鼢鼠

  • 林区甘肃鼢鼠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41039)甘肃鼢鼠隶属于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别名瞎瞎、瞎老鼠等,是鼢鼠亚科中生存范围最广的一个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为陕、甘、宁及青海东部农林区的主要害鼠之一[1];其主要摄食植物的地下部分,食性杂,适应性强,危害严重。了解甘肃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鼠害发生规律,对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甘肃鼢鼠体形粗壮,毛短而稀,头大而扁,吻短眼小,成年鼠体长16~24 cm,体重200~500 g;两前肢短而发达,

    湖北植保 2023年5期2023-12-29

  • 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在华池林区的应用研究*
    0)0 引言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Milne-Edwards)俗名瞎老、瞎瞎、瞎老鼠、瞎狯等,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广泛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四川、湖南等省区,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森林害鼠[1]。华池林区中华鼢鼠分布数量多、范围广,对油松人工林的危害十分严重。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持续推进,油松林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中华鼢鼠危害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11期2023-09-02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及防治技术
    重点,加强了甘肃鼢鼠、臭椿沟眶象、落叶松红腹叶蜂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在防治技术上积极推广应用人工、生物、物理等无公害防治技术,严重地段采用化学防治的措施。从而让防治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1.甘肃鼢鼠1.1 分布与危害鼢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当地老百姓俗称瞎瞎、瞎老鼠等。在宁夏主要分布于六盘山区、南部黄土丘陵,食性杂,主要啃食阔叶树、针叶树以及农作物和草本根茎。林木类以油松、樟子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9期2023-01-03

  • 木兰林区草原鼢鼠综合防治措施实践与探析
    061)引言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为仓鼠科、鼢鼠属的动物,又名原鼢鼠、瞎老鼠、瞎瞎、瞎鼢、瞎狯、仔隆(藏语),属于动物界仓鼠科动物,不喜光,不喜风,一般生活在土质较为松软具有一定透气性的林地或耕地中。每年繁殖1次,1次繁殖一般为2~4只,主要栖息于中国华北、西北各地的农田、山林及草原中[1]。近年来,随着造林工程的不断实施,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所辖范围内森林覆盖率有了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能够达到“灭荒”的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然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1期2022-12-16

  • 木兰林区草原鼢鼠的防治与研究
    68456)草原鼢鼠是林区最主要的害鼠之一,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和草地植被的安全,因此,加强对草原鼢鼠的研究和防治是关系到今后农林业生产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近年来,木兰林场及毗邻的坝上机械林场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精力用在造林工程上,但是,如此得来不易的造林成果却时时刻刻遭受着草原鼢鼠的侵害。因此,查清草原鼢鼠的习性、发生和为害规律,摸清鼠害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最佳防治方法,对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生活习性草原鼢鼠一般生活在土质较为松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2022-12-16

  • 夏河县退化草原控鼠效果分析
    密布,项目区高原鼢鼠平均土丘密度为1 259.6个/hm2,平均鼠密度为99.48只/hm2。经调查,项目区退化草原平均植被盖度为50%,平均产草量4 228.05 kg/hm2,草群平均高度8~15 cm,退化情况严重。2 模式设计M1(提前45 d转场出牧2020年4月7日-农历三月十五日)、鼠害防控、机械种草、机械施肥、夏季休牧)、M2(提前45 d转场出牧2020年4月7日-农历三月十五日、鼠害防控、机械种草、夏季休牧)、M3(提前30 d转场出牧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5期2022-10-15

  • 东北鼢鼠与草原鼢鼠头骨特征及差异
    粗[13]。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与草原鼢鼠(M. aspalax)同属鼢鼠亚科,是平颅鼢鼠属仅有的两个物种[18],在内蒙古,东北鼢鼠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草甸草原,草原鼢鼠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典型草原[19-21]。在不同草地类型中的长期适应性进化塑造出怎样的头骨形态,产生的差异性在头骨形态指标方面如何表现?许多年来,东北鼢鼠与草原鼢鼠头骨形态特征的差异仍停留在形态描述的阶段[22],在特征参数方面并无较为深入的比较分析。本研究选取两

