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药培养

  • 碳源及基因型对粳稻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
    为了优化粳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高粳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效率,选用2种碳源麦芽糖、蔗糖设置不同处理的诱导培养基对10个粳稻F4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粳稻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培养基添加蔗糖花药培养效果要优于麦芽糖。然后用优化的诱导愈伤培养基对6个粳稻不同世代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其中组合J118表现出较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9.90%)和绿苗分化率(14.48%),花药培养力最高(1.43%)。因此,J118是花药培养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组合,可作为单倍体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期2024-01-15

  • 不同激素和预处理时间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而通过辣椒花药培养技术仅通过1~2 代即可得到纯合二倍体材料,缩短了育种年限,同时提高选择效率,增加遗传类型,甚至筛选到突变体[1]。自1964 年印度学者Guha 和Maheshwari[2]通过毛曼陀萝的花药培养成功获得单倍体植株以来,花药培养获得突破性进展。1973 年,王玉英等[3]和George 等[4]首次成功获得了C.annuum辣椒花药培养的再生植株。之后很多学者对如何提高辣椒花药培养效率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集中在花蕾预处理方法[5-6]、

    中国瓜菜 2023年2期2023-03-08

  • 小麦花药漂浮培养技术
    081)小麦花药培养是一项快速、有效稳定育种材料的技术,具有稳定杂种性状、缩短育种年限、选择效率高等优点[1-2],也是产生单倍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围绕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供体材料的基因型、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绿苗分化及染色体加倍技术中效率低的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使得小麦花药培养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也相继育成了京花1 号、Florida、花培5 号、花培28 号、豫麦37、宁春50 等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3-5]。然而供体材料的基因型仍然是

    中国种业 2023年2期2023-02-26

  • 观赏植物花药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园林之母”。花药培养是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途径,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随后分化成完整的植株[1]。花药培养诱导获得的花粉植株是从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发育而来,因此一般为单倍体,再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即为纯合二倍体。花药培养具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基因纯合的植株、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遗传变异类型丰富、选择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成为观赏植物重要的育种技术手段之一[2]。文章分析总述了观赏植物花药培养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2022-12-31

  •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品种。水稻花药培养技术是一种有效、快速的育种手段,本研究对现阶段影响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各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和探究,为花药培养实践提供理论参考。1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概况实现植株的纯合性和均一性一直是育种者的目标[1],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开辟了捷径。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在中国育种历史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1975年中国利用花药培养育种技术第1次育成了粳稻品种‘单丰1号’,标志花药培养技术在中国常规水稻育种中开始应用[2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14期2022-11-16

  • 不同基因型水稻花药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41057)花药培养是一种快速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常规技术,是产生单倍体植株和创制新的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1-2]。1968 年日本学者新关(Niizeki)和大野(Oono)首次利用水稻花药培养技术获得了单倍体植株[3]。中国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水稻花药培养研究,在水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新的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4]。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而水稻花药培养技术诱导产生的单倍体,表现出双亲性状的各种重组类型,通过人工处

    中国种业 2022年9期2022-10-13

  • 第一例栽培种花生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创制
    问题[1]。花药培养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旨在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花药培养属于器官培养范畴,是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诱导小孢子由正常的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而后通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生单倍体植株的过程[2]。花药培养对于基础和育种研究都有重大意义,用杂种一代(F1)的花药进行培养,育出的单倍体使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的个体,易于鉴定和选择,省时省工,大大提高选种效率[3]。利用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3

  •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2]。水稻花药培养可以快速获得水稻纯系、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周期[3],再生植株双单倍体(DH)系也是分子标记和基因图谱的理想材料。水稻花药培养始于1968 年,日本学者新关(Niizeki)和大野(Oono)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首次获得水稻单倍体植株[4],开启了水稻花药培养的先河[5]。1970 年,中国开始研究水稻花药培养,并于1975 年第1 次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粳稻新品种单丰1 号[6]。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水稻花药培养技术也在逐步完善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2022-02-13

  • 中国马铃薯花药培养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在一些困难。花药培养可以实现在二倍体水平上育种,将大幅度提升选择效率,利用花药培养和2n 配子技术,还可以解决马铃薯实生种子后代分离的问题[1]。马铃薯野生种具有优良的抗病抗逆基因,而且存在低还原糖含量,延长贮藏时间等利于提升马铃薯加工品质的基因[2]。但由于倍性的问题,通过常规的杂交育种很难将二倍体野生种马铃薯中的优质基因输入到普通栽培四倍体马铃薯中,而花药培养产生的双单倍体,可以成为实现二者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桥梁[3]。花药培养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发育到一

