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

  • 《潘天寿诗书画合卷跋》
    1973年 沙孟海书学院藏世称郑广文自写所为诗并画,献唐玄宗,玄宗署其尾曰三绝,手迹未传,是否诗画合帙不可知,今日所见米元章珊瑚帖,尺幅之内,有诗有书有画,虽率尔落墨,而韵致潇洒,后之作者,辄有效仿,或排日搦管,逐段挥染,不惟自逞艺能,兼可概见生活,亦有不同纸幅,鉴藏之家,件系类从,合装成卷,炉香展对,即迹思人,赏析崇彩,不翅综览众轴,宁海潘翔,今代艺苑巨擘,人之云亡,风流巳渺,重今同志携示兹卷,大句壮笔,辟易千人为之眼明心憙,追惟曩昔劳圃结邻,小楼灯火,

    中国篆刻 2023年9期2023-12-16

  • 沙孟海先生《童氏先世碑传册跋》
    1979年 沙孟海书学院藏童树庠先生传志象赞三篇,同县张谱三慈溪陈无邪、冯丞木三先生撰文,金华金筱甫先生合书一册,余襄于次至藻孙许见之,越五十八年,文孙中焘从先人遗箧检得,携示余,嘱题记,余家去童隩才五里,三世交好,相知既稔,三先生皆乡邦耆宿,文辞雅正,足以信今传后,余又尝见张陈冯三先生手稿笔迹不同,纸幅亦小异,藻孙合装一册,绍兴马一浮先生篆引首,可与是册相辅并传,童氏昆季葵荪名第锦,藻孙名第德,芗孙名第榖,蔚孙名第周,庄孙名第肃凡,五人芗孙以上长于余,蔚

    中国篆刻 2023年10期2023-11-03

  • 沙孟海先生《洹子孟姜壶跋》
    1946年 沙孟海书学院藏洹子孟姜壶跋两器:甲器首云齐侯女雷,乙器首云齐侯雷,夺女字。女雷是齐侯之名,亦单称雷。古人二名或单称一文,经籍彝铭屡见。如赵婴齐亦称赵婴,乐祁犁亦称乐祁,专诸亦称专设诸,孟施舍亦称孟舍。鬲攸从鼎上文两言鬲从,下文言鬲攸从。邿遣䬦邿造遣鼎郭沫若同志说是一人之器。他如伯仲字或省或不省,其例好多。吴云曾藏此两器,以雷为器名,固非。郭沫若同志释甲器齐侯女雷,云是齐侯之女名雷,恐亦未当。乙器夺女字,因是人名,故可增可减,如是齐侯之女,则此女

    中国篆刻 2023年9期2023-09-25

  • 《吴缶庐与沈石友手札跋》
    1979年 沙孟海书学院藏右缶庐先生寓苏州时与沈石友手札六通。石友名汝瑾,一字公周,常熟,诸生。兼工诗文书画,为缶老旧交。缶庐集有题石友西湖觅句图洗砚图品砚图诸诗。其家有笛在月明楼、蓄良砚百余,缶老为石友撰砚铭百余首,手写付刻,墨本流传,世尤宝之。余曩尝观之。今日已不易得。诸札中有语及松老无疾而逝,兼叹今日世间无此雄才矣。不独书笔然也。松老孟谓常熟敬松禅相国,松禅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罢官,三十年甲辰卒,知诸札即甲辰作,先生六十一岁也。一九七九年初夏沙○○题记

    中国篆刻 2023年9期2023-09-25

  • 沙孟海先生《黄鲁直草书竹枝歌卷跋》
    1980 年 沙孟海书学院藏鲁直好写刘梦得竹枝歌、山谷题跋卷二收一跋,卷八收与梦得他诗并书者一跋,卷九又收两跋,后一跋标出“自草”即此本也。编者附注“右有石刻”四字,知是据石本辑录,未睹真迹。宋书家苏黄齐名,而各有专胜,子瞻师逸少清臣,笔意姿媚,冠冕一世,鲁直真书参瘗鹤铭法,跌宕变幻,非子瞻所有,子瞻少作草,鲁直致力伯高藏真,奔轶绝尘,自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有味哉其言之也。是卷原藏萧山朱氏别宥斋,今捐献天一阁,鲁直自跋三十一字、行书,

