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表

  • 天基海表精细探测微波载荷性能分析与展望
    洋卫星能够实现对海表温度、海表高度和海表盐度等多要素的有效探测,其中单星全球海表温度时空分辨率可实现~0.5 d(红外)和~1 d(微波)、~1 km(红外)和~50 km(微波)[2],海表高度可实现3~10 d、100~150 km[3,6-7],海表盐度可实现3~8 d、40~150 km[5,8]。通过多星协同观测,可进一步提高全球覆盖时间分辨率,并减小无效或缺测数据造成的全球区域占比[8-10]。但是多星组网也存在数据基准不一致[11-13]、空

    上海航天 2023年6期2024-01-08

  •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
    [1,2]。全球海表流场引起的热盐输运在海气耦合中至关重要,影响着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形成,例如赤道的水平热输送是ENSO 形成演化的关键环节[3—5]。海流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7],并主导热量与营养盐的垂向输运[8]。精确的海流观测是研究海洋动力学、海洋多尺度过程相互作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核心,在海洋生态动力、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系统模拟等相关研究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海洋是一门基于观测的学科,海洋科学的研究进展往往依赖于观测手段的重大突破。2010

    空间科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09

  • 基于资源三号光学影像的海洋表面状态分析
    区域性和局部性的海表变化状态的在线数据的实时获取是现代海洋学亟待解决的问题[1]。海表变化状态的光谱信息对海-气交界层、海水污染、人类活动对海表状态影响的监测等有重要的作用,获取它们是现代海洋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工作[2]。空间谱、频率谱和空间-频率谱是海表状态光谱信息表达的重要手段,既能描述海洋近表层现象的变化,又能表达海表状态的能量分布[3]。Cox等[4]分析了从高分辨率航拍影像中提取的一维或二维海浪空间谱的合理性,研究蕴含海浪空间结构信息的海浪亮

    遥感信息 2022年4期2022-10-13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海表温度预测
    ]等方面研究中,海表温度为开展此类研究的一种重要参量。掌握未来海表温度变化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展,高效准确地获取未来海表温度信息对我国的海洋科研发展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在海表温度预测领域,前人采用数值预报法,经验预报法,统计预报法等预测海表温度[6~9],然而传统的预测方法具有计算复杂度高,非线性数据预测效果差的缺点,且海水成分复杂,海表温度的影响因子繁多[10],海表温度时间序列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传统的数值分析法难以精准的预测海表温度。随着

    电子制作 2022年16期2022-09-23

  • 基于DINEOF的风云极轨气象卫星海表温度重构方法研究
    081)0 引言海表温度是表征海洋表层热力状况的重要海洋参数,在海-气之间的热量、动力和水汽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对大气环流和短周期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并被广泛用于监测台风和厄尔尼诺等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1-3]。通过对海表温度进行长时间、大尺度、高精度的监测,获取时间序列上连续的、高时相的海温资料,对海洋现象的过程分析及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系列

    海洋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7-23

  • BP和RBF神经网络应用于海表温盐短期预测效果对比
    准估算近岸海域的海表盐度。高国栋等[15]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海水盐度的预测方法,并证明了该模型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演模型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尺度动态模拟[16],或利用卫星辅助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17]均能较为精确地预测海表盐度。王颖超等[17]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的海表盐度以及土壤水分和海洋盐度(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SMOS)卫星提供的3个

    海洋科学进展 2022年2期2022-06-06

  • 两个超强连续热带气旋对阿拉伯海海表温度和叶绿素a影响
    带气旋对阿拉伯海海表温度和叶绿素a影响徐华兵,莫镇廷,杨丰成,单雨才,付东洋(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目的】研究两个连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TC)与中尺度涡共同作用下对阿拉伯海上层环境的影响。【方法】基于遥感、Bio-Argo浮标数据和HYCOM模式数据,探讨TC引起的混合、埃克曼抽吸和移速等因素对海表降温和浮游植物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与结论】TC Chapala(2015年,4级,萨菲尔-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3-31

