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

  • 家法藏智慧
    我在婺源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我在旁边人身上使劲儿试了一下用家法打人到底疼不疼,答案是:不疼,但响声挺大——它是将一根木板中间掏空削成,打下去,声音大,但打击力小。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动用家法惩罚,目的是教育人,也让家长消气。有时候真让家长生气了,随便抄起个家伙要打人,怎么办?“小杖受,大杖走”,你得跑,躲避、逃跑就是孝道。否则家长一时失去理智将你打伤打残,岂不是痛悔万分?古时,曹庄在楚国做官,忠君报国。因家中老母年迈多病,曹庄回

    思维与智慧 2022年15期2022-05-19

  • 家法藏智慧
    我在婺源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我在旁边人身上使劲儿试了一下用家法打人到底疼不疼,答案是:不疼,但响声挺大——它是将一根木板中间掏空削成,打下去,声音大,但打击力小。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动用家法惩罚,目的是教育人,也让家长消气。有时候真让家长生气了,随便抄起个家伙要打人,怎么办?“小杖受,大杖走”,你得跑,躲避、逃跑就是孝道。否则家长一时失去理智将你打伤打残,岂不是痛悔万分?古时,曹庄在楚国做官,忠君报国。因家中老母年迈多病,曹庄回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2年5期2022-05-17

  • 家有家规:传统法律文化的柔性之美
    哲提起中国古代的家法族规,许多人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陌生的是人们并不了解它的具体形态,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更不会将其与法律制度联系在一起。其实在今天的许多法学家看来,以家法族规为代表的社会规范,与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一并组成了人类社会的法律规范体系。同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的国家法(又称“硬法”)不同,家法族规属于“软法”的范畴。由于“修身齐家”的理念在传统中国备受尊崇,治家几乎成为每个家族的

    新华月报 2022年1期2022-01-16

  • 家有家规:传统法律文化的柔性之美
    崇提起中国古代的家法族规,许多人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陌生的是人们并不了解它的具体形态,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更不会将其与法律制度联系在一起。其实在今天的许多法学家看来,以家法族规为代表的社会规范,与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一并组成了人类社会的法律规范体系。同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的国家法(又称“硬法”)不同,家法族规属于“软法”的范畴。由于“修身齐家”的理念在传统中国备受尊崇,治家几乎成为每个家族的

    检察风云 2021年17期2021-11-13

  • 传统家族自治法:价值提纯与制度借鉴
    治法(下称“中国家法”),以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为旨归,以“家国一体”“法德兼治”为治理模式,成功整合各类资源,开发出迥然异于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和路径,建构了一整套涵括了义务、同情、辞让、正义和公德等制度化内容的文化体系。布洛赫所著《封建社会》通过历时考察,发现欧洲亲族义务圈于十三世纪后渐次缩小,亲属联盟亦不断被削弱,政府当局甚至会强制推行发誓脱离亲属团体,最终导致了家族的式微甚至解体,强大的公权力组织替代了传统家族力量,最终形成了“国家-公民”的二

    重庆行政 2021年1期2021-03-24

  • 家法
    陈振林家法请上来了,安安稳稳地放在了堂屋正上方的神龛上。跪在下首的是我,龙大,家里的长孙。堂屋两侧靠壁坐了族里的五六个长辈,都是爷爷请来的。堂屋门口,站着族里的我那十多个兄弟,他们是来旁听的。爷爷的胡须长长的,像雪一样白,快要垂到胸前。这像雪样的长胡须,不停地颤抖着,我知道爷爷这回是真的气坏了。“听族人说,你骗取了十里外刘家墩人的二百两银子,这还得了?用家法!”八十多岁的爷爷将手中的拐杖在地上猛烈地击打着,他青黑色的长衫也跟着激烈地抖动。他今天还戴上了黄色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2期2021-03-08

  • 古代私人书法教育(二)
    书法则强调师法与家法问题,如清代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所说:“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先有师法,而后能成一家之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师法、家法所以分者,如《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是师法;施家有张、彭之学,孟有翟、孟、白之学,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是家法家法从师法分出,而施、孟、梁丘之师法又从田王孙一师分出者也。”(三)技法传授的过程也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古代文人向来注重言行体察细微,在“口传心授”书法技法教学过程中,老师制定的技法训

