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亲

  • 走不出的哀伤,需要耐心对待
    足够的能力来适应丧亲后的生活,虽然他们未必能从失去中振作,但至少能面对以后的生活。遗憾的是,也有一小部分人,難以从丧亲的哀伤中走出来。我们称为延长哀伤障碍,即以丧亲事件为中心,持续性的、极度的痛苦体验,表现为丧失亲人之后持续哀伤超过6 个月,且难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缓解。并不是所有人丧亲后都会出现延长哀伤障碍,如果存在下述表现,提示个体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大大增加。◆长时间表现出对逝者的过度追忆。◆沉浸在对逝者的缅怀之中。◆不愿接受亲人已逝的现状,仍幻想

    大众健康 2024年1期2024-01-29

  • 大健康人文视角下癌症丧亲者哀伤辅导的本土实践
    哀伤辅导就是协助丧亲者即服务对象在恰当合理时间内表达与完成悲伤任务,并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现今,哀伤辅导日益成为与社会工作介入生命教育、临终关怀等议题不分伯仲的重要内容,并重新建构和丰富着普通人的生活意涵。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工作介入癌症丧亲者哀伤辅导实践的参与式研究,认为大健康人文理念融入社会工作者专业治疗是一种哀伤辅导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模式。1 研究资料1.1 研究缘起:对作为一个新兴弱势群体的癌症丧亲者的关注 癌症即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2017

    护理研究 2023年9期2023-09-06

  • 非自然创伤性丧亲者哀伤干预研究进展
    揭示着一个庞大的丧亲群体——遇难者家属。遇难者家属是事件中哀伤程度最为强烈的人群,更应是哀伤抚慰对象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国内现有哀伤干预的研究通常聚焦在ICU病人及其家属,非疾病的创伤性事件的丧亲者的哀伤干预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对国内外关于创伤性丧亲者的哀伤分期与概述、干预措施及开展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的非自然创伤性哀伤辅导本土化提供依据。1 非自然创伤性丧亲者的概念及其哀伤干预现状1.1 非自然创伤性丧亲者的概念 非自然创伤性丧亲指亲人由于生命或疾病发展规

    全科护理 2023年15期2023-08-24

  • 丧亲者悲伤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所[2],庞大的丧亲者群体对我国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亲人的离世会为丧亲者带来悲伤,即丧亲者悲伤,是丧亲者身心社灵的反应[3]。丧亲事件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负性事件,悲伤是面对生活负性事件最普遍、自然的情绪反应,这种特异性的丧失会使丧亲者一段时间处于悲伤情绪中,对丧亲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如何评估丧亲者悲伤程度、缓解其悲伤情绪,对于提高丧亲者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丧亲者悲伤评估工具进行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以期为国内学者测评丧亲者悲伤提供

    上海护理 2023年6期2023-06-17

  • 疫情日趋平稳,哀伤反应尚需应对
    反应呢?人们面对丧亲时会经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此阶段的丧亲者有否认反应,表现为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麻木),常常還伴有非真实感,不能完全接受亲人已逝的事实。丧亲者可能无法安静,就像在寻找离世的亲人。第二阶段常持续几周到6个月,有时可能更长。此阶段的丧亲者可能感到极端悲哀、哭泣、孤独,心中充满了对亡亲的思念。焦虑症状也很常见,往往出现烦躁不安、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有的还可出现惊恐发作。许多丧亲者忍不住地觉得亲人离世与自己应对能力较差有关

    心理与健康 2023年4期2023-04-07

  • ICU患者临终记忆制作的研究进展
    杂性悲伤。ICU丧亲家属的心理创伤会导致其日常生活行为改变,如酗酒、吸烟、睡眠减少、活动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6]。如果在患者死亡之前、死亡过程、死亡之后提供全周期的丧亲支持,可以帮助家属较好地适应患者离世,减轻ICU丧亲相关压力[7]。临终记忆制作是指ICU医务人员收集或制作有关患者临终记忆的有形物品,在患者离世后交予家属,作为ICU丧亲家属哀伤抚慰的一种干预方式[8]。本研究对国内外ICU临终记忆制作进行综述,为国内ICU丧亲家属的哀伤抚慰提供