  • 基于航次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的南海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反演及变化机制分析*
    O2的交换能力,海表CO2分压(pCO2)是其主要描述因子。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CO2持续升高, 从1850 年到现在增加了近1.5 倍(从280ppm 至410ppm)(Dlugokencky et al, 2021)。在RCP 8.5 的排放情景下, 模式预测到2100 年, 大气pCO2最高会升至930ppm(Ciais et al,2013)。另一方面, 世界大洋吸收了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CO2, 使海水酸度增加, 并减弱碳酸盐系统的缓冲容量,

    热带海洋学报 2022年1期2022-02-17

  • 基于统计学方法遥感卫星西北太平洋海表 温盐精度分析与特征研究
    222005)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对于海洋动力学及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系着整个海洋的未来发展。对于海表温盐的现场观测主要采用浮标、观测船或平台等手段,虽然观测精度较高,但是无法实现全天时、大范围观测,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遥感卫星的大力发展为大范围观测海表温盐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遥感卫星观测的海表温盐产品质量精度有待检验和分析。针对遥感卫星获取的

    海洋技术学报 2021年5期2021-12-30

  • SMAP卫星海表盐度产品精度评定与全球海表盐度特征分析
    005)0 引言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在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1],是研究海洋变化及其气候效应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获得海表盐度资料的方式有传统观测和卫星遥感[2-3]。传统观测资料依靠人工量测[4]或者通过浮标等观测平台获得,盐度资料精度较高,但数据覆盖面小,获取耗时耗力。遥感卫星的发展实现了海表盐度大范围观测[5-6]。Aquarius、SMOS和SMAP是3种可以提供海表盐度产品的遥感卫星,其中SMAP

    海洋学研究 2021年3期2021-12-03

  •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反演墨西哥湾海表盐度
    标获取,难以实现海表盐度的时空连续观测。卫星遥感凭借其大范围、连续性的时空优势可及时有效地监测海表盐度,对于海洋的相关研究、海洋资源的管理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微波遥感在复杂天气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常被用于大面积开阔海域的海表盐度反演研究[6],但其时空分辨率低且易受射频干扰,不适用于沿海水域。在沿海水域及近岸-河口地区,海表盐度的监测与研究通常利用光学遥感。与现有的盐度卫星相比,光学卫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与较短的重返周期并可避免射频干扰的问题。Vander

    海洋学报 2021年9期2021-09-09

  • 面向海表盐度和温度遥感的微波辐射计研究综述
    100029)海表盐度(SSS)和海表温度(SST)在海洋学、海洋环境和海洋气候等领域的研究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海表盐度对海洋密度、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均会产生影响;海表温度能够影响海洋上层热力动力过程、海气热量交换。因此获得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海表盐度和温度对于海洋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海表盐度和温度探测通常采用浮标或船载设备,但是该方法获得的数据量稀少,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采用卫星平台的海面盐度和温度遥感器能够获得全球覆盖、

    航天器工程 2021年1期2021-03-03

  • 基于Himawari-8卫星的逐时次海表温度融合
    101)1 引言海表温度是研究海气界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地球物理参数,在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征海洋的热力与动力过程,并受到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为研究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海洋锋、上升流和海水混合等海洋现象提供了重要依据。获取高频次、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全覆盖的海表温度对于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热动力过程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Himawari-8卫星是日本气象厅于日本时间2014年10月7日发射的新一代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搭载了

    海洋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2

  • 海表面盐度的高精度预测模型
    岛266100)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在研究海洋循环、气候变化和全球水循环中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研究SSS至关重要[1]。2009年,欧洲航天局发射了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卫星,该卫星是一颗专门用来研究土壤湿度与海洋盐度的卫星[2-3];2011年,美国国家宇航局和阿根廷国家空间活动委员会共同发射了Aquarius/SAC-D卫星,为海表盐度的进一步研究提

    海洋科学进展 2021年1期2021-02-01

  • 大风事件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气CO2通量的影响
    (DIC),导致海表pCO2降低[5]。高温、高盐的黑潮次表层水入侵东海陆架并与沿岸水发生物质交换和迁移[6],也会影响海水pCO2的变化。此外,黄海冷水团、台湾暖流、台湾海峡水及苏北沿岸流等之间的物理混合以及随之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长江口及东海pCO2的分布及海-气CO2通量的估算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长江口口门内是大气CO2的源,口门外及东海陆架海域是大气CO2的汇[7-8]。台风、寒潮等是长江口及东海陆架海域较普遍存在的短时间尺度

