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人

  • 百里转场在新疆
    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历史在迁徙中谱写,哈萨克人的文明在飘游中诞生。哈萨克族牧羊人,以家或家族、部落为单位,每家赶着几百只牛羊群,转场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一群一群,一拨一拨,成千上万只牛羊从眼前走过,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连绵不断,雄伟壮观。转场时,一般女主人骑在领头的马背上,几匹骆驼驮着全部家当紧跟其后。转场中途要埋锅做饭,劈柴生火,宿营要搭临时简易帐篷,每个家庭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女主人在迁徙途中负责打前

    金秋 2022年16期2022-11-16

  • 电影《永生羊》影像建构中的民族文化记忆
    搬上银幕,以哈萨克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走进了大众视野。电影作为一种多介质的艺术类别,承载着比文字更为丰富和广阔的叙事场域。电影《永生羊》在叙事的过程当中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影像符号建构出了哈萨克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记忆。文化记忆是在德国阿斯曼的“社会记忆”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文化记忆将已逝的过去与活着的现在联系起来,记忆不仅是为了对抗遗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一个民族以怎样的过去来延续当下的民族文化基础,从中获取了哪些民族认同的要素以构建起今

    电影文学 2022年9期2022-11-01

  • 哈萨克族库布孜音乐探微
    美丽的天鹅在哈萨克人的世界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哈萨克人十分喜爱美的、纯洁的事物。天鹅是哈萨克人非常崇拜与喜爱的鸟类,因为哈萨克人认为天鹅是鸟类中对待爱情最忠诚的一种鸟类,据说一对相爱的天鹅如果一只不幸死去,那么另外那一只便会悲伤地围绕在死去的天鹅身边数天,不久后它也将追随爱人死去。天鹅对待爱情的忠诚态度,使得天性浪漫而崇尚爱情的哈萨克人十分敬仰。哈萨克人从古至今对库布孜也是持一种尊崇的情怀。其次,哈萨克人认为库布孜的声音与天鹅的声音一样美妙、动听。可

    黄河之声 2022年12期2022-09-27

  • 新疆哈萨克民歌艺术世界探析
    的价值追求。哈萨克人用情感真挚的民歌歌颂新时代,讴歌伟大祖国,用歌声传递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奔小康伟大实践取得胜利的欣悦情感。我们从现实和电影艺术中可以看到哈萨克人是天生的歌者,通过分析新疆主旋律电影中和历史文献典籍中的哈萨克民歌,从而解读哈萨克民歌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追求。依循新疆主旋律电影中的哈萨克民歌,寻根问源深入分析与阐释哈萨克民歌。首先,哈萨克民歌诗意地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学世界;其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4-08

  • 对话河边上的
    大眼的,可惜哈萨克人不怎么吃鱼。”“哈萨克人和哥萨克人不是一个民族吧? 他们之间有没有血缘关系?会不会是历史上的同一民族后来因为在不同地域分开的?”“这就不知道了,好像还没有见到过说他们是同一民族的说法。我只知道高尔基小说里写的‘卡尔梅克老婆子,就是从俄国东归后安置在和硕草原上的土尔扈特人——蒙古人的一支。”“一个哥萨克,一个哈萨克,我总觉得他们之间有关系。多像呀,一个在顿河,一个在伊犁河,都是游牧民族,都是马背上的骑手,兄弟俩一样。”“也有很大的区别呀,

    南方周末 2021-03-112021-03-11

  • 汉代“胡笳”遗存考辨(下)
    吹奏乐器,被哈萨克人民誉为“心笛”。这种乐器类似汉民族的竖箫,是一种竖吹木笛。原先用草原上的一种“从文依草”制成,如今发展到用松木、骨头、铜片、铁筒和钢管作原料。斯布斯额长约50~70cm不等。管开3孔、4孔或5孔。原先管外扎套羊肠细绳保护,现改用铜丝。不吹时套木塞,以保护木笛。吹奏前,先吸水润湿管口,用舌尖堵住管口大部,留一小口为吹孔。吹奏时发出不同音阶,同时用喉头发出持续低音,形成双声部,音量较小,音色柔和,似鹿鸣。据《突厥语词典》记载,“斯布斯额”是

    乐器 2020年9期2020-09-30

  • 你好,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人的传统乐器。冬不拉琴杆细长,音箱有三角形和椭圆形两种。演奏时,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小朋友,让我们在冬不拉的优美音色中一起感受着草原上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吧。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人生活在森林边上。森林里有一只经常跑出来祸害人类的瞎熊,国王几次派人伏击它,都没成功。于是,国王的儿子冬不拉瞒着国王,独自去森林与瞎熊搏斗,杀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牺牲。当人们找到王子的尸体时,都泣不成声,谁也不敢把消息告诉国王。這时,老牧民阿