    中国篆刻 2023年8期2023-09-15

  • 沙孟海先生《西泠四家印谱跋》手稿(节选)
    1973 年 沙孟海书学院藏印谱流传之难,魏锡曾绩语堂题跋说到丁蒋遗谱不过数本,何元锡、何澍父子辑拓本最著名,毛庚本、朱寿萱本续出,皆极名贵。魏锡曾论皖、浙印派时曾说:“让之(吴熙载)生江北,未遍观丁、黄作,执曼生(陈鸿寿)、次闲(赵之琛)谱为浙派。”又说:“习次闲者未见丁谱,自谓浙宗,且以皖为诟病,无怪皖人知有陈、赵,不知其他。”当时印人只看到陈鸿寿、赵之琛作品,看不到丁、蒋、黄、奚真谱,这是事实。魏锡曾上距丁、蒋诸老不过一百年,已有此情况,何论今天。这

    中国篆刻 2023年6期2023-07-21

  • 沙孟海先生《达堂印集题辞》(初稿)
    沙孟海书学院藏早年谈印,好援桐城姚氏论古文之例,标举阳刚阴柔两宗,各有专胜,周元亮述文氏印学,以猛利参者何雪渔,以和平参者汪尹子,猛利犹阳刚,和平犹阴柔也。持此以衡近世印人,前者以安吉吴先生俊卿为代表,后者则黟黄牧甫士陵、鄞赵叔孺时棡、杭王福庵禔、华阳乔大壮曾劬皆是,竭来南北,多交两派作者,相从讨论,雌黄甲乙,各有是非,判若鸿沟,不相合谋,尝疑斯道晚兴,竞未有正则乎。六十年代,西泠印社广延当世名德,把臂入林,朴金衡石,济济泽泽,极一时之盛,有若绍兴马蠲叟浮

    中国篆刻 2023年4期2023-05-13

  • 浙江博物馆“剩山图”收藏始末
    的真迹,是最近沙孟海向吴湖帆那里买来的。吴湖帆索价一万元,经钱镜塘从中斡旋,以八千元成交。所以我主张文管会或者博物馆应该聘钱镜塘做顾问。下午写文章。晚,黄源来,谈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方针,至十时始去。”宋先生这天的日记明确记载了沙孟海才是真正代表浙江方面与吴湖帆交涉买回《富春山居图》的人。购画的钱是“八千”而不是今天报纸所载的5000元(竖写中文的“八”不可能写成“五”),时间也当为1957年而非1956年。读《红尘冷眼》还可以发现,两个月前宋先生也曾为这幅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2期2023-03-05

  • 徐玮与沙氏兄弟
    沙氏兄弟指的是沙孟海5 兄弟,即:沙孟海、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史永)、沙文度。除沙文度外,徐玮与其他沙氏兄弟都有交往。后来成为书法家的大哥沙孟海,十分赞赏共产党的主张。1926年初,他在上海修能学社教书,租住在戈登路(今江宁路)751号一个小院子的两间平房里,与沙文求、沙文威同住一起。徐玮、项英、冯定、李求实等共产党人经常到沙孟海的家里商量事情,沙孟海的家成了中共地下党的联络处和秘密通讯处。徐玮与曾担任过浙江省省长的沙文汉虽没有一起工作过,但与沙文汉革

    铁军 2022年12期2022-12-07

  • 沙孟海书学思想对高校书法专业教学的启示
    专业教学中融入沙孟海先生的书学思想,对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创新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沙孟海书学思想对高校书法专业教学的启示沙孟海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其对高校书法专业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抓小篆和重正楷沙孟海先生对书法专业教学中的“字内功夫”格外看重,他曾多次强调高校书法专业教学要从小篆学习入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书法的运笔特点,认识字体结构,这样才能打好基础,强化学生对“字体”和“笔意”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基固本的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1