    中国马铃薯 2021年3期2021-12-05

  • 辣椒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种技术包括:花药培养技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单倍体通过自然加倍和人工加倍,为新品种培育、DH群体构建和遗传分析、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笔者论述了辣椒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2种单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潜在价值,旨在为辣椒育种提供参考,促进辣椒单倍体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关键词:辣椒;单倍体;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育种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1)07-001-06Advanc

    中国瓜菜 2021年7期2021-08-23

  • 蓝莓花药组织培养研究
    期为开展蓝莓花药培养创新种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6-BA、2,4-D 和NAA的浓度变化对蓝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影响,其中6-BA 影响最大;MS+1.0 mg/L 6-BA+2.0 mg/L 2,4-D+0.4 mg/L NAA对“灿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出愈率为35.67%。同时,将参试的3个品种的花药分别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品种间的出愈率差异显著,依次分别为“杰兔”46.50%、“灿烂”35.70%和“粉蓝”29.50%。此外,以“杰兔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期2021-03-01

  • 辣椒花药培养影响因子初步研究
    因此可以通过花药培养技术缩短育种年限,从而加快育种进程。影响辣椒花药培养的因素很多且不稳定,比如供试辣椒植株的生长情况、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以及外源激素类型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花药褐化和愈伤化,导致胚状体愈伤率和诱导率降低,不利于花药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Dolcet等[1]利用改良培养基并应用新的方法,提高了辣椒花药培养的诱导率[2];然而,辣椒花药培养还存在胚状体诱导率低、再生植株分化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3-4]。大多数研究表明,供体材料基

    蔬菜 2021年2期2021-02-22

  • 浅析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因素
    007)水稻花药培养是育种学的发展, 它继承和发展了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 以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为基础, 结合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成为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综合育种的新技术体系。 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有可以缩短育种年限,遗传类型多,选择效率高的特点。 虽然花药培养技术的操作过程并不复杂, 但在试验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到花粉植株的获得,花粉植株群体小,选择的效率低,从而使得花药培养育种的效率低。 下面就几个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 以期在该技术的实际操作使用中提供参考。1

    北方水稻 2020年5期2020-12-13

  •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057)水稻花药培养是采用无菌操作技术,把发育到一定时期的水稻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通过改变花粉粒的发育程序诱导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使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单倍体植株经过秋水仙碱或自然加倍,成为完整的二倍体植株。将花药培养与其他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纯合育种材料,有效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1]。1 水稻花药培养发展概况日本学者新关(Niizeki)和大野(Oono)于1968年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首次获得水稻单倍体植株

    中国种业 2020年10期2020-10-26

  • 青稞旗叶距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研究
    ;发育时期;花药培养;染色中图分类号:S5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09-0036-06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0Abstract:Three highland barley cultivars including 0841-6, T09-401 and Kunlun 3 were used as experiment materia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9期2020-10-09

  • 利用分子标记及花药培养快速改良五山丝苗
    助育种和水稻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仅需2年即得到稳定遗传的与五山丝苗性状相似且带有香味的恢复系材料。具体方法是通过分子标记检测F2代材料,确定单株材料中是否含有香味基因,对含有香味基因的单株在孕穗期取样进行水稻花药培养,培养过程使用的诱导培养基为M8+2.0mg/L 2,4-D+1.0mg/L KT+60g/L蔗糖+8g/L琼脂,花药培养得到的纯合二倍体绿苗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将含有香味基因的材料在田间种植,经过筛选后即得到优质的改良五山丝苗(HPR10)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2期2020-07-14

  • 不同党参花药培养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本试验对党参花药培养诱导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以期通过花药培养诱导加倍党参单倍体,提纯复壮党参野生资源,从而选育出优良的党参新品种(系),这对于提高党参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要、增加人民收入、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等都具有重大意义[12-16]。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选自五台驼梁地区、静乐云中山地区和方山庞泉沟地区的3 种基因型野生党参,花粉小孢子发育期为单核靠边期。1.2 试验方法1.2.1 诱导培养基的制备 使用MS 为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7期2020-07-14