    小小艺术家 2020年8期2020-07-29

  • 《哈萨克斯坦现代史》人名汉译及模型构建
    形式,本文以哈萨克人名为主要研究对象,构拟人名基本模型,并与中国哈萨克人名进行对比。2 《哈萨克斯坦现代史》人名译例《哈萨克斯坦现代史》是一本历史著作,内容涉及广泛,作品中涉及人名较多,除了哈萨克人名外还有其他民族人名。2.1 《哈萨克斯坦现代史》人名分类本文大致将《哈萨克斯坦现代史》中的人名分为两类,一类为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人名,另一类为其他人名。2.1.1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人名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人名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哈萨克斯坦受到了前苏联的影响,其影响

    知识文库 2020年2期2020-01-17

  • 赶上牛羊,去追赶美丽的季节
    机敏和快意。哈萨克人转场是有规律的,按常规一年应该有四次转场。牧场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每个牧场上,他们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每年3月底至4月初,牧民们必须将牲畜从各牧场转入春季牧场,这时他们要接羔,要找草好、背风向的阳处,最好是丘陵或有山坳的地方,如果是平地,遇上风雪的时候,牲畜就不能成活产崽。6月中旬前后,各类牲畜转入夏季牧场,夏季牧草长势良好,是畜群抓膘的最佳时间。秋季牧场则是牲畜从夏季牧场转入冬季牧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渡,在这里,牧民们要做好牲

    学生天地 2019年19期2019-12-18

  • 赶上牛羊,去追赶美丽的季节
    机敏和快意。哈萨克人转场是有规律的,按常规一年应该有四次转场。牧场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每个牧场上,他们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每年3月底至4月初,牧民们必须将牲畜从各牧场转入春季牧场,这时他们要接羔,要找草好、背风向的阳处,最好是丘陵或有山坳的地方,如果是平地,遇上风雪的时候,牲畜就不能成活产崽。6月中旬前后,各类牲畜转入夏季牧场,夏季牧草长势良好,是畜群抓膘的最佳时间。秋季牧场则是牲畜从夏季牧场转入冬季牧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渡,在这里,牧民们要做好牲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7期2019-10-08

  • 马背文化衍生的《卡拉角勒哈》舞蹈
    “马背”对于哈萨克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空间,游牧民族的生命进入到这个空间,就可以表达自我与生活。这也让马背成为了见证哈萨克人历史的一部分。马背文化带给哈萨克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影响着哈萨克人的文化与艺术,因此本文将从“马背”文化背景中探讨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舞蹈。1、舞蹈《卡拉角勒哈》之意如果追寻哈萨克族舞蹈《卡拉角勒哈》,汉意为(黑走马)的产生,就作者来说还要从马背文化对哈萨克族舞蹈的影响说起。名字是一种具有代表意义并能够传递某种信息的物质载体。从《卡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2019-09-10

  • 永远的牧歌
    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多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历史在转场中续写。电影《远去的牧歌》主题生动地体现了文艺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转场的历史大幕中拉开了千百年来哈萨克人永恒的旋律,是天山电影制片厂近年来创作的一部不可多得对哈萨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精品力作,展现了哈萨克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织碰撞和融合。对于定居民族而言,转场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词汇,人们更多的印象是草原民族的蓝天白云、绿草茵茵、松塔林立

    新疆艺术 2019年1期2019-04-22

  • 回望阿娜巴尔
    名字,满含了哈萨克人对这片广袤草原的深厚感情,雪峰,山脉,河流,泉水,草场,动物,这是只有一个无私的母亲才会给予她的孩子们的。但在我们眼里,这是一片荒原。脚底下,是坚实的戈壁滩,布满了正在风化爆裂剥蚀的石头;戈壁滩上生长着一丛一丛的梭梭、骆驼刺、柽柳、合头草等低矮的灌木草丛。放眼望去,无限广袤的戈壁上,一团一团的灌木草丛总算给荒凉增添了生命的气息,远处是山,金黄色的沙子和或黝黑、或紫红的岩石构成了山的全部,柔软与坚硬奇妙地相依在一起;再远处,阿尔金山隐没在

    丝绸之路 2018年8期2018-11-13

  • 哈萨克族饮食文化中的民族性格浅析
    独特的文化。哈萨克人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与牲畜和放牧有关。他们善于用牲畜的肉和奶制做各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本文主要从茶、肉类、奶类和面类食品中对代表性的饮食以及饮食方式进行分析。(一)茶哈萨克族人民嗜好奶茶,常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奶茶在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显得格外重要。哈萨克族的传统习惯中,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喝茶。“在哈萨克家中喝奶茶有许多讲究,客人中年纪最大的坐首席,递茶时也先递给他。客人喝好了不想再喝时,可别忘了用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2018-09-16