  • “一门忠烈”
    门忠烈”:老大沙孟海是一代书法宗师;老二沙文求是革命烈士;老三沙文汉是优秀地下工作者;老四沙文威是谍报干才;老五沙季同是革命艺术家。沙氏五兄弟的红色人生经历,堪称是一部革命传奇。沙孟海(1900~1992)是沙氏兄弟老大,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他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自幼爱好书法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1920年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沙孟海极重孝义,且对兄弟情深。父亲早逝,弟弟还小,作为长兄,沙孟海挑起了抚养全家的重任,

    大江南北 2022年6期2022-06-27

  • “一门忠烈” ——宁波“沙氏五杰”的红色人生
    门忠烈”:老大沙孟海是一代书法宗师;老二沙文求是革命烈士;老三沙文汉是优秀地下工作者;老四沙文威是谍报干才;老五沙季同是革命艺术家。沙氏五兄弟的红色人生经历,堪称是一部革命传奇。沙孟海:利用特殊身份助力中共革命沙孟海(1900~1992)是沙氏兄弟老大,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他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自幼爱好书法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1920年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沙孟海极重孝义,且对兄弟情深。父亲早逝,弟弟还小,作为长

    大江南北 2022年6期2022-06-16

  • 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
    宾虹;陆俨少;沙孟海【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193-04【本文著录格式】谢娟.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西泠二李艺术馆捐赠藏品赏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193-195,209.推动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是我国这几年的重大文化战略,拍卖市场的表现则见证了这一复兴战略的成效。在中国嘉德2018秋拍大观之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潘天寿《无限风光》、傅抱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7期2021-11-14

  • 浅析沙孟海的书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吴明昊【摘要】沙孟海书学上的代表作有《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法概说》等。沙氏曾自谓其学习书法是“转益多师”“穷源溯流”,也因此沙氏才能从康有为、沈曾植、吴昌硕等人的手中接过碑学大旗,以雄强书风融贯碑帖,著称于世,堪为碑帖融合之集大成者。【关键词】沙孟海;康有为;书学思想;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95-02一、沙孟海的书学思想沙孟海(190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2021-09-10

  • 图说书法(205)
    近现代·沙孟海沙孟海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号石荒、沙村等。出生于浙江鄞縣。中国民盟盟员。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等诸家用力最勤,五十岁前广泛涉猎篆、隶、楷、行、草各体,加之早期受康有为、吴昌硕的影响,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的特点,代表了

    视野 2021年23期2021-01-01

  • 是书家更是学者
    杨2020年是沙孟海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沙孟海为中国书法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研究其学术理念和方法,弘扬其艺术精神,追寻一代艺术巨匠和高等书法教育先驱的风范,“碧血丹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于2020年11月底举行。一纪念活动分为三个板块: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传承、跨越与典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全国“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其中,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于11月2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

    文化交流 2020年12期2020-12-28

  • 沙孟海书学院的设立
    述人:张忠良(沙孟海书学院副院长)书学院建立是1992年4月26日,算起来也快30年了。建这种名人纪念馆,在全国也蛮多。之前受了君匋艺术院的启发,在桐乡那边看了他们的一些藏品,我们鄞县领导很受启发(那时候还不叫鄞州区),感觉我们鄞县也可以搞。当时沙孟海先生还在世,所以叫艺术院。从1991年开始筹备,开始跟沙老一谈,沙老一开始不同意,认为以个人名义搞建设不好。后来多次做工作,我们县长和县委书记多次上门去,最后沙老勉强同意了。名称经过反复论证,就叫“书学院”,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12-02

  • 试论沙孟海在当代书法发展中的典范意义
    化史角度来看,沙孟海先生是当代书法的一座高峰。这座高峰的铸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统,在继承传统与经典基础上,寻找经典古韵与时代审美的融合,开拓书法时代的审美意蕴,呈现中华文化的品格与时代精神。随着社会发展到了新时代,人们学习书法的途径越来越便利,书法的普及日益广泛,对书法技法与形式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当今书坛可谓人才济济,新人辈出。而当代的书法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特点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书写创作群体增多,精品缺少;创作意识增强,从传统经典中提炼转化能力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12-02