  • 基因型对粳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
    基因型对粳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对16个农艺性状优良的粳稻品种进行了花药离体培养。根据其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筛选花药培养力强的优良粳稻品系。[结果]17y155适用为花药培养F1代的亲本,在水稻花药培养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结论]该研究对水稻花药培养高效体系的建立以及创制优良水稻新品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粳稻;花药培养;培养力;基因型中图分类号 S 511.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2-02

  •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导培养基进行花药培养,探讨水稻适宜的花药培养条件。结果表明,GM8培养基对籼稻材料、偏籼型材料具有较好的花药培养效果,N6培养基对粳稻具有较好的花药培养效果;添加复合激素培养基处理其愈伤组织数量和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单一激素处理,说明复合激素处理出愈率高,花药培养效果好。关键词:水稻;花药培养;培养基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4.001Absrtact: Four rice cultivars with differe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4期2019-09-10

  • 辣椒自然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研究
    小孢子培养;花药培养;胚状体;单倍体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編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9.04.003Studies on Embryoid Induction of Shed-microspore Culture in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GAO Suyan1,2,3,4, LYU Jinggang1,2,3,4

    天津农业科学 2019年4期2019-05-31

  • 辣椒花药开放式培养及不同基因型对花药培养的影响
    重要基础,而花药培养是创新种质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缩短常规杂交育种所需的年限,提高选种效率,而且还能充分表现各种配子组合的基因型类型,在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中都具有很大的潜力。辣椒花药培养研究开始较早,采用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报道较多[2-6]。我国应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出的海花系列花药培养辣椒品种已应用推广。对辣椒花药进行培养时,用于单倍体培养的花蕾的花萼与花瓣齐平(此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常规灭菌方式无法对花萼与花瓣间隙中的细菌彻底灭菌,接种

    蔬菜 2019年5期2019-05-21

  • 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EH1S
    子辅助选择与花药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水稻两系不育系。EH1S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稻瘟病抗性好,粒形细长,千粒重高,有香味,米质优。[关键词]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EH1S;花药培养[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石明松1973年在农垦58中发现了晚粳自然不育株,具有长日高温不育、短日低温可育特性,1981年提出了一系两用的构想,开辟了中国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新篇章。两系法具有配组自由,种子生产成本低,无不育细胞质负效应,易转育新不系等优点。水稻两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2019-02-14

  • 籼稻花药培养诱导条件优化
    代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采用正交试验法设置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热激温度、噻重氮苯基脲(Thidiazuron,TDZ)浓度4种因素各4个水平,共16种处理组合,对不同条件下花药诱导出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直观分析确定的4个因素最优组合为预处理温度10 ℃、预处理时间8 d、热激温度37 ℃、TDZ浓度0.10 mg/L,但考虑到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得到最优组合为预处理温度10 ℃、预处理时间8 d、热激温度37 ℃、TDZ浓度0.05 mg/L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3期2019-01-11

  • 花药培养技术在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中的应用
    21010)花药培养是指将发育到特定阶段的花药给予一定的预处理,利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其接种至培养基上,在特定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诱导下,使其偏离正常的花粉发育途径,不形成配子,而是如体细胞一样分裂分化,最终形成单倍体植株的一种培养方法。单倍体植株可经自然或人工加倍后形成纯合材料,这使得杂交后代分离的时间得到缩短,因此这项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育种家的重视。1964年,印度学者Guha率先在曼陀罗上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了单倍体植株。在此后的20多年间,该技术

    中国种业 2018年11期2018-11-16

  • 南瓜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试验材料进行花药培养,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旨在对影响南瓜花药培养的因素及培养中出现的褐变、污染现象作初步研究,从而为南瓜属蔬菜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为南瓜优选自交系10-4-25(100粒种子),由安阳市农科院提供。于2017年春季定植于安阳农科院实验基地。1.2 试验方法1.2.1 培养基设计选用MS培养基和MS-N培养基,两种培养基均附加蔗糖3%、琼脂0.6%以及外源激素NAA、6-BA、2,4-D,pH值均为5.8。