  • 哪里有毡房,哪里就有歌声
    —“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哪里有毡房,哪里就有歌声”。这说明,哈萨克人的生活和音乐密切相连。那么哈萨克斯坦有哪些乐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库布孜库布孜是哈萨克主要的弓拉弦鸣乐器,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琴身是木制的,由琴箱、弦轴和弓子三部分组成。音箱背面下部蒙有骆驼羔皮或羊皮,上面有两根或三根用马尾、牛筋或骆驼筋制成的琴弦,琴弦和弓弦用松树胶擦拭。琴杆笔直并装有指板,整个琴的上端向里弯曲,琴腹像个大勺子。库布孜的琴声与小提琴声相仿,演奏方法却比小

    琴童 2018年6期2018-07-26

  • 徐烁简介
    个世纪以来,哈萨克人世代相传着雕狩猎的传统。哈萨克人一直都冲上养金雕。养金雕是哈萨克部落、民族的信仰,养金雕的人受人尊敬。03:每年,威武的哈萨克族人猎手都会身着传统服饰,带着训练有素的金雕,参加一年一度的金雕节。04:上千年来,哈萨克人和金雕保持着一种非常特别的关系,这不再是利用和被利用,而是爱和惺惺相惜,这也是哈萨克人最淳朴的自然观。05:在哈萨克人的眼中,金雕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它们是天空中的帝王,也是自由的象征。06:零下几十度的严冬

    流行色 2018年3期2018-07-16

  • 阿勒泰“生命大迁徙”
    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转场中谱写;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在迁居中诞生;哈萨克民族用自己的双腿丈量着世界,追随着生命的绿色!”这样的描述恰如其分,因为哈萨克这个民族是伟大的,哈萨克牧民的转场是壮阔的!(本栏目由《齐鲁周刊》与图联社共同出品)作者简介钱捍? 高级记者,《大众日报》摄影部原主任,曾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五、六届副主席,现任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新闻

    齐鲁周刊 2018年44期2018-01-03

  • 山鹰低飞
    ,鹰则被称为哈萨克人的眼睛。有关驯鹰的学问。很久以前,在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人中,它意味着历史,荒野精神,以及置身自然的生存演练中砺造出的超强体力与智力。古老的荒野中骏马自由驰骋,头戴狐皮吐马克、脸膛强悍红润的猎手端坐马背,他裹着厚皮套的胳膊上,耸立着一只威风十足的鹰。人与鹰相对无言,唯有刀锋直闪般的对视,那是历经艰难漫长的磨练过后的心意合一。这景象何其惊险动人!它传奇般的血勇、技艺和意志,烙刻在哈萨克人的生命中,世代相传,甚至被当作某种悠久的、可敬畏的传统

    美文 2017年24期2017-12-13

  • 浅析与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信仰有关的习俗
    也因各信仰在哈萨克人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有些习俗甚至是根深蒂固的。一、 哈萨克族的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论的信念为其思想基础,它既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系比较成型的原始宗教。①原始信仰是指原始社会人们对某种宗教、神袛、思想的信奉。哈萨克族曾经有过自然崇拜:认为自然屆里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均受着神的支配。哈萨克族把神分为两大类,善神和恶神,善神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恶神给人们带去恶运带去灾难。古代牧民对许多自然现象,比

    山东青年 2017年6期2017-10-11

  •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的文化阐释
    鹰的使者”。哈萨克人之所以崇拜鹰、模仿鹰、赞美鹰、歌唱鹰,有着跟鹰一样的“雄心壮志”的抱负,不仅是性格特征上的真实反映,更是人文意义上的真诚。至今草原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1]鹰在哈萨克文化中据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哈萨克文化体系中典型形象之一。哈萨克人自古将心目中的英雄比作雄鹰,对鹰的赞美,本质上是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在他们心里是这样描绘英雄人物的,英雄的眼前没有超越不了的困难,大风雪安葬不了他们,尸骨遍野阻碍不了他们,为了既定目标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25

  • 中国文化对当代哈萨克斯坦的影响
    克斯坦,这为哈萨克人带来了游牧生活前所未见的物质财富和思想资源。哈萨克人的传统文化是游牧文化,逐水草而居,春夏秋冬要转场四处,生活充满了艰辛。整年的游牧,使他们乐于跟邻居部族或者定居部落进行商品交易。居于古代中国边境的诸多部落,充当了两个文明之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间人。而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基本特点,发达的河系和潮湿的气候成为良好收成的基本保障。中国的传统制作和农业货品,包括丝织品、陶器、茶、小米、大麦等,它们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着中国文化的伟大和荣耀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4期2017-03-11