    海洋学研究 2020年1期2021-01-27

  • 嵌入遗传算法的顺轨干涉SAR海表流场反演新方法*
    410073)海表流场作为海水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描述了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它可将海洋中的热能和物质,如水体及包含其中的营养盐和泥沙等,从一个海域输送到另一个海域,直接影响相关海域的天气和气候,并进一步引起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和海底地形的变化。另外,海上交通运输线路、海上搜救的规划、溢油和其他污染物扩散跟踪,常常利用海洋表层海流的运动规律进行计算和研究。因此在海洋应用中,掌握海洋流场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于海洋灾害预警、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经济建设、海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12-07

  • FY-3C/VIRR西北太平洋区域海表温度精度评估❋
    266237)海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环境参数和气候变化指标,并广泛应用于海洋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渔业研究、气候变化监测[1-2]、天气预测[3]及其他领域。海洋上层具有调节全球气候系统的能力,且海表面温度的梯度分布与流系、涡、气流和上升流区域有关[4],通过监测海表面温度图像,可以分析海洋运动。而卫星海表温度的观测可以了解区域和全球的气候变化,使人们能认识大范围的洋流变化。1981年从NOAA-7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2期2020-11-04

  • 海表盐度数据SMAP 卫星遥感监测研究
    不同水团的形成。海表盐度不仅对海洋热盐输运、全球海洋降水估计、海洋混合过程、陆海相互作用以及气候预报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中小尺度现象及近岸海洋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2]。海表盐度的传统观测是通过走航、浮标、平台等手段来获取,但观测到的海表盐度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局限性,无法描述较大时空尺度的海表盐度变化情况。海表盐度卫星遥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大范围、连续观测方法,它克服了盐度现场观测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全球观测和研究的问题。目前可使用的卫星遥感海

    化工管理 2020年20期2020-07-25

  • 热带东太平洋淡水池的季节变化*
    的季节变化, 由海表强迫(蒸发与降水)、水平平流和次表层过程共同控制。淡水池的季节变化主要分为扩张与收缩两个阶段。4月至11月为扩张阶段, 淡水池向西扩张, 最大体积和面积比最小时扩大将近一倍, 分别达到2.83×105km3和8.94×106km2。热带辐合带向北移动带来的强降水是淡水池扩张的主要原因, 海表强迫决定了混合层盐度降低。12月至3月为淡水池收缩阶段, 海表淡水通量的减弱、水平平流和次表层过程的增强导致混合层盐度升高, 淡水池向东收缩。东太平

    热带海洋学报 2019年5期2019-10-14

  • 黄海海水温度月变化与鲑鱼养殖的适应性❋
    986年以来黄海海表温度以及黄海底部冷水团的范围变化情况,希望为海洋牧场养殖鲑鱼提供参考,也为以后三文鱼的深水养殖提供参考。2 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是黄海,如图1所示。黄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典型的海域。它在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联系,南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黄海南北跨度约 870 km,东西跨度约为556 km,总面积达38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21

  • 黄海海水温度月变化与鲑鱼养殖的适应性❋
    986年以来黄海海表温度以及黄海底部冷水团的范围变化情况,希望为海洋牧场养殖鲑鱼提供参考,也为以后三文鱼的深水养殖提供参考。2 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是黄海,如图1所示。黄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典型的海域。它在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联系,南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黄海南北跨度约 870 km,东西跨度约为556 km,总面积达38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21

  • 两种形态ENSO对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化特征的影响
    海和阿蒙森海海域海表气温对 Niño4变化的正响应明显强于对 Niño3的响应, 该特征在混合层温度中也有体现, 表明海表气温随 ENSO的变化受海洋特征变化影响较大。混合层深度和混合层温度的响应场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混合层温度响应在秋季表现最强, 春季最弱, 混合层深度响应与之相反。在1979—1998年, 海冰密集度对不同Niñ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主要出现在海冰结冰季节, 而海冰厚度对不同Niñ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在夏季表现较强。海冰密集度和厚度对