    护理学杂志 2022年1期2023-01-02

  • 安宁疗护护士对哀伤辅导影响因素感知的质性研究
    伤辅导可有效缓解丧亲家属的哀伤情绪和心理问题[1-2]。在患者离世后,帮助丧亲者建立新的有意义的社会关系是哀伤辅导至关重要的环节,丧亲者走出亲人离世的阴霾、回归正常生活才是安宁疗护的终结[3-4]。护士作为直接接触丧亲者的“第一人”,是哀伤辅导的先行者和执行者,在协调和提供丧亲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6]。目前哀伤辅导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丧亲者,临床护士尤其是安宁疗护护士的哀伤辅导也同样重要,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安宁疗护护士进行深

    护理学杂志 2022年16期2022-12-31

  • 临床护士开展哀伤辅导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由于丧亲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类型等因素不同,丧亲者会出现不同的心理体验,如疲乏、焦虑、抑郁等,甚至有自杀倾向;研究表明,大约15%的丧亲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支持需求, 这部分人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及帮助, 可能发展为情绪障碍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哀伤辅导(grief counseling, GC)是指专业人员协助丧亲者或即将离世的患者在合理时间内产生正常悲伤,以使其能够重新开始正常生活。 有效的哀伤辅导可帮助临终者顺利地度过临终期,

    护理学报 2022年9期2022-10-16

  • 实习护生哀伤辅导认知现状
    心理学技术,协助丧亲者在合理的时间内引发并健康地完成哀伤反应,防止其心理状况向恶性哀伤转变的过程[1-3],其目的在于鼓励丧亲者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正确处理因失落而引发的情绪困扰,并将情绪和活力重新投入其他关系和事业中[4-5]。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丧亲者进行哀伤辅导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生活[6-8]。国外对于哀伤辅导的研究较为成熟,并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机构和体系[9]。哀伤辅导在我国已有所发展,但起步较晚且尚未普及,缺乏专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2022-07-22

  • 我还没见她最后一面
    键词:哀伤辅导;丧亲;不合理信念中图分类号:G4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4-0069-03一、个案概况小豪(化名),男,11岁,小学五年级。父母均是外来务工人员,母亲打两份工,家庭经济情况很差。早些年祖父母身体抱恙,医疗开销大。近几年,母亲身体也不好,几个月前查出不治之症,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忙于生计,基本没有时间陪伴他,甚至一天中见面的时间都很有限。小豪性格相对文静,独立能力强,学习也比较自觉。班主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4期2022-02-18

  • ICU丧亲家属哀伤干预的研究进展
    、非预期性死亡,丧亲家属需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打击,50%以上丧亲家属会出现焦虑、痛苦、后悔、孤独、脱离社会等哀伤症状,而严重时这些症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其生理、认知及精神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4-5]。因此,如何有效改善ICU丧亲家属哀伤状况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ICU丧亲家属哀伤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澳大利亚、美国[6-9],而我国ICU丧亲家属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ICU丧亲家属哀伤概述、干预

    护理与康复 2021年7期2021-12-06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行6R程序哀伤辅导1例护理
    伤反应,需要疏导丧亲的哀伤情绪[2]。约10%的丧亲者存在“延长哀伤障碍”,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将会给其带来持久的伤害[3]。哀伤辅导作为安宁疗护的一部分,是指从业人员协助丧亲者疏导哀伤情绪,为丧亲者提供所需咨询、实际支持,以增强丧亲者的自我控制感,从而能够帮助其渡过哀伤过程[4]。由于文化和信仰差异,国外哀伤辅导在概念、干预模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发展多样[4]。6R哀伤辅导程序模式是临床心理学家Rando[5]于1993年提出的协助丧亲者走出哀

    上海护理 2021年6期2021-12-05

  • 丧亲儿童干预研究
    芳 朱宁摘要:丧亲对于儿童是重大的创伤性事件,丧亲后的儿童将面临艰巨的适应性任务。那些丧亲后有适应困难的儿童,以及所有失去父母的儿童都会从某些有时间限制的干预措施中获益。本研究采用阿克西(Arksey)和奥马利(OMalley)提出的ScopingReview文献范围综述方法和研究步骤,对国内3个中文电子数据库和国外5个英文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经标准筛选提取后发现,国内丧亲儿童干预服务稀少,主要以个案和小组式干预为主,尚未形成和建立共享联动的服务机制,研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年2期2021-11-09

  • 寻找夜晚的银河:网络中的丧亲
    的感觉更明显。与丧亲者素不相识,更隔着一个冷冰冰的屏幕,我们很想表达支持和鼓励,可是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选择将自己的伤痛揭开,也不确定自己的安慰是不是一种多余的打扰,我们更不知道怎样的关怀对于这样一个陌生人是合适的。其实,这些问题都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丧亲者愿意在网络上敞开心扉的原因,体会他们分享的内容,进而学会合理地表达我们的关怀。为什么丧亲者愿意在网络上分享?网络让他们不那么孤单国外一项对活跃在网络留言板的流产女性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最