  • 游牧:流动的家园
    经》迁徙,是哈萨克人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甚至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记得小时候邻居巴依拉夫妻是哈萨克人,他们是妈妈单位的同事。平常上下班什么的,他们和单位的其他人一样,生活规律已完全和我们这些汉族人一样了。由于我们家和他们家没有隔墙,两家的生活完全在彼此眼皮底下,彼此的生活也差不多。不同的是,不时会有不知从哪儿来的哈萨克族人背着袷袢或者带着包袱什么的,打开巴依拉夫妻家的大门。他们家一周起码有客人来往两三次,大多数人的样子也不像是牧民。家里一来人,巴依拉夫妻

    中国三峡 2017年12期2017-02-05

  • 哈萨克草原上的天地人
    新月赐福——哈萨克人祈祷词夏塔是昭苏县的一个柯尔克孜自治乡,面积不大的夏塔乡小镇如巢,万鸟来栖。南北交通咽喉和丝绸之路要冲的独特地理位置,让夏塔在历史上就是多民族共同的家园,有新疆南来北往选择定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柯尔克孜族人、回族商贩、乌兹别克店主、汉族边防战士、蒙古族牧民,他们之中,还有游牧其间的哈萨克族人……一个在夏塔出生的小孩,无论他的母语是什么,因为和这“混血”之乡孩子们一起游戏、生活、生长,一般都会三到四种语言。“夏塔”在维吾尔语中本来意为“天

    中国三峡 2017年12期2017-02-05

  • 河流与青草
    旧照片的爱。哈萨克人认为春天新长出的青草、树枝、树叶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不能随便揪草、折树枝,否则就会遭到神灵的报复。在哈萨克人的习俗中,放火烧地、向河水撒尿都是重罪。而揪一把青草,向着苍天诅咒是最恶毒的。如他们的谚语所言:“地上的万物,都是青天的恩赐。”夏塔古道北入口,它翻越天山主脊上海拔3600米的哈塔木孜达坂,沟通天山南北,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 摄影/东方IC对哈萨克人来说,那些“白白得来的”恩赐的草是他们的命之所系,他们对草的珍惜,其实也就是对神灵的

    中国三峡 2017年12期2017-02-05

  • 哈萨克族风俗中的生态意识
    ,游牧生活使哈萨克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广阔的草原,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使哈萨克族人对生态环境有着一种深沉的关怀,哈萨克人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同时与大自然接触中总结了许多相关的风俗习惯,在这些风俗习惯中体现出哈萨克人的生态观 也体现了人类必须适应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并要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让自然世界为人类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下面笔者分析哈萨克族风俗习惯中的生态观。一、关于植物的风俗哈萨克人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多关于保护植物的风俗习惯。哈萨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2017-01-24

  • 东拉儿阿爷
    的泉水,因此哈萨克人把这水叫kara su(字面意思黑水,冬天不结冰的水也就是泉水)。这个村子因此也就得名为“喀拉苏”(黑水)村。早年喀拉苏河里的水量很大很急,常常把牛羊冲走,小孩子不敢到河里游泳。大人们在天黑的时候,偷偷钻进河里抓着河边的石头洗个澡。而东拉儿阿爷常常是骑着他的烈性走马,在喀拉苏河里如履平地地来回穿梭。东拉儿阿爷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好猎手,有好几匹快马。其中一匹马性子刚烈,全身乌黑发亮,没有一根杂毛,四蹄有白点,两眼有神,生人根本无法接近。在所

    回族文学 2016年5期2016-11-23

  • 哈萨克族养蜂技艺及其蜂文化
    在我国境内的哈萨克人主要生活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中,其间山峦叠障,沟壑纵横,森林密布,水草丰美,鲜花遍地,蜜粉源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利用价值较高的主要蜜源植物有40多种,辅助蜜源130多种,有大量的野生蜜蜂生存,具有良好的养蜂条件。哈萨克人有着漫长的采集野蜂蜜的时期,后来出现了季节性养蜂的哈萨克族牧人。他们在春季抓来野生蜜蜂,放在木桶里繁殖、采蜜,入冬前将蜜蜂放掉让其自行过冬。在20世纪上半叶,陆续有俄罗斯人来到新疆,他们带来了活框式养蜂技术和蜜蜂越冬管

    中国蜂业 2016年8期2016-09-20

  • 创作谈:天上的湖泊
    脉褶皱之中的哈萨克人,我并不陌生,但也算不上熟悉。我看见过他们赶着牛羊转场,看见过他们迎亲,和他们的小孩一起爬在地上玩羊必石。我还认识一个叫苏力坦的哈萨克警察,他先是考上了体校,后来考上了警察。哈萨克人擅长摔跤,我以为他是因为摔跤考上体校的,他说是因为跑步。小时候放羊,整天追着羊跑,所以跑得飞快。在微信里,苏力坦唱哈萨克民歌给我听,但他不愿意和我聊天,他不喜欢用汉字输入。写《黑走马》是2014年的秋天,我坐在湿冷的南方敲打着键盘,窗外的雨好像一直没有停过,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6年6期2016-06-28