    中国果菜 2018年9期2018-10-16

  • 不同活性炭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张 芳在植物花药培养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进而降低胚状体的发生频率,改变胚的形态,产生畸形胚。据1983年Lars Johnson的研究,活性炭可有效地吸收抑制胚状体形成的ABA,且对胚状体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吸收有益物质 NAA、KT、6-BA、Fe-EDTA。 还有报道(姚洪军等,1999)指出琼脂中的杂质也可以被活性炭吸收。在辣椒花药培养中,1981年王玉英等在辣椒的花药培养中,比较了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有无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椒在附

    西北园艺(综合) 2018年5期2018-09-13

  • 胡麻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研究
    麻;小孢子;花药培养;染色中图分类号:S5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7-0021-04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07.007Abstract:The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pore development period and the morphology of bud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7期2018-09-10

  • 小麦花药培养各种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30031)花药培养是获得小麦加倍单倍体植株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生物技术育种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其产生的后代是进行遗传育种研究和培育新品种的优良材料。小麦花药培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获得花药培养植株以来,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技术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已经成为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重要补充。科研人员利用该技术已经获得豫麦37号、豫麦60号、京花1号、花培764、花培1号、京花10号、花培3号、花培5号、花培6号、奎花1号、陕农28等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期2018-03-19

  • 水稻花药培养过程对培养效果的影响
    va L.)花药培养过程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的诱导培养基诱导,低温预处理8 d效果较好,以麦芽糖为碳源的诱导培养基诱导则预处理10 d达到最好的诱导效果,但总体以麦芽糖为碳源诱导明显好于以蔗糖为碳源诱导;早取穗和晚取穗都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以麦芽糖做碳源的诱导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分化效果较好,分化率较高;同一批材料中,较早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分化率远高于后期长出的愈伤组织。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花药培养;诱导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2018-02-27

  • 黄皮辣椒新品种‘豫椒101’的选育
    艺研究所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成的黄皮辣椒杂种1代,母本‘24—7来源于绿皮羊角椒‘海花辣椒(24),父本‘P59—25来源于黄白皮辣椒‘硕丰12号(P59)。‘豫椒101早熟,商品性好,产量高,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该品种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青熟果黄色,老熟果红色,味微辣,风味好,果实纵径20.4 cm,果肩横径3.4 cm,果肉厚度0.31 cm,果实心室数2.7个,果形指数6,平均单果质量62.1 g,一般667 m2产量3 611.89 kg,

    中国瓜菜 2017年7期2018-02-11

  • 脚踏实地 践行科研人生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成社
    开始从事小麦花药培养技术及其育种研究。小麦花药培养育种技术是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育种新技术。主要是该项技术能加快育种的速度和提高选择效率。他学习小麦花药培养技术师从中科院的欧阳俊闻老师,并用此技术结合其它育种技术选育出了陕农757、陕农28、陕农78等小麦优良新品种,在陕西省小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育的陕农138因极早熟是目前陕西省冷凉区域一年两熟和间作套种的首选品种,选育的陕农33是目前陕西省的优质主栽品种。王成社从国家“八五”科技计划开始,就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11期2018-02-06

  • 花药培养技术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
    等的应用中,花药培养技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其育种效率[5],对于推进辣椒品种选育及在优良性状稳定性控制上起了较大作用。辣椒染色体数目为2n=24,为二倍体植株[6]。辣椒花药培养技术是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培养适期辣椒花药,得到单倍体植株,随后采用人工或自然加倍获得双单倍体(简称DH系),从而直接获得纯化的辣椒品系[7],促进后期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理想效果。1 应用辣椒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成果我国辣椒的主要育种目标包括:优质、高产、抗性强以及早熟等几个方面

    中国种业 2018年6期2018-01-17

  • 利用花药培养快速选育广亲和水稻材料
    9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建立了籼粳交DH群体,并对丰产性较好的DH系进行广亲和基因S5n的PCR检测,获得了含有广亲和基因S5n的DH系材料。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花药培养;籼粳交;广亲和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7-3213-0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7.004Rapid Breeding of Wide Compati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7期2017-10-13

  • 玉米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的]研究玉米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5种基因型玉米为例,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种类以及激素配比对花药诱导过程中形态变化及出愈率的影响。[结果]与YP、MS和玉培相比,N6培养基在花药培养中褐化率、膨大率和死亡率较低;先玉335花药诱导出愈率最高,为23.15%;2 mg/L 2,4-D+1.5 mg/L KT激素配比的效果最佳。[结论]该试验为玉米花药单倍体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关键词 玉米;花药培养;形态变化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期2017-08-13