    心理与健康 2021年3期2021-07-22

  • 如何帮助和陪伴丧亲者?
    李洁丧亲也许是个体一生中最悲痛的遇见,伴随的哀伤反应通常有认知、情绪和生理三个方面的表现。情绪上表现出难过、压力、麻木、震惊、空虚等;生理上表现出口干、腰酸背痛、头痛、睡觉不安稳等;认知上出现思维反刍,不停地回想一些事情,同时也会觉得不真实。有些人会被这些事情所控制,没有办法想别的,想来想去都是和逝者或者与去世的人有关的内容。如果喪亲者的哀伤情绪太过痛苦和强烈,有持续的内疚、愤怒、不信任感,对别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一提到就痛苦得不得了,没有办法再相信别人,

    心理与健康 2021年3期2021-07-22

  • 疫情一周年专题丧亲反应与哀伤处理
    获得创伤后成长。丧亲反应与哀伤应对我们知道,丧失挚爱的亲人是生命历程中最痛苦的经历,个体在失去所依恋的对象之后常常会陷入哀伤情境。突发的丧亲所导致的创伤性哀伤会使个体产生巨大的精神痛苦,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甚至伤害自己或他人等风险。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经历疫情丧亲者的特殊表现,协助完成哀伤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刊编辑经历新冠疫情的丧亲者有哪些特殊表现与特点?李洁:在新冠疫情中经历丧亲的特殊点在于:第一,它是比较突然的。一开始,很多人可能觉得只是一个感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期2021-07-22

  • 失去亲人的伤痛该如何抚慰
    80%~90%的丧亲者在半年内不通过专业干预能自行恢复,只有10%~20%的丧亲者会出现一年以上的严重哀伤。哀伤反应持续一年以上,带来难以承受的持久痛苦体验,并且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心理学称之为延长性哀伤或病理性哀伤。延长性哀伤患者常常无法自行恢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处理。如何帮助丧亲者顺利度过哀伤反应呢?首先可以通过举行悼念活动,在事实层面帮助丧亲者找到现实感和确认感。其次,还要协助他们去处理自己的痛苦。帮助丧亲者度过哀伤,需要学会倾听,允许丧亲者充

    科教新报 2021年21期2021-07-21

  • 让悲伤的心灵重享阳光
    在成长道路中遇到丧亲事件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给予关爱和专业的帮助,学生就能较快地从阴影中走出来,让悲伤的心灵重享阳光。心理教师用哀伤辅导的相关理论与咨询技巧,对一丧亲中职女生进行了辅导,帮助她顺利度过心理危机,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未来的生活。〔关键词〕哀伤辅导;丧亲;中职生〔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39-03一、引言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丧失,哀伤是丧失发生后个体必然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6期2021-07-11

  • 清明又至,如何面对丧亲之痛
    系列的身心疾病,丧亲者的就医率、自杀率及死亡率都大大高出非丧亲者。丧亲者的5 个心理阶段丧失至亲、挚爱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重大打击,处理不好可能会拖垮身心。面对亲人的骤然离世,丧亲者一般会经历5 个心理阶段。【否认】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丧亲者一般先是震惊和怀疑,难以接受,觉得这是不真实的,甚至出现短暂的麻木无措、超然和平静。他们可能会努力转移注意力,回避事实。【愤怒】从怀疑到质疑,从“不相信”到“为什么”,此时丧亲者心中满是愤怒和不甘,也有人极度自责。【假装

    人人健康 2021年7期2021-04-14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丧亲者哀伤应激干预策略探讨
    在这种特殊时期,丧亲者面临的是没有机会与逝者做最后的道别,不能举办丧葬仪式悼念亲人,隔离期间没有亲朋好友的现实支持和陪伴,无法完成一个正常的哀伤过程。哀伤是指丧亲者在丧失亲人后的一种正常而又复杂的心理反应过程,波及丧亲者的情感、认知、行为、社交、生理健康等多个方面[1]。有研究指出[2-3]发生在突然丧亲、灾难瘟疫、丧失子女、亲人自杀、被谋杀等状态下的丧亲者,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延长哀伤障碍(PGD)。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丧亲事件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4期2021-04-03