    草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10-11

  • 甘肃省夏河县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栖息地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寒草地退化。高原鼢鼠(Eospalaxbaileyi)是青藏高原现有草地生物灾害中主要致灾鼠种之一[5]。颜忠诚等[6]研究表明动物栖息地特征与其研究的时空尺度密切相关。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地下栖息啮齿动物,具有明显的栖息地选择性[7]。目前,涉及高原鼢鼠分布和栖息地特征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聚焦于大空间尺度范围,即通过景观尺度调查发现高原鼢鼠的地理分布与气候、海拔和草地类型等关系[8];另一类是聚焦生境尺度研究,即通过小尺度调查,明晰高原鼢鼠栖息

    草原与草坪 2022年2期2022-07-05

  • 林地中华鼢鼠防治技术规程
    林管分局都有中华鼢鼠分布,导致造林保存效果不理想。中华鼢鼠危害是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不但对油松、华山松等生态林构成危害,而且对苹果、核桃等经济林也有很大危害,严重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群众经济收入。目前缺乏对中华鼢鼠危害防治技术研究的系统总结,人们在鼢鼠危害防治中缺乏有效措施,盲目使用农药,不但导致鼢鼠危害防治效果差,而且还会有较大的农药残留,对林产品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因此,有效解决中华鼢鼠危害问题已成为林业工作者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问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9期2022-06-18

  •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okor; 木里鼢鼠(Muli Fenshu)Holotype:KIZ 040324 (field No.: SC 2110385).Adult female collected by Tao Zhang, Meng-Long Lei, Zhong-Zheng Chen,and Hao Zhou on 21 April 2021.Dried skin, cleaned skull, and alcohol-preserved carcass are dep

    Zoological Research 2022年3期2022-06-07

  • 小陇山林区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控措施
    41038)中华鼢鼠俗称地老鼠,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青藏高原等地区。小陇山林区每年鼠害发生面积高达17万多亩,造成苗木死亡,使营林造林周期延长,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治理鼠害对于巩固造林成果,确保林业产业健康发展非常重要。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鼢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鼠种较多,目前,我国已知的鼢鼠有8种,其中数量多、危害大的主要有中华鼢鼠和甘肃鼢鼠[1]。中华鼢鼠在甘肃、内蒙、河北、山西等省分布较广,对小陇山森林资源造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2期2022-03-22

  •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杏、云杉等。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属仓鼠科,又被称为瞎老鼠、瞎老、瞎狯等,具有为害时间长、为害范围广等特点。鼠害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经过统计发现,年均发生面积约占林业病虫鼠害总面积的17%。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中华鼢鼠为害程度较大,特别是针叶幼林地,甚至会造成整片林木死亡。为了有效防治鼠害,对中华鼢鼠防治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十分必要。1 中华鼢鼠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1.1 形态特征中华鼢鼠体型呈圆筒状,具有粗短、肥壮的特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2021-12-25

  •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30070)高原鼢鼠(Eospalaxbaileyi)是栖息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的地下啮齿动物.它掘洞造丘和采食牧草,导致地表塌陷、草地生产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当种群密度过高时会严重威胁草地生态安全[1-3].据报道,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仅次于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第二大危害鼠种[4-5].但是,高原鼢鼠也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土壤物质循环和植被群落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30

  • 铁网围根防鼠造林技术应用成效调查
    铁网围根防治中华鼢鼠造林技术是将热镀锌电焊网片编制成直径15~20 cm,下边有底高30 cm的网笼,造林时先将网笼放到栽植穴中,再将造林苗木放到笼内填土栽植,用网笼包裹苗木根系,防止中华鼢鼠啃食苗木根系,达到防治中华鼢鼠危害的目的。热镀锌网笼在地下8年后腐烂,此时苗木根系已发达,鼢鼠危害逐年减轻,腐烂后的镀锌网片也不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1 调查区自然概况调查区位于平凉市华亭县西部关山林区马峡、玄峰、海龙、麻庵、红崖山5个国有林场,境内海拔1 400~2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5期2021-11-10

  • 低氧环境下甘肃鼢鼠延髓中c-Fos和HIF-1α的表达模式分析
    应低氧环境.甘肃鼢鼠(Myspalaxcansus)隶属啮齿目(Rodentia),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spalax)[34],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终生营地下洞穴生活.作为地下啮齿类代表性动物,甘肃鼢鼠能在各个层次上显示出良好的低氧适应机制,低氧能够诱导一系列特异性的与血管生成、能量代谢及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的基因,帮助自身调节和适应低氧环境.本研究以甘肃鼢鼠(Myspalaxcansus)和SD大鼠(Sprague-D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7-19