    极地研究 2018年4期2018-12-25

  • 东沙群岛附近海域风候特征分析
    感资料,对南海的海表风场、浪场的月平均、季平均特征进行过分析。研究发现,南海的月平均海表风速和SWH在东北季风期较大,季风过渡季节较小,且在12月达到最大,5月最小;在西南季风期间,海表风速和SWH均呈现出南大北小的特点,其余季节则表现出由南向北增强的分布特征,在10°N,110°E附近海域为常年的风速和波高大值区。李训强等[7]曾利用CCMP风场分析了中国海域的风候特征,指出中国海的海表风速在MAM(March, April, May)期间为全年最低,在

    装备环境工程 2018年7期2018-08-01

  • 斯里兰卡海域马林鱼(Makira sp.)的丰度与海表温度之间的关系
    ua/MODIS海表温度数据和从斯里兰卡国家水产资源研究和发展机构获取的2006年的马林鱼捕获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海域的数据分别绘图,分析海表温度和鱼类供应的时空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马林鱼最大的鱼获产量区域位于斯里兰卡海域的西部海域;渔业单位捕捞量随着海表温度变化而变化;捕获马林鱼最大频率的海域海表温度为27~28 ℃.根据经验累积分布频率(ECDF)分析的结果,渔获率与22~31 ℃海表温度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5-30

  • 全球海表温度融合研究进展
    候和环境的变化。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作为描述海洋表层热状况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上层海洋过程、海气热量交换、海洋大气数值模拟与预报等研究和应用中。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海温是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重要因素[1-2]。海温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渔场分布,以及厄尔尼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形成也与海温变化密切相关[3]。因此掌握高精度、高覆盖率的海表温度数据,对研究海洋环境、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防灾减灾等具有非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年1期2018-04-02

  • 西北太平洋红外辐射计海表温度数据交叉比对分析*
    116023)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作为海洋环境基础参数之一, 其精确测量及时空变化规律可准确反映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目前获取海表温度有现场观测和卫星遥感两种方式。现场观测易受到海况、仪器、船只和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获取的数据量有限且覆盖范围小。卫星遥感探测分为热红外遥感和被动微波遥感: 热红外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高达 1.1km, 但其空间覆盖率易受到天气条件制约; 被动微波遥感产品可实现全天候观

    海洋与湖沼 2017年3期2018-01-04

  • 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融合产品交叉比对分析
    ,2*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融合产品交叉比对分析奚萌1,宋清涛1,2,李文君3,邹斌1,2,林明森1,2*(1.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100081;2.国家海洋局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116023)海表温度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西北太平洋海域为研究区域,本文对2007-2014年的3个海表温度融合数据(AVHRR OISST,M

    海洋学报 2017年12期2017-11-29

  • 基于CALIOP数据的海雾检测方法研究*
    研究CALIOP海表误判区的衰减后向散射特性,发现了海表误判区其实是一种与海表相接的云,即海雾。继而,通过反演海表误判区的消光系数和能见度,发现98%以上海表误判区的消光系数低于1 km,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海雾检测方法丰富了海雾案例选取途径,拓展了海雾样本点来源,对研究海雾特性具有积极意义。CALIOP; 海雾; 云; 气溶胶; 衰减后向散射海雾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长久以来影响着人类的海上活动,因此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学者对海雾开展了研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2017-11-01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表温度异常与气候变率的相关性初探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表温度异常与气候变率的相关性初探齐庆华1,2,蔡榕硕1,2(1.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2.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厦门 361005)区域性海洋系统及其环境要素(尤其是海表温度等)受到局地和其他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率的交互影响,加之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和海洋变化、变率及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强,因而分析其间的净相关性是研究海洋环境要素变化机制机理和预测预报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主要的海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4期2017-06-06