  • 武汉市全科医生哀伤辅导认知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哀伤辅导指通过对丧亲者的哀伤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哀伤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其情绪向严重哀伤演变的工作[1-3]。哀伤辅导的目的是鼓励丧亲者接受亲属离世的事实,坦然地接受失落的现实感,并将情感投注于新的生活中[4-5]。欧美发达国家均已建立了完善的哀伤辅导体系。2008年由于发生汶川地震,哀伤辅导这一理念才被引入国内[6-7]。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哀伤辅导的从业人员及专业机构依然十分稀缺。哀伤是人们在失去心爱的人或物后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的情感反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7期2021-01-06

  • 看见哀伤,与爱同行
    来说,在情感上,丧亲者可能会有抑郁、焦虑、愤怒、绝望、孤独、思念、内疚等感受;在认知上,丧亲者可能会产生自责、生活毫无意义、自己没有价值等想法;在行为上,丧亲者可能会有哭泣、躁动、拒绝社交、反复寻找逝者等表现;在身体反应上,丧亲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免疫系统紊乱、身体疲乏等问题。尽管哀伤反应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每个人哀伤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在经历了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后,人们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走回生活的正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做到逐渐适应丧失,带

    心理与健康 2020年10期2020-10-21

  • 新冠肺炎疫情丧亲者哀伤控制及社会工作介入
    伤是社会个体遭遇丧亲后的普遍反应(Freud,1917)。突发丧亲所导致的创伤性哀伤(traumatic grief)会使个体产生巨大的精神痛苦,进而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甚至引发抑郁、精神崩溃和自杀等风险(潘金洪,2017)。丧亲者的哀伤反应通常经历震惊与逃避、面对与瓦解、接纳与重组三个阶段(陈维樑、钟秀筠,2006:2-7),且很难通过个体的力量实现自然痊愈(Lindemann

    社会工作 2020年2期2020-05-15

  • 北师大心理学部教授王建平:给疫中丧亲者专业支持
    者的哀悼,也是对丧亲者最大的支持。”王建平长期从事哀伤干预研究,在这次疫情中,她一直在关注那些因疫情失去亲人、朋友的人。在她看来,因为不能进行遗体告别、不能举办葬礼等因素,疫情中的丧亲者更难抚平伤痛,需要更多支持。4月4日,常州,刚从火线下来的消防员和市民默哀。图/孟建强丧亲之痛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妻子追着灵车痛哭送别的视频让很多人流下眼泪。同样,在医院门口追着灵车哭喊“妈妈”的女孩也让人动容。来不及告别,遗体就搬上车,待到疫情结束

    民生周刊 2020年8期2020-04-20

  • 围产期丧亲照护的临床实践指导与教育培训发展
    很多伦理问题,对丧亲家庭和照护者都造成严重的身心影响,且研究显示丧亲照护者的状态也是影响丧亲家庭的主要因素[3-5]。护士和助产士是丧亲照护的最主要提供者,因此压力和影响也最大,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导致医护人员在围产期丧亲照护中缺乏信心和不舒适感的主要原因[6]。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培训和实践指导是照护者对围产期丧亲照护最主要的需求,也是缓解不适、提高自信心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梳理围产期丧亲照护的伦理指导原则、临床实践目标以及教育培训的发展现状,以期为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0年1期2020-02-22

  • 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哀伤研究现状*
    暂无儿童和青少年丧亲的直接统计数据,但根据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提供的死亡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有16万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因其父或母自杀死亡而成为丧亲者[2]。此外,考虑到由其他更普遍的死亡原因(如疾病、车祸、灾害等)而发生的死亡,可预估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在我国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哀伤是丧亲事件中的正常情感反应,但在父母过世后3年,仍有10.4%的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强而持续的哀伤反应[3]。这种延长哀伤反应可导致功能障碍和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增高,严重时可产

    医学与哲学 2020年22期2020-02-16

  • 产科医护人员在围产期死亡事件中不良体验的应对进展*
    顺利度过悲伤期和丧亲期,而忽视了围产期死亡照护对产科医护人员造成的不良体验[4]。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保护母婴围产期安全,消除歧视和虐待,自此,关于围产期死亡的家庭支持和产科医护人员支持性研究逐渐得到关注[5]。国外相关研究较多,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期。本文就国外产科医护人员应对围产期死亡事件的不良体验与需求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1 产科医护人员在围产期死亡照护体验的影响因素产科被认为是一个偶然或不经常发生死亡的科室,因此