    中国篆刻 2020年6期2020-12-04

  • 汉朝经学传承中的师法探讨
    ,严格恪守,称为家法。《后汉书·章帝纪》:“汉承暴秦,褒显儒术,建立《五经》,为置博士。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李贤注:“言虽承一师之业,其后触类而长,更为章句,则别为一家之学。”[1]总的来说,前汉传《易》,重师法,这利于保持经学原貌,形成各家学派。而后汉传经,恪守一家之学的特点又比较明显,对于各学派的传承,是一个有利条件。正如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所说:“先有师法,而后能成一家之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2] 从两汉《易》学的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5期2020-10-20

  • 朱熹“法者,天下之理”辨析
    为:“其治经必专家法者,天下之理固不外于人之一心,然圣贤之言则有渊奥尔雅而不可以臆断者,其制度、名物、行事本末又非今日之见闻所能及也,故治经者必因先儒已成之说而推之”。文中说得很明白,此处的“法”乃是“家法”,是指先儒“圣贤”的“已成之说”,跟法律之“法”本不相涉。整句话的意思也是在强调遵奉儒家正统思想的重要性。再者,从语句的通顺角度而言,如将“法者,天下之理”从文中抽离,则前后之文根本难以成句。其实,朱熹此处所言家法,乃是习用汉魏以来的说法。家法一词,在

    华夏文化 2019年1期2019-12-15

  • 宗族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传统文化;祠堂;家法;社会发展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015-01每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时,都无法避免“宗族文化”一词。不仅因为其具有民间传统的宗族性,也因它顽强的生命力融合与社会的发展。1 宗族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文化的革新以及沉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宗族现象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产物。”[1]但对于传统的宗族文

    度假旅游 2019年3期2019-09-10

  • 言论、家法与文本:南宋殿试对策平议
    龟年称为高宗朝“家法”,虞俦、刘克庄等对此也推崇备至,这些言论为南渡以来皇帝直言取士的政治姿态定下正面基调。类似这种将先朝家法总结为国家取士的衡量标准,用以规范当朝科举与言路,此又是一种言论。廷试对策内容既是政论,就须留意措辞。说什么,如何说,这方面文本载体的意义也有所呈现。如何在规定的文体中陈述政见、用文学的语言与形式,表达出微婉、深稳的政治话语,是策文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关键词:殿试;南宋;对策;言论;家法DOI:10.16346/j.cnki.371

    文史哲 2019年6期2019-09-10

  • 宋代家法族规有多严
    繁多、内容丰富的家法族规。这一时期的家法族规源自基层社会,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本指导原则,逐渐发展为宋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成为在司法实践中国家法律的有效补充,与国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宋代社会的正常运转。【关键词】宋代 家法族规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宋代家法族规与国法共同维护社会正常运转在中国历史上,家法与族规并无明显的分野,大量约束宗族成员的规范亦被称为家法、家规。宋代是家法族规发展的繁盛期,亦是家法族规

    人民论坛 2019年10期2019-04-28

  • 汉代经学师法家法研究述论
    海云“师法”、“家法”是汉代思想史研究的经典课题。历代学者虽欲正本清源,试图辨明“师法”、“家法”的本来面目,但往往杂入其他问题一起讨论,或偏于一见,或得失参半,或言不及实,因而造成若干观念的掺杂、混淆,始终未能获得周延且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本文力图备举胪列前人之成说,述评学界就汉代“师法”“家法”各自本义以及二者异同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为深入研究此问题提供一孔之见。一汉人注重师法、家法已成学界通论。汉籍多见“师法”、“家法”之争论,但降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11期2019-02-18

  • 浅析宋代家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方面也揭露了宋代家法的弊端,比如宋朝所出现的三冗问题,与宋代家法也有着莫大的关联。先有范仲淹的改革,后有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宋朝的政治变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朝政治文化的发展。“祖宗之法”,也即宋代家法。它是在宋代中央集权制下所形成的巩固皇权的一种有效的做法,是以防微杜渐为核心的基本治国原则,以及在这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宋人的诸多做法与说法。王安石变法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的与家法出现了冲突与对抗,而最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也与其有着莫大的关联,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2019-01-15

