新法,有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苏轼在御史台狱中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乌台诗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7年8期2018-02-09

  • 苏东坡也是『瑜伽达人』
    情于瑜伽。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降职为黄州(今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辙去送行时,苏东坡发现苏辙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不由得愕然,因为苏辙幼时就体弱多病。苏辙说几年前自己跟随一个道士学习瑜伽,并且坚持不懈地练习瑜伽气功和定力,病基本上都好了。于是,苏东坡按照弟弟的经验开始每夜练习瑜伽。他在床上盘腿而坐,首先将上下牙齿互相敲击36下,然后摩擦双手使其产生热量并温暖两脚心至腰椎部位,再用同样的方式将双手放置于眼部,温暖眼部,最后“梳头百余梳而卧,熟寝至明”。此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1期2018-01-20

  • 坚韧之心 静观人生
    苏轼的坚忍,“乌台诗案”是试金石,证明了卓越的时代伟人,往往难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苏辙感慨过: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说到底,乌台诗案的发生,还是由于苏轼“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当时有名的“检举揭发专业户”舒亶不顾自己名字里的诚实之本,被苏轼的才华刺激,王安石罢相后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找出苏轼写给皇帝感谢信中的“讥切时事之言”,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诬陷其已到了“忠义之士,无不愤惋”的地步。上至太后,下至百姓,凡是了解他为人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从“青山玉瘗 ”牌坊谈起
    年)四月身陷“乌台诗案”时,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狱中示子由》诗中的“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一句。这句诗不仅展现出苏东坡刚直不阿的性格,也道出了他对亲人的眷恋之情。苏轼写《狱中示子由》时,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宋神宗继位后,辽国、西夏大兵压境,国内钱粮匮乏。为图强御敌,宋神宗任用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为相,从1069年到1076年间推行了一系列变革措施。王安石变法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也损害了豪绅地主的利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弊端,因此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乐观地面对人生
    能闲庭信步。“乌台诗案”给大文学家苏轼带来的打击非常大,丢官,入狱,远贬,期间受刑,甚至差点被杀头。但是,在经历了由天堂到地狱般的转折之后,苏轼没有消沉,而是快速地从“乌台诗案”的阴影中走出来,吟唱出《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攀上了人生的又一高峰。如果苏轼不能乐观地面对人生,陷于“乌台诗案”的惶恐不安中,那将正中那些制造冤案的小人们的下怀。被贬黄州期间,他将悲愤、委屈化作流芳千古的诗词,这是对那些小人最有力的反击。“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成为乐观面对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3期2017-09-04

  • 古代也有最高检
    的一起公案——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上表弹劾苏轼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反对新法,有四大可废之罪。这起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苏轼在御史台狱中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乌台诗案对于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28期2017-08-14

  • 我想与你谈谈
    谢上表》引出“乌台诗案”,你一贬再贬,直至黄州。透过浅浪,我望着你在黄昏的灯下自斟自饮,黯自神伤。你醉了,眠于芳草之上,任月影明媚,芳香妖娆。我身在局外,深知“乌台诗案”初起时,你若屈身退一步,就能保全自己,可你偏要做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寂寞沙州,独自彷徨。于是你注定被放逐,转身便走进千古沉寂的文字中。我自叹息,也罢,这才是你啊。风雨初歇,你渐行渐远,一杆朱砂,把离愁散至天涯。岁月静好,却难以释怀。我随你徘徊于阡陌山水间,听闻你低低的诉说,仿若飞絮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9期2017-06-20

  • 苏东坡与“乌台诗案”
    会长苏东坡与“乌台诗案”李树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大诗人苏轼东坡先生一生跌宕坎坷,但总能以乐观旷达的心境对待之,见证于他那多情且豪迈的诗词文章。而英雄亦有悲观气短之时,就是以莫须有的名义兴起的“乌台诗案”。此案曾使诗人丧失信心,甚至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朝廷重用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站在反对派一边,对变法持批评态度。变法失利后,王安石又接着在元丰年间(1078—1085)实行改制。由于派别和政见的原因,元丰二年(1079年

    未来教育家 2017年4期2017-05-22

  • 以之为镜 返照自身
    歌与政治:苏轼乌台诗案新论》和《乌台诗案的审讯:宋代法律施行之个案》,皆是对苏东坡乌台诗案的研究。前者从乌台诗案的版本、法律、政治、文学及历史背景等层面剖析乌台诗案,认为苏轼严格地实践原始儒家以诗为谏的理念,这起文字狱是官僚党争的结果。后者集中从法律及文本层面分析乌台诗案,兼及了与现代英美司法体系的比较,考察了宋代法律的审讯过程。苏源熙的《〈诗经〉中的复沓、韵律和互换》,通过对《诗经》中诗歌的韵律分析,探讨了韵律与主题、意象、叙述之间的关系,认为在评价上古

    出版人 2017年5期2017-05-11

  • 容人之美
    又何妨。然而,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一连串地使你三次遭谪,越贬越遠。你却仍笑道:无妨,谁怕?料峭山头酒醉微醒,虽零星小雨,而你平生可谓任尽一蓑风雨,于你而方也不过无风雨无晴,于你而言也无所畏惧,于你而方也依旧可以竹林芒鞋轻胜马。虽你笑自己道,“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心境却也是合时宜。友人向你感叹自己的渺平风,你却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时的你,又是如何地豁达宽容,如何地明白了此事古难全,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那些所谓的遭遇,也被你容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期2017-02-17