    医学与哲学 2020年23期2020-02-16

  • ICU丧亲者心理支持研究进展
    家属被称为ICU丧亲者,研究表明其会经历抑郁、内疚、悲伤等情绪,生理方面会出现皮质醇水平下降、睡眠障碍等,甚至还会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支持[5-6]。数据显示,98%的ICU丧亲者愿意参加有关丧亲心理障碍的筛查与支持项目,需要医疗机构提供机会表达他们对于丧亲的体验和感受,并且非常渴望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7-8]。但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满足ICU丧亲者的心理需求[4,9]。因此,对丧亲者的

    护理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1-10

  • 浅谈不同文化下的丧葬祭礼对本土哀伤辅导的价值
    此生死观的影响,丧亲者无论是在言行上还是在意识上,都能比较平静地接受死亡,无论是亲属还是客人,在葬礼上都比较控制情绪,表现得与往常无异,甚至,在葬礼上的发言要让来宾发出笑声才算是成功。(二)佛教葬礼我国丧葬祭礼的重要核心是“不把死去的亲人当亡人,而是将其视作依然存在的活人”。虽然殡葬礼俗中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其对哀伤辅导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七七”原本是佛教的法会之一,后来衍化成佛教信徒的葬礼。佛教认为,人死后会转生,并依据众生生前善恶表现分别进入六道。在

    新生代 2019年18期2019-11-14

  • 做天使的守护者
    ,面对前来求助的丧亲学生,我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因为在我过去的经历中并没有相关的经验。虽然后来我将这位学生转介给有经验的咨询师,但这个案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对于孩子而言,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父母,是巨大的创伤性事件,如果身边的老师、亲戚、朋友不能觉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让丧亲的孩子受到二次创伤。 《天使的守护——帮助孩子走出丧亲之痛》是一本能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走出丧亲之痛的书,作者帕迪·格林沃尔·刘易斯和杰西卡·G·李普曼作为美国资深临床心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12期2019-09-10

  • 易术心理剧对丧亲者的干预过程及疗效探讨*
    随着时间的流逝,丧亲者的哀伤反应会逐渐减弱,然而有些可能导致严重心身疾病的发生或者人格特征的改变。丧亲后伤痛不适的疗愈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疗愈一样,不能任意用强制的方法进行,但是各种不同心理治疗的方法可以促进这种自然的过程[1]。本研究将探讨易术心理剧疗法对丧亲后哀伤反应的干预过程及疗效。1 易术心理剧的理论及治疗基础易术由心理剧创始人J. L. Moreno遗孀Zerka Moreno的唯一华裔弟子龚鉥博士(获2016年美国Moreno心理剧终身成就奖,20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8期2019-01-16

  • 做天使的守护者 ——读《天使的守护——帮助孩子走出丧亲之痛》有感
    ,面对前来求助的丧亲学生,我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因为在我过去的经历中并没有相关的经验。虽然后来我将这位学生转介给有经验的咨询师,但这个案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对于孩子而言,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父母,是巨大的创伤性事件,如果身边的老师、亲戚、朋友不能觉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让丧亲的孩子受到二次创伤。《天使的守护——帮助孩子走出丧亲之痛》是一本能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走出丧亲之痛的书,作者帕迪·格林沃尔·刘易斯和杰西卡·G·李普曼作为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

    江苏教育 2019年96期2019-01-14

  • 女性丧亲丧亲事件反应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
    悲痛的开始。多数丧亲者在经历一段时间调整后,能逐渐从悲伤中恢复,部分丧亲由于不能妥善疏导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精神或身体不适,甚至增加死亡危险[1]。女性群体受性格特征影响,哀伤反应程度较高,尤其是经历重要应激事件后,心理症状往往重于男性[2]。国内对于丧亲相关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多为丧亲人群的横断面调查,关注重点主要为各类悲伤症状,仅有少数研究者通过质性研究来考察丧亲人群的具体悲伤过程[3]且研究对象以青少年人群或地震灾后人群丧亲后悲伤过程考察为主,女性群体

    循证护理 2018年10期2018-11-19

  • 亲人去世 老人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
    厚的文化氛围中,丧亲所致的悲痛显得格外深重。痛失亲人后,生理上可能有疲乏不振、失眠、坐立不安、食欲障碍等症状,心理上会经历四个阶段——休克期:情绪上出现焦虑和悲伤,否认丧失亲人事实;自责期:未对逝者生前尽到责任,有些人会产生愧疚,甚至认为自己对亲人离去应负有主要责任,经常精神恍惚、茶饭不思;抑郁期:过度沉浸在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中,对生活失去兴趣,夜间常有噩梦、失眠等;恢复期:身心渐渐恢复常态,开始适应新生活。从丧亲的阴影走出来,一般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丧