  • 宋代“祖宗之法”形成原由探析 ——以士大夫阶层为中心
    ,也被称为“祖宗家法”。仁宗朝要求尊崇“祖宗之法”的呼声日高。至此,“祖宗之法”具有了完备的思想内涵,经北宋前四朝,形成了“祖宗之法”的基本框架。宋人心中的“祖宗之法”是一“动态累积而成、核心精神明确稳定而涉及面宽泛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循守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主要目标在于保证政治格局与统治秩序的稳定。”[3]朱瑞熙先生认为宋代政府“为了严密防范文臣、武将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12-08

  • 家法:整齐门内,提斯子孙
    佟佳·额尔瑾家法,即家族法规,是调整家族或者家庭内部成员人身以及财产关系的一种强制性规范。它是中国宗法社会的特殊现象,是古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都有“家诫”、“家训”问世,先秦时期数量极少,汉朝时略有发展,两汉时期,东方朔、郑玄、诸葛亮、嵇康等许多名人,皆有家诫家训传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形成一个高潮。明朝以前订立的家法族规,对于違反家法族规的子孙的惩罚,相对较轻。进入明朝后,随着家法族规的严密、完善,并因宗族人口的不断增多,族人之间的血缘关

    新传奇 2018年15期2018-05-14

  • 家法族规中的“无讼”法律传统
    于语和 秦启迪家法族规是我国传统时代最重要最普遍的民间规则表现方式,它和国家法互为表里,在对立与契合的博弈中,共同襄护着社会秩序。“无讼”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法律传统,深嵌于传统社会之中,不仅表现在国典朝章上,而且在家法族规中无处不在。认真梳理家法族规中“无讼”传统的表现,分析其功能作用,不仅对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有帮助,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和家庭文化亦大有裨益。一、家法族规和“无讼”传统1.家法族规家法族规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时代法律

    江苏社会科学 2018年3期2018-04-15

  • 论“屯田家法”的独特性及后人对其的继承与发展
    后人所言的“柳氏家法”和“屯田蹊进”正是柳永开创并在词的创作中反复运用的。在文人士大夫占据词创作的时代,在小令独领风骚的岁月,柳永可以凭借别具一格的慢词打破雅词一览天下的局面,正是因为他的词深藏自身独特的章法,此章法集中于“屯田家法”。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点:独特的时间转换、独特的空间转换和以赋写词。其中,每一个特性都是对前人创作的一个开创性节点。正是“屯田家法”的独特魅力引来了后世文人的争相学习与模仿,各路文人在创作中积极实践“屯田家法”并加以发展,取得

    文化学刊 2018年7期2018-03-07

  • 中国古代家法族规概述
    种社会组织形式。家法族规是各家族组织祖上流传而后代修订的主要用以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的行为规范。一、家法族规的渊源与演变关于家法族规之开端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其渊源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从西安半坡遗址看到先民社会的秩序,“鱼”作为图腾禁忌代表氏族内部的约束力量,可视为“族规”;另一种认为其渊源应追索至原始社会晚期父系氏族时期,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之际,形成由同一男性血缘为纽带的群体,他们祭祀共同的父系祖先,但父权尚未确立,这种父系家族公社已具有宗法的

    法制博览 2018年28期2018-01-22

  • 清朝皇帝为何吃菜不许过三匙
    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即便再想吃也不行。为什么清代皇室会定下这样的家法?原来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家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因為有人会因此邀宠,用口腹之欲来讨好皇帝,做出一些不正当的事来。无独有偶,夏朝的仪狄酿造出美酒进奉给大禹。大禹饮后顿感味美可口、精神亢奋,遂想到这样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1期2018-01-03

  • 中秋节里的“家法
    燕翔中秋节里的“家法”□李燕翔咱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家法”,都怨俺当年随口那么一说,就糊弄了你这么多年……在那粮食匮乏的年代里,农村的生活非常艰难,别说中秋节吃白面月饼,就是能喝上口白面汤也是过节。那一年的中秋节傍晚,我放学刚进家门口,一股浓烈的白面香味扑鼻而来。做梦也没想到,今年的中秋节母亲能给我做白面月饼。刚出锅点着红点的白面月饼格外诱人。我吵嚷着伸手去抓,母亲苦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听话,等会儿你爹回来咱一块儿吃……”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从地里