  • 卫星盐度计海表盐度反演技术
    张有广卫星盐度计海表盐度反演技术吴彬锋1,2,王丛丛3,林明森1,张有广1(1.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100081;2.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710100)采用分步反演、联合反演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实现海表盐度的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分步反演可以及时发现和修正误差较大的参数,联合反演的精度最好,线性回归算法反演拥有最快的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需选择。海表盐度;卫星微波遥感;L波段;反演1 引

    海洋预报 2017年2期2017-05-10

  • 渤、黄、东海冬季海表冷暖水舌的时空变化及机理分析
    渤、黄、东海冬季海表冷暖水舌的时空变化及机理分析沈 辉1,2,3,黄大吉*3,2,1(1.浙江大学 海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3.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海表冷暖水舌被广泛应用于定性描述海表水温(SST)的空间分布特征,但缺少定量的表述和研究。本文以海表冷暖水舌轴线的空间位置和温度为指标,用2006—2014年逐年冬季(2月)的遥感SST数据,分析了渤海

    海洋学研究 2017年1期2017-04-21

  • Estimation of the surface heat budget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测资料去评估五个海表热通量格点资料,同时,也计算了这五种格点资料的海表热收支平衡。结果发现这些格点资料都低估了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但是潜热通量除了NOC2外都相对接近观测值。低估了短波辐射也表明了这些格点资料可能低估了海表热收支。五种格点资料的净热通量都是正值,表明海洋从大气中获得热量。综合比较来看的话,NOC1资料所得的海表热通量收支可能更接近于观测值,更合理。1. Introduction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th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6年3期2016-11-23

  • 2014年东黄海海表温度季节变化分析
    2014年东黄海海表温度季节变化分析化成君,伍玉梅,张 衡*,崔雪森,杨胜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利用MODIS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以及东黄海区表面温度历史数据等,对2014年在25°~40°N 、120°~128°E 范围内的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东黄海表层水温的最大值约为35 ℃,于8月出现在台湾西南沿岸,表层水温的最小值于1 月出现在黄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3期2016-11-23

  • Evaluation of the surface heat budget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n two versions of FGOALS
    ALS热带印度洋海表热收支平衡极大地影响着周边的气候变化,对此的精确模拟是提高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区域气候能力的重要一方面。本文使用不同数据来源的格点资料集OAFlux和NOCS-V2的海表通量产品,评估了FGOALS-g2和FGOALS-s2两个模式对热带印度洋海表热收支平衡的模拟结果。发现模拟净热通量存在海盆尺度的低估,来源于潜热通量的高估。相对而言FGOALS-s2模拟的辐射通量误差更大。模式无法模拟出净热通量的减少趋势,主因在于对潜热通量趋势模拟能力不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6年5期2016-11-23

  • Freshening biases in the freshwater flux of CORE data
    域的淡水通量有使海表盐度变淡的偏差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CORE.v2中的弱的表面风,强的比湿或者过多的降水所造成的。另外,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区域的海表盐度变淡的偏差主要是与海洋动力学过程有关而非强迫场所造成的。1. IntroductionStand-alone OGCMs are driven by the observed surface momentum fux (or wind stress), heat fux, and freshwater f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6年5期2016-11-23

  •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sea surface salinity on simulation in an OGCM
    的经向翻转环流和海表温盐场。因此,本文使用了海洋环流模式LICOM2.0研究了不同盐度边界条件对全球总盐量、海表盐度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洋面上的弱恢复项对合理地模拟海表盐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对全球总盐量起着递增的作用;在虚盐通量中使用模拟的海表盐度而非定常的参考盐度能够更合理地模拟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除此之外,含有实盐通量的盐度边界条件能够更好地维持全球总盐量的守恒。1. IntroductionThe surface boundar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6年6期2016-11-23

  • 潜艇热尾流的浮升扩散规律及海表温度特性
    的浮升扩散规律及海表温度特性张旭升,郭 亮,胡日查,常雯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选取1/72龙鲨Ⅱ号核潜艇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外流域的三维计算模型,运用动参考系实现尾部螺旋桨高速旋转的仿真。基于该模型,评估下潜深度、航行速度、热尾流喷速、热尾流温度等因素对热尾流浮升扩散规律及海表温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下潜深度和航行速度的增大,海表温度特性的后向延迟距离增大、海表温差减小;2)随着热尾流喷速