  • 石上经典(三十五)
    。破执铭心关于沙孟海先生的“坊间传说”有许多。例如杭州灵隐寺的“大雄宝殿”牌匾,即被西哈努克亲王关注。如此气势磅礴的书风,在名山胜水中提示着风景的精要。其方圆兼备的体势,凝聚着碑帖圆融的变化趋势,正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通过书法笔线,欣赏者可感知笔势的运动过程,成为欣赏书法作品的一个路径。不管是刀斧凿痕,还是笔迹墨光,都来源于对执笔、笔法、笔势的认知与体悟。这其中有物质因素、生活习惯的影响。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说:“今天我们的执笔姿势是积累历代祖先的经验,特

    老年教育 2020年11期2020-11-11

  • 际会时代风云 挥出磅礴气势—沙孟海翰墨生涯
    西泠印社社员)沙孟海晚年郁勃雄强的书风,是20世纪中华民族风云激变、奋发图强精神的象征,又是20世纪书坛兴碑融帖、尚势求新时代风貌的反映。沙孟海先生在《中国新文艺大系·导言》中说过:“书法家、篆刻家的个人风格,往往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这既决定于他本人的学识、素养和志向,更关联到时代和社会风尚的影响。”他又说:“真正具有时代风貌,能代表一代书风者,则必须是在形式上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的。”这段论述精确地说明,历代杰出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总是会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沙孟海先生书法的认识
    山中”的缺憾。沙孟海先生作为当代书坛一个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法乳后学,领袖群伦,自不待言。其学问之渊博、著述之宏富、见识之深辟、书艺之精湛,近年来论之者凿凿,趋之者芸芸,固宜其名扬海内,饮誉域外。然而,要求得对沙孟海先生书法艺术真实的认识,难度也正在这里。他聚七十年之精力建筑的艺术殿堂实在容量太大,构成丰富,使我们很难有能力去一一涉足。它具有极强烈的艺术个性,又始终保持着那种审慎的求实精神;它有着火一般灼热的创作情感,但更多的又似乎是认真严谨的作风。1963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我心目中的沙孟海
    述人:李立中(沙孟海书学院原副院长)我本来以为你们是做教育工作的,要我讲书法教育相关的。郑州大学做《大学书法》杂志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的看法。沙老在书法教育思想方面,跟一般的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沙老从年轻的时候就教书,并不是你们想象的1963年才在中国美院教书法,传统的书法教育形式是多样的。中国20世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年代,错综复杂的环境使得教育体系、教育的机构一直在变化。沙老21岁的时候就当老师了,那时候是当小学语文老师,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一笔沉雄四野歌—沙孟海先生的书学成就
    界,则推崇鄞县沙孟海先生,时人尊之以泰斗,先生必将在历史上与那些先贤们一样,永为人们所景仰。在古今,凡受到无数人真正崇敬的,这才是获得最高的荣誉。沙孟海先生受人崇敬,除了他的人品端正外,还有如:一、在艺术上,踔跞前人,独具创造;二、在书学上,学养至深,立论贡献;三、在时代上,放眼中华,承上启下。由此三者,他便成为当代书法家中的重镇,也被当代书法家们公推为书坛领袖。沙先生在书艺上独具创造。如果严格地要求,沙先生大约从四十岁开始,他的书法,便有了他自己的面貌。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朱序归江东,昨非今则是—东钱湖畔忆沙翁
    泰斗、著名学者沙孟海先生诞辰95周年、逝世3周年纪念日。10月10日清晨,我来到先生的墓前,凭吊一位素未相见的世纪老人。太阳还没有出来,远山近水朦胧依然,四周一片宁静。作为后学,我虽与先生无缘谋面聆听教诲,却有机会拜读先生的道德文章。因近年求学负笈杭城,亦有机会接触先生的亲属、朋友和学生,他们对先生的为人、为师、为友,治家修身之道,道德文章、精神风范诸方面给予了高度赞扬,于我而言,崇敬、仰慕之情自不待言。沙孟海先生的陵园坐落在东钱湖对面的小山丘上,名为“砚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沙孟海《伯起士龙行书七言联》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号石荒、沙村、兰沙、孟公等,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等。沙孟海学问渊博,对书法学、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篆刻学、金石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造诣精深,著有《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兰沙馆印式》《沙孟海论书丛稿》《印学史》《中国书法史图录》《近三百年的书