  • 草地补播对甘南草原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食性的影响
    生境[3]。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属啮齿目鼹形鼠科鼢鼠亚科,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之一[4]。其常年营地下生活,主要栖息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5]。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体型较小,但物质消耗大,能量转换快,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高原鼢鼠作为食肉性兽类和猛禽的食物,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6]。然而,由于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挖掘洞道、啃食植物根茎等一系列活动会对高寒草

    草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06-18

  • 高原鼢鼠震动信号发生部位及室内信号特征分析
    偶[13]。高原鼢鼠(Mospalaxbaileyi)属于啮齿目鼹形鼠科鼢鼠亚科(Rodentia:Myospalacinae),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特有的地下独居性啮齿类动物[14]。在适应地下环境的过程中,高原鼢鼠演化出许多与地下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如极度变形和骨骼特化的前肢,严重退化的视觉等[15],加之雌雄个体独居的洞道环境限制其种内听觉和嗅觉通信。李金刚等[16]报道了甘肃鼢鼠(Eospalaxcansus)利用鼻吻部连续敲击洞道顶部而产

    草原与草坪 2021年1期2021-05-27

  •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高原鼢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筛选
    效方法之一。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隶属于啮齿目鼹形鼠科鼢鼠亚科凸颅鼢鼠属,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特有种,它们的大部分活动均在地下洞穴系统中进行,主要依靠植物的地下贮存器官作为食物[5]。近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高原鼢鼠的高密度种群加速了草地退化,危及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6]。随着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实施,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有效管理备受重视,然而有效的防控工作不仅需要了解高原鼢鼠的生物学特性,

    草业科学 2021年12期2021-03-02

  •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文主要是研究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并制定出多种防治中华鼢鼠的方法,从而确保我国华北、西北等地的牧草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1.1 形态特征中华鼢鼠也叫原鼢鼠,和其余的仓鼠科动物形态没有明显的区别,均为四肢短小、前肢强劲,能够挖坑凿洞。中华鼢鼠主要是灰黄色的毛,皮毛细密而且非常柔软,眼睛极小,直径能够达到2mm,门齿非常的尖锐,其身体属于圆筒状,尾部较细且短。1.2 生活习性中华鼢鼠能够挖坑凿洞,一般在土质松软、具有一定透气效果的土里生活。因

    兽医导刊 2020年3期2020-12-30

  • 彭阳县林业有害生物鼢鼠的发生及防治
    阳县林业有害生物鼢鼠的发生和成灾情况,阐述了预防和治理成效及灾害损失情况,分析了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    鼢鼠;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宁夏彭阳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14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1期2020-12-14

  •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军 陈科技中华鼢鼠又名瞎老鼠、瞎瞎、地老鼠等,主要栖息于以甘肃为主的西北各省(自治区)比较干旱或干旱的农田、山林及果园中。在陕西乾县梁山镇永久村、鹞子村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中华鼢鼠体形粗短,呈圆筒状,体长25厘米左右,毛色呈灰褐色,头扁平,鼻部圆钝无毛,粉红色,有一对发达的门牙露于唇外,耳朵退化藏于毛下,耳孔隐于毛下,视觉退化,眼睛很小,四肢较短,前肢爪锋利向外弯曲,便于打洞,后肢爪较细,便于拨土。嗅觉、听觉灵敏(图1)。1 危害特点中华鼢鼠在西北地

    果农之友 2020年10期2020-12-14

  • 杏树物理空间阻隔防治鼢鼠技术
    境内,各乡镇都有鼢鼠分布,鼢鼠对杏树栽植危害较为普遍,严重阻碍当地杏树栽培和杏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防治鼠害问题,是西吉县发展杏产业的当务之急。1 甘肃鼢鼠危害现状西吉县林地鼠害主要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以下简称鼢鼠)为主,属啮齿目Rodentia 仓鼠科Cricetidae 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俗名“瞎瞎”,常年栖居地下,打洞潜土,以农作物、牧草和树木幼苗的地下部分为食,造成地面植物枯萎或缺苗,是农、林生产的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10期2020-07-12