  • 花药培养在中美水稻杂交新品系选育中的应用
    单交、回交、花药培养等育种手段,实现中美水稻亲本之间有利基因的互补、叠加、纯合。通过对MS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其浓度进行精量调整,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提高成苗率,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光温钝感广适性水稻新品系24份,按其株叶形态分为2类,其中改良型中国水稻18份,改良型美国水稻6份。关键词:水稻;花药培养;美国稻;育种中图分类号:S511.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6-0065-03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5-11

  • 籼稻复交F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
    应于籼稻F1花药培养,这为建立高效的籼稻F1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了依据。关键词:籼稻;复交F1;花药培养力;诱导;分化;培养基;激素;出愈率中图分类号: S511.2+10.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4-0047-02花药培养是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水稻育种中的各个领域,它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快速创新种质等诸多优势,但植物组织培养存在很强的物种依赖性和基因型特异性。目前,水稻花药培养效率尤其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4期2017-05-08

  • 建立高效节水抗旱稻花药培养体系的研究
    效节水抗旱稻花药培养体系的研究李天菲,韩 静,林 田,夏 辉,周 丽,刘国兰,王加红,罗利军*(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 201106)以14个节水抗旱稻主要育种亲本/组合为材料,对不同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低温预处理时间、热激处理时间等影响花药培养力的条件进行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M84(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 2 mg/L、NAA 3 mg/L、KT 1 mg/L、脯氨酸300 mg/L、谷氨酰胺500 mg/L、水解酪蛋

    上海农业学报 2016年6期2017-01-12

  • 以草莓花药培养实现脱毒的研究进展
    尖培养脱毒和花药培养脱毒。1952年Morel首先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大丽菊无病毒植株[2],同时建立了茎尖培养脱毒的技术体系。基于此,茎尖脱毒培养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研究和应用[3~5]。 在草莓生产上,1962年Miller首先用茎尖培养方法脱除SMYEV、SCrV、SVBV[6]。茎尖培养脱毒技术的脱毒效果与茎尖大小密切相关。庄子孝一通过实验证明,以茎尖培养脱除草莓病毒,茎尖应为0.3~0.5mm,含一个叶原基较好[7]。高庆玉(1993)通过

    北方果树 2016年6期2016-12-17

  • 干旱胁迫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旱胁迫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王 炜1,王剑虹2,罗俊杰1,陈 琛1,欧巧明1,叶春雷1(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2.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甘肃兰州 730070)为拓宽抗旱春小麦花培育种的亲本资源,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对甘肃省主栽的7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的花药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筛选出的兼具较强抗旱性和优良花药培养特性的品种陇春27号及其他三个优良花培材料,通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20 mg·L-1的P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5期2016-11-08

  • 水稻粳粳交后代花药培养技术的初探
    稻粳粳交后代花药培养技术的初探段敏1,2,谢留杰1,唐兴国2,黄善军1,潘晓飚1,2* (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浙江临海 317000;2.台州市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临海 317000)以甬粳13-54/丙13-07和甬粳13-54/丙04-08(分别编号F2-17和F2-19)2个水稻粳粳交F2代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碳源、有机营养物、激素、活性炭等成分配比,建立一套适用于本生态区粳稻育种材料的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M 8+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7期2016-09-09

  • 芦笋“冠军”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
    芦笋“冠军”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包艳存, 李书华, 李 霞,李 芳(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所,山东潍坊 261041)摘要[目的]研究芦笋“冠军”花药培养技术。[方法]以杂交一代品种“冠军”为试验材料,研究花药组培过程中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及生长调节剂对愈伤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采用0.1%升汞灭菌5 min,再接种在添加NAA 0.8 mg/L+6-BA 2.0 mg/L的 MS固体培养基上先暗培养10 d,再光照培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6期2016-08-06

  • 两系不育系Y58S的花药培养与花培后代的鉴定筛选
    系Y58S的花药培养与花培后代的鉴定筛选黄翠红,杨瑰丽,黄 明,周丹华,刘永柱,郭 涛,陈志强,王 慧(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2)花药培养技术与传统不育系育种的结合能有效加快新的光温敏不育系材料的选育进程。为了筛选出适合两系不育系Y58S的花药培养条件,利用10种不同培养基对两系不育系Y58S不同杂交组合F2代进行花药培养。培养基E(NMB+2 mg/L 2,4-D+2 mg/L NAA+1 mg/L KT+0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5期2016-08-06