    老年教育 2020年6期2020-06-18

  • 沙孟海录王昌龄《采莲曲》行草书轴赏析
    行斋作品描述:沙孟海录王昌龄《采莲曲》行草书轴,纸本,尺寸68×33.5,约2.1平尺,1990年作,九十年代精工原裱,裱后具有珍藏至今未久悬挂,保藏极佳;画面完整、挺括(无一折绉纹)、洁净(请察看本原作图片),十足品相,自然包浆(局部稍有自然包浆泛色的小斑点),品质极具诱人!此作遒媚劲健,变化多姿,系沙孟海晚年经典行草书中之精品,上款人为藏书家严宝善,后经书画收藏家、书画家谢明山递藏。作者简介:沙孟海(1900—1992),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若,字孟海,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2期2020-04-27

  • 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书法艺术篆刻大展暨学术文献展
    2020年是沙孟海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沙孟海及其为现当代书法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弘扬其穷源溯流的治学方法,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抗志希古的治学精神,追寻一代艺术巨匠和高等书法教育先驱的英绝风范,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盟中央、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碧血丹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展,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傳承,通过艺术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作为书法家和篆刻家,沙老的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性、原创性和经典性,给后辈以深远的启示

    收藏与投资 2020年11期2020-04-14

  • 不赠书的尊重
    杭州拜访书法家沙孟海沙孟海也是个“往来无白丁”的雅士,平时友人相互赠送著作或墨宝是常有的事。他听说梁实秋那两本书非常不错,正想去书店买呢,又得知梁实秋要来杭州一聚,便取消了去书店买书的计划,等着梁实秋赠书。可梁实秋偏偏是个不喜欢赠书的人,他来到沙孟海家的时候,手上只提着一点水果,并没有带书。沙孟海有些意外,他哈哈地笑着说:“人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一个大作家怎么没有把你的新书带来相赠呢?难道你舍不得?或者是觉得我配不上你赠书?”沙孟海虽然用了玩笑的口吻

    传奇故事(上旬) 2019年9期2019-10-25

  • 最忆储能冯仲足
    名家、国文名师沙孟海沙孟海是冯宾符父亲冯君木的弟子,也是冯宾符的老师。两人寒暄之后,冯宾符说要借一辆车陪朋友游览一下南京的名胜古迹。沙孟海就将国民政府上下班配备的吉普车借给他们,其实,冯宾符此次并非游览南京,而是借有国民政府出入通行证的吉普车进入中共设在南京的办事处梅园新村,去请示营救被捕人士的有关事宜。还有一次,1948年,沙孟海因编纂《武岭蒋氏总谱》一事出差来到上海。冯宾符要求沙孟海介绍结识俞叔平。冯宾符与沙孟海家的兄弟们都感情很深、工作联系较多。此

    民主 2019年8期2019-10-09

  • 论“二爨”对民国书法家的影响 ——以沈曾植、康有为、经亨颐为例
    植的书风变化,沙孟海在《近三百年书学》中写道:“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奥秘 ‘一旦豁然贯通’了。”③此外,郑逸梅对沈曾植的书法是这样评价的:“寐叟的书法,中年法包慎伯,形神俱到,既而脱轶而出,纯用方笔,取经黄道周,上溯钟繇、索靖,旁参章草及齐魏版造像,冶为一炉。”沈曾植的楷书书法虽然较多方笔,但是富有变化,其取法较多于《爨宝子碑》。图1是沈曾植节临《爨宝子碑》,用笔虽有楷书的笔

    书法赏评 2019年1期2019-04-10

  • 沙孟海先生书法的美学探索
    ■胡代林沙孟海先生(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浙江省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沙村人。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有幸接触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为、吴昌硕等大师,对以后沙孟海的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他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学,使他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他的

    书法赏评 2019年1期2019-01-09

  • 不赠书的尊重
    杭州拜访书法家沙孟海沙孟海也是个“往来无白丁”的雅士,平时友人相互赠送著作或墨宝是常有的事。他听说梁实秋那两本书非常不错,正想去书店买呢,又得知梁实秋要来杭州一聚,便取消了去书店买书的计划,等着梁实秋赠书。可梁实秋偏偏是个不喜欢赠书的人,他来到沙孟海家的时候,手上只提着一点水果,并没有带书。沙孟海有些意外,他哈哈地笑着,说:“人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一个大作家怎么没有把你的新书带来相赠呢?难道你舍不得?或者是觉得我配不上你赠书?”沙孟海虽然用了玩笑的口