    红外技术 2016年8期2016-03-20

  • 海表水温变化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201306)海表水温变化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徐红云1,2,汪金涛1,5,陈新军1,3,4,5,周为峰2(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2.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3.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4.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5.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306)根据2003~2011年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箂

    海洋渔业 2016年4期2016-03-04

  • 中国华南3月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年代际转型及其与PDO的联系
    OAA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等资料,研究分析了中国华南地区3月降水的年代际转型及相关海气异常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海表温度的预测模型对华南3月降水进行回报与预测。结果表明:197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末PDO发生2次位相转换与华南3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联系紧密。当PDO位于暖(冷)位相时,北太平洋中部海表温度偏低(高),阿留申低压减弱(加强),使得东北—日本海气压偏高(低),青藏高原气压偏低(高),华南地区处在较强垂直上升(下沉)运动区,且低层有一显著的气

    干旱气象 2016年6期2016-02-15

  • 南海北部春季非水华期的CO2分压及其调控
    -气CO2分压和海表温度、盐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河口、沿岸流以外的南海北部开阔海域,与大气平衡的CO2分压分布在368~380 μatm,南低北高,平均值为371 μatm;而海表CO2分压分布在293~405 μatm,南高北低。南海北部开阔海域的海表CO2分压主要受温度效应调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水团混合、海-气交换、生物活动等非温度效应的影响。在相同水温条件下,黑潮区的海表CO2分压比南海北部的海表CO2分压低。本研究和大多数前人研究的结果都表明

    海洋学报 2015年6期2015-06-24

  • 阵风效应对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年际变化模拟效果的影响
    学者往往利用观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驱动大气环流模式(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GCM)的试验,即所谓的AMIP(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数值试验,来模拟大气环流年际变化(Scaife et al.,2009;Zhou et al.,2009a,2009b;Zhou and Zou,2010)。AGCM 对 SST的响应依赖于海气湍流热通量的准确描述(Webste

    大气科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8-13

  • 印度洋-南海海域海表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
    印度洋-南海海域海表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苏 勤1,杨 艳1,郑崇伟2(1.海洋出版社 北京 100081;2.92538部队气象台 大连 116041)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采用EOF、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58-2001年期间印度洋-南海海表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海域背景特征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高值区:索马里附近海域、南海海域,分别反映的是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强劲的西南季风、南海冬季频繁的冷空气。(2)该海域海表风场的第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5期2014-04-19

  • 长白山地区汛期降水对全球海表温度和海平面气压异常的响应
    夏季干旱少雨.在海表温度方面,文献[5]认为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与东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有遥相关,当前期冬季和春季甚至是前一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处于异常偏暖(冷)状态,并且西风漂流区具有较明显的海表温度负(正)距平分布时,东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呈偏多(少)趋势;文献[6]认为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出现南部暖北部冷异常时,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另外,文献[7-8]的研究认为,欧亚、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及北半球雪盖均对东北地区的汛期降水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25

  • 近44年北印度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和军事战略意义。海表风场经常给人类的经济、军事活动造成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特征具有重要价值,可为防灾减灾、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Ward等[1]认为,在20世纪后半叶全球平均近海面风速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赤道附近海域、南大西洋热带海域和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呈减小趋势;刘志宏等[2]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海表风速在1988—2009年期间表现出显著的递增趋势;郑崇伟等[3-4]的研究发现中国海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

    海洋预报 2013年4期2013-11-17

  • 多套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南亚高压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关系的比较分析
    关南亚高压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且一致认为南亚高压异常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密切相关(张琼等,2000;Li and Mu,2001;杨辉和李崇银,2005;林莉等,2008;杨建玲和刘秦玉,2008;陈延聪等,2009;Huang et al.,2011;Qu and Huang,2012)。张琼等(2000)指出,南亚高压强度异常与超前4~6个月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相关最好,与超前0~5个月的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相关最好

    大气科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2-24

  •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研究
    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研究关皓1,高峰2,李荔姗1,余丹丹1(1.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 100094;2.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62)回顾了近年来海表粗糙度参数化研究成果,借助COARE算法对四种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海气界面通量及大气底层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海况条件下,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海表粗糙度受海面波浪状态的影响,在其参数化方案中考虑波龄的