  • 葫芦科蔬菜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
    物技术途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途径属于离体雄核发育途径(in vitro androgenesis)[1-4],将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到培养基上,改变发育程序诱导分化出胚状体,形成愈伤组织,随后使愈伤组织分化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利用该技术可快速获得纯系、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5]。本文侧重综述了影响该技术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接种密度、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碳源、活性炭、三十烷醇、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

    中国瓜菜 2016年4期2016-03-30

  • 枣树花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综述了枣树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系统的介绍了影响枣树花药培养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目前枣树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枣树花药培养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枣;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我国新审定的枣树品种大部分来源于地方品种选优和实生选种,枣树新品种的创新程度低,因而不能很好地弥补现有枣品种中存在的缺陷[1]。常规育种方法由于枣树花小、人工去雄易伤害花器官、花量大而坐果率低、存在胚败育等都制约着枣树杂交育种工作的发展[2]。自1964年毛叶曼陀罗离体花药培养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11期2016-03-28

  • 果树花药培养及单倍体植株鉴定研究进展
    难度大。通过花药培养技术改变小孢子发育途径获得单倍体果树植株,进而对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可获得纯合的果树双单倍体植株,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且由于基因的纯合性,还可以提高基因作图和基因定位的准确性,因此,单倍体植株是果树优质育种、遗传转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珍贵材料。近几十年来,果树花药培养取得了诸多成果,研究日益深入,下面对其成果进行综述与介绍。1 单倍体植株获得途径单倍体植株是指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植株。1921年,Bergner等人在曼陀罗植株中首

    特产研究 2016年4期2016-03-26

  • 水稻抗稻瘟病Pigm(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
    助选择技术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种谷梅4号为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t)的供体,以高产易感稻瘟病的品系武运粳29196为受体,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与Pigm(t)紧密连锁的InDels标记S95477和S29742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2F1世代,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85个双单倍体群体(DH群体),从中筛选出82个含有Pigm(t)基因的改良株系。在经过对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的系统鉴定与稻米品质性状测定

    华北农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提高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研究
    高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研究刘 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02)以MS培养基为对照,对比分析M8和N6两种培养基对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出愈率的影响,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山梨醇、活性炭,研究其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籼稻恢复系在M8培养基中均具有最高的出愈率,介于20.97%~30.63%,极显著高于MS培养基;而在N6培养基上,出愈率介于10.77%~13.70%,仅盐恢559和盐

    河南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2016-02-06

  • 钾高效烤烟杂交品种花药培养研究
    128)烟草花药培养是指改变花粉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胚状体,产生再生植株,或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的一个过程[1]。钾高效烤烟杂交品种是经多年试种而形成的富钾烟叶品种,但经多年的观察种植发现其常年发病,范围广,程度深。为寻求抗病优质烤烟,花药培养在国际上取得巨大进步,从第1次毛蔓陀罗花药培养取得的成功开始[2],很多国家相继进行了花药培养方面的研究工作,使该技术在育种工作中不断走向成熟,其可迅速获得纯合型材料,获得育种中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3期2015-12-22

  •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及其育种应用的研究进展
    分离等问题。花药培养(花培)又叫单倍体培养,是用处于特定时期的花药经人工离体培养,使花药中的花粉粒单性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单倍体植株经过自然或人工处理,染色体加倍形成纯二倍体,后代性状稳定。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花药培养技术有着可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遗传变异类型丰富、选择效率高等优点[2]。近年来,花药培养技术在水稻育种中被广泛研究。笔者从影响水稻花药培养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花药培养实践提供理论参考。1 水稻花药培养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2期2015-03-23

  • 不同培养基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培养基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张 茹,魏兵强,陈灵芝,王兰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以6个辣椒品种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A、6-BA,采取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辣椒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椒类型愈伤组织诱导率较辣椒类高,MS培养基添加0.50 mg/L NAA及0.50 mg/L 6-BA、低温处理48 h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辣椒;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基相对于光皮辣椒类型,皱皮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7期2015-01-06