    知识窗 2018年9期2018-09-26

  • 山峰峙立各取“势” ——费新我与沙孟海书事点滴
    费新我说,试求沙孟海与启功二老。①此事载于《费昌沛续编费新我年谱》,这是费新我年谱中出现的仅有的费新我与沙孟海之间交游的记载。读后常常令人疑惑,费新我与沙孟海作为大家一致公认的二十世纪杰出的两位书法大家,既是同龄,又是同乡,期间的交往难道仅限于此?从费新我“试求”二字的表述,不难读出费先生对沙先生的敬重。而沙先生也在很短的时间里写好“费廊”。②由此可见两位先生之间的情谊之厚。一通过对费新我与沙孟海进行纵观和细察,发觉颇有意味的是二老客观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7期2018-08-20

  • 沙氏五兄弟传奇
    故居里,走出了沙孟海、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沙文度五兄弟。故居内的“沙氏五杰”陈列馆,给这座百年建筑刻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老二沙文求:建立鄞县首个中共农村党支部沙文求是沙氏五杰中的老二。1920年,沙文求到宁波效实中学读书。1925年,沙文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沙氏故居。沙文求领导农民同土豪劣绅作斗争,在沙村办起了农民夜校,沙家大院成了农会开会、活动的场所。1926年,鄞县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沙村党支部成立,沙文求任支部书记。1926年夏,党组织派沙文求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2期2018-08-13

  • 浙江画院参展艺术家作品
    袁进华书坛泰斗沙孟海 68cm×68cm 2012年 吴珍之白云生嶂远 138cm×68cm 2011年 茹峰南岩宫清虚图 240cm×100cm 2014年 余昌梅水墨花鸟系列之十 138cm×34cm 2009年 赵跃鹏 秋景独栖 68cm×34cm 2011年 罗剑华逸 64.8cm×65.5cm 2013年 吴扬闲情逸致 136cm×68cm 2006年 陈青洋 圣山 131cm×96cm 2018年 余宏达幽谷 180cm×172cm 2012年

    中国画画刊 2018年5期2018-06-13

  • 黄道周书法在近现代书坛的地域影响与启示
    1930年浙江沙孟海于《东方杂志》发表《近三百年的书学》的出现。沙孟海可谓一代大家,其《近三百年的书学》对清代书史研究极富卓见,他把晚明以来的帖学书家分成两派:“有一派(大多数)是守着二王遗法,只在二王范围以内求活动的;有一派(少数)想要于二王以外另开一条路径的。”③他把黄道周书法归于“于二王以外另辟一条路径的”书家,并给予了很高评价:“明季书家,可以夺王铎之席的,只有黄道周。”尤其是以下论断:黄道周学问品格,皆第一流。他对于书法,要在二王以外另辟一条路径

    中华书画家 2018年6期2018-06-12

  • 沈曾植《左琴芝草八言联》
    后的弘一法师、沙孟海、陆维钊、王蘧常、潘天寿等大家,并且开创了民国时期碑帖结合的草书风气,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在上海鬻书的清朝遗老中,以他的声望、地位最高,影响也最深远。其弟子王蘧常在《忆沈寐叟师》中称:“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左琴芝草八言联》沈曾植沈曾植书擅各体,尤以草书为佳。他初学包世臣,复取法邓石如,晚年转宗明末著名书法家黄道周、倪元璐,因而其书风始终处于

    老年教育 2018年5期2018-05-30

  • 沙孟海晚期书法风格研究
    张韬沙孟海1900-1992,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世纪书坛泰斗,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先驱之一。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盂海真行草书集》等。内容提要:沙孟海先生被誉为“书坛泰斗”,书学、书法、印学、篆刻、教育、考古学、古文字学诸学科领域中的成就,构成血肉丰满的“书学