  • 小陇山林区鼢鼠防治研究
    候又非常适宜高原鼢鼠的生存,加之高原鼢鼠食性杂、食量大、繁殖率高、适应性强,对新造林地和未成林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又因高原鼢鼠地下活动,防治难度大,因此新造林地、未成林地鼠害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林木损失巨大[2]。为了减少林木损失,巩固造林成果,近年来,在小陇山林区广泛开展林业鼠害防治,通过近几年的防治,鼠密度明显降低,鼠害得到了控制。1 鼢鼠生态习性及危害现状1.1 鼢鼠生态习性小陇山林区林地鼠害主要是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子午岭林区肉毒素灭杀中华鼢鼠效果良好
    幼林面临着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严重危害,成为迟滞子午岭油松幼林成林的主要危害因素。我们采用鼢鼠灵、溴敌隆等传统药剂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连年使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潜在抗药性和土壤药物残留。为此,我们选择引进被广泛应用于高寒牧区灭鼠的C 型、D 型2 种肉毒素,与现行药剂进行对比试验,以期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新型药剂,推进灭鼠保林工作。1 试验区概况试验在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的盘克、九岘、梁掌3 个林场进行。试验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3-17

  • “T”字型弓箭捕杀鼢鼠技术要点
    745200)鼢鼠Myospalax spp.是一类重要的害鼠,俗称瞎瞎、瞎老鼠、地老鼠、地羊、塞隆,打洞取食植物根系、根状茎等幼嫩部分,甚至拖走整株植物,造成植被成片枯死,给林区和草原带来严重破坏,其中甘肃鼢鼠M.cansus 和中华鼢鼠M.fontanierii对林木危害最为严重,高原鼢鼠M.baileyi 则严重危害草原[1-2]。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子午岭荒山造林任务逐渐增大,油松林面积随之扩大。随着油松林逐年增多,本区喜食油松根系[2]的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3-17

  • 探讨林草融合发展背景下中华鼢鼠防治技术措施
    省鼠害主体是中华鼢鼠,一般取食植物根系、农作物块茎、块根,取食重点因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对林业的取食期主要在春秋两季,且主要啃食幼林根系,致使幼树枯黄甚至死亡,集中分布在大同、朔州、临汾等地,尤其以山西北部、西部较为严重,其中鼢鼠年均为害36万亩,严重影响人工育林的发展[1-3]。2 中华鼢鼠特征2.1 分类及形态特征中华鼢鼠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鼢鼠属,与中华鼢鼠类似的种还有东北鼢鼠、阿尔泰鼢鼠等。我国山西地区主要为中华鼢鼠,与东北鼢鼠相比

    林业科技情报 2020年4期2020-02-28

  • 大同地区中华鼢鼠的特点与防治建议
    展的同时,以中华鼢鼠为主各种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大面积的针叶树幼林,对九梁洼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2 中华鼢鼠的特点中华鼢鼠属啮齿目,鼢鼠科,平均体长20cm,平均体重275g,其门齿外露发达,四肢短小有力,尤其前爪像镰刀形态,是挖土掘洞的天生利器。中华鼢鼠是植食性动物,九梁洼林场的针叶树就饱受其害,它啃食针叶树幼苗的根部,导致幼苗整株死亡。据不完全统计,该林场大约有3000 亩针叶树不同程度受到中华鼢鼠的危害,平均每年有3.6%的林场针叶树受到破

    花卉 2020年10期2020-01-09

  • 退耕还林工程高原鼢鼠发生及治理
    耕还林工程中高原鼢鼠的发生面积却在不断加大,成为危害当地森林持续发展的主要鼠害类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高原鼢鼠的发生与危害,对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高效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林木成活率、保存率,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退退耕还林高原鼢鼠的治理工作,提高防治措施,减少高原鼢鼠造成的危害性。下文结合实践,对退耕还林工程高原鼢鼠发生及治理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高原鼢鼠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花卉 2020年6期2020-01-07

  • 青藏高原东缘高原鼢鼠种群抗药性评估
    性[15]。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隶属于啮齿目、鼹形鼠科、鼢鼠亚科、鼢鼠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之一,在繁殖活动时期大量啃食作物根茎、树皮草根等,采食植物的地下根系,也常将植物地上部分的茎叶拖入洞道内食用或作巢内铺垫之用,对农作物和牧区造成严重的影响[16]。长期以来人们对高原鼢鼠多采用药物防控和人工捕捉的方式,防控药物多采用溴敌隆(鼢鼠灵)等抗凝血剂类药物[11],但有关高原鼢鼠抗药性监测的研究缺乏。科学有效掌握高原鼢鼠的抗药性情况