    家长 2017年11期2017-12-04

  • 家法族规中的戒与罚:介于法与情的道德规训
    陈天睿家法族规中的戒与罚:介于法与情的道德规训陈天睿我国自古以来注重家法族规,小至家庭大至国家,这一种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传统,对中国乡土人情社会的维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没有强制力的道德规范,还具有刑律的作用。出于乡土社会中共同体对这一传统的认同和信任,在道德层面上赋予了家法族规特有的类似于法律的惩戒权和管理权[1]。统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家法族规对维系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处理乡亲 的纠纷,维系宗族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家训

    长江丛刊 2017年9期2017-11-25

  • 述而亦作信而好古
    徽州族谱中的族规家法资料,于2014年由黄山书社出版《明清徽州族规家法选编》一书。此书共收录明清时期(1368-1911)以及民国元年至十年(1912-1921)关于徽州族规家法的资料213篇,依次分训、规、法、约、典、例、范、礼、政等纲目,纲目下排列顺序,依照名称、地区(府县区)和时代先后排序,篇目了然,便于读者查阅。编者并不局限于资料的汇编,更是在开篇附上代序,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搜集的族规家法的内容和作用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由宗族族长和族中精英

    青年时代 2017年25期2017-10-23

  • 慎己所好
    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吃哪道菜一旦超过三口,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立马就被撤下,而且十天半月之内也不会再出现在膳案上了。对皇帝定下如此严格的家法,据说是因皇帝的饮食嗜好也是“核心机密”,不能为外人所知,再亲近的人也不行。一是怕有人下毒,谋害皇上;二是怕有人知道后投其所好,用口腹之欲诱使皇帝干出有失体统的事情来。清末杭州知府陈鲁,此人不贪钱财,不嗜烟酒,一向为百姓所拥戴。可此官却有收藏古字画之癖好。于是,为杨乃武小白菜案而企图行贿的余杭知县,就送

    意林 2017年13期2017-08-07

  • 白鹿原上的族规家法
    辈,还要实行族规家法。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祠堂是很重要的一个场景,而家法族规则是其中一项关键的内容,主人公白嘉轩曾朗声说道:“乡约立在那里,你们就得拜它。”在祠堂指责鹿子霖聚众赌博时,白孝文则说:“族法是天。”随后又上演了以家法族规对狗蛋、田小娥施行鞭刑的一幕。也就是说“家法亦法”,乡约族规是有约束力的,违背乡约会受到惩罚。原著小说《白鹿原》中,有两次“请家法”的情节,一是田小娥与狗蛋的不轨行为,一是对白孝文的惩罚。对第一次执行家法族规,陈忠实写的很详实

    新西部 2017年6期2017-07-24

  • 员工上班打盹5分钟被除名,企业严格执行“家法”合不合法?
    觉” 单位执行“家法”郭海涛于1997年9月16日入职湖北省武汉市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公司),该公司实行按周倒班工时制度,即上一周白班一周夜班。郭海涛在该公司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负责向生产车间搬送原材料并从车间取出成品。2015年6月15日至21日,正是郭海涛的夜班工作周。18日晚上,郭海涛感到十分疲劳,就眯眼几分钟,恰巧被在车间巡视的管理人员发现。6天后,武汉公司以郭海涛严重违纪为由,作出解除劳动关系决定,并报公司工会批准。当日,武汉公司向郭海

    女性天地 2017年7期2017-07-21

  • “吃菜不许过三匙”
    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即便再想吃也不行。为什么清代皇室会定下这样的家法?原来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家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因为有人会因此邀宠,用口腹之欲来讨好皇帝,做出一些不正当的事来。无独有偶,夏朝的仪狄酿造出美酒进奉给大禹。大禹饮后顿感味美可口、精神亢奋,遂想到这样

    公务员文萃 2017年4期2017-04-24

  • 从包拯家法说起
    文 |习翼从包拯家法说起文 |习翼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人,官至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以清正廉洁著称,执法严峻,刚正不阿。被后世誉为“包青天”,成为秉公执法的化身。他为后代子孙制定了三十多个字的家法:“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是一则训诫性的家法,言简意赅地告诫子孙:包家的后代,子子孙孙要牢记于心,如果有贪赃枉法的,开除家族,不能认祖归宗;死后不能葬入包家祖坟。不遵守这条家法,不