  • 新疆哈萨克族舞蹈的地域特征分析
    的民族风格,哈萨克人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在多元文化相互冲击下,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是体现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历史发展和独特地域的结合。一、新疆哈萨克族舞蹈溯源(一)历史溯源远古时代,广阔无边的草原是游牧民族理想的生存环境,几千年来,草原始终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历史舞台。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现代社会,他们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哈萨克族几千年来生活在草原,过着游牧生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2016-06-22

  • 哈萨克牧民的转场
    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家在飘游中诞生。为了转场方便,哈萨克族在居住形式上继承了祖先的传统,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卸的毡房。由于哈萨克族在春、夏、秋的三季牧场中要不停地迁徙转场,只有易于搭卸、便于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一般牧民两个小时就能搭起一个毡房,若已搭起毡房的地方不太合适的话,几个人就能抬起来换个位置。毡房拆卸起来也十分容易。在很短时间内,牧民就能将整个毡房和全部

    新少年 2016年1期2016-05-30

  • 丝路文化中哈萨克族有关骆驼民俗的内涵解析
    这足以证明在哈萨克人心目中骆驼的地位。本文通过收集哈萨克族谚语、诗歌、民间故事及历史中相关骆驼的资料,从三个方面对骆驼在哈萨克民族中的文化形象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探讨骆驼的民俗文化内涵,揭示骆驼对于哈萨克民族的生产生活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文化意义,展现哈萨克游牧文化在丝绸之路文明中的作用,对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一、哈萨克民族谚语中骆驼折射的人文精神哈萨克民族经历了漫长的畜牧生活时代,熟悉骆驼的独特价值和习性,关于骆驼的词汇在哈萨克语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2-19

  •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姓名的主意。哈萨克人同名的很多,姓名相同的人命运却千差万别,这是震撼而神圣的。而大家呢?也像分享同一个名字般地分享着哈萨克这一血脉。写作风格上,我使用了现代的笔法。当你拜访哪怕一位穷人的毡房,他也会为你宰羊,盛情款待。哈萨克总愿意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我也希望我笔下的哈萨克能够很酷。在创作中,我绝不刻意描绘哈萨克独特的事物,因为他们的形象不该只是读者猎奇的对象,而应该成为读者的朋友。朋友,是我在写作过程中总会想到的词汇。一对真正的好朋友之间,需要了解彼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5年2期2015-11-19

  • 木垒美地
    场到夏牧场,哈萨克人在转场中完成一次美的转移,这本身是一个美梦的迁移。这梦境,原始、古朴、绚丽、甜美,因为这梦境带领着绿韵的金边。“未被环境污染的德性,有待开发的富源。”这是一首诗的诗句。而绿韵,正是它的真切的韵脚。美如画由针线完成哈萨克族刺绣、乌兹别克族刺绣,都一样美如画。刺绣,编织了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心上的锦绣。刺绣,流传了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心中的歌。刺绣,舒展了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心海的梦想。天地日月,山水草木,五谷六畜,风土人情,都可以进入哈萨

    诗选刊 2015年8期2015-11-17

  • 湖与圆生岸
    有零星分散的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在山下居住。海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湖泊。这个高山冷水湖属封闭型断陷湖,是地壳下沉形成的洼地,由四周的高山雪水经历百万年慢慢汇聚而成。它像是时间的湖泊,呈现出墓地般的沉静。但湖并不是想象中的圆,从地图上看略呈椭圆,如一滴不小心掉在纸张上的水珠,浓缩的蓝魔幻般的荡漾开去,然后扩散到眼珠子里,随着瞳孔的无限放大,无端端的,你就会感到呼吸艰难,仿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氧气,仿佛自身已经淹死在窒息的蓝色之中。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真实的湖一下子在你

    延河·绿色文学 2015年10期2015-10-16

  • 牧色人文——千年游牧千里牧游
    的精神乐园。哈萨克人长期逐水草游牧,多生活在山区、戈壁和高寒地区,因而哈萨克人民的服饰,都带有较浓的高寒草原上畜牧生活的特征。他们的服饰很多是牲畜的皮毛制成,其中使用最广的是羊皮。为了便于乘骑,服饰一般都比较宽大结实,经久耐磨,衣袖长过手指头。皮大衣有带布面和不带布面两种,不带布面的叫“桶翁”,带布面的叫“衣什克”,还有一种絮有骆驼毛或绵羊毛的大衣叫“库鲁”,下雨天也当雨衣用。随着季节和年龄的不同,牧民在冬、夏两季选择不同的服饰。冬天主要穿各种兽皮缝制的衣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8期2015-10-09