    书画世界 2018年5期2018-05-14

  • 山峰峙立各取“势”
    本文从费新我与沙孟海关系的角度,梳理费新我与沙孟海之间的交集,总结二老客观存在着的太多的相似性,包括相类似的人生际遇、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文章把费新我与沙孟海放到一个历史背景下考量,联系同处“江南”这一别具魅力的地理空间,探寻二老在草长莺飞的江南,在受到江浙沪文化底蕴之助、得到阔大深厚的江南人文艺术滋养的情况下,相同的艺术取向却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风貌,让读者从中领略费新我与沙孟海如山峰般峙立的书法大师的风采与余响,感受二老留给后人的精神典范与价值。关键词: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7期2018-03-25

  • 沙孟海与郑孝胥的书法交往
    一时。郑孝胥长沙孟海40岁,沙氏早年所著《僧孚日录》(以下简称《日录》)中有多处关于郑孝胥的记载。一沙孟海曾在1923年拜访郑孝胥,此前,郑孝胥之名就多次出现在《日录》中,由此可知郑孝胥的诗歌、书法创作理念对沙孟海影响颇深。1914年夏,沙孟海考入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此后,沙孟海追随国文教师冯君木学习文史。冯氏在治学方面对沙孟海影响很大,沙孟海曾自称“(文若)受知先生,既夙且深”[1]。冯君木的诗歌创作则受到郑孝胥的影响,他在与沙孟海谈论郑氏之诗时说:吾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2018-02-24

  • 校名,哪些书法家题写的?
    同、欧阳中石、沙孟海等书法家颇受高校欢迎,有多个学校邀请其题字。没能得到名人亲笔题字的高校也愿意从名人的手迹中集字成自己学校的校名。集字里面受欢迎的书法家有郭沫若、沙孟海、舒同、赵朴初、王羲之等。看书法家题字的高校,可以发现明显带有地域色彩,比如沙孟海给浙江高校题字较多,有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而浙江不少高校也选取了沙孟海的书法集字成校名,比如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衢州学院、台州学院等。上海高校则偏爱舒同字体,舒同

    大学生 2017年5期2017-05-10

  • 中郎别趣·看图说话(十一)
    方法做减法。把沙孟海的字减到极致,人称“一根扁担两只汤团”。海上名士陆玉柱告诉我,自从朱关田夫人去世后,梦中有情人,醒来不见人,最苦!朱关田自嘲道家里买来的点钞机也就废了,原先看着夫人在那里喜滋滋地在点钱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赚来的钱也就懒得去点了。亲朋好友生怕朱老寂寞,逼其恋爱。加上女人们都想前来掌控朱老师家的那台点钞机,所以前来相亲的既有二八少女,也有半老徐娘,既有白领CEO,也有政界、商场女精英。笑语盈盈,不胜其烦。朱老无奈自道:心既有所烦亦有所动,亦

    大观(书画家) 2017年6期2017-04-10

  • 沙孟海:银行文员出身的书坛泰斗
    省分行 俞 栋沙孟海:银行文员出身的书坛泰斗ARTOF CALLIGRAPHY OF MR.SHAMENGH AIAND ITSINVES TMENT VALUE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俞 栋1上海四明银行是旧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之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曾从清政府取得银行券发行权。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及储蓄、信托、仓库等业务,房地产投资较多。总行设上海。1935年因滥发银行券,发生挤兑,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乘机加以控制,加入大量“官股”。是小四行成员之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28

  • 沙孟海研究》序
    刘江书印沙龙《沙孟海研究》序■刘江张韬贤弟寄来他的著作《沙孟海研究》初稿。读着上、下卷六十余万字书稿和情感真挚的书信,想到他的勤谨与执着。回想2010年12月,他来参加“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学术论坛”会议,会议开幕之前,他来家里看我,令人很宽慰。我问他儿子工作情况如何,他说还可以,已结婚生了小孩。我笑言:“哦,咱们都当爷爷了。他慌忙说:先生是太爷爷。”我问他《大学书法论文写作教程》《大学书法创作理论与实践》两本著作出版后,现在又有什么新作?他说,这两本书是