    家庭服务 2017年11期2017-03-11

  • “三不许”妈妈
    回到家里,否则‘家法伺候。”这个声音一直拖住我迈出的脚步。可恨的“家法”,是周末不让我去滑旱冰,这可是我的最爱啊,妈妈,您怎么能用这么残忍的家法来限制我的自由呢?“妈,我同学放学都在玩呢!”我心有不甘。“不行,现在坏人多,什么拐卖孩子,什么哪儿哪儿又出车祸啦,不安全!”唉,妈妈,我想玩……妈妈对我是不是很苛刻?奇怪的是,我一边埋怨着妈妈,一边又爱着妈妈,很爱很爱的呀!指导老师 陈丹华点石成金:这篇习作很有特点: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是说“妈妈”这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16年11期2017-02-10

  • “师法”“家法”辨
    杨 权“师法”“家法”辨杨青华 杨 权关于师法、家法以及二者的关系,学术界歧说纷纭。有人认为家法是师法衍生出来的,有人认为是否立于太学是师法、家法的分别所在,有人认为师法是本门诸师的经说、家法是亲炙老师的经说。这些看法均不正确。文献资料证明:西汉只有师法之说而没有家法之说;东汉则师法、家法两词混用,家法实际上就是师法。东汉之所以出现师法与家法混用的情形,是因为经学阐释体系分化强化了“家”的概念,而历史年代久远淡化了“师”的概念。有人认为师法(家法)是章句,

    现代哲学 2017年6期2017-01-27

  • 家法
    我在婺源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我在旁边人身上使劲儿试了一下用家法打人到底疼不疼,答案是:不疼,但响声挺大——它是将一根木板中间掏空削成,打下去,声音大,但打击力小。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动用家法惩罚,目的是教育人,也让家长消气。有时候真让家长生气了,随便抄起个家伙要打人,怎么办?“小杖受,大杖走”,你得跑,躲避、逃跑就是孝道。否则家长一时失去理智将你打伤打残,岂不是痛悔万分?古时,曹庄在楚国做官,忠君报国。因家中老母年迈多病,曹庄回

    国学 2016年7期2016-09-21

  • 家法藏智慧
    在游玩时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以前看戏台上,家长生气,要打孩子,就说:请家法来。被打的孩子将一根类似棍子的家法取来,跪下,将家法高高地举在头上,请家长打自己。我觉得它很有意思,就跟苏三起解时戴的那个鱼形枷一样,挺漂亮的。《三娘教子》中,寡妇王春娥白天织布、夜晚纺线,含辛茹苦地抚养前房留下的儿子薛倚哥,不料这孩子不好好读书,还顶嘴。王春娥被噎得一时语塞气涌,万千委屈悲愤聚集心头。孩子一看,真的惹祸了,也吓傻了。这时候,老仆人薛保出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14期2016-05-18

  • 家法藏智慧
    我在婺源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我在旁边人身上使劲儿试了一下用家法打人到底疼不疼,答案是:不疼,但响声挺大——它是将一根木板中间掏空削成,打下去,声音大,但打击力小。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动用家法惩罚,目的是教育人,也让家长消气。有时候真让家长生气了,随便抄起个家伙要打人,怎么办?“小杖受,大杖走”,你得跑,躲避、逃跑就是孝道。否则家长一时失去理智将你打伤打残,岂不是痛悔万分?古时,曹庄在楚国做官,忠君报国。因家中老母年迈多病,曹庄回

    读者 2016年11期2016-05-11

  • 家法与家风建设关系的历史考察
    300350)家法与家风建设关系的历史考察于语和,刘振宇(南开大学,天津300350)摘要:家风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时代的产物,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摒弃不合时宜者、添加新内涵。现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同样的思想内涵,家风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家风的培育和传承可以利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实现。家法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家风塑造和传承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家法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民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传统社会中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5