    草业科学 2019年11期2019-12-12

  • D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剂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
    断改变,包括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在内的多种害鼠对高原牧区草地植被的破坏日趋严重。高原鼢鼠鼢鼠科(Spalacidae),鼢鼠属的动物,体形粗圆,吻短,眼小,尾短,四肢也较短粗。成体毛色从头部至尾部呈灰棕色,腹面较背部更暗灰色;幼体及半成体为蓝灰色或暗灰色。高原鼢鼠长期生活于黑暗、封闭的环境中,不冬眠,主要采食植物的地下根系,1年繁殖1次,每胎产仔数1—6只,主要栖息于高寒草甸、草甸化草原、草原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原农田、荒坡等比较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4期2019-11-19

  • 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治试验
    完善,但是在高原鼢鼠的防治方面尚未取得完全成功,其使用剂量尚未确定。基于此,本研究拟开展关于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防治效果的试验,为确保高效运用D型肉毒素防治高原鼢鼠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D型肉毒素颗粒毒饵(10万MLD/g)、D型肉毒毒素水剂(1000万MLD/mL小白鼠静注,批号为20151003批),由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提供。2.试验方法。毒饵配制,实验共计设置6个处理:A:D型颗粒饵料灭鼠剂,B:0.05%D型肉毒素,C:0.10

    兽医导刊 2019年13期2019-07-12

  •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探析
    23000)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又被称为“瞎瞎”,特别喜食植物的多汁部分,如地下根、茎等,中华鼢鼠的这一进食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树木植被根茎被损伤,直接导致了众多树木的死亡,严重时造成了水土流失的现象[1]。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当前森林资源,本文从中华鼢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等方面,对中华鼢鼠的防治策略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求更好地推进中华鼢鼠防治工作的进行,进而不断增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防护林科技 2019年7期2019-03-25

  • 大樱桃的栽培方式对鼢鼠防治效果的影响
    mL.)等。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也对安塞区的农业、林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被公认为陕北最难治理的生物灾害之一[1-4]。鼢鼠营地下生活,主要采食农作物的根、茎、叶部分,或咬断树干,啃食树根和树皮,可使农田和林地大面积受损[5-7]。因此,探究有效的鼢鼠防治方法将对当地农业、林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积极作用。传统的鼢鼠防治方法有地弓箭法、人工刨挖法、化学药剂法。近年来,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也向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5期2019-03-18

  • 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位点筛选及其通用性检测
    [5-7]。高原鼢鼠(Eospalaxbaileyi)隶属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tinae),凸颅鼢鼠属(Eospalax)[8-9],是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固有成员,正常情况下,对草地适度的啃食对其生态系统有利,对整个草地生态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作为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草地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地位,对于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草原与草坪 2018年2期2018-05-22

  • 甘肃鼢鼠甘油三酯脂酶基因(ATGL)CDS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12100)甘肃鼢鼠(Myospalaxcansus,以下简称“鼢鼠”)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终年栖居地下,通过挖掘洞道系统啃食植物的地下根、茎,其危害的寄主植物多达95种,在林区主要危害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gmelinii)、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等造林树种,严重影响苗木的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24

  • 甘肃鼢鼠繁殖季节变化的研究
    殖率的高低。甘肃鼢鼠作为一种对林业危害严重的地下害鼠,终年营地下生活一切活动均在洞内进行,其食性很杂,适应性强,食物对象主要是植物的根茎、块茎、鳞茎和林木的根系及皮层,给农、林、牧业带来严重危害。阐明甘肃鼢鼠的季节性繁殖生物学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探讨甘肃黔鼠及地下鼠繁殖的共性与个性,丰富和发展哺乳动物繁殖生物学理论。解该种繁殖活动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據。1 研究地点在泾源县泾河源镇、香水镇、六盘山镇、新民乡、黄花乡、大湾乡、兴盛乡、大湾乡,分别