    乐活老年 2018年1期2018-06-26

  • 怎样安慰丧亲同事?
    讲述你是如何缓解丧亲之痛的,只要简短地告诉对方,你也失去过亲人,然后说:“我明白你有多难受。”不要问太多 别问太多,你可以告诉他,“我很惦记你”“我会经常来看看你”。丧亲的同事可能需要一些实际的帮助,你可以简单地把自己能做的具体事务说出来:“你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告诉我。我可以带些饭菜过来,找人来帮忙,替你跑跑腿,打一些你现在不愿打的电话,陪你散散步聊聊天,或者帮你泡杯茶。你想好了,说一声就行。”不要操之过急 不要在同事刚休完丧假回来上班时,就急于在工作会议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4期2018-05-14

  • 被“阴魂附体”的母女
    到不良影响啊!”丧亲焦虑莫轻视情绪稍事平复之后,张先生言归正传,问我:“因父母去世而过度悲伤,算心理疾病吗?”我点点头,说:“丧亲引发的悲伤会导致人焦虑,身心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出现身心失衡,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类似的病例很多,患者大多是成年人。心理学上认为,与逝者的关系越亲密、越重要,人的痛苦就越大。人们遭受父母去世的打击,情感方面会出现悲哀、焦虑、孤独、无助、惊吓、愧疚与自责等感觉;生理上则会出现疲乏不振、叹息、失眠、坐立不安、哭泣、食欲障碍、胸

    现代家长 2017年10期2018-01-04

  • 认知行为治疗在丧亲照顾中应用成效的系统评价
    曙认知行为治疗在丧亲照顾中应用成效的系统评价张婷婷 张 曙丧亲可能导致个体面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失衡的风险。本研究秉持循证社会工作的理念,系统评价认知行为治疗在丧亲照顾中的应用效果。对Amanda.L.Forte等学者在2004年发表的系统评价进行更新,检索国内外10个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研究共纳入三篇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对丧亲者的抑郁、焦虑和躯体

    社会建设 2017年4期2017-08-02

  • 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丧亲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ience数据库丧亲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瞿 佳,高玲玲[目的]对2006年—2015年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丧亲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主题检索的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分析近10年丧亲文献的研究类型分布、时间分布、主题分布、刊登期刊、发文机构、作者分布、引用率等。[结果]共检索到4 002篇丧亲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理学(1 403篇)和精神病学(705篇)等;10个发文

    护理研究 2017年11期2017-04-07

  • 最好的告别
    感的文化氛围中,丧亲所引发的悲痛又会显得格外深重。当丧亲之痛排山倒海地袭来时,我们不得不和巨大的失落感相伴,无处寄托的依赖和依恋让“失去”的感觉如此明确,甚至让人觉得接下来要“活不成”了。泪水终有流干之时,悲伤终有化解之日,而时间就是最好的消解剂,它能抚平丧亲者的心理創伤,带走哀痛与忧愁。在丧亲最初的内心剧痛感逐渐消退后,丧亲者会慢慢意识到向已故亲人致敬的最好方式不是悲痛交加,也不是万念俱灰,而是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以对逝者做最好的告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祝您健康 2017年4期2017-04-06

  • 相信就能看见
    关键词〕心理剧;丧亲;心理干预【剧情简介】高一女生元元失去母亲后慢慢变得自闭,内心变得敏感,总认为别人的眼神都出于嘲讽与同情。同学和老师一起对她给予关心、帮助和劝说,元元虽然表面无动于衷却默默记在心里。某一天,元元做了一场梦,梦里的她能听见别人的心声,于是,她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主要人物】元元——高一女生;小A——元元的同学,好朋友;小浩——元元的同学;老师;班长;元元妈妈。【主要应用技术】梦境投射技术【主要应用技巧】重复、对比、音乐【编剧】赵津玉,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7期2017-03-13

  • 癌症患者家属哀伤体验的质性研究
    方法,选取14名丧亲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癌症丧亲者的哀伤体验包括:回顾生活、支持缺乏、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社会退缩以及平静接受。结论癌症患者家属哀伤体验具有普遍性,应贯穿于整个临终护理过程中,通过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丧亲者顺利度过哀伤期,有助于其重返社会。癌症患者;哀伤体验;死亡教育哀伤是人们在失去心爱的人或事物后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的正常情感反应,是痛苦经历和悲痛的体验[1]。癌症作为重大负性事件,不仅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还给患者家属带来严重的身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10期2017-01-20