  • 拯救母亲
    的时候,母亲犯了家法,依据家族一代代传下的家法,要被处以火刑烧死。他的母亲很美,照镜子和河边洗头发的样子给童年的林风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因为母亲出身贫寒,在林家没有地位,常受歧视,犯了家法,竟要遭受酷刑。人被绑在柱子上,脚下是淋了油的柴火。全村的人都来看。林风眠被拘囿在一间屋子里。就在即将点火时,林风眠突然哭闹,大叫大喊,拼命挣扎,竟然挣脱了紧抱他的一个叔伯,跑出屋子,冲向母亲。围观的人惊呆了,家族的人惊呆了。点火的人停住手,望向奔跑的孩子。只见孩子身子

    文苑 2016年1期2016-02-22

  • 中国传统“家法族规”的特征及现代法治意义*
    0)中国传统“家法族规”的特征及现代法治意义*李鼎楚(西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院,重庆 401120)“家法族规”独特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特质,至今仍具潜在和积极的影响。通过外部观察的特征描述,能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家法族规”。进而,通过全球化、中外交融、古今融通三种视角,发现传统“家法族规”在法治观念、制度架构、司法技巧三方面的中国现代法治意义。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其中“封建”留毒的不利影响。家法族规;本土资源;中国法治建构“家法族规”是在传统中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2-21

  • 家法藏智慧
    文/许石林家法藏智慧文/许石林我在婺源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我在旁边人身上使劲儿试了一下用家法打人到底疼不疼,答案是:不疼,但响声挺大——它是将一根木板中间掏空削成,打下去,声音大,但打击力小。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动用家法惩罚,目的是教育人,也让家长消气。有时候真让家长生气了,随便抄起个家伙要打人,怎么办?“小杖受,大杖走”,你得跑,躲避、逃跑就是孝道。否则家长一时失去理智将你打伤打残,岂不是痛悔万分?古时,曹庄在楚国做官,忠君报

    创造 2016年6期2016-01-31

  • 拯救母亲
    的时候,母亲犯了家法,依据家族一代代传下的家法,要被处以火刑烧死。他的母亲很美,照镜子和河边洗头发的样子给童年的林风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因为母亲出身贫寒,在林家没有地位,常受歧视,犯了家法,竟要遭受酷刑。人被绑在柱子上,脚下是淋了油的柴火。全村的人都来看。林风眠被拘囿在一间屋子里。就在即将点火时,林风眠突然哭闹,大叫大喊,拼命挣扎,竟然挣脱了紧抱他的一个叔伯,跑出屋子,冲向母亲。围观的人惊呆了,家族的人惊呆了。点火的人停住手,望向奔跑的孩子。只见孩子身子

    文苑·感悟 2016年1期2016-01-06

  • 家法”严于国法?
    烟”问题上,“‘家法常常严于国法”。在下以为,何止在“控烟”上?!现在很多家庭,作为家主的男人是不管经济的,开支得向老婆说清楚后,方可支取,用后得如实交账;可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单位,钱要怎么花,多是主要领导说了算,且花起来大手大脚,很少精打细算,用后也没人敢去过问核算一下。在家里,老婆孩子有事,作为家主的男人,立马就办,且不怕麻烦,不惧周折,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可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单位,领导对群众反映的事,常常是敷衍、推诿、拖延、回避甚至拒绝等。家无明文规章,

    杂文月刊 2015年8期2015-07-05

  • 家法:合浦小小说领头羊
    ”。行伍出身的李家法是位前辈级的作家,道号法僧。记得我们走上写作的道路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过几回相遇了。那时北海还在钦州的辖区内,凡钦州地区搞活动,均有北海的份,在当时,家法兄的小说就崭露了头角。可后来不知道是因为生活的不安定,还是什么原因,好一段时间没有了消息。直到小小说极度兴盛的近年,家法兄才又冒了出来。这一复出,更是了得,家法兄的功力已非昔比,无论是写作的深度,语言的灵动,还是立意的高度,境界的升华,都令人叹服,尤其是对于底层的关怀以及对社会弊

    红豆 2015年3期2015-04-02

  • 清代学者三家《诗》研究之师法、家法
    诗》研究之师法、家法考房 瑞 丽(中国计量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汉代经说遵守师法、家法,但又是“有弹性”的。认识到汉儒在三家《诗》的传承过程中遵守师法、家法,是清代学者进行三家《诗》辑佚研究的基础。实际上,清代学者辑佚三家《诗》,在依照师法、家法进行归属时,又产生了一些分歧。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家《诗》本身亡佚已久的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辑佚者的辑佚思想和论述倾向不同,也影响了他们对于三家《诗》的认定。清代学者在进行三家归属时,也存在着诸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03