    新农村 2018年35期2018-04-02

  • 东北鼢鼠对辽东地区林下参危害及化学药剂控制技术初探
    趋势,特别是东北鼢鼠已严重影响了林下参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4a生以下林下参受东北鼢鼠危害较重。以桓仁县为例,遭受东北鼢鼠危害的林下参总面积超过3 000hm2,占该县种植面积的7%左右。2013年以来,笔者在辽宁省桓仁县、宽甸县等地,通过野外调查试验,基本摸清了东北鼢鼠的生态特性、危害情况和化学控制方法。1 生态特性及为害情况东北鼢鼠(Myospalaxpsilurus),在辽东地区又名瞎老鼠、瞎摸鼠子、地排子。我国分布在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2期2018-01-12

  • 物理空间阻隔法在彭阳县鼢鼠防治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彭阳县鼢鼠的发生概况,分析了鼢鼠的发生原因,并运用物理空间阻隔法对彭阳县鼢鼠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采取物理空间阻隔法进行鼢鼠防治的地段,鼠口密度控制在4.5只/hm2以下,林木被害率控制在5%以下,林木被害死亡率低于3%,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关键词 鼢鼠;发生原因;物理空间阻隔防治法;宁夏彭阳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124-021 鼢鼠发生概况彭阳县现有林地13.59万hm2,其中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0期2018-01-07

  •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高原鼢鼠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电追踪技术在高原鼢鼠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姬程鹏,周建伟,楚 彬,周延山,周 睿,王志鹏,田永亮,王 婷,花立民(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从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活捕、麻醉以及无线电发射器佩戴方式3个方面研究了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高原鼢鼠生态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无损伤活捕是无线电追踪技术实现的前提,利用自制的活捕笼的平均

    草原与草坪 2017年3期2017-07-19

  • 彭阳县森林鼢鼠的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分析了彭阳县森林鼢鼠的发生趋势、危害程度及成因,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 鼢鼠;鼠害原因;防治措施;宁夏彭阳中图分类号 S76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131-01鼢鼠在彭阳县的退耕地、荒山、荒沟造林地都有发生,尤其是退耕地发生危害较严重,对新栽植的苗木造成较严重的危害。每年鼢鼠危害造成的损失多达300余万元。针对鼢鼠的危害现状,彭阳县采取联防联治的办法防治当地鼢鼠危害。1 灾害名称甘肃鼢鼠学名为M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4期2017-04-19

  • 浅谈鼢鼠在蓝果忍冬果园中的危害及防治
    65000)浅谈鼢鼠在蓝果忍冬果园中的危害及防治张利军1,2,齐会娟2,孙丰2,明英会2,朱万昌2,霍俊伟1 (1.东北农业大学 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本文介绍了蓝果忍冬的根系特征,鼢鼠生活习性,人工果园中鼢鼠危害方式、程度,并把已报道的常规鼢鼠防治方法,划分为物理、化学防治两类,提出适合北方地区蓝果忍冬人工园鼢鼠防治方法及建议,为丰富栽培技术和降低

    防护林科技 2017年6期2017-04-05

  • 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东北鼢鼠试验
    梭菌毒素防治东北鼢鼠试验迟晓雪,呼斯勒,伟 军,巴 图,高海滨,王伟共(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鼢鼠鼠害分布面积大,灾害严重。自2002年至2015年,危害面积800多万公顷,累计牧草损失折合人民币超过10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鼢鼠鼠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本试验就D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配制以及鼢鼠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防治东北鼢鼠效果显著,适合大面积的鼢鼠鼠害防治。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

    草原与草业 2016年4期2017-01-06

  • 高原鼢鼠对D型肉毒毒素的敏感性测定及小区防治试验
    10001)高原鼢鼠对D型肉毒毒素的敏感性测定及小区防治试验李生庆张同作张西云李志宁刘怀新林龚华2(1.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2.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首次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野生高原鼢鼠对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敏感性,并以测得的LD50为依据,在野外开展了不同浓度D型肉毒毒素防治高原鼢鼠的小区防治试验。通过试验测得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鼢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 840 MLD/mL,(可信线为3 430-9 950