  • 从“乌台诗案”管窥造成苏轼仕途坎坷的主观因素
    5035)从“乌台诗案”管窥造成苏轼仕途坎坷的主观因素付国锋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北宋那个重文的时代,理应仕途坦荡,大有可为,可是,事实却是一波三折,历经坎坷。新旧党争是造成苏轼坎坷仕途的一个原因,他个人的主观因素,也是造成他曲折经历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很大,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通过对“乌台诗案”时期苏轼个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他仕途坎坷的一些主观因素。苏轼;乌台诗案;仕途坎坷;个

    人间 2016年21期2016-08-01

  • 拿得起,放得下
    的豪情。 但“乌台诗案”后,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他却“竹杖芒鞋轻胜马”,更有一份悠闲自在,如此从容,气定神闲。 由此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想要摆脱无常的大喜大悲,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苏轼的拿得起是拥有时的聊发少年狂,苏轼的放得下是缺失时的释然一笑、欢畅豁达。反观周立波,以语言犀利、风趣幽默吸引了众多粉丝,而在面对大学教授的批评时,却不能以平常心对待,风度尽失,斯文扫地。周立波的拿得起是拥有时的八面玲珑,周立波的放不下是无法正视缺陷的勇气。拿得

    同学少年 2016年7期2016-04-13

  • 苏轼“可废”的四条理由
    疑是由北宋的“乌台诗案”开风气之先的。春秋时期的少正卯算是一个思想犯,魏晋时期的嵇叔夜也以言论获罪,但那罪名都很抽象,不像“乌台诗案”那般从苏轼的诗文中寻章摘句,上纲上线,锻炼成狱。苏轼这个案子被称为“乌台诗案”,因为办成这个冤案的都是御史台(人称乌台)的官员。他们先从苏轼《湖州谢上表》摘取“陛下知其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一语,上纲为苏轼“愚弄朝廷”、“谤讪讥骂”,并将苏轼“愚弄”与“谤讪”的对象锁定为君主,说:“出而事主,所

    唯实 2015年12期2015-12-31

  • 求教名师
    本中苏东坡的“乌台诗案”经历,就可以变为多种主题的素材,运用到高考作文中。以2011年安徽卷高考作文《时间在流逝》作文题为例,素材如何与苏轼的经历“勾连”呢?其实简单,因为人生就是活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里,时间的终止,是生命的消亡;空间的逃脱,是物质的改变。在“流逝的时间”里,苏轼干了什么,有什么让人感慨之处,这就是我们的落笔点。如:“在流逝的时光里,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挫折,正如苏轼的乌台诗案,纯属子虚乌有,但他贬到黄州时,不是虚度光阴,而是知万物之道,悟求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1期2015-12-21

  • 漫说“乌台诗案”
    002)漫说“乌台诗案”涂普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930多年前北宋神宗皇帝时代的一场文字大案——“乌台诗案”,对苏东坡来说既是天降横祸,使其由地方官轮为阶下囚,险些丧命,出狱后被贬到时为僻州的黄州;这段贬居生活又是他人生的财富,使其思想和创作在此升华。再谈“乌台诗案”,一是分析其原由,二是探究制造冤狱者的真实意图及东坡所受到的人生影响。“乌台诗案”;成因分析;人生境遇;苏东坡如果说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东坡(名轼、字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6-23

  • 对《定风波》教学的反思
    两个关键词:“乌台诗案”与“黄州”。“乌台诗案”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此案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的新政,苏轼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而被外调,更因为自己的“不吐不快”得罪了一批得势小人。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及他之前所作的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其逮捕,打入牢中,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可以看到,在“乌台诗案”之前,苏东坡的前半生是非常顺利的。他年少成名,21岁便以第二名的成绩中了进士,深受皇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2014-08-26

  • 乌台诗案看北宋官员犯罪司法程序的特点
    67000)从乌台诗案看北宋官员犯罪司法程序的特点郭艳婷(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河南 平顶山 467000)乌台诗案是北宋中期著名的诏狱。这个由皇帝直接掌管的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审判高官犯罪的案子,其司法审判也是按从劾奏到圣裁等七个程序逐一进行,是诏狱审判制度的具体实施,最终的处罚结果也符合当时法律规定。官员犯罪的司法程序是围绕查明犯罪事实、促使犯罪官员认罪伏法设计,包括诏狱在内的绝大部分案件能够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即所谓“法在有司”。而统治者综合考虑各种因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25

  • 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
    直至元丰二年“乌台诗案”爆发和元丰三年被贬黄州,苏轼的诗歌创作风貌才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诗歌创作情志的改变。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和长达数年的贬居生活确实对苏轼的诗歌创作情志产生了极大影响。王水照先生认为,“苏轼的作品是他思想和生活的形象反映,他的创作道路不能不制约于生活道路的发展变化”。只有深刻理解了苏轼诗歌创作情志在乌台诗案前及被贬黄州后的差异,才能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政治挫折和人生遭遇对苏轼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一、性情上由奔放不羁转变为内

    名作欣赏 2013年23期2013-08-15

  •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的变化*
    10091)“乌台诗案”前后苏轼的变化*潘程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而遭受政治打击,险些葬送性命。此后,苏轼在追求功名和政治思想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功名上,由早年的满腔热情的追逐功名,实现“尊主泽民”的理想转变为随缘任运且超脱功名;在思想上,由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转变为以道家的“无为”、“齐物论”和佛家的“通达”为主。苏轼;功名;思想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一生才行高世,却宦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