  • 湖与圆生岸
    有零星分散的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在山下居住。海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湖泊。这个高山冷水湖属封闭型断陷湖,是地壳下沉形成的洼地,由四周的高山雪水经历百万年慢慢汇聚而成。它像是时间的湖泊,呈现出墓地般的沉静。但湖并不是想象中的圆,从地图上看略呈椭圆,如一滴不小心掉在纸张上的水珠,浓缩的蓝魔幻般的荡漾开去,然后扩散到眼珠子里,随着瞳孔的无限放大,无端端的,你就会感到呼吸艰难,仿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氧气,仿佛自身已经淹死在窒息的蓝色之中。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真实的湖一下子在你

    延河(下半月) 2015年10期2015-09-24

  • 草原牧人诗
    木屋,汇成了哈萨克人的生活及精神家园。在富蕴县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四面都是小丘,到处都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小丘线条是那么柔美,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笔墨勾勒,轻轻流入云际;驼群、羊群、马群,或奔腾长啸、或漫步游走在牧人的长鞭下,缓缓融入夕阳。日落时分,夏牧场是宁静的,像是老舍说的一样: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动人的音律悠悠岁月,茫茫草原。长期居住在富蕴这块美丽的夏牧场的哈萨克族牧民,禀赋草原的灵性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7期2015-09-14

  • 哈萨克邻居家的牧场
    果不真正体验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那等于是白来。虽说以前也有过造访牧场或短憩蒙古包的经历,但都只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刻的感受。这次回来得早,一直想到山上的牧场去看一看,感受一下牧民们的生活。机会终于来了。我回来后,每日去村里一家男主人名叫赛力克的哈萨克人家拿牛奶,赛力克很热情地邀请我去牧场玩。牧场游便由此提到了日程上。赛力克家是我们村唯一的哈萨克族。八十年代初时,我们这县城的村镇大部分还是是汉族、维族、回族以及少部分的锡伯族、达乌尔族和满族,虽说是哈萨克自治州

    中国三峡 2015年10期2015-09-13

  • 命运分岔的三台海子
    有零星分散的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在山下居住。海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湖泊,在海拔2073米的地方,突然奇迹般地出现一片又大又蓝的水域,面积足有460平方公里。从事地质考察的人说,这个湖泊属封闭型断陷湖,是地壳下沉形成的洼地,由四周的高山雪水经历百万年慢慢汇聚而成。它像是时间的湖泊,在时间的虚无里一切都是乌有,呈现出墓地般的沉静。但湖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圆,从地图上看略呈椭圆,如一滴不小心掉在彩色纸张上的水珠,浓缩的蓝在你眼前魔幻般地荡漾,然后扩散到你的眼珠子里,随着

    百花洲 2015年4期2015-07-13

  • 爱马如命的哈萨克斯坦
    月氏人,成为哈萨克人的先祖。中国史书称这一部落联盟为乌孙国。张骞出使西域曾到过此地,并同乌孙国建立了联系。公元前105年和72年,我国西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先后远嫁乌孙王,相互联姻结好。据史料记载,哈萨克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在12世纪,由中国通向西方、途经锡河流域和哈萨克南部的丝绸之路商道就已经形成。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以“丝绸换马匹”的经贸往来焕发生机,重现了大漠孤烟中“驼铃声声,马蹄阵阵”的独特风景。著名画家朗世宁的《哈萨克贡马图》,描绘

    时事报告 2015年6期2015-07-11

  • 别样的爱意表达——“姑娘追”(外一篇)
    尔·毛吾力提哈萨克人的“姑娘追”究竟源于何时无从考证,就像牧村里那些黄毛丫头忽然有一天长成了窈窕淑女,含悲含怯地唱着哭嫁歌,远嫁到七河之外的他乡,从此开始另一种宿命一样。哈萨克人的爱情似乎总是在甜蜜里藏着忧伤。而“姑娘追”则是哈萨克式的爱情一种别样的表达。哈萨克女子的温婉、善良、隐忍、坚强的性格无论在哈萨克文学作品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随处可见,也常被作为哈萨克族女子的传统美德在哈萨克人中得到赞誉。然而,在“姑娘追”这个婚礼或庆典中常有的娱乐活动中,哈萨克

    山西文学 2015年5期2015-07-09

  • 空中草原巩乃斯
    猛动物,也是哈萨克人崇拜的对象。马则是哈萨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哈萨克人的孩子长到四五岁时,要举行骑马仪式。在巩乃斯草原,时常可以看见少年骑手策马奔腾的英姿。如果说马是哈萨克人离不开的伴侣,那么冬窝子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年之中,哈萨克人在春夏两季都住在毡房内,毡房为圆锥形,用数十根木杆斜撑起骨架,然后用毡布做成墙。这种房子易于拆卸、安装,是从一个栖息地搬到另一个栖息地的简便活动房屋。但这种房屋的保暖效果较差,因此到了秋冬季节,哈萨克人就会找到避风的