    野生动物学报 2016年1期2016-11-17

  •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甘肃鼢鼠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兴隆山保护区甘肃鼢鼠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裴应泰,潘世成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117)甘肃鼢鼠是危害林区油松、落叶松、青海云杉等树种的主要地下害虫,首次报道了在兴隆山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防治对策。甘肃鼢鼠;生物学特性;防治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别名地老鼠、瞎老鼠、瞎瞎,属啮齿目仓鼠科。据王香亭教授主编的《甘肃脊椎动物志》记载,此种仅见于甘肃甘南临潭县及其附近地区,其他地区也鲜有所报道,鼢鼠属种类在《甘肃兴

    甘肃林业科技 2016年2期2016-11-16

  • 高原鼢鼠挖掘活动对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响
    0070)高原鼢鼠挖掘活动对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响田永亮,姬程鹏,楚彬,周延山,王志鹏,周睿,花立民(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730070)为了解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挖掘活动对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响,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一放牧强度区,对高原鼢鼠活动洞道、非活动洞道、无洞道土壤的容重、水分、有机质、全氮以及速效N,P和K含量进行了测定

    草原与草坪 2016年4期2016-10-09

  • 日培育出裸鼢鼠干细胞,有助于解决再生医疗的安全性问题
    的研究人员利用裸鼢鼠的普通细胞首次成功培育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并且在iPS细胞未分化的状态下将其移植到裸鼢鼠体内,结果没有发生癌变。其中发现裸鼢鼠iPS细胞的这种特质与其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关,而这两种基因的活动均与癌症相关。研究人员应用普通实验鼠验证了上述2种基因中的一种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癌症的发生。非洲东部栖息的裸鼢鼠能活30年,寿命是普通老鼠的约10倍,而且不易患癌症。用裸鼢鼠的普通细胞首培育出的iPS细胞不易导致癌变,有助于解决再生医疗的

    生物学教学 2016年10期2016-04-10

  • 智能捕鼠器和人工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技术
    人工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技术赵玉根1,门晓光1,王志平2,雷晓明1,王静1,樊海英1(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森林保护站,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010010;2.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01150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中华鼢鼠危害严重。笔者从传统研究方法入手,借助现代科技创新手段,掌握了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危害规律和特点,研究了智能捕鼠器和人工地箭的防治原理、操作时间和操作方法,并对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山西林业科技 2016年3期2016-04-06

  • 宁夏海原县鼢鼠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措施
    宁夏海原县鼢鼠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措施鼢鼠为地下生活的鼠类,栖息边缘、草原和农田,昼夜均活动,但白天只限于地下,夜间偶尔到地面寻食,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其穴洞、鼠道星罗棋布,所到之处、森林、退耕还林地多成了不毛之地。本文阐述鼢鼠生物习性和防治方法。鼢鼠;习性;防治措施鼢鼠又名地羊,当地群众俗称“瞎瞎”,在海原县主要分布在南华山、月亮山及周边海城、史店、曹洼、九彩、李俊、红羊、关庄、树台、西安等乡镇。主要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榆树、刺槐、白蜡、山杏、沙棘以及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0期2016-03-28

  • 怀孕期高原鼢鼠生物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70)怀孕期高原鼢鼠生物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周延山1,花立民1,楚 彬1,马素洁2,刘 丽1,田永亮1(1.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农业大学 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选择甘肃天祝县高原鼢鼠(Mospalaxbaileyi)2个地理位置不同的栖息地为研究区,以高原鼢鼠体重、胎数、妊娠率和种群密度作为其生物学特征指标,以2

    草原与草坪 2016年6期2016-02-05

  • 鼢鼠亚科繁殖特性研究进展
    730070)鼢鼠亚科繁殖特性研究进展周延山1,2,花立民,纪维红2,楚 彬1,2,刘 丽1,2(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群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参数,繁殖一直是啮齿动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鼢鼠亚科动物是地下啮齿动物中重要的一类,栖息于草原、农田和森林,

    草业科学 2015年6期2015-06-24

  • 退耕地高原鼢鼠防治的方法
    01)退耕地高原鼢鼠防治的方法石怀芳(青海省大通县林业局,青海大通 810101)高原鼢鼠主要危害幼树的根系,喜食油松,落叶松,山杏,沙棘及各种杂草等20多种植物,3-6月和9-10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方法主要采取药物防治和人工捕捉相结合,灭鼠同整地、造林、补植、抚育、管护同步进行。高原鼢鼠 防治方法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俗称“瞎老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终生地下隐蔽性生活,食性杂,食量大,适应性强,是高原地区近年来最主要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8期2014-10-30