    书法赏评 2016年4期2016-11-21

  • 沙耆的乡愁
    县的乡村度过。沙孟海为其取名“沙耆”沙耆原名沙贤菖,字引年,号吉留。1914年3月29日(三月初三)生于鄞县(现为鄞州)塘溪沙村。1933年就读于上海美专,因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被国民党拘捕,经沙耆父亲想尽办法保释后,再不能用“沙引年”这个名字。沙孟海为他改名沙耆,后来一直用沙耆(SADJI)而闻名于世。沙耆经族兄沙孟海推荐师从徐悲鸿学画,成为中央大学艺术科旁听生。徐悲鸿发现他的绘画才能,便力荐沙耆出国深造,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自费留学。沙耆与沙孟海是兄

    大观(书画家) 2016年4期2016-07-05

  • 王自力:穷源竟流,业精于勤
    长、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会秘书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自力在书法上博涉诸体,精攻行草;雄厚遒劲,生动清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学习书法,多年来一直对明末大家黄道周的书法有所偏爱。在学书的起步阶段,受到当时声望日重的沙孟海书法之影响。于是,在有了一点认识后,他开始集中精力,尝试着用沙孟海先生的办法去学习黄道周书法。根据沙孟海先生的自述,他是在20岁左右开始学习黄道周书法的。沙孟海先生青年时代受碑学影响,尤其是受到沈曾植行草书“参用黄道周笔意上溯魏

    杭州 2016年2期2016-03-23

  • 沙孟海大字书法风格成因研究
    ■黄汝婷沙孟海大字书法风格成因研究■黄汝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书坛,沙孟海书法以其奔放率意气势如虹的面目而标榜书坛,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对擘窠大字艺术语言的建构上。正因如此,后来书法学者对其大字的探究,尤其是能形成独特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做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分析研究。然而,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许多研究者脱离当时历史背景的客观性来分析其大字书法产生的原因,只看到其继承传统的转益多师一面,从而使分析描述片面不完整。因此,只有将研究对象放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2015-11-16

  • 谈沙耆之名
    就是这个时候由沙孟海先生做主改的。至于为什么偏偏要选“耆”为其艺名,相信作为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的沙孟海先生自有其用意,那就从“耆”这个字的字面意义入手去探究一二吧。耆,老也。《说文》:“从老省,旨声。”《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礼记•射仪》:“耆耋好礼。”《诗•鲁颂•閟宫》:“俾尔耆而艾。”《礼记•曲礼》:“六十曰耆。”古称六十岁曰耆,即指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亦泛指寿考。如耆艾,老人的通称;耆叟,老叟;耆寿耇老,长寿老人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2014-07-12

  • 沙孟海:浮华落尽复自然
    文/云海沙孟海,书法家、篆刻家、史论家、教育家,历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书学上下终超凡沙孟海、阮性山合作的《墨梅图》扇面凡有大境界者,多经大浩劫,沙孟海也不例外。沙孟海原名沙文若,1900年出生于浙江鄞县。不是每个书学门下都能有幸出身王谢堂前,沙孟海有四个兄弟,他的父亲要供他这个长子读书已经相当艰难,所以“五四”运动后,出于长

    读者欣赏 2013年12期2013-09-21

  • “南沙北启”的书法与市场
    林散之、浙江的沙孟海和北京的启功等书法名家。他们各具风貌,艺术影响力皆较大。现就“南沙(孟海)北启(功)”的书法艺术及其作品市场交易状况作一基本评述。从事书艺之路我国浙江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乃传统书法艺术的重镇之一,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不少名家。近代书画家、篆刻大家吴昌硕的弟子沙孟海先生(1900~1992年),就是一位享誉当代书坛的风云人物,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沙孟海,号石荒、沙村等,1900年6月出生于浙江鄞(yín)县一个名医书香之

    收藏 2013年8期2013-09-11

  • “浙东书风”渊远流长
    后涌现的钱罕、沙孟海、凌近仁等一批书法大家更是竭力追随,使得“浙东书风”不仅渊远流长,而且前赴后继,风起云涌,发扬光大。这也是浙江这块土地上除浙商以外又一个名扬海外的文化传奇。浙东书风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别名石荒、沙邨、决明,浙江鄞县人。曾任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等职。中国当代著名书坛巨擘,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印学家、篆刻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沙孟海论书丛稿》、《兰沙

    茶博览 2010年9期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