  • 直视骄阳
    键词〕哀伤辅导;丧亲;高三学生一、背景描述叶子,女,18岁,高三文科班学生,成绩优异(班级排名前5位),家庭经济状况中等,非常热爱家庭。在父亲病故后,叶子的期中、月考成绩下滑明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叶子的母亲极度担心女儿受父亲病故影响,一蹶不振。同时,叶子自身也处于极大的精神压力下,思念父亲,担忧母亲。特别是担心母亲身体状况,以至于每节课间都要打电话确认母亲安好,才会放心。来访者自述睡眠较差,食欲减少,体重未有明显变化,但近来胃部明显疼痛,恶心呕吐。在母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24期2017-01-05

  • 中文版延长哀伤障碍问卷的信效度验证*
    13)在中国地震丧亲者中使用的信效度,从而为地震丧亲者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的快速诊断和筛查奠定基础。方法翻译、修订、回译英文版PG-13,形成中文版,并对366名“5·12”地震丧亲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信效度。结果中文版PG-13总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为0.92;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4.817%,项目因子负荷值为0.453~0.

    重庆医学 2016年7期2016-09-21

  • 自杀丧亲者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
    l.com自杀丧亲者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李博贾树华△中国.大连医科大学心理学系(辽宁大连)116044△通讯作者E-mail: shuhuajia@ hotmail.com【摘要】丧亲,特别是自杀丧亲对于失去死者的亲人来说是一个创伤性事件。应对作为在遭遇心理应激后的缓冲机制,丧亲者如何应对丧亲后果以及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来减小丧亲对他们的影响,对于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自杀遗族应对方式的理论观点、测量工具、研究现状以及对自杀预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03-28

  • 丧亲人群哀伤辅导的研究构思
    海 0004]丧亲人群哀伤辅导的研究构思□李梅1李洁1时勘1曾晓颖2曹燕2钟岭2王彩琴2林红2闫立新2 [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2.上海静安区卫生计生委上海200041][摘要]丧亲者的哀伤过程可以分为丧失导向(loss-oriented)和恢复导向(restored-oriented)。丧亲者往往在这两者之间主动来回摆动,以此应对双方面的挑战。基于“依恋与哀伤双过程模型”,提出了建立丧亲人群哀伤辅导系统的构想。该支持系统由三大系统、一个手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2016-03-10

  • 丧亲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特殊群体[2]。丧亲者出现的有些心理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和有益的,只有当心理应激反应特别强烈、过于持久或不恰当的时候,它们才构成要加以处理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85%的丧亲者能从悲痛中恢复过来,而剩下15%会发生包括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酒精/药物滥用或是哀伤反应等心理问题[3]。目前PTSD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形式,最近一项Meta分析发现,最有效的心理治疗包括各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16期2015-07-25

  • 丧亲所引发的精神疾患及未亡人感受
    湾 40001)丧亲所引发的精神疾患及未亡人感受蔡政忠 林怡芬(1.仲恺农业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30;2.台湾佛教慈济医疗财团法人台中慈济医院,台湾 40001)依据《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估量表》 (LCU),对家属而言,亲人的死亡是在所有心理压力当中被列为最高风险等级的生活事件,这也直接影响着亲属的身体健康,文中从民俗谚语所隐含的共赴黄泉现象深入分析,特别是家属在居丧期间,出现沉溺于死者的幻觉意象,以及模仿亡者的怪异行为,这些是否是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6-01

  • 丧亲后科学的心理疏导综述
    463800)丧亲后科学的心理疏导综述张铁柱(河南省上蔡职业中专,河南驻马店 463800)丧亲是人人会经历的痛苦的事情。本文综述了如何对丧亲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避免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尽快度过丧亲痛苦期。丧亲 心理疏导众所周知,丧亲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经验。那么丧亲痛苦的心理反应是怎样的呢?心理学专家认为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休克期:这个时期可持续数小时到几天。此阶段的丧亲者常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表现为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还常常带有非现实感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7期2014-08-11