    当代人 2015年8期2015-05-30

  • 布尔津草原石人:阿贡盖提的守护者
    华丽而庄严。哈萨克人热情好客,他们的歌舞就生动地反映了生活风貌。哈萨克人大多能歌善舞。以群山为背景,以草原为布幕,当地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颇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在场观众的热情都被点燃了,大家纷纷走下观众席加入到欢乐的舞蹈中。热烈的歌舞结束,哈萨克人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楚吾尔”演奏。“楚吾尔”是喀纳斯图瓦人喜爱的一种独特的自制管乐器,它由生长在当地的一种草本植物的空心杆制成,上面只有三个孔,却能吹出五、六个音。看似普通,但其音悠扬婉转,非常美妙。楚吾尔的音是

    云南画报 2014年10期2015-04-15

  • 茶叶与丝绸:浅议茶叶在清哈贸易缺失之因(1757-1795)
    见录》载:“哈萨克人最喜中国茶叶”,然而茶叶却在乾隆时期清廷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活动中不见踪影,这一议题至今未有学者问津。在丝绸主导全球贸易的18世纪,优质丝绸的价值意义是茶叶所无法比拟的,哈萨克人正是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遂而将茶叶排除在清哈贸易之外,由此便可最大限度获取优质丝绸,从而达到贸易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茶叶;清哈贸易;内亚茶叶贸易圈学界对乾隆时期的清哈贸易多有讨论。综观先行研究,学者们对贸易开展过程、货物价格、贸易地的选择、贸易意义以及贸易关系进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26

  • 天山深处的“伊甸园”
    。①草原美景哈萨克人的“伊甸园”充满生机的巩乃斯草原,在金色的阳光普照下,牛羊自由地漫步在草原上,牧人悠闲地骑着马,远处的毡房正升起缕缕炊烟,飘来奶茶的浓香。原本那拉提那满山大自然的绿色就够气魄够震撼人心的了,再加上傍晚时分柔美的光线,身置充满古西域特色的乌孙国草原部落中,更是使人沉浸其中,心情无比愉悦,沉醉在这丝丝凉意的温柔时光里。和我们同行的一对情侣(或是小夫妻),已相拥着走入这幅美丽的画中,想必他们也被这美景所陶醉。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出哈萨克族独特的

    中国西部 2015年11期2015-03-17

  • 蒙古包里的生活
    ,这更突出了哈萨克人与马的情结,马的高贵贞洁统领家族,让其更加兴旺,更加牢靠。不能老这么在雨中呆着吧。热情的主人邀请我回蒙古包喝茶,自然是喝奶茶了,喝马奶子煮的热茶,这是哈萨克人的日常饮料。我走进蒙古包后,他们客气地招呼我坐上席。作为半个养生专家,在这寒冷天气,我本能地说不大会喝,听说会喝醉的。话一出就引得他们哈哈大笑。给大家舀马奶的女孩说,这不会醉的,很好喝,对肠胃很好。这是当时唯一能说流利汉话的人,是赛力克的女儿,她那天正好休息就接替姑姑来招待客人。赛

    中国三峡 2015年10期2015-03-15

  • 大河奔腾
    趣,于是很多哈萨克人就放弃了这行。可这里才是个清新秀丽,静美逍遥之地。夏天哈萨克部族亲戚都喜欢来此地度假。不过二十公里外的焦化厂多少影响到这里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当哈萨克人无从放牧时,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真不知道如何适应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城市生活。尽管,年轻的上了汉校的哈萨克人都已经渐渐融入城市,可是,无论如何,他们的民族烙印是无法抹去的,也就是说无论怎样,他们都保持着游牧民族固有的民族性格和习俗。所以,在现代都市,这是民族的尴尬,也是现代性的尴尬。第二天,

    中国三峡 2015年10期2015-03-15

  • 术赤部分后裔——哈萨克人
    部分后裔——哈萨克人孛儿只斤·苏和哈萨克人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部分分布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蒙古和阿富汗亦有分布。从种族人类学特征来看,哈萨克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使用哈萨克语,分南部、西部和东北部3种方言,其语言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原来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后改为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哈萨克人同蒙古人有着密切

    老年世界 2015年4期2015-02-23

  • 天山深处的那拉提“空中草原”上的公主往事
    的自然景象。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 巫师医士、少年骑手和冬窝子自古以来,那拉提草原就素有“哈萨克族摇篮”的美誉。从西汉时期开始,哈萨克族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事实上,那拉提草原也是我国哈萨克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2005 年4 月,那拉提草原被上海基尼斯世界总部授予“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的称号。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出哈萨克族独特的民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图腾崇拜,这也是哈萨克族最早的崇拜习俗。在哈萨克族的传说中,天鹅是所有族人的祖母。相传哈萨克人的祖先在身负重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0期2014-11-15