  •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花药培养研究
    0个资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下寨65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25.1%;其次是青薯9号,为16.8%,紫云、红云、冀张薯12号没有诱导出愈伤组织;青薯2号、高原4号、青05-12-6的愈伤组织分别分化出再生植株,其余品种均未分化出再生植株。关键词:马铃薯;花药培养;基因型中图分类号:S532.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90-02收稿日期:2014-05-2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9期2014-11-15

  • 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及其应用
    途径主要包括花药培养、花粉(小孢子)培养、异源种属花粉诱导(染色体消除)以及辐射和化学试剂处理等[2]。其中以小麦花药培养技术获得小麦单倍体比较成熟,现已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选育了诸如京花1号、京花10号、花培3号、花培5号、花培6号、奎花1号、陕农28等一系列优良的小麦品种,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3]。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小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7期2014-08-15

  • 辣椒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列世界之首。花药培养是人工产生单倍体的关键技术,通过花药培养单倍体途径加速亲本纯系的选育,提高亲本优异基因的聚合是目前辣椒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辣椒花药培养研究开始较早[1,2],国内外学者从培养基[3]、小孢子发育时期[5]、活性炭[6]、温光培养条件[7]等方面做过研究。花药培养技术虽有许多优势,但目前辣椒花药培养还有大量的具体问题需要探索,如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的诱导效果随基因型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有价值的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材料进行研

    长江蔬菜 2013年22期2013-08-09

  • 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
    强。因此,以花药培养为桥梁进行二倍体马铃薯孤雄生殖有望获得马铃薯新资源。印度德里大学的学者Guha 和Maheshwari(1964)以理解减数分裂的机制为目的,培养曼陀罗花药时,发现花药花粉形成胚,进而被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我国学者在花药培养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如在花椰菜(张晓芬 等,2005)、甘蓝(方淑桂 等,2006)、观赏茄(宋明 等,2005)、羽衣甘蓝(邹金美 等,2005)、刚果12 号桉(李守岭和庄南生,

    中国蔬菜 2012年8期2012-02-23

  • 根用芥菜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的发展.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可以加速育种进程.花药培养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十字花科作物上,已成为重要的育种手段,而在根用芥菜上,相关的研究很少[1-2].本研究旨在探索根用芥菜花药培养过程中最适培养基、激素、预冷时间、热激时间等,建立其较为完善的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体系,从而获得DH系,加速育种进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以著名地方品种-襄樊狮子头芥菜(大头菜)为材料.采取常规栽培管理,株现蕾后,摘取健壮无病虫的花蕾进行试验.丢弃有病、有虫、畸形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1-05

  • 几种激素对结球甘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tata);花药培养; 激素;愈伤组织;诱导率自Guha等[1]1964年首次从毛曼陀罗(Daturainoxia)建立花药培养以来,该技术一直受到遗传育种界的关注,近年来进展很快,其中茄科(Solanaceae)和禾本科(Poaceae)居多[2,3]。十字花科蔬菜中,萝卜(Raphanussativus)[4]、花椰菜(B.oleraceavar.italica)[5]、大白菜(B.rapassp.pekinensis)[6]等也开展了花药培养的研究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8期2010-11-27

  • 花药培养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快速选育抗条纹叶枯病晚粳稻新品系的技术探讨
    威胁[1]。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它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扩大变异范围等优点,在新品种培育、杂交水稻提纯复壮、新种质创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具有准确率高、不受生育期限制等优点,近年来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水稻抗性育种方面应用效果颇佳[4]。本研究结合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条纹叶枯病主效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快速聚合到晚粳稻品种中,以提高晚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的抗性。1 材料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4期2010-07-31

  • 苦瓜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发展局)苦瓜花药培养研究进展唐懿1,李万宁2,刘继1,郑阳霞1,李焕秀1(1.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四川双流县农村发展局)针对 影响苦瓜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预处理、培养基、碳源、激素、添加物等进行综述,讨论了目前苦瓜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苦瓜花药培养提供了研究方向。苦瓜;花药培养;研究进展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又名凉瓜,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蔓生植物,已有数百

    长江蔬菜 2010年24期2010-04-04

  • 水稻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探析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关键词水稻;花药培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对策;展望中图分类号S511.0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059-01水稻花药培养是当今生物技术育种中较为成熟、实用、快速、有效的育种新技术,水稻花药培养育种主要特点表现为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加速有效性状转移等。自1968年日本科学家新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5期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