  • 固原山区林地鼢鼠生态防治措施探析
    复杂,土层深厚,鼢鼠活动频繁,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遭鼢鼠危害的地方,树木猝倒,成片枯黄,林分惨遭破坏,已成为林业发展的一大灾害。多年来,虽然采取人工捕打、投放药饵等方法灭鼠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鼢鼠严重危害的局面一直无法改变。为此,我们从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和鼢鼠与林地环境关系出发,以探明鼢鼠危害规律为基础,对以营林措施为主控制和预防鼢鼠危害的有关问题[1]进行了调查与分析。1 鼢鼠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1.1 森林生态因子与鼢鼠数量的关系自然的森林生态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2期2013-08-15

  • 浅谈山区鼢鼠的活动规律和防治办法
    95%为山坡地,鼢鼠是这里农田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面积约1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8.9%。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近几年呈加重、蔓延、猖獗之势,农民反应强烈。由于鼢鼠生活习性特殊,在防治方面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全县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灭治技术。为此我们先后数百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防治,在鼢鼠的活动规律、繁殖情况、贮食及洞道结构和物理、药物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科学准确防治鼢鼠奠定了基础。1 鼢鼠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8期2013-08-15

  •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
    30070)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是仓鼠科中4种营地下生活的鼠类之一,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1]。它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啮齿动物之一,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深刻的影响[2-3]。作为一种营地下生活的啮齿类动物,其种群结构、生活型以及行为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此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高原鼢鼠的地下挖掘活动能改变土壤原有的物理环境,导致土壤的营养状况、类型以及微地形等的改变。由于高原鼢鼠的地下啃食活动,植

    草业科学 2013年4期2013-03-14

  • 科学测定高原鼢鼠对青海部分地区草地的侵蚀度
    引言1.1 高原鼢鼠的特殊性 高原鼢鼠属仓鼠科鼢鼠亚科,鼢鼠属,是栖息于青藏高原,危害草场和农田的地下啮齿动物。它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啮齿类之一,常年在草地下生活,啃食牧草根茎和农作物种子、果实。它们在草地上挖掘洞穴推土造丘,导致土丘流泻,形成土斑,覆盖植被和庄稼,从而严重破坏植被,影响牧草及农作物的生长。由于其取食和挖掘活动,每年青藏高原的鼢鼠危害面积达数百万公顷,经济损失惨重。1.2 高原鼢鼠的活动性 高原鼢鼠的挖掘活动在春秋较为频繁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3期2012-04-13

  • 灵宝地区苹果园春季深翻防控中华鼢鼠调查分析
    春季深翻防控中华鼢鼠调查分析孙丹萍1,刘玉卿1,牛文梅2(1.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洛阳 471002;2.灵宝市森防站,河南 472000)中华鼢鼠(Milne-Edwards)在河南灵宝地区主要危害苹果、梨、樱桃等多种林果树木。2008-2010年3年时间,对灵宝川口林场燕子山林区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的危害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为3~4只/hm2,略高于中华鼢鼠的种群密度经济阈值(2只/hm2)。对中华鼢鼠的治理应

    河南林业科技 2011年1期2011-05-29

  • 静宁县旱地农田鼢鼠密度调查初报
    摘要应用地下鼢鼠堵洞等习性,采用鼠密度调查方法中的“有效洞口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有效开展地下鼠密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旱地农田鼢鼠密度平均有效洞13.1个/hm2,洞口系数1.2,鼠密度15.7只/hm2,其中最低密度地域内有效洞6.3个/hm2,鼢鼠密度8.8只/hm2,最高密度地域内有效洞23.3个/hm2,鼠密度25.6个/hm2,发生程度属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局部小地域大发生。关键词旱地农田;鼢鼠;密度;甘肃静宁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1期2009-07-08

  • 鼢鼠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措施
    马艳霞摘要鼢鼠给林业发展和造林成果带来很大的危害,是宁夏南部山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制约因子。介绍了鼢鼠的分布、为害树种、生物学习性,并根据固原市实际提出鼢鼠的防治措施。关键词鼢鼠;生物学习性;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4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170-01鼢鼠,宁夏群众俗称瞎瞎,是宁夏南部山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制约因子。因此,解决鼢鼠的危害是加快巩固林业发展和造林成果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鼠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与气候、植被类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