    海洋通报 2012年5期2012-09-11

  • 1988-2009年北印度洋海域风候统计分析
    ,北印度洋海域的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286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递增趋势较强的海域分布于中高纬海域:红海、马纳尔湾、孟加拉湾西部和北部海域、马六甲海峡、泰国湾、北部湾。CCMP风场;北印度洋;季节特征;大风频率;长期变化趋势Abstract:Based on the 1988-2009 wind field data which were of high time and space resolution,this paper ma

    海洋通报 2012年5期2012-09-11

  • 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风速长期变化趋势研究
    )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风速长期变化趋势研究潘静1,郑崇伟2(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92538部队气象台,辽宁大连116041)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海表10 m风场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1958—2001年期间,西北太平洋第一岛链以内海域的海表风速不存在显著的逐年变化趋势,第一岛链以外地广阔洋面则基本表现出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

    海洋预报 2012年5期2012-09-06

  • 海洋内波的红外探测*
    场引起的散度场对海表温度的影响,但直到1998年,Walsh等人[2]在分析热带海洋-全球大气耦合海气响应实验[3](TOGA-COARE)中红外遥感数据时,才捕获到了内波的红外图像。随后,Jessup、Zappa[4],Marmorino[5]等人相继开展了对内波的红外观测实验研究,通过总结他们的实验结果可知,内波可引起海表温度的变化,在空间形式上为明暗相间的条纹(见图1),海表存在较强温度梯度时,内波引起的海表温度波动较大,量级为0.1℃,当海表不存在

    舰船电子工程 2012年10期2012-06-07

  • 近45年北印度洋海表风、浪特征研究
    近45年北印度洋海表风、浪特征研究郑友华1, 郑崇伟2,3, 李训强2, 刘志宏3(1.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安徽 蚌埠 233012; 2. 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1; 3. 92538部队气象台, 辽宁 大连 116041)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 以 ERA-40海表风场为驱动场, 得到北印度洋1957年9月~2002年8月的海浪场, 并分析其特征。研究发现, 北印度洋1958~2001年年平均海

    海洋科学 2012年8期2012-01-11

  • 中国海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6041中国海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郑崇伟1,3陈志禄2贾本凯1,2刘志宏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1)2. 91967部队气象台,河北 沙河 054100; 3. 92538部队气象台,辽宁 大连 116041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采用EOF、线性回归、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海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变化趋势的及周期进行研究,为海洋水文保障、海洋工程等提供参考。中国海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0期2011-10-26

  • 南海海表温度的低频变化及影响因素
    266100)海表温度不仅是用于描述海洋表层热状况的主要指标,其异常还是海洋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在海气相互作用研究中,海表温度一直是人们观测、研究和预报的重要对象.作为太平洋的西边界以及与人类生活的陆地紧密相连的边缘海,南海海表温度的长期变化颇受关注[1].南海是位于热带的一个半封闭深水海盆,是典型的季风区,季风决定着南海环流的基本状况,从而影响南海海表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大气主要通过风应力向南海提供动量,从而影响和驱动南海上层海洋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6-19

  • 近22年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2年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刘志宏1,郑崇伟1,2,庄 卉2,李 靖2,姚雪峰2(1.92538部队气象台,辽宁 大连 116041;2.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1)利用来自 ESE(NASA Earth Science Enterprise)的 1988-2009年 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表风速进行研究,发现在1988-2009年

    海洋技术学报 2011年2期2011-01-09

  • 利用环境一号卫星热红外影像反演渤海海表温度
    红外影像反演渤海海表温度余晓磊,巫兆聪(武汉大学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针对环境卫星热红外遥感影像,结合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运用覃志豪单窗算法(MW),修订了该算法的主要参数计算公式,建立了反演海洋表面温度的流程。利用2009年10月4日渤海上空的热红外遥感影像进行反演试验,同时对比反演结果和美国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海表温度产品(MOD28)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反演得到海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趋近一致,

    海洋技术学报 2011年2期2011-01-09