  • 义门陈人文精神初探
    作用;严明完备的家法发挥规范作用;科学合理的族学发挥教化作用。关键词 义门陈;家法;教育作者简介 余冬林(1972—),男,九江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学。(江西九江 332005)基金项目 江州义门陈人文精神研究(12LS10)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宜都王陈叔明之五世孙陈旺来到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开基奠业。至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3年)七月初三义门陈奉敕析庄时,创造了历时15代332

    老区建设 2014年18期2014-11-14

  • 家法族规中的戒与罚:介于法与情的道德规训
    。中的某种形式的家法、族规和族训,对家族和乡里的和睦与发展起着特殊的秩序化的作用,是一种介于法律与人情之间的道德化的规训方式,为维系古代礼法社会的长久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功效,也是我国法律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一、家法族规:礼法在家族中的表征我国古代社会最为显著的特色便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社会。与西方社会相比较,东方的个体及其权利远不如西方突出。“说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没有个人,也就是说没有个人权利这种东西。”[1](P216)家族集体的荣誉高于个人的权益,因而在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3-06

  • 家法”代国法,公仆难免成家仆
    。“老子这是执行家法”,由李公子的狂言不难看出,当地执法者俨然被视为李家蓄养的家仆。若只是李家人将执法者看成家仆,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由交警支队集体作伪证、当地警方滥用监控手段庇护李公子来看,执法者显然也把自己当成了李家的忠实勤务,无条件配合为李家公子脱罪。面对执法者异化成权力者家仆的怪相,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警觉。某些官员一手遮天,资源被垄断和操控,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其营造的政治生态难免变得不相信法治,而迷信与依赖威权。有些官员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

    领导文萃 2013年6期2013-08-15

  • “老子这是执行家法
    事,老子这是执行家法!”这一打人事件值得追问。比如,殴打交警、醉驾的李正源现在是否逍遥法外?交警集体作伪证又该如何处罚?即使这些问题有了答案,我们也要反思“老子这是执行家法”这样的霸气之语,究竟有什么内涵。醉驾已经涉嫌违法,殴打交警显然是罪加一等,没有想到,这位“官二代”更为嚣张,把殴打交警称之为“执行家法”。可能在他的潜意识中,就认为当地公安系统是他的家,当公安局局长的老爸就是“家长”。老爸变成了“家长”,当儿子的李正源就有了“执行家法”的特权。从交警集

    杂文选刊 2013年2期2013-05-14

  • 汉代师法·家法: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
    家经典。而师法与家法是汉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规制和学术传统。关于师法和家法的涵义,学术界并无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所谓师法,就是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的经学;所谓家法,就是指博士或经学大师的弟子对师学的继承与发展,且能形成一家之言,并被学界推崇朝廷认可的经说。正如清朝学人皮锡瑞所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①在汉代,遵崇师法家法的风气之所以蔚为壮观,除了师法与家法教学规制和学术传统本身的内在要求外,朝廷的外力保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2

  • 蔡桢《乐府指迷笺释》与近代“梦窗热”
    迷笺释》与“梦窗家法”沈义父《乐府指迷》原附刻于明《花草粹编》卷首,篇幅短小,是词学史上第一部讲述词法的词学理论专著。迄今为止,近人蔡桢《乐府指迷笺释》(1936)为惟一的笺注本。由叶恭绰题名,吴梅叙,洪汝闿、周树年跋,广征博引,精辟独到,笺注精湛。《乐府指迷》原无章节,蔡桢厘定为29则,每则加一标题,此为后来许多《乐府指迷》版本沿袭。《乐府指迷笺释》当时出版,学界翕然,词界名流石凌汉、林铁尊、夏敬观、仇埰、唐圭璋纷纷题辞颂扬。《乐府指迷笺释》不仅为诠释之