  • 金莲花如石头压满大地
    面,图瓦人和哈萨克人养的牛羊就跑过来饮水。河边散落着大块的圆鹅卵石,在布满腐殖质的黑土上,这些鹅卵石白得耀眼,像一群鹅笨拙地晃到河边喝水。河边有图瓦人和哈萨克人的尖顶的木板房子,木板被雨水淋得露出铁黑色。在村边或桥边,你见到一个图瓦人或哈萨克人就认识了这个地方。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儿童般的单纯友善,仿佛这样的表情才和白桦林以及被云雾包裹的山峰与清澈的河水吻合。伪装的脸在这里格格不入,无论你穿得有多好,你脸上流露的计谋盘算在大自然面前都显出不协调,像一个

    读者·原创版 2014年2期2014-01-12

  • 人格魅力在生命抗争中闪光——评东苏的长篇小说《狼塔》
    描写天山山麓哈萨克人生活的小说。小说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社会动荡和严酷自然环境的双重挤压下,哈萨克的一个女人部落跟随着一个庞大狼群向天山深处作一次大规模迁徙的传奇故事。这里,作者虽然没有以精巧的结构和曲折的故事来吸引眼球,但是,小说所描绘的哈萨克人在生命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生存能力,乃至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都足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动人心魄的巨大震撼。小说安排的如此大规模迁徙行动的动因有两个:一是邻近部落萨尔人觊觎曼烈部落的女人、财产和草场已久,

    西湖 2013年6期2013-11-16

  • 哈萨克族的人与歌
    热情豪爽的人哈萨克人热爱自由,“哈萨克”的词根是天鹅与自由的意思,这些在广袤草原上自由迁徙的勇敢人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里海边岸和高加索山顶上生活着的一些人。《史记》、《汉书》中记载的乌孙、康居、奄蔡,原先就在中亚草原活动的塞种、月氏、大宛、匈奴,欧罗巴人种的梅里安人,欧亚大草原中部的斯基泰人,都是哈萨克族的族源。西汉武帝时期,有两位公主细君和解忧嫁给乌孙王,所以哈萨克人又自认是乌孙人的后裔,在那拉提草原我遇到一个哈萨克人,一起喝酒的时候他就开玩笑说:“我们哈

    百科知识 2009年19期2009-10-20

  • 难忘草原“姑娘追”
    山红。所以,哈萨克人把巩乃斯草原称为"花毡"。巩乃斯草原养育了好客的哈萨克民族,也养育了肥壮的牛羊。巩乃斯的羊肉,同内蒙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的羊肉一样,以鲜美著称。最有趣的是豪爽粗犷的哈萨克人的"姑娘追"。在飞红铺翠的草场上,一男一女两个哈萨克青年各骑一匹骏马,并辔向前驰行。在去的路上,小伙子可以尽情地向姑娘倾诉爱慕之情,无论说得多么过分,姑娘也不能恼怒,要耐着性子听下去,直至到达指定的转折点。在回来的路上,姑娘则可以撵着小伙子,随意用鞭子抽打。远

    旅游 2009年1期2009-01-09

  • “七水相隔”与冲洗手脸
    姻关系的;在哈萨克人看来,若7代之内有过婚配史,就属至亲骨肉,不可联姻。还有一点:联姻的男方和女方,需有7水相隔。就是说,双方相距要有7条河之遥。哈萨克人有一种风俗:妇女串门时,若乳房胀蹒,就可以让别人的婴儿吃自己的奶。而哈萨克人又视吃过同一母奶的孩子为亲兄弟姊妹;既是兄弟姊妹,自然是不可通婚的。在当地,7条河的距离相当遥远,妇女们不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串门,所以男方和女方就不可能吃到同一母奶了。这些习俗,是符合今天的优生原则的。哈萨克人个个身强体壮,也就不

    祝您健康 1989年3期1989-12-30

  • “七水相隔”与冲洗手脸
    姻关系的;在哈萨克人看来,若7代之内有过婚配史,就属至亲骨肉,不可联姻。还有一点:联姻的男方和女方,需有7水相隔。就是说,双方相距要有7条河之遥。哈萨克人有一种风俗:妇女串门时,若乳房胀蹒,就可以让别人的婴儿吃自己的奶。而哈萨克人又视吃过同一母奶的孩子为亲兄弟姊妹;既是兄弟姊妹,自然是不可通婚的。在当地,7条河的距离相当遥远,妇女们不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串门,所以男方和女方就不可能吃到同一母奶了。这些习俗,是符合今天的优生原则的。哈萨克人个个身强体壮,也就不

    祝您健康 1989年6期198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