  • 癌症丧亲者哀伤反应状况的调查分析
    究所临床经验癌症丧亲者哀伤反应状况的调查分析王海英1王军辉2作者单位:100042 北京1中国健康教育中心;100020 北京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目的 调查癌症丧亲者哀伤反应的状况,了解癌症丧亲者延长哀伤障碍患病情况。方法 通过寻访和网络招募收集因癌症死亡而丧失亲属的研究对象135名,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延长哀伤问卷(prolonged grief questionnaire,PG-13)进行调查。结果 135名研究对象中,无完全符合延长哀伤障碍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4年3期2014-04-30

  • 震后失依青少年哀伤经验的社会工作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的深入访谈①
    震的创伤,更遭受丧亲所带来的哀伤、失去依附的痛苦及对逝去的亲人毕生的思念。相关研究表明,震后3个月青少年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检出率至少达到4.3%(辛玖岭、祝卓宏等,2010),6个月后青少年PTSD、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15.9%、40.8%和24.4%(范方、柳武妹等,2010)。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震导致孤儿心身健康状态较差,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怖等负性情绪。在震后半年

    社会工作 2013年1期2013-10-20

  • 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的角色定位与路径选择
    、悼念死者及抚慰丧亲者所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的总称。殡葬服务社会工作是指殡葬服务社会工作人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配合殡葬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殡葬综合性服务的工作、解决丧亲者及其家属因失去亲人而引起的各种有关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提高殡葬服务质量的一项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有助于丧亲家属情绪的抚平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是一种服务理念的创新。现代社会里,殡葬服务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为逝者更衣、化妆、火化,还要投入更多精力关心丧亲者及其家属在精神方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10-23

  • 新的尸体料理理念和方法应用的效果研究
    涉及到满足死者、丧亲者以及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要求。目前,尸体料理现状不容乐观,有文献报道:临床尸体料理在其内涵上存在许多不达标现象[1],丧亲者在面对承受巨大压力和悲伤的情况下,往往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尊重死者和安慰自己心灵。所以我们要有新的居丧护理理念和方法,才能满足丧亲者的现代哀伤需求以减轻丧亲者的哀痛。经文献查阅,还没有新的尸体料理理念和方法的相关报道。为此,探讨一个既简单、快捷,尸体清洁、易于辨认,又能安慰家属、减轻哀痛的尸体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2011-09-15

  • 爱在多雨的季节
    一个凡人都知道,丧亲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悲痛,但每一个凡人却不一定都知道,在丧亲的同时又丧失家园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崩溃……好在人间自有真情,大灾之后必有大爱,于是在那个震惊整个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3亿中国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予灾区人民关爱,救助,以至这份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在温暖了遭遇丧亲,失家之痛的灾区人民的同时,也温暖了2008年5月这个多雨的季节。和13亿中国人一样,当我也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得一时间顿感手足无措时,我

    大理文化 2009年4期2009-09-19

  • 真实的高贵
    缠在一起的纱线。丧亲之 痛和幸福祝愿彼此相接,使我们悲喜交加。甚至死亡本身也会使生命更加可亲。在人生的清醒时刻,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之下,人们与真实的自我最为接近。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我始终相信,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微少的。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

    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版 2008年10期2008-03-07

  • 哀伤的经历(二)
    的要求,最终接受丧亲的现实。因为接受丧亲是确需要时间的,要对沉溺于寻找故人的孩子保持耐心,否则,只会延迟哀伤的康复。这不是背叛在哀伤的最后阶段,孩子开始接受丧亲的现实,开始接受自己的感受,开始调整自己。尽管与已故亲人在一起的日子结束了,但孩子对那些时光的记忆仍然活着,丧亲的的哀伤也深埋在记忆之中而不成为永久的创伤。要告诉孩子,接受丧失并不意味着对死者的背叛。"冬天过后是春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死亡的恐惧 在这个阶段中,许多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增加了。他们非常

    父母必读 2000年10期2000-06-07

  • 走出悲伤
    健康的隐形杀手。丧亲是一个高度情感失落的问题。丧亲者最容易产生的感觉,包括悲哀、愤怒(怨逝者弃己而去,或气自己)、愧疚感和自责、焦虑、孤独感、疲惫、无助感、惊吓、苦苦思念、解脱感、轻松、麻木(作为一种防卫,阻塞自己的感觉,以避免难以承受的痛苦)……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悲伤反应;然而,当某一种感觉持续过久过强时,就有可能变成病态的悲伤反应。丧亲者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和悲伤相应的生理反应。如胃部空虚、胸部紧迫、喉咙发紧、对声音敏感、产生人格解体的感觉(例如“我走在街

    祝您健康 1996年12期199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