    文艺评论 2012年12期2012-08-15

  • THE SLOP FLUX METHOD FOR NUMERICAL BALANCE IN USING ROE’S APPROXIMATE RIEMANN SOLVER*
    伴结幽芳夙抱深。家法岂惟传治谱,先将铁石炼胸襟。This is a 1-D problem with bed topography defined byA comparison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e asymptotic analytical solution at t=7 552s is shown in Figs.6 and 7. The agreement is excellent especially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B辑 2012年1期2012-05-11

  • 家法
    而是他。大老李的家法最严,村子里谁不知道?据说不管是儿子还是孙子,哪个犯了家法,都要饱尝一顿打的滋味儿。有一次,听说他二儿子打伤了别人家的小孩,被大老李吊在树上打。咳!不就是几个瓜吗?能值几个钱?小三这顿打可怎么躲过,王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唉——小三毕竟还是孩子,我得去给他说说情,把钱还给大老李。”王二这样想。这样想着,王二就起身出门前往大老李家。果然不错,已经看到河对面大老李的家门还没有关紧,屋里灯光还亮着,想必正在处理小三呢。“亏得来救小三。”王

    小品文选刊 2012年2期2012-05-08

  • 《红楼梦》中的家法礼制异化问题探讨*1
    离“国法”较远,家法却是触手可及,贾府的内部纠纷大多都是依据家法解决的,在这个封建大家族中,用以别尊卑定等级的礼制规范更是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贾府中上至贾母,下至丫头、小厮,无不生活在家法和礼制之下,可以说,家法礼制构成了他们日常行为最重要的制度环境。不管是家法族规还是礼制,都不可能完全得以顺畅实施,《红楼梦》以丰富细腻的情节描绘了家法和礼制的种种异化,对这种异化现象的阐释有助于理解当时的礼法大环境,以及对相关情节的准确解读,同时也能以《红楼梦》中活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2-14

  • 汉代经学中的家法和师法辨析*
    0)汉代经学中的家法和师法辨析*丁 进(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经学师法是汉武帝设立师法博士的产物。家法一词东汉中期后才出现,可以指章句,也可以指称师法。师法包括经文本的文字、篇卷以及师法博士关于经的各种解说,重在经学的恢复和创新;家法重在经学的传承,家法一词的流行与东汉十四博士之后不再增设师法博士有关。夸大师法和家法的区别不符合两汉经学实际情况。汉代;经学;师法;家法;章句何为师法?何为家法?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首先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4-08

  • 汉儒之“师法”、“家法”考*
    恪守“师法”、“家法”。不明汉儒之“师法”、“家法”,则不明两汉经学,不明儒学在两汉的精神蜕变。问题是对汉儒所谓的“师法”、“家法”,学界缺乏应有的系统研究。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虽然熟知汉儒恪守“师法”、“家法”,但对各自的含义及其同异却说不透彻、确切。有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汉书》、《后汉书》的有关史料,分析“师法”、“家法”各自的含义及其同异,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一孔之见。一虽然难以觅见有关汉儒之“师法”、“家法”的系统研究,但有关见解却一再有学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2-10

  • 诗艺与“家法”——以清代常熟杨氏诗歌创作为例
    学批评实践中,“家法”一词屡被提及,但大多只是简单指出同一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具有继承性或相似性①,其中又以子孙对父祖的继承性为主。仅举《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中数例可窥一斑:昺字景明,东野其自号也,天台人,石屏居士复古之从孙。……昺少工吟咏,为复古所称,有“不学晚唐体,曾闻大雅音”之句,今观所作五言,如“眼明千树底,春入数花中”,“秋床梧叶雨,晓袂竹林风”,“清池涵竹色,老树蚀藤阴”,“草润蛩声滑,松凉鹤梦清”,七言如“野水倒涵天影动,海云平压雁行低”,“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4-08

  • 我说谎了
    那肯定又是一顿“家法伺候”。机会终于来了。隔了几天,妈妈去长沙出差,爸爸单位有事得很晚才回家。我想:这不是天赐良机吗?可哪有钱呢?对,妈妈上班用的皮包丢在家里。我急忙奔向妈妈的卧室。可我走到门边又停了下来,心中进出一个声音:“不能去啊,这是小偷行为!”刚往国走一点,心中又涌出另一个声音:“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对不南去来,过了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了。再说,办了卡借书就容易了。就干这一次!”我的心乱哄哄的,简直是“一株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觉得两边的风都吹得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8年1期200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